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湖南衡阳导游词(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38944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湖南衡阳导游词(精彩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湖南衡阳导游词【第一篇】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王,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湖南博物馆。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畎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米,东西宽大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侯之印”和“利仓”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侯利仓本人。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则其年代应再晚些。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湖南衡阳导游词【第二篇】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泻灵溢韵,“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大家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之意境时,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

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可谓“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桥下流水潺潺,桥畔桃花灼灼。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没当年那么宽、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渊明祠,因陶渊明爱菊,遂改名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采,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囵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采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走进菊圃大门,仔细观赏一下菊圃的建筑,菊圃四周环以垣墙,数处开窗,分前后两进,前进人门为鱼池,池旁绕以回廊。两旁随地形高下,雕栏疏棂,修竹垂影,兰桂飘香。池上石桥纵跨,狮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为花圃,金菊竞放。正中是一块渊明东篱采菊石刻,后镌《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栋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耀碧流丹的建筑,就是渊明祠。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

“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回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这里有他自己的《挽歌诗》的一部分: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先生以极为淡泊的心态,视生如死,视死如生,超凡脱俗的高风亮节。

历代文人贤达颜延之、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朱熹、辛弃疾、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梁启超、鲁迅等对之予以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陶渊明先生的.敬仰之情。颜延之的“畏荣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渊明高洁的人品。游览菊圃,就像阅读了一本有关陶渊明的书。穿过圆门,来到碑廊。千百年来,游桃花源者,骚人墨客多览物兴怀,写景抒情,碑碣传世颇多,惜为风雨剥蚀。现存唐代诗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虽历经沧桑,尚可摩读,弥足珍贵。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为八方三门四窗砖石结构。亭方8米,墙厚1米,上覆琉璃瓦,内为穹隆顶,有古今石刻8方。亭侧方竹,依依滴翠,为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因此而得名。

品玩方竹之后,前往遇仙桥。桥原系横卧涧上的天然巨岩,传为渔郎遇仙之处。桥柱上有对联一副:“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水引渔郎,春风不知从来。”是写桃花源藏于仙溪之内,正是那和煦的春风和这流着落英的桃花溪,引武陵渔人进人这样一个神秘奇异的境地。走过遇仙桥,循着飞瀑流泉,拾级而上,来到山腰的“白云轩”,轩因“时有白云衣上生”而得名,轩后古木参天,轩下碧潭澄澈,潭上小桥横跨,白霭漂流其间,另有一番意趣。穿过雾霭,踏着古朴的石板小径,经乱石向右,就到了“秦人古洞”,相传为武陵渔人从此口人。洞口嵌“秦人古洞”古匾,洞门半启,“初极狭,才逼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给人一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感觉。

现在尽收眼底的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乐土里,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趣的是,这里许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为“避秦时乱”,就以朝代为姓吧。他们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设酒杀鸡作食”,并“咸来问讯”。沿齐整而古朴的石级下行,首先到达秦人居。秦人居为秦代建筑样式,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极富先秦风味,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在这里不妨欣赏一下美妙的楹联吧:

“豁然敞五百奇踪,祗山上白云,尽堪怡悦;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黄绮,未免尘嚣。”它是说桃花源突然敞开了神秘境界,像无心出岫的白云,舒卷自由,可以使人留恋、快乐、消忧解愁;到了这里,把心中存疑的古今关于桃花源的渔樵仙隐种种说法,都搞清楚了。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黄公、绮里季他们,晚年还出山辅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这儿的避秦人,才是真正的隐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连,结构精巧,造型奇特。远观蛇行龙腾,气势非凡,古意野趣,淋漓尽致。廊内高挂诗词对联,两旁栽植各类花竹。一览可饱平生之眼福,一行意越千年之沧桑。

不知不觉,来到公议堂,这公议堂为回廊穿斗式木构古典建筑,传为秦人所建,内有院坪、戏台和鱼池。公议堂是秦人议事之处,凡祭祀、婚丧、营造等大事,均在此处理。走出公议堂,又踏进了奉先祠的门槛。奉先祠传为蓁人奉祀祖先的祠堂,后多次重修。今之祠堂,疏窗画棂,保留了先蓁建筑风貌。祠旁田园桑竹,祠下阡陌交错,恍人蓁代。每逢佳节盛会,婚丧嫁娶,秦人均于此祭祀祖先。再往前就是“余荫堂”,因陶诗“桑竹垂余荫”得名,堂周桑竹掩映,古树茂密,风景奇幽。传说秦中孤寡、无生养者均居于此堂,所需由村人聚献四时供养,无生活之忧。

真如陶诗中所说: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是一个平等、互助的理想社会,只有父子,不知君臣,过着平等自给自足的生活。

现在来到“自乐桥”,因陶诗“怡然自乐”而名。桥下池水清澈见底,桥上清风习习,“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茶余饭后,村中男女老少常聚于桥上,望天谈月,轻歌曼舞,怡然自乐。再往上走,就是奇踪馆了,它因陶诗“奇踪隐五百”而名,馆前良田美池,馆后松竹垂荫,风景甚佳。

前面是一段起伏曲折的竹廊,正所谓曲径通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湖南衡阳导游词【第三篇】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风景秀美的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观光。很高兴能为各位导游,希望在接下来的游览中,能给各位带来一身轻松愉快的好心情,带来一份美好的享受。

舜皇山是耸立于湘桂边境越城岭中段的一座名山,因中华始祖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狩猎驻跸于此而得名。古人有诗称赞其为“天设湖南第一峰”,它是我国古代道教封禅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这里山青水秀、树茂林密、石奇瀑幽,有着瑰奇绚丽的生态之美和丰厚浪漫的人文之胜,堪称生态健身奇境。

[女英溪]。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条游线,是舜皇山生态之旅的精品线路——女英溪。

相传舜帝晚年南巡,来到这里,但见层峦迭嶂,云海苍茫,风景秀美,不禁心生眷恋,驻跸于此。白天上山狩猎,晚上眠于岭脚的溶洞别宫,既怡情山水,又教化于民,非常惬意自在。

他看到当地百姓虽然生于蛮荒,活于原始,生活艰难,却不忘根本,敬畏自然,尊崇辟天始祖盘古大帝,在山腰上建了盘古寺庙,祭奠朝拜,颇为虔诚。

于是,感叹民生艰难,民心善良,民风古朴,布施下十件宝物,为地方造福。打算在这里长住下来,游山玩水,过神仙日子,并传讯娥皇、女英二妃前来团聚。

这天晚上,舜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发长须老人对他说:“你既然眷恋这一方山水,爱其清新,钟其毓秀,并施‘十宝’惠泽百姓,本来可以坐地做神仙,长生不老;不过,我听说苍梧之野的九疑山中,有孽龙作祟,毒害百姓,你是不是可以前去除掉它,安定一方土地。”

舜帝醒来以后,回想老人形象,正是盘古寺中供奉的盘古大帝。知道盘古大帝在启示自己,为天下更多的百姓造福。便放弃了在这里长生不老做神仙的安逸,前往九疑山,斩杀孽龙,救民水火,最后因劳累过度,“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先前接讯,赶来金凤山与舜帝团聚的二妃,迟了一步,未能与夫君晤面,却听得舜帝驾崩苍梧死葬九疑的噩耗,不禁痛哭流涕,泪洒荆竹,成为斑竹;清泪涓涓,汇合而成娥皇、女英二条溪流。

后来二妃赴九疑祭拜舜帝,归途中在洞庭湖投水殉夫,葬于湖心君山,留下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至今撼人心魄。人们为了纪念舜帝的大恩大德,把它驻跸过的这座山叫做舜皇山,把二妃垂泪而成的这两条溪流,分别叫做女英溪和娥皇溪。

大家知道舜帝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开启道德文明的贤君,舜皇山也是一座道德之山。舜帝和娥皇女英二妃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古代广为流传的浪漫爱情故事,舜皇山因此也是一座浪漫爱情之山。

大家看左边的山坡上,在绿树掩映之中,有十来座吊脚木楼,那就是舜皇山颇具特色的“瑶寨山庄”,又叫“晴雨楼”,谐音“情侣楼”,取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

“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意来命名,是专为来舜皇山旅游度假的对对情侣们准备的。它们依山就势展开,高低错落有致,用材原始,色调和谐,显得很是雅致。

其内部结构十分精巧,各种设施齐全,布置优雅舒适。入住其间,可倚栏观看山光水色,谛听鸟鸣泉唱,叫人有一种进入温柔梦乡的感觉。有心的朋友们,今天晚上就可以住进去,享受一番温馨的浪漫柔情。

由于舜帝德被天下的恩惠和二妃爱情泪水的.滋润,舜皇山的森林植被生长得极为茂盛,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现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164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资源有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桫椤、银杏、苏铁、水杉等七种,二级保护植物有华南五针松、蓖子三尖杉、红翅槭等22种;野生脊椎动物有19目56科1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云豹、黄腹角雉、黑麂等8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黑熊、娃娃鱼等22种。

在这一条游路上除了观赏女英溪激流和瀑布外,可以说满目青翠,随处可见各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的珍贵树种,我们在许多树木上挂了醒目的标志,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对照研究,检验一下自己的植物知识。

——看清楚没有?其实它们是长在枝梢上的果实。每一枚都有两粒,黄豆般大小,由一层红色皮膜包裹着,斜伸上翘,形状酷似蝴蝶的翅膀,人们叫它“双翅红槭”,又叫“红翅槭”,是槭树科的一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呢!

还有那棵树,你看它树干通直,树冠圆满,绿叶之中点缀着一颗颗圆似绣球的果实,那是猕猴最喜欢吃的食物。

十月中旬成熟,裂开后成五角星形状,五颜六色,猴子见了特别喜欢,跳跃其间,嬉戏觅食,好不自在,所以这种树便叫做“猴欢喜”。

其实,那果子,人也可以吃,生吃炒食都可以,很爽口。旁边的这一株是樱桃,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舜皇山的樱桃树可不要栽,它是野生的樱桃树,阴历三月份开花,树上一片粉红,并且花冠一律朝下,就像一个个风铃,煞是好看,果实在五月初成熟,恰逢其时的话,大家可以好好地一饱口福。

古人说“高山有好水”,这话确实对极了。舜。

湖南衡阳导游词【第四篇】

欢迎大家来到湖南马王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

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再晚些。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湖南衡阳导游词【第五篇】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长沙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泻灵溢韵,“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大家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之意境时,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

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可谓“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桥下流水潺潺,桥畔桃花灼灼。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没当年那么宽、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渊明祠,因陶渊明爱菊,遂改名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囵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来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

走进菊圃大门,仔细观赏一下菊圃的建筑,菊圃四周环以垣墙,数处开窗,分前后两进,前进入门为鱼池,池旁绕以回廊。两旁随地形高下,雕栏疏棂,修竹垂影,兰桂飘香。池上石桥纵跨,狮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为花圃,金菊竞放正中是一块渊明东篱采菊石刻,后镌《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栋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耀碧流丹的建筑,就是渊明祠。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田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这里有他自己的《挽歌诗》的一部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先生以极为淡泊的心态,视生如死,视死如生,超凡脱俗的高风亮节。

湖南衡阳导游词【第六篇】

欢迎大家来到湖南老龙潭!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老龙潭俗名“泾河脑”,位于泾源县城南20公里处,从地质结构上说,是燕山运动和喜玛拉雅造山运动中山体断裂形成的大峡谷。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泾河由此流出,经宁夏、甘肃、陕西,奔流千里,惠及两岸人民。

清人胡纪漠公元1790年奉命勘察泾水源头,在他的《泾水真源记》中赋诗曰:“无数飞泉大小珠,老龙潭底出贮冰壶。汪洋千里无尘滓,不到高陵不受污”。这里有民间故事《柳毅传书》和《西游记》所描述的搪魏征梦斩泾河龙的传说。

老龙潭有四个潭组成,由头潭、二潭、三潭、四潭组成。头潭在一片丛林石峡之中,四五个小潭相衔而下,流水从最后一个小潭冲出,形成两条瀑布,喷珠溅玉,蔚为壮观。二龙潭由两个葫芦形潭组成,前潭的水从石坡滑下,注入后潭,给人以清泉石上流的美感。三潭是“龙下巴”,这里已筑起大坝,“高峡出平湖”变成了一座碧绿的水库;四潭是老龙潭的门户。

湖南衡阳导游词【第七篇】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武陵源。武陵源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像迷人的天子山啦、奇幻的黄龙洞、如梦境一般的宝峰湖,还有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十里画廊。下面,我将带你们去细细游赏十里画廊。

请大家按次序乘坐小火车来观赏十里画廊的美丽景色。顾名思义,十里画廊,便是山水画的长廊,我们在这里游览,可以看到许多奇特风光。

大家现在一定在心里啧啧称奇了吧?的确,十里画廊的美丽在于它两侧群峰凛然而列,造型各异,宛如一幅生灵活现的天然雕塑画。也难怪雕塑家钱绍武称其为“一条天然雕塑杰作的群像陈列长廊”。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十里画廊的第一个景点:寿星迎宾。这座石峰酷似老寿星,就好象是一个老人正招手示意,喜笑盈盈,恭候大家的光临哩!在十里画廊最为形象的就是大家一会要看到的石峰了。你们大家觉得它象什么?对了。这座山峰就是著名的采药老人,他形象栩栩如生。这位采药老人,身背竹篓,佝偻而行,他正采得一背篓珍贵药材,一步一步满载而归!

十里画廊的奇妙在于它有太多形象的天然石峰,此处的万岁牌、将军岩、笔架山等景,都有极佳的观赏情趣。十里画廊四周溪流潺潺,竹茂树森,花香鸟语,也难怪大家置身其中,但见“水在山间流,人似水中游”,可称天下绝景。

好了,今天十里画廊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大家有一个美妙的行程。谢谢大家!

湖南衡阳导游词【第八篇】

大家好!欢迎观光天心阁。本人是景区讲解员,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对古城长沙和天心古阁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天心阁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和象征,是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自古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因其地脉隆起,主吉祥之兆,故一直被视为长沙的风水宝地。景区建于1924年,是为保护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和400多年历史的古阁楼而修建的长沙第一个园林景点。

首先大家观赏到的是“薰风亭”和“伦鉴池”。“薰”是一种香草,“薰风”即“香风”;亭子建于盛夏,四面清香宜人,故此得名。红岩石壁上的“伦鉴”两,“伦”为类似之意,“鉴”为镜子之意,意思就是指池水象镜面一样明净。话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谏官魏征过世后,悲伤之余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千古名训,“伦鉴”一名由此而来。

天心阁是楚汉文化长沙之魂,而长沙是国务院公布的我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天心阁是长沙的象征,见证了长沙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史都有因市成镇,因镇而城的历史,所以长沙城历史由来以久,据史书记载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的西周王朝,长沙城历经几千年,不迁不移,不动不改,至今繁衍生息,在当今的城市极为罕见。长沙的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有可能挖掘出一批珍贵文物:如西汉马王堆女尸,商周青铜器,走马楼三国竹简等等……举不胜举。

出自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片错落有致的石林,是景区的《历史名人石刻画廊》,它刻绘了33位对我们湖南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他们有的在湖南出生,有的在湖南为官,其中湘籍16人。炎帝神农氏,品百草造福于民,他晚年因误食一种叫“火焰草”(又称“断肠草”)的植物而谢世于湖南,炎帝陵就在我们湖南株州的炎陵县;朱熹、张轼为长沙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主讲;李芾,长沙(古称潭州)知州既湖南安抚使,南宋末期人,在元兵攻打长沙三日守城无望的情况下,领全家十九口人集体自尽,以示忠烈;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朝道光年间洋务派首领之一,创建了“无湘不成军”的湘军,曾疯狂镇压太平军,后被捻军所败,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历来被后人所学习、传颂,所著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中;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林则徐支持下著有50卷《海国图志》,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郭嵩焘,湖南湘阴人,清末外交官,近代中国向西方国家派出的第一位常驻使臣,出使(新加坡)期间,取用公款只薪水与房租两项,尝言:“廉才君子以自责,不宜以责人;惠者君子以自尽,不宜以望于人”,时称名言。

前方大家看到的是入胜亭,有“扶摇向天心,到此方入胜”之说,意思是说天心胜境由此开始。请注意上面的对联,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是“心到无私心自宽”。此为嵌联,又是藏头诗。大家看出来了没有,对了,就是我们景区的名“天心”了,此联一番修身哲理尽在其中。

请看亭的另一面“崇德”,此匾为蒋介石所题,“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朝霞”相传为蒋介石所作,为1946年纪念抗日阵亡的将士所建,又名“崇烈亭”。从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日军三次大举进犯长沙,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为主体的中国军队采取“后退决战”的战略,奋力抵抗。三次会战,日军均从长沙败退。长沙成为二战历史上坚持抗战达五年之久的英雄城市,成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主要正面战场之一。由于天心阁占据长沙城内制高点,三次会战中都成为我军重要部防的主要阵地。英雄的长沙城以不败的身姿屹立于世人面前,而雄伟、壮观的古城墙,也就成为了长沙人民的骄傲。

现在大家纵目望去的,就是建于明末崇祯年以前,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初建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增加南、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米,两附阁各高10米,整座阁楼仿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请大家随我一起登阁参观。

主阁一层为《百年长沙图片展》,展示的是二十世纪长沙百年的历史变迁。首先请大家看《天心阁眺望》一诗,诗中的“潭州”即今天的长沙。此诗取自《善化县志》(原长沙分为长沙、善化两县,天心阁属善化县),作者俞仪为明崇祯年京带指挥使,由此可推断天心阁早在400余年以前就高高耸立在古城之上了。再请看一下古长沙老地形图,它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长沙有幅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对子:“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这水陆洲呢就是橘子洲,水陆洲长约5500多米,宽约100多米,是长沙这一特殊地理景观代表。长沙的地质结构以石英砂岩为基础,经过常年外力作用,使大量沙、石都聚集于地表,由此得出长沙地名由来于“长形方洲,沙土之地”。

主阁第二层有两副大型浮雕,其一展示的是1938年11月12日晚的“文夕大火”后,周恩来与时任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亲临阁楼视察灾情的情景:武汉失陷,日军通往中国南方的门户打开,蒋介石对保卫长沙缺乏信心;在岳阳失守后,密令张治中对长沙实施“焦土抗战”,以天心阁举火为号,把个好端端的长沙城化为了一座废墟,毁城面积达90%,烧死3000余人,烧伤者近两万多人,全城平民无家可归,史称“文夕大火”,长沙也由此并列为二战时期四大毁坏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可是不到三个月,英勇不屈的长沙人民又在废墟上立起了一个个棚屋的新长沙,用满腔热血抗击了日寇一次次进攻,使日军在一路得手的情形中第一次承认中国人民的不可凌辱。其二展示的是1930年7月,以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武装攻克长沙,在中山亭胜利会师的场景。当时湖南醴陵人李立三受共产国际委托,提出“武装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后因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红军又主动撤离了长沙。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38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