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行为规范教育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86318

【导言】此例“行为规范教育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行为规范教育范文1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提高实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了我们体育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要想利用好40分钟的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依据教学行为规范,通过设计相关的情节、场地、器材和情感氛围等,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情趣,从而发展学生基本活动的能力,丰富我们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利用规范准则性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

教师应为人师表,带头自觉地遵守纪律。不迟到,不中途离开课堂;课中不会私客,不接电话,不拖课,不任意停课,不擅自调课,因病或因事不能按时到校上课者,一般应提前办理请假手续。教师进入课堂要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术科教学要穿运动服装、运动鞋。不得穿短裤、背心及拖鞋、皮鞋,女教师不得穿过短的裙服及露背、脐、腰等服装,不许戴墨镜、纱巾等物。课堂上严禁吸烟,无特殊原因不准蹲、靠、坐等。对学生上体育课的常规也应提出相应要求。上下课时必须整队集合,师生相互问好和再见。教学使用普通话,专业术语表达规范,语言清晰准确,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应做到不说脏话、粗话;不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后进学生。对于迟到的学生,先让其进队伍上课,不要拒于课外或花过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教育。对于在课堂中产生违纪等突发事件,教师应冷静、妥善处理,保证教学较为顺利地进行。严格考勤制度,对伤、病学生和例假女生认真做好记录。出现缺席现象下课时要及时反馈给班主任。雨、雪天要上好室内课,向学生讲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也可安排适当活动,不得随意上自习或让学生自由活动。所以认真做好体育课堂的教学准则性才是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二、履行规范安全性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

体育教学行为规范是对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的基本要求,它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脱离了基础,摒弃了框架,体育课堂有效性找不到切入点,显得盲目和迷惘。课堂练习时,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和洞察力,而且要有娴熟的保护技能;并且需要进行安全与与自护方法的专项教学,从方法和技能上促进学生形成安全自护能力。若出现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准确、冷静、果断处理,如果遇到大事要请其他教师配合处理,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和联系有关部门,如医院、派出所等协同处理。所以安全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三、借助规范指导性谋求体育课堂有效性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变,指导学生在动态中不断认识自身的学习特点与发展空间,调节自身的学习情绪,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最终掌握“自求自得”的本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教师要善于灵活而协调地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交替自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口令、队列、队形运用符合教学要求,课的结构合理,各项训练时间分配恰当积极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

四、体育教学行为规范与课堂有效性相互促进

行为规范教育2

1、对症下药

弄清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还是果。有些学生是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活动,导致成绩下降、与父母关系不佳、人际交往退缩、生活秩序大乱,这样网络沉迷是原因。但是也有学生也可能是因为学业成绩不佳、人际关系不良、缺乏人生目标或成就感才以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舒解压力,这样沉迷于网络是结果。我们要协助学生弄清沉迷于网络的因果关系,针对原因对症下药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首先是以平和心情约学生谈话,安排热心同学对沉迷同学提供友情邀约、课业协助。其次是鼓励学生重新安排每日作息,并将之列表,每天翔实记录并勾选是否达成,积极改变学生原先紊乱的时间规划。再次是鼓励学生参与其它有兴趣的活动,并协助规划社团活动时间。

2、善用学校资源

①上课时要教育学生,现在还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高级的游戏机。另外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如果你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②利用学校活动排挤学生的上网时间,强化家长与学生互动沟通。定期让学生反思最近的生活作息安排与主要活动模式,及时接近学生的世界;③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适度融入网络成瘾(沉迷)防制课程。利用新闻案例教育学生网络成瘾(沉迷)第一个影响到的就是电脑网络使用者的健康,邀请相关医疗人员讲解可能因此导致的健康伤害;④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团队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没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重新调整自己的作息与生活习惯。

二、事后辅导

行为规范教育3

Fishbein认为[6],有两个基本因素会影响个体履行某特定行为的行为意向,即行为态度和主观行为规范,所以理解行为态度和主观行为规范是理解人为什么会这样做的第一步。行为态度是人们基于一定价值标准和道德原则对从事某一目标行为的判断和选择,外在表现为行为人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情感和意向,它是由行为人对行为结果的基本信念以及对这种结果重要程度的预期和估计所决定的;主观行为规范定义为个体对他认(山草香★)为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人希望自己完成某行为的感知程度,是由个体对他人认为自己应该如何做的信任程度以及自己对与他人意见保持一致的动机水平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便产生了行为意向,最终引致行为的改变。

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TRA认为[6],人的行为意向直接决定其行为,即:B≈I个体的行为意向又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行为态度和主观行为规范。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和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为:I=ABw1+SNBw2其中,I表示行为意向,AB表示对行为的态度,SNB表示对行为的主观行为规范,w1和w2分别表示行为态度和主观行为规范的权重系数。行为态度是对行为的总体评价,包括对行为的信念(behav-ioralbelief)以及对行为结果的判断(eveluationofoutcome)。个体对行为的信念、对行为结果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态度的关系如下:AB=∑pi=1biei其中,AB表示个体对行为的态度,bi表示个体对行为的信念,ei表示对行为结果的判断,p表示相关的条目数。由于该理论假设个体对行为的信念和对行为结果的评价是内在的而且是行为态度的决定因素,所以通过∑biei可以间接对行为态度进行测量。主观行为规范包括个体对社会规范的信念(normativebelief)以及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moti-vationtocomply),三者的关系如下:SNB=∑qj=1nbimj其中,SNB表示个体对行为的主观行为规范,nbj表示个体对社会规范的信念,mj表示个体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q表示相关的条目数。由于该理论假设个体对社会规范的信念以及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可以决定其主观行为规范,因此通过∑nbjmj以间接测量个体的主观行为规范。

TRA可以引导护理教育者设置启发式教学策略

EdwardS.Casper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教育者的教学策略,特别是教学沟通技巧,会影响护生的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又是影响其学习意向的重要因素之一[7]。TRA可以引导护理教育者设置有效的启发式教学策略,例如:(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护生积极思考;(2)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等[8]。通过上述策略,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意向,变护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创造性地学习,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TRA可以预测护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情况

随着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远程多媒体教学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护生而言,掌握网络这个学习工具就显得非常有必要。Tung,Feng-Cheng等[9]的研究发现,方便、可及、易于操作的网络资源、经济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影响护生使用网络资源的主要因素。周岩[10]的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学习行为意向需要良好的使用情境配合强化,才会产生积极正面的网络学习行为。因此,护理教育者应优化网络学习资源内容,进一步加强护理专业课程网络课堂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在课程设置中增加相关课程,提高护生使用网络的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引导护生利用网络学习,提高学生群体文化。

TRA可以预测护生照护病人的行为意向

有研究者发现,个体过去的行为可直接对其行为意向产生影响[11]。个体下意识的行为能够体现其过去的行为,例如习惯性反应等。护生过去的行为和经历会影响其现在甚至将来照护病人的行为意向,所以护理教育者应注重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学习经历的设计,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不仅可以使学习具有趣味性,更可以使护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TRA可以预测护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和离职意向

行为规范教育范文4

教育行政事实行为的类型

教育行政事实行为形态多样,难以定型。本文选取了教育行政指导、教育行政资助和教育行政奖励三类常见的行为样态予以简要介绍。

(一)教育行政指导教育行政指导,就是指教育行政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运用指导、鼓励、协调、配合、建议等非强制性方式去指引教育行政相对人自愿地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的教育行政管理方式。高等教育领域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率先尝试进行了行政管理方式改革。传统的强制性行政管理方式被大量的行政指导所取代。1986年出台的《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扩大高等学校的管理权限”。在规定中,“指导”“配合”“协调”“鼓励”成为描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责的主题词。1993年在《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中规定,“改革高等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管理部门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进一步改革原有的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办学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统筹协调规划和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在这些文件的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以“意见”为表现形式的行政指导数量逐渐增多。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教育行政资助

教育行政资助,就是指教育行政主体为实现公益目的,依法对特定对象所实施的物质上的或与物质相关的救助行为。教育行政资助的对象是出现了法定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公民和组织;资助内容是赋予给付对象一定的物质上或者与物质相关的权益。前者如对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助学金,后者如让相对人免费受教育;资助形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而这些,在教育领域都可以被称之为教育资助政策。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探索,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奖、贷、助、补、免”一体化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这个体系涵盖了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减免学费等多种资助形式,凭借国家资助政策,许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三)教育行政奖励

教育行政奖励,就是指教育行政主体为了实现教育行政目的,依法对为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行政相对人,给予一定奖励的行政事实行为。高等教育行政奖励主要分为两种:对学生的奖励和对教师的奖励。《教育法》第13条规定:“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除此以外《,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实行奖学金制度的办法》、《普通高等研究生奖学金办法》、《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等高教法律、法规、规章和高教行政法律规范性文件中也有相关规定。

教育行政事实行为的规范化

(一)加强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建设

要树立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指导思想,通过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充分、优质、多样的教育服务,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对社会公众需要的响应力;要促进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提高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要实现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转变,即由政府的单一管理转向社会共同治理,完善教育咨询机构和教育中介组织,建立专家和非专家相结合相协调的决策机制。其次要实现由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转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建立责任制,使其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三)加强教育行政法制建设

要实现权力运行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加强教育行政法制建设,以法律规范教育行政主体的权力限度及运行方式,权力机关以制定法律的方式,使行政事实行为型式化,从而达到对行政事实行为形式稳定性的规范;要建立独立的教育行政监督机构,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把行政行为放在公众的监督之下,使公共权力不仅在权力制约机制内得到监督,而且必须接受整个社会的普遍监督和普遍制约。

教育行政事实行为的救济

(一)当事人合意

由于行政事实行为没有法律约束力,所以行为主体在此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当事人合意在此具有适用的余地。这种合意性体现在:一方面行政相对人对纠纷的解决方式有一定的选择权,另一方面纠纷的解决内容有可妥协性。在教育行政事实行为的纠纷解决中,当事人合意是首选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沟通和信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能以牺牲公共利益或第三者的利益为代价来达到定纷止争的目的。

(二)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纠错机制的环节,是一种行政救济方式,它的审查范围广,除了行政机关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还包括行政机关侵犯相对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一切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它的审查力度大,既进行合法性审查,也进行合理性审查。行政事实行为具有辅,、多样性和非强制性的特点,适用行政复议方式较为合适。

(三)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一种司法救济方式,它以合法性审查为限度,不干涉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行政事实行为尽管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它毕竟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的行为。因此,它可能产生侵犯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事实。根据行政法治原理,行政主体对行政事实行为的损害结果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行政事实行为应该逐步从行政救济扩展到司法救济。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286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