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护理学生毕业论文范例优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51397

【导言】此例“护理学生毕业论文范例优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护理学业毕业论文【第一篇】

那么究竞什么是介护?是否等同于我们熟知的护理,在我国究竟怎样推广这个概念和培养介护专业人才呢?正文当中,会系统介绍日本介护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从字典释义到社会理解并与护理概念进行比较,提出介护福祉理念在我国推广,以及培养介护专业人才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日本介护;理念推广;介护人才培养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达到%,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国务院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迎来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年均增加860万人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占总人口的16%。根据人口统计学原理计算,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占30%以上。于此相对的是我国社会养老体系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问题都处于探索中。

同为东亚国家的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素来有“银发之国”之称,是当今世界各国当中老龄化程度最高,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时的日本也经历过养老行业的发展和探索阶段,也曾面临过社会资源不足,人才紧缺,社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性发展,社会福祉制度和养老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成果十分突出,特别是日本“介护”福祉制度的构建和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壮大,近年来引起了很多国内专业人士的关注,但对于“介护”概念大多解释模糊,或直接等同于护理,那么就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介护”。

一、什么是“介护”

日语的“介护”是一个造词,是由日语词“介抱”的“介”和“看護”的“蘸”两个字组合而成,日语古语辞典中并没有这个词。日语的“介抱”即为中文“照顾”的意思,“看护”即为中文“护理”的意思,“介护”即可视为介于普通人都可以做到的“照顾”和专业人员提供的“护理”之间的一项工作,台湾学界将其翻译为“长期照护”。

“介护”这个词在日本出现,最早是与1963年制定的《老年人福祉法》相关联。日本养老制度的构建经历了补缺型,适度普惠型,普惠型,三个阶段的社会福祉制度,与以上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则是三部法律的颁布,1946年的《社会救济法》、1963年的《老年人福祉法》、以及1997年的《介护保险法》。其中的《老年人福祉法》规定了建立养老院新体系,新建一批专门面向失能老人的特别养护老人院。但是在大量新建的特别养护老人院里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究竟由谁来照顾老年人。从前的养老院都是由阿姨来给老人做饭并照看(日本称为“寮母”),但在特别养护老人院中,大多数都是一些患有认知障碍症或者身体功能严重障碍的失能老人,照顾他们的工作与从前阿姨做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日本政府也考虑过采用一些护理专业的护士,但护士的数量不足,完全应对特别养护养老院的工作是不现实的。

当初设立这种特别养护老人院,就是怀着为了解决一些家庭无法照顾老人,由专业设施代为照顾的初衷。所以照顾老年人的人员,如果要让一些完全没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进行,就背离了当初的初衷。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谁来进行这项工作,为了吸纳人才,日本首先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并且大力推广设立专业基础技能的培训机构,来壮大服务人员队伍。那么这些长期从事照顾老人的人员,却无护理专业资格者,究竟怎么界定?他们没有护理资格证,肯定无法称其为护理人员或者护士,就在这个时期,“介护”一词诞生了。

二、“介护”专业的发展

介护专业产生之后,随着日本特别养护老人院和地区养老院援助活动的实践积累,对介护工作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7年确立了日本《社会福祉士法》以及《介护福祉士法》,对介护给予专业的资格认证,以保证介护工作的专业化。

1997年颁布的《介护保险法》更是彰显出了介护人员多年形成的专业水平。日本政府为开发介护保险法给付标准评级体系,从1995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从全国被评为优秀的养老机构中选定51家,由专家对机构中的介护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全天24小时跟踪,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具体到分钟的详细记录,最后得到2379名介护人员向3800位老人提供的约1000万分钟的具体资料,此项调查的依据完全是介护人员多年来形成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方法,并依托这项调查,开发出了沿用至今的判断介护服务对象初步状况的电脑评断工具。

三、介护与护理的区分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已经有了传统的护理专业,介护还有必要当做一门专业来对待吗?那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一看介护和护理的区别。

护理学生毕业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护理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是整个护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内容,是培养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各种生活技能,例如沟通技巧、自我照顾等。所以,如何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护理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三个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即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终末过程质量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前馈控制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考研和找工作问题,以致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实习,出现屡次请假、超假等现象。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学生的请假由学校和医院共同执行,先由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执行,再由医院按照本院情况酌情批假。对于个别违纪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违反校纪校规的按学校规定给予处分。

加强护生的心理疏导临床场所是一个社会场所,在这里,学生经历了护理的社会化过程。相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理想状况,临床学习使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护理实践。许多学生在实习中因为环境及角色的改变,思想和行为上常常会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一些学生存在重技术性操作轻基础性工作的思想,故在做基础护理工作时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2)觉得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认为自己是本科生,不应该和低层次的护生做相同的事或者觉得自己做那些琐碎的基础护理工作很没面子。(3)临床实践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不知该如何应对。老师要注意并重视这一变化,及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端正职业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消除隐患,确保护理质量和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波动,要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解惑。要让学生明白,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职业的最为根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没有毕业,没有取得护士资格和执照时是不能单独执行特殊工作的。但随着技能的提高,获得了护士资格和执照,及医院采取了分级使用护理人员时,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就会大显身手了。

3终末质量控制

只有按照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的临床实习目标,严格各项考核制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严格执行各项临床考核学校和医院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考核制度,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按照要求完成两份护理病历。从而保证护生完成在临床学习任务。

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位论文是实践检查的重要考核之一。我院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由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和我院安排的指导老师组成,指导老师要求是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担任。在学生下实习点之前就针对论文的选题、撰写等进行指导,并建立了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簿和管理办法,从选题、开题到指导过程都有时间和次数的要求,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及时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以确保论文质量。

4小结

护理学业毕业论文【第三篇】

近年来,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成人教育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满足了我国产业调整阶段大量在岗及转岗人员提出的学历和技能再教育需求,本专科招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充分体现出远程教育模式的特殊优势。以分散学习、开放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为主要特点的电大远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成人求学者的实际需求,引领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我国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但由于我国远程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家层面仍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指引,教学理念未摆脱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较为薄弱,学生的主导地位和学习自主性尚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1.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脱节现阶段的电大远程教学功能定位仍局限在学历层次提高和文凭的获取,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而对于成人教育来讲,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服务于学生的岗位需求,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以市场为导向,分层级解决学员的就业和再就业的职业能力培养,帮助学员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成长能力。

2.教与学的主体地位倒置在远程教学中,课堂面授教学仅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因此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填充和灌输,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课外学习的答疑者和课堂教学的指导者,整个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应是学生本人。而成人学生由于工学矛盾和自律性差,他们以机械式记忆和应试复习为主要学习方法,主动获取学习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成为被动受教者。

3.远程教学特点体现不足成人远程教育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开展的学历教育或继续教育,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的远程教学,不仅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满足学生在线学习、管理人员在线管理等需求,还需要有强大的教学资源库支持,这包括网络课程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和配套教材的开发等一系列内容。现阶段,电大远程教学的网络资源相对落后,远不能满足开放教育的需求,也与普通高校的远程网络教学能力存在很大差距。

4.教学监控系统性缺失长久以来,电大教学管理往往是照搬普通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电大特点,存在管理漏洞和真空,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不明确、不健全。各级电大对教学的监管往往侧重教学结果,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投入不足,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系统化管理较为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大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基于电大远程教育的特点,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制约电大远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立足现实条件,剖析远程教育教学的细节流程,加强薄弱环节的建设和管理,从而确保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各分校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的基本要求框架下,不断进行着尝试和改革。作为基层广播电视大学,朝阳分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以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逐步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狠抓日常工作规范管理和关键教学环节质量管理,把入学教育、面授教学、实践教学作为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关键环节的教学过程管理,力争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细致入微,逐步建立起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以质量为核心,抓好教学关键环节

朝阳分校在“十二五”期间,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的基本要求框架下,提出了“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并将“抓规范、抓质量、抓改革”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围绕新生第一课、面授第一课堂、网上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实现关键环节标准化,标准工作流程化,流程工作日常化,把各项工作指标向日常管理工作不断内化和固化,逐渐形成良性教学管理循环模式,从而切实保障育人质量的真正提高。

1.重视入学教育,上好新生第一堂课

众所周知,在远程教育过程中学员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而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成效的关键点是学生自治自理自学能力。入学教育是开放教育学员入学后的第一节课,入学教育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学员自治自理自学能力的形成。朝阳分校始终坚持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断总结以往入学教育的经验,调整入学教育各环节设计,使入学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入学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增进与学员的互动与交流,使入学教育的主讲队伍不断优化,增强学习效果,切实发挥入学教育的作用,帮助学员顺利完成大学学习角色转变。

(1)发放新生手册,帮助学员掌握学习规则分校为每位新生学员发放新生入学须知和开放教育指南,内容涉及“入学教育活动”安排计划、学校简介、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和朝阳分校相关文件、常见问题解答、常用联系方式等方面,尽可能全方面帮助学员了解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学业和学位相关政策,为学员合理安排个人学业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2)认真组织开学典礼,增强学员认同感和归属感典礼作为一种仪式,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担当着不同的功能,蕴含着不同的意义。新生开学典礼标志着学员新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开始,为此,朝阳分校认真为每期新生组织隆重而严肃的开学典礼,并将其列为全校开学最重要工作之一进行周密筹备。开学典礼过程中,由教师代表介绍电大学习特点,学校领导提希望、提要求,为学生播放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宣传片,力求通过开学典礼激发学员的求知激情与冲劲,给新生留下难忘精彩的第一课,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

(3)精心准备专业辅导,加强专业认知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朝阳分校邀请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责任教师为新生进行开放教育学习特点介绍和专业介绍,帮助学员理解开放教育学习的特点和重点,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学习方法等内容,让学员对所学专业有全貌性了解,加强对个人未来学习的计划与管理。

(4)重视网上学习技能指导,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手段新生入学后,通过机房面授的形式分班组织新生网络技能培训,使学员切实了解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资源特点,初步掌握开放教育的远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技巧,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和有效使用网络资源,为学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师网上教学和进行自主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加强新生班级建设,促进优良班风建设根据分校惯例,每个新生专业在开课前由班主任组织召开班会,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宣讲学校相关制度,并开展诚信学习主题教育,组建班级管理委员会,成立班级学习小组,加强班级内部建设。通过开展多种班级活动,建立师生沟通机制、学员间交流平台,促进班级集体建设,培养学员的主人翁意识,推动班风建设,为今后学员提供有效学习支持,增强班级凝聚力。

(6)召开新生座谈会,加强教学信息反馈与沟通为及时了解新生入学后的学习状况,掌握教学工作开展效果,朝阳分校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组织召开新生代表座谈会,并邀请校领导和相关教务人员、班主任和老生代表参加。座谈会上,老生代表介绍远程学习的关键点和学习经验,分校教务老师介绍面授学习、网络自主学习重点并听取新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生座谈会,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新生代表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把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教学要求传达给本班同学,从而建立起学生与学校间良性沟通渠道。

2.有序开展面授课程,确保第一课堂教学质量面授辅导是电大开放教育区别于网络学历教育的重要特点,是体现大学强烈的学习氛围、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面授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远程教育的质量。朝阳分校在面授课程管理过程中,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不断调整面授环节管理模式,以期实现面授环节的有效教学。

(1)加强面授课程设计,逐步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朝阳分校在落实教学任务过程中,要求任课教师结合远程教育特点,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并根据学员需求和认知能力,科学设计面授教学计划和内容,尽可能把面授课教学环节安排在学生最需要辅导的时候,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了解课程的基本框架,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确自学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和难点。

(2)加强面授组织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稳定为确保教学秩序稳定,朝阳分校实行面授课值班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和任课教师课前、课后签到制度。每次面授课安排教务管理人员值班、班主任随班听课,对教学过程中突况进行及时处理,同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必要巡查。为提高课堂出勤率,朝阳分校对考勤工作常抓不懈,利用教师、班主任、短信平台等多种手段督促学生参加日常教学活动,每月公布班级出勤率,并把班级出勤率和班主任考核挂钩。

(3)提高学员学习能力,引进情感育人朝阳分校重视在面授课上对学员学法的指导,指导学员如何使用教材和教辅用书、如何调配自学时间和自学内容等,帮助学员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此外,朝阳分校在面授课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师与学员的情感沟通和互动,营造宽松的面授教学氛围,面授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能够提供耐心热情的辅导,使学员能够真正体会到面授教学的魅力,提高学生出勤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建立有效的网络教学平台,提高第二课堂参与面和有效性教学内容是一个动态多变的开放性系统,而远程教学的网络教学模式为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立体化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手段。朝阳分校在充分了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朝阳分校在线的自主开发和使用,充分开发利用学校、教师资源,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力求将“朝阳电大在线”打造成为一个虚拟校园,与现实校园相结合,共同发挥全面育人功能。朝阳分校紧紧围绕《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加强和提高网上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朝阳电大网上教学实施细则》的落实工作,深入开展教学一体化设计规范建设,强调面授教育与网上资源同步,要求任课教师定时、保质、保量上传网上学习资料,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助学服务,有效推进校级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为确保网上教学活动的效果,朝阳分校采取任课教师、教务人员、技术人员、班主任四位一体联动机制。鼓励专兼职教师结合教学安排组织网上教学活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围绕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如何利用网上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如何利用管理手段督促学生参与网上教学等问题展开讨论,为推动网上教学出谋划策。同时,为配合任课教师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教务人员加强了与任课教师、班主任的沟通,采取班主任催促、任课教师督导等方法,吸引、鼓励学生参与网上学习,充分利用三级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提高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分校技术人员实时加强网上教学监控,第一时间了解网上教学开展情况,将相关数据提供教务管理人员,并定期向学生发送短信提醒通知,多管齐下,督促学生参与网上教学。

4.严格实践教学环节,把好出口关实践教学是远程开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理论进行全面检验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朝阳分校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关键环节体系,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摸索出适合分校实际的实践教学管理手段和方法。

(1)加大基础投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朝阳分校一直重视教学硬件条件建设,近几年先后建成了护理急救专业教室和模拟病房、工商企业管理综合实训中心、学前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室等专业实习实训教室,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空间。

(2)加强实践环节管理,坚持质量为先实践教学环节,朝阳分校通过“召开两个会议,签订两个协议,严把一关,实现四个目标”落到实处:即召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座谈会和毕业学生论文动员会,分别与指导教师和学生签订责任协议书,严把本校论文初审关,师生共同重视、有序进行、责任分明、目的明确。

(3)严格选聘制度,重视指导教师能力要求实践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朝阳分校多年来坚持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重视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信息沟通,每次下达指导任务前,召开指导教师培训会,明确指导任务、指导标准和指导进程,同时要求指导教师,在选题来源上尽可能与学生实际工作相结合,将基础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按照时间要求,与学生协调好写作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实践报告)。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分校的实践教学效果取得显著提高。2013年春我校共有14个专业325名学员提交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其中321人合格。2013年春,分校全部完成10个专业、116名学员、10场次的论文答辩工作,会计学、法学、英语、土木工程、社会工作、学前教育、工商管理、护理学等本科专业通过率为100%,行政管理专业本科通过率为%。

三、系统推进教学过程管理,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

建立和完善适应成人教育的过程管理体系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朝阳分校以标准建设为先行,不断完善各教学环节的标准体系,加强对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过程监控,逐步实现了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检查常规化,教学督导全程化,质量监控日常化,并将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反馈、学生评教贯穿到整个学期中,进一步保证了教学活动的质量,教育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1.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流程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严密教学组织过程,建立和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朝阳分校在日常管理中坚持“务实、规范、高效”的原则,不断加强过程管理的规范设计,探索并逐步形成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近两年,朝阳分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共制定、修订教学管理制度近20项,涉及教学运行管理、网上学习管理、考试环节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科研工作管理、班主任队伍管理、学风建设等九个方面,有效增强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了学生德育工作进程,为全面提升分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逐步开展全过程监控的质量管理模式朝阳分校设置专门教学管理岗,协调推进全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同时,学校建立了一支以校领导、系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组成的督导工作组,确保督导工作的顺利运转。针对以往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只注重结果的情况,朝阳分校不断加大教学质量管理投入,根据各学期教学管理工作安排,逐步加强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监控和督导,严格把好教学入口关和出口关,进一步重视各项工作落实的实效,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和网络学习的监控,加强对教师教学准备和教学组织的监控,深入推进毕业实践环节、考试环节等重点工作的工作流程设计和执行力度,促进学生的在线学习比率、网考通过率和论文通过率。从2012年起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听课小组随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解,重点对“双低课程”即低及格率和低出勤率进行听评指导,并将听课、评课的情况向教师本人反馈,鼓励教师改进教学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自开课改革和一体化考试等相关工作,朝阳分校积极主动调整网络考试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强对考务工作的全程监控,不断加强考务工作规范操作,通过考前严密部署、认真培训,考中全程监控、强化考纪,考后全面总结、及时反馈,各个环节实行标准化操作,确保考试全过程真实公正公平。

3.开展教学质量因子数据分析,提高工作科学性和指导性为了更好做好教学质量的评估总结,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更加全面而认真总结日常教育成果,朝阳分校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从2011年开始开展教学质量因子数据分析,并形成学期教学质量因子分析报告。此项工作的数据来源基本涵盖了各主要教学环节,通过在校生基本情况分析、面授课程管理情况分析和面授课程出勤情况分析,全面了解日常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通过对毕业论文复审通过率、毕业生统计、学位率统计、全国统考网考通过率、第一学期考试及格率统计和优秀学生数量统计、专升本情况等相关教学质量因子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检验我校的教学成果;通过与兄弟院校进行网考通过率分析,查找不足。教学质量因子分析工作为我校进一步调整管理手段,深入推进远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科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今后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督导体系夯实了基础。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淀,朝阳分校已基本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形成了较为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机制,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不断强化。在未来工作过程中,将以建设开放大学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和为区域经济服务功能,聚精会神打造核心竞争力,提高基层电大分校的社会影响力。

护理学生毕业论文【第四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800-03 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B

doi:/

护理学专业已提升为一级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护理创新人才。我国颁布实施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护理学专业中要求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在倡导创新精神的今天,增强创新的意识,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紧迫,而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基础,就是学生在校期间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60%的学生来自基层及少数民族地区,毕业后绝大多数回到基层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及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基层医疗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端护理人才缺乏,急需具有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充实到临床及护理管理的岗位。本着“加强基础、突出素质、注重能力、引导创新”的原则[1],为了更好地实践我校培养“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的办学定位,近年来实施护理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教学改革实践,取得较满意效果。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我校2004级、2005级、2006级五年制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共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43名,男生7名,年龄19~23岁。

2.方法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科研导师制针对性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具体做法为:①选聘导师。由护理学院在学校专、兼职教师中选拔责任心强,副高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导师。并将导师的基本信息及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向学生公布。②选择导师。一般于大四第二学期开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对导师的了解自行选择导师,由每位导师确定带2~3名学生。③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在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预防医学》《文献检索》《护理研究》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以专题讲座、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小讲课等形式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内容包括科研基本知识、护理科研概况、统计学基本知识、护理论文撰写方法等。④举办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由参加学校及院系组织的科技活动。⑤到基层教学基地挂职锻炼进行社会实践活动。⑥科研实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选题,撰写科研立项标书,进行开题报告,由护理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学生获立项后带着课题进入临床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由导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共同监督实施课题。实习结束回到学校后安排2~4周时间撰写论文,由护理学院组织进行论文答辩、评分。

3.评价 ①科研立项:由护理学院组织科研开题报告,专家组从选题意义、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创新性、译文、课题完成量等七方面评价,答辩通过给予立项,不能通过者由导师根据专家意见指导学生修改,合格后给予立项。②论文评价:毕业论文成绩由导师评分、专家评分、答辩小组评分三部分组成,比例为3∶2∶5;评价标准从学术价值、实用性、创新性、论点论据、语言文字、参考文献、答辩情况等七方面进行评分,总分90分以上为优秀、85~89分为优良、80~84分为良好、60~79为分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 果

1科研课题研究内容 150项学生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前三位顺位依次为:调查分析、临床护理观察及健康教育。而新技术运用、护理管理和教学改革所占比重较低。见表1。

2.课题完成情况 150名学生中有144名学生能按计划实施并如期完成,占%。6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实施或完成课题而要求更改研究内容,并在导师指导下调整,最终能完成课题。

3.论文评价 论文评分优良率为%,良好以上的达%,无不合格论文。见表2。

讨 论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世纪以知识创新为突出的特征,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离不开科研,科研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基本活动,是加强护理研究、推动护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张金萍等[2]认为21世纪的护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内容将是以健康人而非病人为对象开展预防、保健、社会服务等工作,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应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能在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工作机制[3]。我们通过实施导师制针对性地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初步显现人才培养效果。

1.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 护理本科生应具备初步的科研意识已是护理学界的共识,随着护理学科的提升,加快学科建设步伐成为重中之重,而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是护理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除历史原因外与队伍学科氛围有密切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护理教育抓起。在国外,护理科研工作主要由博士、硕士毕业生承担,对本科及大专生未作要求[4],但美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为提高本科教育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培养学术后备人才则成为这些改革的中心环节[5]。当前我国护理博士生几乎是凤毛麟角,硕士生的教育也在起步发展阶段,护理科研的重任落到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肩上。我们通过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实施,三届护理学本科学生科研立项达150项,从结果看到,虽然学生科研立项的内容比较局限,新颖性不够,%为调查分析,新技术应用仅占%;论文撰写的优秀率仅为%,质量有待提高,但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实践机会,科研意识有明显的提高。

2.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护理本科生学制五年,在校学习时间相当充裕,参加校园文化、学术活动的机会多。我们在入学后第一、第二年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定期轮流到实践教学基地挂职,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早接触临床、早接触实践、早接触病人、早接触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发现问题,萌发探索及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强烈欲望,导师因势利导地培养创新思维,为科研选题和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本科生通过课堂-实践-文献检索-选题-立项-撰写科研标书-开题报告-实施课题-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经历科研工作的全过程,体会其中的艰辛与获得成功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及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评分结果显示优良率为%,良好以上的达%,说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骤、方法和科研论文书写的程序与要求,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3.符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人民群众对护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常规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临床需要的护士是医学基础知识牢固,专业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独立思考及临床思维能力,在工作中不墨守陈规,能不断创新的新型高级护理人才。而在欠发达地区对上述新型高级护理人才更是求贤若渴,如我校所处地域是全市总人口万人,有12个县区的少数民族地区,2010年底注册护士有4000多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注册护士只有1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毕业生充实到临床一线,对本地区护理学科的发展更是非常紧迫而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当前护理本科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时明显不够,如我校的培养方案中《护理研究》理论课为仅18学时,为了弥补不足我们采取专题讲座,课外活动及假期的社会实践来补充,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既能节省学时,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4.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考 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阶段是培养的基础,护理本科生文化基础较好,具备有科学研究的潜质,学校如能正确引导,树立科研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对今后工作有重要的意义。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科学研究工作,经过亲身体验,从中感悟科学的严谨、伦理道德的重要,树立科学研究的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作为护理教育策划者及护理教学管理者,应从有利于学科可持续发展和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不拘泥于课本和课堂,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全面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我们体会到导师制的优势是:导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研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能在直接参与导师课题实施,协助导师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录入等具体科研工作,有比较多的机会与导师沟通交流。实践证明,学生课题的水平,撰写论文的质量与导师的水平和能力及指导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导师的正确指导,仅靠课堂中讲授学生是无法进行科研立项并实施的。因此,导师制能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护理人才的有效模式。不足之处是少部分导师因教学、临床或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对学生投入精力不够,今后将进一步完善。

总之,注重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将有力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质量的提高,将为社会输送更多思维敏锐、素质全面的创新护理人才,从而促进护理专业人员学术和社会地位的提高[6]。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除了学校、学生重视外,与临床带教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意识、实习医院的科研环境有紧密切的联系,需要参与护理教学的各机构、部门、人员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东玲,杨培常,李 伟, 等。护理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4(10B):2705-2706.

[2]张金萍,刘文庆,刘丽华,等.护理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7):89-90.

[3]曾凡东。科学评价是本科生导师制健康发展的动力[J].当代教育论坛2005(3):30-31.

[4]仇瑶琴,陈晓英,沈园园,等。护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 25(3):214-215.

[5]Chapman H.Towards effective group-work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e Today,2006,26(4):298-303.

[6]姚祚星,陈锦秀。科研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7):66-67.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5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