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44619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1

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们到结对帮扶组,走访几户困难户。西站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子宫癌的肖春连。踏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六组的肖春连的家,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肖春连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我连忙走过去,示意她躺下就好。肖春连很不幸的患上子宫癌,为给她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的债务。她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里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肖春连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曹启华的房子很破旧,苍老的青砖石瓦的有种穿越历史的年代感,除却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设备,更不用说家具之类的。只有一个正对着门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齐的铺了一层报纸,布置的干干净净。他端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曹启华52岁了,离异,高位截瘫,一个女儿在读大学,自已一个人靠父母做饭洗衣,脑筋有些迟钝。我就着他坐在轮椅旁边,他的眼睛却一直注视着门外。

“也不知道来不来。这都不剩多少天了。”

我知道他想着在外读书的孩子们,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的,念着他们,想着他们。

我们起身走的时候,他嘴里念叨着依旧是他的孩子。两只眼神依旧那样茫然的张望着,像是看见了希望,但却是那样的不可触及,过于遥远。

接下来的2户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访完后,还剩一户不在家。

据了解,段成群夫妇只有一名女孩,年轻时一家三口的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女儿长大了,嫁到了邻乡,离老人家大概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女儿偶尔会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但大多数时间两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于女儿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给段老夫妇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所以,两位老人只能靠新农保养老金、种地和养猪维持生活。前几年日子还算勉强可以维持下去,可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段成群老人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过得很艰难。

得知我们的来意,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们问老人最近生活过得怎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帮上忙时,段成群老人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用颤抖的双手夹着一杆旱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或许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

我去帮他的妻子烧火沏茶,并询问他们的近况,她除了一个劲地说现在的政策好之外,让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我们每个月能领到百十来块钱,只要不生病,我们老两口能照顾好自己,不给共产党添麻烦。多么简单而又朴实的语言,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多点人情的温暖。

天色已经渐晚,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社区孤寡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关心社区孤寡老人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爱身边的农社区孤寡老人,给他们一个安详的晚年。

今天走访的这几户特困户,社区均给了500元慰问金,我们决定逢年过节都要去看看他们,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我们希望看见,像肖春连那样积极面对人生的笑容,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敲开福润社区50幢101室的大门,我和社区工作人员来到莫善舒家。莫善舒家中的摆设很简单、很干净,没有几件家具和电器设备。在莫善舒妈妈的帮助下,坐在轮椅上的莫善舒爸爸被推到我们的身旁。我们说明来意以后,莫善舒妈妈就开始向我们介绍起来,“我丈夫,因为肌肉萎缩,肢体重残,一直行动不便,在家都要坐在轮椅上”。“因为照顾他,我一直没有上班。女儿莫善舒,在读六年级书。”

记录情况

我们一边记着莫善舒家的情况,一边就询问“家里有什么困难吗?我们能为您做点什么?”。莫善舒爸妈异口同声地说,“没有,没有!”“福润社区已经很照顾我们家啦,社区大学生村官开办的彩虹学堂,为我女儿省去了补课费,轮椅也是社区安排的,还有人定期上门为轮椅做保养,我们真的不能再添麻烦啦!”莫善舒妈再三叮嘱着。

期许

当我们一再询问道“莫善舒大了,家用紧张不紧张”时,莫善舒妈妈才吞吞吐吐地说出“如果能在家门口能找个钟点工就好了,我又能照顾到莫善舒和她爸爸,又能补贴家用。莫善舒正值长个子发育的时候,需要营养,如果能帮我找到工作,那我就更开心啦!”朴素的语言中,真实地透露出莫善舒全家的期许。

原来莫善舒家的的公约数-----“就是帮莫善舒妈妈找到零工”。

三点体会

心系群众 近听民声

第一:大走访,就是让我们动起来,与老百姓再亲一点,与老百姓再走近一点,老百姓才会把掏心窝的话跟您说,才会了解到老百姓所思所想所需所盼。

第二:大走访,就是让我们干起来,我们应该真走真帮,主动为老百姓做点什么。

第三:大走访,不仅是我们要有举动、有行动,更是通过我们的走访,让老百姓真感动、真心动。

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们到结对帮扶村,走访几户困难户。之前在团结村朱支书那了解到,团结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乳腺癌、子宫癌的陈秀芳。踏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后云组的陈秀芳的家,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陈秀芳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我连忙走过去,示意她躺下就好。陈秀芳很不幸的患上乳腺癌、子宫癌,为给她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的债务。她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了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陈秀芳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房子很破旧,苍老的青砖石瓦的有种穿越历史的年代感,除却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设备,更不用说家具之类的。只有一个正对着门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齐的铺了一层报纸,布置的干干净净。他端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也不知道来不来。这都不剩天了。”

我知道她想着在外务工的孩子们,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的,念着他们,想着他们。

我们起身走的时候,他嘴里念叨着依旧是她的孩子们。两只眼神依旧那样茫然的张望着,像是看见了希望,但却是那样的不可触及,过于遥远。

接下来的2户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访完后,还剩一户不在家,村干部说下午再继续联系。

据了解,庞学礼夫妇只有一名女孩,年轻时一家三口的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女儿长大了,嫁到了邻乡,离老人家大概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女儿偶尔会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但大多数时间两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于女儿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给庞老夫妇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所以,两位老人只能靠新农保养老金、种地和养猪维持生活。前几年日子还算勉强可以维持下去,可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庞学礼老人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过得很艰难。

得知我们的来意,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们问老人最近生活过得怎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帮上忙时,庞学礼老人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用颤抖的双手夹着一杆旱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或许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我去帮他的妻子烧火沏茶,并询问他们的近况,她除了一个劲地说现在的政策好之外,让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我们每个月能领到百十来块钱,只要不生病,我们老两口能照顾好自己,不给共产党添麻烦。多么简单而又朴实的语言,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多点人情的温暖。

天色已经渐晚,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农村孤寡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关心农村孤寡老人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爱身边的农村孤寡老人,给他们一个安详的晚年。

今天走访的这几户特困户,站里均给了500元慰问金,我们决定我们逢年过节都要去看看他们,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我们希望看见,像陈秀芳那样积极面对人生的笑容,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2

今天是6月5日,星期天,天气晴。

上午9点20分,我和社区志愿者徐阿姨来到了居住在____园____幢____室程师傅家。我首先向程师傅两口子问好,并代表迈____街道传达了对老两口的良好祝愿,并发放了____桥街道给居民的一封信和社区联系卡,并告诉他们,有什么需要可以直接拨打联系卡上的电话。

同时,我还把社区卫生医院的服务电话留给了程师傅。程师傅对这个解决方案表示非常满意。

临走的时候,我再三叮嘱程师傅,在联系社区医院的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我会一直跟踪这件事,直到帮助他把问题解决。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3

3月28日,我与单位部分干部走访了高地社区。高地社区地处城乡结合处,近几年发展迅猛,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凸显。走访中,高地社区的干部群众反映,该社区部分农户因住房距离杭浦高速过近,来往车辆多,噪声大,特别是夜间不能正常休息,生活为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可是,由于杭浦高速的管理部门不是我们余杭区的,虽然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但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村民一直为这个问题而苦恼。

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走访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回到办公室后,我立即与区交通局、环保局取得了联系,讲述了事情的缘由,寻求解决的办法。区交通局领导非常重视,答应第一时间与该路段的管理部门杭州市高速路政大队联系。没过几天,市高速路政大队派出三位工作人员来到社区,我与区交通局等相关部门人员陪同实地踏看了现场,核实了情况,初步商定以社区的名义向市高速路政大队递交一份反映情况的报告,再由市路政大队将社区的报告和要求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努力争取市路政大队、上级主管部门、区交通局和社区能坐下来一起协调解决此事。市高速路政大队将核实后的情况,上报到其主管部门。目前,两家单位就处理意见已与村干部进行了沟通、协商,估计不久就会有回复,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区环保局对此事也很重视,积极做了一些配合工作。

我也会一直关注和跟踪这一问题,使这个问题早日得到彻底解决。

随后我又走访了高地社区居民汪鸣忠,其妻向我反映家里的有线电视信号不好,画面不清楚,有时还搜索不到频道。回到单位后,我联系了数字电视公司的领导,说明了情况。第二天一早,该公司派人对汪鸣忠家附件的线路进行了检修,但没有发现问题,又对周围的信号进行了测试,也没发现异常情况。工作人员与汪鸣忠取得了联系,对其家中的电视及数字接收装置进行了调试,线路是正常的,查明是因为雷雨天气“惹”的祸。临走时,工作人员告诉汪鸣忠,今后在使用中如有问题,联系后他们会第一时间派人过来处理。

事后,数字电视公司将处理结果告诉了我。我想,如果我们的区级各部门、党员干部都有数字电视公司这样的服务意识,那么群众反映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群众与我们的心就会贴的更近。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4

3月29日,我走访了辖区____村小区内三户居民家庭。该小区属于____厂管家属区,共有22栋楼房,732户居民,由于是老旧小区,居住的居民以中老年人口较多。

敲开____栋____单元____室居民沈____家的门,给我们开门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年近50,面带笑容的男同志,他就是沈____的小儿子张____,自幼残疾,目前与常年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沈____共同生活。

看到我们前来,张____对我说,书记我还记得你上次到我们家来的时间,很感谢社区对我们母子二人的关心、帮助。

沈____家的客厅很小,除了放一张小方桌、一张轮椅外,也只能容纳3、4个人。向张____介绍了我们的来意后,张____热情与我们握手。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的视线不经意间转到了饭桌上,我看到桌上已经做好的饭菜,我抬头看了一下钟,时间是上午10点20分,我随口问了一句,“这个点就把中午的饭菜做好了啊。”张____笑着说:“每天都是这个点,烧一次,吃二顿。”

我再仔细看了一下饭菜,纯素,二菜一汤,我知道这就是他们母子二人一天的伙食。

来到了沈____的卧室,房间很小,大约6、7个平方,但房间及床上却很清爽,老人平躺在床上,看上去比上次来的时候更消瘦了一些,看到我们,老人家高兴的合不拢嘴。

在详情询问了情况后,我们得知,一个月前老人家摔了一跤,导致盆骨粉碎性骨折,房间堆放的大量尿不湿都是为老人准备的。老人还有一个儿子,平时上班,休息时才能抽空来看望老人。

离开时,我再次打量了一下坐在轮椅上的张____,我发现他的头发又长了不少,我说:“张____你的头发又长长了,明天我请人来给你理发。”他笑眯眯地说:“谢谢书记,过一段时间吧,不能老麻烦你们,反正我也不出门,下次请他给我推个平头,两个月一次就够了。”

经过上午的走访,我心里许久不能平静。在我们看来,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张____,面对失去自理能力、瘫痪在床的母亲,他却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义务,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在他的身上得到体现和传承。

一个几乎失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在面对别人给予他的帮助时,他总是说他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他是一个懂得付出,更懂得感恩的人,我们也应该为他们付出,给他们提供帮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5

3月28日,冒着毛毛细雨,我来到xx镇xx村进行走访慰问。在场穿梭着,寻找走访对象户——贫困户。一栋破旧低矮的房屋映入眼帘,我随即走进那户人家,迎接我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我和她说明了来意,她激动的握着我的手说,“是党派领导来看望我们啦,共产党真好!”老人找了一张板凳让我坐下,我和老人攀谈起来,了解到:老人叫,60岁,看着比实际年龄大不少,也许是家庭条件困难操劳过度的缘故吧。丈夫1985年就因病去世,她独自一人带着两子一女生活,还要照顾95岁高龄的老母亲,家里只有一亩口粮田,现在儿子在外打工,大儿媳妇因为家庭困难,结婚后一直不愿将户口从贵州调到武穴来,二儿子还是单身,现在的愿望就是增加家庭收入,解决家庭困难现状,让二儿子早点成家。听完老人的介绍后,我和她说,现在你两个儿子都成人了,家庭条件会越来越好的,你们要同心协力为改变这个家庭现状努力,我再和村里商量下,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你们一把。临走时我拿出200块钱塞到老人家手里,说我们也是靠工资吃饭的,钱不多表达下我们的心意,老人说什么也不肯要,但在我的再三劝说下收下了,并不停的说些感激的话,说“共产党员真好,拿自己的工资来资助我们,真的很难得…..”

这几天,对村里部分贫困人群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艰难,用触目惊心不为过。反思其贫困原因,有的是受灾致贫,有的是因病致贫,还有意外致贫等诸多因素。虽然贫困人口不能完全代表农村的现状,但他们是农村的一个部分,是最需要党和政府关怀的群体,同时也是应该我们花更多力气去思考如何改变他们的群体。

一家

一家原五口人,自己及爱人均年过四十,三位小孩尚未成年,其中爱人与长女智障,次女现八岁上小学,儿子四岁。故谭家生计全落在一人肩上,而数年前劳动时摔跤致使右腿骨折,因无钱上医院,在床上躺了数月自愈,但骨头生长错位,已部分丧失劳动力。20xx年4月份,爱人因病逝世,加剧了其劳动负担,虽家有二亩土地,但维持生计亦比较艰辛。

目前享受农村低保政策,农忙时村干部也时常帮助,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贫困户。

这些贫困人群,只是广大落后山区当中的一个缩影,不管是意外致贫、因病致贫、意外灾害致贫、学生供养致贫,还是其它原因的贫因,我看到的是各有不同的心声。对于无劳动力、有心无力改变现状的贫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他们希望更多的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保障机制能够把触角触及到这些角落;对于有一定劳动力的贫困者,他们更多是希望有政策的支持,或者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更有效率、政府言而有信。

-->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6

留輋灾民新村通电、排污等项目进展都比较顺利,手头其他的工作也不多,于是决定到结对联系户家里走一走,尤其是上新店组的胡昌洪、胡观明两家正在新建住房,得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帮助解决的。

在去上新店组的路上,刚巧碰见上段组的胡金有扛着锹要出门。他见到我后,热情地招呼我到家里喝茶,我想就先到他家坐坐吧。金有和大多留輋村民一样,虽不善表达,但敦厚淳朴,容易让人亲近。前些年,因为孩子多、负担重,金有家生活过得比较艰难。但近几年,孩子们相继出社会了,生活条件也渐渐好转起来,而且盖起了一栋两层半的楼房。金有的大女儿胡小玲在深圳富士康任职,胡双凤、胡双娣这对双胞胎姐妹也在深圳务工,四女儿胡秋凤从县职业中专电脑文秘专业毕业后去了浙江绍兴,小儿子胡迎春从县职业中专模具专业毕业后在广东东莞安顿下来。金有夫妻二人勤劳而节俭,忙完了田里农活,便去上山打柴或到门前屋后打打零工,挣些钱弥补家用,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

沏上茶后,金有装了满满一盘桔子、烫皮、花生摆在我面前,他说去年教体局为村里修建水渠、平整公路、安装路灯,使村民们都受了益,大家都很感谢“三送”工作组。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有很深的感触,因为自“三送”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亲历了与驻点村乡亲从陌生到熟悉,从隔阂到理解,从怀疑到信任的整个过程。

朴实的乡亲就是这样,如果你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事,他们会铭记、感恩并真心回报,尽管只是粗茶淡饭,但乡亲们这份热情却总是让我动容。

当我问及金有有没有什么困难时,金有憨厚地笑笑,告诉我,现在党的政策好,只要自己勤快,生活还是过得去的。我想,这就是定南苏区悠久而深厚的传统,让他们相信并始终坚守勤劳致富、知书达理、自力更生的作风,始终坚持坦然淡泊、不畏艰辛和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我们每次进村入户,总能看到许多会心的笑脸,总能听到许多感谢的话语。尽管岁月的刻刀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生活的艰难磨厚了他们勤劳的双手,但在他们的眼里,却始终闪烁出坚毅和乐观。

这就是可敬可爱、敦厚淳朴的乡亲!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7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

工作计划

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

黑板报

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

我的家乡

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今天,乡政府梅乡长要求我们到乡上开会。内容是研究驻村帮扶工作。

来到乡长办公室,梅乡长正在等我们。我们驻村帮扶组人员到齐后,会议开始了。会议只有两个主要议题。第一个议题是研究确定驻村帮扶组组长、副组长。梅乡长说我是市里下派的干部,所以让我当组长,仲副乡长当副组长。我说还是让仲副乡长当组长,但是他们执意让我当,我也没有推辞。第二个议题是按照《青海省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组建驻村帮扶组临时党组织。除xx县工会干部小罗是预备党员外,我们其他五名干部都是正式党员。因为党员较多,我们决定组建临时党支部,由乡党委下批复。梅乡长还是让我任支部书记,仲副乡长任副书记,大家都一致同意。接下来,梅乡长代表乡党委、政府向我们提出了驻村工作的相关要求,主要是如何遵守工作纪律、如何开展工作,等等。

会议结束后,我和仲副乡长按照会议研究的内容,立即起草了向xx村下派驻村帮扶组的通知和组建xx村临时党支部的请示,提交给了乡政府办公室。

-->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8

3月8日 星期四 天气:雪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刚刚结束,在办公室的我有点坐不住了,双联行动方案虽然已经出台,但具体工作从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户看看,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实际情况,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环境恶劣有些问题才能显露出来,叫上张组长,马上出发。

我们驱车径直来到土门镇永东村北城组的一户人家,几间80年代的土坯房里住着一家四口,户主叫朱光林,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郁海棠身体不好,只能做做家务,照顾照顾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家庭收入也基本来自10亩地的几千元种植收入,由于供养负担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看着这位比我年长不了几岁,但被生活的担子压得显得有点苍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了朱光林家,我们又来到永东村车院组的一户农家,穿过泥泞的小院,来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儿子王奋仁夫妇照顾,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正在镇上的小学上课,一家五口人住在几间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每年来自10亩地的一点收入,除了家庭正常开支、给母亲看病、供孩子上学外所剩无几,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计。

又走访了郭林等几户人家,情况基本大同小异,带着纷繁的思绪回到办公室已是下午六点多了,一天的摸底走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村、贫困户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作为一名联村联户的干部,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作为全市地税系统“双联富民”领导小组的组长,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找到出路、想出对策,早日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最终奔向美好的小康生活。

-->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9

“5月14日,当我再次到__的张__老人家中,看到86岁高龄的张__身体不好,又无儿女在身边,便发动社区志愿者和邻居对她进行帮扶,还为她申请了一部一键通电话,解决了老人在医疗、饮食方面不便的问题……”

“5月15日,后仓街39号院的黄桂荣向我反映,家门口有堆建筑垃圾,如果再不拉走,今年的卫生费就不想交了。我调查得知,卫生清扫员认为建筑垃圾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不想清理。我给双方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使事情圆满解决……”

这是5月18日记者在该社区走访时看到的韩桂云的两则“民情日记”。韩桂云说,社区工作量大,事务繁杂,为让社区工作人员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当中,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的困难、问题和诉求,及时解决热点和难点问题,该社区实行了“民情日记”制度。社区要求工作人员在走街串巷过程中,把居民需要解决的各方面的问题详细记录在“民情日记”里。

谈起写日记的感受,社区干部姜伟说,起初她对这个日记本并没太在意,只是在这个本子上简单记录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况。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她的日记内容渐渐丰富起来,居民家里的繁杂琐事、生活冷暖都写到了日记里。“关键要切实解民忧,这样的日记才有意义。”社区干部奚艳丽深有感触地说。仓巷街36号院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患病在床。前两日,她到老人家里了解到,老人的儿子患有精神疾病,孙女还在上小学。她组织社区志愿者轮流上门为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还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

“过去都是居民有问题找上门来,现在是我们走家串户到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帮他们解决问题,并详细地记在日记本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每名社区干部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如果你不了解居民的家庭情况,没为居民干实事,就无法在日记本里反映出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4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