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先进卫生村事迹材料 卫生先进事迹材料汇聚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39920

先进卫生村事迹材料【第一篇】

xxx,从1994年毕业被分配到急诊科工作,一干就是26年,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成为科室主任后,她仍每天工作在急诊急救第一线,带领着整个急诊团队不懈努力,20多年的工作历练将她磨炼成了一位合格的急诊科女主任。

她担任急诊科主任后,开展了急救工作人员大练基本功活动,在软件上逐步完善各种医疗“规范”、“制度”,建立和恢复相关的培训,考核制度,带领科室医护学习相关疾病救治指南。数年的坚持,使科室整体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全面提高,加之在院领导支持下逐步完善的急救设备,使抢救成功率和服务水平大大提高,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先进卫生村事迹材料【第二篇】

保洁员何xx现年67岁是朱村街山角村人,于20xx年至此在朱村街工作,她主要负责朱村街山角村、罗屋村两条村的保洁工作。工作“十年如一日”。她在工作中服从村委领导的工作安排,踏踏实实的对待工作,一直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为信条在工作中不怕吃苦,遇到艰难工作不怕脏、不怕累。环境卫生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繁琐性、重复性的工作,但她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来朱村街山角村、罗屋村工作四年的日子里,按领导的要求切实的做好本职个人工作。她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成绩得到村委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忠于职守,舍小家顾大家。在默默无闻的四年工作时间里,她总是把工作放在首位。不管炎热夏天、低温霜冻还是下雨或者自己的腿走疼痛了都从不偷懒,坚决完成当天的工作。她所在的保洁路段,因处在车道,人流、车流量大,垃圾、树叶多,有时大风刮的方便袋、废纸漫天飞舞,她都不畏辛苦地追逐捡拾。她模范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清扫保洁制度,始终高标准坚持“一日两普扫、期间捡扫,普扫彻底,捡扫及时”的保洁要求,在一年365天一天工作十个小时(除年初一、二外无假期放)的工作压力,工作以来最愧对的是对家人照顾。何xx家里共9人,两个儿子三个孙子,待到完成当天工作后她才回家打理家庭细务。当然留给家庭的时间很少,却她的家庭井然有序,这归功于默默支持她、帮助她的老伴,还有村委的大力支持她的工作。

时间的脚步渐渐远去,岁月留给何xx的是粗糙的皮肤、新生的皱纹和带伤的双手。她依然信守:这是我的工作,我要把它做好。这就是她把自己的汗水热情挥洒在垃圾场和马路上,是一名确确实实的“城市美容师”。

先进卫生村事迹材料【第三篇】

生改革的大潮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塑造了一个个锐意改革进取的优秀院长,他们驰骋在自己领域里,鞠躬尽瘁,通过自己看似平凡的工作,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三十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优秀院长,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时每刻均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赢得了卫生行政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尊敬。他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全县“百佳”医务工作者,xx年被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下面是**同志的部分先进事迹。

一、勤奋好学,精益求精,文明行医。

**同志出生在桂阳县正和乡,他知道农村远没有摆脱贫困,缺医少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他生长的地方正和,那时方圆十几里才有一个“赤脚医生”,“小病不去医,大病没钱医”的现象,在他身边经常发生着,也常常使他十分痛苦,因此,他决心当好一名医生,为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一些有益的工作。1976年10月**毕业郴州卫校中医专业,毕业时,他主动要求去基层工作,他想的是更缺医少药,那里更需要他,那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来到了泗洲乡卫生院,在这缺医少药的地方,凭他在学校学的那些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他边自学,边工作,边请教,由于勤奋好学,他业务水平提高迅速,熟练地掌握了利用中医中药和中西结合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成了一名能为广大农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全科医生,他不但技术精益求精,还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每次诊治患者,他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挂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负担。有些患者看病一时无钱拿药时,他还时常掏钱垫上,患者治愈病后,为感谢他,送红包时,他一律不收,还耐心地说服病人要注意身体,钱要用在治病上。由于他工作努力,1984年,县卫生局将他调入县城关卫生院,自此,他对技术更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当有急诊患者,他总是随叫随到,即使是在休息日,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他经常说“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推诿搪塞过患者,也没有让患者失望过。

二、深入改革,促进事业发展。

1984年,**担任城关卫生院副院长,89年任该院院长,这下,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大家都清楚,全县39个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都想进城,也就使在城关、城郊卫生院的人员不断增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带领这么一班人发展事业,谈何容易。为抓好医院工作,**同志带领院管会一班人先后出台了医院政治工作“四结合”和保医疗质量“四个关键”。“四结合”即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医院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四个关键”即抓好医疗行为规范,病历质量、优质服务,依法维护医患权等关键。狠抓“四个结合”和“四个关键”,使职工对医院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职工的爱岗、爱院热情,陶冶职工情操,增加职工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城关卫生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门诊人次、医疗收入及各项主要医疗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明显上升。在抓好医疗质量的同时,乡镇卫生院推行“动产融资,不动产有偿使用”之前,**同志就在本院积极推行了“注重绩效挂钩,深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夯实分配制度改革基础,卫生院遵照县卫生局“迈小步,不停步”的精神,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了医院内部人员转岗分流,严格控制人员入口,放松人员出口,严格执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为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实行院科两级核算,深入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效挂钩,绩效挂钩”,根据工作数量、技术质量、劳动态度、贡献大小等指标,经院科两级核算进行分配。这种改革,一是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改革了人浮于事的大锅饭局面,改变了过去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单位上下形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和氛围。二是观念转变,如今是“干什么活拿什么钱”,收入有差距也是正常现象。二oo二年县政府出台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后,城关卫生院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完善,运行二年来,效益明显,人心稳定,**担任院长期间,全院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医院各项业务进一步拓展,新增耳鼻喉、痔疮、口腔等专科,城关卫生院由原占地面积730m2,业务用房不足200m2增加到职工住房1100m2,业务用房2080m2,添置了200max光机,心电图、生化设备、b超等诊疗设备,彻底改变了卫生院房屋面貌,每年收入达150余万元,运行二年来,不仅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发放,且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卫生院连年被评为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有效地促进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xx年,城郊医院实行“海选”院长,结果,**同志担上城关、城郊两所医院的院长,**将城关管理和改革经验应用到城郊卫生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艰苦奋斗,廉洁行政。

**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心底无私,尤其倍受职工的钦佩,论工作他是全院最累的,论贡献他是全院最大的,可他每年的奖金是全院职工平均的,他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许多维修工具,单位的门窗、水龙头、电灯及医疗器械坏了,能修的他都自己修,记得他刚担院长那时,医院较困难,病房的床都是他亲自利用床铺改做的,尽量为医院节省开支。他常常加班加点,从不计个人报酬。十多年来,他没有拿过一分钱加班费。到各分设的门诊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坐车自己掏钱,未报过一分钱,担任院长十多年,他从未报销过电话费。对以权谋私,他深恶痛绝,早在八十年代,他就提出了药品进购公开,由院药品管理小组管理药品进购工作,他从不联系购药,更不外出购药,杜绝了个人得药品回扣的不正之风。他总是将参会发的床单等纪念品、年底慰问金和组织奖励给他个人的奖金交给单位。为节约单位开支,他甚至舍不得请专业人员去疏通堵塞了的排污管道,而是自己动手清理疏通。在人员调动、药品采购、工程发包等工作上,他从不以权谋私,从未收受过礼品和红包。一次为争工程项目,一位工程老板想给他送个大红包,他当场予以严词拒绝。很多药老板说,该同志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四、忠于职守,情系群众,始终战斗在抗非第一线。

去年3—6月,全县乃至全国打响严峻的“抗非”战斗以后,**同志认真贯彻上级抗非布署,组织全院职工迅速学习抗非业务知识,布置抗非的具体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布置全镇抗非工作,迅速掀起了全院全镇的抗非热潮,抗非期间全镇广泛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卫生死角500多处,消毒阴阳沟渠xx多米,投入抗非经费13万多元,院内设立了发热门诊,各服务站分别负责一个管区的疫情监测和抗非技术指导,疫区流入人口体温监测任务,全院共排查发热病人382人,送县发热门诊排查14人,疫区流入人口体温全程监测196人,**自始至终站在抗非的第一线,经常深入居委会、街道督促抗非工作,排查发热病人。在抗非典的那段时间,**同志从未休息过一天,从未睡过一个好觉,经常深夜两三点钟接到报告有从疫区来的人员需要进行隔离和体温监测,每次,他都亲自前往,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和测量体温,先后到北关旅社、竹筷子厂、城南村等居委会街道排查流动人口数十人次。一次,一个发热病人在诊断不明时走脱,**同志根据记录不全的住址,逐户询问,连续寻找了近5个小时,终于到南正街找到患者,当晚将患者送到人民医院排查。

五、关爱职工,无私奉献。

**同志对卫生院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均非常关心,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有益活动。他尤其关心退休老同志,他经常对职工说“没有老同志的奉献,就没有医院的今天,老同志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对老职工的退休工资医院始终保证当月内足额发放,每年组织几次老年座谈会,虚心听取老同志的意见,退休职工谈到**同志时均赞不绝口,许多退休老同志称赞他说,王院长千万不能调走,王院长在城关医院就是我们退休老同志的幸福。

**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廉洁行医、行政,助人为乐,视患者为亲人,对患者满腔热情,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这里列举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

先进卫生村事迹材料【第四篇】

朱xx,男,1990年7月生,2012年参加工作。2010年入党。本科学历,现为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扬州新闻》栏目记者。

主动请缨,争做前线“冲锋者”。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作为扬州电视台主打新闻栏目,《扬州新闻》承担着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及时报道疫情、发布权威信息的重任。1月22日下午,扬州突现首例疑似病例,得知这一信息,朱林川主动请缨,紧急赶往市三院采访报道,甚至连基本的防护装备——口罩都没来得及准备,便拎起摄像机直奔现场,抵达医院后才设法解决防护问题,第一时间发回了报道。为更深入报道抗疫一线,扬州广电成立了4人前线报道组,随时准备进入最危险的隔离病区拍摄采访。尽管不是医卫条口记者,但朱林川再次主动请战,申请进入前线报道组。截至目前,朱林川已前后七次进入市三院、多次前往苏北医院、扬大附院等扬州抗疫最前线进行采访报道,是疫情期间出入危险区域最多的“逆行记者”,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90后”党员的入党誓言。

吃苦耐劳,甘做一线“坚守者”。虽然是“90”后,但是朱林川已经是一位有着八年工作经验的“老”记者,加班加点采访已是家常便饭。为了更好地深入疫情最前线报道,朱林川主动与家人隔离,安排爱人带着2岁的女儿回了娘家,自己以台为家,随时待命出发。没有后顾之忧,他也更加玩命地工作,在专题报道《新闻特写:夜幕下的坚守》中,他主动承担了时间最晚、沟通最难的市三院部分。深夜十二点,他联系拍摄了医院隔离区的医护人员换班,用镜头直观展现了一线医护人员的辛苦和坚守。为了做好“保供应”的报道,正月初六,他在凌晨三点前往市定点屠宰场,探访生猪供应情况,将鲜活、生动的新闻现场搬上了荧屏。

业务精湛,善做舆论“引导者”。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疫情期间,朱林川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采制出多条温暖人心且极具感染力的新闻报道。2月13日,我市164名医护人员出征武汉,在集结现场,朱林川拍下了“硬核”医生武文娟“国难当头,断头又怎样”的豪迈宣言,也捕捉到了年轻夫妻曹柳兆和滕为云的感人惜别,当天他参与采制的新闻特写《10小时,战“疫”部队集结完毕!》感动了无数观众。当晚,这条新闻还被央视采纳,在《晚间新闻》中播出。元宵节当天,朱林川采制的反映扬州医护人员坚守奉献的报道《特殊的元宵节》在江苏卫视、以及央视新闻频道先后播出。疫情期间,朱林川不断通过个人努力,积极对外、向上传递“扬州声音”。此外,他在新媒体报道中也屡有创新。电视报道之余,他将采访中的特殊瞬间加以提炼,创作出《深夜得令、逆向而行!我们等你们回来》、《黄石弟弟不怕,“苏大强”来了》等多条短视频新闻,在扬帆app、抖音和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传播,引发几十万的点击量,为扬州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赢得了新媒体端口的“主流话语权”,体现了一名新闻媒体记者在新时代的责任担当。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39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