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精选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第一篇】
古诗词鉴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成为中考必备的一类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励志类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画面描述、内容品读,常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分值上主客观兼顾,思维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成为常态。除了复习时加强有效训练外,一些鉴赏的思路也有必要帮助学生厘清,解题的技巧更需要合适时点拨。
一、鉴赏思路点拨。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可以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味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技巧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
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
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5.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3.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6.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1.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2.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3.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4.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下面是六类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模式。
一、形象意境类。
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
知识联系。
二、情感主旨类。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
知识联系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主旨:诗歌具体内容+诗歌主题。
三、表达技巧类。
设问方式。
手法类:
1.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或就某一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分析。2.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要求从情景关系角度对诗歌(诗句)进行赏析。思路类: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或要求分析诗歌的构思之妙。
知识联系。
1.表现手法包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抑扬、对比、烘托衬托、以乐写哀、以小见大、比兴等。
2.诗歌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描写顺序:远——近大——小高——低俯——仰虚——实动——静)描写(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实写、虚写、正面、侧面、反面,描写还包括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有声有色、白描等。)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则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互文、反复等。4.思路结构方面的术语包括照应、铺垫、承上启下、层层深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等。
四、语言炼字类。
炼字类:这句(联或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分辨优劣。语言特色类:诗歌语言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语言特色,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知识联系。
1.诗眼:指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2.炼字:用最妥贴、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3.语言风格常用术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
4.答题时把关键字词放在句中,结合全诗意境情感分析。表明观点即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含义包括解释字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还原景象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结合诗歌整体表述诗句所描摹的景象。
五、多角度综合类。
写了什么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景与情的关系怎样?(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答题时参考以上四个方面的答题模式,问什么答什么,简单分析,略有侧重。
六、开放题型类。
问题: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二)续写类(略)。
首先,把握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来说,诗词中的意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象两个方面,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通常,人物形象比自然景象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鉴赏诗词中的意象,就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出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
其次,要体味诗词的语言。鉴赏诗词的语言,既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体会语言美,又要有一定程度的评述。第一,要体味语言的风格特色;第二,要分析诗词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第三,品悟诗人或词人炼字炼句的作用。
再次,了解诗词中的表达技巧。了解诗词中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中运用了哪些技巧,而是在于分析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取得的表达效果。
最后,要品评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写景抒情类的,一般要品味意境,揣摩情感;托物寄兴类的,要辨物明志,把握主旨;忧国忧民类的,要知人论世,领悟情感;思乡怀人类的,要领悟意象,理解感情;怀古伤今类的,要联系背景,理解典故;阐发哲理类的,要理解现象,把握本质;送别友人类的,要分析情景,理解情感;边塞豪情类的,要揣摩语气,品味内容。
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第二篇】
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突出了一个“狂”字;下片则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写作特色(手法﹑写法)。
引用典故。
“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
“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看孙郎”引用孙权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如少年人的豪情。
词语品析。
“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语言特色。
豪放派风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上片描述了军旅生活,说明了诗人仍然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2.下片前两句描写战斗的激烈和顺利,接下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最后一句显得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愤慨。
语言特色比较。
《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的是打猎经历和军中生活,或牵犬擎苍,骑马狂奔,或沙场点兵,力挽强弓,写的都是豪壮之举。“射天狼”“了却君王天下事”表达的是抗敌立功的雄心壮志,风格雄浑,豪放。
《忆江南》。
1.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2.“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
3.“过尽千帆皆不是”写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
词语品析。
第二句中的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
名句赏析。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 。
赏析: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意境)。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白蘋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
《渔家傲 秋思》。
1.本词描述了边塞的荒凉和守边战士生活的艰苦,抒发了将士们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3.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深深的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使思乡之情绵绵深沉。意境分析:深夜,所见的是严霜在地,所听的是悠悠不断的羌笛声,越发的思念家乡无法入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赏析: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
《武陵春》。
1.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3.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闻说”“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
鲜、奇特,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渔家傲 秋思》。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 ,下阕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第三篇】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此词抒发了作者眷念故国故都的情怀。写于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时临安已沦陷,南宋政权也濒临灭亡,这首词是作者在旅途中写成。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起首用景语渲染气氛,并点明词中景物所处的时日,着重之处在于春事谁主这个主题。璧月,有满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赋》),月如玉璧之洁白、晶莹、圆满,以璧玉咏元宵之月,极为生动传神;月明则云淡,天青云色一体难分,故曰黛云,炼字亦考究。
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第四篇】
喷薄如暾魅力城,华夏摇篮,厚韵华声。
女娲嫘祖最多情,舜禹王贤,武圣神灵。
名胜星罗经济兴,遍地生花,遍地生荣。
银鹰依凤靓河东。古亦文明,今亦文明。
虞美人·咏禹都(山西夏县)。
瑶台秋月溶溶色,千古长摇曳。
中华有史第一都,首现鸣条岗上万民呼。
青山绿水祥云绕,故事知多少。
忠勤智慧数温公,巨制煌煌传世满天红。
眼儿媚·咏魏都(安邑)。
千年风雨洗烟尘,古邑总青春。
七雄争霸,魏都宝地,辉耀而今。
祥光一片和谐筑,文化渗灵魂。
弘扬孝道,推施德政,如塔摩云。
近瞻太平(安邑)塔。
雄踞千年镇古都,沧桑历尽看云舒。
裂开弥合称神异,纵使身残心不污。
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第五篇】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拈来《忸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1篇旨意。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压痛点。一旦分禄赐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所以,我们无妨说,这结末两句,与其说是幸词,倒毋宁说是苦情。艰窭贫困、依人为活的一代诗宗,在暂得栖息,杜甫能安居的同时,便吐露这样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中联四句,从物态人情方面,写足了江村幽事,然后,在结句上,用“此外更何求”一句,关合“事事幽”,收足了1篇主题,最为简净,最为稳当。
诗的前半写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人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洋溢着欢乐、生气勃勃的家庭生活情景,深涵着诗人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末两句写不求仕宦的平淡心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清代黄生《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老健,而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第六篇】
牢记鉴赏常用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36。
对仗、借代、反问、设问、双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
6、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白描、象征、用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意向(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等等。
7、语言: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等。
8、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如话;高适,悲壮苍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道;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俗杂陈直抒胸臆;李清照,清新且委婉含蓄;苏轼、辛弃疾雄阔、激昂、悲壮,辛弃疾还擅用典。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
9、体裁: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
10、意境:
11、情感载体类:
分类例证。
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二)怀古咏史类。了解史实,体会作者创作意图,找到触发其感情的媒介或现实原因,从而领会感情。喜用术语: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含蓄(表现手法)等等。
(三)山水田园类。抓住写景特点,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写景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喜用术语:寄情山水、闲适恬淡、厌弃名利、热爱自然(思想内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衬托、联想、动静、明暗(表现手法)等等。
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五)哲理类。这类诗关键是不仅要弄清作者赋予的哲理意味,而且要体味出后人赋予它的更丰富的哲理内涵,宜从多角度思考。
(六)送别类。这类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或送朋友,或送亲人;或赴边御敌,或入京应试,或贬谪荒远,或林泉隐退;或惜别、眷恋,或劝勉、祝愿;或批评时政,或同情民生,或抒报国之志……。
领略其感怀的艺术技法。
表达方式常用术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5、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表现手法常用术语:比兴、象征、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叠词、点化(化用)、互文、想象、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5、渲染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
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烘托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衬托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
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10、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杨先抑,讽刺性极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例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的哀愁。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4、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5、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
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6、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22、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23、叠词。
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
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24、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5、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26、象征说明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27、照应说明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28、正/侧面描写说明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9、意象。
说明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例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30、意境。
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例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5、差强人意:(1)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2)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13、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20、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21、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24、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2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29、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也形容人多手杂,非常忙乱的样子。
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3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33、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35、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
(二)褒贬易误用的成语贬义词。
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3、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14、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15、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16、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18、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19、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褒义词。
1、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行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7、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
超。
9、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三)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灯红酒绿:(1)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2)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2、苦心孤诣:(1)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2)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3、想入非非:(1)指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2)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4、按图索骥:(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5、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2)比喻办事圆滑。
6、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7、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2)比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8、行云流水:(1)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2)形容事物流传不远,易于消失。
9、风花雪月:(1)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言论。(2)比喻男女欢爱的风流事。
10、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2)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四)使用对象易误用的成语。
1、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人工的东西)。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建筑物)。
3、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或著作极多。(书籍)。
4、浩如烟海:形容事物数量繁多,极其丰富。(书籍、文献)。
5、相敬如宾:比喻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待。(夫妻)。
6、青梅竹马: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男女)。
7、两小无猜:指男女儿时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互不猜疑。(男女)。
8、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时的青春年华。(十三四岁的少女)。
9、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用于患难中)。
10、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原来不认识的人)。
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第七篇】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唐)刘希夷。
:相和歌辞·白头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须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人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白发乱如丝。
但看旧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唐)白居易:岁日。
一日今年始,一年前事空。
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
(唐)白居易:
感时。
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
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
勿言身未老,冉冉行将至。
白发虽未生,朱颜已先悴。
人生讵几何,在世犹如寄。
虽有七十期,十人无一二。
今我犹未悟,往往不适意。
胡为方寸间,不贮浩然气。
贫贱非不恶,道在何足避。
富贵非不爱,时来当自致。
所以达人心,外物不能累。
唯当饮美酒,终日陶陶醉。
斯言胜金玉,佩服无失坠。
(唐)白居易:渐老。
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
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
当春颇愁寂,对酒寡欢趣。
遇境多怆辛,逢人益敦故。
形质属天地,推迁从不住。
所怪少年心,销磨落何处?
(唐)白居易:叹老。
晨兴照清镜,形影两寂寞。
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
万化成于渐,渐衰看不觉。
但恐镜中颜,今朝老于昨。
人年少满百,不得长欢乐。
谁会天地心,千龄与龟鹤。
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
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
我有一握发,梳理何稠直。
昔似玄云光,今如素丝色。
匣中有旧镜,欲照先叹息。
自从头白来,不欲明磨拭。
鸦头与鹤颈,至老长如墨。
独有人鬓毛,不得终身黑。
前年种桃核,今岁成花树。
去岁新婴儿,今年已学步。
但惊物成长,不觉身衰暮。
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书今日意,偏寄诸亲故。
壮岁不欢娱,长年当悔悟。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悠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李觏:秋晚悲还。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
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
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宋)黄庭坚:虞美人。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小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因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宋)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篇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元)王和卿:拨不断·自叹。
恰春朝,又秋宵。
春花秋月何时了?
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
(元)马致远:夜行船。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明)唐寅:七十词。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
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
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清)袁枚: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吴正:人生(三首)。
一
我们送走了先人,再让后辈来送走我们。
我们都是诞生在最卑污的一刻,却要伪装一生的磊落。
光明是梦,我们从黑暗中来,又是回到黑暗中去。
存在是空,我们在虚无中凝聚成,又是散落在虚无之中。
只有爱,爱是一颗永恒的星,照亮了我们的来道和我们的去路。
二
我们生命的世界只是一座驿站,一座在茫茫无际的旷野上闪着光亮的驿站。
一座每一刻都有人抵埠,每一刻都有人离去,向着未知的前程再继续进发的驿站。
三
我们现在是在手中握着的水正一滴一滴地漏失。。。
病中吟。
(唐)白居易:首夏病间。
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
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
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
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
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
微风吹夹衣,不寒复不热。
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
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
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
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
注: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岂能无病。如何看待疾病?如何。
对待同病者?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会遇到的问题。读一读古人的一些名诗,也许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唐)白居易:
寄同病者。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沉疴。
四十官七品,拙宦非由他。
年颜日枯槁,时命日蹉跎。
岂独我如此,圣贤无奈何。
回观亲旧中,举目尤可嗟。
或有终老者,沉贱如泥沙。
或有始壮者,飘忽如风花。
穷饿与夭促,不如我者多。
以此反自慰,常得心平和。
寄言同病者,回叹且为歌。
(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汉)孔融:临终诗。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魏晋)应璩:其七。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
上叟前致辞:
中叟前置辞:
下叟前致辞: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室内妪貌丑。””“夜卧不覆首。”“何以得此寿?”“量腹节所受。
(唐)卢照邻:释疾文三歌。
岁将暮兮欢不再,时已晚兮忧来多。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岁去忧来兮东流水,地久天长兮人共死。
明镜羞窥兮向十年,骏马停驱兮几千里。
麟兮凤兮,自古吞恨无已。
茨山有薇兮颍水有漪,夷为柏兮秋有实。
叔为柳兮春向飞。
倏尔而笑,泛沧浪兮不归。
(唐)李白: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注: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铭序说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路歌而卒。”,此诗为李白绝笔,路字当作“终”,形近而误。
(唐)白居易:感逝寄远。
寄通州元侍御、果州崔员外、澧州李舍人、凤州李郎中。
昨日闻甲死,今朝闻乙死。
知识三分中,二分化为鬼。
逝者不复见,悲哉长已矣。
存者今如何?去我皆万里。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
通果澧凤州,眇然四君子。
相思俱老大,浮世如流水。
应叹旧交游,凋零日如此。
何当一杯酒,开眼笑相视?
(唐)白居易:自觉二首。
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
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
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
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
同岁崔舍人,容光方灼灼。
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
亲爱零落尽,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聚作鼻头辛。
悲来四支缓,泣尽双眸昏。
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我闻浮屠教,中有解脱门。
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
抖擞垢秽衣,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
不将恩爱子,更种忧悲根!
(唐)柳宗元:掩役夫张进骸。
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
偶来纷喜怒,奄忽已复辞。
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
一朝纩息定,枯朽无妍媸。
生平勤皂枥,剉秣不告疲。
既死给槥椟,葬之东山基。
奈何值崩湍,荡析临路垂。
髐然暴百骸,散乱不复支。
从者幸告余,眷之涓然悲。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伫立唁尔魂,岂复识此为。
畚锸载埋瘗,沟渎护其危。
我心得所安,不谓尔有知。
掩骼著春令,兹焉适其时。
及物非吾事,聊且顾尔私。
注:此诗为哀挽一名普通役夫而作,提出了人的贵贱不取决于所从事的职业的光辉思想,是诗人素来主张民意决定历史发展的可贵思想在诗歌中的反映。
(宋)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宋)黄庭坚: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唐)徐寅:日月无情。
日月无情也有情,朝升夕没照均平。
虽催前代英雄死,还促后来圣贤生。
臧克家: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在土里葬埋。
余光中:天。
问
水上的霞光呵一条接一条,何以都没入了暮色了呢?
地上的灯光呵一盏接一盏,何以都没入了夜色了呢?
天上的星光呵一颗接一颗,何以都没入了曙色了呢?
我们的生命呵一天接一天,何以都归于永恒了呢?
而当我走时呵把我接走的,究竟是怎样的天色呢?
是暮色吗昏昏?
是夜色吗沉沉?
是曙色吗耿耿?
周恩来:生别死离。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做个感人的永别!
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没没播种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
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只是他们却识不透。
这感人的永别,永别的感人。
不用希望人家了!
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飞向光明,尽由着你!
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
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么?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片断)。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我们的生命就似渡过一个大海,我们都相聚在这个狭小的舟中。
死时,我们便到了岸,各往各的世界去了。
死象大海的无限的歌声,日夜冲击着生命的光明岛的四周。
死亡隶属于生命,正与生一样。举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
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
总有一天,我要在别的世界的晨光里。
对你唱道:
“我以前在地球的光里,在人的爱里,已经见过你了。”
我梦见一颗星,一个光明岛屿,我将在那里出生。在它快速的闲暇深处,我的生命。
将成熟它的事业,在阳光下的稻田。
注:泰戈尔(公元1861—1941年)是印度近代伟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飞鸟集是其重要诗集之一,集中共有300多首精美的短诗。这里录其七首,都是写他如何看待生死的诗,特别有意思的是他还设想到他来世在地球之外的世界上生活,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第八篇】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2.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哪里?
3.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3.写一段话谈谈:“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紫薇花。
杜牧。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1.“桃李无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笔下紫薇花的特点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这两句诗是如何“状难写之景”的?
2.这两句诗传达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一.1.两者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3.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3.抒写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及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
三.1.以桃花、李花来反衬紫薇花的美及花期之长。
2.清新俏丽,独占秋光。
2.对羁旅的愁思,对故乡的思念,对早行的悲苦。
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第九篇】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析晏殊的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古今写离愁的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的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如果说词的上片对愁的刻画是内倾的幽深的,那么词的下片对愁的展现则是外向的悲壮的,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的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的诗词。
词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试着将这二字改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了。“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象触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了,那就只好设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高楼”的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但天涯路的尽头是什么呢?除了虚空还是虚空,这使主人公内心之愁更深更浓了。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一点悲凉甚至悲壮的色彩了。
“曲尽幽微,富于变化,境界宏阔,格调高远”是晏殊这首《蝶恋花》的过人之处。
3、大家诗词脱口而出。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词鉴赏题目大全【第十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
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评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