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样例【汇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329868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样例【汇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第一篇】

1、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2、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6、第六、七单元: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1、做好思想工作,切实预防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

2、立足基础,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组织学生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

4. 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 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教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

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

关于期末复习,我主要分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

基础阶段:计划4课时,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好复习提纲。上课时,先由教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根据提纲列出的每一课的重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记忆。从课本中提炼一些填空题,精编部分选择与判断题进行达标检测,及时反馈,扎实基础。

提升阶段:计划2课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复习巩固。通过精编材料题及问答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检查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答题规范各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应试素质。 在材料题的处理中,以点拨为主,以学生记忆为辅。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题,关键的是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既要让学生好好审题,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材料题看起来题目很大,其实答案很简单,所以一定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组织政治语言,拓宽思维,把材料题答完整,答完善。

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最大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尽自己最大努力,使大部分同学更优秀,让全体同学达标合格。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第二篇】

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运动

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转制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袁世凯专权

明确指出: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况。北方各省基本上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会的控制和影响下。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且派人刺杀宋教仁,从而导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二、二次革命

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是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但是这一行为,阻挠了袁世凯的独裁。因此,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以阻止国民党组阁,扑压革命势力,并派北洋大军南下,从而导致二次革命。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但是由于革命党人力量涣散,北洋军阀力量强大而失败。

三、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称帝采取了哪些手段?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两面派手法,唱拥护共和的高调,行独裁专制之实。政治暗杀手段,武力镇压,先发制人,镇压二次革命。强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独断专行,解散国民党、国会,废《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使其独裁专制披上合法外衣。

通过上述分析进而归纳袁世凯称帝的原因是什么?可概括为:袁世凯掌握强大的北洋军;帝国主义的支持(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为例,目的在于换取日本的支持);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复古尊孔”,为复辟大造思想舆论。

四、护国运动

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了中华民国的国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护国运动胜利了。但是,护国运动并未-北洋军阀的统治,更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远未完成,所以,依然失败了。然而,护国运动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从另一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小结

本节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政府之间维护民主共和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到历史的征惩罚。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阅读课本、制作资产阶级革命派反袁斗争纪事年表、思考讨论: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采取了哪些手段?袁世凯这样做的主观原因?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实现帝制?袁世凯复辟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等问题,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设计一系列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袁世凯专权

1.政治:控制内阁

2.军事:削弱革命军

二、二次革命(1913年)

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2.宋教仁案

3.善后大借款

4.二次革命的发动与失败

三、袁世凯称帝

2.袁世凯独裁

3.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

4.袁世凯称帝

四、护国运动

1.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讨袁

2.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

3.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第三篇】

重点: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教学手段:利用地图、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

一、导入

引导学生分析时代特征,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如洪水般向世界涌来。

二、俄国1861年改革:

一组同学演示:“俄国农奴贫穷的生活”

主要表现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生活,没有自由,随时被打受虐,甚至降为奴隶。而农奴主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为牟取暴利,他们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欧洲。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料、市场和资金无法解决,远远落后于西欧。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二组同学演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

主要表现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引导学生分析沙皇改革的根本原因,投影显示改革内容。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废除农奴制“是一次对农奴的‘合法’掠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和有关资料。组织学生探讨、评价改革的性质、作用及不彻底性。

强调俄国改革的力量大于封建势力。

三、美国内战:

三组同学演示:“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出示“美国领土扩张”地图。

主要表现美国自独立后,制定的对外扩张领土的政策、扩张的手段、结果。

播放录像:“西进运动”片断,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其历史作用。

四组同学演示:“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突出表现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间的矛盾。

北方的资本家因为没有充足的劳动力、原料、国内统一的市场而无法开工。

南方的种植园主一面在种植园中驱赶成批的奴隶劳动,一面与英国资本家大谈生意,竭力把棉花等原料大量运往英国,并从英国大批进口廉价工业品。

本目为难点,学生不易理解透彻,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先讲明两种经济形式的性质、矛盾产生的背景,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南北双方的矛盾及矛盾产生的焦点,再进一步分析这些矛盾对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最后简介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的发展和南北两大阶级斗争的深入,结合教材两段资料探讨林肯上台与美国内战爆发的关系。

简介林肯生平,一名学生演示林肯演说的片断:“选票比子弹更有力量”、“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五组同学利用自制地图讲解内战经过,包括内战爆发、初期北方失利、联邦政府颁布革命措施扭转战局、转折战役、南方投降等过程。

探讨两个法令在战争中的作用。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从战争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分析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并客观地评价林肯其人。

四、小结

小结提问:为何资本主义的美国要用革命的方式取得成功?

强调交战双方同是资产阶级,实力相当。

小结全课:通过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对比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有何异同。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从目的、方式、内容、作用去思考。

第二课时 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课前发放本节预习提纲,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过程、特点和历史意义。课上展开充分讨论,探讨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一、导入

二、德意志统一:

六组同学演示:“德意志统一”

利用新闻播报形式列举统一前德意志的政治、经济状况。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普鲁士完成统一的优势。

学生演示俾斯麦上台,发表演说,阐明“铁血政策”。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两个资料分析“铁血政策”的性质。

利用地图简介普鲁士王朝的三次统一战争。讨论俾斯麦的统一策略对战争的作用,注意普法战争后期性质的变化。

最后分析统一的历史意义,探讨德国的强大日后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

小结提问: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中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

三、意大利统一:

展示14、15世纪意大利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文化的繁荣。对比19世纪中期意大利的社会状况,探讨意大利在历史进程中落后原因。

最后由学生归纳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统一的进程、特点和历史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统一的特点、加富尔和加里波第在统一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四、小结全课: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第三课时 日本明治维新

一、导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洪水不但冲垮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引起了美洲的起飞,同时也震撼着古老的亚洲。

二、日本明治维新:

八组同学演示“日本明治维新”

结合地图,展示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封建幕府统治的腐朽,经济发展的落后,人民起义不断,西方列强的入侵。

引导学生分析,内忧外患下,封建的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注意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阐述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帮助学生弄清封建领主经济的概念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几股新生力量。引导学生把握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倒幕派形成的原因、来源,简介武装倒幕的过程。

重点分析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先由学生归纳改革的内容,再结合本目几段资料和插图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

然后,通过学生思考,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一成一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背景、力量对比、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

最后,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首先应充分肯定它的积极成果,然后再适当地讲述它的消极影响;分析时要结合改革的措施。

三、小结

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了,但由于这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日本的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很快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行列中,给日本乃至亚洲历史投下了阴影。

讨论: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有何不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为3课时。设计为活动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去发现、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思考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重视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改革的历史背景

2.改革的内容

3.改革的意义

二、美国内战

1.美国的领土扩张

2.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3.美国内战及其意义

三、德意志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2.统一的过程

3.统一的意义

四、意大利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2.统一的过程

3.统一的意义

五、日本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2.武装倒幕

3.明治维新及其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第四篇】

、能力方面: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思想方面: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重难点:

以各章节的内容确定,特别注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进度:

依据考试要求进度进行。

四、具体措施与要求:

1、积极参加区、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深刻领会上级精神,了解课改信息和教改热点,落实安排各项工作。

2、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重点

和难点、进度、作业)、“六认真”(认真备课、上课、处理作业、考试、命题、辅导)。

3、深入研讨教材,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备课要做到实用性,

5、加强教法学法的研究,力争与课改同步教科研信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32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