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汇报材料优推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文化建设汇报材料优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文化建设【第一篇】
一、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战略目标,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深层思考的一个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思想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下,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当前,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以总书记《在全国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把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作为全省文化工作的主题。要充分发挥文艺反映时代生活、团结鼓舞人民、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文化生产为中心,积极创新,加快发展,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我省成为发展理念科学、公民素质领先、文化产品丰富、文化人才荟萃、文化设施配套、文化体制先进、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省,让全省人民共享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一是研究和谐文化理论。首先要加强学习。重点组织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会全精神、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理解党对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观点、新要求,掌握和谐文化的内涵和实质,深刻领会和谐文化的时代精神,明确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要加强宣传。在南京图书馆举办“和谐文化论坛”,组织专家学者围绕影响我省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调查研究,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提出新时期文化强省建设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使和谐思想深入人心,指导文化建设实践融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两个率先”建设宏伟蓝图之中。承办江浙沪文化厅局长联席会议,共同探索如何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
二是加强和谐思想教育。要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宣传人类健康文明成果,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道德规范和社会氛围。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以“和谐”为主题的公益文化讲座,倡导和谐理念,树立共同理想,激发爱国热情,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大众素质,培育创新精神。要充分发挥全省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引导青少年走进博物馆、纪念馆,接受民族文化传统熏陶,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三是组织和谐艺术创作。认真贯彻胡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和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精神,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加大对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演出投入的力度,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以和谐为主题,重点扶持并积极组织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和舞台艺术、书画艺术的创作,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充裕、精彩纷呈的,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坚持“三贴近”,弘扬主旋律,面向全国开展现实题材京剧剧本征集活动,推动我省舞台艺术精品生产取得新突破。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国性重要美展,如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第十八届全国版画展等;重点组织好画家开展“万里写生精品创作”活动,推出一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美术精品。要精心打造一批以“和谐文化”为主题的群众舞台艺术精品,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新农村新农民文艺调演,向党的十七大献礼。
四是开展和谐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多功能、多层次,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培育人文精神,落实文化权益,普及文化关怀,营造和谐氛围。进一步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各类节庆活动,活跃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营造和睦、安定、祥和的喜庆气氛,把元旦、春节、元宵节及五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办成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盛会。精心策划“20**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周”及以“历史的回顾”为主题的文物系列展览等。重点办好第五届我省戏剧节、第七届我省音乐舞蹈节和《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20**·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及《俄罗斯300年经典绘画展》。继续推进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组织和谐文化农村行、社区行等一系列送文化到乡镇、进社区的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龙头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开展以“和谐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性读书活动、歌曲创作及摄影比赛,充分发挥艺术的功能和文化的力量,用艺术影响社会,感染群众。
二、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城市”的要求,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更是及时地提出了“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城市”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十一五”文化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任务。文化建设是小康社会建设和“两个率先”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我们要按照会议提出的建设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江苏的要求,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全面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设覆盖全省、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等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继续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和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多功能的社区、乡村文化活动室,逐步改善欠发达地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文化设施。加强文化科技研究,推进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实施“身边的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项目,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现代化。
文化建设【第二篇】
在讲企业文化理念到底该如何落地之前,我们先来分析下企业文化理念宣贯对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宣贯,顾名思义,即宣传并贯彻实行。宣传是基础,是前提;而贯彻就是落实,是执行,两者合而为一,构成了推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笔者认为,企业文化理念宣贯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传播。企业通过对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等,实现了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传播,使企业干部员工了解、熟悉、掌握企业文化知识、文化内容、文化内涵、文化精髓,提高知晓率,扩大知名度,增强干部员工的认同感。这犹如一粒种子撒下大地,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推广的第一步,也是宣贯一项基础性作用。二是营造氛围。宣贯如同一个平台,一条纽带,企业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宣贯,有利于在企业上下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激发干部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达到营造声势、推波助澜、顺势而为,加快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三是执行。执行是整个宣贯环节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企业文化所有理念和内容,其最终都要通过执行来实现,可以说,衡量宣贯效果如何,就要看企业文化理念和内容能否执行到位。因而,企业在企业文化宣贯上一定要高度关注执行力、执行文化的建设。
2企业文化理念宣贯的方法与途径
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完成以后,让文化理念落地是关键。将抽象的理念落实到员工具体行动中,实现从理论认知向文化落地转变,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所在。笔者接下来就结合自己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经验,从以下七个方面谈谈企业文化理念宣贯的方法与途径。
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建议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企业“一把手”担任组长,成员由各部门经理组成;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小组,组长由企业一名副总经理担任,秘书由企业专职文化人员担任,成员由各部门指定人员组成。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以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就要制定企业文化理念宣贯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计划。
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和党工团的作用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企业文化通常体现企业创办人及其后继者所提倡的文化和经营思想。因此,在企业文化理念宣贯落地过程,企业的领导要带头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为员工当好表率。其次,国有企业都有齐备的党的系统、工会系统和团的系统,党组织在企业文化的宣传、培训与教育中要起到带头作用。只有党工团齐抓共管,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搞好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贯。
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制度,通过制度推进企业文化理念落地制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优秀文化的体现,必然是体现在企业的制度中。在推进企业文化理念宣贯落地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文化理念形成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政策和程序,这就是变无形为有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规范化、人性化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制度就是企业文化理念传播的载体之一,而且通过将企业文化理念制度化可以加快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
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传播载体,注重企业文化活动企业文化理念传播过程中,企业要摒弃单纯依靠文件、宣传栏等呆板、单一的形式,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传播载体,充分利用当下流行的新媒体(微博、微信)平台、企业网站、内部刊物等载体,将已经形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等第一时间传达给广大干部员工,及时让员工了解,取得员工的支持。同时,文化活动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有效方式,企业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广大员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主题活动,如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企业文化故事会、企业文化演讲比赛、企业文化周等互动性强的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让员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建立企业文化培训机制,定期对全员开展培训要把企业文化培训摆上日程,实行全员学习,并通过制度固化,有效解决企业文化理念领导知道的多、员工知道的少的现象。要在完成日常企业文化培训计划外,根据企业文化宣贯实际需要,开发出企业文化宣贯系列培训项目。邀请外部企业文化方面的专家或公司主要领导通过深度分析,延伸讲解,让企业文化在全员中入脑入心。同时为避免培训流于形式,要严格培训纪律,强化考核,通过培训后小测试等形式,把好培训效果关,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性。
注重全员参与,扩大认同基础企业文化理念宣贯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它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涉及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个一角落。企业文化理念宣贯需要全员参与,因为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是关系到企业文化理念宣贯和落地效果的重要方面。为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建议在企业文化活动中能够给员工一些利益,如发些小礼品,这些细节可以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以文化故事促进企业文化理念宣贯征集和挖掘企业内部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典型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把抽象的企业文化理念具象化为员工身边真实的人和事,可以帮助大家充分认识、深刻理解企业的文化理念,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心里真正生根发芽。
3结束语
文化建设【第三篇】
(二)开展读书思廉,增强渗透性。“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干部和职工中大力倡导读书学习,引导干部和职工熟读精思,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不断提高免疫力,增强战斗力。
(三)发挥网络传廉,增强群众性。设置如“廉政在线”、“廉政论坛”等栏目,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廉政理念,使这些栏目成为干部职工及时提供和反馈反腐倡廉工作信息及动态的重要渠道。
(四)树立典型导廉,增强教育性。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爱岗敬业、严于律己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在质检系统形成弘扬正气、尚廉倡廉的良好风尚。如2007年福建省局举办的质检系统先进人物全省巡回演讲活动,让广大干部职工找到了学习的榜样,找出了自身的差距,也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的意识。
(五)开展活动促廉,增强实践性。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必要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努力增强廉政文化的实践性,使文化宣传入耳、入脑、入心。要拓宽廉政文化建设领域,扩大廉政教育的覆盖面。如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进科室、进楼道、进食堂等活动;举办知识竞赛、书画摄影比赛、球类比赛等,使廉政文化与文体活动实现有效结合、既突出活动的文化内涵,又弘扬廉政文化;要深入基层,走访工厂、企业,察民情,了民意,解民忧,积极为企业、老百姓提供帮助,密切与企业、老百姓的关系;结合质检单位特点,利用“3·15”等节日宣传活动、举办咨询会等方式有效地进行廉政文化宣传工作,潜移默化地向老百姓宣传廉洁思想,“润物细无声”地增强老百姓廉政意识,弘扬新风正气,建设廉洁社会。
二、立足实际,创建具有质检系统特色的廉政文化
质检廉政文化是包括廉政文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质检工作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有机统一体。我们要把质检廉政文化建设和作风建设、行风建设、效能建设和公信力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廉政文化传播,为创建“公正、科学、廉洁、高效”质检形象服务。要创建有质检系统特色的廉政文化,必须做好以下几个“结合”:
(一)与加强学习教育相结合,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有方向
廉政文化建设搞得比较好的地方,无一不是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制度,深入思考,并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去。2004年2月以来,中央相继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局也制定和下发了很多廉政建设方面的文件和制度。福建省质检系统的“金质大讲坛”自2007年开讲以来,坚持每两周举办一次,始终围绕质检系统中心工作和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讲时事政策,普及社科知识,努力释疑解惑,使讲坛成为宣传质检廉政文化的新阵地,成为提高质检人思想素质的大讲台,受到普遍的欢迎。
(二)与提升质检服务能力紧密结合,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有内涵
加强质检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使质检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重点抓好行政管理、执法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他们的质检服务能力,从而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体现应有的内涵。
(三)与公信力建设相结合,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有实效
以“质检促发展,服务构和谐”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服务态度、办事效率为中心环节,以绩效考核为主要手段,扭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推进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加强对检验质量的监督管理,定期对检验检测报告进行抽查,查看报告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定期听取用户对检验人员检验工作质量、服务态度、执行检验情况、报告及时性等方面的意见,接受用户的监督;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上门征求意见建议、聘请行风监督员、发放行风问卷、召开座谈会、明查暗访等形式,征求社会各界对质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措施,结合实际加于整改,有效解决基层关注的办证、年检、收费、监管等热点问题;深化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从“评”字上入手,“整”字上动真,“改”字上过硬,从而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有保障
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及内容,减少办事环节;公开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行为;做到公开内容规范化,公开程序科学化,公开事项明晰化,公开过程监督合理化,公开形式多样化;通过制定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对质检部门执法行为、执罚程序、服务规范的执法检查,把违反廉政制度和职务任免、经济处罚相结合,让腐败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规定》和《招待规定》,强化源头治理和倡廉节约的意识,从而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权的良性机制,使质检廉政文化建设有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王安琦等。关于廉政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思考[J].理论导刊,2007,(11):71-73.
[3]张铃枣。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7,(3):182-185.
[4]赖腾云。努力构建廉政文化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6):16-19.
文化建设汇报材料【第四篇】
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
一、恢复坊巷格局,重现历史风貌 三坊七巷的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州历史文化的浓缩,充分体现了福州爱国与忠义,开放与兼容,开创与进取、崇文与重教的城市人文精神。通过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鱼骨状”总体格局的恢复,对传统建筑及街巷历史风貌的整治,对传统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保护、整治与修复,对传统小园林的整治与充分利用,展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建筑、园林特色,凸显其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的历史价值与建筑风貌。
二、传承民间习俗,弘扬本土文化
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中,注重传承与发展街区活态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保护三坊七巷所蕴含的各项民俗活动、民间曲艺、民间手工艺、书香文化、传统风味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刻体验本土民俗文化等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与载体。一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民间手工艺入驻南后街。目前,脱胎漆器、软木画、牛角梳、寿山石刻、油纸伞、裱褙、糖画、书坊、微雕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艺术已相继入驻;并在叶氏民居集中展示福建省门类最为齐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承人的现场表演与互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驻足欣赏;二是以还原三坊七巷历史风俗为重点,结合每个福州的民俗节日,积极开展各种特色民俗活动,如元宵灯会、中秋摆塔、九九重阳登高、拜月、妈祖巡游等;在平常周末,还安排民间折子戏专场演出,举办越剧纳凉晚会、周岁祈福典礼、喜娘大赛等,实现了民俗文化活动常态化,使三坊七巷逐渐成为福州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和交流平台;三是还原了南后街的原有商业街市功能,通过优惠政策使“米家船”和“青莲阁”裱褙店、“聚成堂”书坊、“木金肉丸”、“同利肉燕”、“永和鱼丸”、“鼎鼎肉松”等原来的老字号陆续回归。
三、践行先进理念,打造特色场馆
三坊七巷积极践行当前国内外城市博物馆保护的先进理念,对三坊七巷进行完整、活态地保护和展示,探索新型城市社区博物馆形态的发展之路。2011年8月24日,福州三坊七巷生态(社区)博物馆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国内首座已建成的社区博物馆,由“一个中心馆、37个专题馆、24处展示点”组成,是福州最大的文博展馆聚落。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博物馆形态,将传统博物馆的遗产保护、传承、展示和宣传等功能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代社区的发展等相互协调,融为一体,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利用三坊七巷平台,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引进项目落地,营造休闲氛围
随着三坊七巷文化项目、创意产业的兴起,不断吸引兼具展示功能的部级大师工作室、名人会馆、各类文化创作基地等项目落地三坊七巷,如林飞寿山石工艺展示、尉晓榕中国画创作与学术交流会所、黄春平航天展示中心、唐国强艺术沙龙、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协会等文艺创作基地。同时景区还引入了兼具文化展示与休闲功能的茶文化、酒文化、乐器教学等各类会馆,还有咖啡屋等休闲场所。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建设了3D影院、宫巷、黄巷特色客栈等项目,培育景区文化品质,营造休闲氛围。
五、景区全面升级,完善硬件设施
自启动5A创建工作以来,三坊七巷严格按照5A标准,开始了景区的全面升级,对旅游硬件配套设施进行了大幅度的整改与完善:包括南北口游客中心的建设与服务配套;景区停车场的改造与提升;周边交通秩序的规范;外立面、电线电缆、路面、坊巷、夜景灯光、功能性设施、游客休息设施、景区周边景观的集中整改;黄包车、电瓶车、单兵警用巡逻车、旅游观光专线等特色交通方式的增加;星级旅游公厕的改造;景区分类垃圾桶的更新;景区标志牌的维护;景区外部交通标志牌的建立健全;多语种自助语音导览器与无干扰讲解器的升级;通讯与邮电服务的提升;三坊七巷、乌山、林则徐纪念馆旅游资源的整合;主题旅游线路及景区精品旅游线路的设计;景区卫生环境的整改;安保力量的增加等。
六、围绕服务品质,提升软件水平
三坊七巷在着力完善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细微化服务,以“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为目标,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打造高质量服务队伍,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如组建了由专职讲解员、兼职讲解员以及志愿者讲解员组成的景区讲解队伍,并聘请了福州民俗专家,古建专家以及从事文保单位修缮工作多年的人员等为景区高级讲解员,以满足高规格接待的要求。
七、扩大文化宣传,加强旅游营销
文化建设【第五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81-01
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好它的育人功能,谈一些浅见。
一、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
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在这里主要论述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如何使硬件设施充分发挥,促使校园文化综合发展。
(一)创建优美自然的生态育人环境,凸现生态教育的无穷魅力
现今许多校园,特别是大学校园都建有大面积的水泥硬化的广场或或门厅,如果改建成自然的绿色生态景观,如仿自然生态小山――小瀑布垂流,凹间小道蜿蜒,旁有溪流潺潺,鸟儿溪间飞翔,溪旁偶见仙台厅阁;仿自然水体――芦荷丛丛娃儿鸣,湿气升起负离子;仿乡土生态化的绿化模式――不同地域的自然符号,原生态的乡土…。校园掩映在这样一个自然生态化的景区之中,一方面使学生亲自感受乡土自然的气息和乡土生态文化及对生态化的直观认识和和保护生态的意识,是一个生态教育的绝好场所;另一方面优美自然的环境具有增进学生健康,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
(二)建设符合学校特点的建筑和点缀艺术
1.不同性质的学校的建筑风格应有不同的风格,如中医药院校的建筑风格应能够体现中医整体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富有教育意义。
2.艺术或文学点缀合理的分布在学校不同的空间
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应有相应的艺术或文学点缀有教育性。如路灯的设计既要符合学校特色具有艺术性,又要符合节约的原则;教室的布置能促进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安心学习的情绪等等。
二、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
(一)高尚师德是学校神文化建设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学生面前,老师是一本德育书,学生时刻都在阅读。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教师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应学校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深入学习师德规范,培育一大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先进典型,才能形成先进带后进的风气,以带动整体师德的整体提升。
(二)学生思想文化建设是学校神文化建设的核心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不断增多的热点难点问题难免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是是学校神文化建设十分重要要的核心。重点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保证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第二是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贴近学生实际,提供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是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四是加强领导,为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教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一切的基础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代表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学校制度表明了学校的价值取向,本身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提高人的主动性和自我发展的责任心,从而提高发展人的层次、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明确而严格的校规和校纪是强化校风的重要方法,如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严格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文明班队等的评比活动,以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的一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努力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以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学风、建立起政治方向明确、舆论导向正确、学术氛围健康、文化娱乐品位精美、道德风尚崇高、自然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把青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