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2467

【导言】此例“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论文:《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第一篇】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且处于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当前社会面临转型,一些社会失范现象对大学生道德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丰富的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其精华部分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磨砺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传统伦理道德;大学生;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论述了关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承担公民道德建设的重任义不容辞。我们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创新传统伦理道德在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中的内涵,充分认识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引入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一、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迫切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调整、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冲击着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发生。

(一)传统伦理道德认知淡薄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等优秀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当今大学生中日渐式微。很多学生“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内涵不了解,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意识和感悟较浅,对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传统伦理道德是过时的,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目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个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诚信缺失、缺乏责任感、好逸恶劳等问题。

(二)传统伦理道德践行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脱节,当代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的行为,比如:不尊敬师长、考试作弊、学术不端、自制能力差等等,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比如:马加爵事件、北大学生硫酸泼熊、药家鑫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等悲剧不绝于耳,令人叹息。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践行不足最终会导致社会范围内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同危机,最终不利于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建成。

(三)传统伦理道德内容缺失

“目前高校的德育课程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失,政治性的内容所占比例过重,传统伦理道德内容没有占到一席之地。学校基本上没有建立起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平台,没有找到大学生道德建设与传统伦理道德的契合点”。虽然一些高校举办过有关传统伦理道德方面的论坛、讲座,但一般都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报告,不具有教育性和普及性。

二、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韦伯认为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之间具有连续性、同一性的关系”。传统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适应性与教育意义,并且这种传承性依然可以并有必要在大学生道德建设过程中加以延续。

(一)知识目标方面

引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髓,使学生了解关于立志、修身、勉学、处事、治家等方面的经典章句,了解所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重视人文精神和文化教养的特点对今天市场经济发展之下的大学生道德建设,具有十分深刻的启发意义。“这些思想和传统美德,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成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成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尺,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范着大学生的行为举止”。

(二)能力目标方面

通过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学习,培养大学生自省能力,自我判断能力,具备判断是非和初步的人生规划能力,在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通过所学所悟,增加服务社会的能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有利于大学生个人行为的规范和自律,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序、进步和发展。

(三)情感、价值目标方面

通过学习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对家庭、他人、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道德建设过程中,汲取传统伦理道德可用之精华,教会学生们做人处世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三、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如何借助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道德建设的具体工作是目前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两方面入手,寻找工作的着力点,提升道德建设的实际效果。

(一)教育手段方面

1.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丰富课程内容

在教育内容上重点加强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感恩教育。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其养成真诚做人、认真做事的习惯。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关于民族精神的表述不胜枚举。吸收传统伦理道德中关于感恩精神的表达,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自然、感恩长辈、感恩社会。以课程为载体,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髓为依托,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

2.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传统伦理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宽渠道和平台,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建立多样的教育实践基地。把说服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变宣传教育为灵活多样的体验教育,显性课程教育与隐性课程影响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新知,坚持知识、情感、行为的有机统一。

3.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道德教育手段

网络在大学生当中已相当普及,可以把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内容做成网页、网站,利用动漫、视频、电视台、学校刊物等传媒手段加大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宣传力度,使课堂教育转变成自我教育,使强制教育转变成自我约束。无形当中使道德教育的场所无所不在,增加了受教育的机率,丰富了教育的内容,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教育环境方面

1.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伦理文化

学校作为育人场所,要积极营造一个弘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校园环境。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载体,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渗透到学校的建筑、教学设施和各种人文景观当中,让大学生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在耳濡目染之中时时接受教育。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教育机制

学校领导要关心、重视大学生道德建设,学校各部门要齐心合力开展工作,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保障。鼓励对不道德行为进行斗争,促进针对违反学术道德、学术伦理的惩治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让大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道德行为。

四、结语

罗国杰先生说过:“一旦一个民族抛弃或失去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或者被别的民族的文化所征服,那么这个民族的生存也就岌岌可危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无启发。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一环,从而使他们自觉按照党的报告中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婉楠,刘晚霞。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2011(29).

[2]李抗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特征举要[J].江淮论坛,2003(6).

[3]任锦香,张三继。从传统伦理道德中汲取营养强化高校德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4]罗国杰。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传统[J].道德与文明,1998(1).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论文:《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第二篇】

[摘要]推进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并在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实践中不断寻求创新与发展,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势在必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必须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进程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培育和确立新的现代伦理观念,建立健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使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关键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现代转型;创新发展

伦理道德是人类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宣传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势在必行。推进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确立新的现代伦理观念,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这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生活发生各种新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认识也随之发生各种新的变化。因此,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不仅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势在必行。

(一)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应当看到,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是我国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坚持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培育“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我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与创发展,必须是以为人民服务、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不能改变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参与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今后我国将对外更加开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体制,也将随着我国这种发展的需要将发生必然的发展变化。这样,反映基本经济政治体制变化的伦理道德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必须进行现代转型,必须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以适应当代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那么,如何适应当代中国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正确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伦理道德,在发展原则上,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相适应;在现实形态上,应当有哪些新的内容;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上,应当制定哪些新的道德规范,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现代转型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这就是说,没有脱离历史发展的、一成不变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指出的:“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6页)这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发展规律,也是道德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与政治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随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代替了旧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道德观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取代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新的道德观念也在逐渐取代旧的道德观念。尤其是传统的义利观、效率观中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受到挑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步确立。例如,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讲求工作效率、开拓创新精神、平等竞争、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重视人才等新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实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它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把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最需要和效益最好的环节中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效益,实行优胜劣汰。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方面。市场经济的另一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着缺陷,由于市场经济是利益竞争的经济,它要求国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实行宏观调控予以保障,同时还必须有相应的道德规范来保证;由于市场经济带来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它要求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以协调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由于市场竞争带来的人际关系复杂化,它要求广大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特别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若干负面效应,它要求广大公民不断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面对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必须加快推进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并在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三)加快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是避免伦理道德失范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社会道德风尚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人们崇尚科学,诚实劳动,积极工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建立健全,由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和道德规范还未真正建立健全起来。另一方面,我国当前所面对的是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面对的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各种思潮的交错起伏和相互冲撞,面对的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历史急剧转折强烈地影响到人们精神领域和道德领域。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潮和一切以个人特殊利益为核心的个人主义思潮,以及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腐朽思想,必然会从不同的渠道影响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在这种局势下,在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道德失范问题。

当前,我国道德失范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偷税、漏税活动屡禁不止;社会信用紊乱,不守合同、商业欺诈、逃避债务现象相当严重;企业财务失真,做假帐、搞多本账,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时有发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问题仍然存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损害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势必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加快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并在道德建设实践中依据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措施、新办法,在道德实践中创新和发展新的规范体系和新的道德机制,以解决道德失范的问题。[论文网]

二、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加快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必须看到,“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极大地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重要的品格。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的范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引领社会风尚,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全面总结和理论提升,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追求。

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这个体系既全面完整又紧密联系、相互贯通;从特征上看,这个体系充分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从作用上看,这个体系把我们党倡导并着力推进的主导价值理念提升到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层面;从文化学的层面看,任何文化都是民族文化,任何文化体系都是特定民族的文化体系,任何文化模式都是特定民族的文化模式。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如何,它的结构、内容、功能、特点如何,反映着该民族的基本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而成为它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正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的东西。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生命所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代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我国的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民族之根本,一定文化之中的核心价值体系则是一个民族之所以凝聚为一个民族的根本之根本。因此,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就必须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必须坚持和发展民族文化之中的核心价值观,这已为大量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解放更新。与之相伴随,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等等,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新世纪新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领整合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至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疑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充分利用其先发文明优势挟带着其核心价值观向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起冲击,如果我们不坚持、高扬和发展我们的主流文化,不坚持、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和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凝聚力就会面临着被削弱、被消解的危险。因此,我们在推进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的进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加快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是要在加快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进程中,坚定不移地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的重点难点

在推进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进程中,不仅要坚定不移地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进一步深化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理解和认识,在深化理解和认识中求创新、求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新观念、新内容,这是当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的重点与难点。本文认为,在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进程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尽快培育和确立新的现代伦理观念,建立健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使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

(一)培育和确立新的道德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向前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为主流和大趋势,从根本上已取代了原来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变化,对我国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的影响,当然也包括对社会的道德影响和人们观念上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人们普遍倡导新经济概念、倡导知识经济。在这种背景下,道德概念必须适应这种新时代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伦理观念创新和发展势在必行。在传统观念中,道德是人文精神的核心,远离经济。事实上,道德也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是运用实践精神把握和改造人类社会的一种知识经济。因此,必须把道德知识经济融入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去。要把道德知识经济融入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去,当务之急是需要尽快培育和确立一些新的道德观。

(二)培育和确立现代产权伦理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现代产权概念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并逐步重视。现代产权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经济伦理的核心和基础。现代产权伦理不仅作为企业间财产权利关系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且也是调节人们之间财产权利关系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应当看到,现代产权伦理既是一种制度伦理,也是一种行为伦理,它主要由产权占有伦理和产权使用伦理、产权收益伦理和产权交易伦理构成。因此,培育和确立现代产权伦理观,不仅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三)培育和确立健康消费伦理观

在当代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市场化行为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消费领域,人们对消费的观念、行为、风俗、心理等需要进行好、坏、善、恶的价值判断。这种消费价值判断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并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消费行为,是消费文化的核心。因此,改变陈旧消费观念,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费伦理,培育和确立健康的消费伦理观不仅需要,而且非常必要,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根本。

(四)培育和确立现代行政伦理观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建立,行政伦理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也逐步引发人们的重视。从行政伦理的价值要素看,行政伦理的基础是廉政,价值核心是勤政,价值目标是培养和完善行政人格。由此可以认为,行政伦理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处于高级层次。从行政范畴看,行政伦理应包括行政理想、行政技能、行政义务、行政纪律、行政作风、行政良心、行政荣誉、行政态度等。因此,培育和确立正确的现代行政伦理观,不仅有助于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增强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也是我国当前实现党政机关公务员道德自律的必要前提。

(五)培育和确立现代自主自立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市场竞争的意识逐步增强,伴随而来的人的主体意识也日益增强,特别是独立自主的人格观念日益显现,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一种反映。必须看到,与传统计划经济不同,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人或集团,必须是独立的、自由的法人实体,否则就没有市场经济可谈。因此,培育和确立社会主义的现代自主自立观,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在现实的经济政治实践中,社会成员自主自立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熟的标志之一。

(六)培育和确立现代法治观

发展市场经济,对每一个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遵循市场运行规则,严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仅是法律法规上的要求,也是一种道德上的要求。大量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市场经济活动主体正当利益的维护,都要靠有一个稳定而公正的法律秩序来保证。否则,难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把法治意识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中来,不仅需要,而且完全必要。因此,培育和确立现代法治观,不仅有助于市场各经营主体重视经营信誉,严守法律合同,严守信用,而且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七)建立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要求的具体体现。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便形成了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和导向的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进步,伦理道德的内容和规范是不断变化的。创新和发展各种伦理道德规范并付诸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传统伦理道德转型进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当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必须建立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

从不同领域看,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依据不同情况特别是要依据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判断。这种消费价值判断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并直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消费行为,是消费文化的核心。因此,改变陈旧消费观念,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消费伦理,培育和确立健康的消费伦理观不仅需要,而且非常必要,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根本。

(四)培育和确立现代行政伦理观

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建立,行政伦理问题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也逐步引发人们的重视。从行政伦理的价值要素看,行政伦理的基础是廉政,价值核心是勤政,价值目标是培养和完善行政人格。由此可以认为,行政伦理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发展的高级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处于高级层次。从行政范畴看,行政伦理应包括行政理想、行政技能、行政义务、行政纪律、行政作风、行政良心、行政荣誉、行政态度等。因此,培育和确立正确的现代行政伦理观,不仅有助于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增强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公务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也是我国当前实现党政机关公务员道德自律的必要前提。

(五)培育和确立现代自主自立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市场竞争的意识逐步增强,伴随而来的人的主体意识也日益增强,特别是独立自主的人格观念日益显现,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一种反映。必须看到,与传统计划经济不同,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人或集团,必须是独立的、自由的法人实体,否则就没有市场经济可谈。因此,培育和确立社会主义的现代自主自立观,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在现实的经济政治实践中,社会成员自主自立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熟的标志之一。

(六)培育和确立现代法治观

发展市场经济,对每一个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遵循市场运行规则,严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仅是法律法规上的要求,也是一种道德上的要求。大量实践证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市场经济活动主体正当利益的维护,都要靠有一个稳定而公正的法律秩序来保证。否则,难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把法治意识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中来,不仅需要,而且完全必要。因此,培育和确立现代法治观,不仅有助于市场各经营主体重视经营信誉,严守法律合同,严守信用,而且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七)建立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要求的具体体现。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便形成了对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和导向的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的进步,伦理道德的内容和规范是不断变化的。创新和发展各种伦理道德规范并付诸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传统伦理道德转型进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当代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必须建立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

从不同领域看,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依据不同情况特别是要依据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WTO的具体实际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道德规范。例如,在经济交往和经济行为中,应当有讲信用、讲信誉和讲竞争与协作等行为准则;在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中,应当有讲廉政、讲勤政、讲人格、讲纪律和反腐倡廉等道德要求;在文化生活和文化教育活动中,应当有讲文明、讲文风、讲教育和以德治教等道德规范;在各大中小城市,应当有适合自身城市特点的市民守则、社区守则、村民守则等道德制度;在各地农村,应当有结合自身特点,配合本乡本村的乡规民约等道德要求。

从不同层次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应当说,共产党员在我国公民中属于最高层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首先要有共产党员的道德规范,其次是共青团员的道德规范和革命军人的道德规范,然后是科技人员和广大知识分子等的道德规范,最后才是居民和农民的道德规范。实践证明,建设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是改善社会道德风貌的客观需要。同时也证明,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转变和道德素质的提高,总是由社会中的先进分子倡导,从而影响到一般老百姓;同时又总是从上至下,由领导到群众。因此,建立健全先进分子的道德规范,并促其身体力行,是转变社会道德风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伦理与道德的关联探析论文【第三篇】

企业伦理是企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伦理道德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中问题的相应对策。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发展、决定企业兴衰的因素越来越复杂,但关键因素之一是企业文化,而企业伦理作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精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成败。企业伦理虽是无形的,但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直接帮助企业导向未来。所谓“企业伦理是明天的经济”的认识,预示着一个企业伦理竞争时代的到来,所以企业要成为一流企业,必须依靠企业伦理的强大作用。

一、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问题是一个系统概念,其中蕴涵了诸多因素。企业竞争力通常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然而,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技术,技术来源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靠的是企业伦理,因此归根结底企业取得持续竞争的优势来源于企业伦理。一个企业要想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企业就不可能取得持续竞争的优势。因为今天的企业面对的外部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谋求新的发展动力,特别是源自于内部文化建设而形成的发展驱动力,相对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同类型的竞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同,不同的是需要不同的内部驱动力,以此来战胜各自的竞争者,内部竞争力是今后各企业能够取胜的关键,所以一个企业如果想生存和发展,最大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创造一流的企业伦理观,形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来战胜竞争对手。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力,它可以转化为物质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率,企业重视伦理道德建设有助于企业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而最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有助于激发员工的使命感

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它是由企业领导人所倡导和精心培育的,并为员工群体认同的反映企业伦理道德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支柱,企业伦理道德作为企业文化之根本,它以正义和非正义、公正与偏私、善与恶、诚实和虚伪等原则为标准来评价员工的行为,企业伦理使员工产生对企业使命、宗旨、目标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心;企业伦理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意志力,鼓舞员工协同整合,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企业伦理是员工自觉在思想上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念,在付诸行动之前就已经有了哪些该干,哪些不该干,哪些可不干,哪些不可不干的标准,因而自觉践行伦理道德规范,并与企业的目标、传统习惯和整体利益保持一致。

3.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感

企业的道德规范、群体意识、社会舆论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里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觉控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伦理对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制约作用,员工们在企业伦理的制约下,自觉接受企业文化的规范和约束,依照价值观的指导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在其思想认识、思维过程、心理情感、伦理道德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就进一步提高的员工的责任感,使员工明确了工作意义,使员工在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时能够自觉维护整体利益。

二、目前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伦理意识缺失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主体,是为了达到统一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组织,这个统一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一般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时,都会考虑成本收益问题,其伦理行为的选择必然受成本和效益的约束,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有的企业只注重盈利,常常为了某种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这在认识上表明了一种缺失,即企业是单纯的“经济人”,其实企业除了是“经济人”,还应是“社会人”。企业的利润性与社会性应是互相包含的,统一的。它们统一的基础是伦理性,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种只注重盈利而忽视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现象可能在短时期内满足企业经济的收益,但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企业的伦理缺失,此时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就会破坏以伦理性为基础的正当竞争,最终就会破坏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而没有商业道德的企业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2.企业管理者伦理认识漠视

一些企业管理者基于追逐利益的驱使,在加上目前市场经济体系的不完善,对企业伦理道德建设不够重视。管理者作为企业中的决策制定者和行为带头人理应重视企业伦理,当前管理者对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漠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伦理了解不多,并未从根本上意识到企业伦理与企业的未来息息相关;二是企业管理者对部分非道德行为采取容忍的态度;三是企业管理者把不道德的行为归因于社会因素;四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上并未完全遵循企业伦理。事实证明,企业管理者只有自觉地将企业伦理纳入企业整体建设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才能实现。

3.企业员工伦理观念淡薄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员工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员工的道德状况对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形象作保障,在企业形象的塑造中,员工的职业道德是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缺乏职业道德、损害企业形象的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员工身上的问题。现在许多员工对企业无感情,责任意识淡薄,他们更多的关心的是自己的物质利益,对企业的发展不感兴趣,他们仅仅满足于干好自己的手头工作,怠于行使民主权利为企业的发展献技献策,甚至有个别员工为谋取私利故意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使企业在竞争中丧失应有的优势。

三、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对策分析

1.制定科学的伦理准则是抓好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保证

抓好企业伦理道德建设首先要抓好制度建设,靠规范运作企业。为保证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致性,需要一定的准则来统一职工的信念。通过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制度约束习惯的养成。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融入到企业的伦理道德建设中,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企业通过提供一整套企业伦理行为准则,通过一系列形式规范全体员工,使广大员工自觉维护共同的整体利益。通过制度建设培育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的企业道德文化。“重质量、贵诚信”的伦理道德,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和社会造福作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从而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要求我们善于把道德教育、社会管理与法律规范结合起来,建立起法律与伦理道德有效联结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伦理素养是抓好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关键

企业要成功,需要管理者倡导、引领,做表率。这就需要其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伦理道德水准。同时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对人、财、物的管理,财与物的创造者、支配者是人,而人是受信仰、观念、文化支配的,所以企业管理核心层次是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企业道德文化。管理者的伦理要素决定着企业的性质和风格。管理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管理者要维护企业的共同伦理价值观念,要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伦理价值观念;另外管理者在开展企业伦理建设中要牢牢把握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这条主线,要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员工,要重视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培育与确立。

3.重视员工的伦理道德教育是抓好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基础

对员工的专门教育与培训是促使企业伦理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策略。通过专门、全面、系统的培训,让员工了解企业伦理的重要意义,企业为何要及如何实施企业伦理,企业伦理对员工的要求等等,通过运用优秀的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英雄人物、企业优良传统等对员工开展道德教育、道德评价等活动,把企业道德规范变成职工的内在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责任。使“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精神深深根植于职工心中。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伦理不仅是领导伦理,也需要全员追随,也是群体伦理,为此企业伦理建设也离不开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认知和认真推动。

伦理与道德的关联探析论文【第四篇】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单位,家庭伦理也是社会文化发展与变化的重要内容。伊斯兰家庭伦理与中华传统家庭伦理在有关婚姻家庭并维系其和谐与稳定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研究并对其赋予时代的特点,对中国的穆斯林少数民族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作出贡献。

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无疑是当今仍然具有深刻和广泛现实影响力的两种文明,二者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其中一项就是都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因此伦理在两种文明的社会体系、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是人类社会中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社会基本组成单元。在一个家庭中,伦理因素既界定着各家庭成员关系,还体现着各成员的身份、权利、责任和义务。因此建设好家庭伦理是解决当前道德危机的关键。

一、伊斯兰文化中的家庭伦理

家庭是穆斯林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社会关系之一,家庭也是伊斯兰伦理之意义的重要体现。

伊斯兰伦理认为,男女通过非婚姻的方式相结合,是与人性的高贵背道而驰的做法。同时这种关系也不是以负责任的、生儿育女为目的的,所以通常会导致胎儿被流产、幼婴被抛弃甚至被亲身父母杀害等严重的恶性的事件。这就从男女之间的非法关系升级为了社会不幸的根源,因此,在伊斯兰伦理中家庭具有一些远超家庭本身的重要意义:首先,家庭通过有限合理地满足人类本能的欲望,不偏不倚地达到心理、精神和身理的需求,实现身体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其次,只有通过家庭缔结的配偶关系才能实现内心的安宁;再次,按照教律,生育子嗣必须通过夫妻关系,只有保证后代的繁育,人类才能继续存在与发展;并且家庭也是实现亲情、避免血统混淆的最有效途径;另外,家庭还是一个能够培养责任心、体现个人能力的平台,需要家庭成员尽职尽责,维护家庭稳定,实现家庭幸福;此外,社会由无数的家庭组成,因此家庭是构建稳定社会的基石。

由于这些原因,在伊斯兰文化中家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伊斯兰也通过各种手段致力于维护家庭的稳固,对家庭生活给予关怀,认为经由符合教律的方式组建家庭是个人幸福、社会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

二、中华文化中的家庭伦理

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最小细胞,从其产生伊始,就对应着用来规范和约束家庭成员行为、协调家庭成员关系的规则,即就是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家庭伦理体系。

用来倾向性地针对女性行为的道德规范协调夫妇关系、协调代际之间的纵向父子关系和协调同辈之间的横向的兄弟关系的规范总和构成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这三种基本家庭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依次被称作“夫妇之道”、“孝道”和“悌道”,这三个内容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己矣。自兹以后,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

中华家庭伦理的核心部分,是以“孝道”、“悌道”、“夫妇之道”为标志的儒家家庭伦理。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爱”。“仁爱”作为人的最高品性,虽然表现为是个人道德品质,但这一品性必然要体现在家庭与社会关系中。所以,儒家伦理道德从本质上而言表现为一种品性伦理,而并没有表现为独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家庭伦理道德或社会伦理道德。

儒家所有的家庭伦理道德和社会伦理道德都建立在培育个人最高品性——“仁爱”基础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相应的家庭成员身份,这个个体,只有首先完善了个人的道德品性,成为了“道德君子”,才能在家庭当中树立和培育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时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才不会为害邻里,危害社会。所以,在儒家的家庭伦理道德中,将个人的品性看做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因此,至高的个人品性——“仁爱”的实现只能而且必须从家庭开始,才会具有可操作性、可检验性、可培育性、可提升性、可推广性。

三、影响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中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异同的因素

根据以上对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中家庭伦理的论述,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1.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中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特殊性与差异性取决于该文化体系的生成历史及由其特殊的文化内涵、文化基础、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宇宙观。

2.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中传统家庭伦理文化在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差异、男女角色的定位和婚姻缔结等方面的可沟通性、可借鉴性表明,人类家庭提倡和实现一夫一妻制的高级形态虽然是以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为基础,但决定因素却是文化因素。

从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中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比较中可知,一定家庭伦理规范是维系一定家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如中国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伦理文化及其规范体系,使中国的家庭与民族绵延几千年;阿拉伯半岛智慧、公正、友爱的家庭伦理文化及其规范推动了家庭与城邦的发展。汲取传统中西方家庭文化及其伦理的精华,可以帮助我们建构新型的家庭伦理文化及其规范体系,推动我国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4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