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哪 冉庄地道战遗址一日游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42944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冉庄地道战遗址是哪 冉庄地道战遗址一日游3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哪 冉庄地道战遗址一日游篇1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身处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境内。眼前这是一座华北平原上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名字叫冉庄,但是就在这个普通的村子里,六十年前在共产党领导下,村庄的农民创造出神出鬼没、举世震惊的地道战,打得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狼狈不堪。

在进入地道实体之前,我们先来参观一下地道战纪念馆,这里将详细地告诉大家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和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民战争故事。

第一部分日寇侵华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华北沦陷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者对我华北开始了大规模的全面武装侵略,致使我神圣国土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满目疮痍。

其实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妄图灭亡中国,吞并亚洲的野心蓄谋已久,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了军政要员参加的“东方会议”时,就秘密拟定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提出“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对外扩张思想。田中义一还将“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对策”密奏日本皇室,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田中奏折”赤裸裸的表明了日本帝国主义独吞我中国,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

当中日两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东北在4个月零18天时间内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日本侵略军动用100万军队,在我神圣国土上进行了野蛮的、疯狂的、惨绝人寰的大破坏、大屠杀,他们制造的惨案达2272次件,他们用细菌战、制造“万人坑”、“无人区”无所不用其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达30万人之众。日军仅在河北制造的惨案就达310次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军残杀我军民达21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中共领导全民抗战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八一宣言》,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1月28日发表了《抗日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对日作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赴西安与蒋介石谈判,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弼时、邓小平等率八路军东渡黄河,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为挽救华北战局的危急,1937年8月22日,115师由陕西三原地区出发,东渡黄河,日夜兼程,开赴晋察冀,当年10月,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

1937年冬,129师进入晋冀豫区。政委邓小平在冀南大力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加紧根据地建设。9月,八路军总部与贺龙率领的120师从泾阳县出发,挺进华北冀中。人民的期望激励了军队,军队的抗日行动鼓舞了人民,共产党八路军和人民心心相印,共同抗日,河北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迅猛发展,形成了燎原之势。

1940年8至12月,八路军出动105个团,约40万兵力,对华北日寇进行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共对敌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000余人,获各种枪支5800余支。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前线指挥作战。

第二部分人民的创造冀中地道战

日本侵略者为摧毁抗日武装,扑灭抗日烽火,多次集结兵力,在河北各地进行“扫荡”、“清剿”、“强化治安”,实行空前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无辜百姓血腥屠杀。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争,灵活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出其不意,克敌制胜,抓住有利时机,巧妙地打击敌人。地道战是平原地区广大群众在战争中的杰出创造,在冀中广泛开展,变无险可守的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成为打击日寇、保存自己的坚不可摧的地下堡垒。

日寇扫荡制造血腥惨案

1937年10月8日,日军占领正定县城,在城内及邻近13个村庄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1499名无辜百姓罹难。

1937年10月12至15日,日军在藁城县梅花镇制造了残杀1547人的血腥惨案。

对于冉庄来说,最难忘的日子是1939年农历6月15日(公历7月23日)。这天凌晨日军包围了冉庄村,他们手中的刀枪寒光闪闪,把村民赶到南大桥三官庙前集中训话。妄图抓捕抗日干部,摧毁抗日政权。集合的群众稍一怠慢,就遭到敌寇的刀砍枪杀。这一天,日本兵杀害冉庄村民13人,打伤致残11人,抓走11人,烧毁民房700多间,烧死大牲畜17头,烧毁生产生活用具不计其数,抢走财物上百车,烟雾遮天蔽日,火光冲天,世世代代繁衍生活在冉庄这块家乡热土上的无辜百姓,惨遭大难,苍天垂泪,大地含悲。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闻讯策马飞奔冉庄,目睹惨状,掉下了眼泪。随后,他带来大批救济粮款,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冉庄群众重建家园,抗战到底。日本侵略者在冉庄残杀无辜群众,在河北各地的兽行举不胜举。数不尽的河北骨肉同胞惨死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之下,他们的血泪浸润了河北大地,冉庄人民更是世世代代忘不掉他们的先辈遭受异邦侵略者的凌辱、残杀。

全民皆兵进行人民战争

河北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愤怒地站起来了,步入了抗日行列。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广大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发动群众,组织人民进行敌后抗日斗争。

1937年底,定县唐家庄、杨家桥等村联合成立回民便衣队,刻苦练兵,奋勇杀敌。

1939年阜平青年踊跃报名参军,争上前线。边区的妇女也组织起来,她们发展生产,支援前线。广大少年儿童也不甘示弱,组成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子弟兵的母亲敲响黎明的钟声,鼓舞人民打击日寇,保卫家园。

战略相持创造游击战术

1938年5月,毛泽东在陕北窑洞里,写下光辉著作《论持久战》,号召全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持久的艰苦斗争。在广泛开展的人民战争中,河北军民创造出一整套对付敌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使敌人草木皆兵,坐卧不安。

冀中平原地道村村相连

在对敌斗争中,地道战是平原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战略战术。地道战首创于冀中平原,军民配合挖地道,构筑地下防御工事。抗日战争期间全冀中挖地道达125万公里,称得上是冀中的“地下长城”,成为打击日寇的地下屏障。

鬼子进村了,民兵们转入地道伺机杀敌。乘敌不备,民兵们已经从地下来到房上,居高临下,向敌射击。敌人占领了高房,民兵又进入了地道,从屋内瞄准房上敌人射击。民兵从伪装的地道出来,利用隐蔽的射击孔打击敌人。

守卫在地道口的民兵,手握导火索,准备引爆地雷。我们的八路军医护人员,在地道里设置临时战地医院,护理伤员。平原地道战,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冉庄地道战痛歼日寇敌丧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冉庄人民把对日寇的深仇大恨化作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无穷力量,拿起锨镐,群策群力,构筑地下长城,以自己创造的人为屏障和特有优势给侵略者以致命的打击。

冉庄地道经过不断改进,构造形式逐渐完善。形成洞洞相连,户户相接,内外联防,互相配合,进可攻,防可守的战斗型地道体系,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建党建政开展抗日斗争

1938年,党派干部来到冉庄,深入群众宣传抗日,先后吸收了张森林等7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于1938年冬建立起党小组,继而建立起党支部,张森林同志首任党支部书记,组织起农、工、青、妇会及人民武装委员会。

1938年秋,吕正操司令员来到冉庄,在抗日村公所谈判收编清苑县西片联庄会,把清苑县5000余人杂牌武装,改编成人民自卫军,扩大了抗日武装。冉庄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踊跃支前,仅1939年至1940年间,冉庄就有85名青年参军,走上抗日前线。冉庄抗日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站岗放哨,除奸反特,传递情报,坚壁清野,扒铁路,炸桥梁,割电线,毁公路,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构筑地道众志成城

1937年开始,日寇的铁蹄踏进华北,把美丽富饶的冀中平原,变成了“抬头见岗楼,到处是狼烟,无村不戴孝,处处闻哭声”的人间地狱。敌人火烧冉庄,残杀我骨肉同胞的野蛮行径,激起冉庄人民的深仇大恨,决心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抗战到底。冉庄人民宁死不屈,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藏。夏秋季节,利用“青纱帐”和敌人周旋,秋后“青纱帐”一倒,人们在村内村外挖了单口隐蔽洞,用来藏人藏物。张森林于1938年率先在自己家中挖了数个隐蔽洞。有的洞被敌人发现,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失,因此,群众又把单口洞改修成双口洞、多口洞,这样,一旦一个洞口被敌人发现,大家还可以从另外一个洞口出去,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了一定的保障。清苑县人民武装委员会来到冉庄,组织群众,在原有的单口洞、双口洞和原有地道的基础上,群策群力,构筑地下长城。县武委会搬到冉庄,亲临指挥。全村老少齐动员,根据战争的需要,边战边挖,最后终于构筑成了户通户、村连村,全长16公里的地道网。冉庄人民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构思精巧的地道口。冉庄全部地道由东西南北4条干线组成,并筑有东西支线11条,南北支线13条。还有两条连村地道,一条通村东北3里的姜庄,一条通村西5里的东孙庄。加有两条突围线,一条通清水河岸,一条通村东南的隋家坟。地道分军用、民用地道两种,民用地道藏物藏身,有若干水井相连,排水、取水、通风;军用地道,则用于调兵遣将,利用设在屋内的墙根壁地道口、地面、牲口槽、风箱底、面柜、炕面、锅台等处地道口与敌周旋。利用高房工事、地堡、庙宇、碾子、柜台、烧饼炉等工事及多处暗枪眼,巧妙制敌,形成一个纵深立体火力交叉的坚固堡垒,并具有三通(高房、地道、院落相通)、三堵(堵街口、堵门口、堵窗口)、三交叉(明枪眼和暗枪眼、高房和地堡、地堡和墙壁火力交叉)和五防(防水、防火、防烟、防钻、防破坏)的多功能,地道里设有指路牌、照明灯、休息室、储粮室、地下兵工厂、囚笼、陷阱等。敌人从哪里来,我们就把它消灭在哪里,整个冉庄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地道战术日寇胆寒

冉庄民兵利用地道优势开展地道战、麻雀战,并利用交通沟等地利条件,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打击敌人。

为解决弹药不足,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于1939年冬在梁连恒家设立土兵工厂,有7名技术人员。土兵工厂有地上秘密工作室和地下工作间,还设有连通地道的地下秘密弹药库,可随时将弹药运送到各战斗工事内,以应急需。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9年至1948年冉庄兵工厂共制地雷1200个、手榴弹2500多个、翻火子弹5000余发、土炮弹400余发、扫帚炮2门、榆木炮1门、决枪百余支及一些其他自制武器。

在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里,冉庄民兵和人民,每到傍晚或战争之前,在敌人可能经过的巷道口,可攀之墙,可隐蔽之所,可取之物遍设地雷,利用地道战和地雷战相结合的打法,重创敌军。

抗日战争时期的冉庄女民兵,精神抖擞,飒爽英姿。除她们之外,冉庄妇救会的妇女们,种棉花、纺线、织布、缝制军衣、做军鞋、做慰问袋,身背公粮袋冲破京汉铁路敌人的封锁线,把军粮送到太行山区的人民子弟兵手中,她们丢下吃奶的孩子,丢开年迈的父母,长途跋涉,脚上血泡流的血,身上流淌的汗水,浸润了华北山川。

冉庄民兵的另一种打法,是诱敌深入,把敌人引进村来,充分利用地道优势,杀伤敌人。失败的敌人逃出村去,又遭到埋伏在村外民兵的阻击,形成内外夹攻之势,使敌人处于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境地。

冉庄人民在抗日政权的领导下,1939年至1940年两年内,就扒京汉铁路2次,毁张保公路18次,割断张保公路及王胡庄至西孙庄公路两旁电线8次。此外,挖成交通沟总长达15公里,还挖了护村沟公里。英勇的冉庄民兵,还先后到林水、陈吴庄、耿庄、李庄、蒋庄等村进行伏击战、追击战;拆毁黑风口炮楼、拔碉堡、拿据点,共计出村作战85次。

1945年春,冉庄民兵在双庙工事痛歼日寇,击毙敌伪团长。数十次地道战积累了战斗经验,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有机地结合,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整个冉庄成了一个神秘的村庄。穷途末路的侵略者,不甘在冉庄的失败,1945年春夏交接时,驻保定的日军协同一个团伪军的兵力,包围了冉庄。当时,我民兵早已严阵以待,敌人进村后,地雷四处爆炸,他们只得破墙而过,在老母庙观察情况的两个民兵,发现一个挥舞指挥刀的日本军官,指使20多个伪军抢拆小庙工事,工事里的民兵满腔怒火,一枪结果了这个侵略者指挥官的命。敌人几次疯狂还击抢尸,但都遭到更加严厉的惩罚,敌人急红了眼,重新组织火力,猛攻小庙工事,我民兵乘机转入地道,转到敌后,拉响了敌群中的连环雷,炸得敌人鬼哭狼嚎,拖着十几具尸体,狼狈逃窜。紧接着,敌人又以两个团的兵力,分3路向冉庄袭来,民兵早已做好战斗准备。敌伪团长身挎洋刀指挥敌人从东村口摸进村来,被双庙地堡工事里的民兵首先发现。等到相距十几米远,工事里的民兵高兴地说:“好小子,你来得正好!”民兵班长李明贵,瞄准敌团长的脑门,只一枪便结果了他的性命。敌人象没头的苍蝇,乱窜乱跳,冉庄村里各战斗工事一起开火,敌人伤亡惨重,再也不敢前进一步,敌阵大乱,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从此,敌人留下了一句口头禅:“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战斗结束后,县武委会指导员乔军同志召开全村各民兵干部和魏庄高小全体师生大会,总结历次地道战的经验和取得的辉煌战绩,号召冉庄民兵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抗击日暮穷途的日军。奖励锦旗一面、步枪和手枪数支、地雷1000个、子弹300发。号召全区民兵发挥机智勇敢的战斗精神,配合国际国内大好形势,准备迎接反攻日寇的最后胜利。

抗日先烈永垂青史

冉庄地道战的辉煌战绩,是冉庄人民和民兵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战取得的。特别是埋葬在村侧墓地的30多名冉庄烈士的忠骨,是冉庄人民的骄傲,是冉庄的魂,冉庄人民将世世代代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抗日烈士张森林1909年出生于冉庄,1938年张森林同志任清苑县冉庄抗日政权秘书,写下一首《从戎赋》:

东来魑魅践山河,神州烽烟血泪多。

且将毫墨抛书案,怒持剑戟战群倭

1938年,区委吸收张森林同志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冉庄第一名共产党员,第一任村支部书记。1940年,张森林同志调任区委书记,兼清苑县大队政委。当时张森林及干部们,常在白天藏在洞内看批示,写报告,分析情况,计划工作,夜晚出来进行抗日活动。张森林任职期间,组织领导农、青、妇、工会及人民武装,展开了顽强的抗日斗争。张森林为保卫家乡,为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1943年农历三月初五夜间,张森林与县委宣传部朱信等同志在耿庄南场一老乡家组织秘密会议,会后朱信连夜转移到李庄。由于汉奸告密,耿庄、义和庄、段庄3个炮楼的敌人把张森林和区委宣传委。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哪 冉庄地道战遗址一日游篇2

游冉庄地道战遗址

“五一”前夕,学校为了加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我们去参观冉庄地道战遗址。同学们在车上有说有笑,一个个精神饱满。天空是那样明净的蓝,路旁的小树不停地向我们招手问好,春天的种子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发芽。经过汽车上的一阵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进了大门,导游阿姨首先把我们带进了博物馆。进博物馆之前,我仍在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一点也没有想到,这间房子里装满了日本人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与智慧。

1931年9月18日,野心勃勃的日本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进行全面侵华。日本人走到哪里,就把血腥和残忍带到哪里。仅在南京就杀死了我国30万无辜的百姓。据说,这样的惨案不计其数。

时的中国既贫穷又落后,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聪明的抗日军民想到了地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凿出无数条四通八达的地道,他们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竟把地道的出口设在了锅台、井口、马槽、碾子。我不禁赞叹起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不屈不挠。

第一任党支书记张森林同志在为冉庄人民开会,讨论如何抗击日本鬼子的侵略时。李林锐——这个丧尽天良的日本人的走狗,向日本人告了密。日本人把张森林逮走了。张森林同志在日本人的强压下,丝毫没有动摇报效祖国的决心。终于,日本人把张森林同志杀害了。当时张森林同志年仅34岁。

接着,在导游阿姨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地道。里面有灯为我们照明,可我们还是觉得黑漆漆很吓人。导游说,八路军和民兵的情况很艰苦,他们用仅有的煤油点燃马灯和煤油灯或是火把,用这微弱的光芒在地下兵工厂工作。

地下兵工厂总工有6个车间,说是车间,实际上只有几个锤子、铁片什么的,非常简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八路军发明了榆木大炮,射程将近200米,还有让敌人害怕的连环雷。

地道里很冷,我穿着校服还觉得很凉。那时的八路军和民兵呢?他们不论什么情况下,差不多都只穿着一件单衣,他们不冷吗?

走在地道中,有很多贫口。听导游说,地道四通八达,有405个道口,总共

万米长。不少地道的墙上有凹进去的部分,这是我军为了组织敌人进攻设的关口。我军会让一名士兵守在里面,如果有敌人进入,他一定不会过了这道门槛。就算敌人运气好,没有遭殃,那这地道的岔口也会让他不知身在何处,只能等着八路军为他收尸。

当我们重新回到车上,踏上归途时,来时的欢声笑语少了。我顿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很多„„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哪 冉庄地道战遗址一日游篇3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冉庄地道战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冉庄地道一般宽至米,高约1至米,上距地面2米多。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条干线地道,再由干线延伸出20多条支线,直通村外和周边几个村,最后挖成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

在斗争实践中,冉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艰苦的劳动,把地道网建设得十分完备。地道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地道内有指挥部、休息室、储粮室,设有路牌和油灯,还有地下兵工厂、翻眼、陷井等多处秘密设施。同时,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在墙壁、地面、井壁、牲口槽、炕面、锅台、衣柜等不易发现处,巧妙的构筑地道口,并加以伪装,使敌人难以发现。为了便于监视、射击敌人,还利用高房、地面等有利的地形地貌,构筑工事多处,并与地道相通。同时,在街道、路口遍布地雷,将引线引入地道。这样,冉庄地上地下各种工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个立体火力网,成为一座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

冉庄始建于隋唐,至宋代时,传说杨业之子杨延昭部将在村北河畔荒原筑营戍守,冉庄因此而一度繁荣,初具小镇规模,故冉庄素有唐村宋镇之说。街上两棵老槐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抗战时期,冉庄人民饱尝了日寇的血腥屠杀,经受了血与火考验的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奋起抗日,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5次,荣获了“地道战模范村”的光荣称号。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20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地下保留着当年的地道3000米,展厅内珍藏着宝贵的革命文物500多件。

许多影视片如《地道战》、《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刘关张传奇》、《擎天柱》、《模范边区晋察冀》、《平原诗篇》、《滹沱河风云》等都曾在此拍摄。尤其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河北省委宣传部、北京洋溢视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拍摄的电视剧《地道战》于2009年在冉庄地道战遗址内取景拍摄并于近期在全国热播,对于展示清苑形象、提高冉庄知名度,弘扬地道战精神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每年来冉庄地道战遗址参观的游客都达到60万以上人次。其中,学生及企事业单位以集体参观形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占参观总量的60%,并先后有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等80多所大中专院校成为纪念馆的共建单位,将纪念馆定为定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由于冉庄地道战遗址特有的教育资源,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1959年建馆,遗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确定为首批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全国国防办命名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少工委命名为河北省少先队实践教育基地。同时又被评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

一、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4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