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散文经典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散文经典读后感大全【精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散文经典读后感【第一篇】
两株树——草木虫鱼之三
我对于植物比动物还要喜欢,原因是因为我懒,不高兴为了区区视听之娱一日三餐地去饲养照顾,而且我也有点相信“鸟身自为主”的迂论,觉得把它们活物拿来做囚徒当奚奴,不是什么愉快的事,若是草木便没有这些麻烦,让它们直站在那里便好,不但并不感到不自由,并且还真是生了根地不肯再动一动哩。但是要看树木花草也不必一定种在自己的家里,关起门来独赏,让它们在野外路旁,或是在人家粉墙之内也并不妨,只要我偶然经过时能够看见两三眼,也就觉得欣然,很是满足的了。
树木里边我所喜欢的第一种是白杨。小时候读古诗十九首,读过“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之句,但在南方终未见过白杨,后来在北京才初次看见。谢在杭著《五杂俎》中云:
“古人墓树多植梧楸,南人多种松柏,北人多种白杨。白杨即青杨也,其树皮白如梧桐,叶似冬青,微风击之辄淅沥有声,故古诗云,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予一日宿邹县驿馆中,甫就枕即闻雨声,竟夕不绝,侍儿曰,雨矣。予讶之曰,岂有竟夜雨而无檐溜者?质明视之,乃青杨树也。南方绝无此树。”
《本草纲目》卷三五下引陈藏器曰,“白杨北上极多,人种墟墓间,树大皮白,其无风自动者乃杨移,非白杨也。”又寇宗奭云,“风才至,叶如大雨声,谓无风自动则无此事,但风微时其叶孤极处则往往独摇,以其蒂长叶重大,势使然也。”王象晋《群芳谱》则云杨有二种,白杨,一青杨,白杨蒂长两两相对,遇风则籁籁有声,人多植之坟墓间,由此可知白杨与青杨本自有别,但“无风自动”一节却是相同。在史书中关于白杨有这样的两件故事:
《南史。萧惠开传》:“惠开为少府,不得志,寺内斋前花草甚美,悉铲除,别植白杨。”
这样看来,似乎大家对于白杨都没有什样好感。为什么呢?这个理由我不大说得清楚。或者因为它老是籁籁的动的缘故罢。听说苏格兰地方有一种传说,耶稣受难时所用的十字架是用白杨木做的,所以白杨自此以后就永远在发抖,大约是知道自己的罪孽深重。但是做钉的铁却似乎不曾因此有什么罪,黑铁这件东西在法术上还总有点位置的.不知何以这样地有幸有不幸。(但吾乡结婚时忌见铁,凡门窗上铰链等悉用红纸糊盖,又似别有缘故。)我承认白杨种在墟墓间的确很好看,然而种在斋前又何尝不好。它那瑟瑟的响声第一有意思。我在前面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每逢夏秋有客来斋夜话的时候,忽闻淅沥声,多疑是雨下,推户出视,这是别种树所没有的佳处。梁少卿怕白杨的萧萧改种梧桐。其实梧桐也何尝一定吉祥,假如要讲迷信的话,吾乡有一句俗谚云:“梧桐大如斗,主人搬家走”,所以就是别庄花园里也很少种梧桐的。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梧桐的枝干和叶子真好看,且不提那一叶落知天下秋的兴趣了。在我们的后院里却有一棵,不知已经有若干年了,我至今看了它十多年,树干还远不到五合的粗,看它大有黄杨木的神气,虽不厄闰也总长得十分缓慢呢。——因此我想到避忌梧桐大约只是南方的事,在北方或者并没有这句俗谚,在这里梧桐想要如斗大恐怕不是容易的事罢。
第二种树乃是乌桕,这正与白杨相反,似乎只生长于东南,北方很少见。陆龟蒙诗云:“行歇每依鸦舅影”,陆游诗云:“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又云:“乌桕新添落叶红”,都是江浙乡村的景象。《齐民要术》卷十列“五谷果瓜菜茹非中国物产者”,下注云:“聊以存其名目,记其怪异耳,爱及山泽草木任食非人力所种者,悉附于此,”其中有乌桕一项,引《玄中记》云:“荆阳有乌臼,其实如鸡头,送之如胡麻子,其汁味如猪脂。”《群芳谱》言:“江浙之人,凡高山大道溪边宅畔无不种,”此外则江西安徽盖亦多有之。关于它的名字,李时珍说:“乌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日,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故得此名。”我想这或日恐太迂曲,此树又名鸦舅,或者与乌不无关系,乡间冬天卖野味有桕子舄(读如果鸟字),是道墟地方名物,此物殆是乌类乎,但是其味颇佳,平常所谓局肉几乎便指此篇也。
桕树的特色第一在叶,第二在实。放翁生长稽山镜水间。所以诗中常常说及桕叶,便是那唐朝的张继寒山寺诗所云江枫渔火对愁眠,也是在说这种红叶。王端履著《重论文斋笔录》卷九论及此诗,注云:“江南临水多植乌桕,秋叶炮霜,鲜红可爱,诗人类指为枫,不知枫生山中,性最恶湿,不能种之江畔也。此诗江枫二字亦未免误认耳。”
范寅在《越谚》卷中桕树项下说:“十月叶丹,即枫,其子可榨油,农皆植田边。”就把两者误合为一。罗逸长《青山记》云:“山之麓朱村,盖考亭之祖居也,自此倚石啸歌,松风上下,遥望木叶着霜如猩丹,始见怪以为红花,久之知为乌桕树也。”《蓬窗续录》云:“陆子渊《豫章录》言,饶信间桕树冬初叶落,结子放蜡,每颗作十字裂,一丛有数颗,望之若梅花初绽,枝柯洁曲,多在野水乱石间,远近成林,真可作画。此与柿树俱称美荫,园圃植之最宜。”这两节很能写出桕树之美。它的特色仿佛可以说是中国画的,不过此种景色自从我离了水乡的故国已经有三十年不曾看见了。
柏树子有极大的用处,可以榨油制烛,《越谚》卷中蜡烛条下注日:“卷芯草干,熬桕油拖蘸成烛,加蜡为皮,盖紫草汁则红。”汪日帧著《湖雅》卷八中说得更是详细:
“中置烛心,外裹乌桕子油,又以紫草染蜡盖之,日桕油烛。用棉花子油者日青油烛,用牛羊油者日荤油烛。湖俗耙神祭先必燃两炬,皆用红桕烛。婚嫁用之日喜烛,缀蜡花者日花烛,祝寿所用日寿烛,丧家则用绿烛或白烛,亦桕烛也。”
日本寺岛安良编《和汉三才图会》五八引《本草纲目》语云:“烛有蜜蜡烛虫蜡烛牛脂烛桕油烛,”后加案语日:
“案庸式云少府监每年供蜡烛七十挺,则元以前既有之矣。有数品,而多用木蜡牛脂蜡也。有油桐子蚕豆苍耳子等为蜡者,火易灭。有鲸蜗油为蜡者,其焰甚臭。牛脂蜡亦臭。近年制精,去其臭气,故多以牛蜡伪为木蜡,神佛灯明不可不辨。”
无需kindle设备,下载免费kindle阅读软件,即可在您的手机、电脑及平板电脑上畅享阅读。
经典散文读本
精美散文好比一杯清茶,很淡很淡,当你以一种特有的心情去品尝时,你会发现越品越香,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闪耀着五光十色。本书收集了我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的百余篇作品,包括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荷塘月色》、老舍《我的母亲》、茅盾《白杨礼赞》、徐志摩《伤双栝老人》、冰心《小桔灯》等,这些精美的篇章,犹如天上的灿烂群星,将文坛装扮得分外妖娆,它将让你领略其中的光与色、情与景、人与事的描摹、诉说。阅读本书,略读其中一二,看看有什么感想或是启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藤野先生(鲁迅)
两株树——草木虫鱼之三(周作人)乌篷船(周作人)荷塘月色(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湖楼小撷(俞平伯)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五月的青岛(老舍)我的母亲(老舍)济南的冬天(老舍)芭蕉花(郭沫若)波(郭沫若)
秋天的况味(林语堂)江南的冬景(郁达夫)故都的秋(郁达夫)风雨中忆萧红(丁玲)苏州拾梦记(柯灵)白杨礼赞(茅盾)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伤双栝老人(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宴之趣(郑振铎)我的母亲(胡适)青岛(闻一多)画虎(朱湘)烟卷(朱湘)
南闽十年之梦影(李叔同)吃瓜子(丰子恺)野外理发处(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五月的北平(张恨水)鼓(萧乾)
秋光中的西湖(庐隐)更衣记(张爱玲)
祖父死了的时候(萧红)饿(萧红)
漱玉(石评梅)小桔灯(冰心)
一日的春光(冰心)灯(巴金)
寂静的园子(巴余)
又是一年春草绿(梁遇春)谈“流浪汉”(梁遇春)
kiing the fire(吻火)(梁遇春)灯(陆蠡)
囚绿记(陆蠡)
沅陵的人(沈从文)吃相(梁实秋)跑警报(施蛰存)两种虫类(唐搜)三笑记(金克木)饿(刘半农)
北大河(刘半农)鬼赞(许地山)落花生(许地山)忆卢沟桥(许地山)
在一个边境的车站上(戴望舒)白马湖之冬(夏丐尊)幽默的叫卖声(夏丐尊)一种云(瞿秋白)北平漫笔(林海音)罗迦诺的乡村(冯至)
歌声(吴伯箫)花潮(李广田)山之子(李广田)井冈翠竹(袁鹰)西湖漫笔(宗璞)老哥哥(臧克家)秋意(刘绍棠)
早该说的一些话——祭儿父(苏叔阳)最初的晚餐(陈忠实)
小鸟,你飞向何方(赵丽宏)姻缘(史铁生)
我与地坛(史铁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土地(秦牧)
走过冬天,走过你自己——致一名轻生女青年的信(张抗抗)拣麦穗(张洁)
北京人速写(梁晓声)信客(余秋雨)垂钓(余秋雨)
为你自己高兴(刘心武)海市(杨朔)
土地的寻觅(路遥)
葡萄美酒夜光杯(冯骥才)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贾平凹)溪流(贾平凹)陪考一日(莫言)
德加眼中的芭蕾舞女(铁凝)岁末恒河(韩少功)
体验爱,体验幸福(摩罗)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感觉城市(刘元举)弯人自述(陈村)
麦田中央的坟(谢宗玉)西墙(谢宗玉)
姜是老的辣(刘墉)母语(席慕容)芳邻(三毛)
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幽默的境界(余光中)
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
散文经典读后感【第二篇】
父亲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在别人背后指指点点。上中学的时候,我和班里的另一个同学竞争班长的职务,为了拉拢同学给我投票,我把一些同学请到家里,并说了我的竞争对手很多坏话。被父亲听到了,他当时说了一句话:“当你用食指对着别人背后指指点点时,你是否注意到你其他的三个手指正指着自己并且以三倍的力量在还击你!”
父亲喝茶有个习惯,总是先把茶放到阳光下,让阳光慢慢渗入。他不懂茶道,但这道程序他却从不省略。父亲在上班前经常叮嘱母亲的话就是:“把我的茶叶放到阳光下晒晒。”晚上,父亲就会泡着那些被阳光晒过的茶,读书,写点感悟人生的字句。对于这个特别嗜好,父亲的解释是:“喝了被阳光晒过的茶,感觉心里就有了阳光的味道。”
曾经随父亲去参加过一个远房亲人的葬礼,所有人都对死者的家属说一些“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话。父亲却拍着逐渐壮实起来的后生说:“你要快点成长,早日扛起家里的重担。大树倒了,就是要给你们这些小树腾地方。”
下雪的时候,我用套子套住了一只鸟。我把它握在手中,如获至宝。父亲看到了,跟我打赌说他会让这黑色的鸟变成彩色的。我不信,就松开了双手。我看到,那只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时候,因为镶上了阳光的色彩而变得斑斓。父亲说:再美丽的鸟,失去了自由,被我们握在手里的时候,都是黑色的。
小时候有一次给家里买酱油,店家在找零钱的时候多找了一角钱。在当时,一角钱对一个孩子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它可以换来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糖果。店家找回来的一角钱是5个2分的硬币,我不想把这个“意外之财”交给父亲,就把它们藏到了自己的鞋垫里。柔软的鞋垫里突然有这么几个硬币在里面,很不舒服。时间久了,脚被硌破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父亲知道后,并没有训斥我,只是帮我取出那几个硬币,送还给了店家。父亲对我说:不要为了几枚硬币而硌坏了自己的脚,那样自己走出的路会歪歪扭扭。
在我临近高考的那段时间里,父亲下岗了,又在出苦力干活时被重物砸断了腿,对于我们来说,父亲的倒下就像天塌了一样,可是父亲依旧快乐着,在给自己削拐杖的时候还哼着歌,丝毫没有被命运击败的迹象。
面对母亲的愁眉苦脸,父亲开导她说:这腿没几天就好了,现在我可以利用这几天好好养身子,身子棒实了,就是本钱哪,到时我再把钱给你翻倍地挣回来。
母亲对父亲的贫嘴没办法,只好由着他在那里哼着并不好听的歌。
父亲本来就是一副书生的骨架,再加上受了伤,再不能干重活了。他就买了一头毛驴,拴上一个简易的车棚,穿梭于大街小巷,收一些居民家中的废弃物品。路过垃圾堆时顺便拣点破烂卖钱。父亲的吆喝很有特点,他会编一些诸如“酒瓶子,易拉罐,搁在家里是破烂,给我就能把钱换„„”之类的顺口溜,不时牵惹出居民的欢笑。
父亲早出晚归,每个黄昏,我看到的都是他一瘸一拐沉重而疲惫的身影,可是他看到我时又总会在脸上绽放一堆灿烂的笑。父亲就是这样,不论生活如何困顿,他总能找到自己快乐的逻辑:穷人吃豆腐和富人吃海鲜一样香,穷人穿棉袄和富人穿貂皮一样暖和,富人花大钱,穷人花小钱,都是一样的活着。
父亲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水,一边摩挲着我们的头,很“男人”地说:“放心吧孩子们,老天不会让我们总是呆在冬天里!”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门半开半闭,如秋之眸。
立秋了,吃过这些饺子,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挂,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凉丝丝的感觉。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中的大去当成一次惬意的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下去。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的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就去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都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的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荫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任何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中的大去当作一场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再多的苦难,她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捆绑苦难
她在一夜之间变成孤身一人,一个家庭硬生生地被死亡撕开两半,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尘土里。
两个鲜活的生命去了,留下一个滴着血的灵魂。悲伤让她的头发在自短短几天就全白了,像过早降临的雪。
一个人的头发可以重新被染成黑色,但是,堆积在一个人心上的雪,还能融化吗? 那声沉闷的巨响成了她的噩梦,时常在夜里惊醒她。她变得精神恍惚,时刻能感觉到丈夫和儿子在低声呼唤着她。
同样不幸的还有很多,一个刚满八岁的孩子,父亲在井下遇难,而母亲在上面开绞车也没能幸免于难,强大的冲击波将地面上的绞车房震塌了,母亲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离开人世。
在病房里,我们不敢轻易提起这声噩梦,这使我们左右为难。主编给我们的采访任务是关注遇难职工家属的生活,可是我们真的不忍心再掀开她的伤口,那一颗颗苦难的心灵简直就是一座随时都有可能爆发的悲伤的火山。
我们沉默着,找不到可以安慰她的办法,语言在那里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就你一个蹩脚的画家面对美景时的束手无策。
由于过分悲伤,她整个人都有些脱形了,但是最后还是她打破了沉寂。在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她说,活着的人总是要继续活下去的,但愿以后不会再有矿难发生,不会再有这样的一幕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我在笔记本上收集着那些苦难,那真是一份苦差事。每记下一笔,都仿佛是在用刀子剜了一下她的心。那一刻,我的笔滴下的不是墨水,而是一滴滴血和一滴滴眼泪。
在我问道关于以后生活方面的问题时,她做出了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决定,她要收养那个失去父母的孩子。
“我不能再哭了,我要攒点力气,明天还要生活啊„„”在她那里,我听到了足以震撼我一生的活:“我没了丈夫和孩子,他没了父母,那就把我们两个人的苦难绑到一块吧,这样总好过一个人去承担啊。”
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那是她应对苦难的办法。厄运,她没有屈服,她在这场苦难中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些逝去的生命只会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短短几天的采访行程结束了,临走的时候,我去了她的家。我看到她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几盆鲜花正在那里无拘无束地怒放,丝毫不去理会尘世间发生的一切。那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正在院子里和一只小狗快乐地玩耍。我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抬头就看到房顶的炊烟又袅袅地飘荡起来,那是在生命的绝境中升起的炊烟啊,像一根热爱生命的绳子,在努力将绝境中的人们往阳光的方向牵引。虽然纤弱,但顽强不息。
我知道,在以后的生命中,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我都会坚强地站立。因为我知道,曾经有一个人,用她朴实的生命诠释了她的苦难------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起,苦难便消解了一半。
狼是最好的验金石。
母亲的洋葱 朱成玉
岳母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女人,风风火火的一个人,把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简单的日子被她过得风生水起。在她的眼皮底下,家里的每个人都别想偷懒,因为家里似乎总是有干不完的活。现在,她终于安静了下来,也不再起早,开始贪恋懒觉。因为她老了。
人老了,嘴却没有老,依然喜欢唠唠叨叨。每次和她的女儿们通电话,都会把电话打热了才肯罢休,大多是听她一个人在唠叨,她好像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她有五个女儿,她有操不完的心,这家生活困难了,她惦记着去帮衬;那家夫妻吵架了,她赶过去“斡旋”......不管谁家有点什么事情,她都会第一个赶到,时间久了,我们对她也产生了依赖情绪,有什么事情,也喜欢和她商量,让她定夺。
深秋的时候,岳母感觉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了肺癌。我们都不敢相信,活蹦乱跳的岳母会得了绝症,并且已进入晚期。开始我们瞒着她,可是终究瞒不住精明的岳母,她从我们的眼神里看到了不安。她终于从医生口中套出了自己的病情,一下子变得萎靡不振,人仿佛一下子老了许多。
这样下去对岳母的健康不利,我们想了很多法子,让她快乐起来。拿生活中很多活生生的例子给她当正面的教育材料,告诉她只要坚持锻炼,按时吃药,就会慢慢好起来的。岳母只是苦笑,这些自欺欺人的话在她那里丝毫起不到任何安慰的作用。
我们接她来城里,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可是她去了几天就不去了,她说扭着扭着就没啥意思了。她还是喜欢乡下的空气。没办法,我们只好又把她送回乡下。
现在,我们听到更多的是岳母的叹息。她总说,她没用了。
岳父岳母去大连取药,特意为我们带了些海鲜回来,由于时间长,变了味道,我们不停地埋怨她,说价钱也差不了多少,何必那么大老远的带这些东西回来。(岳母没出过远门,大连就算是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了。)岳母低着头,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似的一言不发,她也在心疼钱啊。只是,不管多远,她都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们,哪怕是一点好吃的吃食。
后来听说我们喜欢吃洋葱,她便开始在后山脚下刨出了一块“镐头荒”,清一色的种上了洋葱头。每日里不忘精心地伺候,然后我们每次回家,她都要摘一些洋葱头,洗净了,捆扎好,让我们带回家。直性子的四妹嚷嚷着:城里这东西有的是,集市上很多卖的,也不贵,你就别种了,少挨那份累。岳母忽然有些愣怔了,像一棵僵硬的树,随风抖落了一些失落的叶子。我向四妹使了个眼色,四妹心领神会,赶紧改口:“不过,街里卖的没有妈种的好,妈种的洋葱个大,味道也重。”岳母转忧为喜,继而接着替我们装她的洋葱。
看着我们争先恐后地往家里带洋葱,岳母自然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她终于知道,自己还有用,我们都还用得着她。
其实,她不知道,她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每一次剥着母亲种下的洋葱,都会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些辣的味道,是洋葱不可割舍的心。
只要觉得自己还有用,她就会满足。这就是一个母亲的全部快乐。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让母亲冥顽不化地相信,她是有用的。这也是你所能回报她的,一种爱的方式。
注:此文发表于《松江之声》
你能让一只狼低下头吗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一点儿不假。赖三常年跑山,练就了一套放羊的本领。他放羊,不用牧羊犬,也不用跟着羊满山转悠,他会打各种口哨,对于羊群来说,每种口哨都有不同的指令。说来也怪,只要他一打口哨,那些羊就会乖乖听他的话,哪怕还没吃饱,也会掉过头来,向他这里集合。十多年来,他没放丢过一只羊,很多人家都喜欢雇他放羊。在村里,他的名气鼓噪得很。
蹩五也是跑山的,也是靠给别人放羊为生,按理说,他那套放羊的本领也是了得,和赖三不相上下。可是,遇有放羊的差事,村里的人更愿意找赖三,个中原因不得而知。这让蹩五很不服气,他总认为自己不比赖三差,总想找个机会分个高低。
事有凑巧,命运还真安排了那样一场“比试”。
那天,他们正好要一起去放羊。蹩五对赖三说,村里人只认你放羊的本事,不把俺看在眼里。今天我倒想看看,你到底比俺强在哪里?赖三说,村里人胡乱说的,你也相信啊?蹩五说,俺不管,今天非要和你比个高低。
赖三无奈,只好陪着笑脸问他,那你说吧,怎么个比法?
蹩五胸有成竹地说,咱上午照常把羊放出去,等它们都回圈里了,咱再比试。到时候,你到俺的羊圈里,随便选定一只羊,俺都能把它唤出来。咱们每人选10只羊,谁能全唤出来谁就赢。赖三想,每家都有200多只羊,都没啥标记,要认清还真有一定难度。可是既然蹩五已下了“战书”,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应战”了。
蹩五憋着一口气,就等着羊群回圈呢,他等着为自己正名,好象剑客等待着一场决斗。
可是没等羊群回到圈里,发生了一件意外:他们遇到了狼。一直以来,他们都没有遇到过狼。以为狼在他们这里已经绝迹了,万万没想到,这山里会突然出现两只狼。
那两只狼是从侧翼慢慢跟了上来的,时刻准备对羊群发起攻击。起初他们没有注意,但羊群忽然发生了骚动。赖三感觉气氛有些不对,他对蹩五说,你先不要急着往圈里赶,尽量让羊聚到一起。蹩五以为赖三害怕和他比试,先怯了场,不由得笑出声来,要不你干脆认输得了,免得麻烦。哈。
赖三没有说什么,他只是告诉蹩五,尽量把羊群赶到自己身后。赖三吹了几个长长的哨子,渐渐把羊群聚拢到一起,然后拿着那把自制的土铳,绕到了羊群的外圈。没有牧羊犬,他们已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这个时候,蹩五才看到了那两只狼,他吓得浑身抖动起来。他大声地对赖三喊到,快开枪,快开枪啊。
赖三并没有开枪,只是拿起土铳对准了它们。他和狼对峙着,谁也没有发动攻击。与此同时,他看到蹩五已经吓得尿了裤子,两条腿在那里不停地抖动。赖三对蹩五吼到,你他妈的给我挺住,你要是松了劲你的小命就没了。那些狼的眼睛里冒着灼灼的绿光,似乎要把他们撕碎似的。就那样,对峙了将近一个小时,双方都没有发动攻击。渐渐地,狼的眼睛里那些绿光变得有些暗淡,最后,其中一只狼兀自低下了头,另外一只也掉过头去,双双走掉了。
蹩五惊魂未定地问他,为什么不开枪?赖三把那支土铳扔给他说,这么些年,你什么时候听见过枪声?这家伙压根就是个不能下种的糗蛋。俺拿它就是吓唬人的,没想到,今天还派上了用场。看来今天晚上得加派人手了,那些狼没吃到羊肉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天爷哩!蹩五一边擦着冷汗,一边说,拿着这么个破玩意,你不害怕啊?
说不害怕是假话,但俺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不能先松懈,如果松懈了,狼会把咱撕得粉碎,咱的羊也跟着遭殃了。行了,别罗嗦了,快点把你的羊赶进圈里吧,咱还得比试呢。赖三催促着蹩五。
还比试个鸟呀,刚才俺那个熊样子你都看到了,只要你别让村里人知道俺见到狼尿了裤子,你叫俺咋地都行。蹩五的脸涨得通红,他这才知道,根本用不着比试,他就已经输了,那两只狼就是最好的验金石。
因为遇到狼的时候,他首先失去了勇气。
每个人生命中,都会遭遇到“狼”,遇到狼的时候,如果你胆怯、后退了,狼就会吃掉你;如果你挺住,狼就会低下头颅,向你认输。
稳定安逸的环境里,所有的人才都不辨高低难分伯仲,一旦情况危急,便会立时现出一道分水岭:固步自封退缩不前者众,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人少之又少,也正因为如此,后者才是真正的人才。
只有在危险和困境面前,才能验出人才里的“真金”。
注:此文发表于《江河文学》期
明天,我会在哪只鞋子里
鞋架上摆满了形形色色的鞋子。
晚上临睡前,妻子照例会在那里亘古不变地喊道:“明天你穿哪双鞋子?”不管有多累,她都要帮我把鞋子擦好,不让它有半点灰尘。她常常和邻居们炫耀:俺家男人是个体面的有身份的人。
体面的有身份的人,就必须穿锃亮的皮鞋。我经常能在那锃亮的鞋面上照见自己同样锃亮的分头,和油光锃亮的脸。明天的会议很重要,必须要有饱满的精神,而皮鞋无疑是能够让人提起精神头的得力工具。它是你光辉形象的基石;它会让你昂首挺胸,气宇不凡;它会提高你谈判的成功率;它会增强女上司对你的满意度。
生活千变万化,意外层出不穷,你要准备很多双鞋子,以备不时之需。那些鞋子载着我奔跑,和风对比速度,那些颜色各异的鞋子,承载着我颜色各异的梦。每一次都义无返顾,毅然决绝。不顾背后的惊叫、叹息和哀伤。
我一直奔跑着,向着灯红酒绿,向着纸醉金迷,向着一片片海市蜃楼。那些虚构的美,足以耗尽我一生的月光。
每一双鞋子都代表了我的行程。那双雪白的会飞翔的运动鞋,是周末要穿的。因为要陪客户去打网球,或者陪上司去登山。而拖鞋就像是脚的睡衣,让脚惬意地休息。脚趾们心情愉悦地互致问候,陪主人或看电视或是冲凉,其乐融融。
解放鞋都是绿色的,再鲜艳我也不会再穿它,它是土气的象征;懒汉鞋穿起来简便,不用系细带,不用拉拉锁,与懒汉的生活习性完全吻合;靴子是脚的牢笼,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穿它的,它会让我的脚趾们拥挤不堪,怨声载道。当然,现在它们都不可能在我的鞋架上,它们在我的记忆里。记忆里当然少不了草鞋,那是忆苦思甜的活道具。我想起了洪烛先生写过的1篇文章《我的灵魂穿着一双草鞋》,他说:“我的灵魂穿着一双草鞋,时常选择夜深人静逃离这座布满齿轮的城市,到远处的山野寻觅昔日的空巢。那里有小桥流水、鸟语花香,那里有祖祖辈辈刀耕火种的痕迹。灵魂需要一双合脚的鞋子,它随时愿意以浮名虚誉作为交换。这样即使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它也无怨无悔。”是的,我想我也是,与我那名贵的双脚相比,我的灵魂要简陋得多。正因为如此,当我的身体奔跑在欲望的高楼广厦间时,我的灵魂依然钟情于跋涉在乡间小路,去自由地呼吸没有被污染的空气。
我的鞋架上都是名牌的鞋子,妻子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你是个体面的人,要穿体面的鞋子。她宁肯省下自己买化妆品的钱,也要为我买体面的鞋子。
她说,鞋子就是男人的战马,冲锋陷阵,靠的就是这个派头。我佩服她这精妙的比喻。
有一日在梦里,梦见自己尿急,面对琳琅满目的鞋子,急得大叫:老婆,我该穿哪双鞋子?滑稽至极!
也有那样的鞋子,一生都被我束之高阁。如同那些我来不及翻阅的珍爱的书籍,在时光的抽屉里落满尘灰。因为不行走,那样的鞋子就成了摆设,失去了它的意义,而我不能舍弃。
忧郁的海子大概是累了,不想再奔跑了,就写下了他的诗歌《明天醒来,我会在哪只鞋子里》,海子说:或者我的脑袋是一只猫,安放在肩膀上„„海子说:成群的阳光照着大猫小猫„„海子说:老不死的地球,你好!
忽然同海子一样,也感到累了,我已经很老了吗?竟然在还年轻的时候就丧失了行走的勇气,失去了对远方的憧憬。竟然更愿意在熟悉的地方终老一生。
脚是鞋子的翅膀,路是鞋子的天空。鞋子的奔走也是一种飞翔。想对海子说,其实老不死的不是地球,是我们奔腾不息的欲望。
而现在,我只想沿着一条安全的路走,我不想让我的生活节外生枝。红灯停,绿灯行,走人行道,过天桥,我开始喜欢规规矩矩地生活,在一个固定的轨道里,探求幸福。
注:此文发表于《中国城乡金融报》
母亲的“辛德勒名单”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这些癌症患者经常在一起讨论各自的病情,时间久了,慢慢建立起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临回家的那天,母亲与那些病友们相互都留下了各自的电话号码。
母亲眼神不好,回来后让我把那些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挨个儿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之后,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的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着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
我真担心,如果有一天,那电话不再响起,母亲该会有多难过。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我对母亲说,“电话上面都是有来电显示的,如果谁的电话没有接到,我们给拨回去不就行了吗?”
母亲说,“不一样的。如果我当时没有接,她们会担心我先走了,会难过的。” 我们决定给母亲买个手机,这样母亲就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了。我把那11个人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这让我想起了“辛德勒名单”,不仅仅是母亲,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那样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在治疗上也不大配合我们,总认为自己迟早会死,往自己身上搭钱是浪费。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领她去听二人转,鼓动她参加秧歌队,可是都无济于事。后来,我们发现每次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会变得开朗许多,心情舒畅。
所以,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一部小小的手机,分分秒秒传递着生命的讯息。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为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每次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你好啊。我知道你是我的老姐妹。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上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多了一次战斗胜利的捷报,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的。他说,“我妈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在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让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着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母亲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着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她要参加秧歌队!
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她在为她的亲人们活着,也为那些“辛德勒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哪怕让她们多活一天,都是一次成功的拯救。
病情又一次严重的时候,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大颗的汗珠。这个时候,母亲的手机响了,我们知道,肯定又是病友打来的。母亲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啊,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哈哈......”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在病床上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每一次剥着母亲种下的洋葱,都会让我们泪流满面。
注:此文发表于《家庭·月末版》期
向我挥手的那只蚂蚁
父亲,这个终生陪我走路的人,在光阴的面前瘦了、矮了。现在,我要把他的背影碾成墨,写出一份比海洋更深沉的思念。
小时候,因为住在山沟里,所以上学要走很长一段山路。父亲日复一日,送我上学。父亲没有太多的话,一路上只能听到他虎虎生风的脚步声。有一天父亲的脚崴了,他对我说:你都上五年级了,是男子汉的话就锻炼一下胆量。今天爸爸脚崴了,你自己上学吧。我心里虽然害怕,可是不想让一家人嘲笑我,就一把抓起书包,豪情万丈地走出家门。刚走出家门口,就开始胆怯起来,尤其是走过那片茂密丛林的时候,猫着腰,不敢发出声响,心也砰砰直跳,总觉得身后有什么黑乎乎的东西跟着。我就不停地回头,就真的看到了一个人影,正一瘸一拐地跟着我。我看清了,是父亲!我顿时昂首挺胸,一边走一边还故意哼哼起儿歌来。父亲以为我不知道他在身后,其实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这一辈子,那山一样的父爱会始终在我的身后如影跟随。
高考落榜的那年冬天,外省的亲戚给父亲写信,说是为我找了份差事,让我去那边打工。送我走的时候,父亲一如往常那样,在身后默默地跟着。我劝父亲回去,因为我不想在车站看到和父亲分别的场面,我是一个眼窝子浅的人,我怕我的眼泪决堤。父亲执拗得很,说,帮你把行李拎到站里去吧,怪沉的。到了候车室,父亲从棉袄最里层的口袋里掏出一沓整整齐齐的零钱,一捆一捆的,我看见那些钱潮乎乎的,似乎在冒着热气儿。父亲让我把它们都带上,甚至没有给自己留一元钱的回程车费。“我走着回去就行了。”父亲说,“也没多远。10多里的路,一眨眼就到家了。”
我非要让父亲带回去一些钱,父亲不肯。我和父亲撕扯着,谁也不肯妥协。我知道父亲的脾气,只好硬了心肠收下那些潮乎乎的钱。父亲忽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又把那些钱要了回去,对我说,“你等我一会儿,马上回来。”就看到他急急忙忙地钻进人群中。父亲在大街上左顾右盼,不懂红绿灯,险些被一辆轿车撞到。那个司机大声地呵斥父亲,我看到父亲点头哈腰,对着人家满脸谦卑地陪着不是。
火车要开了,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很着急,却也有些庆幸。我想这下父亲可以把那些钱拿回去,也不用遭罪走着回去了。不想父亲一路跑着回来了,他跑起来的姿势很怪异,有点一瘸一拐的。我问他的脚怎么了,父亲一个劲地说,“没啥,就是崴了一下。”然后从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元票子和几张零块的。“我去储蓄所给你换了个整票的,这样带着安全。这些零钱你也带着在路上花,别饿肚子。”
我的眼泪终于不争气地涌了出来,大冷的天,父亲却跑得大汗淋漓,只为了找个储蓄所给我“化零为整”。
火车徐徐开动,我看到父亲一直站在那里,父亲渐渐地小了,小成一只不停地向我挥着手的蚂蚁。
那不停地挥着手的蚂蚁,在我的心底沉淀着,慢慢沉淀成一滴墨。
却经常不在他的身边,偶尔在周末陪陪他的时候,他也会说:“去吧,该干嘛干嘛去。累了,就回家。”然后就看见他拖着不再健康的身体,在黄昏里缓缓地踱来踱去。心不自觉地跟着悲凉起来,不敢想象,这个在站台上,不停地向我挥手的蚂蚁,会不会有一天突然的消失,像一滴墨水离开一张纸,让我的世界变得一片空白呢!
父亲在黄昏里的背影是萧瑟的,但就是这个微微颤抖的背影,包裹着我所有的幸福。冬天,我在父亲的背影里取暖;夏日,我在父亲的背影里乘凉。
一个慢慢远去的人,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他是我生命中的一滴墨,浓浓的,饱含深情。
蘸着它,能写出一段感动灵魂的诗;蘸着它,能绘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
一封奔跑的家书
他从未喊过她一声妈,就因为她是他的继母。
没有人可以替代母亲在他心底的位置,不管她对他如何如何的好。他就像一块顽石,任她怎样的感化,都无法将他打动。
母亲已经过世好几年了,他在半夜还是会时常惊醒,一遍遍地唤着母亲。她心疼他,一遍遍地到他的房间来给他盖被子。有好几次,他能感受到一双温暖的手,拂过他的额头,停在他梦的门口。
那些年里发生了很多事,父亲在蹬三轮给人送货时,出了车祸,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了。从此,属于父亲的活就都由她来干,每天,单薄的她都要蹬着三轮早出晚归,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他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大学,在车站,她和父亲送他,望着秋风中单薄的她的背影,他忽然有了一种亲切的感觉,他接过她手中的手提箱,看到了她眼神中的期待,但他终究还是没有喊出那个字来。
暑假的时候,他不准备回来了,他要在学校附件的餐馆打工,他不想再给她添麻烦,他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他把电话打回去,告诉父亲他的想法。父亲没有反对。
没想到她会赶来,站在餐厅外面打听着他的名字。她为他带来了过冬的棉衣,和一些钱。“别不舍得花,屈了自个儿。”第一次,他感觉喉头有些紧,那个“m”打头的字眼差一点从他的喉咙里喷薄而出。可是,内向的他仍旧叫不出口。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要写一封家书给她。
他急急地把它邮寄,长了双脚的家书开始飞奔,他盼望着它能在三天之后流转到她的掌心,因为三天之后,是她的生日。
一封奔跑的家书,上面只有一个字:妈!
散文经典读后感【第三篇】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读后感,这是世界的美好怎么只有眼前的片方之地呢?下面是网友带来的纪伯伦经典散文诗读后感,欢迎阅读!
这本书,我大约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了精读,纪伯伦散文诗精编读后感.阅读完大诗人纪伯伦的精髓之作,使我无论是对于人生,还是在诗歌创作方面都有很大收益.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怎样用诗歌反映生活、怎样用诗歌礼赞生命,使我在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有了创作新思路.在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的影响下,我创作了我的三首诗歌《孤独》、《守望》和《大海和浪花》,这三首诗,它们是我这个人类个体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真实个人解读,如果说这三首诗带有纪伯伦诗歌色彩,那是因为我的创作灵感正好产生于我阅读纪伯伦诗作的过程中,是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在我表述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时的自然流露.我感觉我抓到了纪伯伦诗歌创作的精髓.
我认为纪伯伦的诗歌创作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纪伯伦在生命的每一刻钟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问着自己的灵魂,从未背叛自己的心灵所指,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解读,始终都在用一双哲学与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
2、纪伯伦的诗歌语言酷似音乐,随着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释放,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读者很自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灵、体验生命的过程之中.纪伯伦在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语言、思维等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
1、诗歌的内容:主要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人类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人性的特点,热衷于揭示生命、生活和人性的本质.2、诗歌的形式:或是用人与人对话的方式,或是用第一人称,或是将人的众多欲望拟人化、角色化,或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或是以一个先知的身份将人性的哲学播撒给芸芸众生.
3、诗歌的语言:注重用情境化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心灵所想,使哲学与理性蕴含于情境和生活之中,给了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他的诗歌语言的押韵不是外在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了音律美.
4、诗歌的思维:注重从两面或多面对要表现的事物进行解读,给读者一个立体的思维空间.
阅读完纪伯伦的诗作,我感觉我这个怒放的生命看到了太阳的光辉,发现了与我一样用哲学和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的知音,我感觉到太阳的光芒更加灿烂,我的生命信念更加坚定,向上的力量更加顽强与持久!
我不想成为纪伯伦,我只想做一个像纪伯伦一样感悟生命的人.
有一位诗人,用思想的珍珠和心灵的宝石装点缤纷的世界;有一位作家,用抒情的笔调和丰富的想象塑造大众的灵魂;他在生命长河中真诚的摆渡,点亮多少人情感的明灯;他在人世间高声的呐喊,敲醒多少人沉睡的良知,他就是“旅美文学的旗手和灵魂”——纪伯伦.
一、纪伯伦笔下的爱与希望
一反阿拉伯诗歌讲究用典、崇尚神秘的传统风格,也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一味地模仿或疯狂的变异,纪伯伦抹去时代的痕迹,解脱思想的桎梏,仿佛一只热爱家乡的鸟儿,在蓝天上欢快的鸣啭:“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开心扉,于是少女把我摘下枝头,吻着我,把我带在了她的胸口.”(美之歌》)通过几个自然界经典意象的闪现,霎时间诗化了读者对美的认识和体验,让读者在处处可见的自然景物中对美有了一个形象的理解,读后感《纪伯伦散文诗精编读后感》.
纪伯伦在《爱的生命》一文中有一段:“让我们采撷大地上的果实,如同精神采撷爱情在我们心中播下的忠诚的种子所结出的幸福之果;让我们用田里的产品装满库房,如同生活充实了我们感情的谷仓.”这段优美的诗句巧用比喻,妙使拟人,将爱情比作忠诚的种子,在我们的心中开满幸福之花,又将生活幻化成一种结晶和产物,储存在情感的粮仓,在纪伯伦的笔下,爱是精神的战利品,是心灵的抒情之歌,是滋润生命的清泉,饱含生命的能量;爱让无数颗善良、无私和纯洁的心灵在社会中传递,温暖着需要被关爱的弱小的人们,使之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我们对每一件事的内心感悟都有所不同,譬如说大家都睡觉,有的人睡觉是为了休息,有的人睡觉是为了获得充沛的体能,而有的人睡觉却是为了与梦境之神相逢,焕发出内心灵魂的火花,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看起来不差多少,但人来到这个世界对心灵的诠释都有所不同,人在物质中穿行,完全否定物质是不可能的。
关键是穿越后你能达到心游万仞,胸怀世界吗?穿越物质生活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我们的性灵在这过程中得以遨游,得以接受爱的滋养,这也许就是庄子说的一个最简单的境界“乘物以游心”.爱,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唯有人类社会成员间才有的默契,博爱的情怀,乃生命健康与性情积极的一个标志,它是一记生存的姿态,更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在我看来,爱之所以是永恒的主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生命在多元的选择中显得过于迷惘,需要一个坐标、一盏灯塔确定未来的方向和远方的道路,而那坐标、那灯塔就是爱与希望,纪伯伦在文中表现的爱已非具体的,表面意义的爱,而已经化为一种精神、一种价值、一种情怀,在我看来,他把爱当做了衡量一切行为的准绳和标尺,当做了确定理想的航标和灯塔.
二、纪伯伦笔下的色彩
光与影交织形成的大千世界,充满了缤纷的色彩,作为触景生情、多愁伤感的诗人纪伯伦对色彩的感悟力也自然极为生动和形象.笔者认为,在他的笔下有两种类型的色彩:一是诗意化色彩,二是情感化色彩,譬如说,在他的《诀别》一文中曾有一段:“白的像浮云满天,黄的似阳光灿烂,红的如晚霞一片”诗人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了“白——黄——红”三种不同颜色,并配以“浮云——阳光——晚霞”三种美丽景物作为比喻,形象地捕捉到了一幅在离愁别绪人眼中的自然风光图,正所谓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充分暗示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想之情,这是诗意化的色彩,是诗意化的泼墨山水图,是一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六一诗话》)的妙化之笔.再譬如说,纪伯伦在《情侣》一文中曾提到过:“结婚,就是将黄色的美酒与红色的佳酿混合在一起,产生出类似黎明到来时期霞显现出的金黄色.”其中的“黄色的美酒”“红色的佳酿”“金黄色”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调酒师的色彩极佳的作品,这种奇特的想象和比喻中蕴含了作者对结婚特定内涵的精确表述,也是作者情感的充分体现,是情感化的色彩,这样思想之杯便摆脱了机械的单一色调,融入了情感的琼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在这个资讯异常丰富的时代,有很多书值得去读,我们也读了不少书,但其实读书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义进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救赎;古人弹琴,在千山万壑之中“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松风浩荡,紫烟袅袅都为他而响,这是阅读;古人唱歌,在苍林篁竹之内“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云卷云舒、清风明月都与他同唱,这也是阅读,真正的阅读方式,阅人阅事阅山川,阅物阅情阅世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皆可阅读,纪伯伦的散文诗是一种阅读,他的文字让我们的'心灵去旷野旅行,让我们深深感受着黎巴嫩式的美,我真的觉得,读纪伯伦的作品决不是一种外在强制,而是一种内心的需要,可以泛览,可以流观,可以仰观天地之大,可以俯察品类之盛,俯仰生姿之间,那些深邃的思想已凝聚成一种文化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我相信他的诗歌一定是一种文化基因,一种文化传统,传承在每个东方人的血脉里.
最富含哲理最超拔的悟性,传世诠释一个睿智、脱离世俗的纪伯伦!这个“旅美派”的杰出代表,他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开采一代文坛新风,同时也倍受人们的喜爱!
一种抹去时代的痕迹,解脱思想的拘束,毫不保留的献出,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他不像别的诗人那样保留神秘,也不像一些诗人那样运用大量手法去描写,他用他的内心写出了他自己的情感,不仅给我们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就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
其实在纪伯伦的创作生涯中是可以分段的,散文诗中所收藏这的《先知》与《沙与沫》可以说是创作生涯后期的传世之作,也就是这两个传世之作把纪伯伦推上了世界文学史的巅峰,而作为作者学着历程中期的作品《疯人》则表达了对寻找真理的无尽求索与拷问之路。
说实话在这3篇中,我更倾向于《先知篇》。
冰心先生也曾经为纪伯伦的文学泰斗,也被他深深折服过,并且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本书,拿满含着东方其吸收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辞之词,予我极深。”我相信这句话包含了人们对纪伯伦的千言万语。
“船的来临”
“声音无法带走赋予它翅翼的唇舌它只能独自寻找天”
“苍鹰不携巢禾,才能独自飞翔”
“多少次你们沉浮于我的梦境。如今你们驶入我的清醒,也就是我更深的梦境。”
“通过此刻的确是我举起明灯的时候,那灯中燃烧的并不是我点燃的烟火。”
“爱直到永别的时刻,才知道自己的深度。”
这就是纪伯伦笔下的爱与希望!
我记得纪伯伦《爱的生命》中有一段:“让我们采摘大地上的果实,如同精神采摘爱情,在我们心中播下的忠诚的种子,在我们心中开满幸福之花。让我们用田里的产品装满库房,如同生活充实了感情的谷仓。”这段优美的语句巧用比喻,妙用拟人,将爱情比作忠诚的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看满了幸福之花好,又将生活幻化成一种结晶和产物,储存在情感的粮仓,在纪伯伦的笔下,爱是精神的战利品,是心灵的抒情之歌,是滋润生命的清泉,饱含生命的能量。
“白的像浮云满天”
“黄的似阳光灿烂”
“红的如晚霞一片”
我想纪伯伦也是一个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所以纪伯伦对色彩的感悟力也是自然极为生动和形象,这一段一是诗意化,二情感化色彩,本段中诗人充分发挥联想,运用了“白--黄--红”三种不同颜色,并配以“浮云--阳光--晚霞”三种美丽的景物作为比喻,形象的捕捉到了一幅在离愁别绪人眼中的自然风光图,正所谓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充分暗示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想之情。
我相信,他的诗歌以后一定会变成一种文化基因,一种文化传统,一种幸福。
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吧,一起去感受最纯洁的幸福!
“这本书,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词,予我极深的印象.”冰心先生作为曾经为纪伯伦著作作译的文学泰斗,也被它深深折服.这篇长仅二十八章的散文诗犹如甘露润泽了人性世界的每一寸土壤,从出身到死亡,有缔结婚姻,也有结交友谊,不仅包含无拘无束的自由,还探讨严酷无情的法律,涉及享乐而不忘却痛苦,甚至还关注衣食住行……当然,还要回归爱这最易忽略却是最弥足珍贵的上帝恩赐.
在纪伯伦看来,人生有了爱的滋润才能称得上完美,而能够笑对死亡的人才是死而无憾.真正的“施主”出手并不一定大方,却必然是身处极度困窘之境还能慷慨解囊,人生价值就在于洗去一切耀眼的浮华,而谋求更深刻的内涵.
“爱除了自身别无所予,爱除了自身别无所取,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奉献你的心,但不要让对方保管.”
“你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呢?总有一天,你所有的一切将要留于他人.”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
《先知》中如丝如缕的做人箴言有如纪伯伦思想天空的阵阵微风,轻曳的是他心中的风铃,回响的是智者的声音.
《沙与沫》篇
对比《先知》中的直面人生,《沙与沫》就显得较为含蓄,但它句句箴言,字字珠玑,表面凌乱的文辞蕴涵着难以言状的深意.这也是许多读者挚爱《沙与沫》的重要原因.
“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现在再让我们沉默下去吧.”
“我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了很久,沉默着而忘却了季节,然后太阳把生命给了我,我起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如此抽象的意境,更具有诗的韵味,品味愈久,回味愈浓.
当然,文中出现更多的还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
另附:
我一直热衷于进行诗歌创作,故选读了《纪伯伦散文诗精编》这本书,我大约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对这本书进行了精读.阅读完大诗人纪伯伦的精髓之作,使我无论是对于人生,还是在诗歌创作方面都有很大收益.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怎样用诗歌反映生活、怎样用诗歌礼赞生命,使我在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有了创作新思路.在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的影响下,我创作了我的三首诗歌《孤独》、《守望》和《大海和浪花》,这三首诗,我并没有刻意的为了创作而创作,它们是我这个人类个体对于生命和生活的真实个人解读,如果说这三首诗带有纪伯伦诗歌色彩,那是因为我的创作灵感正好产生于我阅读纪伯伦诗作的过程中,是纪伯伦诗歌创作手法在我表述我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时的自然流露.我感觉我抓到了纪伯伦诗歌创作的精髓.
我认为纪伯伦的诗歌创作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纪伯伦在生命的每一刻钟做的每一件事,都在垂问着自己的灵魂,从未背叛自己的心灵所指,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解读,始终都在用一双哲学与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
2、纪伯伦的诗歌语言酷似音乐,随着情感的自然流露与释放,或是低沉,或是高仰,使读者很自然地投入到了洞察心灵、体验生命的过程之中.
纪伯伦在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语言、思维等方面给了我很多启示.
1、诗歌的内容:主要是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在人类文明的大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人性的特点,热衷于揭示生命、生活和人性的本质.
2、诗歌的形式:或是用人与人对话的方式,或是用第一人称,或是将人的众多欲望拟人化、角色化,或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或是以一个先知的身份将人性的哲学播撒给芸芸众生.
3、诗歌的语言:注重用情境化的语言描写自己的心灵所想,使哲学与理性蕴含于情境和生活之中,给了读者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他的诗歌语言的押韵不是外在上的,而是内在的,充满了音律美.
4、诗歌的思维:注重从两面或多面对要表现的事物进行解读,给读者一个立体的思维空间.
阅读完纪伯伦的诗作,我感觉我这个怒放的生命看到了太阳的光辉,发现了与我一样用哲学和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的知音,我感觉到太阳的光芒更加灿烂,我的生命信念更加坚定,向上的力量更加顽强与持久!
我不想成为纪伯伦,我只想做一个像纪伯伦一样感悟生命的人.
-->
散文经典读后感【第四篇】
很久以前就喜欢林清玄的文章,它总能以诗样的哲理给人带来智慧和觉悟。他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智者,恬淡安适,于细小的生活中发现真理。作家都有一双细腻聪慧的眸子,他洞察体恤世间一切,娓娓道来,让人豁然开朗,心里充满宁静祥和,同时也深含着爱和阳光。
每每体味作者诚挚的情感和亲切质朴的语言时,总让人感动,觉得自我随着娓娓的叙述深入他的内心,顺着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着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听着他对人生的顿悟,那么宁静平和,那么超脱,许多生活、工作中的烦恼也会随之淡然。
于是,我孜孜不倦,爱不释手。
最近,看了他的1篇意味深长的哲理故事。
“看到水田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还要繁盛,姿态十分优美,我当场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道。‘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先空心菜能够开出这么美丽明艳的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问农夫:‘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菜,怎样没有开花呢?’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样会看到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留到开花呀!’我仔细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丽也不输给百合,并且有一种十分好闻的香气,如果拿来插到花瓶里,也不会输给其他的名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开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难以明白它开花是那么美。只是有一些做种的空心菜能熬到开花,人们难以改变观点来看待它。”
作者不由得感慨:仅有完全破除对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见空心菜花的美,这正是以空心菜来看世界。可是,人要“空心”来应对世界,真的比空心菜开花还要难呀!
空心菜的故事给我们很多感悟。等待会有馨香的惊喜,等待会有美丽的回报,等待会有生命之花的灿烂开放。孩子的成长,不也是空心菜开花的历程吗?这是一个漫长的积蓄和提升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轻轻地呵护,慢慢地欣赏,耐心地等待,尊重他们的差异,宽容他们的脚步。我们不能违背四季的规则,提前收割。否则,我们收获的就只能是“空心菜”,是菜!绝没有期望看到美丽的空心菜花。不是孩子成长慢,而是我们的心太急;不是教学方法有问题,而是教学思想有偏差。
其实,他们正在不知不觉地生长,心灵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只是我们浮躁的心在应试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觉;我们功利的目光,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搜寻得太累,迷失了方向。所以很难察觉到心灵的感动,倾听到花儿开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