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博士学位论文【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35118

【导言】此例“博士学位论文【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篇】

一、开题报告的完成时间

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写作论文的必经过程,写作学位论文之前都必须参加开题报告会。博士生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第五周至第四学期第十周期间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参加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有特殊情况的,经学院批准、报研究生部备案后可延期一年。

二、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开题报告主要检验博士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

开题报告应涉及以下主要内容:论文选题的意义; 论文的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论文有哪些创新或突破;资料收集情况及所参阅的重要文献;论文写作过程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三、开题报告会的组织形式

1.各学院由博士生导师组组织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3-5人组成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指导小组,设组长一位(导师不得担任)。

2.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会召开之前,至少提前两周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送交各培养学院和各指导小组。

四、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博士生学位论文【第二篇】

年终总结(43)过去一年的成绩(26)下一年的任务(17)过去一年的成绩(26)学科建设(5)教学(8)科研(4)学术交流(4)其他(5)学科建设(5)在张培刚教授带领下,整合经济学院资源,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重大成果:1.成功申报并取得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成功申报并取得西方经济学湖北省重点学科3.西方经济学研究生教育连续第二次被人民网公布的“中国大学评价评”为全国第一4.与国贸系共同申报并取得世界经济硕士学位授予权5.与其他院系一起,组织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教学(8)承担了本专科、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和指导任务,教授、副教授、讲师的工作量都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承担本科生教学的教师,评分都在75分以上,多数在80分以上(宋德勇、姚遂在组织安排本专科各环节教学工作方面,成绩突出)张卫东、徐长生分别讲授高级微观、宏观经济学(硕士生)和微观、宏观经济学文献选读(博士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为提高经济学院的教学水平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丁际刚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生王皓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西方经济学1999级博士生3人、XX级博士生26人、XX级博士生2人(共31)人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21人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网络研究生104人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费剑平在组织研究生各环节教学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罗传建、张玉英指导的本科生论文获校优秀论文奖张玉英获教学质量二等奖方齐云获研究生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科研(4)科研工作取得较大成果:湖北省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出版著作3部、科研经费万元:徐长生获湖北省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张卫东出版微观经济学教材、彭代彦出版专著一部、费剑平出版译著一部张培刚教授获校文科基金重点资助1万元、获湖北省社科基金资助万元、徐长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万元、彭代彦副教授获校文科基金资助万元、罗传建获横向课题经费2万元近60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英文论文2篇,其他期刊和会议论文20余篇。其中,彭代彦、费剑平在发表权威期刊论文方面成绩突出学术交流(4)组织了2次学术研讨会,张卫东、彭代彦交流了研究成果;在校庆50周年学术报告中,徐长生、张卫东、宋德勇、汪小勤交流了研究成果徐长生访问美国哈佛大学归来宋德勇圆满完成在日本的博士后研究回国彭代彦、汪小勤论文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论文;徐长生、汪小勤参加了中国经济学年会;张培刚教授带领5人参加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提交会议论文5篇;此外,还参加其他各种学术会议8人次其他(5)张玉英、费剑平、姚遂获得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的博士化程度达到70%汪小勤、宋德勇晋升博士生导师、罗传健晋升副教授姚遂获三育人标兵称号、方齐云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院反映良好,吴大庆在组织经济系元旦文娱活动方面作出了贡献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制度化,取得良好效果(张玉英在支部书记工作中成绩突出)下一年的工作(17)学科建设(6)教学(2)科研(4)学术交流(2)其他(3)学科建设(6)积极参与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继续努力争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积极准备申报世界经济和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积极准备申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点积极做好西方经济学湖北省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积极准备申报西方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做好博士后流动站的第一次招生工作积极准备创办发展经济学研究杂志,进一步扩大发展经济学研究在国内的影响教学(2)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准备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形成优质的西方经济学专业三级课程体系科研(4)完成张培刚教授申报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在发展经济学、农业及农村经济、制度与产权经济学、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面形成特色,争取获得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较大学术影响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其他各类课题,力争多获立项,争取在课题和科研经费方面有所突破积极发表科研成果,争取更多成果获奖学术交流(2)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是鼓励参加中国经济学年会、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年会、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讨会以及其他各类国际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进一步办好双周学术研讨会,争取取得较大成果其他(3)启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的对外运作,进一步扩大基金会的学术影响考虑引进年龄在3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教师1-2名正在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争取早日毕业,并晋升高一级职称

博士研究生论文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46-02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部共建师范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之一。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1938年,其前身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成为全国首批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单位之一。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

云南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始于200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单列,毕业由中国农业大学授予博士学位)。2007年,云南师范大学开始独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至2013年学校已经招收了7届博士研究生。学校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

一、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迅速增长

目前,学校拥有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地理学、边疆地理学、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近三年学校博士研究生规模情况见表1。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学校每年都圆满完成了博士生招生计划,同时,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1、2012年学校的博士生招生计划数与导师数之比为1∶2,2013年甚至接近1∶3。平均而言,每位导师两年才能招收一位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少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管理体制和培养机制

根据国家和省级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学校每年都要制订《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从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综合考核考生的素质,并经过公示后,最终确定录取人员的名单。

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严格按照《云南师范大学遴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暂行办法》来进行,以为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中心,以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重点,有利于加强和促进学科建设,特别是重点学科及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坚持“按需设岗、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公正合理、保证质量”的原则,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并有效实施[2]。

学校遵循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和《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2]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文件,从制度上保障了学校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

三、学校具有较好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条件

“十一五”期间,学校投入3000万元用于学科建设,重点是博士学位点的建设。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和提高。目前,学校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部级质量检测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创新人才基地、中英太阳能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40余个。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了国家人文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0余项,承担其他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近2亿元,为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明确规定博士研究生导师必须支持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科研项目和经费,导师必须将博士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伙伴或者是助手,在科研经费上也要大力支持博士研究生。另外,学校有效开展了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工作,通过全职或半全职引进国内外学科专家,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学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和水平。目前,学校拥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一批专家学者。

四、积极调整博士研究生专业结构

学校博士生招生计划分配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体现“效率优选,兼顾公平,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培养单位的培养质量、培养声誉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其目标都是朝着有利于优化学科布局,促进学科建设上水平,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科研相结合,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向师资质量好、生源质量好、培养条件好、培养质量高、研究水平高的院系与多学科交叉平台倾斜的方向发展。

为满足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2011年学校在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经过专家论证报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自主设置了“教育地理学、边疆地理学、山地环境与自然灾害”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实现了学校的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都是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

五、建立健全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测指标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在云南省率先成立专门的研究生教学督导组,全面开展研究生教学过程的督导工作。在云南省率先开展研究生网上评教,对学位论文全面实施学术不端检测、“双盲审”制度等。为了加强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暂行规定》、《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办法》、《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考试管理暂行办法》、《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2]等相关管理规定;严把出口关,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办法》、《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管理文件;严格进行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加强博士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定了《云南师范大学遴选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暂行办法》、《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暂行办法》[2]等管理文件。通过对博士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建立了学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测体系,确保学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六、多渠道资助,解决博士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

除了按照国家规定的发放博士研究生普通讲学金外,学校还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资助博士研究生,保障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无后顾之忧。学校每年都会评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伍达观奖学金、华藏奖学金、红云红河奖学金等,另外,导师把所带的博士作为自己的科研伙伴或助手,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来资助所带的博士研究生。学校每月给博士研究生所发放的普通奖学金是硕士普通奖学金的倍以上,平均每月博士研究生所获得的各种资助的总和不少于本科毕业生工作三年后每月的薪资水平。

七、近三年学校博士研究生生源结构情况

由表2可见,学校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大部分来自于外校,且比例正逐年提高。另外,尽管前两年由于专业的原因(学校仅有“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校的考录比比例并不高,但随着二级学科博士点数量的增加,学校的考录比比例已呈现爆发式增长,报考学校博士研究生正成为本校很多教师的首选。

八、总结

在过去近十年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学校根据博士点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结构,不断完善了博士研究生的管理体制和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建立健全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测指标体系,多渠道资助了博士研究生,为保障学校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云南师范大学[DB/OL].http:///

[2]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云南师范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文件汇编[C].2013.

博士生学位论文【第四篇】

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已经进行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博士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体现两个特点:第一是“精”,把眼科重要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操作理论依据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力求在疾病和诊疗理论上筑构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新”,增加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贴近科学前沿,介绍技术创新的选修课程,以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动态及临床医疗方面的进展。学习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院校的先进经验,在专业基础课上给予较大的自由度,采取不脱产上课方式,以保证临床训练时间。

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之成为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但许多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尽管按其资历或学术成就很快晋升为高级职称但仍需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将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制考核方案,按主治医师标准考核。根据眼科学专业培训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眼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又分为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眶病、眼屈光及眼肌、眼科病理等三级学科。根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科室轮转计划,明确在轮转科室、专科训练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临床能力训练的量化指标,如训练时间、掌握病种、操作技能、主管病例数及手术例数等,要求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完成,既有利于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质量,又为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担任或协助总住院医师,对临床常见病种的诊断治疗充分掌握,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利用临床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具及实验外科动物训练,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导师对眼科治疗和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研究生临床准入制度,使研究生利用教具和实验动物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后逐步参与临床实践。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落实各项技能的训练及辅导,定期组织考核。定期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竞赛等临床学术活动,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研究生参加讨论时的被动状态,为研究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

3开展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变迁,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是目前体制下衡量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方式包括:强化研究生公共卫生学基础,训练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方法和技能,将研究生作为导师临床课题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科室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课题申请、成果申报等系列讲座及高水平学术讲座,培养临床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加快研究生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选择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研究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了从事眼科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除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灵活的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能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也能应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做课题和科研的同时,要关心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将人文精神合理的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引导其树立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的学习思想[9]。组织研究生开展“近视普查与防治教育”、“社区老年人白内障筛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能激发其学习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引导其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正确思考,使得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03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