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精编4篇
【导言】此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1
一、简便计算教学中常遇到的错误现象
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学生在还没学习简便计算前,各种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会出现错误。到学了简便计算之后,常出现类似以下几种的错误现象:①、147-53+47=147-(53+47);②、147-53+47=147-47+53;③、25×4÷25×4=1;④、13×25-25÷5=13×(25-25)÷5 =0;⑤、25×32×125=25×4+8×125;⑥、25×32=4×25+8×25;⑦、36×102=36×100+2;⑧、78×99=78×100-1等。这些现象到了五、六年级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也时有发生。
出现以上的错误现象与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含义及各种运算定律、性质的理解程度息息相关。由于学生体验到简便计算的快捷、高效,又由于以往对混合运算算式含义的认识模糊,计算大多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上,简便计算的学习就对先前的混合运算产生了干扰。学生会认为只要计算方便就行,而忽略考虑其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二、对症寻策,提高简算教学的实效性
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分散编排在小学数学的每一册教材中,新授教学时,都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依托,帮助学生抽象理解数学模型。但在建立模型之后,教材往往以单纯计算的形式出现,如练习中的专项计算题,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往往持模仿的心理,形成思维惯性,以至很难理解后续学习的运算性质、运算定律,或是无法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如何提高简便计算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作了以下几点努力。
(一)、根据算式寻找现实背景,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算式的意义
关于“a-b+c=a+c-b,a÷b×c=a×c÷b”同一级混合运算,学生容易受数字的干扰错成:a-b+c=a-c+b或a-b+c=a-(b+c), a÷b×c=a÷c×b或a÷b×c=a÷(b×c),例如上述的①、147-53+47=147-(53+47);②、147-53+47=147-47+53。这主要是学生受到“交换律”及“凑整”知识的影响,其次是学生对为何可以调换运算顺序的算理不理解。类似这样现象,教师要时常结合现实情境帮助学生重新理解混合运算算式的意义及改变运算顺序的算理。就“147-53+47”这个算式而言,教学时可创设解决问题情境如:“小明原来有147元钱,买一个书包用去了53元,后来妈妈又给了他47元。小明现在还有多少钱?”让学生先根据解题思路列出算式(学生一般会列147-53+47),再描述算式意义,并追问还可以怎样解决问题(147+47-53,即先给钱再购物),让学生理解147-53+47=147+47-53的合理性,之后出示“147-47+53,147-(53+47)”要求学生也结合上方购物取钱的情境描述算式所解决的问题,从中发现不一样的购物情况,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进而让学生明白“a-b+c”不能先计算后面的加法,要改变计算顺次,不得改变算式的意义,“-b”还是“-b”,“+c”还是“+c”。在平时练习中,教师也可以针对算式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背景加以理解,并让学生发现、总结规律,即同一级运算在没有括号时,调换运算顺次,记得数字带着符号走。
有了以上的认识基础,相信学生面对“a+b-a+b,a×b÷a×b”这一类型算式时,就不会得出“a+b-a+b=0,a×b÷a×b=1”的错误现象。
这样通过寻找生活背景,分析,概括,可以提高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合理计算的意识。
(二)、引导比较,强化算理
学生在简便计算时出现25×32×125=25×4+8×125,25×32=(25×4)×(8×25)等错误现象,属于运算定律之间的相互干扰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易混的运算定律、性质进行对比,明确运算定律、性质适用的计算环境。如,乘法结合律与交换律适用于几个数连乘的计算,而乘法分配律适用于两积之和、两积之差或者和乘一个数、差乘一个数的计算情况。引导学生表达错误现象中原式与变式的算式意义,让学生理解它们的不等性。如,25×32×125可表示为125个25与32的积,25×4+8×125可表示为4个25加上8个125,两个算式的结果不相等。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运算定律,如上述两个算式中的32是分解为4×8,这样原式就转化为几个数连乘,可以依据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计算。
教学中,教师常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对计算进行分析、反思,可以增强学生对简便计算的理解,避免类似的错误现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简便计算习惯
学生在简便计算中常发生错误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计算的习惯。多数学生看到算式没有多加分析,凭感觉就开始计算,等老师批改发现错误了,再认真寻找错因又能够独立订正。由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开始计算前应让学生先看算式中所包含的运算及数据特点,描述算式的意义,正确的描述可以体现学生对抽象后数学模型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算式的理解,思考可以依据什么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计算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和验算,检验自己计算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常引导,常督促,持之以恒,让学生有意识,成习惯,便会有实效。
(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学生面对“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常常只关注怎样简便,而没关注计算的合理性、准确性,会认为一定要通过变化顺序让算式计算更简便。为此,也常常引发上文所提到的错误现象,如类似13×25-25÷5=13×(25-25)÷5=0,÷=0这样常常是毫无依据的违反运算顺序的计算方法。这主要是与学生掌握的计算技能水平及其对上述句子的理解有关。教师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实例,让学生明确有的算式正确依据一定的运算定律、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而有的算式按原来顺序计算更简便,无需变化,如:×100+×2,有的算式没有合适的运算定律、性质可依据,要按四则混合运算的常规顺序进行计算。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技能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准确的判断力,提高简便计算的灵活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4篇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认知。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2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略。。。二、教学内容: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教材分析: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四、教学要求: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5. 使学生初步?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五、教学措施:1. 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六、课时安排:单元教 学 内 容课 时周 次备 注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5 1. 混合运算2 2.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8 3. 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求平均数3 整理和复习2 机动时间3 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6 1. 十进制计数法3 2.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2 3. 减法的意义3 4. 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3 5. 除法的意义3 整理和复习3 机动时间3 三量的计量3 1. 计量的产生,常用的计量单位2 2. 名数的改写1 机动时间1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 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计算能力;兴趣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02-02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基本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兴趣就是动力,它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训练时形式要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PPT视算,听算;限时口算等;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要多种多样,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去刺激学生;在教学中还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让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法则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立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要有清楚的算理,准确的计算法则,那么学生在做四则计算题的时候,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将会得到保障。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例如:9+7,就可以把7分成1和6,把分出的1和9相加得10,再加上6就得16)和破十法(例如:12-9,就可以把12破成为9和3,用这里的9去减9得0,再加原先分得的3,所以12-9=3),相同数连加的概念(例如:7+7+7+7+7=?它是5个7连加,可以用乘法7×5来计算),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牢牢的记住,以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三、让学生在弄清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一道题,如果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计算题的意思就发生了变化,随之计算结果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378-78×5和(378-78)×5如果不看清楚的话,就可能发生错误),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都是让学生先审题,弄清楚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后才能开始计算的。
四、让学生在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的和例如:237-(37+152)。”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从这些运算定律的内在含义去理解,去剖析每一个运算定律形式、特点,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定律。鉴于学生比较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例如:王老师带了200元钱去买学习用品,买了78元的钢笔,然后又买了42元的笔记本,还剩多少钱?方法一:200-78-42=80;方法二:200-(78+42)],很多低年级的计算题还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运算定律的基础上,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并在作业中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不断优化学生计算题的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到四、五年级时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定律。
五、让学生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的过程中去提高计算能力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计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879×43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就必然会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我在从教二十来年的数学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坚持课前3~5分钟的口算练习,我所教的学生也在小学的六年学习中养成了经常做口算的习惯。
六、让学生在有计划地组织练习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4
刚教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时,笔者认为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律比较容易,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学生的作业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格式不对,不少的学生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学生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学生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他们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当想办法让学生避免再一次出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在前几个阶段的四则运算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从感性认识上说明加、减、乘、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个初步的理解,还不能从理论上给出它们的定义。而在经过大量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师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四则运算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书写要整齐、清楚,格式要规范,要求学生“一次做对”,不要有“反正我还要检查呢”的思想;同时,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的项目有:①题目有没有抄错;②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③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④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学生做好后要进行验算,这是一道必须进行的程序。验算时要求学生掌握“纵横检查法”。纵查法:上下式子间检查、核对数字、运算符号是否写错,有无漏写或重写。横查法:检查每一步的运算顺序是否有错,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有错。这样不仅确保了计算的正确,而且对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认真、踏实的学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点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计算的每个步骤,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最后看结果是否正确。
4.分清运算顺序
教师要在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基础上,把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掌握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在混合运算式题计算中,要看它是含有同级运算还是含有不同级运算,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演算;不同级运算的,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例:
①不同级运算:
23×3+50 50+23×3 23×3-50 80-23×3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应先算乘法。
②不同级运算:
33÷3+50 50+33÷3 33÷3-5 80-33÷3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应先算除法。
③含括号运算:
6×(31-15) (95-20)÷25
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④同级运算:
57-43+3660÷5×12
(这本不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受影响,成为了易错点)
当算式中只有加法和减法或乘法和除法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5.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题意。如:16×4+18 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生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做三步混合式题时,教师不要要求全体学生会依照运算顺序读题,但是在脱式计算过程中,就要要求全体学生口述运算顺序了。如:16×4+6×3 先算16乘4的积,再算6乘3的积,最后算64加18的和。
6.进行改错训练
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思考不深入,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进行改错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正确的运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