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大校长毕业致辞火了大全精编5篇
北大校长毕业致辞火了【第一篇】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各位远道而来的家长,校友们,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属于20xx届毕业生的,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你们毕业了!相信这一天,对你们具有非同寻常的节点意义。我谨代表学校向奋力拼搏完成学业的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一直以来潜心培育你们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自始至终给予你们无限温暖与力量的家长和亲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今天这个庄严而神圣的场合,我有几句话想与大家分享: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看待世界、人生、未来的一种终极信念。梁启超先生说:“信仰是神圣的,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则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感到孤独和寒冷。信仰不仅是个人的支撑,也是一个国家自立的基础力量,它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型、给国家铸魂。
去年我们国家隆重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长征途中,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平均每天都有1场遭遇战,每行进300米就有1个人献出生命。面对如此的艰险,为什么这支这么年轻的队伍却摧不垮、打不散?其实这个问题,早在1938年4月,张闻天同志在我们学校的前身陕北公学作演讲时就曾经被问道,他当时回答说,原因就在于有坚定不移、百折不饶的革命信仰。如果没有信仰,不用说万里长征,红军连一千里、一百里都走不了。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信仰,和平发展时期也是如此。对个人而言,信仰是执著笃行的内在动力,是精神之光,可以照亮人生之路。从今天起,有些同学将继续学习深造,还有很多同学就要跨入职场。相信大家在对校园有着深深留恋和不舍的同时,对未来也充满着希冀和向往,希望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干出一番事业。在未来的生活中,大家免不了要遇到一些磕磕绊绊和意想不到的突发情况,请大家时刻提醒自己,暂时地偏离美好理想、甚至面临严重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坚守信仰、勿忘初心、继续前行。坚守美好的理想和信仰,你自身的潜力与光辉也许会超乎你的想象。
人文精神是什么?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也表现为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文明,一定需要伟大的人文精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们经过大学教育的洗礼,塑造了理性,强健了体魄,增长了智慧,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为鲜明特色,这四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明德之道为你们的生命打上了浓厚的人文底色。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希望你们继续在对这种人文精神的不断体悟中寻找前行之路。
我们要保持学习的习惯。现在的这个时代,重要的不仅仅是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学习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断提升的学习能力。校园外的社会生活与学校大不相同,也许你们今后会越来越忙,但希望大家能够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八小时之外”利用起来。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的人一定会拥有开阔的精神版图,也一定拥有明亮的未来。
我们要善于独立思考。陈寅恪在悼念王国维的碑铭中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相信同学们都非常熟悉。但比熟悉这句话更难的是,如何按照这个准则去行动、去实践。人有独立思想,才能从反省中不断成长,才能不断成长但不会变老,才能永远不落后于时代。
我们还要不忘崇德修身。境界决定人的品位和眼界。不管今后走上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我们都要把讲道德、有修为作为人的基本素养。同学们将来可能从事学术、从政或从商,希望为人师表讲师德,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受人尊重、琢玉成器;为官一任讲官德,只有清正为民,才能赢得信任、造福一方;经商兴业讲商德,只有诚实守信,才能互惠互利、长远发展。
家国情怀是什么?家国情怀是一种精神追求,强烈的忧患意识、以民族大义为念、以人民社稷为重,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北宋大儒张载曾有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胸怀天下,心系百姓,这是何等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
我们学校的前身是从延安黄土地走出来的陕北公学,今年是建校80周年的校庆之年。回首80年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冒着死亡的威胁穿过层层封锁,从西安走到延安,步行600里程,以“生命”作为考题,汇聚到陕北公学一起求学救国。陕公从一开始就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她诞生于国家民族内外交困、战火连天之时,以救亡图存为使命;她以富有革命精神的青年人为主体,积极进取、坚持奋斗,具有崇高的担当和奉献精神;她把自己置于时代洪流的激荡之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书写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
80年来,这种家国情怀一直流淌在人大人的血脉中,是人民大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内因。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作为人民大学的毕业生,作为陕公精神的传承者,同学们要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这个校名沉甸甸的分量,它凝聚着国家的嘱托和人民的诉求。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一定要敬畏人民、为念人民、服务人民、热爱人民,继承好学校这种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家国情怀,把个体的追求和社会的价值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实践我们人大人这份崇高的精神追求。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以新的身份——人大校友开启新的人生征程。不管你们走得有多远、身在何处,不管你们经历怎样的人生沉浮,人大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永远为大家点亮一盏前行的明灯。
最后,再次衷心祝福同学们拥有灿烂的前程和幸福的人生!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
-->
北大校长毕业致辞火了【第二篇】
各位毕业生、各位家长、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欢迎大家参加西安欧亚学院20xx届毕业典礼,这是庆贺你们顺利毕业的盛典,是向家长和老师表达感恩的时刻,也是对校长致辞的一次水平测验。
今天你们不仅顺利毕业,我知道,同学们还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一会儿离开的时候,请不要忘记交上你们的“就业协议”。(笑声)听网上说,没有“就业协议”就领不到毕业证。
我要恭喜各位毕业生的家长,孩子大学毕业了,他们将开始自己养活自己,在座的各位也将卸下一份重任。国家正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欧亚有不少毕业生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请各位家长继续倾囊相助,说不定你们家也会诞生一位“马云”。(笑声、掌声)。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也借此机会感谢所有的老师,过去几年,你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正在让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中心;未来三年,我们学校的工作主题是“教师为本、协同创新”,你们将成为学校的中心。
成为中心将意味着什么,你们懂的!(笑声)。
现在也是招生的季节,不时有朋友熟人给我打电话,说:“我的孩子考得不好,想上你们学校”(笑声),接到这样的电话,我的心情都不太好。
也有人这么说:“我的孩子想上你们学校,可是考得不够好”。不知为什么,听到这样的话,我就想帮忙。(笑声、掌声)。
作为民办学校的校长,我和你们一样,常常不够自信,很在乎别人无意中的轻视。
我们欧亚有一位校友,现在担任人文教育学院院长的陈阳老师,她是一个远比我自信的人,她们学院曾经在学校的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排名靠后,她却不为所动,和同事们静心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前几天,她邀请我观看她们学院的期末考试展演,她说,观看前需要准备好擦泪的纸巾。
学前教育专业50多名大一同学,高矮胖瘦不一、水平高低不等,全都参与了表演。
充满童真童趣的合唱《虫儿飞》,让人听到了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美妙声音;韵律十足的唐诗《春晓变奏》,音节即兴变化,手掌击打身体,节奏轻快,高低错落,突破了我们平常对诗歌的想象;还有头戴面具跳舞的即兴舞动,每个人都跟着节拍自由舞动,用想象力和肢体来觉察自我,表达自我。一个多小时的展演,舞者和观众都找到了心底最纯净的愉悦和满足。
在演出中间,陈阳现场插播了一个小故事,她说:“自由舞动这种舞蹈形式,就是让每一个人伴随音乐,按照自己的感觉随意舞动,让身体与心灵得到充分的释放。”
“半年前观看学生们的第一节自由舞动课,音乐响起后,大家面面相觑,都不敢踏出第一步,当有一两位同学开始舞动以后,其他人下意识地,开始了笨拙、不自信的模仿,大约五秒钟的时间,动作就惊人的一致。老师们眼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就这样真实地发生在了我们的课堂。”
“长期的应试教育禁锢了孩子们原始的天性和好奇心,当他们进入大学的时候,已经忘记了如何玩耍,如何表达自己的个性。”
教授音乐的赵老师说:“我来欧亚之前,所教的学生都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而欧亚学前教育专业有一些同学在乐理方面几乎是零起点,我弹奏7个音符,一些同学却始终唱一个音调,所以一开始上课很痛苦,感觉非常挣扎。”
她说:“我们在教研时不断追问,音乐课对这些孩子们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靠音乐和舞蹈谋生的专业人士,而是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她们亲近艺术,在玩儿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力,将来她们就可以寻找、组织合适的素材和老师,给予儿童真正好的艺术教育。”
赵老师开始不断调整音乐课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曲子弹奏一遍不行,那就弹奏两遍、三遍,感动自己,再感动学生。慢慢地,学生们的音准越来越好,对音乐的理解和处理,也有了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她说:“收获最大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我自己,我改变了对音乐课教学的许多固有的认识,让那些自认为和音乐没有关系的同学开始喜欢音乐,我也收获了她们的爱与尊重。”
演出结束后,我邀请同学们和场下的老师一起互动,一位同学眼含着泪水说:“我们刚开始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就像没有灵魂的僵尸。排练非常辛苦,但这个过程中心情愉快,身体放松。演出的时候,也很自然地把这种感觉传递给了现场的观众。”
另一位同学高举着双手接过话筒说:“我是来自农村的孩子,报考欧亚时很纠结,外界都说欧亚是一所贵族学校。班主任却非常鼓励我,因为他见到过欧亚的校园和设施,感受过全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上了这些课以后,我觉得我们的老师确实有贵族气质,她们点燃了我,从精神上让我富足起来。”
一位会计学院的老师说,自己的课程也能这样就好了,可是,会计、金融等专业的课程太理性,无法像音乐、舞蹈那样有感染力,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另一位女老师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我们并不需要让老师们都学习艺术教育的课程与方法,而是体会演出中师生的激情与互动,我们的商科教育也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唤醒内心,建立理性思维,创造价值。”
像人文教育学院一样,教育创新在欧亚的每个学院都有发生,有些正在路上,有些成效初现。
欧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品学兼优的老师,让艺术打动心灵,让科学点亮思维,让运动陪伴成长,把人性中已经存在的能力激发出来,按你们本来的样子生长。
最近国家推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名单上没有欧亚。(笑声、掌声)我们也不打算强求,而是回归教育初心,做最好的自己,努力成为你们心目中的“一流大学”。(持续的掌声)。
临别的时候照例要送上寄语:保持童心和自然的状态,倾听内心的需求,发挥个人的天性;还有,像人文教育学院的老师们一样,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修行自己。
各位同学,再次祝你们毕业快乐,谢谢大家!(掌声、欢呼声)。
北大校长毕业致辞火了【第三篇】
首先,我祝贺你们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习任务,祝贺你们就要从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人生又一段新的征程!同时,我也要向为你们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师长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无私奉献,才使我们共同迎来了这个充满喜悦的丰收季节。
同学们,作为xx小学的毕业生,你们承载了师生们太多的期望。希望你们牢牢记住“爱拼才会赢”!只要我们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一切成功的,都是源于坚持的。那么,我们要坚持什么?坚持我们的理想和信念。
此时此刻,大家相聚在一起,有欢喜有伤感,欢喜的是我们即将跨进中学校园,开始新的人生里程;伤感的是小学生活结束了,我们的班级解散了,同学们将各奔东西,再也不能朝夕相处了。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只要我们记住自己曾经是新棉小学的一员,那我们的心就是相通的`。
同学们,“毕业”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欢呼新的开始,不是纪念“完成”而是宣布进步。就让你们的生命之舟在新的岁月港湾里启航,载着对未来的畅想,脚踏实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最后,祝大家在中学生活里快乐成长,一帆风顺!
北大校长毕业致辞火了【第四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__届本专科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我代表学校向顺利完成学业,即将离开母校的4833名本科毕业和346名专科毕业的同学表示祝贺!向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们表示感谢!
还记得四年前,学号为11111111的土木建筑学院20_级新生周鹏同学在开学典礼上发言的情形。不知周鹏同学今天是否来到了现场?不知这四年你是否像学号一样孤单?我猜想,四年来你一定和其他同学一样,在昌航收获了知识,经历了成长,结识了友情,也尝试了爱情,不会感到孤单!
这四年,我一直关注着大家的喜悦。四年来,你们用青春特有的勇敢和浪漫在昌航上演了图书馆里的“最强大脑”、田径场上的“奔跑吧,兄弟”、233公交车上的“一站到底”和月下湖边的“我们约会吧”,我相信,在这个离别的时刻这一切又将如映像一般闪现在你的眼前,但我更坚信,它将满含着母校对你们的深情,相伴你的一生。
这四年,我还关注着大家的烦恼,感受着你们对母校的“爱与哀愁”。因为电容改造等原因,没能让大家在做毕设的时候吹着期盼已久的空调;因为各种原因,让大家在食堂品尝了四年的中国“第九大菜系”;因为要确保教学质量和日常管理,让大家每晚11点后就成为“疯狂原始人”……当然,还有很多。在此,我想感谢大家对母校的美好期盼与真诚宽容。学校也从未忽视过你们的意见,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同学能带着谅解与祝愿,继续关注母校的发展!
今天过后,你们将不再是“花儿与少年”,而要走向社会,去争做“出彩中国人”,在此,我想送给大家两件礼物。
第一件礼物是一个故事。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84年前,日本法西斯侵略我国。中华民族的英雄们为了民族存亡,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每有攻守必坚苦卓绝,每有会战必血流漂橹,最终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光荣而伟大的胜利。在这些英雄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你们一样,是青年大学生。当华北已放不下一张安静书桌的时候,为了给民族留下读书的种子,他们和闻一多、冯友兰等先生一起南迁长沙,再西迁昆明,冒着战火烽烟,手捧牛顿、屈原,徒步数千余里,他们不惧颠沛流离,不忘中兴伟业,奋勇拼搏,最终完成了中华民族近代史又一次辉煌的长征,也走出了杨振宁、李政道、穆旦等一大批祖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撑天巨擎。他们,就是西南联大的学生。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固然要缅怀那些在战场上书写“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青年英雄,也不该忘记这些在学堂里践行“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的青年学生,是他们用自己的精神与实践,为我们后辈读书人树立起了一座崇高的丰碑。这座丰碑上写着这样几个字——家国之情、担当之责与坚韧之志。
我们的母校诞生于1952年,首批学员大都经历过抗美援朝的烽烟。60年来,我们大部分校友也都扎根航空国防第一线。因此,昌航人理应有深厚的家国之情。家国之情,不只是蔡锷“既许国,难许卿”的悲壮,更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自觉和“天下兴亡,舍我其谁?”的自信。希望同学们立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志,虽尽个人绵薄之力,也要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有家国之情,必有担当之责。人生的成长从懂得责任开始。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学们要树立敢为人先、勇挑重担的精神,树立超越前人,激情进取的勇气,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在重大的考验中展现昌航人的担当。
有担当之责,必立坚韧之志。事业的成功,必然要经历考验和挑战。我们的起步,未必如名校毕业生一样华丽,但只要我们不怕挫折、不畏苦难,就必定能够如西南联大的先哲和昌航的前贤一样,书写出不愧于自己,不愧于历史的华章。
正如西南联大校歌所言,“中兴业,须人杰”,我期待着同学们能不忘昌航教诲,不负伟大时代,去创造让母校骄傲的成绩!
第二件礼物是一滴水。上善若水,这是一滴智慧之水。孔子讲,水——遍布天下,滋养万物,并无偏私,如君子之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如君子之仁;水性向下,随物赋形,如君子之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如君子之智;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如君子之勇;蒙受恶名,默不申辩,如君子之量;虽泥沙俱下,最后仍能澄清,如君子之能;装入量器,则保持水平,如君子之正;遇满则止,不贪多务得,如君子的之度;虽百折千回,终东流入海,如君子的之毅。
人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的涵养,更需要品德的支撑。希望同学们能够如这滴智慧之水一样,修德、存仁、重义、明智、勇敢、豁达、正直、坚毅,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让人尊敬的人!
饮水思源,这还是一滴感恩之水。四年里,你们记住了老师的释疑解惑,辅导员的苦口婆心,楼管大叔的谈天说地和食堂阿姨抖动的饭勺;四年里,你们从带着羞涩与胆怯的“学弟、学妹”,成长为了满怀憧憬和不舍的“学长、学姐”。这个四年,你们把这个曾经的陌生校园变成了今天的青春乐园和将来的心灵家园。从此以后,无论你身在何方,你即是昌航,昌航也即是你!因此,希望同学们能感恩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宽容,感恩昌航给过你们的一点一滴,并让它伴随你一生一世。
梁实秋先生在《送行》中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要去接你。”今天,大家就要离开了。我想对你们说,你走,母校会祝福你,你来,母校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我爱昌航,也爱你们!
祝愿同学们前程似锦!
谢谢大家!
北大校长毕业致辞火了【第五篇】
同学们,老师们以及各位同学家长们:
海风轻拂,60年华诞盛庆的激情与喜悦仍然在校园洋溢和飘荡,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毕业典礼,以历届最隆重的场面、最热烈的方式祝贺和欢送学校60年华诞毕业的学子!你们学成毕业,祖国建设和发展又增添了新生的中坚力量,母校60年华诞又增添了新的成就、新的自豪。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并即将奔赴新的岗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为同学们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注学校发展、关爱同学们成长的家长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几年前,同学们怀着对大学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选择了大连理工大学这座神圣的知识殿堂,来到这里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共同度过了你们人生成长过程中最为灿烂的青春年华。你们在“成立世英才,做民族脊梁”的期待与鼓励中,秉承大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传统和精神,塑造了优良品格、提升了文化素养、掌握了过硬本领,拥有了对人生价值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对民族未来更美好的憧憬和更强烈的责任,具备了服务社会、建设祖国、成就自我、引领未来的知识、素质和潜力。母校为你们的成长、成才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大学本科的四年,或者本科、硕士的六七年,或者本科、硕士、博士的十年上下,你们的成长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为你们的每一份成绩和每一份进步而由衷地高兴,你们也为学校每一项发展和每一个成就而由衷地自豪。近年来,学校“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的理念和目标愈来愈成为全体师生员工育人与成才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并不断探索和完善育人的模式、条件和环境;“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做强做大”成为牵动学校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目标:在这样目标的牵引下,学校教师总量和水平在不断增加和提升,学科结构在不断优化和完善,科研竞争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化建设的力度和水平在不断加强和提高。近年来,西部校区建设和主校区改造正稳步推进和实施,西山学生区已经全部完成翻新建设,暑假将配合凌水河复活工程启动,完成花园式的庭院改造和封闭式的书院制管理;国际标准的博士生公寓和留学生公寓即将开工建设;西部校区化工楼群、图书信息资源中心以及教学楼、综合服务楼拔地而起,大型地下停车场、地面文化广场以及新红凌路地下穿越等工程即将竣工,一个按照“地面原则上不停车、不跑车”建设,宁静厚重、淳朴经久、生态环保的西部校区已经呈现雏形和lun廓,而且这一建设理念将直接成为主校区改造的模式和示范,几年后同学们再回学校,将会漫步在一个更加优美、更具文化气息的校园,重温大学的梦想、追求和搏击。
但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大学诸多要素还不完全定型,学校一些条件不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施工给同学们在校学习带来的不便和影响,请大家谅解。尤其是同学们在校几年无数次与车辆“搏斗式”地穿越西门红凌路,一直是几届学校领导的忧虑,封闭红凌路或至少禁止机动车辆穿行是几代大工学子和学校领导共同的期望,这一期望一定要、相信也一定会努力尽快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