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排比句例句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3867

【导言】此例“排比句例句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排比句例句1

1、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辨析“易混”修辞方法。

A、借喻和借代。借喻和借代都隐去本来要说的事物,而用其他事物来代替。但借喻的事物与本体无关,两者为不同的事物,喻体和本体是相似关系。而借代的事物与本体有关,借体和本体是相关关系。同学们可以尝试判断以下句式的修辞手法:

①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借代,一草一木是借指老百姓的各种物品)

②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喻,这里用秋霜喻白发。)

③高个子比秃头和椭圆脸走得快。(借代,“高个子”“秃头”“椭圆脸”借指特定人物。)

B、排比和反复: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起来表达相关或相似的意思的修辞方法叫“排比”。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方法叫“反复”。同学们尝试判断以下各句的修辞格: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 )

②,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反复 )

③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反复 )

④学会沉稳地做事,学会平淡的生活,学会低调的为人。(排比)

2、熟知常见修辞句式,会根据表达的需要“扩句”“作文”。

如:用修辞手法续写句子:

溪中流动着的清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句:像一条晶莹剔透的丝带,披在了俊朗的山峰之间。

又如有这样一题:由“蚯蚓”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方法,字数60字左右。

答案例句:蚯蚓虽然是一种低级动物,没有眼睛,看不到光明,但它却像园丁一样,辛勤地耕耘在泥土中,无怨无悔。当它用肌肤感知着花木在阳光下潜滋暗长的韵律,谁能说它不知光明为何物呢?

3、在运用修辞过程中,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这要求同学们在运用修辞格造句时,要用尽量少的语言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前后句子要注意连接贯通,没有阻碍或脱节;同时注意辞令的场合、对象!

史传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幕僚所拟奏折有“屡战屡败”字样,曾国藩审阅后,提笔改成“屡败屡战”,其意境就大不一样了。

二、修辞出题常见套路和典型例题

修辞出题常见套路有:判断、填空(补写、仿写)、选择、修改语段等。请同学们尝试完成以下各题:

A、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1、时间就是一个永不停歇的马拉松队员。 (拟人)

2、她是个勤奋的学生,是个优秀的团员,更是个合格的班干部。(排比)

3、生活是海洋。(暗喻 事实上“生活”并不是“海洋”,这不过是打比方而已。由于这种比喻不明显,所以才称它是暗喻。)

4、你会永远和我做朋友么?我相信你会的。(设问)

5、桃花预示春天的生机,荷花预示夏天的火热,预示秋天的沉稳,梅花预示冬天的壮烈。(排比)

2、将春天 巧手 漂亮扩展成一个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答案例句:A.春天悄然临近,红花绿草,大地褪去单一的素白色,好似春姑娘用她的巧手为大地裁制了一件色彩斑斓的新衣裳。B.春天用它的巧手,装饰出漂亮的大地。(拟人)

3.按照下面的例句,以“雨”开头,写一个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句子!

雨像是一位喋喋不休的老者,把一些纷纷扬扬的语言,洒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答案例句:雨像一位多愁善感的琴师,敲一串丁丁咚咚的音符,渗入树林的每一片绿叶。

4、用修辞的手法把下句扩展开来。

他推开门走进教室。

答案例句:他像一阵风推开门疾步走进寂静的教室。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4篇排比句例句就是山草香小编为您分享的排比句的例子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排比句例句2

关键词 比较,排比,parallelism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2

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但在修辞方法上,英语大部分的修辞格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与之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格。parallelism汉译为“平行结构”,与汉语的排比格有相似之处,又有相异之处。本文在分析两者异同的基础上,指出英语学习者运用parallelism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促进英语学习者对它们的认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一、英语parallelism

何谓parallelism?外版辞书对parallelism下的定义不尽相同。较为简明扼要的定义是:the use of parallel structure in writing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International English Usage(1986,)对parallelism作了详尽的阐述并附有例句,现摘录于下:

In ordinary expository prose, parallelism can be regarded as a type of coordination, linking elements that are already logically connected. Thus an adjective is paralleled to another, a noun to a noun or a verb to a verb:

I felt foolish, self-conscious and clumsy.

We all have homes and families to consider.

He huffed and he puffed and he blew the house down.

a phrase to a phrase:

She had an Italian accent and an angelic expression.

and a clause to a clause:

He is totally consistent in what he says and how he does it.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parallelism并不仅局限于含并列连词and, or, both…and…, either…or…, not only…but also…的句子,它实际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关联、互补与照应,在结构上平行排列的语言单位,这些语言单位不仅外形结构对称,而且其语法功能也相同。Parallelism用平行排列的形式把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借以突出它们的共同点或不同点。

由于这种修辞格在结构上整齐匀称,念起来声调铿锵,所以它虽然没有明言指出前后列举事物的内在联系,没有明言指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反性,却能够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或不同点。

Parallelism汉译为“平行结构”。可英语parallelism的格式在分类上与汉语修辞格不一致。用这种格式写的句子有时相当于汉语排比,但它与汉语的排比又略有不同之处。还有些时候,它在结构上和作用上近似汉语的平列分句式隐喻。

现在先列举一些在结构上与汉语排比相类似的例子:

①The seed ye sow, another reaps;

The wealth ye end, another keeps;

The robe ye weave, another wears;

The arms ye forge, another bears.

Sow seed――but let no tyrant reap;

Find wealth,――let no impostor heap;

Weave robes,――let no idler wear;

Forge arms,――in your defence to bear. (: To The Men of England)

你们播下的种子别人收;

你们找到的财富别人留;

你们织造的锦袍别人穿;

你们铸成的武器别人握在手。

播下种子吧,可别让暴君收割;

寻找财富吧,可别让骗子囤积;

织造锦袍吧,可别让懒汉穿上;

铸造武器吧,拿起来保卫你们自己。

②Their powers of conversation were considerable. They could describe an entertainment with accuracy, relate an anecdote with humour, and laugh at their acquaintance with spirit. ( : Pride And Prejudice)

她们健谈的本领真是吓人,描述起宴会来纤毫入微,说起故事来风趣横生,讥笑起朋友来也是有声有色。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用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来表达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项。这是它们与汉语排比相同之处。

Parallelism的常见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对parallelism的形式作归纳时,人们谈的较多的往往是词、短语、从句、句子的平行排列,而忽视了段落的平行排列(a series of paragraphs),其实,这是parallelism的一种常见而且极富表现力的形式。如美国第35届总统John F. Kennedy于1961年1月20日所作的就职演说中,就出现了以let both sides为开头的四个段落,把自己的愿望表达得透辟周详,淋漓尽致。

作为修辞格的Parallelism并不一定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并列,二项式Parallelism就是一个典型模式,即平行项数为二,如两条平行线并排在一起。下例被专门的文体学辞典列为词组层次上的Parallelism的典型范例: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Wales, 1989:335)

这类二项式Parallelism还被专称为Double Parallelism(双项平行结构)或Coupling(联偶)(Wales, 1989:102)。

二、汉语排比

汉语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一种辞格。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古人说:“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气势,广文义也。”这说的就是排比的作用。在行文中,有的东西,不能总括叙述,只能列举叙述;有的虽然能够总括叙述,却故意列举叙述,构成排比。其目的就在于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排比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排比可分为句内句子成分排比和句子排比两类。例如:

③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茅盾:《风景谈》)

④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春》)

例11是主语的排比,属句内排比。例12是三个分句的排比,属句子排比。

三、运用parallelism的若干问题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parallelism与排比是不能等同的。Parallelism所涵盖的定义内容只有一部分才与排比重合,因此我们在运用parallelism时还须谨慎对待,以免弄巧成拙。

1.结构对称的问题

构成parallelism的语言单位不仅要求其语法功能相似,而且在结构上也应严格对称,否则就成了faulty parallelism(假平行结构)。英美人士在其写作中也时有运用faulty parallelism的现象。以下两句均摘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College English:

⑤...his friend led him, trembling and exhausted, away from the tribunal. (第3册第1分册,P58)

⑥In no other city in the whole world are there such beautiful girls, they stride rapidly and with purpose. (第3册第2分册,P348)

句中⑤的trembling and exhausted及句⑥中的rapidly and with purpose均系faulty parallelism。在学会识别真假平行结构的同时,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faulty parallelism。如:

⑦The insurance clerk knew that we had paid our bill and we had our receipt.

本句谓语knew后有两个从句,第一个从句由that引导,第二个从句却未用引导词,易造成误解。故应在第二个从句前也加上that。

⑧I see the soldiers standing on the threshold of their native land, guard the fie1ds which their fathers have tilled from time immemorial.

句中的第二个宾补guard the fields宜改为guarding the fields,以与第一个宾补standing on the threshold... 平行。

2.省略问题

parallelism虽强调结构上的对称,但这并不意味不能省略其中的任何成分。如:My first job lasted for four years, my second for ten, my third for seven. 但是,省略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当慎用。

(1)引导各类从句的连词、关系代(副)词等不能省略,否则,parallelism将不复存在。如下句的第二个关系代词 who: …a man who became obsessed with the frailties of the human race, who saw clearly ahead a black wall of night.

(2)省略导致句义变化,如:Mary bought a red, a green and a white dress. 但不可作如是省略:Mary bought a red, green and white dress.因为,此句的句义已从原来购买三件不同颜色的衣服变为一件红绿白三色相间的衣服。

(3)省略导致歧义(ambiguity),如: The hurricane was more of a threat to the tourists than to the natives.句中的第二个介词to不可省略,否则,此句将含歧义:

a. The hurricane was more of a threat to the tourists than it was a threat to the natives.

b. The hurricane was more of a threat to the tourists than the natives were a threat to the tourists.

3.逻辑问题

如前所述,构成parallelism的若干语言单位的先后排列顺序一般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逻辑关系的制约。随心所欲的罗列会形成逻辑上的含混。如:

⑨I am a Chinese, but I have Chinese friends as well as foreign friends.

(注:应改为…foreign friends as well as Chinese friends.)

⑩Sister Carrie became exhausted, tired and bored that morning at the shoe factory.

(注:就平行语言单位的内涵关系考虑,更含逻辑的表达应为:Sister Carrie became bored, tired and exhausted...)

4.累赘问题

parallelism既有词汇的重复,也有纯粹语法结构的重复,但是,重复并不意味可以不讲行文的简洁。相反,这种重复是建立在推敲锤炼的基础之上的,重复不等于累赘,重复要提防累赘。初学者尤需注意。如:

kIf you don't vote, don't complain. Never before in history have the citizens of the country held such power in their own hands. Never before in history have the citizens of the country had the opportunity to formulate such well-informed opinions. Never before in history have the citizens of the country been allowed such vigorous and unrestrained debate on the issues.

以上含parallelism的句子总字数为55个,而三次不厌其烦地重复Never before in history have the citizens of the country,重复的字数竟达30个之多,用词显然堆砌冗赘。是否可以在第二、三两个平行结构中稍加调整,既不失parallelism的表达魅力,又可避免用词的单调堆砌?如:

If you don't vote, don't complain. Never before in history have the citizens of the country held such power in their own hands. Never before have they had the opportunity to formulate such well-informed opinions. Never before have they been allowed such vigorous and unrestrained debate on the issues.

又如:

lWhen you hear “Shut the door!” as you enter or leave a room, when you hear “Wake me up next morning!” as you go to bed, when you hear “Are you crazy?” as you are to take a cold water shower, we know that fall is here with us.

初读此段,觉得尚可,再读,便觉when...as...的三次重复,when/as连词的六次出现着实显得拖沓朦肿,是否可简化为:When you enter or leave a room, you hear..., when you go to bed, you hear..., when you are to take a cold water bath...。如此,少用了三个连词,又突出了hear。

参考文献

[1]Wales, K. 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 England: Longman Group UK Ltd, 1989

[2]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黄任。英语修辞与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马秉义。汉译英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集团,2009

[6]毛荣贵。英语写作纵横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7]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8]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排比句例句3

一、诠释话题,内涵深刻

在议论文写作中,开头部分属于破题阶段。破题,即对文章话题进行诠释说明,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而排比句式往往由三个以上句子组成,能更加丰富、准确、深刻地揭示话题的内涵。如以《论磨难》为例,作者在开头是这样诠释话题的:

磨难是前进路途中的绊脚石,磨难是天空中阻碍飞翔的风雨,磨难是集体大合唱时的不和谐音符……然而,面对人生中遇到的种种磨难,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变难为易,只要战胜了困难,那么,曾经的绊脚石也会成为成功路上的奠基石;曾经阻碍飞翔的风雨也会变成雨后天晴的彩虹;曾经不和谐的音符也会演变成铿锵有力的宏音!

作者首先把自己要写的“磨难”界定为“人生中都会遇到的困难”,并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诠释了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接着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论点,“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变难为易”,并且再次以排比、比喻的修辞方式来形象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形象生动,内涵深刻。

二、气势磅礴, 论点鲜明

排比句式的一大鲜明特点就是气势磅礴,在议论文中往往给人毋庸置疑的感觉,这对于议论文提出论点非常有利。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恰当地采用排比句式来设置分论点,或者直接提出论点,使之鲜明具体。如《不甘平凡》一文,作者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

每一支红烛都能发光,每一座山峰都可以巍峨,每一朵浪花都可以跳跃。同样,只要不甘平凡的心还在,再无望的梦想也能诠释辉煌。

作者通过排比句式,类比了红烛、山峰、浪花等三个意象,其目的是为了“不甘平凡”作铺垫,有了前面的排比,后面的突然转折就显得非常有气势,论点鲜明而直接。

三、叠加论据,论证有力

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既可以详写,也可以略写,特别是那些众人皆知的论据,勿庸赘叙,只要采取“何人何事何结果说明了什么”的模式即可。但这样一来论据往往显得单薄,这时,如果采取排比句式将这些论据叠加在一起,论证更加有力。如《挫折是强者的助推器》一文,作者这样来写论据:

为什么被沙皇残酷迫害的普希金能成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为什么曾被斥责为搞假科学的骗子而受排斥的佛洛依德能成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为什么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身心俱残的海明威能写出激励人心的世界名著《老人与海》?……这些都是因为挫折,挫折给予了他们力量,让他们发奋、让他们图强,终成不朽。挫折对于强者而言不啻为激发生命热情、斗志的助推器。

作者巧妙地将普希金、佛洛依德、海明威三个大家都熟悉的事例,通过“为什么”的反问方式排比在一起,使得论证气势更加磅礴,同时,多个事例叠加更加显得论点的准确,无可置疑。

四、逞我文采,制造亮点

恰当运用排比句式,可以在论证严谨的文章中制造文采非凡的亮点,让读者在严肃的行文阅读时顿觉眼前一亮。但在具体写作中,要始终牢牢扣住论点,不能为了文采而文采。在议论性散文中,多采用排比句式来一展文采,如《古籍的灵魂》一文,作者这样论述:

古籍一如老旧的灵魂,从先秦来,从大唐来,从康乾来,从民国来,随身亦带着辗转的故事向你走来,带着沧桑的目光向你走来,带着满身风尘向你走来。你会读到百家诸子争鸣,会读到大唐盛世的豪情,你会读到战乱纷飞的血泪,你亦会读到它的主人或踌躇壮志、或满腹诗情,或萦损柔肠,没有大漠孤烟、没有长河落日、没有策马扬鞭、没有亭台楼阁,却一样撩拨心弦。

文中作者运用了“从……来”、“带着……走来”、“你会读到……”、“或……”、“没有……”共五组排比句,对古籍“一如老旧的灵魂”作了全方位形象的阐述,读起来感觉很形象、耐人寻味,体现了作者的文采与写作水平。

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在议论文写作中,还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采取排比句式,营造浑然一体的结构。在具体写作中,要注意开头、结尾的排比句式之间要有逻辑联系,要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同时要紧扣中心话题,成为文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这个世界需要你》一文的开头和结尾是如此设计的:

开头:也许你只是天际浮云,最渺远的那一丝,但是这个世界需要你;也许你只是万千林海,最普通的那一棵,但是这个世界需要你;也许你只是入海百川,最不起眼的那一滴,但是这个世需要你。

结尾:你若是天际浮云的一丝,亦装点了天空;你若是万千树海的一棵,亦成就了伟岸;你若是入海百川的一滴,亦诠释了壮阔。请记住, 这个世界需要你!

排比句例句范文4

关键词:《修辞学发凡》;《秦腔》;消极修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219-02

DOI:/

陈望道先生所著《修辞学发凡》阐释了“消极修辞”的标准――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对汉语、汉字的修辞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当今,陕西作家贾平凹的小说《秦腔》以“本身是一个富于生命力的语言群体”――陕西关中的方言土语再次实践了这一科学理论。以下以《秦腔》的方言词的应用为例,从修辞效果方面说明其对这一理论的切实应用。

一、意义明确、伦次通顺的方言用词体现

《秦腔》遵循“意义明确”“伦次通顺”的用语思想,以方言名词记述陕西的生产生活,如“厦房”“塬”“碌碡”“娃”“女子”“婆娘”等名词,都承载着独特的地域特征。

(一)生产生活词语意义明确

1.“塬”一词,23见。

指“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特指关中地区划分两家土地的“土塄”。“塬”和“坡”总是贯连使用,如有“塬上坡下”等。

例句:俊奇他娘在坡塬上捡穿烂的草鞋,就捡了三千二百双。

2.“厦房”一词,14见。

“厦”,“屋也。从广,夏声。”“夏”本指中原地区之人,后引申指“大”“人们居住的大屋”。“房”,“室在旁也。”“厦房”,指厢房。

以下例句中,“厦房”和“堂屋”对照,主次关系分明,表达意义明确。

例句:雷庆的堂屋和夏天礼的厦房里也都安了席,还是坐不下。

3.“碌碡”一词,17见。又作“z碡”

A.是“碾谷脱粒的农具”。

例句:庆堂在院子里把收割回来的稻子一捆一捆在碌碡上摔。

B.农闲聊天,“碌碡”则为坐具。

例句:她才坐到碌碡上,一眼一眼往街西头瞅。

作为农具,作为坐具,“碌碡”是重要的工具,也是农人生活里方便的坐具。“才坐到碌碡上瞅着……”,更见质朴的民风。

(二)人物称谓词语伦次通顺

《秦腔》善于用方言名词作为主题、主语,衔接自然,照应密切,如娃(娃娃)、女子、婆娘等词的使用,都在意义十分明确的句子环境中出现。

1.“娃”一词,21见。

A.指12岁以下的儿童,常有“这娃、那娃”等。有时为代称自身,表示自怜之情。

例句1:我家妈妈,你咋不来看你娃?

B.叠音称谓“娃娃”,21见,表达亲昵欢喜之情。

例句2:你是娃娃么,要人喂呀?!老人硬朗?娃娃还乖?

例句1“娃”代称自己,在“我家妈妈”的呼唤声下,用反问表现强烈的情感。例句2“娃娃”也在反问的语境下,表达批评和埋怨。

2.“女子”一词,11见。

A.一般指“女孩子”。

例句1:你到底和人家女子怎样吗,我听说了,那女子不安稳,和那个姓马的老板嘻嘻哈哈的。

B.具体语境中可代指“某某家的女儿”。

例句2:西街周家的大女子死了,小女子顶缺。

例句1“女子”指未成婚的女孩。例句2“女子”专指周家的女儿。

3.“婆娘”一词,10见。

A.指中(老)年女性。3见。

例句1:两个老汉,一个婆娘,婆娘怀里抱了个娃。

B.“婆娘”有时用在夫妻吵架的语境下,指“妻子”,4见。

例句2:我这辈子啥事都耽搁在了你这婆娘的手里。

例句1“婆娘”同指一人,指妇女。例句2“婆娘”是被语境赋予了贬义色彩的称呼。

二、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方言用词体现

《秦腔》遵循“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用语思想,凸显关中“秦腔秦韵”,以方言动词、形容词述事,如“蹴、谝、泼烦”等动词的使用,“瓷、寡、美”等形容词等。

1.“蹴,蹑也。以足逆蹋之曰蹴。”又叫“圪蹴”“窝蹴”等,31见。

例句1:窑场的三踅端了碗蹴在碌碡上吃面。

例句2:我是在茶坊村的集市上瞧见过他和一个人蹴在墙根,用牙咬一枚银元哩。

动词与其动作所在的特殊地点相关联,“在墙根、碌碡上蹴着”,“集市、瞧见他一个人蹴在墙根……用牙咬一枚银元哩”,整体表达平匀,语句风格一贯,效果形象生动。

2.关中地区,“谝”指闲聊。1见。

例句1:不和你说了,我去找宏声谝呀!

引申指闲聊时“夸示”,2见。

例句2:你谝起来翻江倒海的,一写咋就一锅的萝卜粉条,捣鼓不清?

这里的“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修辞思想十分突出,如“谝起来翻江倒海的”是批评,后续句就比方地指出:“一写咋就一锅的萝卜粉条”,进而指出其批评的实意“(写起文章来没有逻辑)捣鼓不清?”意义递进,安排十分稳密。

3.“泼烦”一词,1见。

指“对于某种(较长时期的单调生活)状态感到厌烦了”。

例句:天义叔,你真是土地爷么!一辈子收地、种地,你不嫌泼烦嘛?

“泼烦”指艰难。关中方言中,指对某种生活感到熬煎。此例有“一辈子收地、种地,你不嫌……嘛?”使得词句比较平匀地展开叙述,结构关联也很稳密。

4.“瓷”一词,12见。

A.指用土烧制的器皿,质地脆硬,比喻 “(人的)呆呆的”状态。

例句1:夏天义便瓷在那里。

例句1中“瓷”作动词,指“呆呆地站着”。

例句2:夏天义骂我不好好干活,又骂我瓷脚笨手。

例句2指“手脚(头脑)瓷笨不灵活”,“瓷”“笨”同义。

B.形容词的使用与动词不同,有一些使用了叠用式。

例句3:夏天义是吃过两张就不吃了,瓷瓷地坐着发呆。

叠用是比单用更为加强的表达,“瓷瓷地坐着发呆”形容角色者夏天义沮丧的样子。

5.“寡”一词,6见。

由“(感到某某东西)少”,如指“淡而无味”。

例句1:口寡得很,啥都不想吃,就馋辣鸡肉。

例句2:心却空空的,耳里口里都觉得寡。

例“口寡”,表示“缺少味道”。“心却空空的”,表示心无着落,“耳里口里都觉得寡”后续地指出“心无着落的状态、体现”,使得表意更加稳妥,关联密切。

6.“美”一词,52见。

“美,甘也。”“五味之美皆曰甘,引申之凡好皆谓之美。”关中方言里,“(不)美”的使用很特殊,用以指“(不)舒服、满足”。

例句:我今日身上不美。

“美”作谓语,指“(身体)舒适”。

《秦腔》用“蹴、谝、泼烦、瓷、寡、美”等,以凝练的语言实现内容的贴切,重视词句的巧妙安排,“有切境切机的稳和不盈不缩的密。”

三、结论与思考

记述的境界是能够教人顺利地理会事物的条理及概况为目的的境界,做到这一点,“须把对象分明地分析,明白的记述。”写说者要力求内容本身的明确与表出方式的明确,保证语言无生歧义。《秦腔》运用了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方言词,借助于高度凝练、稳中有密的语言组织,使得人物语言、情节安排、角色塑造都十分成功,典范地实践了《修辞学发凡》“意义明确、伦次通顺、词句平匀、安排稳密”的修辞理论。

参考文献:

[1] 苏新春。汉语释义元语言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25.

[2]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0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2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