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毕业论文精编4篇
【导言】此例“美术教育毕业论文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1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设置有以绘画基础为着眼点的素描、色彩和简笔画培训,以美工技巧为学科应用的综合材料和手工制作,以美学素养和现代教学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油画、国画和电脑美术等,全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毕业设计现状与问题
其一,美术技能展示形式单一化。美术毕业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呈现较为单一化,没有多维度展示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因为美术毕业设计的评价标准偏向于学生对视觉审美规律的掌握程度,所以学生较少进行美术知识如何在幼儿教学层面转化的实践探索,忽略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跨学科应用,未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其二,活动组织能力不足。毕业设计展示仅呈现学生的美术学识远远不够,也应注重彰显学生的组织能力。幼儿园教学不仅包含课堂教育部分,还涉及室内外环境创设、游戏、文艺表演、校内外展览等组织活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对色彩、造型与空间关系的协调能力、人员工作的分配能力和活动现场的驾驭能力。其三,学业任务与毕业创作衔接不充分。学前教育专业学业任务中安排了半年的幼儿教学实习,通常未考虑其与毕业设计实践充分衔接。这导致一方面学生没有将毕业设计中的创作方法和思路进行幼儿教学转换,理论与实践未能及时得到相互修正;另一方面,学生因工作压力而无暇顾及创作探索,被迫中断相应研究。其四,交流氛围不浓。毕业设计作品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美术技能和知识的结果,而最终验收者只有少数几位评委教师,验收场地也仅限于答辩教室等封闭性室内空间,交流氛围偏弱,不能促进全校师生的交流、学生就业或展开现代幼儿美育的学术讨论。其五,就业应用延续性弱。因幼儿的身心结构特点,有些美术创作形式在幼儿园中无法有效开展。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经过将复杂的美术创作方式进行创新改变以适合幼儿年龄结构特征方面的实践,所以难以将学校所学知识予以应用。
三、改革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方案的重心应围绕如何整合四年所学知识,平衡美术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制订成套的毕业设计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指导不能完全照搬专业美术院系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脱离实践技能而撰写美术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因此,学生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与美术基本功一样举足轻重,在毕业设计中均应得到体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应结合“套餐”与“自助餐”设置,自主选择个性化创作方式。毕业设计“套餐”,即毕业设计创作+幼儿教学实践+展览组织策划+毕业设计答辩。美术毕业设计创作“自助餐”,即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可选择平时最擅长的创作门类,如绘画创作(手绘本、油画、水彩、国画、景泰蓝、综合材料或彩铅画等)或设计创作(定格动画和手工装置等);幼儿教学实践要求运用与所选毕业设计门类相对应的创作材料和方法实施于幼儿美术实习教学课堂中,并拍摄现场教学录像,整体展示幼儿美术教学情况;展览组织策划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视觉展示效果的思考和操作;毕业设计答辩邀请在校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教师一起对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幼儿教学进行提问,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讨论。此套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系统地实现了以绘画与手工并置为主体、教学实践为载体、多样化展示为体现、理论总结为补充。学生可在硬性规定下和自主选择范围中,以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将四年所学的美术教育知识和创作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毕业设计增设多层面的考核内容,实现立体化展览效应,使美术类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更具开放性与多元化。
四、结语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美术考古 专业资料室建设 地方高师美术
从学科划分上看,美术考古学是属考古学,但又与美术学科尤其是美术史联系极为密切,它是以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得的美术遗迹或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史学立场出发,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进行历史分析研究和艺术分析研究。与美术史相比,都是以美术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都需要图像解读和艺术分析研究,从这一点来看两者是一致的。只是美术考古学研究的美术品主要是通过田野调查和发掘所得,而美术史研究的美术品主要是曾经文献记载的或已有的现存实物——当然,这现存的实物也有可能是曾经或刚刚通过田野调查和发掘所得。所以,从美术研究的角度看,美术考古可以作为美术史研究的基础研究和重要方法,它可以为美术史研究寻找最新的一手资料,也可以是美术史研究的特殊角度。
由此可见,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考古学专业,对美术专业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把对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纳入其课程计划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在地方高师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地方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与发展活力在于“地方”二字,即要立足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实际,围绕地方基础教育的要求,确立办学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地方高师美术专业作为地方师范院校的一个专业,不仅要考虑专业自身的特点,更应该考虑到它还是地方师范院校整体的一部分,因此,专业自身的特点与“地方”的结合才是其特色发展之路。
从基础教育来看,早在2000年,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就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并于2004年开始在全国推广试行。新课程标准着重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旨归,致力于学生综合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是“研究性教学”成了新课改在方法上的必然选择,立足于地方实际的校本教材是各地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而且还要对这些课程资源有研究,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对学生身边的地方特色的美术品进行研究的示范能力。
从具体的教育策略上看,在毕业论文写作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家乡的文物或其他美术资源作为选题进行考察、分析、研究,不仅能有效避免抄袭、体现原创,从而保证论文质量,而且可以为学生搜集并研究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资源,尽快适应当地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打下基础。
所以,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适应地方社会文化发展尤其是研究抢救地方文化遗产的需要,更是适应地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当然,从自身来看,也是地方高师美术专业特色发展的策略。
二、“研究性教学”与美术考古能力的培养策略
事实上,美术考古在现行高师美术专业教育中是没有地位的。多年来,开设这门课的专业主要限于历史学,即使是美术史论专业方向的,也只是有师资的个别学校按选修课开设,绝大部分学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师资也没有开这个课程的理念。所以作为课程的开设是有难度的。
面对这一现实,以“研究性教学”为理念的“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即以有梯度的理论课程设置为主线,以适当的外出考察研究为基础,以相应选题的毕业论文训练为主要手段,引导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考古能力应该是一个可行的策略。
首先,在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若干知识点作为研究选题,通过研究示范不仅使学生熟悉并逐渐掌握相关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对包括技法形式在内的美术相关问题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其次,以外出考察研究为基础把学生探究的目标引向现实,引向对身边或自己家乡的美术遗物的关注,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把这种关注明确为毕业论文选题。
最后,以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为研究内容,以研究探索为动力,以学术论文的写作程序为规范,培养学生初步的美术考古能力。
当然,最终学生不一定能写出地道的美术考古论文,但最起码通过这一系列训练能够熟悉甚至可能掌握美术考古的相关方法,初步具备美术考古能力。 三、专业资料室建设在美术考古能力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改革尤其是指向培养学生美术考古能力的改革并非易事,这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较大难度的系统工程,尤其是没有专任教师、没有专门课程。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资料室的相关文献建设将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相关研究资料可以给学生一个很直观的示范,二是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可以给学生以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启发,三是相关记载可以给学生提供文献佐证依据。
但中国美术考古学所研究的美术遗迹和遗物涉及的领域太宽,既可以是被遗忘的或被忽视的在当时曾经代表主流的官方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也可以是现在仍然存在的或即将消失的民间美术,涉及建筑、雕塑、绘画、碑刻、工艺等美术样式。对于一个地方师范院校的美术系而言,短期内备齐相关资料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学生毕业论文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购置相关专题文献资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以“不求齐全,但求够用”的原则,根据学生确立的地方美术考察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所涉及的范围,征集购买文献资料。
在具体的毕业论文写作教学实践活动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选题提出相关推荐文献目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寻找相关文献,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可以找到老师没有推荐过的更好的文献,而这些文献资料一般情况下资料室是没有的,尤其是最新资料,是需要添置购买的。资料室可以鼓励教师和学生自行购买。买回的图书及时到资料室登记编目再行借阅;没有买到或不易购买的文献资料,可把目录清单汇总由资料室统一购买。同时,已经完成的学生毕业论文也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参考文献。
这样,滴水成川,慢慢积累,随着一届又一届学生毕业论文选题领域的扩大,相关资料建设也会越来越完备。从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近三年(2008-2010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数据来看,有关地方美术考察类选题占毕业论文总数的比例,由2008届的%增加到2010届的%,其中每届良好成绩以上均占本选题的55%以上,并且都有优秀论文产生。
由此可见,不开设课程,没有专任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美术考古能力是可行的,而美术专业资料室的建设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注:此文系山西省2009年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高师美术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泓,郑岩。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DB/O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24/201001/xxgk_,2005-03-21.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3
关键词:手工应用;学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
一、课程性质
《幼-山草香§ 儿手工应用》是学前方向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注重设计创意和动手能力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各种手工技法等专业知识,使W生能够具备独立创意、设计、操作的能力,并能够将这些学习内容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相结合。所以,本课程是一门偏重创意思维、操作技巧、实际应用的学科,包含纸工、泥工、综合材料应用、舞台美术与化妆、平面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理念
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本课程以创意和制作课程为主,主要学习设计创意的方法,体会各种手工材料的特点等。《幼儿手工应用》课程的内容依据幼儿园教学所涉及到的手工和设计内容进行选择,课程特点涵盖面广,内容由浅入深,从手工基础这样技巧性的、较简单的内容开始学习,慢慢加入提高的内容,如综合材料、现代媒体艺术等,逐步加入知识的拓展。尤其在后期的设计专业方面,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由单纯的美术手工学习上升到“设计理念”层面。比如说给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包括平面、视频、产品等各种具有设计意识的作品,让学生形成“设计意识”的概念,再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同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去探索,去创造。
三、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4
一、明确方向
在今天,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其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早已不再是“成教化,助人伦”高高在上的宣传工具,而更多的成为了直接面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文化消费品。社会对于“纯”绘画的需求相对于实用美术而言越来越少,这给高等职业美术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同时,时代也提示我们高等职业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不同于高等艺术院校。以前的高等教育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以美院为例,以前的班容量一般为十五人一班,毕业一般由国家分配到大中专院校或出版社,群艺馆等部门。而今天的在校生班容量大约为二十五人一班,毕业生大多要个自面对市场的选择。今天的美术院校无论教学,还是学生的就业,都已经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等职业美术教育离不开艺术发展的社会背景,今天,社会的需求由单一走向复合。由此我们的职业美术教育首先在培养方向上也应该由此发生观念上的根本变化,这些都不由得我们不去思考,在今天职业美术教育的目的何在。大的方面来说,高等职业美术教育同样应该承担起文化的承传,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同时我们的教育又必须适应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要求,这同样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任务。
二、梳理基础
目前在各个高等职业美术院校的教学中,对于基础的普遍重视似乎是一个共识,然而对于基础含义的认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美术教学的基础是相对创作而言的,为创作服务的,在这里基础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的准备,笔者认为高校职业美术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基本技能方面的基础,它为将来的创作做出的是绘画与设计方面表达能力的准备。这一方面,我们今天的教学中无论在课时的分配,还是在教师的思想意识中做的比较充分。第二个方面是思维意识方面的基础,它为将来的创作做出的是绘画与设计思想内涵与审美品味方面的准备。这一点对于高等职业美术教育而言尤为重要,它更多的表现为职业的敏感与市场的预期。但在我们今天整体的美术教学中,往往重视的不够。我们的课时安排也是技法训练的课时,大大超过理论课的课时。
思维意识方面的基础,对于一个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在他毕业后,步入社会的实际工作中会逐渐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艺术作为一门职业,它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思想的传达是它的本质。
针对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首先应该加强艺术理论的教学,无论在课时上,还是在教学的深度上。对于艺术理论的深入研习,对将来绘画与设计工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结合艺术理论的学习应更加强调对当下美术相关职业中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将学生的职业敏感性的培养从四年的职业教育中开始。其次,在具体的基础技法课中,我们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怎么设计与制作,更应该强调的是设计与制作技法后面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与职业需求。第三,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教师应该为其基础技法的倾向性及艺术理论的个性化倾向提供必要的指导。因此,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而言,基础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基础。这也是艺术教学的特殊之处。
三、审视传统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什么是“传统”,对于艺术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就是我们的前人做了什么,以及我们的前人为什么这样做。对于传统的承传是今天我们高等职业美术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学院教育中,重视传统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具体的指导思想及具体措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今天,传统在我们的学院教学中时常流于符号,在绘画艺术中,符号语言的确是传统的载体,但它不是传统本身。我们应该将传统的经典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但是,不能只停留在技法临摹的层次上,更为重要的是以经典作品为例,来研究它与其所处的时代与文化的关系,目前,我们并没有一本完全适合高等职业美术教育的关于“传统”方面的理论教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对美术史进行一种适合高等职业美术教育的梳理,从而使高等职业美术教育对于“传统”教育具有一种针对性。
同时,传统又是变化发展的,在高等职业院校的美术教育中,所有的对于传统的研习,其目的都应该是为了服务于学生今天的艺术技能。传统应该融化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中,作为学生思考的基础,让学生的艺术想象自然而然地从这里出发。这是因为我们的艺术教育的目的终究是为了培养一个有技能有知识的职业人,而不是一个只拥有某种绘画技能的工匠。
四、面对当代
绘画无论是做为一种艺术形式,还是学生将其做为谋生的手段,他终究是要面对当代的,换句话说,我们的高等职业美术教育的成果是需要面对当下社会的检验的。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种艺术职业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源泉是否来自于当代社会生活。并且,它对当代社会生活是否提出了自己明确的态度,以及他是否能够以此与大众进行内心的沟通。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必须面对时代的发展。学校不应该是一个四面围墙之中的象牙塔。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是具备一定知识的人,他还必须是敏感地观注着时代,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在这里教师以自己的创作带动课堂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次,在具体四年的本科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职业意识,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做为高等职业美术教育,我们的毕业生终究是要服务于今天的社会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换句话说,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能力服务于社会,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时代对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内容时刻与时代保持着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