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教程范例(优推4篇)
【导言】此例“播音主持教程范例(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播音主持教程【第一篇】
关键词 传播学 播音主持专业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播音主持专业的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是当下受到各大高校及年轻学子广泛追捧的热门专业,主持人播音员作为每天晚上或在荧屏上或在电波中与我们相遇的公众人物,时而侃侃而谈,时而忧国忧民,时而幽默风趣,时而美丽大方,被许多青春期中的少男少女视为偶像,从而使播音主持这一职业备受追捧。根据中国权威统计部门——中国统计局在201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目前有138所高等院校下设了播音主持专业,据此得出的保守估计,每年的播音主持专业招生规模在1万人上下浮动,而且这一数字还会不断地扩大。播音主持专业对人的素质要求特别高,不是仅仅倚靠外貌就可以在播音主持专业获得成功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涉猎范围特别广泛,新闻学作为主要学科自然不在话下,而当今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快速反应性更要求传播学在播音主持的专业教学中占得一席之地。
由此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要求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广大教职工从传播学的视野下出发,积极思考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2 传播学视角下的播音主持专业
什么是播音主持?播音主持就是主持人或者播音员运用自身的有声语言、形体动作、表情神态,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如无线电频率、有线或无线电视信号)所进行的以信息为客体的传播及再创造活动。既然播音主持是以传播信息为最终目的与实施手段,我们就不难发现,传播学是与播音主持专业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传播学的创始人马克吉姆·拉瑟姆在其传播学的伟大著作——《大众传播学》中做出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预言:传播学二十一世纪会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与相互交流而成为一种广义上的传播。科学分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更准确地说,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它的主要关注点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传递的以及对社会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研究。从上述的分析探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播音主持作为现代社会人们公共生活的主要信息传播活动,如果我们开拓眼界,扩宽思想,果断地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无疑是一种有益而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式。
3 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学与播音主持专业
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是现代传播学的发源地与大本营,没有美国在传播学方面的开拓性工作,传播学不可能产生巨大的进展,许多国家都是从取经后才发展起了自己的传播学。可以说,美国的传播学为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各国传播学的先行者,各国或多或少都受到过美国的影响,因此笔者选择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历史来思考及透视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很有可能就没有传播学。二战期间,为了应对纳粹德国的疯狂心理宣传攻势,美国政府决定投入巨资研究传播学。1950年左右,传播学融合了信息学等多种学科,开始崭露头角。到了21世纪,美国学者把传播学分成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国际与跨文化传播四个方面,涵盖了23个核心门类。传播学在与中国一洋之隔的美国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的播音主持专业有很大的启发。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是对其他各种学科的包容与吸纳,传播学融合了一些在人文社科领域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这些学科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大量社会科学养分源源不断地渗入到传播学之中,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化学反应。在美国,现代传播学的研究触角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4 传播学与播音主持专业的中国问题
与之相对应,笔者以为,中国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发展,必须结合当下中国的现实需求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现有条件,在传播学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其他成熟的社会人文科学,积极容纳信息学、表达学、言辞学等多重学科,拓展本专业的发展空间。播音主持专业在一定程度上隶属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与观众或者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播音主持的根本目的,而传播学在其本质上包含着鲜明的双向沟通交流的意义。从我国当前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要求上来看,基本上都是按照第一阶段为语音发声学习与练习,第二阶段为语言表达的学习与锻炼,第三阶段为广播电视播音实践学习来作为标准进行的。在第一及第二阶段的学习中,由于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忽略了与实践的结合,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的状况。专业教学与广播电视的传播语境结合不够紧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常常使学生只是记住了发音的技巧,从而导致了过于机械而造成的在步入真实广播电视情景中一时难以适应甚至手足无措。这也是造成有些单位不喜欢播音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原因。沟通意识的缺位会造成学生流于形式、刻板无新意、节目形式模式化的弊端。笔者以为,有效传播是传播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创新,以有效沟通作为教学的内在纽带,将教学大纲打乱打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性,一切主要是能为有效传播服务的手段都应该允许其存在。传播机制、传播心理、传播技巧等是近几年在国际国内得到广泛认可与讨论的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证研究。因此,在播音主持的专业教学中,应当吸收运用这些最新成果,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以外在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兼具有效沟通能力的高层次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正荣。我所认识的中国传播学——传播学在世界[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3] 罗德艾伦。英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严格分界——传播学在世界[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播音主持教程【第二篇】
陈胜去年从南京一所高校毕业后来京求职,在传媒大学当上了保安。昨天记者见到陈胜时,他还在传媒大学电视台的监控室值班。跟他面对面的是布满两台电脑屏幕的几十个监控摄像头画面,而未见播音相关的复习资料。“这里是工作场所,复习都是在宿舍里。”陈胜说,虽然已经考上播音主持专业,但他现在仍然每天都在坚持练声,“这是一个播音员的基本功课,绝不能荒废。”
今年3月16日至18日,陈胜参加了播音主持专业第二学位考试,前两天考文化课,第三天是专业课,包括两个指定稿件的播读,加上一段评述。陈胜说,读新闻他没问题,但评述确实没有尝试过,“整个考试也就10分钟左右,但当时却紧张得不行。”
4月底,考试成绩揭晓,陈胜的专业课成绩达82分,远远超过该校录取要求的60分,加上文化课成绩也超分数线14分,陈胜朝着圆自己播音梦的道路上终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再过不久,陈胜就将辞去现在的保安工作。今年9月,他将以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出现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陈胜说,他能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化,甚至期待已久。就在一周前,陈胜已经加入了该校合唱团,“我要提前适应、感受大学生活,合唱团的学生都认识我,他们支持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在陈胜狭小的宿舍里,记者看到书桌上满是各种发声练习、播音教程的书籍,还立着一架练声的专业级麦克风,它们都是陈胜拼搏梦想的见证。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陈胜目标很明确,“我要当播音员,首先肯定是更专业地学习播音基本功,解决‘压喉’等问题,其次我也要学习其他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因为播音员需要素质全面。”陈胜说,除了学习,他还打算把自己在传媒大学考播音专业的经历拍成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时长在一小时内,介于微电影和电影之间,自己不会参与主演,“正在写剧本,我也不知道拍出来需要多少钱,但就想试试。”
结束采访时,陈胜坚持送记者至电视台门口。挥手作别时,他突然说:“以前读大学很迷失,现在终于知道真正想要什么了,有梦想真的很好。”J067
(原标题:传媒大学保安考上播音专业)
感想:传媒大学保安考上播音专业,是1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我觉得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做一番事业,就得不离不弃,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只要你认真努力的去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我相信,成功将会属于你!
播音主持教程【第三篇】
分析了培养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教师人文素养培养、英语课程设置、英语课外活动举办等方面对英语教学中开展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英语教学;双语播音主持;人文素养
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报考和招生时都需要较高的文化分数,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为例,每年对于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要进行入校分班的笔试和口试。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比普通播音班学生有更高的培养目标,比如在英语测试中必须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本文以英语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对该专业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中国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长期的枯燥学习令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缺乏热情。特别是有些英语教师沿袭了高中英语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单纯地进行词汇和语法讲解,缺乏相关文化知识的补充,令学生对大学英语课提不起兴趣。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包含英语词汇与语法的基础训练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训练,还应该包括英美文化,英美文学。大学英语课堂中将文化与英语教学结合,能提高双语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英语教师对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知识有所欠缺,还有一些教师疲于授课,没有时间读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利用点滴时间读书,利用假期进修,丰富自己的内涵,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教给学生。特别是教授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英语教师,更是要从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注重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修养。
(二)利用课本资源拓展知识,积淀文化底蕴人文素养需要文化知识的积淀。文化知识的积淀则需要不断发掘和利用课本资源,拓展知识渠道。例如,笔者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E英语教程》,该书有一个单元是讨论中国的国画,教师根据这个主题展开延伸,将西方的著名画家和中国的画家进行风格比较,再将中国国画和西方油画进行比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再如,有一个单元分析了中国当代的建筑师,讲述这个单元要融合中西方建筑艺术,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进步。
(三)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与文化接轨双语播音主持专业(英汉双语)的专业特殊性,要求设置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如英语播音与主持、英语思维、英语国家概况等。目前很多高校的双语播音主持专业都设立了类似的课程。这不仅要求英语教学与专业结合,更需要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单纯的双语教学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要。
(四)开设内容丰富的英语选修课对于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除了英语必修课,开展一系列英语选修课,比如“高级媒体英语视听说”“影视英语”“英语电影视听说”“翻译理论与实践”,都有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五)举办英语课外活动,搭建学生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仅仅靠短暂的英语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注重英语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通过丰富的英语课外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自身人文素养。笔者所在学院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英语风采的平台,举办了丰富的英语实践训练活动。比如,为了锻炼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举行英语播音与配音大赛,至今已经举办十届。比赛首先在全校进行海选,再进入到复赛,最终决赛,每一个环节都指派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培训指导。这个比赛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比如请选手进行即兴图片英语评述的环节特别考查选手的知识底蕴。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比如赴美社会实践(summerworkandtravel),每年都有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美国体验生活,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回来的学生还要进行汇报演讲。这个实践活动使双语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受益匪浅。
(六)重视人格塑造和德育培养一段时间以来,知识性电视节目颇受欢迎。然而,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人格的养成,也谈不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诗经•小雅》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提到品德的重要性。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也曾说“只教孩子知识,而不培养其心灵,只能给社会培养一批麻烦。”在英语教学中,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塑造和德育的培养。比如,每年利用西方的感恩节,对学生进行感恩之心的培养。
总之,在传媒越来越国际化的当代,需要高质量的具有文化素养的双语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应该加大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天欣。浅析高校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6):101-102.
[2]杨文怡。浅谈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东方企业文化,2011(20):137.
播音主持教程【第四篇】
关键词:播音学;播音主持;专业出版
本文所论及的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主要涉及大学及以上层次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和学术书籍。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史也是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见证史。1985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播音发声学》《播音基础》是第一批正式出版的播音学理论教材,如果以此作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开始,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科建设成果为划分依据,可以把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至1993年播音理论形成期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起步期,1994年至2001年《中国播音学》出版后的8年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期,2002年《实用播音教程》出版至今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扩张期。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当当网和卓越网的搜索系统中分别输入“播音”“主持”“朗诵”“配音”“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并将搜索结果进行整理,截至2013年2月16日,共有775种图书(包括67种电子书),可以归入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的有486种(包括56种电子书),本文将在分析其出书年代、所属出版社、品种和类型的基础上,梳理播音主持专业出版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一、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发展历程
1. 起步期(1985年 ~1993年)
专业出版开始前,中国播音理论经过了几代广播人的探索。1962年,齐越在上海播音组的讲话开启了中国播音学的探索。1982年1月,张颂发表的《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构筑了播音理论研究的框架。张颂在1983年出版的《朗读学》(湖南教育出版社)构筑了播音创作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是中国播音学学科建设的前奏。①
首批专业教材的出版标志着专业出版的开端。1985年5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9月,出版了徐恒的《播音发声学》和张颂的《播音基础》,这是正式出版的最早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宣告了播音理论的初步创立,也是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开端。1989年12月12日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成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及其音像教材出版社的成立推动了中国播音学学科相关成果的出版,积极配合和支持了学科的发展。
一系列专业教材的出版为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好了准备。从1987年开始,张颂带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教师开始了《中国播音学》的写作。“中国播音学丛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为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做了前期准备。这套丛书除了《播音发声学》《播音基础》,还有吴郁主编的《播音学简明教程》(1988),毕征主编的《播音文体业务理论》(1989),祁芃的《播音心理学》(1992)等。
据统计,这一阶段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有12家,共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35种,教材13种,专著6种,文集8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8种。其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6种,几乎都是播音理论形成期的成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种,以主持人论文集和资料汇编为主;复旦大学出版社2种,都是介绍主持人的文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等9家出版社各1种。
2. 发展期(1994年~2001年)
《中国播音学》的出版标志着学科体系的建立。1994年10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是中国播音学理论体系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宣告了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同时,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播音大全》,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播音主持课程讲座的音像制品。
中国播音学各研究领域成果的出版推动了学科建设的深化和拓展。《中国播音学》的作者们以此书的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在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著作。例如姚喜双的《播音学概论》(1998),“从理论上对播音学科的独立性作了全面的阐述”。②罗莉的《文艺作品演播》(1996)、曾志华(雪琴)的《广告播音艺术》(2000)是播音学艺术语言演播方面的深化和拓展;鲁景超的《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2000)是播音学口语传播方面的拓展;吴郁的《节目主持艺术探》(1997)是作者对主持艺术基础理论、主持人语言等的探索,《主持人的语言艺术》(1999)对节目主持艺术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据统计,这一阶段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有30家,共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96种,其中教材29种,专著21种,文集23种,译著1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21种,读音手册1种。其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35种,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中国播音学建设成果为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1种,以节目主持研究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论文集为主。作家出版社、华艺出版社4种,以主持人自述式文集为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各2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0家出版社各1种。在这一阶段,对于播音员主持人多角度研究的出版物迅速增加;擅长运作畅销书的出版社看到了著名主持人的市场号召力,出版了诸多主持人自述式文集。
3. 扩张期(2002年至今)
系统规范的教材出版促进了专业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的付程总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凝聚着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多年教学实践的成果,使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有了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
教学改革成果的出版引领了特色专业教育。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50周年校庆后,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了体育评论解说通道班、英语通道班、配音通道班等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电视体育解说》(2005),《双语播音主持艺术》(2007),《影视配音艺术》(2007)等教材,使很多院校得以开设特色课程,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张颂文集》铸就学术研究的高地,《中国播音学博士文库》代表着学术研究的前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在2009年到2012年陆续出版的《张颂文集》指引了学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2006年出版的首批《中国播音学博士文库》(包括李凤辉的《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构》、柴璠的《当代广播有声语言的创新空间》、张政法的《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从规范空间和审美空间开掘独具特色的有声语言表达艺术。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播音主持学术研究在全国展开。到2010年,“全国设立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专院校约三百多所,开设本科课程的高校约有六十多个,在校生达到两万余人”。③南京师范大学毕一鸣、浙江传媒学院沈鹏飞和金重建、湖南广电集团曾致等专家学者纷纷出版专著和教材,大大丰富了播音学学科体系。
这一阶段,播音主持专业出版进入整体规模快速扩张时期,涉足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出版社增加到100家,共出版图书299种,和前一阶段相比,出版品种数几乎翻了两番。其中,各类教材166种,专著60种,文集33种,播音员、主持人研究的著作和播音员、主持人个人文集等36种,译著3种,读音手册1种。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83种,该社立足本校优势和特色,坚守专业化出版,形成了品牌影响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74种,值得称道的是该社出版了“播音主持艺术技巧丛书”等三套很能体现编辑策划能力的教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3种,以《节目主持艺术丛书》为主。浙江大学出版社9种,作者以浙江传媒学院的教师为主。长江文艺出版社8种,是白岩松、朱军、李咏、曾子墨等主持人的自述式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7种,教材、专著、译著都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5种,以主持人论文集为主。北京大学出版社5种,以《中国播音学系列教材》为主。中国经济出版社5种,是于根元主编的《语言与传播丛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种,全部为英语经典电影对白朗诵。武汉大学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各3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各2种。郑州大学出版社等57家出版社各1种。
数字出版刚刚起步。近两年,很多出版社开始了数字出版的尝试,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共出版电子书56种。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4种,北京大学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出版社各4种,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各3种,复旦大学出版社2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16家出版社各1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最多,一是因为该社积累的专业图书品种多,可利用的资源多;二是因为该社2012年成立了数字出版部,加快了电子书出版的步伐。
到目前为止,从出书累计品种来看,排名前十位的涉足出版播音主持专业图书的出版社见表1。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建设,坚持走专业化出版的道路,发展成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品牌影响力的出版社。不但品种最多,486种专业图书和电子书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58个品种,占%,而且重版率最高,30种重版书中,15种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除了表1中的10家出版社外,还有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各5种,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各4种,武汉大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各3种,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21家出版社各2种,高等教育出版社等56家出版社各1种。
二、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未来之路
1. 依托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建设,维护专业出版的品质
把播音发展为一门学科,应是中国首创。尽管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等也不乏对播音的研究,也有相关的著作和文章,但它们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播音学科进行专门研究。而“中国播音学植根于中国,是面对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现实,面对主要为广大中国受众服务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应用的状况及其规律的研究。”④“坚持中国播音特点,才是播音创作基础的立足点或基点。在这个立足点或基点上发展我们的播音理论,才会入之愈深,见之愈新。”⑤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依托中国播音学坚实的理论根基,才有可能枝繁叶茂,发展壮大。
从前文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不断再版和重印的几乎都是立足中国播音学的教材和专著,那些抛弃了播音理论根基,大谈主持现象的教材和专著却缺乏旺盛的生命力。“现代与传统并非截然两分,创新与守旧本应相生共存,否则创新便必然会流于浅薄的时髦,甚至流于单纯的形式创新乃至话语创新。出版的创新与守旧也当作如是观”。⑥播音主持专业出版也应在坚守中创新发展。
2. 挖掘各个研究领域的选题,激活各类院校作者资源
播音主持专业图书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几百种,分布在不同教育层次和学科的各个研究领域,但选题分布并不均衡。单就教材而言,本文统计的208种各类教材中,导论概论7种,语音发声25种,播音创作基础13种,朗读朗诵30种,播音文体业务5种,广播播音主持1种,电视播音主持3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2种,新闻播音6种,口语、即兴口语5种,体育解说2种,配音8种,演播6种,播音主持心理学3种,作品赏析1种,主持导论概论通论15种, 各类主持34种,主持传播学1种,英语播音主持10种,粤语播音3种,综合28种,一些类别仍有较大的选题开发空间。专业编辑要善于挖掘各研究领域潜在的特色选题,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开设的“影视配音艺术”课程教学成果显著。当时,开设这门课的院校很少,我们抓住这一市场空白点,出版了这门课的教材,之后很多院校因为这本教材而开设这门课程,教材的销量逐年上涨。
如今,除了传媒院校,综合性大学、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外语院校、财经院校、体育院校等纷纷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越来越多播音主持专业硕士以上毕业生充实到教学岗位,还有很多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参与或转移到教学工作中,这为专业出版提供了丰富的作者资源。编辑可以根据作者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教材或专著的写作。比如,《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的作者仲梓源既有在江苏卫视担任八年新闻主播的经验,又有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主讲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编辑正是看到了作者的这些优势,主动向这位从未出过书的作者约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出版后,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3.把握数字出版的机遇,开发多种形态的数字化产品
数字出版为播音主持专业出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主要传授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创作方法和规律,只有文字的播音主持专业教材必须配备具有较强专业示范能力的师资。很多院校师资水平有限,即使有教材,也不知该如何教学如何示范。出版多媒介数字化教材、搭建品牌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
数字化教材可以做到文字与示范录音或节目视频同步,更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目前,播音主持数字化产品仅限于将文字内容平移到数字平台,出版者还需根据读者的需要,重新确定和设计出版物形态,生产出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的多媒介数字化教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播音系学生练声时,能够拿着轻便的手机边听示范边录音,更高效地掌握艺术语言的表达和使用规律。
搭建品牌教材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规模迅速膨胀,但教育质量很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几家院校,很多跟风办学的院校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即使这些院校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效果仍有巨大差距。如果依托品牌教材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将有助于提高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播音主持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
(赵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播音主持编辑部主任)
注释:
① 张颂。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EB/OL]. 媒介研究在线期刊,2007(2). http:// sinoss. net/qikan/2011/0208/5798. html
② 张颂。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EB/OL]]. 媒介研究在线期刊,2007(2). http:// sinoss. net/qikan/2011/0208/5798. html
③ 张颂。 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六十年“自强自信”杂感[A]. 播音主持艺术10[C].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2.
④ 金重建。 播音主持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1.
⑤ 张颂。 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