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农业工程师研究农业科技论文的主题大全汇总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26342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农业工程师研究农业科技论文的主题大全汇总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农业工程师研究农业科技论文的主题【第一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农业部、省农委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视频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好全省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全省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方案的通知》(皖农科函〔〕94号)要求,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科技服务促春耕备耕为主题,以包村联户科技服务为重点,动员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围绕在地作物田间管理、春耕备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惠农政策宣传、农资市场监管等开展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政策落实,为夺取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和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4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从2月份开始到4月底结束。全县动员组织295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畜禽场舍、河湖塘边、农业试验示范点,开展农业科技指导、培训、咨询、示范和惠农政策宣传等服务。通过服务活动,全县培训农民5万人次,印发明白纸5万份,开展广播电视讲座10次,联系服务科技示范户、生产大户、家庭农场2950个,服务指导各类农民合作社295个,促进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惠农政策贯彻落实。

今年全县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1.突出做好春季生产指导服务。分类指导,抓好小麦返青肥、拔节肥追施。春季气温变幅较大,易引发低温冷害,要切实抓好倒春寒和其它灾害天气的防御,抓好化学除草、三沟理墒,小麦纹枯病、蚜虫、赤霉病的防控,抓好蔬菜和其他在地作物的'生产管理,围绕春耕备耕、农业结构调整、养殖业生产,抓好主导品种推广,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畜牧业补栏出栏和春繁春孵、水产品春繁春放和清塘消毒等科技服务。

2.突出做好重点技术推广服务。重点推广以下技术:主要作物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设施蔬菜栽培和农业结构调整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释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清洁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及农业信息技术。

3.突出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重点围绕“四补贴”(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购机补贴)、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美好乡村建设等开展政策宣讲,提供咨询服务。

4.突出做好农资市场监管服务。()大力开展春季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规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民利益和春季农业生产安全。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年之计在于春”.委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春季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性,切实增强抓好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将其摆上重要位置,结合自身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认真制定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计划,明确服务时间、内容和目标任务,并与各乡镇做好对接联系,悬挂宣传条幅,印发明白纸,安排好重大科技活动,建立服务责任制,落实服务经费,保证科技服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立足服务区域,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集市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咨询和现场指导等服务工作。

(二)加强统筹协调。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包村农技员要立即进村入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搞好服务;各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要组织精干科技人员,建立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专家服务队、报告团,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县级农技人员要在做好包村联户服务工作的同时,划片包干,深入乡(镇)村开展技术培训和驻点指导;乡镇农技人员要包村联户,每个农技人员要包干1个或若干村、联系服务10个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200户,推进技术推广应用。

(三)提高服务效率。一是突出重点服务。重点抓好高产创建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以及种养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进村入户服务。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三是开展多形式培训服务。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服务,通过现场培训、老师讲课与农民互动相结合培训、大户与一般农户结合培训、室内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四是抓点示范服务。依托农业重点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四)强化宣传工作。要在村边、路口、高产创建点,通过挂横幅标语、办板报、出动宣传车等做好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活动氛围。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简报、通报等,宣传活动的做法经验、成效,推进活动开展。县农委将建立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旬报制度,编发春季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工作简报,各乡镇要做好每旬初上报科技服务活动信息工作。

(五)加强督查考评。县农委将加强对科技服务活动的督查,将督查结果纳入“农民满意农技员”创建活动考评依据。

农业工程师研究农业科技论文的主题【第二篇】

虽然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

基层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基层领导不能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在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中的支撑作用,弱化了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

一是农业科技工作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县农牧局、科技局、科协、人社等部门都管科技,但各部门科技服务的条块划分不清晰,负责统筹的部门不明确。

二是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各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林业工作站的技术人员成为乡镇干部中的主力军,除负责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外,还承担着乡镇行政事务,科技服务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农业科技推广者和运用者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环节没有很好对接。

科技人才力量不足。

自后,海原县农口各部门基本没有补充过大中专毕业生,专业人才出现“断代”,全县在编的农、林、水、牧等科技人员不足500人,与万农业人口相比,每1000农业人口配备1名科技人员,科技人员总量存在严重不足。

新型服务装备不足。

县、乡两级科技服务机构缺乏用于监测、试验、分析、检验的新型设备,依然采取“鉴定靠目测、推广凭经验、服务靠嘴巴”的原始手段。特别是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没有专门的办公场所,电话、电视、电脑等先进的通信设备配套不全,信息收集与交流、质量检测、宣传推广等都跟不上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联合协作不足,科技服务方式仍停留在办班培训、技术咨询、印发材料、示范带动等基本层面上,加上农民接纳能力较差,导致农业科技应用率、转化率不高。

2对策及建议。

创新体制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纯政府型的服务机构和纯公益性的服务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农民需求的多元化,也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迫在眉睫。应由政府统一规划,科技部门牵头,农、林、水等涉农部门配合,对现有的科技人力资源、装备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按主导产业分布成立若干个科技服务分队,使公益性科技服务覆盖各产业、各流域,同时出台扶持政策,放开搞活非公益性科技服务活动,形成政府主导公益性服务、市场主导经营性服务的科技服务网络,既发挥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又有私营农资企业的参与;既发挥专家型人才的作用,又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利用政策导向,吸引壮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补充基层科技力量的不足,逐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形式、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

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网络建设中,县、乡服务机构建设虽然还很薄弱,但有机构、有人员、有基本的'服务设施,而相当一部分村级网络建设还是空白,县、乡服务缺乏承接。从这一实际出发,海原县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在继续重视加强县乡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主攻点应放在村一级。对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的村,扶持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对优势产业不明显的村,扶持发展农资经营户、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联系点,对经营者和种养户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担当起对当地农户的基本生产技术指导,辐射带动千家万户。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办好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农业科技110”、“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家咨询交流的服务作用。

加强队伍建设。

一方面,农口部门应通过内部调整优化人员专业结构,使农技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比例最低达到70%以上;另一方面,要重视补充新鲜血液,县人社局在制定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计划时,应把农业科技人员列入计划,适当放宽招考条件,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进农业科技人员队伍。还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鼓励通过自学、进修深造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要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服务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通过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种养殖大户和产业化基地签订技术推广、承包合同,积极探索按合同要求提供规范化的有偿技术服务途径;通过以资金入股、项目技术参股等形式领办创办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等经济实体,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回报新机制;通过转变服务方式,促使科技服务由单纯的技术推广向信息、技术、购销一体化综合服务转化,向农科教一体化转化,通过整合资源,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协会等途径,提高技术的集成化水平,降低推广成本;通过科技骨干带头承包或公开租赁、转让等方式,流转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经营权,规范园区、基地后续建设。

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服务当做公共事业来办,把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逐年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

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关于乡镇农技站建设、畜牧站建设、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建设上的扶持政策,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三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市场化经营为补充的新模式、新机制。

农业工程师研究农业科技论文的主题【第三篇】

建立成果供需动态库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释放农业潜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成果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满足应用主体转化能力,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建立基于移动终端或互联网等平台的成果供需动态库,对于增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选择性、针对性、适用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加强成果宣传推广系统规划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目标,分别从生产和市场两个层次开展农业科技成果宣传推广。针对农业生产,将成果应用的投入产出比、生产方式和产品等的优势,通过示范场户带动、现场观摩、田间学校、发放宣传材料、搭建信息化宣传平台等途径进行宣传推广,培养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学科技用科技的理念;同时,跟进相应的技术培训,保障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效果。针对消费主体,将产品的品质、功能等优势,通过微信、微博、电视媒体、贴士、宣传片以及提供检测服务等途径进行推广,使消费者或经营主体获得了解农业科技成果的便捷渠道,提高成果推广的普及度[2]。

拓展市场承接渠道市场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源泉,畅通的市场承接渠道是加速成果转化的催化剂。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各类实体和电商平台,使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所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取得相应的市场收益和市场占有率。拓展社会主体参与渠道,使社会主体能够通过成果交易或有偿服务等方式,获得农业科技成果的分配收益,推动社会主体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4结语。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因此,需要科学分析成果转化推广的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成果转化途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沈俊国,沈业松.当前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几点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14(24):5-7.

[2]郑月兰,买小虎.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模式初探.北京农业,2011(30):180.

农业工程师研究农业科技论文的主题【第四篇】

农业科技成果大致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3类。这3类成果其形态各有差异,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难易程度和速度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基础研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较难,速度缓慢,应用基础和开发类研究转化逐渐变易,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但它们转化过程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如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产权易逝、契约不完全、交易费用高昂、制度依赖等。结合我国的农业现状,即科研起步晚,科研手段比较落后,农业科研投入相对不足一些,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起步也较晚,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科研立项与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农业科研立项是农业科技成果产出的首要环节,因此在立项上必须要考虑到该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以及生产上的实用性。农业科研院校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源头,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研立项与生产联系不紧密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科研院校科研工作者科研申报内容较多脱离生产实践,这就形成了农业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需要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满足,而已经形成的科技成果又不能对现实生产实践进行有效指导的尴尬局面。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一些农业科研人员往往在项目申报、论证、检查和验收上就花费了全部项目的50%以上的精力和费用,这样,实际上用在项目研究和成果应用上的时间和费用就剩下不到50%了,这就造成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不高、商品转化率低。同时,由于组织协调不统一,信息沟通的不畅,科研项目停留在低水平重复,且项目执行监督和结题考核等过程把关不严,进而影响到高质量农业科研成果的产出。造成农业科技成果质量不高的另一个原因是研发经费的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科研经费来源途径较为单一,基本完全依靠政府单方面拨款。与国外相比,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科研经费平均占到农业总产值的近4%,发展中国家达到l%,而在我国,仅为%~%。而在美国,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主要由政府拨款和私人投入两部分组成,而且私人投入部分与政府拨款几乎相等,每年可以达到21亿美元。

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是关键的内因所在,是实施主体。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纳吸收和应用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人口占%,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分别占%、%、%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相对比较滞后,在农村将近5亿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非常高,而且许多拥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农民都转移到了第二、三产业,同时,农民由于受到文化素质的限制,缺乏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显然,这样的农村劳动力群体难以有效独立运用科技工作者提供的先进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推广队伍不稳定。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技推广人员占农民总数的比例仅为%,这与发达国家相差很大,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很多地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由于受到编制和资金的限制,存在着只消化不补充的问题,无法吸收农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再者原有农技人员已进人离退休高峰期,实际从事农技推广的人才已渐渐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另外加上工资福利低,工作条件较差,业务用房、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等办公设备缺乏,导致农技推广转化队伍愈加脆弱。

农业工程师研究农业科技论文的主题【第五篇】

为认真贯彻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农技推广工作,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制定全省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科技推广示范行动为引领,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在2月至4月春季农业生产期间,组织动员全省各级农业科技人员,以开展包村联户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为夺取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期间,组织全省各级农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通过下田、进户、入社、到场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示范引导等方式,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生产大户和贫困户16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80万户;培训农民500万人次以上;印发技术和惠农政策明白纸600万份;开展广播电视技术专题讲座1000场次。

重点工作。

(一)大力开展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各地当前要突出抢前抓早,及时组织农技人员调查苗情、墒情,抓好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及早制定小麦赤霉病防治预案;抓紧筛选发布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广泛开展冬春季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时组织畜禽集中免疫,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及时研判疫情态势,完善应急预案,充实应急物资;围绕生态农业产业化,做好春耕备耕、农业结构调整、健康养殖的推广服务;要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二)扎实抓好包村联户服务。结合全国农技推广补助县项目实施,各县(市、区)要深入扎实开展包村联户服务,依据全国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确保90%以上在编在岗农技人员参与包村联户服务,每名农技指导员联系服务10个科技示范户和2个贫困户。按照程序公开的方式遴选规模农户为科技示范户,优先将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生产经营新型职业农民要全部作为科技示范户,提高示范带动效果。要开展精准科技扶贫,将有生产能力和技术需求、在扶贫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列为包村联户服务对象,提出帮扶对策,加强指导服务,提高其“造血”功能,引导加速脱贫。

(三)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和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扎实开展春季农资整治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民利益和春季农业生产安全。重点围绕土地经营权流转、种粮补贴、购机补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美好乡村建设等开展政策宣传,做好咨询服务工作。

(四)上下联动做好春季科技服务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围绕绿色增效示范行动,重点推广粮食绿色增产、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渔业绿色健康养殖、特色农业绿色增长等模式,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推进农信农机农艺融合。省农技总站要围绕主要农作物苗情监测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省畜牧总站要围绕“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省水产总站重点推广稻田综合种养五大典型模式及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等技术,省农机推广总站要围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推广生态健康种养技术,深入农业生产大县适时举办小麦、油菜田管技术以及畜牧、水产等专业种养技术培训班,省农委有关处、室(站)要依据职能做好春季科技服务工作。15个省产业技术体系要提出春季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方案,深入一线开展指导服务和技术培训。

(五)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生产要素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联合和支持做好生产要素服务。支持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以及农业企业在春耕春种、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支持农资企业做好种子、农药、肥料、农机等生产资料服务;支持银企、银社、农保对接,为农民提供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服务。

四、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切实增强抓好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责任感,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要制定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方案,明确服务时间、内容、形式、目标任务和要求,安排好重大活动。要建立服务责任制,落实服务经费,强化服务手段,保障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

(二)强化指导,扎实开展。省农委成立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指导督查组(见附件1),分赴各地开展指导服务和督查工作。各地要统筹科技和人才资源,组织协调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科技人员,建立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专家服务队,深入基层推进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扎实高效开展。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要深入一线研判生产形势,提出技术对策,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指导试验站和示范基地做好试验示范。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地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把春季科技服务活动的经验做法、成效与“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事迹宣传结合起来,弘扬“工匠精神”,营造春季科技服务的良好氛围,推进活动开展。省农委将建立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月报制度,各市农委要做好科技服务活动信息统计工作(见附件2),按时上报服务活动情况。

(四)加强调度,推动促进。各市要加强对春季科技服务督查指导,各补助项目县(市、区)要加强对服务工作进行调度,通报服务情况,强化结果运用。各县(市、区)要于今年3月1日至15日,将20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名单(格式见附件3)上传到安徽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信息管理系统中,同时将电子版发至省农委科教处。省农委于每季度最后1个月,对全省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情况进行电话抽查,并将结果通报各市、县(市、区)农委,抄送当地政府,纳入对各地绩效延伸考核内容。省各指导督查组每月要到所联系的市督查1次以上,每月底将联系市活动开展情况书面报省农委科教处。联系人:张启凤,联系电话(传真):0551-2656995,邮箱:kjc0551@。

农业工程师研究农业科技论文的主题【第六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农业大国的基础产业,担负着长期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任。土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其数量、质量和位置都直接制约农业生产。但自然界中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近些年,尽管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耕地保护制度,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耕地资源出现“三少”,即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并且减少趋势日趋加速,最终对农业生产用地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因此,未来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必须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径,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来突破农业资源的约束。

二、农业科技的社会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2]社会性,通常是指那些对人类整体运行发展有利的基本特征,如利他性、服从性等。农业科技的社会性是指农业科技和农业本身一样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社会功能。[3]国家粮食安全是政府[:请记住我站域名/]维护社会治安,保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政府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多年来,粮食安全和增产增收一直是“三农”问题的焦点,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将“米袋子”、“菜篮子”和“钱袋子”工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米袋子”实行省长负责制。由于各部门重视农业、支持农业,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产量创新高达到11424亿斤。[4]但面临新挑战:从国内看,主要农产品供求矛盾突出。

一方面,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保持刚性增长。人口数量增长、农民进城务工增多、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全国粮、油、肉的年消费量分别达亿吨、2400万吨、8000万吨左右,并以粮食每年250万吨、植物油100万吨、肉200万吨的速度继续增长。[5]另一方面,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受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紧张的影响,波动大,稳产增产难度也大大增加。从国际看,国际市场无法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和粮食安全。一是世界主要粮食库存消费比屡创新低,粮食供给紧张状况难以缓解。二是世界主要产粮国强化了对粮食出口的政治干预。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影响,特别是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粮食主产国颁布了粮食出口禁令,给我国粮食供给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无粮不稳”,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业,政府必须把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问题排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

三、农业科技的公共性:财政承担主要责任。

财政是政府施政的基本物质手段。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决定财政承担主要责任,主要原因是:第一,农业科技具有非竞争性。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是利用生物有机体的自身繁殖功能进行的生产。那么,当此类技术被提供,并不会因为增加农业技术的使用而增加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成本,从而很难为其提供者或拥有者带来收益。

这就使得农业技术产生的利益与其高成本不对称。一项农业技术的研发,需要科研单位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研发活动存在着有可能失败的风险。因此,对于以盈利为目的企业、个人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提供此类技术。第二,农业技术具有非排他性。农业生产主要是在露天大田进行,一切生产过程和技术要领都是公开的,很难对农业技术进行保密,阻止农民相互学习利用新技术。

即使有明确私人产权的专有性农业技术,也很难排他。如农业技术专利权,由于专利技术的大部分知识内容必须公开,这就为其他企业免费获取信息进行模仿提供机会。此外,农产品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容易产生“谷贱伤农”,使得部分农民认为采用新技术产品供应量增加自己收益反而可能降低,进而抑制他们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因此,财政必须承担主要责任,保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一)重构分工明确的行政管理体系。

我国农业科技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不尽完善,科研管理多元化,致使横向管理缺乏协调,纵向管理信息不畅,科技投入浪费严重。因此,应对现有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一套分工明确的行政管理体系,明确各自的事权,按照事权与财力统一的原则,划分财力,从而确保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支出集中管理、使用。首先,打破现行单一按行政区划实施分级管理的模式,改按农业区域性特点和行政区划相结合划分农业生产区域。其次,农业部设立农业研究服务局,并在各个农业生产区域设置由其直接领导的科研服务机构,科研服务机构再根据本区特点下设不同数量和规模的试验站、示范点或研究所。侧重于基础研究,探索新知识或解决长期性、全国性重大战略问题。再次,设立农业部推广局,负责指导各省制定和执行推广计划,协调各省间的合作交流,不直接从事具体的农技推广工作。

我国农业科技长期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1991—农业科技支出占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一直低于1%(笔者根据20《中国统计年鉴》计算)。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财政支出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并与国际惯例的收支分类标准具有可比性,我国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

由于财政支农支出的统计口径尚未完全确定,—只公布农林水事务支出总额,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细化了农林水事务支出项目。在此,将20农业支出中的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占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视为原农业科技支出占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比例,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有关数据计算,该占比为%。比例虽有大大提高,但由于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长期不足,缺口较大,在以后多年内财政应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支出。20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一方面,加大农业科技支出总量。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经常性收入,20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同比增长%。[6]以此为标准,各级财政在确保持续加大用于“三农”支出前提下,重点加大农业科技支出,保障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另一方面,在总量逐年增加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资金,保障农业科技支出结构合理。农业科技支出主要用于研究开发、推广服务和教育培训三个方面。因此,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兼顾研发、推广、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予以统筹安排。

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产、学、研、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果,初步形成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的局面。但还存在许多缺陷,尤其是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我国的农业科研主要依靠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立项得到财政资金的支持,项目经过评审就算完成了,后续的推广应用没有受到重视。“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1%,[7]推广度仅有25%,[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研究开发的最终目的是生产出更多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农产品。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度,财政应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支出,建设公共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强化那些公益性的技术推广。

目前急需利用现有推广资源,即各类农业院校,让他们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核心力量。各类农业院校教师身兼教学、研究和推广三任,既能把最新研究成果及时传播给农业生产者,又能在推广中进一步完善其研究成果,了解农民的需要并从中筛选新的研究课题,从而使教育、科研、推广相互促进、互相协调,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运作效率。

可喜的是205月27日农业部和教育部签署《关于合作共建中国农业大学等八所高校及开展相关工作的协议》,农业高校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优势与作用已引起有关部门的进一步重视。另据《中国青年报》年2月29日报道,科技部将联合教育部鼓励高校农科教授走出校园,“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以保证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推广。

随着财政对农业科技支出稳定增长机制的形成,做好监管工作,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资金的规范管理、高效使用。首先,科学立项。项目选择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社会效益优先与兼顾经济效益、专家评审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杜绝重复立项。

从源头上为提高农业科技资金的效益打好基础。其次,全程监管。由于农业科技成果研发的周期比较长,一般在10年左右。这就使得一些项目的资金被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规现象出现,导致农业科技资金的支出效益低下。因此,对财政用于农业科技的资金使用实施全程动态监管,确保农业科技支出的高效利用。当立项资金投入后,从项目的研发、成果转化直至推广应用每个环节均规定各自监督的重点,确保实现其预订的目标。进入推广应用阶段,一定时期后对项目实施后评估,为后续管理提供经验或教训。

(五)完善相关法律,保证农业科技支出的稳定增长。

发达国家农业财政政策目标及其措施,一般都是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下来的,并且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修订。如美国、欧盟、日本等都依据政治、经济、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动而不断调整农业法,先后制定颁布了各个时期的农业法。在我国,1993年7月颁布并实行《农业法》,至今近,只有予以修订一次。总体来看农业立法还很薄弱,更多的涉农规定是以文件、条例等形式发布,随意性强,缺乏稳定性、可操作性。对于农业科技,《农业法》第七章有8条相应内容,但针对农业科技投入的项目、金额、使用原则、资金来源等均没有规定。因此,我国应根据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修订现行《农业法》,建立完备的农业法规体系。将具有战略意义的涉农规定内化为法律法规,针对农业科技支出,将各级政府支出职责、财政用于农业科技支出的项目、金额、使用原则、资金来源等纳入法律规范,用立法形式在制度源头上保持其稳定性。

(六)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是理想状态。因此,在农业科技投入上,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农业科技的创新。比如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有能力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视为公益性捐赠,允许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农业工程师研究农业科技论文的主题【第七篇】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在社会不断变革的过程中,农业的主要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忽视,随着现代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利用技术的进步来突出各自领域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是进一步深化农业主体地位,优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在社会的实践应用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当前的农业科技服务还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加强对农业科技服务以及管理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有效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农业作为发展的根本,对于我国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农业科技服务中,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要素,一方面是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为农业发展创造出来的一些优秀的成果,这些都是以农业科技的自然原理为基础得以实现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途径将这些发展成果传递为接纳者,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操作方式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在整个农业体系中,不仅包括了农户自身,还有农业合作社以及相关的企业等,他们通过对科技的应用,将生产活动更加贴合市场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效益,并将生产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向科研者得到反馈。这是农业科技服务中两点重要的内涵。其次,在农业科技管理中,与农业科技服务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这一概念中主要是在科技流通的创新环节得以实现的,以参与主体为中心,通过特有的目标集合在一起,并且共同为这一目标作出努力,方式以及组织等相关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在整个过程中,都是由参与主体自行加以控制,对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科技管理的过程中,二者既具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同点,例如前者更加注重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外向性的表现形式。而后者是对现有的权利与义务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与之相反,属于内向性的表现形式,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但可以有效的促进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进步,还能使之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在崇尚生态化的今天,这一系统的形成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将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一个特点就是主体复杂性,因为在整合的过程中,其中涉及了众多的单位,例如农业企业,又包含了农业企业中的科研单位,还有合作社等等,这些都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为农业创造了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其次是具有阶段明确性的特点,在农姜晓峰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四0五队辽宁鞍山114000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贯穿在整个农业服务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创新以及流通的过程中,这一变化极为明显。在创新阶段,主要是农业院校以及在企业中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通过对某一技术的发明与再创造。另外一个阶段是扩散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要对技术加以推广,使得更多的农户了解科技手段,应用科技手段。还有一个阶段属于接纳阶段,科技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主要还是需要得到应用效果的见证,只有农户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才能普遍的接受这一技术手段,所以在科研成果的接纳阶段,更加需要对某一科技的认知,为今后农业的创新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最后一个阶段是对信息的反馈,整个农业科技推广的过程中,只有发现不足并且改正不足才能实现农业的进一步优化发展,因此才要向农业科研机构反馈信息。

将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主要是为了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众所周知,在我国建设的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十分显著,但是乡镇却在资源以及发展途径上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影响,这是造成城乡发展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如果城乡经济的差距不能有效的缩短,那么对于乡镇居民的生活以及收入等都会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基于这一情况,通过将科技服务与管理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得以实现。在内外兼修的发展契机下,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以“赋权”的方式激发其潜力,同时加大外部资金的投入,共同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样一来我国城乡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缩短,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理念以及资本。另外,可分层性地为农民提供科技成果。农民按照其生产规模还可被分为大户与散户,兼业户与纯农户,他们之间由于生产规模与收入来源不同导致的风险承担的预期也有差别。相比而言,大户与纯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更具有敏感性,但在采用新技术时具有保守性;散户与兼业户由于其生产规模较小,收入来源多样,因此对新技术的采用具有滞后性,但在模仿先进农户时又具有积极性。另外,按照农民新科技采纳的时间长短,又可将农户采纳者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纳者、中期采纳者与落后者等。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要求对不同的农户采取区分性原则,不能进行填鸭式的科技注入,必须依据不同的农户生产心理与生产模式去推广一项科技成果。

4、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和农民素质的普遍提升,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只有通过农业科技服务与管理宏观上的指导与微观上的观察来调各种体系内部的主体,从而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系统,各体系之间才能形成有效沟通与对接,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参考文献。

[1]丁楠,周明海.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服务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5):133-138,144.

[2]梁敏辉,吴磊.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13):165-166.

出处

农业工程师研究农业科技论文的主题【第八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冬春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步。镇政府决定利用今冬明春100天时间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为确保科技服务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培训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科技支撑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为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培训、大提高”为抓手,向广大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为重点、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提高科技成果到田率,为实现全镇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夯实科技基础。

二、具体要求:

(一)、时间。

1、从12月20日开始到203月30日结束,共100天时间。

2、各涉农站办所要开展全年经常性科技服务活动。

(二)、目标任务。

1、请有关专家到镇集中办大型培训班10次以上,每次100人以上。

2、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屯进行培训40场次。

3、组织各村科技示范户,种田能手现身说法,召开座谈会进行科技交流。五个农口部门共完成50场次。

4、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农机等相关站办所根据实际需要请有关专家开展科技培训。每个站所至少5次以上。

5、利用集日开展“科技大集”,发放科技资料,达到每户一份科技明白纸。至少每个站所要有一份,全镇共35万份。

6、科技示范户、留久、呈祥、仕家、红星村项目区农民培训面要达到100%。

7、要深入农民中间、到田间地头、办好“田间学校”,现场解决问题。

8、农技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为民服务真本领。解决科技到田“零公里”问题。

1、农业:以玉米、水稻、花生等品种推广、玉米螟防治,水稻稻瘟病防治为重点。抓好瓜菜、棚膜经济的示范引导和推广。

2、农机:喷灌技术,微、滴灌技术,水旱田深耕技术,玉米畦田栽培技术。

3、林业:加强营造林地病虫草害防治。

4、畜牧:常规及突发病预防技术,畜禽防疫技术等。

5、水利: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灌溉新技术推广。

四、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提高质量,给力农业。

(一)、加强领导。

各涉农站、办、所要把科技服务工作做为今冬明春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对口聘请市相关部门专家讲课,组织协调各村保证人员和培训效果,积极组织印制技术资料,按需求发放给农民。

各村民委员会主任做为抓好科技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抓好科技服务工作做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认真安排授课场所,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培训人数。

为把科技服务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镇成立冬春科技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二)、强化措施。

各村要保障培训人数,严防走过场,培训组织者要把各村参加培训的人数汇报到镇政府,未保证培训人数的要进行二次、三次补课,待培训结束后对未完成培训任务的村进行通报批评。把科技服务工作列入各村年终工作考评的主要内容进行奖惩。

(三)、提高质量。

涉农站、办、所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村委会主任要尽量把多年未参加培训,素质相对较差的农民请上来参加培训,培训中严防走过场流于形式,消灭培训“死角”,通过今冬、明春的努力工作,务求把全镇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夯实农民科技致富本领,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2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