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企业安全文化精选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82344

【导言】此例“企业安全文化精选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企业安全文化【第一篇】

修船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等的特点,危险因素多,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事故预防控制措施仅从安全技术角度着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安全管理在修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修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具体组成内容见图1。这4个组成部分呈金字塔型逐级上升,所处地位越高,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影响越大。

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社会的关注程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社会环境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一个事故率低的企业不仅能提高企业知名度,而且还能吸引优秀人才到本企业工作,而对于作为修船厂的客户-船东来说,他们也愿意和这样的船厂合作,从而给船厂带来效益。企业领导重视安全是企业进行有效安全管理的起点,如果一个企业领导不重视安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将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安全投入不到位,作业中的安全措施及防护装备经费不足,职工心里没有安全感,作业时畏首畏尾,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而安全生产的监督是政府机关和企业员工及相关方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的监督,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是企业具体完成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企业中所有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都需要通过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来完成,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船厂的工作一部分是在厂区机电车间、涂装车间等场地完成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船上完成的,因此安全管理人员不仅有内场安全员,更多的是单船安全主管,因此,一个结构合理、工作效率高的安全部门机构是安全管理的组织保证。处于最高层次的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安全文化为创建高效合理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提供了相应的空间,虽然企业安全文化更多地是属于精神范畴,表现为职工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很多情况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修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主要内容

修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如图2。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和安全技术文化建设,建设内容主要侧重于:a.守法意识;b.遵章守纪意识;c.风险意识;d.事故可防可控意识;e.安全教育意识;f.安全投资意识;g.安全行为意识;h.安全环境意识。

3修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安全宣传教育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船厂工作的人员较多,尤其是农民工居多,文化素质差异较大,安全意识也因人而异,因此就需要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让职工了解掌握安全文化的建设内涵及作用,不断提高船厂职工的安全素养和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使广大职工成为安全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的转变,实现全员安全管理。

制定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船厂要结合具体实际制定长期建设方案和短期规划,避免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要结合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取长补短,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

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让职工了解什么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对员工有什么影响,能满足员工哪项需求,只有全体员工从内心认同安全文化的意义,才有利于安全文化的建设。

定期对企业安全文化状况评价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但是有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成以后并没有根据变化了的生产环境及时调整,造成企业安全文化与社会脱节。因此,必须定期对企业安全文化状况进行评价,确定企业安全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按照PDCA循环模式不断查找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下一阶段的安全文化建设策略提供依据。

4结束语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影响到企业每个人的思想理念的变化,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班组、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建立适应修船企业发展的安全文化体系,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让安全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是修船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

企业安全文化【第二篇】

基于对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的分析和总结,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一级指标,十三个二级指标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全面有效的进行了安全文化测评。同时,依据评价体系,对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安全管理;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指标体系

自安全文化产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许多企业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从摸索到成熟,怎样的安全文化才更有助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对于现有的安全文化该如何改进,都是人们需要迫切了解的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分析和总结,并结合调研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构建,量化分析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对其做出更加直观的评价,对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找出企业安全文化架构不合理或有漏洞的部分,加以完善,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下一步的改进提供了参考建议。

1安全文化的发展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一共分为4大发展阶段。最初人类对于安全观念是宿命论,行为方式属于被动承受。到17世纪末期,人们开始总结以往的经验,进行事后的补救,安全观念由无意识变为有意识的。20世纪5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安全观念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从而在方法论上能够推行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综合型对策,进入了近代以人、机、环境全面安全管理为特征的安全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全文化进入发展的第四阶段。通过对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垂涎,人类对安全观念的认识进入了本质论阶段。人们开始主动的预测,防范安全事故,超前预防型成为现代安全文化的主要特征[1]。

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的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8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1986年切尔若贝利事故的报告》中。1991年,INSAG在报告中给出如下的安全文化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HSCASNI认为INSAG给出的安全文化的概念,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在定义中没有强调能力和精通等必要的成分。于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定义:“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促使效能的信任等[2]。”我国对于安全文化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许多专家学者以及国家安监总局等都对安全文化给出了定义,包括:《“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中国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资料,以及曹琦、方东平、俞峰、罗云和傅贵等学者都曾给出过安全文化的定义,但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分析大部分的定义得出,安全文化大都具有以下部分或全部元素:“关于安全的价值观、判断标准、能力、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人知、道德、制度、安全体系、精神、观念、物态、理念、思维程度等”。且基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人的安全素养,实现人本安全。

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与制度、硬件等具体措施不同,作为一种软科学,安全文化在预防安全事故等安全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3]。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创造企业安全文化形象和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安全意识和切实的安全行为准则,正确的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使企业安全文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安全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企业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通过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完善和传播,为员工日常生活及生产经营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从而影响决策者和管理者,影响企业员工对安全的态度和观念。2)安全文化的激励作用。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个员工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加强企业管理者对于安全的重视作用,同时激励企业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3)安全文化的控制、约束作用。安全文化的控制、约束作用,体现在可见的规章制度约束以及不可见的意识约束两个方面,而后者更为主要。安全文化通过塑造企业员工正确的安全认知、深刻的安全意识、以及对安全重视程度、思维深度的加强,在企业员工生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产生一种持续性的无形约束力。4)企业安全文化的凝聚作用。这有助于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以及强大的凝聚力,从而使得整个企业的运营更加高效,为企业和员工带来更大的意义。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生产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能源供给问题。因此,做好煤炭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煤矿员工的人身健康、保证煤炭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等,推动了煤炭企业的重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但煤矿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14年1—9月底,平均每月发生较大安全事故起,共发生重大安全事故4起。因此,煤炭安全问题仍然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各种煤炭事故中,安全责任事故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也反应了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素质不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够的现状。因此,塑造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生产中的安全行为,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可以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养成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可以有效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2安全文化的测评

安全文化的测评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具有两大重要意义。其一,安全文化测评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安全文化的测评,可以系统的分析和了解企业安全文化现状。其次,安全文化测评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通过安全文化的测评可以找到企业安全文化的优势和短板,以及企业安全文化的明确发展方向,从而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改进指明方向[4]。

测评方法的选择

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不能简单的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而应该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的分析,然后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最终能够全面、准确的对安全文化做出评价。本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计算,并分别计算出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和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评价原则

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部门和组织普遍遵循的评价指标准则为SMART准则。SMART的解释为Spe⁃cific(特定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ttain⁃able(可得到的)、Relevant(相关的)和Trackable(可跟踪的)。Specific(特定的):指标体系是指对所要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组成结构、构成要素进行客观性的描述。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针对评价的目的设定。Measurable(可测量的):指评价指标体系中所有的评价指标,应该以相同的标准作为统一的尺度,来衡量被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定性的指标,也可以是定义明晰、详细的定性指标。Attainable(可得到的):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保证指标体系的现实可操作性。对于无法获取或者获取需要付出无法承受代价的指标,应该选取近似的指标进行替代。Relevant(相关的):指标体系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指标之间应具有其相关的逻辑关系。一方面指标体系是针对评价对象建立的,具有其本质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指标是对评价对象的详细描述,应该做到全面、准确、相互补充。Trackable(可跟踪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企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3个阶段。且无论什么评价,都需要对评价的效果进行跟踪和再评价,因此在设置指标体系时,应该考虑其可跟踪性。本文根据这5项指标,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评价,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准确和可信度。

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和建立

本文在企业安全文化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煤炭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安全文化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划分为4大范畴: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5]。基于此,本文建立4个一级指标: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图1)。并基于SMART原则,以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出13个二级指标,从而构建出一个相对完整、且具有相当可信度的评价体系[6]。

安全观念文化

安全观念文化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内全部成员高度认同的安全方针、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承诺、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认知等精神和意识层面的总和,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当前安全观念文化主要包括:科学发展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超前预防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安全观念文化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考虑。1)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态度。员工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安全文化的深入程度、在企业内部的认可程度,进而反映安全文化的合理性。优秀的安全文化会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可和重视。主要可以通过:员工在生产活动中是否主动遵守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员工对于不安全生产行为是否会予以指出并纠正;员工是否积极主动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会议和座谈;员工对煤炭企业发生的事故原因的看法及态度等方面表现。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落实情况。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安全文化的产生是为了保障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因此,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只有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时时刻刻将企业员工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和接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程度、企业管理层在做出决定时,是否切实考虑了广大员工的利益以及企业目前的安全文化是否符合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3)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形象。安全文化形象指的是企业安全观念文化的一系列外在体现形式。这些外在的形象能够提醒员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能向员工灌输相应的安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可以从企业是否具有明确的安全目标和安全观念、企业对于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企业是否定期举办安全会议和活动等方面考虑。

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观念文化的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安全责任落实状况。安全责任制是最根本的煤炭企业安全制度,也是其他各项安全制度得以实施的根本保障。可以通过每项生产活动的安全责任制是否落实到具体的负责员工、是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安全责任检查,是否能够落实等方面进行考虑。2)安全执行情况。煤炭企业制定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从普通员工的角度,考虑员工是否严格执行安全规范,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从企业领导层的角度,领导者是否进行了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并做出合理的安全决策。3)安全培训和指导。安全培训和指导虽然不能直观的对安全生产起到作用,但它通过丰富员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认知,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主要体现为:员工是否熟练掌握应急自救技能、是否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安全技能培训、是否定期举办安全会议和座谈。

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指煤炭企业遵循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条例、操作规程等。安全制度文化能对煤炭企业及其成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包括以下3方面[7]。1)安全法律法规。考虑企业安全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体现:在法制法规健全程度、煤炭企业是否严格执行法制法规、员工法制态度是否端正。2)安全规章制度。其是企业制定的,为保证生产安全和员工人身安全而形成企业规章制度。体现在:煤炭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熟悉情况及规章制度在生产中的执行情况。3)安全操作流程。主要考虑煤炭企业安全操作流程是否合理、完善,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对操作流程是否熟练掌握及其执行程度。4)安全管理机制。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监察评比制度、安全奖惩制度等。主要考虑安全机制的健全程度和落实状况。

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物态文化是煤炭企业安全活动的条件、安全信息环境、安全标识、安全警示等安全文化物态载体的总和,是安全文化的具体的外在体现。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包含以下3点。1)安全生产设备。安全生产设备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必备工具。包括安全生产的工具、仪器等。具体细化为:安全设施的配备是否完善、安全设施的实用性、以及是否有人定期维护。2)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检测装备、消防及应急装备等。主要考察:安全防护设备的配备是否完善、安全防护设备的实用性、以及是否有人定期维护。3)煤炭企业安全氛围。企业有形的安全文化氛围,包括煤炭企业的安全警示和安全文化传播。包括标志牌、警示、声光环境等。衡量标准是:企业安全标语、警示标语的宣传是否到位、生产现场是否匹配了足够的照明设备、是否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3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综合评价模型

判断矩阵构造

AHP作为一个系统评价方法,根据某一确定的比较基准进行要素间的比较,采用9级比例标尺,具体标准见表1[8]。从评价模型的第二层开始,对于能够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9级比例标尺构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元素aij表示的是第i和第j因素的重要性之比。判断矩阵中aii=1,aij=1aji。

重要度计算

本文使用方根法进行重要度的计算。一级判断指标: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j=1naij,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指标:即<,判断矩阵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检验通过。同理,可以得出所有二级指标对相应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并采用逐层相乘的方法得到综合权重。具体结果见表3。

4结论

本文结合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构建出了一个含有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分别计算出了不同指标的权重值,为企业文化的综合评定提供了基础。指标中,综合权重占比最大的是煤炭企业员工的安全态度。在企业的生产生活中,许多安全问题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端正企业员工的安全态度,使得员工从根本上重视安全生产问题,是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重要方面。其次是安全执行情况。说明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要注重实践性。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运用于实践,只有严格执行安全规范,落实安全理念,才能更为有效的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排在第三位的是煤炭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落实情况。体现了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切实的以企业员工为中心,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作用。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构建时,除了统筹兼顾,全面发展,还应该依据测评模型对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有重点的进行构建和调整。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需要反复的进行评价和修正。通过评价体系的测评,对企业安全文化做出评判并对比查找出其薄弱之处。再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正和完善,是完善企业安全文化构建的重要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志扬。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2).

[2]国家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安全文化知识读本[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3]熊家发,张乃平,侯振堂。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煤矿安全文化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4(8).

[4]徐磊,田水承。当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煤矿安全,2009(3).

[5]裴文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河北:红旗出版社,2014.

[6]刘超,罗云。企业安全文化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权重赋值研究[J].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7]俞峰,杨成梧。煤矿安全文化的AHP—Fuzzy综合评价[J].中国煤炭,2005(11).

[8]张炳江。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案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企业安全文化【第三篇】

一、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存在于任何一个企业中。简单地讲,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具体来讲,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自发形成的或人为地有意识地塑造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并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与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及物态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内涵也极为丰富:它是一种物质文化,不仅包括一定规模的企业安全文化阵地,美观整洁的厂容厂貌等硬件设施;还包括明确的企业目标、完善的规章制度、先进的技术装备、系统的培训教育规划、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等;它是一种行为文化,如全体职员行为规范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良好,较好地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职工队伍素质良好;它是一种观念文化,主要指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的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这三个方面相互贯通,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企业的物质文化是基础,决定和制约着企业的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是结果,践行和弘扬着企业的物质和观念文化;而企业的观念文化是核心,引导和激励着企业职工的行为同时又反作用于物质文化。

二、为什么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第一,必要性。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除了需要践行其作为社会财富创造者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等基本职责外,还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企业实行以真正维护广大职工根本利益的“人本化”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们企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煤矿、石化等能源企业,特大事故屡屡发生,让企业蒙受重大损失。因此,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企业谋求生存发展的必须。只有职工的安全有了保障,良好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才能形成,企业才能精心组织生产,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

满足职工需求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职工的需求已远远超越了解决温饱的时代,他们的安全意识更加强烈、自我价值观念更加凸显、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人文因素也愈加重视,所有这些在客观上都要求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为广大职工提供更加宽松、舒适、安全的软硬件工作环境。

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外大型公司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在人才能源、市场占有率等诸多方面对中国企业形成了冲击。这就要求国企从各方面、多层次打造自身实力,自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二,重要性。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企业的人文精神风貌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它把企业领导和员工都纳入集体安全的环境氛围中,产生有约束力和安全控制的机制,使企业成为有共同价值观、有共同追求、有凝聚力的集体。总之,这种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形成的相对一致性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是一种强大的粘结剂,能发挥强有力的凝聚效力。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安全文化就像一只隐形的手,渗透于安全管理的一切活动之中,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它的独特作用并非在于运用硬性的管理方式,而在于运用文化这种“软”性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安全文化能为职工提供安全生产的思路框架、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使人们在自觉自律中形成正确的行事方式,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指导、激励和协调企业安全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和文化氛围下进行的,它不仅与企业领导干部的观念、作风密切相关,而且还与整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范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企业安全文化一方面能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指导和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促使员工遵纪守法,参照安全标准,改进自身工作不足,取得与企业整体格调的协调一致。

三、如何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是由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安全文化部分组成。企业决策层制定安全行为规范准则,形成强有力的安全文化约束机制;企业管理层按照决策层所制定的安全行为规范和条文,进行管理和监督,形成了管理层的安全文化;操作层自觉遵章守纪,自律安全的行为和规范形成了班组员工的安全文化。三者各自行使不同的职责,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一,决策层。决策层的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一切的企业生产活动都是在企业决策者的政策指导下进行的。决策者的风格及行为习惯又是企业其他员工效仿和学习的重要榜样,因此,要想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环境,决策层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安全文化素质:积累安全生产决策知识,它包括熟悉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安全工程新技术,并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的培训和实践活动,了解系统评价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各类伤亡事故的常规手段等;培养安全生产决策能力,在积累安全生产决策知识的基础上,决策者应密切关注别的企业尤其是同行企业的成功经验、新思路、新模式,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强化安全生产决策的实施力度。安全生产决策的难点不在于决策本身,而在于决策的实际实施。因此,决策者必须要对本企业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具有出色的组织协调指挥企业各部门、各级人员的能力,做到倾听各方意见,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第二,管理层。管理层的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层一般指企业中层和基层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干部,他们既要服从决策层的管理,又要管理基层的生产和安全,在企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想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绩,管理层应做到:切实掌握党和国家的各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结合本企业的实际认真贯彻和落实,严格遵守条例,学习党和国家新出台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刻苦钻研企业管理知识,不时更新观念,学习并应用现代化管理的新技术,力求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深入基层指导实践,不作表面文章,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新的安全生产教育模式,如开展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学校教育等。

第三,操作层。操作层的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石。一定意义上,它决定着企业安全管理的成效,也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命运。操作层人员在企业中占比率最大,是创造企业效益的主力军。因此,高度重视企业操作层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对企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操作层的安全文化建设需注意: 大力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建设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大力推进思想和观念上的文化建设,利用一切可能的媒介,引导和帮助员工提高 “关爱生命”的觉悟;针对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科技文化知识的教育,确保每一位员工都充分认识到“安全是天,人命关天”、“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在企业中形成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理念;通过制度建设来提高操作层的制度文化素质。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指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其建设直接关系着企业安全生产进程的顺利与否,关系着能否实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总的来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深层次的人因工程,需要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共同的努力。

企业安全文化【第四篇】

企业文化,通常指得是企业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共同理想与作风、生活习惯及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文艺、管理、文化、教育、经济、法制和宣传等方面的组织与建设措施。而企业安全文化则指得是企业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所形成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企业安全文化是当前安全科学领域所提出的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对策,也是现代企业预防事故的基础工程。企业安全文化是祖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与社会进步、民族繁荣及国家兴盛息息相关。由于企业安全文化着重强调人的价值,彰显人本主义,弘扬人文思想,因而企业建设安全文化,能够为企业员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企业若要提升其经济效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并走向国际化舞台,就必须持续改进自身的安全生产机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二、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原则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新的物质财富,而在另一方面也为人民带来了重大的伤亡事故,而企业安全文化主张保护企业员工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因此,企业建立安全文化势在必行。但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工作极为重视,因而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方针,并将其作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指导思想。其次,企业在建立安全文化时,必须立足于现实应用。企业之所以建设安全文化,是因为安全生产的需要,因而其安全文化必须在形式上与内容上体现针对性、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可发挥规范、教育企业员工的作用。最后,企业建设安全文化,必须坚持创新理念,在组织形式、就业岗位、经济利益及经济成分上体现出多样化,同时需结合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进行改进,在创新中稳定发展。

三、企业建设安全文化、促使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

与其他文化相同,安全文化同样具有“有形”与“无形”这两个层面,其中,有形的安全文化包括技术、制度和设施等;无形的安全文化包括观念、意识和理论等。然而,不论是有形的安全文化或者是无形的安全文化,都是围绕“人”这一主体而展开的,因此,企业建立安全文化,首先要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通过以往的安全生产实践可知,企业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并非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人的安全行为,具备个性化与复杂化特点,主要受情感与思维等支配,并由其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态度等决定其安全文化水平,因此,必须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做好企业安全教育工作,将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结合起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可通过普及安全生产方针、法律、事故案例等,定期组织安全技术的学习与考核,引导员工主动遵循安全生产要求,并强化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其次,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要求企业员工无条件执行。企业应该在不同时期,结合不同的安全生产形势,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同时要摒弃与生产实际不相符合的规章条款,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满足企业的安全生产需求。企业可通过将各种安全指标及规章制度纳入员工业绩考核与资产经营责任制等考核体系中,将员工收入与企业安全生产挂钩,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创造性与责任感。最后,企业要做好安全科技推广工作。科学探索与研究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才能够形成企业特色安全文化,并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中发挥其作用。企业可通过加大对安全生产与安全科研的投入,及时提高其安全生产的装备水平与技术水平,改善员工的作业条件与工作环境,比如增加安全防爆设备、防护设备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是维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需要。因此企业要通过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体系,遵循安全文化建设原则,并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及法律责任,最终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文化【第五篇】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生物节律,激励,心理特性,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4―0081―02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科技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规模日趋扩大,工伤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要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就必须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构建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也就是企业要有自己的安全文化。只有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才能做好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预防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一个和谐平安的生产环境。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企业(或行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的、遵循的,具有企业 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素质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从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确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总体来说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企业领导和员工不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没有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到思想层面上,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为了最大限度的扩大竞争优势,不惜减少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合理的安排安全文化建设投入,能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上升,达到企业的发展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双赢。

“以人为本”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企业责任

在现代市场经济秩序中,企业和个人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传统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将企业视为追求最大利益的理性主体。然而在现代经济学中,市场自动实现利益均衡和最优配置的结论需要一系列严格理论条件而在真实的经济运行中无法达到。

企业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必须在宏观的社会环境中遵循必要的社会道德规范,甚至必须担当相应的社会责任,才不致使它的活动与社会利益相冲突,不能以牺牲职工的安全为代价去发展生产,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是企业的命脉,决定了企业的前途。要实现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就必须将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经济行为之中。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通过“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落实“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需要和利益为本。这里的“人”既是单个的“个人”更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这里的“需要和利益”,既包含人的物质生活、生存环境的需要和利益,即自然属性的需要,也包含政治、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要和利益,即人的社会属性的需要。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理想状态。不能无视工人的合法权益、基本民权和生命安全,形成所谓的“血汗工厂”。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设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只有持之以恒,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生产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下。制定企业安全的总目标,按照整分合原理,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明确的分工。具体来说在企业的总的安全目标制定以后,从上而下按照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安全目标的分解,使企业每个领导和职工都有确定的目标和责任。在目标分解过程中,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部门和科室。使企业安全工作形成一个连锁的体系,进一步实现安全文化的建设。

安全教育的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媒体和社会资源,经常性地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以生产中实际发生的事故为案例。组织事故安全展览。进行案例教育。并就事故原因展开讨论,从中找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二是充分利用悬挂横幅、宣传画,张贴标语、公益广告等形式对企业领导和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唤醒他们对生命安全的渴望,从而提高领导与职工的安全意识;三是提高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道德,开展主题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围绕着企业安全文化的各个层次,在广大职工中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对安全的认识,增强应急安全保护意识、间接安全保护意识和超前安全保护意识。

重视人体生物节律的应用

在安全工作中,对于某些危险性较大的操作岗位。为了防止操作人员的误操作导致事故,可以采用人体生物节律控制方法。对于每个职工。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其生物节律值,确定其每天处于生物节律的哪个时期,生产调度指挥者可以根据人员情况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难度,尽量避免在低潮期进行危险性大的作业,向每个职工每月发放生物节律卡片,提醒安全生产,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物节律高潮期,是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好时期,企业各级安全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时期。

重视激励的作用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它是整个管理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组织的生命力来自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热忱,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企业领导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去解决人们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和管理难题。为此,可以建立奖励机制。采用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结合的方式,去调动职工生产的积极性。在奖励体系中,应以物质奖励为主,荣誉奖励为辅。比如,可以在职工间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操作技能比赛、评出“安全生产之星”,按照安全生产水平等级递增分为三星、四星、五星。结合企业的年度、季度目标,定期对职工实施考核,给予优秀职工以物质和荣誉的双重奖励,让他们起好模范带头作用,树立起安全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组织其他成员的行为。

分析职工心理特性,做好思想工作

职工的心理特性与安全生产关系重大,健康的心理促进安全生产,消极的心理影响职工的情绪、工作态度,从而

影响人其认知水平和效果,对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职工的家庭、经济地位、嗜好、习惯、性格特征等情况掌握其心理变化规律,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为职工排忧解难,消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把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在萌芽中。

3 企业安全文化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旋律,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安全科学的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样,科学发展观就把发展的目标与发展的目的对接起来,把发展的动力与发展的需要联系起来。把为谁发展与靠谁发展连接起来。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系着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对社会安定团结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安全文化所强调的企业社会责任、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生物节律、激励、心理特性,无一不是在人、机、环境系统中重点突出人的作用,在制定措施的过程中。处处以人为着眼点,维护人的根本利益,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升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该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安全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4 结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8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