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第三讲心得体会范文汇聚(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84918

第三讲心得体会【第一篇】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首先,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得出的科学结论。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范畴。它对经济基础,对实践能起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有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也就是说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虽然不能等同,但是两者是能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我们党一成立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以我们党的领导人历来重视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早在我国民主革命初期毛泽东就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邓小平曾经深刻地讲到:“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x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其次,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性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倡导”加以概括,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个内涵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它的特性可以用“四句话”加以表述,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性决定了它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决定了它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能产生重大影响。正如《意见》指出的,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简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前已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范畴。它对经济基础,对实践能起能动的反作用。但是,这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实现的。也就是说要通过社会主体的努力即要通过我们做大量的艰苦细致工作,才能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意见》用“三个紧紧围绕”和“四个坚持”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意见》从第四条开始到第十九条(共十六条)都是讲如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见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是,笔者认为其中有三个环节或称三项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第三讲心得体会【第二篇】

宪法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与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与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紧密相连。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党和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维护民族和谐团结、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障,必须全面贯彻、长期坚持。

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基本规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下来,使之成为国家意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遵循,成为新时代引领和保障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根本法依据。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宪法道路选择。

我国现行宪法开篇写道:“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传承至今,不曾中断。中华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治国理政智慧。在世界法制史上,中华法系以其体系庞大、规范严密、德法兼顾而独树一帜,为人类法治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但到了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朽,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深重苦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了走向国家富强、实现民族复兴,曾有一些政治势力寄希望于效仿西方宪法制度,试图通过变法立宪来改变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但几经探索都没能找到解决中国问题、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人民依旧深陷苦难,民族依旧蒙受屈辱,国家依旧积贫积弱。究其根源,就在于这些宪法模式的理念依据、道路选择、制度安排与规范设计不符合中国国情,不契合民族特性,不反映社会规律,不代表人民利益。历史已经证明,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政模式根本不可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观念引领和制度保障。中国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和实际出发,选择符合自己历史发展规律的民主政治和宪法道路,这样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政治障碍、提供宪法保障。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我们党就进行了制定和实施人民宪法的探索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确认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事实,引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1982年现行宪法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肯定了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发展道路和建设成果,引领和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和实施的社会主义宪法,才能引领和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引领和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现行宪法是在深刻总结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制定和不断完善的,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宪法确立的一系列根本性制度、原则和规则,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坚实的实践基础、牢固的民族认同感和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宪法基础与充分的宪法保障。

翻开现行宪法序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清晰可见。宪法修正案对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进行宪法确认,勾画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回溯新中国的宪法制度史可以发现,我国宪法既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规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确立、道路选择、制度设计与方略安排,得到不同时期宪法的确认和保障。

回顾人类宪法发展史,好的社会实践与好的宪法有机关联、相辅相成。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有一部好宪法的引领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能成为一个必将实现的宏伟目标。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我国现行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辅相成,既深刻反映社会主义宪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规律。

此次宪法修改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对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果作出最新确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最高法律确认,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宪法保障。

新时代的宪法修改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

此次宪法修改,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踏上新征程中的一次重要政治宣言。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此次宪法修改最重大的核心要义和最深刻的精神实质,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这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对于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进一步筑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复兴之路须有方向,复兴之体须有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是一个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塑造精神文明、凝魂聚气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透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内涵、目标任务、实现路径、战略步骤,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新方位,是走好新时代民族复兴征程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力量。

此次宪法修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等,使我国宪法实现与时俱进,始终成为国家发展进步、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法治保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定宪法自信。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历来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宪法确立的指导思想充满自信。我国宪法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也就确立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这一思想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术评价等各环节。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宪法确立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充满自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明确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在宪法引领、规范和保障下,阐释中国道路、提炼中国经验,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宪法确认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对宪法确认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传统美德等,是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重要思想源泉。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努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不断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发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作用,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第三讲心得体会【第三篇】

“听党指挥,保卫家园,共创美好未来。”这是新时代中国军人的庄严誓言。而听从党的指挥则是实现这一誓言的具体行动。近日,我参加了“听党指挥第三讲”,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此的心得与体会。

无论是在任何场合,党委都是全党的领导核心。在军队中,党委不仅指导军队的思想路线,还负责军队的组织建设、训练、装备等方面的调度和指挥。军队听从党的指挥,归乡村,为人民服务,保卫国家。军人服从党的指挥,不仅是精神上的宣誓,更是实际行动。

第三段:中国特色大国强军之路。

“听党指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治建设的核心。在新时代下,中国特色大国强军之路愈加明晰。作为军队成员,我们应该主动听党指挥,自觉打造忠诚纯洁的政治本色,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维深度。听从党的指挥,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保证。

第四段: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党的指挥。

在日常工作中,听党指挥是首先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训练还是行动,只有听从党的指挥,才能取得胜利。一名军人,更要始终坚守牢记习近平主席的嘱托,坚定信仰,爱国爱民,忠诚于使命。要刻印在内心深处,成为自己永恒的动力。

第五段:总结。

听党指挥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军人,我们不仅要遵守党的指挥,更要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军事政治建设方针,弘扬先进事迹和典型模范,为实现从军队强国向军事强国的转变奋斗终身。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听从党的指挥,为我国的安全和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三讲心得体会【第四篇】

第一段:

七一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庆典的重要活动,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会。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历史、深刻阐述了党的性质、使命和初心使命,号召全党同志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凝聚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强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此次讲话的内容宏大而深刻,每个普通党员都应当仔细阅读、深入学习,从而有所体会。

第二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党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严肃告诫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牢记赖以立党兴党之本的革命精神,坚决反对邪教和政治投机主义,铁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身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永远不能迷失初心、忘记使命,要牢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第三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共同发展。实现这些伟大目标,就要突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和制造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瓶颈,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强和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国家软实力。身为共产党员,我们应当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第四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号召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在各方面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勇于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战略定力、执行力和创新力。身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战斗姿态,将精力都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去。

第五段:

总之,七一讲话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重要历史性事件,是对中国共产党和全体共产党员的一次崭新的鞭策和期望。我们要深刻领会讲话的意义,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协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一起愿我们共同铸就光辉的美好未来!

第三讲心得体会【第五篇】

听党指挥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不竭动力。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三次“听党指挥,团结一心,向前进”的讲话,引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更加辉煌的胜利。在听党指挥第三讲中,我深深体会到了习总书记对于党的领导的深刻阐述,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践行听党指挥,团结一心,向前进的精神。

一、背弃“从我做起”这一唬人口号。

习近平指出,要去掉“从我做起”这种唬人口号,坚持本位主义,废止这种错误思想。其实,真正伟大的事情,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全体人民共同完成的。单单靠“从我做起”,根本无法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而真正重要的是,坚守职责、合力而行,将个人的力量融入到团队的大力量之中,共同推进伟大事业。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心怀远大理想,践行共产主义精神,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能够继续前行。

二、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始终坚守的信念。我们不能忘记咱们是哪来的,我们要从哪里走向哪里,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应该在任何情况下所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个时代史乘给予了我们党领导怎样跨过地上的巨大跨度,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解决中国的难题。正是这个初心使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坚定我们向民族复兴不断努力奋斗的信心。

三、努力营造“团结一心,向前进”的氛围。

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个高度的团结一致的氛围,这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也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必要条件。唯有保持这种氛围,才能凝聚起一个强大的力量。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动各方面的创新,实现发展、公平、公正、人文、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目标。

四、坚持“底线思维、危机意识”

底线思维,就是要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刻保持警惕和戒心。危机意识,就是要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时刻感知时代的变化和可能的风险,时刻准备做好战略准备。只有能够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把握历史大势,才能够更好地听党指挥,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四个意识”

“两个维护”和“四个意识”是我们党近年来提出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要做到的基本要求。要坚定维护人民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勇气和决心,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反对“打虎拍蝇”,反对“四风”。只有践行“两个维护”,贯彻“四个意识”,做到心中有党、感恩有心,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示范作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之,听党指挥第三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的启示,更是一种行动的指南。面对当前的世界形势和国内形势,只有彻底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讲话的力量,才能在共产主义事业路上推动事业不断向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坚定不移地践行听党指挥,团结一心,向前进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讲心得体会【第六篇】

勤以修身,是我们一生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品质之一。勤奋是伟大成功背后的秘诀,通过努力、敬业和毅力,我们可以实现我们的愿景和目标。在“勤以修身”这个主题下,我参加了一次非常有启发性的讲座,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培养勤奋品质的知识和技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这次讲座中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首先,在讲座中,著名企业家李先生分享了他成功的秘诀——勤奋。李先生深信,只有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他给出了一个鲜活的例子:他年轻时,为了实现创业梦想,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勤奋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李先生的分享,我意识到勤奋不仅仅是简单的努力工作,而是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清晰的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另一位成功人士,著名作家陈女士,通过故事和文字展示了勤奋的重要性。她讲述了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但她从不轻言放弃。她告诉我们,写作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练习,只有坚持不懈地去钻研,才能写出令人称赞的作品。陈女士的故事打动了我,使我更加明白了勤奋不仅仅是简单的努力,而是需要克服困难和永不言败。

再次,讲座中还有一位心理学家李博士,他分享了如何克服拖延症的方法。他指出,拖延是影响我们勤奋的最大敌人之一。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李博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技巧。首先,我们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将其写下来。其次,我们要找到自己最高效的工作时间,并排除干扰因素。最后,我们要学会分解大任务,将其拆分成小的、可管理的部分。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克服拖延症。

此外,讲座中还提到了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思维方式。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和动力,帮助我们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学习。而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保持乐观和自信,克服困难和挑战,坚持自己的目标。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勤奋的品质,实现自己的个人和职业目标。

总的来说,在“勤以修身”的讲座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如何培养勤奋品质的知识和技巧。通过了解成功人士的故事和专家的建议,我意识到勤奋不仅仅是简单的努力工作,而是需要有目标和计划,并克服困难和挑战。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勤奋品质,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勤奋付出,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第三讲心得体会【第七篇】

勤以修身,是一种修正自己行为的修身方式,在这次第三讲中,我受益匪浅。在此,我愿意分享我对这次讲座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深刻领悟到了勤以修身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内心的修养和品德的养成。然而,勤以修身却教会了我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内在品质的方法。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外在形象,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的内在力量。正如讲座所说,勤以修身是一种矫正做人做事的方式,通过自律自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水平。

其次,勤以修身可以帮助我们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诱惑和挑战,很难保持随时随地都做到正确的行为。然而,通过勤以修身,我们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养成每天早起锻炼身体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坚毅的意志力。另外,通过勤以修身,我们也可以养成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习惯,将利他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我们自身有益,也可以影响和帮助他人。

此外,勤以修身能够提高我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勤以修身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不懈的监督和纠正。借助自律和自我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避免冲动和犯错。久而久之,我们的自律能力会得到提升,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诱惑,做到心有所向,始终保持正确的行为。

此外,我还明白了勤以修身需要与他人相互配合。在讲座中,演讲者强调了“厚德载物”的重要性。勤以修身并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利益,更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和和谐。我们要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他人,传递正能量,培养良好的社会关系。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单位,我们都需要与他人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只有心怀善意和真诚,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起互相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最后,勤以修身还需要坚持不懈。修身之道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通过日常的琐碎事务中不断地加以修正和改进。我们需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机会去实践勤以修身的理念,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逐渐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此外,我们还需要坚持反思自己的行为,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纠正错误。

总之,在这次讲座中,我明白了勤以修身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对自己行为的不断修正和改进,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水平,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与他人相互配合,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共同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修身,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完成自我超越,成为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第三讲心得体会【第八篇】

勤以修身,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在世界日新月异的今天,勤以修身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勤以修身要有高尚的道德标准。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中,道德是常常被忽视的东西。许多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但是,在勤以修身的道路上,高尚的道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身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道德的自觉,坚守自己的底线,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勤以修身要有自律的品质。自律是勤以修身的基础,也是人生成功的关键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自律是人的基本素质,只有自律,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现代社会,诱惑和诱惑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自律的品质,我们很容易被这些诱惑所吞噬。只有自律,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加自由和有序,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和幸福。

再次,勤以修身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我们很容易放弃。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道,“只有敢于挑战自己,战胜困难,勇于面对失败,才能取得成功。”意志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所以,在勤以修身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坚强的意志力,不被困难和挫折击倒,坚持努力,追求卓越。

最后,勤以修身要有实践的行动力。只有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收获到实际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道,“修身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只有付诸行动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勤以修身是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的,只有在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勤以修身的力量和意义。所以,在勤以修身的道路上,我们要有实践的行动力,将理论用于实际,用实际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总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学到了勤以修身的道理和方法,并深刻地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意义。勤以修身不仅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更是一种为人的标准。只有勤以修身,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与幸福。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不断弘扬勤以修身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8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