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初二语文名师实用教案上册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11390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初二语文名师实用教案上册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初二语文名师实用教案上册篇1

《春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家醅、一马当先、挑剔、炮制、顾名思义、兴高采烈”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

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激发学生珍惜花样年华,追求诗意人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乡怀旧之情。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孩子们对于新年总是有许多丰富的感受。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交新年家庭录像带并播放,引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营造教学氛围。

2.朗读教学法。朗读是领会文章情致的方法。教师宜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练读;学生表演朗读;个体读、集体齐读等方式。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

3.讨论点拨法。

4.品读鉴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录像机、录像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激发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品读课文,鉴赏作品诗化的语言,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延伸拓展,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琦君,当代最有名的台湾女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以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琦君说童年》想必大家都看过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其中的《春酒》。

设计(二)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二、激发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氛围

1.课前,学生提供新年家庭录像带,教师选择精彩片断播放,创设浓浓的课堂氛围,师生一齐步入第一个教学环节——“都来看我过春节”。

2.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步入第二个教学环节——大家都来说“新年”。

3.教师总结并提示: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为我们讲述的过年的故事——《春酒》。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沉浸在作者娓娓的述说中。

教师强调需要积累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

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tì)

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2.学生默读,体会文中深情。

3.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读得顺畅,读出文中的情感。

4.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范读,其余同学点评。

四、精读课文,合作研讨,领略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理解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思想情感多媒体依次显示各个讨论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集体交流。

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明确:文章主要记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等四件事。

本文的构思非常精巧。作者在文末巧设文眼,却又不露痕迹,作者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家乡的味道”这个焦点上:农历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我”一马当先地作为母亲的代表前往家家户户喝春酒,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的融洽,“我”在许多年之后按母亲的办法“如法炮制”的“八宝酒”……这一切都围绕“家乡的味道”展开。

2.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明确:这几件事显示了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民俗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母亲让出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此时灯火通明,人人兴高采烈。寥寥几笔,淳朴的民情便流淌开来。

3.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明确: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4.教师总结引申:琦君散文中的童年记忆、故乡怀想是那样的美,儿童圣洁的心灵,乡民美好的生活情趣,似乎轻笼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她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

过渡:这些古诗名句都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接下来,一起感受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插入音乐、歌词)

2、提问:这首诗和《春酒》有着相同的情感,是什么?

乡愁,是琦君笔下那杯甘醇的美酒;是余光中隔着那湾浅浅海峡的呼唤;是席慕蓉心中那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远离故乡的游子,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够落叶归根。这种难以割舍的思乡情结,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最深厚的情感基础,正是这种特殊的情感,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初二语文名师实用教案上册篇2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和用途,理解故宫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学会本文的介绍顺序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是如何有序地介绍故宫建筑的布局与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

课时数:2课时

教具: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图片,结合抗战70周年大阅兵来进行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故宫简介

四、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五、字词积累

(一)读一读

金銮(luán)殿 鎏(liú)金 湛(zhàn)蓝 翊(yì)坤宫 击罄(qìng) 矗立(chù) 鳌头(áo) 琉璃(liú) 蟠龙(pán) 中轴线(zhóu) 攒(cuán)在一起 乾清宫(qián)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迥然不同(jiǒng)

(二)记一记

玲珑 矗立 横贯 矫健 缭绕 掩映

井然有序 错综 迥然不同

六、整体感知,分组讨论

1.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故宫的特点:a、宏大壮丽b、建筑精美c、布局统一

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它的风格独特

2.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空间顺序)

七、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

故宫概况(位置、历史、价值) 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 全貌

2.疏通文章结构(总分总)

总:概括故宫历史、地理概貌以及建筑总特点

1-2)

前朝太和殿

三大殿中和殿

文分保和殿

章3-15)结内廷乾清宫 构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

总: 从景山俯视故宫

16)

空 间 顺 序(南——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讨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3.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

?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装饰?

5.“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二、跳读课文,理清方法

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 作用: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作用: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三、拓展延伸

展示一组故宫的图片,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

介绍本县或者本校最有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要求:注意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方位词语),选定立足点。

初二语文名师实用教案上册篇3

《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掌握“拱、贞、撑、涧、虹、弧”等6字。

2、初步学会从“抓住特点”的角度分析一般说明性文章,圈画关键性语句。

3、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掌握抓住中国石拱桥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初步学会分析一般说明性文字,找出关键性语句。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举例的典型性,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要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或阐明某种事理,都要用到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以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得要求解释事物或事理,使人们获得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和道理的文章,就是说明文。

1、 你见过哪些说明文?(举例)

2、 简介课题及作者。(板题)

二、熟悉课文,理清行文脉络。

1、 听录音,划生字词语。

拱、贞、撑、涧、虹、弧

2、 理解运用下列词语:巧妙绝伦

3、 思考:阅读说明文,首先要理清说明的顺序。本文采用

了怎样的顺序?

提示:先归纳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

a、 石拱桥的外型

b、 石拱桥的结构

c、 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

d、 赵州桥的历史

e、 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f、 卢沟桥的特点

g、 卢沟桥的艺术价值

h、 卢沟桥的历史纪念意义

i、 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j、 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

明确顺序: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由一般到个别)

三、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1、 集体朗读1、2段,讨论明确。(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

3、 赵州桥的特点?(4、5两段,讨论明确:结构坚固、形式

优美、历史悠久、巧妙奇特)

四、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2。

2、 完成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2、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3、赵州桥有什么特点?

二、讨论:

1、本文介绍了卢沟桥哪些内容?它有什么特点?

a、引导朗读6、7、8段,明确:所在地点、建造年代、桥身长宽、

路面、桥墩、桥面、石栏、石柱;艺术价值、纪念意义等。

b、特点;历史悠久、设计奇巧、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2、作者为什么先介绍赵州桥,后介绍卢沟桥?在万千座石拱桥中,作者为什么只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

明确:a、建造时间先后

b、结构由简到繁

c、典型例子:证明“有悠久历史、几乎到处都有、形式多样、有许多石惊人的杰作”等3个特点。

3、我国石拱桥为什么会取得这样光辉的成就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层的层次用了怎样的文字标明?这有什么好处?

明确:原因3个。主次结构,脉络清晰。

4、课文只怎样说明我国石拱桥建筑和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发展?

明确:范围广、数量多、型式多。

三、指导学生归纳说明的中心内容。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辉煌成就和飞跃发展,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四、讨论:

试从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4个方面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 抓住特点,揭示本质。

2、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3、 说明方法多种多样。

4、 说明语言准确科学。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五、六。

初二语文名师实用教案上册篇4

《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5. 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准备

一、导语设计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

(2)词语解释

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2.提问: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2)故宫的规模有多大?

(3)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

(4)皇帝的金殿在什么大殿中?

3.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

明确:天安门 端门 午门 汉白玉石桥 太和门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广场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 顺贞门 神武门

三、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本文是1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记得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曾明确:说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四、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明确:第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五、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第六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用意是什么?

明确: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明确: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

明确: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六、课堂小结

初二语文名师实用教案上册篇5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三、检查预习效果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迤(yi)西譬(pi)喻糯(nuo)米蹲(dun)踞

忌讳(hui)酬(chou)和铁箍(gu)熹(xi)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淳朴:诚实朴素。

四、学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评议优劣。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51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