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皮囊读后感汇聚【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82797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皮囊读后感汇聚【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皮囊读后感【第一篇】

从初中开始,我就在市里的寄宿学校学习,两星期或者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也是那时候开始,外婆身体每况愈下,不得已离开农村,与我们一家共同生活。

由于心脏病和脑梗的后遗症,外婆的腿脚开始不灵便,时而摔倒,有几次甚至一段时间内只能卧床。印象中我每回一次家,外婆的身影就变得更加矮小,这种矮小与我日渐长高的身体对比鲜明。后来有一次,她拄上了拐。再后来,她就只能用双手扶着助行椅慢慢挪动。那之后我每次看到她,都觉得她佝偻的背影沉重的太像一只蜗牛。

外婆在来到我家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因此,她对从小生活在县城里的我十分偏爱,与对待村子里那些孙子孙女辈的孩子态度截然不同。过年时给压岁钱,我总能拿到别的孩子的双倍;考上好学校时,我能收到她用大部分积蓄包给我的红包;甚至在她年轻时,我每次去村里看她,都能吃到一直她养的鸡。

她的日子很苦。外公去世的早,留下她拉扯三个孩子。听母亲讲,外婆年轻的时候就像小说里劳动妇女形象一样,坚韧的像一块石头。舅舅和大姨有出息,在外面做起了生意,称得上出人头地。母亲年纪最小,一直留在外婆身边,直到嫁给了父亲。那以后,外婆一个人在农村生活了十几年。

外婆来到我家之后,我才感受到原来外婆的脾气也硬的像一块石头。我父亲母亲工作很忙,时常加班导致中午来不及给外婆做饭,于是手把手教外婆怎样使用饮水机烧热水泡面。那时的她已经饱受病痛折磨,头脑有时不那么清醒,在第二天午饭时早已忘记如何打开饮水机。冷水泡面,她吃了一碗,没告诉任何人。只是母亲回来问她泡面好吃不好吃的时候,她回答道,“一点也不好吃。”我不知道这样冰冷的泡面外婆在我家吃过几碗,但我想,作为一个家的支柱的这么多年里,这样的泡面她一定吃了太多。那一定不好吃。

外婆是个十分固执的人,自己认定的事情别人再怎样劝说都不管用,哪怕最后的结果是不好的。这种固执在外婆病重之后愈演愈烈,医生不让吃肉,她非要吃,医生不让吃甜食,她非要吃。母亲苦口婆心地跟外婆讲这样那样的后果,外婆就仰起头说:“没事,我有药!”看到全家人被她气的火冒三丈,哭笑不得,她就开心地笑了。我不知道外婆这样的行为是在告诉我们无法干预她的意志;还是在告诉医生他只是个提供治疗方案的人罢了,怎样摆弄她自己的这幅皮囊还得是她自己做主。或许许她只是在宣告疾病永远无法战胜自己,哪怕侵蚀了她的身体。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过。我念过了初中,读过了高中,考上了满意的大学,保研到现在这个学校,然而这十几年的时光并没有在家度过多少。但母亲和外婆朝夕相处,外婆身体怎么样她可能比外婆自己都要更了解。外婆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为了更好地照顾她,也担心在父母上班的时候外婆发生意外,母亲雇了保姆。但没有一个保姆能领完一个月的工资之后不走人的。有了保姆之后外婆的脾气变得更加怪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保姆做的饭没有一顿能让她满意。保姆做什么饭,她就不吃,执意要让她现做别的,不做就骂。说是保姆,其实就是退休之后待业在家的妇女,谁在家不是做妈妈做奶奶的人呢,哪有人能受得了我外婆怪异的脾气。所以往往是在赶走一个保姆之后,外婆被母亲训斥,最后又被母亲安慰。或许在逐渐失去行动能力的日子里,她恐惧的可能是我母亲的角色被保姆所替代吧。

不论是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还是同屋的老太太们,没有一个人能适应得了外婆的刁钻脾气。与外婆相反,养老院里没有一个人不对母亲竖大拇指。母亲给同屋的老太太们送东西,给护理人员说好话,跟养老院的经理搞好关系,一天来看外婆两次——母亲怕外婆不爱吃养老院的饭,每天给外婆送早饭和晚饭,保证她每天的营养。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年,母亲辛苦了一点,但至少外婆每天有人照看,不用时时担心她会不会晕倒,会不会摔倒,心理上倒是轻松了许多。

但外婆还是摔倒了。这一摔,让她直接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向来没有客人光顾的我们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村子里爷爷奶奶辈的亲戚,在外面挣大钱的舅舅大姨,拖家带口一下子都来了,母亲很得体很坚强地招待了所有人。但每天能进icu里探望的只有一人每天一次机会。这样的机会,只能落在母亲兄妹三人身上。这一摔,外婆再没醒来过。刚得知这个消息,我请了一周假回去。我目睹了一周,母亲他们是如何照顾外婆的。除了每天的探望,就是为外婆准备两顿饭。用破壁机,把肉和菜一股脑打成液体,让护士拿进去就算是送饭了。外婆已经失去进食的能力,所以如何喂饭就不在这里残忍地叙述了。那样的日子里,母亲还是经常笑。会因为护士说和外婆对话时外婆有反应而笑,会因为外婆身上淤青变淡笑,会因为舅舅说只要有住icu的需要多少钱都出而笑。至少,还有盼头。

一周后我回到了学校,只能经常通过手机和母亲联系。我听说后来外婆住进了普通病房。在这种情况下,转出icu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再后来,外婆被接回了村里。其实所有人当时心里都有了预感,但没有人愿意做这个决定。于是,还是母亲。她说:“就算她不行了,也要没在家里,不能没在医院。”外婆睡在她自己的房子里的那段日子里,舅舅大姨母亲三家人轮流熬夜陪着她,应该不会觉得寂寞吧。

外婆走的那天,是父亲给我打的电话,就两句话,你外婆不在了,你回来吧。我叮嘱他照顾好我妈,我马上就回去。我买了当时能买到的最近的机票飞回去。没过几天,葬礼举行。母亲哭的很大声。之前被我气到的时候她哭过,和父亲吵架甚至要离婚的时候她哭过,但很明显,这次不一样。我拉着她的手劝她别哭坏了身子,她说:“那是我妈,我再不哭,明天就哭不上了。”我再没劝过她。也没人再劝她。知道这些年母亲是如何照顾外婆的人都明白,没有人对外婆的感情比我母亲更深。在举行葬礼的那个时刻,之前十几年有的种种念想都粉碎了躺在那张老木桌子上,轻轻一挥手就扬起一阵,有人经过就带走一阵。索性就哭得大声点吧,哭到这些念想随着声音的震荡都散了去。就像外婆,终于摆脱了这沉重的皮囊。

从外婆病重到安葬,母亲就哭了那一次。

ps:在重症监护室门外的那几天,生死离别时时刻刻发生在那里。印象最深的,是妇产科的手术室就在icu的隔壁。那是两道常人难以进去的门,是悲喜的门,是两道生死的门。每天都有人躺着进去,躺着出来。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一位新生儿被护士抱出来的时候,围在周围的家属像被投喂的鱼群一样拥挤着随着护士走开了。产妇还在手术室,门外却没有人了。生总是让人高兴。人们也更喜欢高兴。只是悲伤注定无法摆脱。

皮囊读后感【第二篇】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蔡崇达的《皮囊》。

这本书的序言作者有两位,都是重量级的人物。一位是少年辍学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成才之路的文坛新秀韩寒,一位是影视歌三栖明星刘德华,真不知道,蔡崇达是有怎样通天的本事,将原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人扭结在一起,为他的著作写了序。

一本书,我的习惯是,如果读了5页还有将我带入,便放弃。也因此而舍弃了一大堆入题颇慢、手法细腻、背景交代冗长的各类泰斗级作品。但我并不后悔,我始终坚信,都5页了,还没有引人入胜的场景和人物出场,基本上等看完人都快睡着了。

好在《皮囊》在第一页就以一个倔强的裹脚阿太将我拉入了特有的闽南风情的小镇里,这个满嘴无牙,说话漏风,坚持自己用小脚丈量小镇街道的高龄老太,却在不经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谛“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那个即使切断了手指,也异常冷静的99岁阿太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她说的这句话也是《皮囊》这个书名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阿太的去世,留给作者内心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从第一个故事开始,注定了这本书悲情的感情基调。

从整本书来看,蔡崇达紧紧围绕自己周边最熟悉、最亲密的人展开:倔强的残疾父亲、对生活勇敢而又无助的母亲、自尊心强烈到杀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满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现实沉重打击的厚朴、被小镇古制旧俗扼杀生命的美丽少妇张美丽......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透过这文字,我看到了泛着太阳细碎光影的海面,嗅到了一阵阵带着咸味的拂面海风,更领阅到了特有的闽南小镇风情,那里的人如同你我身边熟知的每一个人,发生着你我都熟知的每一个故事。透过蔡崇达,我看到他眼里的“他人”,也看到了别样的人生。

蔡崇达始终冷眼看待他周边的一切,即使是父亲病逝下葬,亦或是母亲对神灵执拗到疯魔,或者是童年偶像文展的陨落,他都能静静的去看待这一切。蔡笔端所要告诉读者的是,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以《皮囊》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对那些我正在爱着或者曾经爱过的人,我希望你们明白,我多么希望付出全部为你们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们刻在我的骨头里,即使时光列车拖着我的肉身一路远行,至少你们的名字和名字牵扯的记忆,被我带走了,这是我对时间能做的唯一反抗。”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蔡崇达的《皮囊》。

这本书的序言作者有两位,都是重量级的人物。一位是少年辍学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成才之路的文坛新秀韩寒,一位是影视歌三栖明星刘德华,真不知道,蔡崇达是有怎样通天的本事,将原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人扭结在一起,为他的著作写了序。

一本书,我的习惯是,如果读了5页还有将我带入,便放弃。也因此而舍弃了一大堆入题颇慢、手法细腻、背景交代冗长的各类泰斗级作品。但我并不后悔,我始终坚信,都5页了,还没有引人入胜的场景和人物出场,基本上等看完人都快睡着了。

好在《皮囊》在第一页就以一个倔强的裹脚阿太将我拉入了特有的闽南风情的小镇里,这个满嘴无牙,说话漏风,坚持自己用小脚丈量小镇街道的高龄老太,却在不经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谛“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那个即使切断了手指,也异常冷静的99岁阿太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她说的这句话也是《皮囊》这个书名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阿太的去世,留给作者内心的冲击是巨大的,也是从第一个故事开始,注定了这本书悲情的感情基调。

从整本书来看,蔡崇达紧紧围绕自己周边最熟悉、最亲密的人展开:倔强的残疾父亲、对生活勇敢而又无助的母亲、自尊心强烈到杀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满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现实沉重打击的厚朴、被小镇古制旧俗扼杀生命的美丽少妇张美丽......一个个个性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透过这文字,我看到了泛着太阳细碎光影的海面,嗅到了一阵阵带着咸味的拂面海风,更领阅到了特有的闽南小镇风情,那里的人如同你我身边熟知的每一个人,发生着你我都熟知的每一个故事。透过蔡崇达,我看到他眼里的“他人”,也看到了别样的人生。

蔡崇达始终冷眼看待他周边的一切,即使是父亲病逝下葬,亦或是母亲对神灵执拗到疯魔,或者是童年偶像文展的陨落,他都能静静的去看待这一切。蔡笔端所要告诉读者的是,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以《皮囊》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对那些我正在爱着或者曾经爱过的人,我希望你们明白,我多么希望付出全部为你们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们刻在我的骨头里,即使时光列车拖着我的肉身一路远行,至少你们的名字和名字牵扯的记忆,被我带走了,这是我对时间能做的唯一反抗。”

皮囊读后感【第三篇】

也许是离家千里求学的生活状况,在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有一种了解和感同身受的味道。

其实我不是很赞同作者书中的一些观点,但是他的文字很触动人。

那种对于他人的洞悉,对于生活的触动,然而在我看来他或许是缺乏一种闲适的,所以对于家乡有着别样的感受,熟悉感带来的舒适而不是闲适本身。

我茫然了,我困惑而不自知。而这些是不能倾诉的,它在现实面前显得矫情,似乎是无病呻吟。

身边的人是不能说的,他们会敷衍几句,因为他们也不明白。师长则会告诉你要务实,在他们看来思考这些是一种浪费时间,而他们的确有他们的道理。父母是不能说的,因为不能让他们为远在外地的孩子忧心。

然后只能投入无边的忙碌让自己忘记这些。偶尔想起时的无奈和痛苦只能默默吞咽下去。

读完,找到的不是答案,而是共通。

皮囊读后感【第四篇】

一直以来最喜欢读的一本书,《皮囊》,作者蔡崇达用冷静以及细致的手法,将自己最在意,最难忘的故事通过文字表述出来,所以整本书读下来,会有些压抑,伤感。

当时自己在书店去看书时,正好看到这本书,就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皮囊,总而言之,就是将自己的敏感,脆弱,善良,一一被隐藏起来。

故事的开篇讲了自己的阿太,也就是自己外婆的母亲,已是一位有九十九岁的老人家,阿太一直认为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自己在切菜时切断一根手指,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她却一副莫不在乎的样子,也曾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在自己摔伤腿,靠着一把椅子挪到门口,等着孩子放学回来。阿太的坚强和忍耐,让我切身体会到什么叫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再后来,面对自己的父亲因为中风瘫痪,在期间母亲不顾家庭窘迫,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要完成父亲的愿望,想尽办法让父亲高兴,让家人骄傲,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累,也值得也愿意。作者在期间回忆了父亲因瘫痪后脾气的改变,性情的转变,因身体的不便,导致父亲有时候会像个小孩子会闹,会哭,也会因为绝望每天和家人说要“抓紧死”,过世之后又托梦给儿子责怪他不给小汽车,不给摩托车,细致的文字记述了看似坚强的外表,其实也是有软糯的内心,细致入微。

好看的皮囊千篇1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可能,当我们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这句话,但是,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却有另外一番滋味。生活是残酷的,但是也有细腻柔弱的一面。评论家李敬泽在评鉴语中提到“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得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我们都是拥有一具鲜活的皮囊,心就是一盏明灯,用心感受生活,用心感受爱,心到的地方,就会有光明,就会有温暖。

皮囊读后感【第五篇】

文是我小学时期最好的朋友,我们都热爱唱歌,我们无话不谈,我们互相分享。中间他突然不找我玩了,渐渐发现他变了,变得把以前的爱好抛弃了,转而去喜欢他当时不该喜欢的东西。做那些事时,出现了从未出现的神情。我不知道影响他最深的是什么东西,只知道这让我开始不了解他内心有什么种子,我开始厌恶跟他说话。

后来文又回来了,跟以前一模一样,我欣然地接受他的邀请,愉快地再次玩在一起。

我们回不到从前,是在初中。那时我们不在一个班。不同班,突然就经常见不到面,我们开始向相反方向跑去。到了新世界,我们各自认识不同的人,我的性格渐渐改变,他也渐渐改变。最后或许他也不喜欢这样的我了,除了放假一起回家,在学校已经见不到对方的身影。

其实我们都没有变得更好,却也没有往同一个坏的方向走去。高中我颓废,他自动退学,在家里跟父母斗争了半个月,喝醉酒摔伤脸,最后决定出去打工。这期间我们没有见到一面,没有通一次电话。我特别害怕相对无言,不知该跟他聊什么。大学后他偶尔会拜访住在我隔壁的.亲戚,我故意紧闭房门,避免迎头撞上。

最新消息是,他去年结婚了。婚礼刻成光碟,我趁家里没人,偷偷地打开来看,我害怕母亲问我为什么不跟他说话,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事实上我害怕遇到他的每一个家人。婚礼上他又长高了,也长胖了。除此之外,我看不到任何东西,我真的一点都不了解他了!

皮囊读后感【第六篇】

读过之后,谈不上感想,因为已经有更多更好更深刻的表达评论过了。自己的感受是有一种胸闷的压抑从翻开的第一页就开始,一直持续到一半过,他讲完自己的家庭开始讲朋友,这才好过来。情绪是始终随着他的叙述变化的,仿佛自己是一个住在他家隔壁的邻居,亲眼目睹了一般,又如他内心的一个小人,一直站在他肩头陪他一起经历,他的每个表达我似乎都能明白,未曾有过相似的经历,却又是那般感同身受,痛哭流涕。

我不认识他,但读完开始很想认识他,甚至于,开始有点想更深地去了解他,第一次有了想和作者发生“关系”的欲望。也想问问他,真的想明白了没有,那个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其实整本书就是蔡崇达自己的皮囊,一个由原生家庭,亲戚朋友,信仰、工作、生活拼凑起来的人。他选的这几个故事,恰恰是对他人生最好的一个小结,从不同侧面描写了这个人的内心,通过别人的视角,更细致得剖出了自己心理的沟壑。我不知道作者本人知道不知道,又或者他本就刻意为之,我看懂了,并且入迷出神。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去看,整本书就是蔡崇达精神世界的反射,第一张《皮囊》应该讲的是他的信仰,他内心神域的部分,来自阿太,组成灵魂。《母亲的房子》应该是构成了他爱情观和坚韧性格的部分,来自母亲,那种沉默笃定的坚持。《残疾》虽然自始至终说的是性格暴躁,因残致郁的父亲,但其实是他自己,他的卑微,他的粗鄙,是蔡崇达自己性格里,最不完美和不完整的部分。《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里面是他开始面对生死之惑的顿悟,而《张美丽》则是他的初恋,是他的性开窍期,也是对美丽的追逐与自惭形秽的对比。《阿小和阿小》我看得最入迷,那种从三个人的视角反复发生变化的微妙,那种原生的自卑,滋生的自负与追求,和崇拜和憧憬的负面作用,以及最后现实的反转,残酷却又血淋淋的美,甚为震动。虽然,时期有重叠和对不上的,但朋友的几章我认为是他部分自己的消亡。《天才文展》是他的天才梦,《厚朴》是他的热血梦,《海是藏不住的》是他的欲望,在生命的时间轴上不断消亡,开始思考,开始回答,开始有朴素的愿望。

我最喜欢他书里的几句话,精准又透着玩味,-他从香港阿小那里传染了“香港病”。

-到了大城市,你会发现,咱们这种小镇捏出来的人多粗陋。然后你会恨生养你的地方,它拖累了你。-这样的人,还因为出身,总可以嗅到他们身上的泥土味。这使得他们的理想粗暴却淳朴,让人感觉不到野心勃勃或者城市孩子般的精明,我乐于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就如同喜欢某种精致的土特产一般。

-多么贫瘠的想像力,连想像的样本都是中学课本里的,-梦想原来是卑微的执着。

皮囊读后感【第七篇】

把这本书加入书架的真正原因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和装帧设计所吸引。后来又看到好多书友都在读这本。

按照通常以往的惯例,一本书,如果读到八九页的时候还没有将我带入,便放弃,因为我觉得,一本书在一开始还没有引人入胜的场景和人物出场,只会越看越瞌睡,失去看下去的欲望和意义。好在《皮囊》在第一页的时候就以一个倔强的九十九岁高龄的裹脚的阿太将我拉入了特有的闽南风情的小镇里,这个九十九岁高龄的阿太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在不经意的话语中道出了人生一大真谛:“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

我们都是带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用来经历风吹雨打的,所以我们的灵魂才有处安放。

书里写到倔强的残疾父亲,对生活勇敢又无助的母亲,自尊心强烈到杀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满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到现实打击的厚朴,透过作者,看到他眼里的“他人”,也看到别样的人生。

这本书的最后告诉我们: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皮囊读后感【第八篇】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黑狗达。他用一个生活旁观者的角度在礼俗风气仍然浓郁的时代讲述着他的小镇、他的父亲,以及多少人、包括他自己,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故事不是以时间顺序展开的,每一章节都是他生活的一个侧面,总是会看到时间的重叠。当我单看每一个人,这一段故事,我也心里不免心生感叹一下:可怜、可悲。但你在另一个他人视角的生活来看呢?我知道,我刚刚又中了感性的圈套。很像《活着》给我传输的观念。

全文第1篇就叫“皮囊”,或许看完全文之后再来看一遍第一章也很不错。阿太说:“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

不过这皮囊,真的好难。我把它作为我暑期共读计划的第1篇。原因如下:

我十分尊敬的法理学老师在上学期给我们开出了一个书单,他曾给我们承诺过的,只要在大学四年里看完了这些书,就去找他吃一顿饭,并且他承诺会给我们写一封研究生推荐信。我也不知道当时我的眼里没有闪出少女的光芒。在一系列看起来就十分晦涩难读的书目里,我似乎看到了一股清流:《安徒生童话》。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8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