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管理 国际贸易管理精彩4篇
【导言】此例“国际贸易管理 国际贸易管理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国际贸易管理【第一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 国际贸易物流 国际贸易 创新
一、引言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物流作保障,而国际物流的发展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缺乏专业物流人才的管理等,但是,近年来我国国际物流已经初具规模。虽不能与发达国家跨国大型物流企业相比,但是在世界物流业中取得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物流业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关系到每个国家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物流业已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面对不断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物流企业开始不断寻求“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途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的通过招标竞争参与国外跨国大型物流企业在中国的物流业务,加强在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力。但是,在国际贸易中,物流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在面对不断发生的物流风险中找到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对国际物流进行创新,是各国际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物流的基本特征
(一)高运输能力
国际贸易物流是发生在国家之间,涉及区域比较广泛的国际贸易交易手段。由于国际贸易物流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实施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国际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做基础,使国际物流的功能得到更快提升,从而加快商品的周转,推动国际物流服务效率的提升。
(二)高信息化
国际物流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进口国、出口国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调。因此,透明化的信息对于节约双方的成本和费用、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国际贸易物流的正常运转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目前,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主要是建立在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三)高标准化
国际贸易物流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品的运输、仓储、配送的,由于各个国家针对物流制定的标准不同,统一国际物流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国际间商品的流通率,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际贸易物流的整体运行效率。目前,国际上已经对条形码技术、集装箱的规格、托盘的统一规格等方面都做了统一规定,这不仅节约了各物流企业的成本和费用,更提高了物流的运转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物流组织网络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企业商品经营的范围涉及的国家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对物流进行选择和配置。为了保证国际物流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在国际间建立起强大的物流网络,从而实现国际间物流组织的合作与协调,最终保证物流企业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国际物流组织网络化的实现,不仅能加强世界各国的合作,还能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实现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我国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物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面对不断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存在于国际贸易中的物流风险逐渐显现出来。
(一)存在于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风险
国际贸易活动的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商品在中转中的安全性与成本的问题,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是一项主要组成部分。通常而言,国际贸易中的物流成本越高,存在的风险就越大。对企业物流风险体系的控制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的盈利效果。有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一般工业商品从出厂再到消费者手中,其中的物流费用将占到商品总售价的50%左右,而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的销售中,物流费用高达70%。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费用过高,无形中增加了国际贸易的成本。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商品物流费用仅占到商品售价的8%。国际贸易物流成本的增加将加大我国出口贸易的风险,而作为国际商品交易的重要工具,只有大幅度降低国际贸易物流的运营成本,才能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目前对国际贸易物流风险的研究发现,物流风险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一些中小企业,物流风险就显得更为突出。
(二)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的结构内容
要想更好地防范国际贸易中国际物流成本风险的发生,必须先了解物流成本的结构内容。国际物流成本主要是由库存成本、管理成本、运输成本这三部分构成的。库存成本主要是指为了商品的库存、保管货物而发生的成本,例如:仓储、保险、货物的损坏、税收等都属于库存成本,另外还包括库存商品所占用的资金成本。运输成本主要是指包括公路、航运、水运等方式运输商品而产生的运输费用和货主费用,如: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方式而产生的运输费用。其中货主费用主要是指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处理和装卸费用。面对这些费用,获取能否按时到达、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等都是影响物流的潜在风险,在这些费用的支付程序上、谈判细节上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物流成本。
(三)我国国际物流中的现实问题
国际贸易中如果国际贸易物流的服务跟不上将是企业的信用受损,因此,存在于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物流风险就十分明显。影响国际物流的因素很多,在我国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物流技术的应用不足将直接导致物流风险的产生。例如:在我国很多商业企业中,运用最多的就是POS机和条形码技术,而其他的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业中的运用较少。面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其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我国国际物流业中的物流技术和物理服务标准也不太统一;一些商家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理念,没有将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落后的技术、落后的管理理念、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影响国际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另外,在从业人员的素质方面,合格的物流人才较少,人才布局分散,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业尚缺乏透明、统一的产业政策体系。
四、促进国际贸易物流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加速我国国际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国际贸易中最大的“瓶颈”问题就是货物无法在国家与国家间进行正常的流动,因此,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物流的正常流动提供基本的保障是促进国际贸易物流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首要条件。我国政府必须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划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宏观的决策,加快与国际物流业接轨的步伐。同时,对于我国科研院校在物流方面的科研及技术成果,要及时在物流企业中运用,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例如:在海运方面,在重视运输集装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大批散装能源与物资的装卸问题。包装的规范化、装卸的机械化、运输的集装箱化都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先进技术手段。
(二)加速对第三方物流人才的培养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物流专业人才是很好的防范物流风险的要素。由于对高素质、全面运作物流人才的缺乏,很多企业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应付复杂多变的贸易物流环境。如果引进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充分发挥其网络化、专业化的特点,可以为用户提供策划计划、优化管理等综合性的服务。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在职物流企业员工的教育与培训,从生活上关心在职员工,吸引并留住高级物流人才。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管理队伍才是防范物流风险的关键所在,更是促进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加速我国国际物流的信息化与标准化发展
信息化与标准化发展是任何企业发展的基础。由于我国很多国际贸易物流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很难与国际同步。因此,必须对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的相关标准进行标准化、信息化设计,以便快速与国际接轨。例如:加快物流基础上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的标准化设计。先进的信息网络化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国际物流的关键所在。例如:条形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在国际物流业中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国际物流的效率。随着网络的普及,物流企业在对内管理与对外联络方面都可以实现网络化管理。例如:将物流信息及时的反映在企业内部的网络数据库中,有管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调度,对外的联系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网上的登记需求和支付,这种对物流跟踪式的管理可以大大促进国际贸易物流的发展,减少物流风险的发生。
(四)加快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各种风险的发生与信息的不对称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加快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运用,不断提升信息的搜集和应用,对防止国际物流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它打破了实践、空间、地域的界限,加快了商业周期的周转与循环。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购买商品的从传统观念,很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自己称心的商品。如果将电子商务活动的优势扩展到国际贸易中,将很好的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具体表现在:第一,很好地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传统的国际贸易壁垒主要是以增加关税作为前提的,但是现在的贸易壁垒形态主要是以技术性壁垒为主导的。电子商务模式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实现了在互联网这一平台上的全球贸易伙伴关系,及时考虑到国际物流成本带来的风险也能有效的规避风险。第二,降低了商品贸易的交易成本。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贸易主要包括产成品和中间产品两类。如果按照国际贸易中传统的销售手段来销售商品,将给企业带来销售难度,尤其是在危机时期。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我国的“敦煌网”主要就是开拓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模式的专门网站。国际贸易网站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便利,快速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商业信息,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无边界性和连续性,降低了商品交易的成本。可见,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不仅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调整,更是对国际贸易的创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物流,不仅满足了一般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完成了对国际电子商务物流的要求。
总之,在国际贸易中国际物流的风险很多,只有不断强化并采取多种措施才能加以防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国际贸易活动的范围将更大,我国国际物流必将向着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国国际物流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建设,建立健全物流体系,提高我国国际物流贸易的效率,降低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方光罗。现代物流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张莹。基于物流保险发展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5(08)
[3]戴小芳。浅谈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科技与管理,2008(01)
[4]赵丽。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2011(04)
国际贸易管理【第二篇】
[关键词]注册入学;国际贸易教学;高职院校
近年来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减少,为了保证相关专业的生存和发展,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国贸专业的注册入学招生制度。和以往高考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档次,分类投档的制度安排不同,注册入学制具有更大的弹性:注册入学招生制度降低了学生的入学标准,大批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得以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注册入学招生制度适应了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趋势,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谋求摆脱发展困境,实现自身转型的重要途径。但是注册制学生的学情复杂,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因此研究如何开展注册入学制度下的国贸专业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实现注册入学新形势下国贸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贸专业“注册入学”学生的学情分析,以镇江高专为例
近年来,镇江高专财经商贸学院国际贸易专业面临着严重的招生危机,为了打破生源减少,招生不利的困难局面,学院开展了入学制度改革试点,国际贸易专业实行开放弹性的注册入学制度,缓解了生源危机。但是国贸专业注册制入学的学生具有非常明显的学情特征,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性格行为等多方面都呈现出与普通统招入学生源的诸多不同。比如:综合素质学习能力普遍较低,但同时又具备思想开放,认识超前,不受传统思想约束,脑子灵活的特点;其次,学生性格特征复杂多样,传统意义上的“问题”学生较多,注册入学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团队责任心差,责任心不强,普遍存在自傲与自卑共存的心理落差,少数学生还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第三,行为方式的多样化,随意性强。注册入学的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多样化、随意性,对当前的学习机会普遍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对高职院校的课程学习和评分考核制度有一定程度的排斥和不适应;在学习方式上他们更多地依赖网络途径,厌恶考试,渴望社会实践,并对经济收入有着强烈的兴趣。上述种种复杂的学情现状对学院的学生管理、课堂秩序维系,教学质量监控都带来了诸多挑战。
二、注册入学制度下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初探
(一)消除社会各界对注册入学办学水平的质疑
由于注册入学降低了入学门槛,一些家长对这类文凭的含金量、学校的学习氛围、育人环境等表示担忧,把小孩送来的家长大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为了消除家长的疑虑,学院在招生时主动开展相关的政策宣讲,介绍国贸专业注册入学制度下的学生的招生标准和之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注册入学环节,国贸专业以多元化方式考查学生,尽可能挑选一些好一点的学生,可谓“矮子里面挑高个”,确保学生的整体质量,以利于今后的学习环境的塑造;其次是执行宽进严出的培养策略,学生的学业标准、技能水平、品德要求不降低;让家长发现来高专三年,学生能学好,学到东西,保证注册入学毕业文凭的含金量。
(二)完善“注册入学”国贸专业学生的日常管理机制
“注册入学”学生的学情较为复杂,传统意义上的“差”生较多,不爱学、不听话、难管理的“问题”学生会批量出现,面对这些问题,学院首先有针对性地对注册入学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融入学院集体。其次在日常管理模式上,学院对对注册班的同学实行双班主任管理,党员教师、教研骨干定点联系具体学生宿舍,以网格化,高频率的态势把不稳定不安全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第三,加强对“注册入学”的学生的人性化关怀,学校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对注册制的学生予以重点帮扶;学院学工系统的老师以及学生社团的主要成员主动加强与注册制班级的联系,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和日常文明行为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对注册制入学学生的动态管理。
(三)注册入学制度背景下国贸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建议
对高职院校的国贸专业而言,注册入学制度有利有弊,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一方面它可以缓解学校的招生困难,国际贸易专业可以有持续发展的机会;办学有特色、学生美誉度好,培养质量高、就业出路广的院校将会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中胜出;另一方面当质量良莠不齐的学生被招收入学,让那些基础差、素质不高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必然对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要化弊为利应对挑战,学院也得与时俱进,对自己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降低注册制学生课业难度,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注册制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在生源的分数普遍很低的情况下,本着“面向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实行分层次教学,国贸注册制学生的课业难度可以大幅度降低,比如课程考核可以用开卷考试加平时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化日常纪律养成与动手能力,淡化纯理论知识的考核。在教学质量要求上,可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开展各项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活动和顶岗实习,在课程体系安排上可以增加弹性学分制度,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强调岗位能力的培养。比如可以鼓励注册制国贸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模拟创业,在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上如能顺利开店就可以核算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外贸行业各项技能比赛,以赛促学等等。在课程建设上可以将外贸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证内容有机地融入课程,实现“课证一体”,将考证相关课程纳入培养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相衔接,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有机地融入国贸专业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国际商务单证员证、外贸跟单员证书等等,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充分利用各大跨境电商平台,推进校企合作,解决注册
制学生的实训实习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注册入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变。目前外贸领域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猛,速卖通,敦煌网、阿里巴巴都非常重视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国贸专业主动与这些电商平台接洽,请外贸跨境电商平台对国贸专业的实训室进行冠名,比如建立速卖通实训室、敦煌网实训室、跨境通实训室。学院提供场地、机房、网络,利用这些跨境电商强大的资源,建设高校实训基地和考试培训机构。跨境电商平台可以作为注册制学生的实训基地,这样学生不用出校门,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可以开店做生意,进行跨境外贸电商的实训操作。如果学生能够成功开店并销售外贸商品,更可以给以一定的学分奖励和创业支持。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生源管理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学院鼓励专任教师在职进修,有计划选派教师到企业工厂实践、考察,鼓励教师考取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除了这些传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手段之外,学院还要加强教师的生源管理能力,特别强化心理疏导和咨询能力,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全程管理。
三、结语
注册入学制度下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关系到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生存大计。除了要实现“以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教学”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转变的课程建设目标,高职学院还要更多的考虑注册入学学生将成为教学主要对象这一变化趋势。教育管理改革要以“岗位引领、项目任务”为指导,坚持将“知识+能力”落到实处,重点对考核方式、实训体系等进行改革,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适合注册制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学生管理体系。
作者:尹昕 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财经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光明.江苏高职院校注册入学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2]马婷.浅析新形势下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9).
国际贸易管理【第三篇】
二、商业银行面临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面临多种风险。其一,信用风险,指各种经济活动的签约人到期不能履约而给其他签约人带来损失的风险。其二,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等各种因素变动,导致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发生波动,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产品销售,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发生改变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其三,操作风险,指银行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或不到位,如营业差错、内部贪污、决策失误等给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其四,国家风险,指在国家经济活动中由于国家主权行为而引起损失的可能性。其五,金融欺诈风险,指利用银行的金融票据、银行保函和信用证等信用工具进行欺诈骗取资金的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形成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充分认识
我国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估计不足,错误地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零风险、高收益。实际上,由于国际贸易活动的复杂性,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反而是涉及到多种风险的“高危”业务,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
2.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的缺乏
目前我国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运行效率低,效果差,不同分支行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互相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的共享,缺乏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
3.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缺失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一项知识面较广、技术性强的业务,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而我国开展这项业务时间短,缺少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还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4.风险管理法律环境的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发展,有些贸易融资常用的术语和做法在我国的法律上还没有相应规范。在此法律环境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大大增加。
四、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完善的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至关重要,唯有做好风险管理,商业银行才不会陷入资金脱节、遭受意外损失的困境。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不同方面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风险意识
我国商业银行应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从而正视风险管理重要性,并使这种观念充分渗透到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
2.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设置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得以正常开展的坚实后盾。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建立:
(1)组织结构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应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决策者不能违反或超越决策程序,执行者应在其职责和权限内行使职权,监督反馈系统应切实履行监管和控制的职责。
(2)内控制度
在建立了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组织结构后,应设计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商业银行内部运行机制,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具体包括:风险分析制度、风险监控制度和风险考核制度。
(3)业务操作
规范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操作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进行,即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业务品种,将其业务操作实行公开化和程序化,这样就能保证不同种类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具体操作有序顺利进行。
3.提高贸易融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银行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走出人才困境。其一,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其二,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充实自身员工队伍。其三,建立稳定信贷队伍的人事管理机制,减少人才的流失。其四,不断提高员工的道德修养及职业素养,增强其责任感和忠诚度。
4.呼吁相关部门完善国际贸易融资相关法律
我国商业银行应向有关部门呼吁尽快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商业银行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邢红娟。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吉林:吉林大学。2006.
[2]王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初探。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5.
[3]张德荣,陆迁。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现状分析。商业现代化。2009(1):4.
[4]陆青。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现状。现代经济信息。2009(21):77-78.
[5]康达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融资业务的风险与防范。企业家天地。2009(12):47-48.
国际贸易管理【第四篇】
关键词:国际贸易;公司;收益管理
引言
在国际贸易收益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必须要积极优化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在进入20世纪后期,国际贸易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贸易收益管理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国际贸易生产力贸易收益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保证国际贸易收益管理的质量达到有效提高,增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实力。通过贸易收益管理,提升我国商品的综合竞争实力,处理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国际贸易收益管理
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不同国家拥有各自优势的资源或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或产品的交换,为本国获取更多的社会福利,从理论上分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够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得均衡收益。在实际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产品价格更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比较差,竞争优势相对较小。发达国家只需获取较低的成本,就能够快速获得更多的收益。发展中国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产品或资源获得相等的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加工贸易和外资会大量介入发展中国家,使得收益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与传统国际贸易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在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产权、产品品牌等多个方面竞争力不够。在利益分配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很难有话语权。发展中国家在资源要素生产时,除了需要对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大量进口之外,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加工处理,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得收益利益分配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始终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资本在全球开展垄断性采购,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到全球生产体系之中,利用自身的绝对优势获得更多的生产利益,甚至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进行挤压,就使得发展中国家付出了大量自然资源人力成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却没有能够获得相对应的贸易利益。很多发达国家通过损害他国进口手段的贸易保护政策,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进入发达国家后实行进口限制,提高关税和技术壁垒,尽可能减少发展中国家的收益。
2国际贸易动态利益
国际贸易能够提升就业水平,增强人力资源素质
在国际贸易,收益管理方面,如果只考虑静态收益而忽略了动态收益,就很容易导致收益管理失去应有的价值,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际贸易能够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一系列巨大影响。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里的部分劳动力也被大量释放,就能够为国际贸易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中国家,能够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有效提升确保选择就业会更加多样。外资企业为了保证国际化经营,就必须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确保公司实现统一标准和操作管理。在外资企业经受过培训的员工也能够通过企业间的流动和国内人际交流,将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规范,带入到发展中国家的各个产业,提高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变革日新月异,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率,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也会促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增强,通过出口企业能够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满足本体化需求,促使企业创新。在国际市场中对新产品进行演示,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也可以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开发出相似的产品,产生竞争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国际贸易推动产业升级
对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组装等环节。加工贸易能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水平带动了国内的产业升级。通过外贸能够有效吸纳,来自先进国家转移来的技术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发展。新产品的生产始终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能够凭借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取达国家成为最主要的生产地。
由不同的国度展开贸易合作与往来,对于不同国家而言,其财政金融政策之间并非一致性,特别是对于国际融资渠道,不仅要关注本国的金融政策及环境,还要关注合作方国家的金融政策与环境,任何一方金融政策的变化,都将对国际贸易融资带来直接影响。如在进行国际贸易合作时所签订的金融政策合同文件,对相关融资方向、政策、要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3对外贸易收益管理的主要建议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规模和质量,提高我国价值链中的整体地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依然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环节,从短期来看,我国目前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为此需要通过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企业的制造能力和整体收入,甚至成为大型国际企业以及跨国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形成品牌效应,促使加工组装环节形成独立品牌,通过一流的加工质量和快捷的交货速度增强对大型国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在加工制造环节中形成了突出优势,那么就能够在国际价值产业链中,争得更主动的选择权。我国外贸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但不能够永远停留在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中,而是要不断实现高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发展,促使价值链分工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高技术密集型,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整体收益。
注重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
我国人才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目前缺乏人力资本和职业技能人才,就导致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必须要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还要积极加大优秀人才的优惠力度,吸引更多国外的高精尖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强的推动作用,不仅需要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作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国内的科研机构要促使改革创新,保证产学研相互≤≥融合,集中攻关各种高精尖技术,增强我国的技术竞争实力,积极开创制度创新,为国际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要实现制度创新,全面激励人们的行为制度规范体系,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该吸引外资,招揽人才,引进技术等多种措施增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参与程度,确保贸易便利,费用节约,交易成本低廉,推动产业的全面发展。我国要积极认真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经验教训,有效消除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利益管理效率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安彩虹。加强存货管理,提升企业收益[J].财讯,2019,(16):63-64.
[2]王新。"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贸易支撑作用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20,(18):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