自主招生学校推选信范例精选4篇
【导言】此例“自主招生学校推选信范例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第一篇】
[关键词]自主招生 高校 政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111-02
一、自主招生产生的背景
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对我国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高考制度暴露出许多弊端,使很多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专业领域很有发展前途的“偏才”“怪才”因总分不够而与大学失之交臂;同时很多平时成绩优秀、高考发挥欠佳的学生,如在文学、艺术、体育、文史哲基础学科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也因高考分数而被大学拒之门外。这无疑给社会的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明确提出了高校自主招生的相关政策。自2003年教育部授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22所高等学校试行自主招生权以来,至今全国进行自主招生考试的“211”和“985工程”的高水平大学已增加到了80所。除试点数量的增加以外,我国自主招生改革在范围、规模、条件上在7年间都发生了变化,在规模上,突破了录取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内的限制,考生人数多、质量好的高校可增至10%,甚至更多。自主招生的限制条件,由最初的指定地区、指定中学推荐改为个人自荐与中学推荐相结合,一般采取“学校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不仅重点中学的学生可以报名,一般中学的学生如认为自己具备相应实力也可自荐;在试点范围上,由最初的重点大学扩大到一般本科和高职院校。
基于上述变化,目前我国自主招生改革逐步形成三类主要模式:第一类是大部分高校通过中学推荐、高校面试,确定享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但录取时可享受降分优惠;第二类是2006年开始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面向本地考生的“完全”自主招生模式;第三类是从2008年开始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参加这些院校组织的测试并合格后,就能被直接录取,不用参加当年高考[1]。本文的自主招生制度,主要是指统招前提下的自主招生模式。
二、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招生自主权有限,我国普通高校要拥有完全招生自主权,在人力、财力和技术上存在困难
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招生使各试点高校成为招考主体,自1998年我国扩大招生以来,不断增长的招生规模所产生的高负荷使当前的高校已没有多余的人力进行这样复杂的操作。同时,组织自主招生考试需要一定的资金,而目前我国高校还不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拨款,高校缺乏进行自主招生的资金。而从近年的实践看到,诸多高校的自主招生仅为5%的招生。不但针对每位考生的面试、录取要自己组织进行,就连各科的命题这种高度专业性的技术工作也要自己组织,这确实给每一所合法批准成立的高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国高校目前基本上只能在小范围进行自主招生,即有部分自主权。
(二)自主选拔录取制度规范化有待加强
所谓规范化是指高校自主招生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并科学、高效地进行[2]。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各个高校在招生过程中由招生学校的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将录取学生名单通过互联网进行公示,但高校自主招生不应仅靠高校的自律和非官方的监督方式,来自12月8日《新民晚报》的一则调查“市民认为保证高校自主招生公平公正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呢?”结果显示,80%的市民希望“录取过程公开、透明”,72%的受访者赞同“成立专门的监督纠察机构”。学生评价体系不能凸显学生的特殊才能,现行的高校自主招生具体做法是:考生不仅要在高考中取得生源所在省份确定的试点高校同档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要通过试点院校的相关考核。这种做法仅仅是在传统高考的基础之上附加了一个“小高考”,各个高校将高考分数作为决定是否录取的主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特色,从而限制一些在某方面有特别的潜质和创新潜力而分数不理想的考生入围。因此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规范的自主选拔录取制度来招收具有特殊潜质的学生。获得社会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公信与认同,让群众逐步接受分数只是衡量学生入学的一个标准,但不是最重要的指标。要综合考虑考生的特殊才能,允许降分录取,建立一种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而不是以高考分数为录取的惟一依据。
(三)教育公平问题突出
1.地区公平问题。在试行自主招生的过程中,一部分高校只对部分省(区市)进行招生,且多集中在经济、教育较发达地区的周边省市。在2010年,同济大学在自主选拔录取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报名条件为:江苏省应届高中优秀毕业生;大连理工大学则把招生范围锁定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湖北、湖南七省;上海大学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自主选拔录取对象为符合国家招生政策规定的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从这些学校锁定的招生范围可以看出广大西部地区和边疆地区很少或基本没有惠及,其地区歧视和地方保护之嫌不言而喻。这种地区间的差别对待,对本来教育资源就不足的偏远地区学生来说,是事实上的不公平。
2.校际公平问题。部分试点院校高校明确提出生源所在地中学为省、地区、直辖市重点中学,显然,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学被拒之门外。对中学规格的限定,无疑向社会透露出一种“上重点大学,必先上重点中学”的隐含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中学生择校的不良风气,必然进一步带来教育不公。
3.城乡公平问题。在中国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中,由于地区间、城乡间差距的客观存在,非重点中学、偏远地区的高中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比赛、艺术等级考试的机会与重点中学相比大打折扣,自主招生的高校对于学生获奖条件的要求,就无形中把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排除在这一自主招生选拔渠道之外,体现出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的不公平。
三、完善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模式
高校自主招生的目的应该是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选拔更适合高校发展的学生,通过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完成不同高校的历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既“适合学校”又“向往该校”的学生才是自主招生的招收对象,然后是学校如何培养这些“合适的人”,这要求高校从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出发,提高自主招生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试点院校应该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师资结构、发展规划改革学生评价模式,完善自主选拔机制,确保招生质量。
改革评价模式如下:
1.增加评价内容。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还要选择适合的方式对其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录取过程中,可以把学生的平时班级排名、实验成绩、参加社团情况、推荐信等多项内容纳入考查内容。
2.改革评价方式。我国当前大部分试点院校的评价方式都是综合统考成绩与面试成绩,以统考分数为基本标准,面试成绩为参考,这样并没有发挥面试考察学生潜质的作用。因此应该在面试中,增加实验测试、口试、小组讨论等评价形式,这样便于不同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
3.延伸评价范围。除了将高考成绩与面试成绩纳入评价考察的范围,还要对学生的整个高中的学习生涯进行科学的考察和了解,分析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变化,比如初升高成绩、高中历年的成绩、会考的成绩等应纳入考察范围,以此保证评价的完整性。
(二)强化监督机制,体现教育公平
目前自主招生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学校的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而各个试点院校的自我监督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高校仅在招生过程中通过校内的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来实现,而有的高校是由主管校领导为组长,纪委监察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自主选拔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自主选拔录取过程进行组织和监督。这种情况使有的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受权、钱、情的干扰和影响。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规范校内监督组织的结构。
社会监督则是通过高校向社会各界公开招生简章、招收学生名单,使社会各界能够了解、熟悉招生录取工作的程序,来实现其监督的作用。但却没有专门的回应机构。如对招生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说对于新闻媒体报道的相关问题的处理,仍然停留于简单上报、领导批示等较为传统的层面,故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局面。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回应机构,使社会监督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良好的处理,提高自主招生的公信度。
总之,高校自主招生必须打破一些思维误区,从多方面来衡量考生的综合素质,真正维护全体社会成员在受教育方面的公平权利,积极探索一套符合我国国情、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科学的人才选拔模式。
参考文献
[1]皮曙初,廖君。四问高校自主招生[J].半月谈,2008(24):59-61.
自主招生推荐信【第二篇】
编者按:在实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中小学反映比较强烈、感到较为困惑的问题是评价改革。评价考试制度的滞后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教育部不久前发出《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提出要建立三个评价体系,其核心是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青岛市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下一年度的中考改革方案,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2001年秋季新学期,青岛市的基础教育界掀起了一次革命——课程改革。作为全国首批课改实验区的青岛市市内四区在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开始使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编撰的新教材。一时间,新教育理念、新教学方法、新授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为了让新课改一路走好,青岛市教育局决定对2004年的中考,也就是参加课改的第一轮实验年级的高中招生考试进行全面改革,并计划2005年在省级课改实验区推行。青岛市教育局同时通过新闻媒体、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等形式提前公布“中考”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继续推行“两考分离” 2004年青岛市中考将继续推行“两考分离”,即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分离。 毕业考试由初中学校按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自行组织命题、监考、阅卷等工作。学校要将毕业考试成绩与发展性评价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并按学籍管理等有关规定,认定学生的毕业资格。 青岛市在初中必修课程中确定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共7个科目为升学考试科目,确定历史、地理、生物、计算机为结业考试科目(成绩按比例计入升学总分)。继续实行现行英语口试组织办法,即由市教育局统一命题、统一调配和培训评分教师,各高中招生学校组织考务,口试分值为15分,包含在英语学科总分值中。 2004年毕业年级的生物、地理初二结业考试于2003年6月份进行,历史初三结业考试于2004年6月份进行,均由青岛市教育局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监考和阅卷,成绩按比例(30%)折算后计入升学成绩。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不再统一。 实施新课程后,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化学、生物增加了大量的实验探究内容,逐步呈现出“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多样化”的趋势。为加强日常实验教学,精选考试科目,优化中考组织形式,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自2004年起不再统一组织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从参加课程改革的初中一年级开始,对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技能的考查纳入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由各初中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学校将实验考查与日常实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考试内容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青岛市此次中考改革,各学科考试内容将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间的关系,通过考试评价的改革对中学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在试题设置上将注意增强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各学科的命题将是层次清晰,难易适度,试题低、中、高三档难度比原则上确定为:4誜5誜1。初三、初二、初一各年级内容应占有恰当比例。 具体来讲,此次改革对升学考试各科目明确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思想政治考试注重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考试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适当应用客观性试题。开放性试题占绝大多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语文考试根据“教材多样化”的实际,试题的命制将不受教材的限制,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现代文阅读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写作将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 数学考试在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考试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对听力及口语的考查。听力命题要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及获取信息的能力;笔试命题将更注重情景创设,考查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另外,物理和化学考试则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重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体育应加强对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方面的考查,注重学生体能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 在结业考试科目中,历史结业考试向能力立意转变,既要考查学生终生学习所必需的历史基础知识,又要考查学生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力争创设一种新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距离。地理、生物的结业考试也注重考查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计算机结业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造性完成任务的能力,同时还将利用计算机网络考试代替计算机单机考试,用计算机自动阅卷代替人工阅卷。 选择部分高中试行自主招生 记者同时还获悉,2004年,青岛市教育局将选择部分高中学校试行自主招生,制定自主招生工作指导意见,确定招生计划。各有关高中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确定本校的录取办法,经青岛市教育局审定后向社会及各初中学校公布,由高中学校组织实施。 从录取方式来讲,这些试行自主招生的学校要对报名学生自行组织
综合测评,主要测查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与潜能。综合测评可以采取面试、笔试、上机测试等形式。综合测评成绩和学生初中发展性评价报告书、推荐信等将成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通过自主招生被录取的学生可直升高中,不再参加中考;未被录取的学生仍可参加中考。 为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对于由学校写推荐信的举措,青岛市要求各初中学校明确政策,严格标准,建立公示制度,切实做好推荐工作。推荐教师由学生在任课教师中自主选择,推荐信要实事求是地对被推荐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个性特长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学习能力及个性特长作重点评价。校长对本校推荐情况的真实性全面负责,并在推荐信上签字认可。 此外,高中学校成立认定委员会,负责认真审查报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可通过到学生的初中毕业学校了解情况、对学生特长进行单项考查等形式,对推荐情况进行监控和认定,如发现推荐信有失实现象,则取消学生的录取资格。 为更好地听取市民对新的中考方案的建议和意见,青岛市已开通电话热线和设立电子邮箱,将选取家长及市民的建设性意见,对《2004年青岛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高中招生考试改革方案》的内容进行修订。 《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7日第5版
自主招生学校推荐信【第三篇】
这两天,北京大学老化学楼121号北大招生办本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
所有的人都在询问一件事:北京大学刚刚对外公布的“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与以往的大学自主招生办法不同,“校长实名推荐”,第一,中学和校长的资格需要北大认证;第二,被推荐学生通过北大审核后,无需笔试直接面试。
面试通过者,可以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而其中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以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
这种类似于很多西方大学“校长推荐制”的录取形式,向许多做着“北大梦”的中学生敞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当然,这条通道并非“一视同仁”。
在“校长实名推荐”的资质申请审核环节中,北京大学招生办共收到了来自全国400余所中学的申请,经过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审议后,最终确定了13个省39所中学的校长入围。
“校长实名推荐”是否公平公正?会不会引发另一种教育腐败?入围的39所学校是如何确定的?……各种质疑接踵而至。
北大校机关的一位老师向本刊记者透露,北大如此迅速地出台“校长实名推荐”,绝不仅仅是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新探索这么简单。
生源争夺是真正用意
就在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前不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五所著名高校招生部门刚刚决定,在2010年实行“五校联考”。通用测试部分由这5所大学共同出题,高校特色测试和面试由各校自主决定,通过者,高考录取中享受该校30分的优惠。
“这五所学校都是国家首批‘985高校’。”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尹佳说。
“这一轮考试里,每个学生可以选择两所学校。我们在29个省市都设了考点,学生也不用奔波。”尹佳认为,这跟以往清华大学实行的自主招生政策没有本质的不同。
“这是给学生们多次选择的机会。即使学生参加了考试,没有被他申请的这两所学校录取,他拿着这个考试的成绩去找其他学校,应该也是有帮助的。”尹佳解释说,“而且,我们一般不强调‘五校’。”
然而,北大很多人对于“五校联考”的看法,和尹佳所说的大不相同。
“‘五校联考’打破了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原有的平衡,类似于一个‘小高考’,北大明年的生源有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北大的一位老师说。
他说,对于自主招生的探索是教委提出来的,但是各高校采取什么具体办法,一般不用通过教委批准。“像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生源争夺由来已久,为了减少‘五校联考’可能对北大造成的生源影响,北大也马上公布了‘校长实名推荐制’。”
“北大想探索新的自主招生办法,而校长推荐是一种国际潮流,但是北大在这个时候如此迅速地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应该说跟‘五校联考’有直接关系。”这位老师说。
从北大招生网上的信息可以看到,今年儿月21日至25日,获推荐的学生要在北大招生网填写报名表,经中学校长实名签字盖章同意后提交申请材料。11月26日至27日,北大将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审核学生资料。
也就是说,今年年底之前,谁能够获得被批准合格进而进入面试阶段,应该会水落石出。
虽然尹佳强调说,教委规定,自主招生的考试时间必须在寒假之后,但是北大校机关的这位老师也透露,“一般如果是校长推荐了的,因为没有笔试,面试的通过率应该是很高的。”
也就是说,获得北大认可的推荐名单,在年底前应该就可确定,这比“五校联考”早了一个多月。
如何确保公正
对于校长实名推荐,大家的质疑声之一,就是通过北大认证的这39所学校是如何确定的,对于没有推荐资格的其他中学,公平性何在。
从已经公布的39所学校的名单来看,仅江苏一省就有10所中学入围,北京、湖北、湖南、浙江各有三四所学校获选。
据称,这个名单是北大参考了每年在各地中学录取学生的情况确定的。而且现有的方法只是试行,肯定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大家热议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校长推荐的公正性。
因为没有笔试,而面试的通过率又很高,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学生得到了校长的推荐信,就等于是得到了北大录取降低30分的优惠。而对于中学校长来说,这个权力所带来的各种诱惑和压力,可能会很大。
自主招生推荐信【第四篇】
您好!很高兴能够以这样的形式向你们推荐我最优秀的学生——XX同学。
作为一名看着XX同学一步步成长的高中老师,我觉得把最优秀的学生推荐给最优秀的大学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我的这封推荐信能够帮你们更多更好地了解XX同学,一方面帮你们招进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也能够使XX同学进入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
认识XX同学,是在05年的夏天,当时她刚刚考入高中,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而如今,已是才女初长成,隐隐有大家气象,实在是令人欣慰。回想这三年的经历,岁月把一个简单明快的女孩打造成了意志坚强、底蕴深厚、成熟内敛、秀外慧中、热爱生活,有爱心、同情心、上进心,具备优秀的思维品格、超强的学习能力,独具魅力的领导才能,完善的个性特点,较大发展空间和较强发展潜质的优秀人才。
她才华横溢,思想深刻。中原自古多才俊。在炎黄故里这块火热的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一名钟灵毓秀的才女。她用五彩笔写作心灵的云卷云舒,也描绘校园生活的酸甜苦辣;她弹得一手好琴,优美的旋律或渔舟唱晚或平湖秋月,打动过多少年轻的灵魂;她朗诵、辩论、演出,学校的舞台始终活跃着她靓丽的身影。
她的才华也许天赋,但更因为她热爱读书,读文学、读历史、读哲学,李白杜甫曹雪芹甚至康德叔本华钱钟书冯友兰,因为博览,所以全面,因为厚积,所以有发。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但我不得不说,她是我学生中的异类,是应试教育的奇迹。在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方面她是同龄人中的翘楚,同时,她还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
她长期担任班长和学生会的职务,组织了小到班级的班会、家长会,大到学校的读书节、辩论赛等大型活动。07年10月,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先生来我校,面对全校师生,李静和李阳用英语侃侃而谈,李静之才华,之从容可见一斑。
其实,在她身上,最打动人的不是傲视群芳的才情,不是优秀的成绩,甚至不是出色的领导能力,而是爱心,是对生活,未来,世界,他人甚至一草一木的热爱。在日益注重利益的今天,她坚守着人类灵魂中最闪光的一方净土。
她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充满信心、希望和勇气。在她的眼中,世界是美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幸福的。她享受春花的美丽,秋月的温馨,夏雨的激情,冬雪的坚韧。她感受快乐,也传达快乐。
她用一颗敏感、细腻而多情的心,让身边的人像自己一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她不断伸出双手给不幸者带来希望,她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告诉给每一个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她为弱者流泪,为强者欢呼,她与人为善,相信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她以饱满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她的爱心使她身边的世界温暖、快乐、平和。
我们认识很久了,她一直都是一个很谦和的人。她的优秀,她出众的才能,她的光环,她优秀的学业似乎并没有改变这个从容淡定的女孩,她仍然习惯淡淡的微笑,习惯在最合适的时候拿出最优秀的自己在生活中自在的行走。偶尔我们会一起看夕阳,看花开花落。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生命个体的成长,看到年轻生命蓬勃的生机、热烈的色彩,她像一个美丽的蝴蝶在我身边破茧而出,那夺目的光华令我眩晕、颤栗和感动。于是知道,作为她的老师,我是幸福的,幸运的。三年教书生涯,她成了我身边最美的风景。
她的志向是XX大学。许多年前,我也曾经对那所大学充满了向往,韶华不再,想起不过唏嘘。而现在,因为有她,那熄灭的火重新燃起,我希望她帮我完成在未了的心愿。更多的是,以她这样的资质,不上XX大学,岂不可惜。大学,大师之谓也。但大学,同样需要有优秀的学生加入,才能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以,李静不读XX大学,似乎也是XX大学的损失。
推荐人:文秘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