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调查与分析范例(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04244

【导言】此例“调查与分析范例(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调查与分析1

关键词 农民;营销;调查;广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287-02

1 调查概况

2012年7—8月,对广西农民营销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剔除问卷中户主提及在2011年种植或养殖时受过较大自然灾害的问卷,最终进入汇总统计分析的问卷有151份。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此次调查请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籍学生完成,每人问卷完成2份左右,调查对象以学生本人家庭或其亲友为主。由于调查任务不重,且访问对象为家长或亲友,所以调查质量较好。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农民2011年的纯收入、营销观念、营销方法等相关问题。

2 调查对象的收入状况

调查对象的收入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调查对象2011年总收入(种植、养殖纯收入)在1 000~19 900元,其中种植收入在1 000~17 900元,养殖收入在0~13 700元。将收入金额分段统计,表明广西农民的收入不高,年总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只有30%略强。

3 调查对象的营销情况

营销观念

对于农民营销观念的调查,问卷设置的问句是“您家去年是如何决定种植或养殖该品种的?”(多选题,半开放问句),对相应调查结果的汇总统计见表3。可以看出,“近几年一直种、养这种”最多,占72%;其次是认为“地理条件适合做这种”,占49%;然后是“村里人都种、养这种”,占43%。以上3种想法,除第2种有客观原因的成分,其他2种属于沿袭或跟风的想法,不算先进营销观念[1-2]。

表3中打“*”的是比较先进的营销观念,对相应的户主数进行统计,结果见表4。有较先进营销观念的户主数仅占19%。

调查对象营销观念对其收入影响的分析见表5。可以看出,营销观念较先进的农民,总体上收入较高。由于较先进营销观念的样本较少,且有一个单元格期望频数小于5,所以使用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卡方检验对营销观念对总收入影响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营销观念对总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表6)。

销售方式或渠道

调查对象种、养产品的销售渠道或方式的汇总统计数据见表7(问句为多选题,半开放问句)。可以看出,订单式生产的比例较低。

销售价格的确定

对调查对象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方式的汇总统计见表8。可以看出,调查对象确定产品销售价格的主要方式是“到集市后与买方讲价”,这种方式占总人数的66%。但这种营销方式所确定的价格具有随机性,收益的保障性比较低。

是否宣传促销

对调查对象是否进行产品的宣传或促销的汇总统计见表9。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没有进行过产品的宣传促销。

是否参加合作社或协会等组织

对调查对象是否参加合作社或其他组织的汇总统计见表10。可以看出,有13户农户参加了农村合作社或协会等,占样本总数的9%。参加农村合作社或协会等的13户农户的收入均较高,都在1万元以上,具体见表11。

村、乡、县政府是否有信息指导

对提及村、乡或县政府是否有信息指导的调查见表12。其中有信息指导的农户有23户,仅占样本总数的15%。对村、乡或县政府信息指导与总收入的关系见表13,其中有信息指导的农户中收入较高者的比例高于没有指导的农户;表14是其卡方检验的结果,检验结果为显著。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广西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多数农民的营销观念较为陈旧,营销方法不够先进。参加农业合作社或协会的农户和有村、乡或县政府信息指导的农户,收入相对较高,但这类农户占样本总数的比例较低[3-4]。这些都说明广西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农户在经营和营销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5 参考文献

[1] 张敏。农民营销合作组织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

[2] 谭用发。市场营销: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J].求是,2004(22):54-55.

[3] 徐燕洁。更新营销观念,提高农民收入[J].现代商业,2009(24):51-52.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上面的5篇调查与分析范文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调查与分析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调查与分析2

一、发病时期和发病程度

2008年对1队10块白瓜籽种植地块的病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病情况见下表。

从以上调查表可看出:疫病始发期在6月25日左右,八月中旬进入盛发期,斑枯病盛发期七月下旬、流行于八月中旬,白粉病始发期六月下旬,盛发期到流行期不明显,发病程度4-5%,炭疽病始发期七月下旬,盛发期八月中旬,枯萎病始发期六月下旬,盛发期不明显,发病程度4%左右。

二、发病规律

通过对2008年的病害调查情况发现白瓜籽疫病、斑枯病是白瓜籽所有病害中发病率最高的,均超过50%,其次为炭疽病。查找相关资料可知它们都是通过病源菌在特定条件下浸染寄主传播的,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土壤、种子上越冬,有些病原菌甚至能够在田间杂草上越冬,在第二年气候适宜时萌发,遇到寄主后实现再次侵染。其它白瓜籽病害的病原菌越冬情况及发病条件与上述三种病菌相类似。

三、病害成因分析

1、长期连作

种植白瓜籽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粮豆作物,受经济利益驱使,白瓜籽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打破了原有的轮作体系。由于连续大面积连作,致使耕地土壤中富集了大量的病菌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卵孢子等在条件适宜时,将迅速侵染寄主植物,2003—2006年1队每年种植的白瓜籽数量均超过一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据统计,连作年份最多的地块可达8-10年。2006年病害大发生后,病残体大量残存在耕地中,使耕地中病菌富集量巨增,加之2008年6—8月份是历史上少见的多雨年份,这是造成2008年白瓜籽病害大发生的两个最重要因素。

2、温度与温度

发病的首要条件是湿度条件,湿度大是发病的首要条件。在表4中,由2001—2008年6—8月份的降雨量总和可以看出降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2008年?2006年?2001年?2005年?2004年?2002年?2007年?2003年。而1队白瓜籽病害大流行的年份恰恰是6—8月份降雨最高的2008年与2006年,两年6—8月份降雨量都在300mm左右。6—8月份的降雨量越大对病害的流行发生越有利。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选择5年以上未种过瓜类的地块,以砂壤土或新荒地为好。收获后应彻底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做到秋季深翻,减少越冬菌原。合理耕作,采用先进栽培技术,合理密度,采取健身防病技术,创造健壮植株。

2、药剂防治

疫病防治:

(1)种子消毒用55—60℃温水浸种15分钟;用%升汞浸种10分钟;40%的甲醛100倍液浸种30分钟,清水洗净后催芽,播种。或者拌合适的种衣剂晾干后播种。

(2)病菌在即将萌发时,于六月二十日左右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或75%百菌清可湿怀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斑枯病防治:

斑枯病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及时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隔7—10天喷一次。

炭疽病防治:

炭疽病在发病初期可用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甲其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五、几点建议

1、白瓜籽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预知未来几天连续阴雨后,提前喷洒药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轮作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根本方法,为防止大面积病害再次流行,按白瓜籽病原菌在户外存活年限计算,建议种植过白瓜籽的地块至少要进行5—7年以上的间隔方可再次种植。

调查与分析3

甘肃省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教学现状

1甘肃省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设置情况。通过各校9门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了解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的课时安排,其中6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程设置均为大一普修,时间为一学期,每周两次课;大二至大四为专业课,每周两次课;大四第一学期实习3个月,第二学期5月下旬面临毕业,实际上课时数为60学时。按每学期18周计算,大学4年共420学时,理论教学30学时,占7%,技术教学268学时,占64%,战术教学为96学时,占23%,裁判实习12学时,占3%,考核14学时,占3%。在对“课时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的调查中,81%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存在不合理现象,足球技、战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偏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的同时,还具备把自己所学的技能通俗易懂地传授给他人的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是学生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86%的学生认为足球专业普修课课时较少。普修课只有一个学期,教学内容包括足球理论,足球技、战术,足球裁判规则和裁判实习等,大多数学生之前未接触过足球运动,在较少的时间内难以牢固掌握这些内容,导致学业不精。96%的学生认为课时安排存在不合理现象,6所学校中有5所先安排其他课程,再安排体育专业课程。甘肃地处西北,秋、冬两季天气寒冷,早晚温差大,如果足球课安排在早上一、二节或下午七、八节,为保证热身充分,准备活动就需要30分钟。早上9点半上完课,学生出了一身汗,紧接着又坐在教室里继续学习其他课程,容易引起感冒,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大一足球课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普修课,从最基本的技、战术学起,30%的学生认为大一的足球普修课应将足球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区别对待,进行分班授课,或者由足球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足球普修课教学,这样不仅锻炼了足球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也带动了其他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对足球技术、足球理论的了解及掌握情况。从学期末的考核成绩了解到,在技术方面,90%的学生成绩在90分以上,5%的学生成绩在80~90分,说明学生已基本掌握足球技术动作要领。在足球理论方面,考核的内容较单一,主要以足球运动发展史,技、战术理论等内容为主,对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方面的内容很少考核,据已毕业并参加体育教育工作的学生反映,工作后在实践课传授足球技、战术和练习方法及课程安排上能游刃有余,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指导时常常出现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一些专业名词不能脱口而出的现象,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大部分在校学生也有同感。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教学的观察发现,绝大多数足球专业教师将培养学生的足球技、战术水平放在首位,只重视学期末的技术达标测试,对足球理论知识、教学与训练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短期成绩,忽视学生对足球运动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这是导致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教学实践能力不强的根本原因。

3组织竞赛与裁判能力。足球竞赛工作是足球教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群众性足球运动和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极为重要的措施[1]。系统、规范、不同层次与不同级别的竞赛,是宣传、推广、普及足球运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群众足球运动水平的有效手段。在调查中了解到,只有16%的足球专业学生参加过竞赛制定、编排与成绩计算工作,32%的学生了解竞赛制定、编排工作,52%的学生不清楚竞赛制定、编排与成绩计算程序。甘肃省各高校由于受地域、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很好地开展竞赛活动,学生没有独立组织竞赛的机会,对足球竞赛组织工作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由于没有实践,理论功底也不扎实。而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足球竞赛的组织流程也很重要,是必须要掌握的。调查发现,98%的学生的足球裁判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亟待夯实和提高,部分学生对红黄牌的使用、越位等基本概念不清楚,甚至有学生不清楚足球场各区的长度,究其原因:一是教师重视不足;二是地区开展足球活动氛围差,比赛少,实践机会少,不能学以致用。有3%的学生主动参加过甘肃省足协主办的二级足球裁判员培训,但由于实践机会不多,培训也仅仅是一次理论基础的夯实过程。尽管目前的足球课堂教学也会安排为数不多的比赛,由学生作裁判,但还远远不够,今后应多安排教学比赛,让学生都能通过实践巩固足球专业知识。足球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到基层从事足球教育工作,是足球教育的后备力量,他们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试想在基层开展足球教学工作的教师,如果连足球比赛都组织不了、裁判不了,何谈培养和发展足球运动。因此,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组织竞赛及进行裁判的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应注重教法、形式多样

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除学生本身主观因素外,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法及技术水平等客观因素,也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不仅要把学生“教会”,还要使学生“会学”“、会练”[2]。调查发现,94%的学生对教师上课评价较高,认为教师上课认真、精神饱满,课堂教学注重教法,教学形式多样,气氛轻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热情,对学生的进步能及时给予肯定表扬。93%的学生认为教师专业技术过硬,教学语言生动,示范动作规范,课堂教学准备充分,教案书写整齐,教学形式多样,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持肯定态度。调查还发现,26名教师除1人是本科学历外,其余均为硕士学历;在职称结构方面教授3人,副教授9人,讲师14人;13人具有10年以上的足球教学经历。这些教师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学识渊博,是培养合格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根本保证。

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

甘肃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考核主要包括足球专业技术达标测试和理论知识测试(技术测试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占10%,理论成绩占20%)。足球课的考核标准基本上是按照一个模式、一个尺度衡量,考核内容不够全面,主要考核足球基本技术(颠球、绕杆、定位球踢准等),教学实践不在考核范围,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进步程度没有考虑。足球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在总分中所占比例较少,考核内容偏重于足球运动的发展史,技、战术理论,对足球教学与训练方法的考核重视不足,这容易使学生忽视或淡化对足球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学习。而对于一名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全面的教学实践能力是必不可少的[3]。

课余足球活动开展情况

调查与分析4

关键词垃圾处理;食堂;环境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食堂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食堂的垃圾主要包括剩饭剩菜,餐巾纸等一些不易分类的物品和一次性塑料袋等不易处理的物品。像一次性塑料袋这种垃圾会被直接丢弃,造成环境污染。现在处理垃圾的成本也在逐年提高,因为这些垃圾比较难处理。食堂垃圾由于含水量较高,容易腐败,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会形成二次污染。食堂垃圾一般都被拉走作为猪饲料使用,在直接喂猪的过程中极其容易产生病菌的传播,导致牲畜患病,从而引发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现在许多大城市还出台了餐饮垃圾不准喂猪的规定[1],这使得经济化进程中产生的大量食堂垃圾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状况,也使得食堂垃圾利用率降低,浪费了原本可以再利用的资源型垃圾。其实,食堂垃圾有着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如果直接用来喂猪,不免大材小用,大大降低了它的回收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食堂垃圾处理亟需寻找到一条新出路。为此,我们想通过对食堂垃圾的一系列调查来进一步分析它的污染状况,以便达到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效率最大化[2]。

1、调查环节

调查的方法

为了对食堂污染状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分成三组分别对学校的三处食堂进行了实地调查。对食堂的每个窗口挨个进行问卷调查。考虑到食堂工作人员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小组成员在调查的过程中还进行了必要的讲解。最后针对食堂人员回答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笔记记录,对于他们提出的一系列意见也进行记录,用于之后的分析,同时对于食堂垃圾的处理过程进行了照片拍摄。一方面,我们在被调查人员填写问卷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讲解,以保证被调查者正确理解问题意思,同时,提问被调查人员一些相关的问题,更加全面的了解食堂的相关情况,便于全面分析。

问卷问题的设计

餐厨垃圾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多,如个人消费,环保意识,就餐人数等,所以我们按照以下思路进行了问卷设计。一对食堂每天产生的垃圾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比如食堂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等,用于了解学校食堂现在每天产生垃圾的整体概况,为接下来的分析获得基础数据。二对食堂工作人员对于现在食堂垃圾回收的方法的意见进行了解,以便知道传统垃圾处理方法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大家为什么普遍热衷于传统处理而不愿意进行新方法的尝试。三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了解情况进行提问,如请他们写出几样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这样可以从侧面得知他们的环保意识强不强。四询问食堂工作人员对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新方法的态度,从中可以了解新方法的可行性。五问食堂工作人员对于国家出台有关垃圾回收再利用新方法的政策有无看法,有便于了解大家对新方法推广的支持程度[3]。

2、调查的结果

在对调查的问卷进行系统性分析之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食堂每天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这些垃圾每天都统一倒放在一起,然后再统一回收用于猪饲料。食堂的工作人员对于这种垃圾处理回收的态度大多数都觉得没意见,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很方便,而且他们对于垃圾回收再利用的新方法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垃圾处理的新方法并不是很普及,大家对于垃圾处理利用新方法没有概念。二食堂每天产生的垃圾中剩饭剩菜和塑料袋居多。高校学生普遍不知节俭,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好好宣传和改善一下的话,食堂的垃圾将会大大减少。由于学生有时要打包饭菜,食堂每天还会产生很多塑料袋垃圾和一次性餐盒。这些都是难降解的垃圾,对于环境的污染很大。三食堂每天产生这么多垃圾的原因不仅和学生的浪费有关,还和食堂人员每天制作食物的控制量有关。比如快餐窗口每天都会烹饪饭菜,有时会供过于求,于是多余的就会当垃圾处理。如果能做到像其他窗口一样,学生来一份做一份,这样餐厨垃圾也会少很多。四食堂每天的剩饭剩菜都倒在一起,没有很好的分类,这样不利于对餐厨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如果专门有人负责这一块,就可以提高餐厨垃圾的利用效率。

餐厨垃圾是属于易腐的资源型废弃物,通过对餐厨垃圾的分类收集,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采用多元的处理模式,将多种资源化方式相结合,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在减少食堂垃圾的污染的同时,变废为宝,物尽其用,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获得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建议

在食堂食物的搭配上,更加注重荤素的搭配,使得膳食搭配合理化;同时食堂工作人员在打饭的时候,也要注意量的平衡。

在对食堂的垃圾进行处理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环境等各方面。尽可能地采用环保的方法对垃圾进行处理,并且实现垃圾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学校或者单位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按照食堂的要求,饭后将餐盘放到指定位置,同时按照个人的情况打饭,尽量避免浪费,同时也减少食堂工作人员对垃圾回收的压力。另一方面,食堂要对垃圾的回收处理作出合理的统筹安排,使人员的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郝庆杰,江长胜。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江安河青羊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45(2):136-142.

[2]朱灵峰,王燕,王阳阳等。基于单因子指数法的海浪河水质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326-327.

[3]陈仁杰,钱海雷,阚海东等。水质评价综合指数法的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26(6):581-585.

作者简介

于焱,女,(1993-),本科,主要从事管理调查研究工作。

基金项目

调查与分析5

摘 要 自从“交强险”推行以来,该险种在分摊损失、分摊风险和经济补偿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车主的广泛调查,尝试对“交强险”的缴纳情况、费率浮动以及无赔偿限额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交强险 差异 分析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达到五千五百万辆左右,汽车化水平将达到每千人四十辆,汽车产量达到九百万辆左右。在这样的“车速”中,居高不下的汽车事故发生率着实令人担忧。

为了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国家出台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同时也出台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及相应的配套文件。“交强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一、“交强险”实施情况

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我国“交强险”保费收入668亿元,同比增长21%。但全年赔付472亿元,比2008年增长26%;赔付率为%,比2008年增长个百分点。目前,案均赔款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从初期的3500元升至4500元。2006年“交强险”制度实施以来,机动车辆的投保率较实施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从34%达到41%,其中汽车投保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从58%达到了68%。然而,“交强险”目前还面临着公众信任考验,虽然投保率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这两个数字都是差强人意。那么,在实际生活中,车主们是如何看待“交强险”的呢?本文在对车主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交强险”的缴纳情况、费率浮动以及无赔偿限额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交强险”调查与分析

1.车主对“交强险”的认可度普遍较高

在对千位车主的调查中发现,车主普遍对实施“交强险”持积极认可的态度。对“交强险”的实施回答很有必要、必要的达%,而回答完全不必要的仅占%,但是当被问及“您对‘交强险’的保险金额、赔偿方式等情况了解吗?”时,只有%的车主回答“很了解”,而回答“不太了解”甚至“不了解”的达%。由此可见,大多数车主在对“交强险”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也对具体实施的标准及实际操作流程不甚了解。

2.不同驾龄的车主对“交强险”必要性的差异分析

从本次调查来看,不同驾龄的车主认为购买“交强险”的必要性是有明显差异的,认为必要性(很必要和必要之和)最高的是驾龄为3年以内的车主,达%。究其根本原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拿到驾照,考虑到新手上路的不稳定,交通事故可能对双方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等一系列因素,而“交强险”又是规避风险避免损失的一项有效途径,因此,购买“交强险”对于驾龄较短、经验不足的车主来说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对于驾驶经验较为丰富(驾龄达到3年以上)的车主来说,他们认为不必要的(包括不太必要和完全不必要)则达%。这跟他们较为熟练的驾车技术和丰富的驾车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不同学历层次的车主对“交强险”必要性的差异分析

调查中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车主对“交强险”存在的认可度明显不同,学历层次与认可度呈现出正相关。学历层级为中专及中专以下、大专的车主认为“交强险”非常有必要存在的分别为%和%,而本科学历的车主认为“交强险”非常有必要存在的%,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更达到%。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越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交强险”强制推行的认可度就越高,更能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发挥保险分摊损失、分摊风险和经济补偿职能。

4.车主对“交强险”费率浮动规定普遍持认可态度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浮动暂行办法》,“交强险”费率浮动与“道路交通事故”挂钩,实现保费最高上下30%的浮动。大多数车主对于费率浮动和与上年度有责任交通事故次数挂钩持认可态度。据本次调查反映,%的车主对该规定予以认可。

5.车主对“交强险”费率及赔偿限额的意见

调查的车主中,有%认为“交强险”费率应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不同地区应该呈现差异化。87%的车主认为“交强险”应当提高赔偿限额,其中认为需要大幅提高的占%,需要有一定程度提高的占%。而对于“你认为哪部分的赔偿限额需要提高”时,认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需要提高的有%,认为医疗费用赔偿限额需要提高的占到%,认为财产损失赔偿限额需要提高的占到%。由此可见,车主普遍认为“交强险”赔偿限额需要提高。

三、发展和完善“交强险”的对策选择

1.监管部门应该增加“交强险”信息公布、决策推出过程等的透明度

针对目前的情况,对于相关的数据应当及时公布,出台政策规定前要主动举行听证会,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征求广大人民的意见。公布全面的数据能取得大家信任,举行听证能使政策规定反映人民意志,同时能为以后的政策调整赢得舆论支持,为市场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交强险”费率及赔偿限额应体现差异化,符合实际情况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明显差异,同等程度的交通事故最后导致的赔偿金额也会因地区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交强险”在全额赔偿之后,肇事人往往还需要另外支付大笔的赔偿费用。在在这种情况下,单一以固定的保险费率和赔偿限额显然不太符合我国国情。而以商业三责险等作为补充的商业保险,由于规定了较多的责任免除事项和免赔率(额),不能像“交强险”那样涵盖几乎所有的道路交通风险,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建议“交强险”能够分成不同档次,由车主自行选择于其相适应的“交强险”费率及赔偿限额,做到差异化。

3.“交强险”费率与交通事故挂钩合乎常理,但与部分交通违章挂钩显得不甚合理

根据2010年9月13日公布的《浙江省机动车交强险费率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联系浮动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确定醉酒驾驶、肇事逃逸、饮酒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超速50%以上)、客运车辆超员(超员20%以上)和闯红灯7种行为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交强险”费率次年会按照规定实现一定的上浮。我们认为“交强险”费率与交通事故挂钩是可以接受的,酒后驾车、无证驾驶、严重超速、超载、肇事逃逸等违法行为,也应进行费率浮动,毕竟以上行为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但将“闯红灯”这一常见交通违章现象也纳入浮动范围明显不妥。“闯红灯”违章的情况非常复杂,有时是电子装置的误差问题,有时是行人或前车违章引起的,有时是开车人不熟悉情况造成的,有时因交通标志不合理而造成的,有时因紧急避险,一次“闯红灯”“交强险”费率就上浮10%的规定过于严苛。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多多考虑现实中实际情况,将费率挂钩浮动的标准制定的更人性化、细致化和规范化,使得其能够被大众支持和认可,提高可操作性。

4.“交强险”的宣传必须重视,加强与民的沟通

为了让“交强险”更能被大众接受和支持,对其的宣传是万万不可少的,尤其是对相关规定的解释更是重中之重,只有明确了“交强险”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服务内容,人们才能心悦诚服的执行规定、按期交纳。对此保监会、交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各大保险公司应当通力合作,定期举办包括现场咨询、电台广播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宣传咨询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加强与民众的直接沟通,对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馈,还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形象。而所有宣传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交通安全,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付荣辉,秦玲玲。交强险实施中限额与费率全国统一问题探讨。中国经贸导刊。2010(13).

[2]郑鸣哲。我国交强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经营管理者。2010(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