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3000字]科研论文范例(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842118

【导言】此例“[3000字]科研论文范例(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科研论文格式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开始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改变天气,研发出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它不管是对农业种植还是天气调节,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深化了人们对天气的研究,对天气变化更加敏感,进一步提升了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水平。本文是以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为讨论中心,分析了技术的原理与当下的发展现状,确定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最初出现在美国,20世纪中期引入我国,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也会在其他领域中应用。当下,全球呈现出变暖的趋势,水资源逐年减少,对此,需要技术人员实现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创新,让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优化应用效果。

1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概述

用人工的方式改变天气,其方法是根据天气变化的规律以及云运动的不稳定性,在空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使云的运动发生变化,调整降水量,用较少的成本换取较大的利益,用降水缓解干旱带来的缺水,降低恶劣天气对环境的影响。人工影响天气除了会影响降雨外,也会消除空气中弥漫的浓雾与冰雹,避免出现霜冻。人工影响天气除了有意识的影响外,也有无意识的影响,比如人们日常生活对天气的影响,是在无意识间进行。

2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方向

发展现状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上这3篇科研论文范文3000字是来自于山草香的科研论文范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科研论文范文2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研究的概论

1、科学的定义 P1

2、科学的分类 P2

3、科学研究的概念、内容、特征 P3

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P4~6

5、科研方法的概念与种类 P7~9

6、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P13

7、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P14~17

8、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P17~19

9、专技人员具备的科研能力 P20~24

第二章经典科研方法

1、经典科研方法分类 P26

2、逻辑方法的分类 P26

3、归纳法的概念与类型 P26~29

4、演绎法的概念与主要形式 P29

5、演绎法的作用于局限性 P30~31

6、类比的定义特点 P32~33

7、类比的类型与格式 P33~35

8、类比的步骤与作用 P35~36

9、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的特点 P36~39

10、科研中的经验方法定义与分类 P39

11、观察的定义与类型 P39~41

12、科学观察的原则 P41

13、实验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P42~43

14、实验的特点与作用 P43~44

15、实验的类型 P45

16、实验的基本要求、要领与程序 P46~48

17、测量的要求、指标、信度 P48~49

18、统计的特点、作用、种类与局限 P50~51

19、数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P52~54

20、运用数学方法的步骤 P55

21、数学模型 P55

22、模拟实验的定义与特点 P56~57

23、模拟的作用于种类 P57~58

24、理想模型的特点与作用 P59~60

25、理想实验的作用 P61

26、科学假说的来源、特征、作用、形式 P62~64

27、怎样建立与验证科学假说 P64~66

第三章

- 1 -

1、老三论与新三论的定义 P67

2.、贝塔朗菲定律 P68

3、系统的概念与特征P69~71

4、系统方法的定义 P71

5、系统方法的特点 P72

6、系统方法的原则 P73~74

7、系统解决问题的程序 P74

8、系统方法的作用 P75

9、控制论的概念与研究对象P76~77

10、控制过程的步骤P77~78

11、管理控制的概念 P78~79

1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P79

13、管理控制的目的 P79~80

14、信息的概念与特点 P81

15、信息技术革命的过程 P82

16、信息反馈 P82

17、信息方法的作用 P83

18、新三论的构成 P83~85

第四章

1、科学问题的概念、结构 P87

2、科学问题的分类 P88

3、科研选题的概念 P88

4、科研选题的分类与意义 P89

5、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的区别与联系 P90

6、科研选题的来源 P91~95

7、科研选题的原则 P95~100

8、选择科研题目充分估计条件 P98

9、科研选题策略 P101

10、科研选题的方法 P102

11、科研选题的程序 P103~107

12、选题计划包括的内容 P107

13、确定课题名称的注意事项 P107

14、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 P108~110

第五章

1、科研资料的特征 P111

2、科研文献的概念、级别和种类 P112~113

3、学位论文的种类 P114

4、标准文献包括 P115

5、专利文献的核心 P116

6、查阅文献的重要性 P118

7、如何根据查阅目的明确查阅方向 P119~120

8、检索工具书的定义种类 P120

9、国内外知名文献数据库 P121~124

10、搜集文献资料的主要渠道 P120~126

11、搜集文献资料的注意事项 P126~127

12、文献搜索的途径和选择原则 P127~132

13、文献搜索的步骤 P132~134

14、如何鉴别文献资料 P134~135

15、如何整理文献资料 P135~136

16、怎样阅读文献资料 P137~139

第六章

1、部级研究项目包括 P141~148

2、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 P158~159

3、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流程 P159~160

4、科研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 P160~161

5、科研项目申报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 P161~164

6、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技巧 P165~167

7、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阶段的行为规范 P168

8、影响项目负责人作用发挥的因素P169

9、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 P169~170

10、结题材料的种类 P174

11、处理结题材料的原则P175

12、结题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P176~177

13、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 P177~187

14、常见的结题报告形式 P182~183

15、科研成果的分类 P183~184

16、科研成果鉴定内容与形式 P184~185

17、科研成果鉴定的程序 P185~187

18、知识产权的定义 P190

19、知识产权的类型 P192

20、专利申请的类型 P193

21、科研成果转化分类 P196

第七章

1、科研论文的概念 P198

2、科研论文的特征 P199~201大标题

3、衡量专著的标准 P204

4、期刊论文的定义与种类 P202~203

5、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规范 P206~208大标题

6、参考文献的目的 P208

7、论文标题的基本要求 P209~210

8、层次标题的规范 P210~211

9、拟定论文标题的方法和技巧 P211~212大标题

10、摘要的主要内容 P214~215

11、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P216

12、摘要的主要类型 P217~218

13、如何选择不同的摘要类型 P218~219

14、选择关键词的基本规范、顺序和技巧 P219~221

15、引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P221~222

16、综述的写作要求 P224

17、专题研究论文的征文写作要求 P225~226

18、征文的写作要点 P227~228

19、结论的内容 P228

20、结论的撰写要求 P229

21、参考文献的定义 P230

22、参考文献著录的作用 P231~232

23、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与原则 P232~233

24、作者及署名规范 P236~237

25、编、编著和著的定义和区别 P237

26、引用的定义和形式 P239~240

27、合理引用和适当引用的规定 P240~242

28、注释的定义、形式和规定 P242~243

第八章

1、论文内容的检查修改 P246

2、提交论文的方式 P250

3、如何投稿 P244~254大标题

4、涉及的问题 P244

5、程序 P255~259标题

6、编审初审的内容 P255

7、著作权定义 P257

8、国内期刊费用类型 P258

9、学术会议定义 P259

10、学术会议类型 P260

11、国际学术会议模式基本要素 P261~262

12、学术报告定义与类型 P262~263

13、参加学术会议注意事项 P265~266

第九章

1、科学共同体概念P268

2、科学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P269

3、科学道德定义 P269

4、科研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科学品格 P270~271

5、科研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 P272~273

6、学术规范的概念 P273

7、科研人员应遵守的学术规范 P274~281大标题

8、科研查新的作用 P274

9、项目申请应遵守的规范 P274~275

10、引文和注释应遵守的规范 P275~276

11、参考文献应遵守的规范 P276

12、学术成果发表及后续的工作规范 P276~278

13、学术评价的概念 P278

14、学术评价应遵循的规范 P279~280

15、学术批评规范 P280

16、人及实验研究对象规范 P280~281

17、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P282

18、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 P283

19、抄袭、剽窃行为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84~286

20、伪造和篡改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P287~288

21、一稿多投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90~293

22、重复发表的定义 P291

科研管理论文3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质的研究方法量的研究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带动了全国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也对各中小学的校长和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已渐渐为广大中小学的校长和教师所接受,而且有的教师也尝试着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但是,对所有的教师来说,“怎样做科研”仍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且中小学教师在做科研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教学是没什么问题的,但做科研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把科研和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更是让他们措手不及。所以,中小学教师在做科研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很多教师不知道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做科研就是像一些理论型专家一样研究一些教育理论问题,所以就把做科研和自己的教学割裂开来了。

第二,很多教师不会运用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尤其是不知怎样运用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方法介绍比较多,所以许多中小学教师也开始运用一些这样的方法,如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但他们对到底什么是叙事研究和案例研究还不能真正理解,只是一味追求形式。相反,对量的研究(quanfitafiveresearch)方法的介绍却不如20世纪80、90年代那样多了,而且出现了反对量化的趋势。这也促成了许多中小学教师不知该怎样做,“到底要不要量化?”“哪些需要量化?”等问题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不少烦恼。

第三,很多教师不会写论文,往往把学术论文写成普通的作文,很难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现给大家,等等。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中最主要的就是中小学教师怎样运用研究方法的问题。因为这一过程是教育科研最重要的一步,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得当,对教育科研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本文主要从如何运用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谈中小学教师怎样做科研。

当然,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恰当选择和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来做科研。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

中小学教育科研指的是在中小学校里进行的,以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探索学校里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同外部相关现象的关系的认识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同于一般的科研,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因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的。

第二,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微观研究为主,因为中小学教育科研通常都是校长和教师围绕某个具体实际问题展开的,如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校本课程、教育方法、研究性学习课程等研究,多是范围比较小而且具体灵活的研究。

第三,中小学教育科研以行动研究为主。因为行动研究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合作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寻找答案。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根据实际教育教学I.口]题展开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应是同一个人或一个共同体,这正是行动研究所要求的。

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因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主要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而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教师。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必须了解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选择和运用一定的教育研究方法来进行教育科研。

三、中小学教师怎样做科研——如何运用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

中小学教师做科研是离不开选择和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的,而现在最普遍的教育研究方法就是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对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本文不再赘述,只从二者适用的范围及结合的角度,谈谈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怎样选择和运用它们。

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做科研时,要恰当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首先就要根据两者的适用范围来选择和运用。

(一)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

本文所采用的“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的定义主要是参考了陈向明教授的观点,即“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Ⅵu“量的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化研究)是对一种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不同著作和期刊关于这两种研究方法的论述的学习,笔者认为,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正因为二者的研究目的、研究过程是不同的,所以二者的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首先,从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内在含义来看,它们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

量的研究主要是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所以它比较适合对一些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如对“教育结构与教育投资、学生的身体状况”等的研究。

质的研究则是对事物全面整体的理解,不限于量化的部分,所以它比较适合运用到一些很难量化或者不能量化的教育现象中,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不同学科课程的实施情况、教师的信念、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焦虑心理”等的研究。

其次,从这两种研究方法操作过程的具体要求来看,它们也适用于不同的范围。

量的研究不强调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只重视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所以它比较适合对研究者不太熟悉的或较大样本的对象进行研免在教育科研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对各种相关因素的分析,如对“学生成绩及其影响因素、学生性别与自我评价的关系、师资学历与职称的关系”等的研究。

质的研究则强调研究者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研究者在与被研究者的互动关系中,通过归纳分析各方面的资料,对被研究者的行为进行解释和意义建构,探讨的核心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它比较适合对研究者比较熟悉或者比较小样本的、具体的对象进行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典型例子有对“学生个案分析、学生档案袋评价、教学案例分析”等的研究。

以上是根据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含义和操作过程的要求,来分析它们的适用范围的,教师在做科研时应据此选择和运用质的或量的研究方法,但并不意味着将这两种研究方法完全对立、相互分离,教师可以结合使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因为在具体的教育科研中,教师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描述,只用一种单一的研究方法是不能对这个问题获得全面细致的了解和认识的,所以中小学教师做科研时,要恰当地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此外,还可将二者结合使用。

(二)教师如何结合使用质的和量的研究方法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教师应如何结合使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而且困难的问题。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比较少的。笔者认为,司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来决定怎样选择研究方法。

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看待所研究的问题,从而根据问题不同侧面的性质来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例如,“教师评价的研究”,就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进行量的研究,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则进行质的研究。

教师也可以对同一问题的同一侧面混合使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设计上把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完整地结合在一起,采用马克斯威尔(MaXwell,J.1995)提出的结合方式:

(1)顺序设计,指的是两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存在先后顺序,先用量的研究或质的研究,再用质的研究或量的研究。例如,“校本课程的研究”中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就可以先对较大样本的学生做一个统计调查,然后根据研究问题的重点选择一部分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座谈、访谈,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分析他们在问卷中的回答。

(2)平行设计,指在同一项研究中同时使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并进行相互验证与补充。例如,“小学生辍学的研究”,就可以一边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抽样调查,一边对学校、家庭的环境和学生的活动进行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然后对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相关检验和相互补充。

(3)交叉设计,指在研究开始的时候使用一种研究方法,然后随着研究的进行,在继续使用这种方法的同时结合使用另一种方法。这种结合方式实际上就是前两种方式的混合,可以使两种方法相互补充。例如,“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可以先对学生做一下观察,然后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的深度访谈,最后对将各种研究结果加以综合。

其次,教师要根据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来选择研究方法。

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研究时,要对研究对象的特点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研究方法。例如,“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教师就不能只用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而应根据其年龄、身体、心理发展等特点,通过访谈等方式加深对小学生的理解,然后采用上面的任何一种结合方式来进行研究都可以。

第三,教师还要根据研究的环境特点来决定怎样运用研究方法。

教师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定会受到外部或内部的环境的限制,教师应对这些环境进行分析,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自己的研究。例如,“学生评价的研究”,一定会受到外部环境如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伴和内部环境如学生的影响。这样,教师就应该根据这些环境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调查或访谈,结合使用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方法对如何评价学生进行分析,当然也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任何一种结合方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