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实用4篇】
【导言】此例“音乐鉴赏论文【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音乐赏析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欣赏审美教育审美能力
一、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为欣赏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的欣赏教学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简单地倾听、评价和感情的抒发,而是在对音乐知识和积累有深厚的了解后对音乐的解析和对曲调的分析,是站在专业角度上的评价,是艺术修养和对艺术的剖析。因此,音乐的欣赏教学首先要为欣赏打下坚实的前期基础,让学生了解音乐,了解音乐的历史,了解音乐的内容,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音乐世界。首先要让学生系统地了解音乐的起源、各个分支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地音乐的概况等,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和各种影视资料,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主动接受音乐的各种知识,并通过故事性的讲述和呈现,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对各种音乐的不同文化内容产生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对音乐的欣赏穿插进对音乐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和音乐文化的熏陶,奠定前期的内涵基础和感知基础。
二、欣赏教学与歌曲学习相结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既然是音乐的欣赏教学,那么就少不了对音乐的鉴赏和体悟,但是纯粹的欣赏分析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将对音乐原本的兴趣抹杀掉,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歌唱兴趣的带动,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哼唱歌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让学生发挥音乐天赋,进行歌唱的环节穿插进对音乐的分析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歌曲比对和加强论证,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例如,在分析传世之曲《茉莉花》的时候,就可以将与其有相似之处的歌曲放到一起,让会唱的学生为同学们唱一遍,在歌曲的哼唱中进行对音乐的分析,继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直接沟通进行分析。在教师授课后,可以将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告诉学生,学生也会在课下进行音乐的学习,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
三、借用影视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深化对音乐的理解
在我国现当代的影视作品中,有越来越多的作品将目光转向了传统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不仅带有浓浓的地域特色,并且很多都有相对应的音乐,这些故事和音乐一样有着强大的魅力和吸引力;除此之外,在很多新创作的影视剧中也会有对音乐的重新解读和理解性解读,教师可以利用影视作品与音乐的结合,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对影视剧的欣赏中去体会音乐中饱含的感情和人文的内涵。借用影视作品,并不是要将整个剧目都要看完,教师要结合音乐的需要,截取影视剧作品中经典的部分,让学生在影视启发下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和感知,再辅以教师的引导,形成对音乐的多方面欣赏和立体的感知。
四、结合舞蹈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和舞蹈经常是结合在一起进行呈现的,二者作为情感的抒发形式,有着共同的作用,因此经常会产生共鸣,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能调动起学生的肢体积极性,这对于长期在教师里端坐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放松,又是一种娱乐。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将音乐和与之对应的舞蹈进行播放,让学生欣赏和感知,在这之后,让学生集体或者几位参照视频进行模仿,感受肢体语言与音乐相互交融的过程,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情况下,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总之,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并重,让学生欣赏的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和探究的前提下的,因此,教师要在内容上充实学生的头脑,在形式上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让音乐欣赏教学真正成为一门学问,而不是大家口中的听音乐和自我意识的感知。
参考文献:
[1]吴跃跃.音乐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与课程构建.中国音乐教育,1996,(1).
音乐赏析论文【第二篇】
关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自1999年以来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文献研究也举起而上,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的数据显示,有涉猎“艺术教育”、“公共艺术课程”这样关键词的文章过万篇,可见,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处于上升阶段。基于从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教育以及音乐课程三者的关系出发,带着对音乐课程的教学疑惑,通过对近五年关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得到了一些启示,大致涉猎有这样几个层面的内容:
1.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选取几位学者的实际案例调研分析,在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中反映出了以下问题:孟展《从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课程现状透析河南普通高职高专院校公共音乐教育》,文中提到:高职高专公共音乐课程普遍的两种授课模式,一是过于专业的教学;二是音像资料堆积的欣赏。在公共音乐课程体制从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例如课程开设单一、没有固定教材、授课内容随意、缺乏标准的指导性纲要。曾姝《高校公共音乐课探究》,通过数据调研得出:目前我国高校尚有56%-57%的学校未开设公共音乐课程。授课多按照普通本科院校和师范音乐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上课,授课形式基本是先声乐后器乐、先国内后国外、先小型后大型曲目。同时,高校音乐课程评价体系的缺乏,没有评价标准可依,无法判断是否符合音乐教育规律,导致授课随意,教学模式的单一,只重视技能知识的学习,造成了美育的缺失。裴洪胜《素质教育视阈下高校的艺术教育研究》提到:部分高校只重视专业建设与发展,忽视了艺术教育的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得不到领导老师的重视,设置内容随意,在学校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恰当加入艺术教育的份额。王玲莉《湖南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研究》一文认为:音乐教师本身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在音乐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理念和意识,采用原始的直接传授音乐知识这种灌输性质的授课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高衡《浅谈高校综合艺术修养》提到:教学内容不应该单纯的讲解音乐知识。
2.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改革建议
孟展提出要进一步确立公共音乐教育在高校中应有的地位,同时,完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分别在大一、大二、大三开设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兴趣培养课程,以达到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培养了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艺术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曾姝提出改革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模式,要有创新,改变填鸭式教学,并结合各自专业的授课模式。以学生为主,老师为次,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适当融入通俗音乐,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评价标准。裴洪胜提出应重视团委与学生会的作用,多开展校园艺术节,增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胥佳《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探析》认为: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树立全面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及方法,发掘学生的音乐智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优势,对学生进行多元式教学;加强教材建设,构建特色教材。3.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硬件、软件问题在教学当中,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有一些相关性的硬件与软件问题,如音乐师资队伍与教学设施的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学生自身素质与岗位需求不协调,学生音乐常识欠缺、音乐素质普遍偏低等。这些问题不是单一性,而是相互映射的。
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思考
基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要充分体现艺术修养的作用,是进一步吸纳公共音乐课程的改革建议?还是有所创新的加入新的教学内容、方法?笔者认为,只借鉴音乐欣赏作为载体还是有些单一,还应涉及美育的问题。美育(aestheticeducation),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寓教于乐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美育的愉悦性,就是要使人在情感上感到自由、舒畅,既能给人以快乐,又能给人以教育,有吸引力。其任务在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这便与本文一开始提到彭先生认为的艺术修养内涵不谋而合。美育成为了提高人们艺术修养、审美修养、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看来,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是必须要涉及美育的问题。音乐欣赏(musicappreciation)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是对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就必然离不开对音乐各个门类基本知识、规律、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对优秀作品的艺术鉴赏实践操作,涉及音乐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方面。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就是提高鉴赏力,美育和音乐欣赏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和作用。如果说美育作为理论的意识形态带给学生一种感性认知,那么音乐欣赏完成了美育的理性认知,让学生以实际的感性进入美的体验。通过具体的音乐欣赏,完成审美活动,反映美育的寓教于乐的特点,体现艺术修养教育的作用,达到提高艺术修养的目的。在实际音乐教学中,如何将美育、音乐欣赏溶于其中而得以实现?笔者认为,应该基于当下音乐欣赏课程的研究现状,吸取可借鉴理论,并结合美育思想,形成比较规范的教学标准。具体可以从以下层面进行:1.美育理论与音乐概论:美育理论涉及美育的性质、意义,美的内容与形式,审美意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内容,是传递给学生对于美的理性认知。音乐概论完成对于音乐基本理论的概述,是让学生对林林总总的音乐世界一个整体的把握。2.音乐门类的有效结合:可以从传统音乐、新兴音乐、与各专业结合的音乐、地方音乐四个层面出发,让学生了解到音乐的种类,欣赏经典的音乐作品,认识与自身专业有关系的音乐。3.以音乐历史发展作为线索,讲述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精神,体现音乐与文化历史的关系,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性知识。4.音乐资源的利用:利用音乐讲座、选修课的形式,将网络资源、历史文献等信息传递给学生,增长见识,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充分体现。5.音乐操作体验: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合唱、乐器演奏的艺术团体中,亲身体验,不仅使学生了解到音乐技术理论,包括乐理、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证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艺术细胞。
三、结语
音乐欣赏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学 声乐欣赏 教学实践
现阶段,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音乐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大高校教学中来,成为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众所周知,音乐是各大高校相继开设的一门特殊的艺术专业,而声乐欣赏作为音乐教学中一门特殊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提高音乐欣赏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各大高校的音乐声乐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众多的不足之处,影响了学生声乐欣赏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声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本文主要分析了各大高校开展声乐欣赏课程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高校声乐欣赏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为各大高校提出了声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声乐欣赏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声乐欣赏课程是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解读和欣赏。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解读,提高学生对声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强音乐基本素养,洗涤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声乐欣赏的重要意义。
(一)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内心涵养
声乐欣赏是对音乐作品的深层次解读和赏析,是学生主动的进行音乐欣赏的一种心理审美活动。众所周知,音乐欣赏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优秀的声乐作品,使学生在欣赏与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声乐的伟大艺术魅力,还能在无形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洗涤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从而把感性的声乐欣赏感受上升到思想高度的理性认知,锻炼声乐欣赏的专业素养。
(二)增强声乐的专业演唱水平
声乐演唱是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尤其是对专门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要想很好的掌握声乐的演唱技能,首先要熟悉和理解声乐作品的思想,要在声乐欣赏中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涵义,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只有在欣赏的过程中,把握好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并对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特征等把握的惟妙惟肖,才能更好的演唱音乐作品。
(三)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
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讲,声乐欣赏活动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音乐作品欣赏和思维再创造的过程。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境界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声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作品的再创造。
二、高校在声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都开设了声乐欣赏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程,并增加了对音乐声乐知识的了解。但是由于非专门的声乐专业课程,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使声乐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学校往往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设置的,由于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对选修课程往往不重视,课程考核也相对简单。学校对选修声乐课程知识的教学目标,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高校的声乐欣赏教学也只是徒留于形式。
(二)教学形式简单单一
音乐是一种艺术课程,声乐欣赏又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声乐欣赏的教学课程,应该更加具有多样性和丰富多彩。但是在实际的声乐欣赏教学课程中,普通高校对声乐课程的设置,往往只有音乐歌曲欣赏或者演唱,对声乐知识不能系统的把握,更不能将声乐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说唱巧妙的有机结合起来。由于教学形式的单一,不利于学生声乐知识的良好掌握。
三、对高校声乐欣赏教学的建议探析
(一)转变观念,重视声乐欣赏教学
各大高校要从现代教育观念的角度出发,要充分认识到声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声乐欣赏对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声乐艺术技能的重要作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声乐欣赏课程的开设。首先,各大高校要增加对声乐欣赏教学课程的资金投入,保障声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齐全。其次,还要加强规范学校自身的教学管理,协调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学校开设某种课程的目的,无非是增加学生对此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从而补充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各大高校在开设声乐欣赏课程的时候,也要制定相关的声乐欣赏教学目标,重视声乐欣赏课程的开设。从而完善声乐欣赏课程的考核、评估系统,对学生所学的声乐欣赏知识,进行定期的或不定期的检查,从而促使学生达到掌握声乐欣赏知识的目的。
(三)丰富声乐欣赏教学形式
由于声乐欣赏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多样性的艺术教学形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因此在声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势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大家讨论、辩论式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采用声乐专业理论知识与声乐演唱实践相结合来学习;另外,还可以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音乐会中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欣赏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对陶冶学生情操、洗涤心灵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高校的进行声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完善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声乐欣赏课程教学的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林修婷。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8)
[2]张建强。关于在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音乐文化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04)
[3]盛辉。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10)
音乐鉴赏论文范文【第四篇】
新元素 中国民族音乐 鉴赏课
一、民族音乐中包含的新元素分析
什么是民族音乐?狭义地讲,所谓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从古到今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而广义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民族音乐是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就产生了歌舞和歌曲。民族音乐由那时起,一直演变和发展至今,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
民族音乐分为这样五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每一类音乐都有其独立的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这就形成了多样化的民族音乐。
什么是民族音乐中的新元素?民族音乐中的新元素,就是指民族音乐创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技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技巧,这些技法既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更新,同时其发展又受着时展的局限,因此每一个技法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21世纪的今天,民族音乐主要的新元素有:中西作曲法的结合、中国民间曲调新唱、说唱音乐融进流行音乐等。这些技法,让民族音乐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满足人们在当今时代对民族音乐的新需求。
二、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必要性
1.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紧跟时展步伐的需要
当今社会生活方式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旧有的事物已经不能很好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了。同时,人们也特别乐意接受新事物、新生活。为了满足人们对文化的新要求,民族音乐中也注入了新元素。另外,人们对传统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敢于挑战,教育领域里的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当前的新课改,就是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体现。这些都说明了一点: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可行的。
2.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要求社会的各方面都要引起高度重视,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培养学子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课堂中加入新元素,既是对民族音乐鉴赏课的丰富,更是对学子们音乐知识的一种补充。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从培养学子的民族文化素养做起,是提高文化素养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
3.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充实当今学子生活和丰富学子们知识的需要
青年学子,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接班人,理应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另外,青年学子处在时代的最前沿,对生活、对知识都有其新的要求。将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正是丰富学子们的民族音乐知识,提升其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4.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是民族音乐自身发展的需要
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民族音乐鉴赏课堂。当今社会流行音乐广受推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要让广大音乐爱好者认识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让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就必须加大课堂的民族音乐知识量,就必须注入新的元素,激活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情。
三、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的内容
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歌
近年来民歌的呈现形式走向多样化,在社会中兴起了弘扬民族文化的新热潮。多样化的民歌形式,改变了民歌在学子们眼中的固定模式,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学子们面前,受到了喜爱。但这种喜爱是停留在民族音乐的表层理解的,大多数学子没有对民族音乐进行专业的解读,当然很多时候是不会解读的。因此,将民歌引入课堂,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比如社会中广为流传的阿宝的原生态歌曲,还有黄英的《映山红新唱》等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些民歌都是可以引入到民族音乐鉴赏课,供学子们鉴赏和讨论,既能激起学子们的好奇心,同时又能激起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探讨,通过这些个体现象的分析,认识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
2.说唱音乐,也就是曲艺音乐
说唱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类型之一。提起说唱音乐,学子们多数感到茫然和陌生,但是换一个形式,提起东北二人转,学子们就不会陌生了。这就是说在民族音乐鉴赏课堂中不要仅仅依赖课本和理论,要重视素材的分析。通过社会中热点的素材并对其进行由点到面的分析,能够有效地将说唱音乐的具体内容一点一点挖掘出来。这样既能顺其自然地将民族音乐的内涵挖掘出来,又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独立地、深入地鉴赏这些素材。
3.民族器乐
在大型的文艺演出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民族器乐。大多学子对民族器乐并不熟知,但这些器乐的表演一定程度上会激起一种好奇和欣赏的心理,因此民族器乐作为一种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既可以满足学子们的好奇心,拓展学子们对民族器乐的了解,同时也能激起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4.戏曲音乐
近年来人们对戏曲音乐的热情大大减弱,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戏曲音乐里方言重,很多时候理解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其二生活中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淡化了人们对传统的文化方式的关注程度。因此,将新元素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就可以考虑将京剧之类的国粹,引入民族音乐鉴赏课堂这既是培养学子们对京剧的兴趣,同时也是弘扬和传承京剧文化。
四、结语
民族音乐就是从古到今,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一种音乐。将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课,是为了增加学子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以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因此,作为现代课堂的音乐老师,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在引入新元素时,要注意这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教师在充分利用这一辅助工具的同时应该从多角度多形式丰富学子们的民族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肖伟华。引领潮流 宣扬文化――关于新元素引入中国民族音乐鉴赏课得研究[J].现代交际,2010,(12).
[2]丁言涛。试论国乐名家应成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J].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7,(1).
[3]尹茂源。中国民族音乐的现状和发展[J].时代文学,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