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读后感 小学数学读后感【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29643

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读后感【第一篇】

这几天,我的学生们在备考教师资格证,我也没闲下来,一有空就看教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现在,我将这两天读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一点心得与各位朋友分享一下。

赫尔巴特在教育学中的地位,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他主张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过度依赖于以往的经验、习惯,而应当具有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教育基础。他要求把哲学作为整个教育学的指导方向,用伦理学来决定教育的目的,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18,他所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被称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著作。

读这一著作时,自然有很多的感触,但是我在这里只分享其中的一点,那就是关于现在很多家长和中小学教师不知道怎样去爱和管理孩子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相信有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觉得很头疼,尤其是当下。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传统的教育一般是采用“压迫”的方式让小孩们乖乖地听话,不要违背成人的意思。但是,这种教育真的好吗?这值得我们辩证思考。

赫尔巴特在本书中的《儿童管理》中就告诉我们: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此外,如果不紧紧而灵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那么任何课都是无法进行的。最后,要将属于儿童教养的一切工作在真正的教育者与父母中间作出认真的分工的话,那么必须努力在分工的两方面之间适当地建立联系,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

――赫尔巴特。

的确,教育一个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教育好一群孩子那更是不容易。早在一两百年前赫尔巴特就告诉我们,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注意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好关系,家校或家园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因为,只有家长将孩子家庭中的信息告诉给教师,教师才更全面了解这个学生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只有教师将学校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或者显现出有哪方面的天赋时,家园或家校合作,在这种“合作共育”之下,孩子才会纠正偏差,发挥更好的天赋。

赫尔巴特在关于儿童的管理的目的中谈到,儿童管理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一是为了避免现在和将来对别人与儿童自己造成危害;二是为了避免不调和斗争本身;三是为了避免社会参与它没有充分权力参与却被迫要参与的那种冲突。总之,这种管理并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

其实,无论教师还是家长,管理孩子目的只是“不作恶”或者创造秩序,然后大人小孩一起维护秩序,这只是教育小孩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已。“拘泥于细节的和经常的监督对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来说同样是负担。”“监督还会妨碍儿童自己控制自己,考验自己,使他们不能认识许许多多事物。”

他还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假如一个轻率的孩子粗鲁地闯进禁足的圈子,那么我们就必须使他感到他可能引起什么样额损害;假如他产生了要破坏的不良意向,那么这种意图,只要它已变成或者可能变成事实,都必须受到充分的惩罚;但假如他对恶的意志,包括对冒犯别人的行为,作出纵容,则必须使他感到惭愧。

而我认为,管理需要权威,但是教育不能单靠强势。

更为重要的是,打开双手去拥抱他们,去爱他们!

而爱是什么呢?赫尔巴特认为,爱基于情感的和谐,同时也基于适应。的确如此,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假如我们想从陌生人那里获得爱,或者让我们自己去爱陌生人,这是多么难的事情。因为爱需要建立在彼此之间的相互适应上。一个孤僻的人,一个说话生硬并斤斤计较的人,他肯定得不到爱;如果与孩子相处的同时却慎重对待孩子,并参与孩子们的活动时只顾着自己的话,同样也得不到爱。

爱需要教育者深入到学生的感情中去,然后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学生的感情中;或者教育者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感情。当然,后者会比较困难。

而一旦获得了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者(家长或教师)就可以减轻对孩子管理的困难。但是,那些利用爱来为自己随心所欲去支配儿童服务的人,则应该受到最严厉的谴责!

在传统的家庭中,父亲是自然地享有权威,而母亲则是自然地拥有爱。父亲管理小孩和爱小孩的方式,往往趋向于理性和服从,而母亲管理小孩和爱小孩的方式,往往趋于感性和信赖。

所以,现实当中,家庭中的父母想要善待孩子,那就是发挥各自之所长,补己之短,形成合力,教育孩子不是某一方面的事情。

“真正的教育,这里主要指思想范围的培养,也许只能出自那些进行过特殊训练的人,那些能使人的思想范围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的人以及那些在这方面能尽量精确地判断什么是更高尚、什么是较深湛、什么是更艰险、什么是更平坦的人。”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认为,权威与爱对教育具有很大的间接影响,所以儿童思想的培养者不应当以傲慢的态度默默地、自成一体地,并排斥父母来进行他的工作,否则就会破坏他们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他难以获得补偿的。

通过看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在爱和管理孩子的问题上,我觉得时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学校的教师和家庭的父母有时候没有分配好各自的角色和没有做好这个角色该做的事情。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要形成一个“教育网”或叫“教育生态”,不是各自做各自的,而是要加强沟通,实现教育中1+12.

这是在教育中,教育者最重要的事情,也是要经常去做的事情。

读书文化推广者  詹润演。

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读后感【第二篇】

这本书是由江苏省特级语文老师――杨斌,选自国内外50位大师的教育观点的教育名著,是我们作为一位师范生和成为一位合格的老师都有必要去精读,把握这50位大师教育观精粹。这50位大师的文章中涵括地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育艺术等等这些问题。

读完这书,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确立人在教育中的崇高地位,让教育成为人的生命和心灵发育生长的过程。

教育本质观具体表现为:教育作为一种行为手段,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让受教育者自主学习,具备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的得到真正全面和谐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是可以客观地体现这种教育现象,因此,可以从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来理解教育本质观。

一、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教育方法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启发式教育方法,它是很明显地反映出以受教育者主动开发思维去探讨问题,而教育者启发性的辅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课堂上提问的这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让学生提出疑难,再通过论让学生自己解答的这种模式,学生在这过程中全靠自己思考去寻找答案。通过学生的自问自答,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我国著名特级小学语文教师――贾志敏,令我记忆深刻的是,看贾老师的一堂全国示范小学语文课《卖鱼的人》的视频,这堂课的第二课时主要是深入学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内容,贾老师巧妙地运用自己幽默的语言来让学生自问自答,这完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喜爱老师,达到师生融为一体的境界。这也是我们作为师范生,所要达到的艺术性境界。

二、教育内容。

当今,我们所说的教育内容,就是通过教育这种行为手段要向学生传授些什么样的.知识。教育所要传授的知识是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和阶段性发展,来进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所以,教育内容要会根据各个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而制定。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曾风行一时的天才式教育,选拔一批十二三岁有聪慧的学生,到我国科技大学进行为期四年的学习。经过四年的学习。李政道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大人物,推荐一些顶尖学子到美国留学。但是,都后来才发现,对于这些“天才”来说,尽管学识很渊博,但人情世故这方面一窍不通。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所谓的天才式教育,只是面对极个别天聪敏慧的学生,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都智力正常水平的,所以,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针对大部分学生智力水平发展阶段而选择,因此,老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应把教学重心普及到大部分学生上,而不是个别针对性教育。第二,这种天才式教育,存在一个很严重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情感,道德的教育。只是一味地填鸭式的教育,向受教育者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没有使受教育者达到真正的全面发展。从这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借鉴出,教育内容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国家,社会,受教育者的特点,科学地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传授。

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受教育者去吸收,应当是使每个受教育者自主学习、自主提升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和谐真正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个人发展,而且关乎于我们社会,民族,国家未来的发展。有句古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科学地培养新型人才,为我们未来的国家振兴繁荣铺路。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成果。而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教师技能,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艺术展示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美配合,这支和谐的曲子会一直演奏下去的。

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读后感【第三篇】

很庆幸看到这本书《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很惭愧不是科班出身的我竟然教了这么多年数学,没有教学数学的方法和思考,只是为了单纯的教学知识而教学。

邱老师在教学中善于思考,仅一个口算教学研究了三十年,编制了中国第一套小学口算量表;又总结了数学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六段式”课堂结构;1984年,就提出了“四个当堂”作业处理方法。

感触最深的是:

在平时教学中,我虽然总是最后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完成作业,但是却没有做到当堂订正和当堂解决,有些问题还是留在了课下。而那些遗留的问题还需要辅导课一讲再讲,一练再练,纠错也占去了更多的时间。当堂问题解决不了,为学生后期的思考留下了隐患,以至于错误百出,再纠错需要付出很大的功夫,且后患无穷。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很重视计算,每学期开学就让学生每天十道计算题的练,但是学生该错还是错,特别是对于学生在遇到加减法出错时,我都是“一棍打死全部”不认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做错,除了不认真还是什么?所以往往都是错一题罚五遍十遍不等。看了书之后我才发现,犯了多么低级的错误,又是多么的不善于思考总结呀!我根本就没有把加减法的口算当一回事,更没有把学生的计算错误和口算联系起来。可是邱老师却联系到了一起,并且在全国各地各学校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基本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着笔算技能的高低”,所以提出“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的结论。

在各种计算教学中,邱老师提出很多种练习方法,而这些方法是我平时根本不会想也没有做到的`。平时都是单纯地为了让学生计算正确而疯狂的加大练习量,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兴趣,也不考虑每天的练习量究竟多少合适才能达到最佳目的,只是单纯的认为越多越好。

由此可见,抓计算教学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也不是做几道练习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为什么那么简单的计算反而还会做错呢,邱老师帮我们找出了原因,还给我们指出了方法。感谢邱老师!

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读后感【第四篇】

吴正宪编写的《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它使我深深知道了小学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且辛苦普通而平凡。而当你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你用整个心灵去拥有她的时候,才领悟到教师工作博深而丰富的内涵。“一切为了孩子”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教师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把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应成为教师平日工作中自觉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如何去做呢?我认为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从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问题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要经常提供给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而在《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中看到:应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线。为此,我丛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尝试应用。

[1]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明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于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堂上还经常开展学习竟赛“最佳问题奖、最佳发言人”的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教学中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就会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书中举了这样的一例: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时,教师请同学们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非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角度,标在图中。上课伊始的第一个教学活动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次问题的抛出,教师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都惊奇了,疑问由此产生,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规律。这样为学生创设猜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凭借直觉大胆猜想,把课本中现成的结论转变成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研究。

[3]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让学生读题,提问学生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又分组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交流。这样通过说题,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解题思路理解得比较透彻。在教学计算题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问题,课堂上先让学生动口说说错题的原因,再讨论解决的方法,然后再动手计算,这样减少了计算的错误。

[4]多直观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上多采用版图、版画、教具、学具等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时,让学生操作,摆小棒,说算法。教学平面图形的特征时,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制学具,通过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规律。

[5]制做数学手抄报,让学生做数学。现在的学生见识广,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新课内容一看就会,老调重弹的复习课不愿意听。针对这种情况,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手抄报,帮助学生复习。

有的学生将知识重难点、容易错的题整理出来,有的将自己学习的经验写出来,有的学生还将课外知识编辑进来等等,五花八门。学生在画、写、找、编辑等活动中,既复习和拓展了知识,又锻炼提高了动手能力。

[6]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做好数学日记。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如,学完乘除法的意义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阅读学生的日记,发现了学生的视野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星期天,妈妈买了一箱梨,我数了数,一共12个。我想,每天吃2个,可以吃6天。”、“今天,老师布置写生字2页,每10行,每行10个字,一共要写200个生字。”、“爸爸下班回家,叫我去帮他买2瓶啤酒,每瓶3元,两瓶酒用了6元”,……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到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数学并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靠学生自己学会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情景、提供机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归纳规律。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多留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质疑问难。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再课内交流、讨论、质疑。

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数学来自生活实际,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最后,我也想引用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这两天我在看《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从第一章开始读就爱不释手,受益匪浅。这是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由教育部在庆祝教师节成立20周年之际,组织一批优秀教师编写的《教育家成长丛书》,做为教师节的礼物献给广大教师的。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说通过让孩子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坚持不懈的进行日记写作,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底蕴和语文素养,那么我们靠什么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呢?如果给我一个班,我又要靠什么方法和策略让孩子们喜欢我这个老师,喜欢我的课,进而喜欢数学课堂呢?我苦苦思索不得结果。直到我阅读了《吴正宪和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心中的疑问和谜团才得以化解和点拨。吴老师对数学学科和数学教学全面深刻的认识、独到精辟的理解等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用了两个晚上一口气把把这本二百多页的数学专著读完,还觉得不过瘾。应该拿出读书笔记,在仔细认真的研读一遍,方才能够理解其中精髓的一二。全书共分四个篇章:

一、走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的路上——感受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

二、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课堂教学纪实与点评。

四、大家眼中的吴老师——追踪吴老师的课堂。特别是第二部分: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告诉了我们一些共性问题的指导策略。如:让学生喜欢“我”。怎么让学生喜欢我呢,1、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教师。

2、永葆童心,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

3、走进孩子的心灵。

4、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

5、教师要有真本事。

洁,自己的服饰是否干净得体等等,在一起平凡的生活和不经意的小事去影响感染学生。

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吴老师也给我们支了几招。如:体验数学挺有趣、发现数学真神奇、感受数学有价值、享受数学美极了、听懂了,才会喜欢、把数学变的容易些、满腔热情的保护“火种”。吴老师从趣、奇、用、美、喜欢、容易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们进行尝试和探索。上次教育时报课改导刊的杨磊主任到我校就教师专业成长这块内容给全体教师做培训时说过一句话:其实我们现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好多年前就已经有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且出书立说。希望我们教师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冥思苦想,一定要通过专业阅读,站到巨人的肩膀上,你会看的更远。

现在想想这句话,真的是字字珠玑。吴正宪老师提供的这些宝贵经验我一定要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和课堂实践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随时记录自己的教学随笔,书写自己的职业传奇。

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读后感【第五篇】

寒假里借了几本教育类的书籍准备好好品读,然而过年的热闹,冲散了好多原本好好读书的时间,幸好也不是一无所获,特级教师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还是深深吸引着我挤出空来细细品读。

《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主要分《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两大部分,记录了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走的是一条既平凡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之路,她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深入思考。

李老师认为: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是研究数学学科,还应该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的爱孩子,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学生欢迎的数学老师。

是啊,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要让学生热爱数学。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学好数学的信心必然也会倍增。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数学的东西向来都认为是枯燥无趣的,那么,数学教师就要采取形式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味。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李老师一直都倡导“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创造有活力的课堂”,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登书山如获至宝,游书海如行碧波。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用现代教育思想充实自己,用科学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用自己全部的爱熏陶、感染、教育学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329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