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范例【最新10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12467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范例【最新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第一篇】

化肥是农作物生长的必备材料,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但由于使用化肥过量,我国当前已经出现了土壤板结现象,同时大量没有被植物吸收的化肥进入地下水当中,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进一步威胁到池塘湖泊中的鱼类生长。再有,这些挥发性化肥进入空气中会导致氮元素增加,出现了大量的酸雨,同时也对空气层上方的臭氧层造成了破坏。因此减少化肥的使用是一件迫在眉捷的事情,利用生物技术中的固氮技术可以使植物自动吸收游离在空气中的氮元素,而不再施用大量的氮肥。如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小麦根系当中,可以使小麦的根系和豆类植物一样能够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氮离子,然后固定在自己的根系当中。有数据显示,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小麦以后其产量增加了15%左右。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将豆类植物的固氮本领应用于非豆类植物当中,从而不再需要施用大量的氮肥。

解决农药污染问题。

农作物与植物的病虫害治理也是农业生产中一件不容忽视的问题,每年用于防治农作物与林业的农药数量巨大,而农药当中大多含有有机氮与有机磷,这些物质对空气与地下水都会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对人类身体健康也造成了威胁。将有益昆虫或微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于农作物与林业的病虫害治理当中不但可以有效杀灭害虫,而且也不会对土壤、空气造成影响,有效保护了人类与畜类健康成长。最近几年,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高效杀虫生物技术,从而替代了农药杀虫技术,解决了污染环境的问题。

改良生物品种。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生物新品种可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可以保证生物群体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可以利用改良物种性质使其为保护环境服务。生物工程技术在培育新品种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基因重组与拼接技术改变外来物种的特点,利用组织培养与细胞保存技术可以实现生物物种的多样化,使繁殖困难的物种得以延续。在应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优良品种的杂交。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在监测水、土壤、食品质量过程中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其核心技术属于固定化微生物与电化学的结合体。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化验、发酵工程与检验产品质量当中。最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一,出现了大量生物监测方法;第二,实现了生物综合监测;第三,将生物监测方法应用于环境质量监测当中。随着我国生物工程技术的快速更新,笔者认为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将会日益彰显,将会有效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创建人类宜居环境。

实现煤与石油的脱硫。

我国工业生产与人类日常生活都会消耗大量的煤,但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空气污染。如果利用微生物技术去除煤中的硫元素,则可以在煤燃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当前日本已经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技术去除了煤中的硫元素。在去除煤中的硫元素时,为了将煤与黄铁矿分离可以应用微生物脱硫技术与浮选工艺,有效保护了空气质量。在石油脱硫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微生物技术,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微生物脱硫技术与高活性脱硫菌种将会在将来得到有效推广,将会有效改变煤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的现象。

4结束语。

总之,生物工程技术是大量学科技术的融合体,在环境保护当中引入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有效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一种保护环境的新型手段。当前在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可以解决化肥污染、取代化学农药、实现生物品种改良、开展环境监测等众多问题,可以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现象,还人类一个晴朗的天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2]张磊.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3).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第二篇】

〔摘要〕就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浅谈了教学改革思路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改革应在哪些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成绩考核。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学时有限,不能将所有的专业类实验都在实验课教学中体现,特别是在专业基础课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剩余的还较重要的实验内容如何安排?以及实验类型如何确定,这关系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及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的问题;学生能力的发挥问题等。建立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改善目前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状态,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

有利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的能力培养,是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交叉渗透中,在课堂、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工厂等一个广义的“教室”中,在专业老师、实验和实践指导老师、师傅、经理、职员、官员、市民、工人等一批广义的“教师”共同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实验、实践教学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混乱无序的实验、实践教学是根本无法实现对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规范实验、实践教学,使实验、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助于彰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基于其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办学的基本特色。实验、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构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使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规范化,使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了机制保障,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进而极大地彰显了学校的应用型特色。

2研究的主要思路。

a、以构建实验、实践教学整体体系为纲领,以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主题,以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b、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学生的目的需要、能力拓展、知识结构为中心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构建符合实际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c、坚持高起点、有突破,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学科专业特色、地域特色和应用型特色。

a.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构建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出发点,也是评价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b.系统化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结合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互相衔接,彼此连续的实践体系。c.一体化原则。不仅要做到实验、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教学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强化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使实践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同时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构建试验、实践教学体系还需在培养方案中规范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目标体系要落实到每个课程和教师,落实到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之中。

3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解决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二是解决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为学生构建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条件、引导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三是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交流能力培养问题;四是解决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

解决四个教学模块问题。

本科四年的实验、实践教学分别由多个教学单元或教学模块组成。解决好各个模块,特别是重点模块的问题,是实现实验、实践教学任务、目标的关键———通过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建立起基本实验教学模块、开放实验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校外工程教学模块新的教学体系,为每个模块设定科学的任务、目标和要素。

搭建“平台”

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必须依赖一定物质条件和设施基础。实验、实践教学应具备什么样的教学条件是与教学目标、任务密切相关的,是应该经过科学论证、考量的———通过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解决好技能培训基地的建立,重点搭建起低年级的基本技能训练平台。

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交叉渗透问题。

理论教学是实验、实践教学的基础,实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割裂、脱节,应有机结合与交叉渗透———通过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与交叉渗透的基本要素问题。

解决好“五化”问题。

一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层化、特色化问题,改变目前教学内容走过程和一般化现象;二是解决好施教的个性化问题,改变目前的脱离对象和千篇1律现象;三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规范化问题,改变目前管理无序和混乱现象;四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设施、装备的现代化问题,改变目前设施、装备老化和落后现象;五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手段的信息化问题,改变目前教学手段单一现象。

解决好“大实践”教学观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看待和实施实验、实践教学呢?对此认识和共识度并不高,需要建立“大实践”教学观。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质量观,建立“以人为本”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合于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观念。把四年的实验、实践教学,校内、校外的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当作一个整体;把各个实验、实践教学模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把对实验、实践教学的投入看作对教学的重点投入一样重视;把实验、实践教学当作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来实施。总之,从社会的需求认识出发,通过调研,构建实验实践体系,并贯穿于整个四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的安排及有机配合,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各门课程开展开放性实验题目,规范实验室操作规程和管理;结合各类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消化理论知识,并将实验、实践教学有机相结合;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社会、市场相结合,达到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迅速上岗,独立工作,特别是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选题起点结合实际,内容要求涉及专业主线,设计类与论文类分配合理,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第三篇】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的到来,人类经历从原始部落社会、传统农耕社会、现代工业文明以及当代的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演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各方面的提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几百年来伴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所面临着的各种环境问题也层出不穷。水体污染愈发严重,水资源匮乏问题摆在世界上众多国家面前,局势紧张;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形成酸雨,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文明遭受不同程度的腐蚀和破坏;包围着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如何妥善解决,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当今科学研究领域,环境问题的解决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传统而常规的污染处理方式巳经不能解决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迫切需要发展一门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核辐射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的污染治理手段,主要是利用射线以及高速电子对环境污染物质进行辐照,产生各种物理化学效应,使得污染物发生化学分解货氧化反应,实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目的。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巳广泛开展应用辐射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此项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并且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的应用也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列为21世纪原子能和平利用的重要研究领域。

核辐射技术应用于净化废水。

在水处理过程中,会降解有机毒物。通常水体中会有氯苯、降解的苯以及有机氯农药等物质,这类污染物化学性质极为稳定,具有较强毒性,脂溶性大,因而常富集于生物体内。传统的水处理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但是无法将该类物质的高校降解,处理时遇到了难题。应用核辐射辐降解法处理废水和污水主要是使其中的污染物通过辐射引起氧化反应而分解、变性,消毒灭菌,达到净化的目的,从而获取最大程度的应用价值[2]。20世纪70年代,美国巳经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废水辐射处理厂,应用于废水、污水的消毒净化,辐射后废水经过实验室辐射处理研究,确认可以用作肥料。

核辐射技术应用于烟废气治理。

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占据主要分量,多数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所形成的,如燃煤、工厂烟道排放、汽车尾气排放。酸雨的形成于二氧化硫的排放密切相关,而光化学污染则主要是氮氧化物引起的气当前中国严重的雾霾现象历史上较为严重的“八大公害”事件与大气污染物质密切相关,对于二氧化硫,世界上许多国家巳经采取了在污染烟气中将其除去的有效措施,但是对于氮氧化合物,因反应活性低,难以找到有效应用价值的措施。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对利用电子束辐射去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可能性,进行大量的研究,核辐射技术中电子书辐照技术是一种去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最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辐射,气体中的氮、氧、水和二氧化碳吸收电子束中的能量,形成离子和激发分子,生成硝酸和硫酸,最终被收集,达到去除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有用的化学原料。而此项技术在各国的努力下,巳经从试验阶段向工业规模发展。

核辐射技术应用于固废处理。

在过去,污泥一般被填埋或者丢弃于海洋中,然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钙、镁、铜、锌、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作为农田和园林绿地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使污泥得到充分利用,但污泥中又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寄生虫卵、害虫卵以及杂草种子等等,易对人畜安全造成威胁,不能直接应用于农田以防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对污泥惊醒卫生化处理后才能再次使用[4]。利用核辐射技术对污泥实施灭菌处理,会破坏污泥的胶着性,脱水后沉降,可直接作为增肥剂在农田使用,其原理是使用y射线和电子束辐照污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目前德国则广泛采用此项技术处理污泥,并且以成套设备箱实际应用方向发展,前景颇好。美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改想核辐射技术,在许多工厂附近建成污泥辐照处理装置,使得大量固废污泥经过处理以作农用,同时许多国家也开始逐步重视核辐射技术处理污泥的应用发展。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而在固废处理过程中,废塑料由于难降解性质,成为污染解决的难题。如聚四氟乙烯,使用生化法难以将其分解,而采用物理方法机械破碎处理较为庞大且困难,同时该物质经过高温处理燃烧会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更加难以处理气目前针对废塑料的有效处理,日本利用y射线核辐照与加热联用方式,再进过机械粉碎,获得分子量不同的蜡状粉末,作为润滑剂和添加剂使用。

2.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和核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也随之变高。文中介绍的一些国家利用核辐射技术对环境保护领域内的工业或生活废水、烟废气、固体废物进行处理,这一技术巳经基本接近实际应用,但是许多科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仍需要继续努力加以完善。首先是要加强对核辐射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力度,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环境污染物质处理的力度和效率;其次是要完善实际应用过程中核辐射加速器能量消耗和运转速率等问题,从技术上解决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同时国内也需要大力发展应用和辐射技术的力度,扩大应用的领域和宽度;最后是目前人们内心对核技术治理环境问题的存在疑虑,对核技术会带来安全问题等错误认识,使得公众认可度和可接受范围都较低。因此,不论是发展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核辐射技术都将会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以及人类生存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第四篇】

慕课这种开放性的教育方法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国际上很多知名大学的开放性公开课程不断的发展,对提高全世界高等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就有“开放共享”这两个理念,这也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于慕课的认可,这种教育模式所面向的对象不仅仅是在校的广大学生,也可以说社会上的在职人员和务工人员,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而慕课环境下学生能够了解全世界各地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见解,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推动行业的发展,有跨越性的意义。

1慕课的定义。

慕课这一词最早源于麻省理工大学,2001年他们将课程免费公开在互联网上,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一些知名的大学也纷纷效仿这种教育模式,甚至一些企业也参与到这种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模式,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百度课堂、腾讯课堂等,都是以互联网在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教育机构,在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不断的改革,对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慕课环境对于传统教育的影响。

对职业教育有新的认识。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自我认知不断提升,为了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它应用到终身教育的规划中,在职业教育中虽然传统教育的体系比较完善,但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慕课概念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传统的教育不能满足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望,而慕课环境下,他们能够获取到技术更新的内容,并且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结构复杂。

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学生的学生能力差异很大,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各不相同,这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慕课环境下,虽然课堂内的学生数目,不断的`增多,但是这种环境下,可以让学生反复的练习,不断的思考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资源获取途径多样化。

在传统的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和老师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渠道,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传统的知识渠道来说,微博微信聊天软件等资讯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能够提供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慕课在我国教育中不断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教育模式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教育,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慕课教育改革认识不够。

移动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全面应用到移动客户端,很多的青年学生利用手机浏览网站,像是百度课程、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中国人民大学公开课等都搭建了手机客户端平台,这些企业和学校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各大院校企业应笑话他们那儿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基础上不断的创新,除了网络课程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微信课堂等新生物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自己的教育目的。

教师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自身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化程度不断提高,只有将最新的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教育当中,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胜任,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才能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突破自己固步自封终将会被淘汰。信息技术系的老师在线教育参与率处在较高层次,可以表现出教师对于在线教育的认可度很重要。信息技术在线平台的搭建在大数据背景下收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老师的教育习惯来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这个教育平台主要分为课程管理、平台首页、课程内容、课件内容、讨论区域、师生互动区域、问题回答区域、学习笔记区域等模块,充分利用这些模块,在学习的过程汇总记录、讨论、互动、练习等达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

做好课堂教育设计。

慕课教育环境下要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在课堂内容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视频,视频的时间要在15分钟左右,在网络教育中要加入笔记区域、师生互动模块(教师通过网络利用音频和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后讨论区、以及相应的练习课件,信息技术的教育在于多实践,而在线的练习与互动,并在课程完成后设置结业证书,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网络上要利用好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例如yy、qq语音、百度课堂等,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平台来设计信息技术课堂。4结束语综上所述,文中对慕课的定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分析它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例如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学生结构的复杂化,知识获取的渠道丰富化,在幕课环境下,对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慕课教育模式其开放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对于课堂上的知识能够查漏补缺,是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朱俊军.汪.慕课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探讨[j].交流,2013(11):177.

[2]孙明.慕课环境下告知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分析[j].信息化教育,2016(19):132.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第五篇】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更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数学走进生活,发展学生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适当适量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创设精彩的数学课堂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整合恰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认识上下”时,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弯弯的月亮》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这首歌曲的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我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巴甫洛夫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例如利用故事设疑,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两者正是推动学生进行理论探讨、知识研究的有效助力。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上课初用多媒体动画片演示过程“猴山上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四块,给猴(a)一块。猴(b)看到了说:“太少,要两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给他两块。猴(c)更贪心,说:“我要三块。”猴王又拿出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给它三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学生根据微机的直观演示,会异口同声说:“同样多”于是,老师提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传授新课,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明显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尤其是小学生对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往往导致一些小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运用多媒体,使学生通过视、听、触、动等方式全部知觉调动起来,使人机互动,形成教学双向互动,互促互补,通过大小互补,动静互补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到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调节、选取、组织、传递、反馈各种信息,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先用多媒体演示“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3个桃子平均分给8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8,小猴子们都不满意,猴王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10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10,小猴子们都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大家说谁笑得更聪明呢?从而导入新课《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两堂课都恰当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教材建立了探索性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愿意学数学。选材上吸纳了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和有启发性的情景和事物,让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问题探索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发展不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数学活动,设置了“练一练”“说一说”“我的小天地”“问题讨论”“数学冲浪”“自主小天地”等学习模块。教师把这些制作成flash课件,通过必答和抢答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养成交流、研讨的习惯,学会表达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教师在讲课的最后环节利用ppt课件展示给学生相关信息,为学生补充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知识水平做自己喜欢的题目。这种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以张扬,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熟练的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数学能力和拓展思维方法,而且能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还有效地节省时间,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第六篇】

摘要:分析近年来国内工科大学物理改革的基本方向,肯定扎实学生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紧紧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深化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目前,基础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出现两个重点方向:一方面要以现代化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另一方面要以计算机物理教学环境的建设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介绍物理基础、推导必要的物理公式时,板书教学法优点明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因此,在开展和组织具体教学时,应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对不同内容、不同对象采用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方法。考虑到工科物理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仅靠补充近、现代物理知识,去处陈旧知识、压缩繁冗内容来解决。应该把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磁学、光学)精练和提升,使之能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其一入大学就改变中学那种简单、依赖的学习方法,通过听课、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作业、实验及同别人讨论,发现问题,寻求新知识以至形成自己比较系统的认识,主动地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有的知识对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教学内容改革。

作为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不仅是工程技术的基础,而且和实验、数学、哲学、化学等学科有紧密地联系。首先,要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各门课程的联系,使其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要学会在物理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要会翻译:把抽象的数学公式翻译成具体生动的物理概念;把直观的物理运动翻译成严密的.数学程序。最后把物理语言上升到哲学的语言来阐述。实验———理论——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通常方式,它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规律。例如,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的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假说,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此理论基础上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波。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由于大学物理自身理论性较强,与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致使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经常感到枯燥无味,提升不了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甚至出现大学物理“无用论”。另外,由于物理教学学时有限,教学内容广泛。因此,不能强调它的基础性,而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物理内容的不同需求。要改变教学中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标准。因此,可把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磁学、光学等)精练和提升,强调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对学生高中学过的传统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可指出大学物理学习时注意的问题:如强调矢量、变量、微积分等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对每一章、每1篇学习内容做必要小结。通过总结,学生不仅可对每一章或每1篇知识点做必要复习,也可对知识做整体和逻辑性的认识,还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没学好或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重新学习,直到掌握为止。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习总结发生在课外,而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因此不会占用太多的授课时间。在保证“必须、够用”为度的前提下,有必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压缩与专业相关度小的章节的学时,适当增加与专业衔接紧密章节的学时。在平时教学中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望来提高对物理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学习物理的动力和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及时地将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同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步和相关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近现代物理知识的教学,同时避开复杂的数学推导,以讲概念、讲原理、讲思想、讲方法为主,理清物理学整体知识脉络和当今物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

课程教学中给学生研究式的学习训练。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将现代化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物理知识的提出,趣味应用、实际生活和专业工程问题引入整个课程的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可采用德国教育专家胡格(hug)教授的职业行动能力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多样方法来实现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如有趣的关键字卡片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等教学方法,实现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培养学生独立的、负责人的、有效的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特别是对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学、光学)进行精练与提升,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使大学生一入大学就应改变中学那种简单、依赖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外,还含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严密的理论科学和完善的精密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想模型法、理想试验法、科学假设法、类比推理法、分析综合法、演绎归纳法、半定量法等。而研究物理量的基本方法有:寻找对称性、不变量和守恒量是全局或整体的研究方法;对于连续可微的物理量,求极限、求导,研究极值点、稳定点、拐点等。这就要求教师把传授知识、方法、思想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方法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以方法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思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用思想去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最后通过思想方法的教学达到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才能了解这些思想或方法在物理学创新中的作用,才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物理学改革使学生不仅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技能,还能使其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其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实验———理论———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通常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的系统性、逻辑性,还应重视实践性。另外,理论要联系实际,强化应用。而在这方面我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少的差距。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walterlewin教授的电磁学,大概有1/3的时间是在做有趣而有启发性的实验。加强物理知识与工程应用,与生活应用的联系。注重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反映工程技术和社会对物理学知识的迫切需要,使学生初步树立工程意识,逐步学会探索将物理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工程技术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创新,即推陈出新,破旧立新,有推有出,有破有立。创新并不神秘。把知识向前推进一步,向更广、更深、更精、更神的方向迈出一步,都是创新的一步。因此创新意识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要在继承中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中起主导作用,要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俊,等.深化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6.

[2]张萍.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04.

[4]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郭向阳单位:洛阳理工学院数理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第七篇】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目前,国内众多口腔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多采用“理论+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理论授课与临床实习脱节,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还没有形成足够的临床思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来制定整体诊疗方案。而口腔修复学恰恰是一门知识点多、与其他学科交叉广泛的课程,对于学生/医生的临床思辨能力要求很高。往往1个病例有2~3种治疗计划,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是经常困惑学生的难题。从往届学生的试卷成绩分析中发现,客观题正确率较高,而考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能力的病例分析题失分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足,对于一些知识点机械套用,理解不透彻。国内外很多的教学研究结果都证实:结合临床病例并进行分析讨论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1-2]。因此,在口腔修复学本科理论教学中,我们尝试探讨使用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让学生们在参与临床医生实际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讨论与学习,以期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为口腔实习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学设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口腔修复学专业课授课中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共计35名学生,以此为观察对象。

1.2教学方法的制定。

基本模式和流程为:收集病例-发现问题-自学讨论-分组辩论-小结。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设2次课,共5学时(表1),针对牙列缺损修复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2次课之间间隔约1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1.2.1临床病例的收集和选择根据口腔修复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主线,由带教老师合理选择牙列缺损的临床病例,要求病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灵活性,可有2~3种修复方案以供选择。在预约好的时间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历资料的收集,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进行口内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拍摄口内照片和需要的放射线片;制取石膏研究模型并转移颌位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临床的标准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资料初步收集完成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整理并制作病例汇报幻灯。其后,老师根据所选的病例再精编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延伸阅读。

1.2.2教学实施辩论前1月给学生分发制作好的病例汇报幻灯、文献资料、讨论提纲,并布置思考题。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行通过网络、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和期刊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的人数在6人左右,每2组组成一组辩论对手,由1名老师带领。各组内再由学生自行推选出1名组长,1名记录员。学生分组后随机抽取第二次课的一个临床病例准备辩论。辩论前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2~3次的组内讨论,同时列表整理患者问题,对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的准备。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组内讨论时有价值的结果并形成辩论思路。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路,分别形成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同时注意引导讨论按教学要求逐层深入,避免跑题,老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相关记录并给予评价。第一次课的第一学时主要由教师对“牙列缺损修复设计原则”进行简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必要的设计原则,进一步以一个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实际应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并进行讨论。第二次课为临床病例辩论环节,首先各小组学生代表以幻灯形式汇报患者的基本病情、课前本组讨论的要点,分析病情并提出本组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引用教材及文献上的内容来提供依据。辩论对手则针对同一病例提出自己小组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双方观点的差异,2组互相提问并展开辩论。在回答问题环节,不同学生小组还要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听众提出的问题。最后,评委根据每组的答辩效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点评。在辩论结束后,每组将总结和感受上传至修复科网络教学平台,由教学组长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以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评价及建议。问卷包括封闭式及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非常显著、比较显著、一般、比较少、非常少分别记为5、4、3、2、1分,5分和4分记为认同。采用不定项选择统计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自身的收获,并让学生按其程度排列前3名,分别记为3、2、1分,未列入前3名的因素记为0分。数据采用sas9.2处理。等级资料用中位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还对部分学生、带教教员以及参加旁听的老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便更全面的掌握来自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反馈。

2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学生对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课程授课效果的评价见表2,除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其他各条目的中位数均约为4。可以看出,88.6%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7.2%的学生认为在促进积极主动学习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9%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学到更多知识,80%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6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没有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激起学习兴趣方面效果少,48.6%的学生认为在培养科研思维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4.3%的学生希望今后教学中继续应用这样的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模式。71.4%的学生认为采用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学习负担能够接受。学生的收获根据选择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激发口腔修复学学习兴趣、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根据收获对学生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

3讨论。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理论课程内容较多,而且临床实际情况又复杂多变,在短时间内既掌握好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应用非常困难。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教学重点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各种医学教育改革。最具代表性的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study,cbs)。很多研究都证实这些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生间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我们思考在口腔修复学的教学中,若能在理论课程阶段学习后运用这些模式进行融会贯通,则既能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早接触临床。因此教研室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尝试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均能够认可在理论课程阶段学习后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整合。在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分析资料能力、促进积极主动学习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此外,结合教研室自行构建的网络课程平台,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资源,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有助于实现从“教师中心型”教育向“学生中心型”教育的转变。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基于临床辩论模式的综合病例教学法,使得本科学生能够更早的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基本掌握接待患者的程序,熟悉医患交流与沟通技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其今后临床工作的开展大有益处。同时,在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诊疗方案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而开展分组辩论,则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辩论前,学生们通过仔细整理临床资料,分析和讨论问题,不仅提高了查阅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幻灯制作能力。在辩论后,根据其他小组和点评老师的意见撰写总结报告,则培养了独立判断、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实践发现,这些训练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基于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的实施中,也不能忽视带教教师的作用。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带教教师应切实转换教学理念,在带领学生参与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理论内容在临床的体现。在辩论准备阶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随时对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留言和答案进行回复,并且提供相关文献,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来锻炼他们分析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综上所述,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基于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使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通过临床辩论的过程,则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作者:马楚凡吴江李冬梅田敏黄静张少锋陈吉华。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第八篇】

当前高职院校生源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高中类学生,第二类为中职类学生,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程度不同,相关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高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入校后必须实施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针对他们的学习愿望、学习特点及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等进行有侧重培训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分类教学改革策略,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一、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

(一)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分类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即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特点展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照学生的特征和差异,有的放矢地施行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1、尊重差异原则。

学生在性格、气质、智力等发展水平上有着个体差异,在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实施分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求同存异原则。

分类教学既承认学生个体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别性,又承认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同一性。在教学中,既要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避免“一刀切”;又要看到部分学生间的共同点,要以共同点作为某类学生之间联合的契合点,实现共同提升和发展。

3、评估为先原则。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实施分类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分类”。要做好分类教学,首先要做好评估工作。评估时要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调查研究放在首位,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个体差异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归类、整理,为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和标准。

二、实施分类教学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1、学生特点分明、差异化明显。

实施分类教学的高职学院必须由具有明显差异的学生构成,这些学生存在着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在整体知识水平、思维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也都有明显差别。

2、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素质较高。

实施分类教学,要求开设课程数量较多、涉及的学科类型也是纷繁复杂的,雄厚的师资力量是高职院校分类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

分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分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精心设计更适应某一类学生的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不同的教学重点。分类教学要求教师付出比正常教学更多的劳动。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知识水平、今后发展方向等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拟定教学大纲,选用适宜难度的教材,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分别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广度等方面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水平、需求。

三、分类教学的具体模式。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类与定位。

由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形千差万别,因此、学院应结合学生心理需求、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类及定位,为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未来职业发展走向与通道。笔者认为可将学生分为管理型、技术研究型、技能型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其中管理型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不仅需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还应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将来既可以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也可直接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并在获得锻炼后逐步走向管理岗位;技术研究型人才则在掌握、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还需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热衷钻研的个性,将来成为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技能型人才需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非常熟练的生产技术操作能力、一定的现场技术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将来成为企业中基层工作人员的中坚力量。对学生合理分类与定位既是出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办学效率的需要,也是分类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二)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类型的培养方案。

分类教学要求教学团队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提倡能力优先,以发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主线去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和具体实践活动,为此对于管理型人才班级的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技术研究型人才的班级注重创新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而对于技能型人才班级的教学应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中课程群的建设应着重从上述能力的培养加以设计。

无论哪一类学生,都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所以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是所有学生必学的共同课程。在课程讲授时老师不以知识点群的多少作为分类定位,而是在不减少知识点的前提下,以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作为分类内容的区分度。

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学培养方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体系的课程。如对于管理型人才班级、在对专业基础课程做全面性了解的同时,加强理论基础培养,多开设一些其将来极有可能应用到的一些如数理统计、经济管理类的课程等,同时深化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管理能力的训练,完善管理思维。对于技术研究型人才班级,则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本专业必修的所有技术方面的课程,同时与管理类学生相类似,注重对这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力争在校期间即培养出学生勤于思考、努力钻研技术的品质特性。对于技能型人才班级,则主要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训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锻炼其动手操作动力,争取在学生走出校门时掌握该专业及岗位所必需的技能,在走向岗位时即可将所学熟练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更具有创新性质的教学组织模式与教学方式。

分类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对于管理型人才及技术研究型人才班级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今后的职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学生访问、考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要求学生完成;课内外所布置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开展的各项活动应成为整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拓展,成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者、咨询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和协作者。教学时、针对管理走向型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进一步补充新内容,同时多介绍一些管理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针对技术研究型人才的学生,可开设专题讲座、专题研究、综合研讨会,聘请本校教师、知名学者、业内专家开设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各类型讲座、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研讨,还可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一些综合实际问题,以。

论文。

研讨、案例解析等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使该类学生不仅具有熟练的操作和运用能力,而且学识上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真正成为行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研究人才。

对于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宜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各种活动要求学生动起来,实际操作演练所学技能。由于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同一专业中的不同技能类型,针对这种问题,可采用“交叉循环制小组化”教学,即将每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分别指导,每个小组配备一个专业教室、一套实践设备设施以及相应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在几个平行模块中交叉循环进行强化训练,掌握学习各单元的知识及技能,必要时还可实施情景模拟活动,要求学生分别承担某专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让学生体验实际在岗工作的情境,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语言交流、与人合作、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同时、为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可通过各种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缩短学习与就业间的距离。

此外、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各项需求,还可开设分层次的选修课程。如针对管理型人才学生可开设拓宽类选修课,以介绍综合性的基础科学、行业内最新的文化、发展动向,或者开设兴趣类选修课,这类选修课涉及不同学科领域,主要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在专业外其他领域的特长。针对技术研究及技能型人才,可以开设分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与必修课课程相辅相成,以强化此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分类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

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多类型合格人才的培养,分类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建立起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对学生实行定量记分与定性评价并重、理论知识测试与技能特长考核并举,以达到不同考核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各种知识与技能,适应不同市场的人力资源需求。分类教学模式下的考核体系要在考核主体变化的前提下,对考核的形式、考核的标准等予以创新。

1、设计多种考核标准。

(1)统一标准的考核:对于各类学生都必须掌握的通识课程与基础课程,可设计统一标准的考核方式,考核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和知识点。

(2)差异标准的考核: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标准的考核,这种考核适用于一些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但在问题类型、问题难度、问题设计等方面需形成差异,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需求与就业要求。

(3)转换性考核: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在各方面特长不同的特点,可采取用学生某方面特长成绩转换某些薄弱课程成绩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不同特长的高技能人才。

2、设计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1)书面性考核:除传统的书面试卷考试外,还可采取论文、

读书笔记。

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等书面形式的考核。前者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考察,比较适合所有学生基础课程的考试,后者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因此比较适用于管理型人才实施。

(2)研究性考核:教师可通过布置技术类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技术攻关,并根据攻关效果及进展给予评分,这种方法能够融学于考,激发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因此比较适用于技术研究型人才。

(3)展示性考核: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交流能力、实操能力。适用于技能型人才的考核。

(4)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绩进行综合考核:课堂笔记整理、课堂讨论、作业成绩、活动课题成绩、展示学习成果成绩等,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适用于所有类型学生的考核。

总而言之,分类教学模式下的考核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无论采取哪种考核方式,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分类教学不是为分类而分类,分类教学仍然必须贯彻执行“成才教育”的新思路,使广大学生在“职业教育”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个体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差异转化为专业技能、专业方向的侧重点的区别以及专业特长的不同,而其“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本质特性不能有任何的改变。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第九篇】

在此前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出现仅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心理等各方面还不成熟,这种教育模式很明显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这门特殊的学科,将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入体育教学中,确实提高中学生道德修养水平,成为一个有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课程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进体育活动中,在教学中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教学,注重教学中的细节从而保障德育教育的效果。严密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合理的教育方法,能使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影响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似枯燥的队列练习,却对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课前检查器械的使用情况、服装分配以及活动训练中的安全措施,开展安全教育,这些细节我们也不能忽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体育器材的爱护使用,培养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意识;通过小组配合的形式,指导学生发放、整理体育器材,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遵规守纪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动项目,很多学生不愿参加这项目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带头完成田径项目,锻炼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一)体育教师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教师更是有着一些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体现力与美的同时,还要注重师德修养。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健全,体育教师注意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解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和认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于学生的榜样作用,也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教师的魅力,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向正确的方向有序的前进。

(二)加强课堂教育。

课堂常规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规范,也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日常体育课堂上应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在服装、请假、考勤和期末考核等方面制定统一、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在遵守纪律的同时养成服从指挥、自我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还要注重体育优生的培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即做教师的小帮手,又能督促和及时反馈德育培养融合的效果。例如,有些学生常常以病假做借口拒绝参加体育锻炼,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考勤管理,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学习大会,通过宣扬优秀运动员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优异、参与热情高的学生进行表扬或奖励,从而调动其他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评价体系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评价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具体实施中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或批评教育,避免出现评价滞后,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及时性。例如,有些同学主动在课前和课后收发体育服装、安置体育器材,對于这种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以褒奖,号召其余学生学习这种乐于助人、不怕吃苦的精神;对于学习能力不高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特长的一面,及时发现很重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要恰当。

体育比赛是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比赛项目可以提高学生将课堂学习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能力。体育比赛或体育游戏通常有着自身的比赛规则和行为规范,参与其中会让学生明白集体对个人的行为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的良好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组织篮球、足球比赛,这些运动项目要求队员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同时要团结协作。在比赛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激情,在此基础上贯穿德育教育,培养成正确的竞技态度形成正确的胜负观念,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找出问题所在,从思想态度和技战术水平上入手,加强集体意识的培养,勇敢拼搏,胜利要以德服人,失败要以情感人,将德育教育进行到底。

四、结语。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还不成熟,需要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的帮助和指导,才能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教师不仅仅用语言感染学生,更多利用身体力行,作为中学教育的关键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将德语教育贯彻到每一细节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张慧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体育教育,2013(72):117~118.

[2]郭东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德育天地周刊,2016(25):140~141.

作者简介:胡兴浩(—),男,汉族,江苏海安人,本科,初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课的内容与形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第十篇】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对培养方案我们的会计专业应该如何设计它的教学呢?文章围绕这个问题,从理论、实践、德育、考核和课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近几年高职升本的学校数量增多,一般将其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之所以称之为“应用型本科”,意在突出其高职教育的特征,注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面对这样的定位,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是什么呢?根据山东省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汉忠教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析即8月27号给潍坊科技学院老师做的《应用型本科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报告中指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为:

(1)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能力,注重创新;

(3)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能力。面对这样的培养方案,我们的会计专业应该如何设计它的教学呢?作为会计专业的老师我将系部与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理论教学形象化、易懂化。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它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因此会计教学中,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目前的会计理论教学中却面临着“枯燥、难懂”的难题。以基础会计为例,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的第一门专业课就是基础会计。试想一下,在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尚不了解的状况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相关概念以及企业资金周转、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复式记账法、成本核算等知识一下子铺天盖地而来,学生确实难以接受,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定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易懂化。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有人提出可以让学生去实地参观产品制造企业,了解它们的生产流程,为会计要素和成本计算的讲解奠定基础,浏览其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再结合会计执业人员的现场讲解,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讲解相关的理论和概念。这种想法很好,但是它的实施却有一定的难度。试想一下,哪个企业愿意每天有大量的人员参观?就是有的企业为了日后招聘或企业宣传做铺垫,它也不可能一下让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来翻阅企业的会计档案的!既然这种方法有它的难度,我们可以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erp沙盘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通过erp沙盘可以把企业的内部运营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基本再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将“企业”搬进课堂。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抽象的理论有所了解,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在沙盘之上,企业的现金流、产品的库存、生产设备、银行借贷等指标清晰直观,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在学生接受时变得形象化、易懂化。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案例、多媒体的运用等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实践教学要重点突出。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图。

基础实践模块是着重于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它是操作性的基础实验,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学习、数据库知识的学习等。

专业实践模块是着重于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是分析设计型的实验,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可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基本实验技能,对知识进行融合。如在财务会计实务操作中,让学生分岗位进行实验,针对不同的岗位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系统地进行实务操作,进一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财务会计课程极强的应用性特点。

综合实践模块着重于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它是学生接受的一种综合实验。在这个模块中着重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接近社会的需求。这个过程也是对前面两个实验的复习,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毕业实习单位的工作实际,自己找出工作所需的知识和学校所学知识的差别,从而更好地弥补自己在知识上的缺乏。而学生把这种实际工作总结下来,就是自己的毕业论文。

三、要充分挖掘并运用多种资源,实现教书育人。

会计的职业道德,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完成“育人”这一目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生动、灵活的案例等。而且要注意从学生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角度,让他感觉到自己将从事的事业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要让职业道德教育成为空洞乏味的“口号”。

四、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与课程设计。

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与课程设计,是使人奋进的一大动力,因此会计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有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与课程设计。这一点南京财经大学就做得不错。如:根据南京财经大学规定,大学4年期间,学生必须通过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演讲沟通、社团活动、综合写作、参加讲座等途径,获取6个第二课堂学分,否则不能毕业,也无法获得学位。该校同时规定,除了学校设定的第二课堂项目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及喜好申请个性化项目,经批准后实施,同样能够获得相应学分;对于在科研活动、体育竞赛、文化活动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者可获奖励学分,并可抵算第一课堂学分;每学年获得3个以上第二课堂学分者,可以优先获得“素质拓展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优先参加学校各类评优评先;学校设立专门的学分册用以记录第二课堂学分,学分册归入学生档案。

总之,作为会计老师我们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会计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31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