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00字]心理论文范例【通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00101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2000字]心理论文范例【通用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心理论文2000字1

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我认为, 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牲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四、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心理论文2000字2

摘要: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了解网络游戏对陕西省高校不同专业、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影响,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网络游戏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对策,为陕西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络游戏;陕西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对使用者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方式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同时,他们也是网络游戏的重要使用群体之一,沉迷网络游戏必将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价值与观念等产生深刻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上网成瘾,痴迷游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迅速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本文以网络游戏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4所高校的200名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关于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向陕西省4所高校200名学生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94%.

测量法:选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对陕西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以北京大学心理系提供的 15个城市成年人的相关数据作为常模。

数理统计法: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网络游戏的参与性

对陕西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从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经常玩网络游戏的学生在SCL-90自评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等指标上的分数都明显高于基本不玩游戏的人,其中焦虑因子的分数在经常参与网络游戏和不参与网络游戏的两组学生之间差异的显着水平极高(p<),在恐怖、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几个因子的分数上虽有差异,但是不是十分明显,也能看出经常玩游戏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症状分值是高于不玩游戏的学生的。

网络游戏

对陕西省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表2数据表明,理工科学生的SCL-90测试中各指标的分数之间,主效应差异非常显着。文科专业学生在躯体化、焦虑、偏执、敌对等各项指标的分数之间主效应基本不明显,除此之外的其他各项指标的分值的主效应的差异及其显着。文科专业、艺体类专业学生在自评总分、精神病和恐怖等因子上的分数主效应明显,尤其恐怖分数的主效应还的显着性差异程度是非常高的。理工科学生在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更能通过成功晋级或的认可与满足感。网络游戏的规则非常明确,各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身份和地位是平等的,成功晋级主要是依靠玩家的游戏能力和技巧来实现的,这种状况让学生感觉非常公平,进而被游戏所吸引,长期沉迷其中,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公平因素的不满情绪,产生焦虑、抑郁等,甚至形成人格障碍。

陕西省高校学生在网络游戏类型的选择上存在较大性别差异,同一网络游戏对男女生的影响也不同的。在网络游戏的参与中,男生的症状自评总分、强迫、躯体化、抑郁、敌对、焦虑和精神病等因子分数都是明显高于女生的,尤其强迫、人际关系等两个因子分数在男女间差异更适明显。一般情况下,网络游戏的女性参与者相对于男生来讲还是比较少的,这会降低女生因玩网络游戏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男生参与网络游戏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每次参与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而且喜欢参与,态度非常积极,出现心理问题的机会就会增加。

大学生的自律性或自控能力较差,他们明明很清楚网络游戏玩的太多,会大量消耗精力,对身心健康不利,但是却欲罢不能。

降低网络游戏对陕西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程度的对策分析

充分利用网络,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减少寂寞、孤独的感觉。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和家人、朋友多联系,加强情感交流,缓解孤单、寂寞的感觉。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充分利用网络向亲人、朋友诉说或求救,释放不良情绪,获得亲友的安慰和帮助。可以通过网络扩展交际圈,转换交流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网络的隐蔽性特点,可以帮助因自身的某些缺陷而不愿与人接触的学生实现与人交流的目的,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沟通,增强他们的心理安全感。

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在心理上过于依赖网络,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上网时间过长,学习、运动、与老师或其它学生及朋友交往的时间与精力就会减少,久而久之会进入身心的亚健康状态。如果长期处于虚拟的网络游戏当中,过分追求虚拟世界里所获得的成就感,与现实世界的情况形成反差,导致想法与现实的脱节,而无法适应现实生活。因此,学生管理者应该重视这一状况,采用合理的措施引导学生控制上网时间,强化网络的学习功能。

避免性格内向,态度消极的学生上网成瘾主管学生工作的教师应该更多关注性格内向、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多跟他们沟通与交流,鼓励他们多跟同学交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使他们不至于感到孤单,帮助他们在现实中而非虚拟世界里找到成就感或学习兴趣。

三、结论

总体来讲,经常玩网络游戏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明显低于不玩网络游戏的学生的;网络游戏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心理健康水平显着低于文科专业学生和艺体类专业学生;男生玩网络游戏的人数较多,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女生的情况相对较好。

降低网络游戏对陕西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网络使用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避免性格内向,态度消极的学生上网成瘾等措施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竟楠。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及培育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1):253.

[2]瞿志林,郑旭滢。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6,(19):292.

[3]周瑶。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传承,2015,(05):118-119.

[4]孔斯丁。浅析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227.

[5]唐莹。浅析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4,(04):123-124.

[6]梁丽娟,黄妹,朱唤清。基于网络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2):53-55.

摘要: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了解网络游戏对陕西省高校不同专业、性别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影响,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网络游戏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对策,为陕西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络游戏;陕西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对使用者的心理健康和行为方式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同时,他们也是网络游戏的重要使用群体之一,沉迷网络游戏必将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举止、价值与观念等产生深刻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上网成瘾,痴迷游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迅速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本文以网络游戏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4所高校的200名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关于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向陕西省4所高校200名学生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88份,有效回收率94%.

测量法:选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对陕西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以北京大学心理系提供的 15个城市成年人的相关数据作为常模。

数理统计法: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网络游戏的参与性

对陕西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从表1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经常玩网络游戏的学生在SCL-90自评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等指标上的分数都明显高于基本不玩游戏的人,其中焦虑因子的分数在经常参与网络游戏和不参与网络游戏的两组学生之间差异的显着水平极高(p<),在恐怖、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几个因子的分数上虽有差异,但是不是十分明显,也能看出经常玩游戏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症状分值是高于不玩游戏的学生的。

网络游戏

对陕西省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表2数据表明,理工科学生的SCL-90测试中各指标的分数之间,主效应差异非常显着。文科专业学生在躯体化、焦虑、偏执、敌对等各项指标的分数之间主效应基本不明显,除此之外的其他各项指标的分值的主效应的差异及其显着。文科专业、艺体类专业学生在自评总分、精神病和恐怖等因子上的分数主效应明显,尤其恐怖分数的主效应还的显着性差异程度是非常高的。理工科学生在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更能通过成功晋级或的认可与满足感。网络游戏的规则非常明确,各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身份和地位是平等的,成功晋级主要是依靠玩家的游戏能力和技巧来实现的,这种状况让学生感觉非常公平,进而被游戏所吸引,长期沉迷其中,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公平因素的不满情绪,产生焦虑、抑郁等,甚至形成人格障碍。

陕西省高校学生在网络游戏类型的选择上存在较大性别差异,同一网络游戏对男女生的影响也不同的。在网络游戏的参与中,男生的症状自评总分、强迫、躯体化、抑郁、敌对、焦虑和精神病等因子分数都是明显高于女生的,尤其强迫、人际关系等两个因子分数在男女间差异更适明显。一般情况下,网络游戏的女性参与者相对于男生来讲还是比较少的,这会降低女生因玩网络游戏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男生参与网络游戏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每次参与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而且喜欢参与,态度非常积极,出现心理问题的机会就会增加。

大学生的自律性或自控能力较差,他们明明很清楚网络游戏玩的太多,会大量消耗精力,对身心健康不利,但是却欲罢不能。

降低网络游戏对陕西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程度的对策分析

充分利用网络,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减少寂寞、孤独的感觉。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和家人、朋友多联系,加强情感交流,缓解孤单、寂寞的感觉。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充分利用网络向亲人、朋友诉说或求救,释放不良情绪,获得亲友的安慰和帮助。可以通过网络扩展交际圈,转换交流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网络的隐蔽性特点,可以帮助因自身的某些缺陷而不愿与人接触的学生实现与人交流的目的,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沟通,增强他们的心理安全感。

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学生上网时间过长,就会在心理上过于依赖网络,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上网时间过长,学习、运动、与老师或其它学生及朋友交往的时间与精力就会减少,久而久之会进入身心的亚健康状态。如果长期处于虚拟的网络游戏当中,过分追求虚拟世界里所获得的成就感,与现实世界的情况形成反差,导致想法与现实的脱节,而无法适应现实生活。因此,学生管理者应该重视这一状况,采用合理的措施引导学生控制上网时间,强化网络的学习功能。

避免性格内向,态度消极的学生上网成瘾主管学生工作的教师应该更多关注性格内向、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多跟他们沟通与交流,鼓励他们多跟同学交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使他们不至于感到孤单,帮助他们在现实中而非虚拟世界里找到成就感或学习兴趣。

三、结论

总体来讲,经常玩网络游戏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明显低于不玩网络游戏的学生的;网络游戏对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心理健康水平显着低于文科专业学生和艺体类专业学生;男生玩网络游戏的人数较多,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较大,女生的情况相对较好。

降低网络游戏对陕西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网络使用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避免性格内向,态度消极的学生上网成瘾等措施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杨竟楠。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及培育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1):253.

[2]瞿志林,郑旭滢。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探究[J].亚太教育,2016,(19):292.

[3]周瑶。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传承,2015,(05):118-119.

[4]孔斯丁。浅析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227.

[5]唐莹。浅析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4,(04):123-124.

[6]梁丽娟,黄妹,朱唤清。基于网络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2):53-55.

心理论文2000字3

摘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目前社会上广泛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在生活中突显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大学校园如何应对学生的各种心理矛盾以及积极倡导学生认识自身心理状况便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努力认识自己的心态,经常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几级了过的面对学习和生活,这样才可以让自己身心健康发展,为将来的前途铺好前进的道路。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自己

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也是家长都很担心和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健康状况如何,必将对社会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很多人生活不规律、就业压力大、失眠等等。造成精神状况不佳,学习、生活质量不高,不仅影响到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学生表现出来最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就是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而我们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不能否定,到了我们这个年龄阶段,学业,感情以及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是我们面对的最主流的问题。社会各界都不容忽视。

现在的各个大学也都开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内容。同时学校更是积极开展各项有关心理健康的活动,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方向。我们学生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要主动锻炼自己的身心: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尤其是对于爱情方面,

心理论文2000字4

摘要:积极心理学关注力量和美德等人性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在分析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独立院校

独立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点,是一支蓬勃发展的新兴力量。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受到重视,独立院校也不例外。但是,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模式,把重点放在矫正心理问题上,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出现,也不能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改变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必须打破传统局面,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根据独立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探索重要且急迫,独立院校必须结合自身自主的管理形式及灵活的用人机制,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20世纪末,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学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随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积极心理学要求心理学家用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异于传统心理学研究。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与健康以及培养天才等方向。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主观幸福感和快乐,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积极的人格特征也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引起较多关注的是对于乐观的研究,因为乐观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积极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对保持或促进生理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增加人的心理资源,提升个人心理能力。

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诸多研究表明,相较于公办院校,独立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张翔通过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学生。他认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自卑、失落感、焦虑、抑郁等。同样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普通高校差,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为%。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普通高校学生。据分析,独立院校大学生普遍表现出适应环境困难、人际关系障碍、自我认同感低、择业心理自卑等问题。

2.独立院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单一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模式

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主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咨询与矫正,但此模式仅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学校心理工作方式呈现单一性,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宣传和普及,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较差。

(2)简单化德育教育模式

由于独立院校的企业化运营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的部分原因在于教育资源有限,投入力度不够,进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合并,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简单化行政管理模式。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尽早建立适合独立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维护模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探

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关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新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径。

1.结合积极心理学价值取向,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为引导,对各要素和目标进行整合,改变消极价值取向,以积极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替代疾病的预防目标。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工作方式,改变以往以个别咨询为主导的教育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力度,从学生入校开始,展开系列的积极心理辅导与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的同时,塑造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达到对心理问题积极预防的目标。

2.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完善心理健康认知

对于独立高校学生来说,单纯的矫正问题和治疗疾病并不能让个体获得真正的健康,必须双管齐下,在治疗和矫正的同时发展个体积极的心理素质。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和接纳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改变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深入宣传。例如根据积极心理学观点,真正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无病态,而应该是心理体验积极而丰富,并发展积极的人格品质,以此传输给学生积极的心理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

3.结合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努力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课程、心理咨询三级教育体系中。首先,结合积极心理学理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营造学生人格发展的良好环境,深入广泛、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可以更多地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提供积极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和培养自身的主观幸福感、自尊、自信等人格品质,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第三,努力探索实践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辅导和咨询中的作用。例如,在心理咨询中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与积极心理学的原则,或组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团体辅导,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积极辅导的魅力。

总之,当前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立足积极心理学范畴,坚持正向、能动的发展观,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积极教育为我们展示了发展性的教育模式,为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

心理论文2000字5

摘要: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大学生完善自己,不断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当中,大学生独立和依赖共同存在、现实和理想出现冲突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引言 

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源自于学业以及情感和人际关系等等很多原因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假如不能科学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从社会改革至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并且增长幅度比较大,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触发学生的行为问题,最后造成休学或者退学的人数迅速增长,自杀以及凶杀的事件经常发生。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进入到21世纪以来,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的思想不断深入,高校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素质教育就是从各个方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但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还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所以,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更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是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大学生的 

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感知以及情感和意志都已经健全,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在面对任何事物以及人的时候都具备自己的意识。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不高,这时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指导、提供帮助。在大学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推广。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和动机,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助力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气氛的营建,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学生的自我悦纳,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除此之外他们所具备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正确的认识到爱情和学业之间的关系,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减少违规违纪的事件的发生,还有助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二、怎样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 

(一)加大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的培训力度 

辅导员身体和心理健康、崇高的心灵以及健全的人格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条件。主动参加有关心理健康咨询的培训,全面掌握心理咨询的技能。除此之外,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也應该言行合一,将自己积极的地方展现出来。只有辅导员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继而让学生作为心理健康的主体。 

(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 

1.适应教学环境 

在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适应能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大学生活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的参加互动,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助于辅导员清楚的知道学生的思想波动以及状态,针对那些情绪容易产生变化的学生进行矫正,科学、合理的为学生释放压力,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将健康发展。 

2.教学目标、模式 

在学校当中,辅导员应该主动积极的激励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就能学到知识并且及时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主动树立正确的社会目标,自己调节和控制情绪,继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3.生活、工作方面的人际交往 

辅导员鼓励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学生和其他人处事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学会爱人和包容他人。 

4.健康网络信息教育 

辅导员要正确的指导学生使用健康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学生上网的时候进行约束,同时培养学生上网的目的性以及计划意识,针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帮助他们冲出交际障碍的束缚,科学合理的帮助学生进入显示生活当中。 

5.就业心理素养教育 

辅导员还要帮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继而帮助学生以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不断成长,让学生掌握和职业性人才相关的知识,并且了解什么是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职业素养,在大学生具备健康心理的同时完成自己计划的就业目的。 

(三)辅导员要避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科学的心理健康治疗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有成效的方式,但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掌握,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目标并不是代替心理医生的作用来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是辅导员越职代理替学生解决问题。正确的心理健康治疗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将学生隐藏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萌芽阶段就扼杀掉。辅导员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假如学生已经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的阻止以免心理健康问题加重,需要的话还可以提议大学生接受更为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高贵品质。例如,要想推动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应该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帮助学生自我了解,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相互推动和渗透。 

三、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和将来的成长密不可分,并且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高校负责学生的辅导员应该每时每刻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王茜.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智库时代,2018(44):51-52. 

[2]景慧.高职院校辅导员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索与对策——以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例[J].智库时代,2018(31):83+85. 

[3]石岩冰.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1):110-112. 

[4]黄洁.“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7):136+138. 

[5]姚又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04):13-15.摘要: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大学生完善自己,不断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当中,大学生独立和依赖共同存在、现实和理想出现冲突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 

引言 

伴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源自于学业以及情感和人际关系等等很多原因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假如不能科学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从社会改革至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逐年增加,并且增长幅度比较大,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触发学生的行为问题,最后造成休学或者退学的人数迅速增长,自杀以及凶杀的事件经常发生。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进入到21世纪以来,百年大计,以教育为本的思想不断深入,高校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素质教育就是从各个方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但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还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所以,在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更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是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身心健康迅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大学生的 

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感知以及情感和意志都已经健全,伴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在面对任何事物以及人的时候都具备自己的意识。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不高,这时就需要对他们进行指导、提供帮助。在大学期间进行健康教育,推动心理健康知识的推广。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和动机,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大学生心理教育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助力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气氛的营建,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学生的自我悦纳,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除此之外他们所具备的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正确的认识到爱情和学业之间的关系,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减少违规违纪的事件的发生,还有助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二、怎样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 

(一)加大辅导员自身心理素质的培训力度 

辅导员身体和心理健康、崇高的心灵以及健全的人格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条件。主动参加有关心理健康咨询的培训,全面掌握心理咨询的技能。除此之外,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也應该言行合一,将自己积极的地方展现出来。只有辅导员掌握了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继而让学生作为心理健康的主体。 

(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 

1.适应教学环境 

在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适应能力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大学生活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的参加互动,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助于辅导员清楚的知道学生的思想波动以及状态,针对那些情绪容易产生变化的学生进行矫正,科学、合理的为学生释放压力,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将健康发展。 

2.教学目标、模式 

在学校当中,辅导员应该主动积极的激励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就能学到知识并且及时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主动树立正确的社会目标,自己调节和控制情绪,继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3.生活、工作方面的人际交往 

辅导员鼓励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激发他们的潜力。提高学生和其他人处事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学会爱人和包容他人。 

4.健康网络信息教育 

辅导员要正确的指导学生使用健康的网络信息技术,在学生上网的时候进行约束,同时培养学生上网的目的性以及计划意识,针对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帮助他们冲出交际障碍的束缚,科学合理的帮助学生进入显示生活当中。 

5.就业心理素养教育 

辅导员还要帮助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继而帮助学生以健康、积极的精神状态不断成长,让学生掌握和职业性人才相关的知识,并且了解什么是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职业素养,在大学生具备健康心理的同时完成自己计划的就业目的。 

(三)辅导员要避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科学的心理健康治疗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最有成效的方式,但是学校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完全掌握,因此高校辅导员的目标并不是代替心理医生的作用来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是辅导员越职代理替学生解决问题。正确的心理健康治疗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将学生隐藏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萌芽阶段就扼杀掉。辅导员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假如学生已经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时的阻止以免心理健康问题加重,需要的话还可以提议大学生接受更为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高贵品质。例如,要想推动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应该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帮助学生自我了解,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相互推动和渗透。 

三、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和将来的成长密不可分,并且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高校负责学生的辅导员应该每时每刻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王茜.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智库时代,2018(44):51-52. 

[2]景慧.高职院校辅导员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索与对策——以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例[J].智库时代,2018(31):83+85. 

[3]石岩冰.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1):110-112. 

[4]黄洁.“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7):136+138. 

[5]姚又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04):13-15.

心理论文2000字6

[提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全面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我们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家长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学习、与幼儿老师沟通、听关于幼儿教育的讲座等,让自己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页.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页.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页.

心理论文2000字7

前言:人生的道路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挫折与挑战,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因此,如何处理这些压力与挫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适度的压力与挫折对人的发展有积极意义,能够促使我们远离懒惰,增强我们的行动能力,提高我们的意志力与责任心,促进我们完成各种任务,获得成功。遇到困难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怎么去应对。

摘要:大学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有着学生与成人两种重要的身份。但由于缺少实际生活锻炼,总会过度把各种事情理想化,眼高手低。所以,经常会在实际学习、学业、考研、恋爱、兼职等遭受一些压力与困难挫折,遭受的人生的低谷期。在如今内卷化社会竞争加剧情况下,这种问题现象越来越严重。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面对处理人生当中的诸多压力与挫折呢?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所重视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压力 挫折 处理方式方法

压力与挫折定义

心理健康定义上的压力,一般指心理紧张与心理应激,指某些刺激事物给人们在心理上带来的精神负担,伴随躯体机能与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的状态。人生挫折,是指人们未达成某种目标,在付出努力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阻碍困难,因此对个人心理精神上造成的痛苦感觉。也可以理解为人们经常遭受的逆境状态与不幸感受。

人生的压力与挫折,实际上是人们的社会实践现实与理想状态的矛盾与冲突。如对自身能力的怀疑,目标带来的紧张感,未能达成目标的实践等。对于理想目标的落空,对人们的心灵造成极大的打击,从而诱发人们自我崩溃放弃毁灭或努力奋斗改变现状的动力。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为自身条件限制,产生的压力与挫折感是多方面且经常性的。例如外貌长相,经济压力,性格因素等因素使个人在完成目标时经常感到压力与困难挫折。受信息茧房个人主观认知偏差等影响,人们对于理想与现实不匹的失落往往是隐形的。此外,目标是否恰当,定位是否合适,方法是否合理等,困难重重,都会影响人们是否能达成目标,让人倍感压力,让人感到与目标遥远的距离感,引起内心的落差失落。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们在竞争的社会生存,就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与挫折。在日益开放自由化全球化的世界中,人们交往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国际分工更大的经济市场也促进人们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使人们面临更多的压力,增加了遭受挫折的风险。但是对此我们不应消极逃避忽视、自暴自弃,应直面正视人生的各种压力挫折,勇于面对,积极寻找战胜困难的有效途径,坚守目标不放弃,勇往直前。

大学生遇到的困难会有很多。如目标过高,能力与期望值不匹配,选择冲突等。那么,我们应如何应对克服呢 ?

应对压力与挫折方式方法

每个人因为性格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压力挫反应是不同的,多是由其对于目标的认知、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心理承受力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现实中,每个人追求的价值目标并不相同,目标重要程度往往与反应相关。此外,人们对于压力挫折的反应首先表露于情绪。能够合理控制情绪是个人自我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有的人遭受挫折,能够很快从其中摆脱出来,学习反思,增进自我。反之,若不能从中挣脱,则会造成恶性循环,最终一蹶不振。另外,具有强大良好心理素质的人能够在身处逆境挫折时英勇坚强,拥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自我意识还不成熟,缺少生活的磨练锻炼。因此易在经受压力挫折时做出过激行为,害人害己。为此,我们应学习一些具体方法来应对解决这些问题。

1、学会客观冷静分析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挫折,我们难免会抱怨社会的不公。但其中一部分原因,也包含着着我们能力的不足。我们应冷静分析所面临遇到的问题,经受地住压力,不慌不乱,保持理智认真思考,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并正确认识问题的各个方面。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真确认识产生压力挫折的因素,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今后处理事物积累宝贵的经验。

2、学会适当宣泄

面对压力挫折,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态度。有人寻欢求乐,有人独处自慰,有人喜欢向好友宣泄。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舒缓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放松精神,培养健康情绪,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与减轻。

3、培养强大心态

我们应磨砺出一颗坚强的内心,正确对待看待各种压力困惑挫折,不惧压力挫折,不被压力挫折所打倒。压力挫折使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问题必循所经历的事物,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困难挫折就没有成长。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应学会积极从中学习,学会正视压力困难挫折,学会树立强大心态,学会从容面对种种挑战而不是畏惧。

总结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成功与失败相伴而行。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楚生活的真相后仍旧热爱它。无论你遭受到什么困境,请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事物追求。坚持努力奋斗,生活是非先性的,我们要对回报抱有期待之心。人生长路漫漫。总会哟各种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学会善待自己,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与困境抗争到底,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广阔星空中绽放自己的光芒。

心理论文2000字8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自我保护非常重要。   1.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得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1]。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的大。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影响儿童人格。带班的老师有时会在休息时间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以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得更加缺少自信,更加内向,不爱交谈。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   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以及每天下课亲切地与每一个幼儿说再见,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    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我曾经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刚进门,朋友就热烈地招待我,这时我发现朋友家的一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图书,我的朋友示意"问阿姨好!"可孩子没有反映,仍盯着手中的图书,朋友将音量提高"乐乐,问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头,心不在焉地问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却感到不满意:"乐乐,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下次你再不懂礼貌,我以后就再也不买书给你看!"孩子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书,先前专注的神情换作沮丧。显而易见,再这个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无可厚非,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从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守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当兴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为是,他们是很难达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其结果不但会给他们的情感造成伤害,而且会干扰了幼儿精神生命的正常发展。这就是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时间上的自由,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理由表达出来。对于幼儿无法说清楚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再进行引导、教育。    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儿身上。   2.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生活,烧火煮饭、拾柴挑水、喂鸡喂猪等,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从饮食开始。平时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让他饿一餐,等他饿了自己来找吃,从而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适应生活。同时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这与不合口味不吃会被饿死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年幼无知,生活经验少,为了孩子少走弯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应教会孩子。    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刚开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扫越脏,拿碗会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不能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而"一手包办",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时简直是添乱,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讽孩子,"去去去,一边去。""做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父母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以后就没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脚。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了不起!"等。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   许多有名的科学家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成功的,给孩子鼓足勇气,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2]。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自己"我会","我行"。孩子就是这样,你越相信他,他的积极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强。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事物,勇敢地面对挑战。    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   从小不要当孩子的面,拿他与别人比较,"比某某矮了一点","比某某说话慢"等等,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如人",平时父母与孩子进行竞赛游戏,总喜欢让孩子赢,这样不好,应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胜败乃兵家常事",尽了力,"贵在参与"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尽心尽力,但要乐观地看待结果。"笑对人生","天塌下来当被盖",这种良好的个性,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献文   [1] 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华文出版社.页.   [2] 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页.   [3] 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深圳新胡同出版社.页.

心理论文2000字9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五、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心理论文2000字10

人一生中,每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都会遭遇一系列新的问题,都会遇到一些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新矛盾。人类成长智慧启示我们:成长中的矛盾,正是推动我们进行新的学习、获得新的适应能力的力量。本篇将择要介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问题。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 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断; 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怎么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认知特点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别人的优点,吸看到完成任务的困难,而忽视有利条件。把自已的成功归因于机遇,把失败归因于无能。在外表和家庭条件方面夸大他人的优势,贬低自已。这样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绪压抑、心境烦乱、胆小怕事、优柔寡断。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忆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已,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已,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 成功与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主观努力、个人能力强、机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务容易是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而机遇不好、任务难度大、主观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败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扩大“视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处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观条件,又要分析主观努力程度,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相应的调整。

四、大学生的情绪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者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要自己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你自已的潜力。

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心理论文2000字11

摘要: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需要重视的问题。大学一年级是学生身心成熟的关键时期,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举措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引领者,不仅需要具有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分析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期间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能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毕业后立足于社会、服务社会铺好道路。 

一、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季节性因素。研究表明,秋冬季节会提高抑郁症的发病率,称之为季节性抑郁。季节是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大学新生在9月初入学,随之而来的秋冬交替时节,正值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峰期。 

2.适应性因素。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当地的气候状况、餐饮条件、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学习工作方式等方面均与其家乡有较大差异。 

3.家庭变故因素。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离异、家人因故受重伤乃至死亡。笔者有一名学生,因无法接受父母离异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不得不申请休学一年。 

4.大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大一上学期课余时间较多,除了正常的上课,学生还未学会合理安排空余时间,易导致不知所措。同时,大学新生因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或是有片面的了解,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引发心理问题。 

二、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1.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教育机制。成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作用的结果。构建家校联合教育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让家长能够时时关注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状况,教师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做到放管结合,既尊重学生的发展自由,又给予恰当的管教与指导。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看,一是多开展有助于个人身心发展的公益活动,并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二是创造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适应性教育。适应性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快速熟悉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学校管理等方面。一是通过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和管理制度;二是开展参观交流活动,如参观本校的校史馆、图书馆、实验室,参观本地的党史馆、民俗文化纪念馆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学校的历史文化,感受本地风俗,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三是开展“情感适应”训练活动。研究表明,“情感适应”训练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个人责任心、提高在人际交往和激烈竞争环境中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四是开展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概况,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消除迷茫,奋发向上。 

3.预防为主,积极干预。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一方面,学校要对大学新生做心理测试,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独立自主认真完成心理测试。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密切接触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见微知著,透过现象发现问题。同时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对于已经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视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干预。一是要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辅导;二是要广泛应用网络咨询,更好地保护心理咨询者的隐私,可以有效避免个人心理咨询造成的尴尬与心理上的压力,是一种有效咨询方式,辅导员可自主或协助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好网络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业成果,也事关高等教育的成败。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群体特点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应性教育,应用好团体辅导和网络咨询,切实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娜.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學,2013. 

[2]杨春宇,张志远,梁树英,等.光照与季节性抑郁情绪研究[J].灯与照明,2013,37(3):1-4. 

作者简介:孟祥伟(1990—),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需要重视的问题。大学一年级是学生身心成熟的关键时期,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举措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引领者,不仅需要具有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分析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为大学期间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能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毕业后立足于社会、服务社会铺好道路。 

一、大学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季节性因素。研究表明,秋冬季节会提高抑郁症的发病率,称之为季节性抑郁。季节是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大学新生在9月初入学,随之而来的秋冬交替时节,正值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峰期。 

2.适应性因素。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当地的气候状况、餐饮条件、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学习工作方式等方面均与其家乡有较大差异。 

3.家庭变故因素。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离异、家人因故受重伤乃至死亡。笔者有一名学生,因无法接受父母离异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不得不申请休学一年。 

4.大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大一上学期课余时间较多,除了正常的上课,学生还未学会合理安排空余时间,易导致不知所措。同时,大学新生因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或是有片面的了解,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引发心理问题。 

二、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1.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合教育机制。成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作用的结果。构建家校联合教育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渠道,让家长能够时时关注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状况,教师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也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做到放管结合,既尊重学生的发展自由,又给予恰当的管教与指导。从社会教育的角度来看,一是多开展有助于个人身心发展的公益活动,并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二是创造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适应性教育。适应性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快速熟悉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学校管理等方面。一是通过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大学生活和管理制度;二是开展参观交流活动,如参观本校的校史馆、图书馆、实验室,参观本地的党史馆、民俗文化纪念馆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学校的历史文化,感受本地风俗,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三是开展“情感适应”训练活动。研究表明,“情感适应”训练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个人责任心、提高在人际交往和激烈竞争环境中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四是开展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概况,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大学生活,消除迷茫,奋发向上。 

3.预防为主,积极干预。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一方面,学校要对大学新生做心理测试,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独立自主认真完成心理测试。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密切接触者,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见微知著,透过现象发现问题。同时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对于已经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需要视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干预。一是要充分利用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心理辅导;二是要广泛应用网络咨询,更好地保护心理咨询者的隐私,可以有效避免个人心理咨询造成的尴尬与心理上的压力,是一种有效咨询方式,辅导员可自主或协助心理咨询教师开展好网络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业成果,也事关高等教育的成败。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群体特点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干预,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应性教育,应用好团体辅导和网络咨询,切实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娜.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學,2013. 

[2]杨春宇,张志远,梁树英,等.光照与季节性抑郁情绪研究[J].灯与照明,2013,37(3):1-4. 

作者简介:孟祥伟(1990—),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