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一学期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15597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第一学期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篇1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2个班的教学工作,转眼一年已经结束,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水平的提高。

一、教学中取得的成绩

1、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2、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

3、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4、抓好课后辅导。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教给他们好的记忆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复习,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

5、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对知识点不能做到综合运用。2、教法运用不够灵活,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转化的力度不够。

5、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6、教学反思不够。不能针对全体学生。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思维,良好的心态。

通过努力,本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篇2

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期中测试卷

(一)》

初中历史10月17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们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4.“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出自《山海经》,与该材料相关的事件是()a.涿鹿之战

b.盘古开天辟地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5.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a.黄帝——发明算盘 b.仓颉——创造文字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1 6.“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对殷墟的评价。殷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7.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8.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10.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春秋时()a.周王室衰微 b.经济得到发展 c.发生政治改革

d.青铜制作工艺进步

11.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订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2 12.栗劲的《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 这种战局商鞅变法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a.推动了秦朝经济发展 b.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d.“尊王攘夷”口号统一了人心

1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14.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社会上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分封制的实行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15.“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材料诉说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者。这位统治者是()a.商纣王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

16.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法政”不包括()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17.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其中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有()①统一文字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④焚书坑儒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9.汉武帝时,针对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问题()a.实行盐铁官营

b.分封异姓诸侯王以牵制 c.推行郡县制 d.实施推恩令

20.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1题12分,22题16分,23题18分,24题14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 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对哪位水利专家的赞扬?(3分)(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3分)(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3分)22.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4分)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4分)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6分)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结果?(2分)

(2)材料二中的“卫鞅”指谁?文中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这次变法对这个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听了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6分)

(4)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齐、秦两国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设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材料二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汉武帝时,西汉出现大一统局面。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鼓励耕织、严明法度之外,还有哪些措施?(写出三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4分)

(3)材料三所示是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试卷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9分,第27题9分。共18分。23.阅读下列材料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变法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一变法的内容吗(至少两条)?(4分)

(2)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当时的国君是谁?(2分)

(3)如何评价这次变法,这次变法有什么作用?(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姓嬴名政,生于公元前259年,13岁时(公元前246年)即位为秦王。22岁亲政后,逐步进行统一全国的大业。经过十年的兼并战争,公元前221年,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请回答:

7(试卷一)参考答案:

1—5 cdcaa

6—10 bdaca 11—15 acbdb

16—20 abadd

21、(1)a指大禹,b指李冰;李冰。(3分)(2)都江堰。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 量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3分)(3)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导相结合的办法。(3分)(4)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3分)

22、(1)东:齐国;南:楚国。(4分)(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3)秦国。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6分)(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

23、(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2分)(2)商鞅。反映商鞅要变法改革的思想。影响: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分)(3)a→儒家;b→墨家;c→法家。儒家思想影响最深远。(6分)(4)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分)

24、(1)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6分)(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4分)(3)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分)(4)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1)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三个主要官职?(3分)在地方推行的主要制度是什么?(2分)

(2)为了加强思想上的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为了消除六国之间的差异,巩固统一,秦始皇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试卷二)参考答案

10、cbbbd bccbb 11-20、bbcbc baaca 21-

22、ca 23.(1)商鞅变法;确立县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至少两条)(4分)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2分)

(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分)24.(1)丞相、太尉、御史大夫(3分)郡县制(2分)(2)焚书坑儒(2分)

(3)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2分)

8(试卷三)

2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1)材料一中的“封建”意为封邦建国,“藩”指的是诸侯国。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和作用。诸侯国要承担哪些义务?(两项即可,6分)

(2)材料二中的“平王”在哪一年开创了哪一个朝代? “周室衰微”有何具体表现?(4分)

(3)材料二中的“齐、楚、晋”三个诸侯国分别出现了哪些著名的霸主?请你写出诸侯争霸中的一场著名战役。诸侯争霸有何影响?(6分)

(4)结合这两则材料的内容,说说材料一中“封建亲戚”的利与弊。(4分)

23.(18分)在历史上,有些人物,虽然不在同一个年代,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是他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下列人物,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改革说商鞅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怎样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在哪一年开始进行变法?(6分)

(2)材料二涉及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除此之外,商鞅变法还有哪些措施?(8分)

思想论韩非

材料三 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韩非

(3)材料三中的“法”指法制,“势”指君主的权势。结合材料

总结

韩非的思想主张。(4分)

24.(12分)某中学历史小组以“识古代帝王,话胜败兴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史记·殷本纪》

材料三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 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9(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个朝代的暴君?他们有哪些暴政?暴政的结果如何?(6分)

(2)材料三中的“王”是西周后期的周厉王,他的暴政导致发生了哪一事件?(2分)

(3)材料四是哪位帝王实行的暴政?请你再列举此帝王的暴政表现。(三例即可,4分)

(试卷三)参考答案: 1—5 cddbc 6—10 aabac 11—15 baada 16—20 bacba

21、(1)b。(2)c。(3)a。(4)a。(5)a。

22、(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公元前770年,东周。表现: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3)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城濮之战。影响: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在西周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春秋时期,诸侯称霸一方,这项制度就严重威胁到了周天子的统治。(合理即可)

23、(1)变法革新的思想。公元前356年。

(2)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其他措施: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3)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4、(1)夏朝和商朝。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纣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结果导致了夏朝和商朝的灭亡。(2)“国人暴动”。

(3)秦始皇。实行残酷的刑罚、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篇3

word格式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鸦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因此,要着重培养 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 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当然,我在教学 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简练,增加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鸦片战争所授课程。在本课中我始终重点围绕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行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讲解。通过引导学习、分组讨论、图片史料等各种方法和辅助材料,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 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知识点的衔接要更自然、流畅,要增加逻辑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太平天国运动是新篇教材中作为一课时讲授的内容,增加了这一事件的前后联系。在此课 的讲授中,重点是围绕对史实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太平天国运动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历史教训。通过导学、分组讨论、史料分析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史料的选取和解读不够精确;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够灵活等,都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从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因此在本课的讲述中,要围绕“近代化” 进行讲解,深刻诠释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在理清基础知识的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 对知识点的过渡不够灵活等。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 教学水平和能力。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重点是对《马关条约》 的解读,分析它使如何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的重要影响; 通过启发式教育,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而黄海大战中致远舰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疆场和满清统治者的腐朽无 能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充分注意挖掘,达到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当然,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提高的地方,比如,提问要更加巧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等能力的培养,进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本节课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线索清晰; 重点需要把握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并提供历史口诀,识记 历史。历史小口诀:(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光 专业资料

word格式

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专业资料

word格式

本节课讲述的是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要突出“抗击” 二字,以展现中国人民在面对外史,敌 侵略的不屈抗争。通过启发式诱导教学,让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抗争历程,辩证地认识 “扶 清灭洋”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同时,要清楚《辛丑条约》的影响,以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半 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凸显历史的先后联系性和关联性。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早年革命事迹,要凸显 “三民主义” 思想理论确定的实践 性和曲折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图列表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明白事件发展的前后 片、因果 联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列表归纳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增加 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后联系性、逻辑性,让学生在理解中牢记历史知识。同时,要主义有针对 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联系现实、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在武昌起义中取得成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同盟会成立之后,功。通过教学能过让学生知晓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知道革命烈士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为实 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诱导式教学、分组现民族独立和解放发动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讨 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理解知识点,同时强化学生分析史料、解答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 中,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英雄人物是精神,从而进行感情上的教育学习。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建立民主政治,巩固革命 成果的过程,其中重点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约法的颁布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进步性。通过向学生展示有关 《临时约法》的各种历史资料,以学习小 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陈述交流本组对《临时约法》的评价,能很好的解决难点。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通过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是新编教材中新增的一课,主要讲述的是袁世凯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复辟行径,以及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斗争。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主题讲演、合作学习等,凸显学生在教育教 学过程中的主题地位,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要增加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语言更加简练得体,通过平时多听课、多请教,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本课的教学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分析、对比,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一个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 能根据材料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法分组合作,课堂气氛活跃,且能对新文化运动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专业资料

word格式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的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让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打升华。专业资料

word格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是重要的内容,也是考试中容易涉及到的重要考点。在本课教学中,成功采用了问题式、小组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同时也在问题与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了教学互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通过对知识点是归纳总结,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历史知识点,加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对史料的选取、解读要更加明确,知识点之间的 讲解更加灵活,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改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新课程的理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 念、外,还作出 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①准确把握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②选择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有 ③注重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北洋地图、实物图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军 胜利进军的原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新 理念和新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对史 料的充分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 平。本课时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充分准备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 中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情设计了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况,进行全方位的感 受。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导处处质疑,以恰到好处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和 学、自 主探究学习; 在遇到难解和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时,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 思维和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在 就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该课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念。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注 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提出适当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要求,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 良好 备,互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再如,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了图 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文字资料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教学中掌握长征的历史,果。在以后 要加强对史料的深层次解读和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用,从而提高 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 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的本课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创设 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 在教学知识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性,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知识点进行前后梳理。还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 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 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重点强调一种对历史的理性审视和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思。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性而不失理性地去认识南京大屠杀等历史真相,在尊重学生个人感受的 从而培养学生唯物主义 专业资料

word格式

历史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引出材以材料展开问题,加上小组合作探究的 料,形 式,培养了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在以后在教学中,要 更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自身的教学中的作用,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专业资料

word格式

就是让同学们能更直观的感受正面战 顽强拼搏的抗战史实的讲场的抗战。通过对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奋勇杀敌、述,让学生树 立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心和对中华英雄儿女的敬仰之情,让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 的名训。在教学合作探究过程注重对学生个人感受的尊重和聆听,与学生达 中,到思 想的碰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深由于教学容量过大,教学过程可能比较紧度。凑,有些问题上可能不够到位而由于时间问题会一笔带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改进这些问过,题,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本课主要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 战。在本课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围绕中 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的主题进行讲述,通过多种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平型关大 捷、百团大战的重要影响。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育教学的方法,让学 特别注重对困学生的引导和鼓励,通过问题 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中,的 还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地层次性的设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方,比如对历史史料 的解读和运用、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过渡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 力。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于教学实际,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的原则,尝试“问题激励递进探究法”,强调启发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作 为 补充部分史料,拓展了史学视野。通过教学让学生清楚自主探索和信息处理地方过程,了抗 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特点。在以后 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思合一,并在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达成的前提下,做 到 情感教育的自然渗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 平。本课知识内容前后逻辑性层层推进,最终要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强,就,没有新中 国的历史结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史料,并在恰到好 处 的问题设置中,让学生知道中共为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 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在 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 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是关于一系列战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战争影片片断,让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获得历史的基础知识,而且 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如何安排适当时间观看影片来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是需要注意和思考的。本课涉及经济内容,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初中的学生对此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设 计中突出材料选取的趣味性,增加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社会生活变化这一主题中,生活性浓厚,增加学生讲解的环节,同时以课件、视频资料的 配合,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 在本课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专业资料

word格式

加注重让困学生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 的能力和水平。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了解和体会,讲述近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引用 专业资料

word格式

了多种材料,并根据材料,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从材料 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况能力,进而让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良好思维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对材料的数量、长短、深浅的把握,以更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 高,从而提升自己教学水平。专业资料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篇4

部编版八上历史难点: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一、戊戌变法(1898年)

1、背景:

国际:

(1)政治背景:19世纪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进一步扩大;

(2)经济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3)思想条件:受启蒙运动和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国内:

(1)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失败,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大,将学习的对象转为日本。

(2)经济基础:洋务运动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无变法的产生奠定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严复的进步思想宣传,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4)组织基础:进步政治团体的成立(如保国会),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阶级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

4、目的: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5、侧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君主立宪制。

6、序幕:公车上书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时间、地点:1895年,在北京。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影响:从此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7、宣传变法:

(1)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2)组织强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定期集会讲演。

(3)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8、高潮:百日维新

时间: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使国家富强。

代表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故称为戊戌变法。

内容:

(1)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打击了封建顽固派,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力量,加强国防建设。

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政治制度的探索。

结果:

(1)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

(2)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废除,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失败原因:改革派没有掌握实权;封建顽固派实力强大;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改革措施操之过急等。

评价:

(1)性质: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始;推动了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直接原因:缺乏坚强的领导组织,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4)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5)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变法措施上的冒进和激进。

教训启示:

(1)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改革是艰巨的、复杂的;

(3)要学习谭嗣同,要有为改革的正义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辛亥革命又称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人物:孙武等

4、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5、名称的来历: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6、结果: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民族危机之时。

②目的相同,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领导。

④结果相同,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⑤失败原因相同,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不同,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辛亥革命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性质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而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不同,戊戌变法完全失败,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其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八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第一学期篇5

福您及

家人身

体健康、万事

如意、阖家欢

乐!祝

福您及

家人身

体健康、万事

如意、阖家欢

乐!祝

福您及

家人身

体健康、万事

如意、阖

家欢乐!

祝福您

及家人

身体健

康、万

事如意、阖家

欢乐!

祝福您

及家人

身体健

康、万

事如意、阖家

欢乐!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全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

力量教育创新,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本学期将根据新课改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在教导处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

基本情况(一)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一般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由上学期学生期末测试学生成绩质量分析,学生在课外基本没有花时间在历史科目上;识记量太大,要学好不太容易。况且如今的学生学习心里疲劳,相当多的学生厌学、不学,像历史这样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学习,很难保证大部分学生及格。(二)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选用的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2.教材内容

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本学期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包括 8 个单元、1 节活动课和一个附录(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上))叙述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共 27 课。其中: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 课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第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3 课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与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陷落)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 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第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瓜分中国狂潮)第6 课戊戌变法(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第7 课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 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同盟会与三民主义)第9 课辛亥革命(革命志士的奋斗、武昌起义)第10 课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国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第四单元第12 课第13 课第14 课动的高涨)

新时代的曙光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全国工人运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 课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第16 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第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 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第19 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第20 课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第21 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第22 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2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 课内战爆发(重庆谈判、国民党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第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第八单元第25 课第26 课第27 课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的成就)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任务目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四、主要教学措施:(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3.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二)基础知识教学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五、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

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

与新学期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第 1 课鸦片战争

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3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 4 课洋务运动

第 5 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4

第 6 课戊戌变法

第 7 课抗击八国联军5

第一、二单元复习与检测6

机动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 8 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 9 课辛亥革命

第 10 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第 11 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第 12 课新文化运动第 13 课五四运动

第 14 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四单元复习与检测期中检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 15 课北伐战争

第 16 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 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 18 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 19 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 20 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 21 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 22 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时1 2

备注9 月 3 日抗战胜利日

2 2 2

9 月 10 日中国

教师节

10 月 1 日国庆节、10 月 4日

中秋节2 2 2

10 月 28 日重阳

节7 8 9 10 11 12

2 2 2 13 2 2 2

12 月 4 日国家

宪法日14 15

4 16

第五、六单元复习与检测2 2

12 月 13 日国家公祭日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第 23 课内战爆发

第 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8 第 25 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 26 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机动19 第 27 课活动课

第七、八单元复习与检测20

期末复习检测(1)21 期末考试22

寒假开始

1 月 1 日

2018 年元旦

2 2

1 月 26日(农历腊月初十)正式放寒假。

2017年9月1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15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