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精编5篇
【导言】此例“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1
关键词:中国传统图案;包装设计;运用
引言
中国的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性,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社会生活联系广泛,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里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近些年来,随着“中国风”的盛行,传统图案乃至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呈现逐渐复兴的趋势。传统图案具有观念性极强的艺术特点和象征性,其个性鲜明的表现形式和寓意深刻的象征性,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而包装设计对传统图案的运用,开辟了中国现代包装设计的新途径,为中国的现代包装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只有在深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的各种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具有民族形式的现代化设计。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分类及其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图案也称“古典纹样”,是世代相传的图案造型,印证着每个时代的鲜明历史特征。中国传统图案是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几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历史,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创作群体,经过世代传承流传下来,它具有自己的创作机制,拥有成熟而多样的民族地域风格,它的艺术语言具有丰富独特的表现力,它是许多民间艺术形式的平面造型基础,它与吉祥、审美艺术殊途同归,它的独特魅力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
中国传统图案的分类
中国传统图案既是艺术智慧的结晶,又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习俗以及工艺材料和制作技术相互结合的体现。由于历史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每一个时期中形成了不同的图案艺术风格和特点,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为了方便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图案,人们依据各种标准,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分类标准有:依据中国传统图案的应用载体,可将其分为彩陶图案、青铜器图案、漆器图案、印染织绣图案、建筑装饰图案(如石刻、砖印及木结构上的彩画等)、家具装饰图案、瓷器图案等。依据中国传统图案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祥禽瑞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器物组合类等。
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归纳为象征、寓意、符号和谐音四种:
第一,象征。象征是以事物的形态、色彩或生态习性为特征,取其相近或相似来表达一定的含义,并传递情感,如用莲花表示纯洁,用鸳鸯表示爱情,用梅花表示高洁、坚强、谦逊等。再如,松树由于其四季常青的生长规律运用到中国传统图案中便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松树与鹤相结合又有“松鹤延年”之意,因此成为了对高寿者的赞词,将这些象征吉祥的传统图案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既能实现产品信息的传播,又传递了中国传统图案的语义信息。
第二,寓意。寓意是借物托意。在中国传统图案中,龙风吉祥图案占有较大比例。龙自古以来是人们心目中尊贵和力量的象征,为历代皇室所用,在民间亦被看做神圣、吉祥之物,并以其英勇、尊贵、威武的特征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现已成为品牌包装的符号。风在远古图腾时代被视为神鸟而受到人类的崇拜,是原始社会人们想象中的保护神,象征美好与和平。故传统吉祥图案纹饰常由太阳、凤鸟、梧桐等构成,寓意祥瑞、光明、吉庆。以龙、风为标志的符号与吉祥物更是随处可见。这种具有寓意的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被广泛运用,以物传意,简洁明了。
第三,符号。符号是一种感性语言,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整合,是人类对生命存在的形式化表达。在吉祥观念中,集体意识与个体意识是统一的。集体意识是一种传承久远的集体心智,它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历史地向客体渗透,使那些与人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客观对象逐步固定化为观念的替代物,成为特定的符号。例如《万代长春》图中,葫芦与长春花组成“万代长春”图案,愿人们世世代代永葆青春。
第四,谐音。谐音是借助汉字的同音或近音来表示一定的含义。如“喜上眉梢”,取喜鹊之“喜”音,取“眉”与“梅”之近音;“鸡立于石上”,“石”谐音“室”,“鸡”“吉”谐音,室上大吉,寓意合府安康、生活富裕、大吉大利:“三阳开泰”,“羊”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阳,三阳开泰,寓意祛尽邪佞,吉祥好运接踵而至。在包装设计中,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产品的意义、传达产品的功能,能使消费者一目了然地了解产品的属性。
二、中国传统图案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价值
中国传统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文化性
好的包装设计应与其本土的文化气息相联系,从包装上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一个时代的特征或是一个民族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包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当今商品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现代包装应保持清醒头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以一种特有的、独立的方式出现在商品包装中,并使人们不断地去关注它、了解它。
将现代包装设计与中国传统图案完美结合能够更好的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加强现代包装的本土文化性。首先,中国传统图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仅有着渊源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而且有着深厚的人文艺术价值。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早期它是人性本质的自然流露和观照。其次,随着封建社会的产生和阶级地位的形成,受到儒、道、释等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图案也逐渐蒙上了世俗的色彩,中国传统图案观念及其象征意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多地被赋予了传统道德、封建人伦的思想,增强了驱邪祈福、讽世劝诫的社会文化功能。最后,在创作主题上,更多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形成了直觉与自信、意念与臆断相结合的认识经验。中国传统图案感召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启示,其文化精神是人类本性情感、意志在特定情形下冲突的集中体现的产物。由此可见,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图案能够充分的体现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性。
西凤酒是我国名酒之一,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是民间传说中产凤凰的地方,唐朝以后称西府风翔,酒便因此而得名,北宋文学家坡任职风翔签书判官时,在今风翔东湖喜雨亭“举酒于亭上”,畅饮柳林美酒(即西风酒),酒后留下了惊世名篇《喜雨亭记》,并用“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盛赞柳林酒。
为了充分表现西凤滔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其包装设计上常利用风鸟纹作为主体图案、边框或图标。例如,“十年窖凤酒”的酒瓶设计,以凤凰为主体造型,采用白色陶瓷为主要材料,凤冠用金色装饰,凸显凤鸟雍容华贵的姿态。又如一品西风酒包装,以清新淡雅的白蓝两色为主调,仿佛古代的青花瓷器,飞舞的凤鸟纹布满整个包装盒,预示生活和谐、幸福美满,再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精神性
中国传统图案以深厚的生活基础、广泛的群众性、丰富的表现手法和隽永的艺术性,成为我国民俗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中国传统图案多以诗意化的形态作为表现内心的追求,获得精神的向往。传统儒学艺术思维,重视艺术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和谐统一。它通过对艺术的本质进行美学思考,从而赋予艺术不可分离的社会道德伦理内容。其艺术思维方式在传统图案的寓意和表现手法方面被有效地运用。儒学经典《论语・子罕》写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的耐寒比喻圣贤义士的高洁品质,揭示士穷见节义、乱世识忠臣的道理。传统图案中,“岁寒三友”松、竹、梅;而“君子之交”“同心之言”则是对自然的物象即君子兰、同心花感受、引申、比拟的人格化。泸州老窖国窖原浆酒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从竹子的特殊内涵出发,把内包装容器设计成竹节形,瓶身雕有浮雕的竹形,绘制成青花彩绘效果,外包装盒上则借用巨幅长卷竹韵图作装饰,把竹的神韵与气节创造性地运用在包装作品中,准确、洗炼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洁、坚韧的精神品质,体现了泸州老窖人顽强的拼搏精神。
中国传统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象征性
象征就是以具体事物本身所显现的性质、形态特征、色彩或生态习性,进而联想到某种与感性事物相似或相近的抽象含义,从而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体系影响下,人们自觉地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而中国传统图案都蕴含着较深刻的象征性。例如将蝙蝠与“寿”字组合,构成“五福捧寿”的吉祥图案造型,组合后的图案同时具有了“祈福、延寿”的双重含义,吉祥的象征性更加丰富和多样。又如“石榴多子”以石榴特殊的自然形态,象征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这些寓意吉祥的中国传统图案也被广泛的应用在包装设计中。
例如剑南春酒厂出品的东方红酒,就采用唐代团龙纹样,放置在酒瓶正中心位置,象征一种庄重、霸气,有效地传递了品牌的文化寓意“龙腾盛世”,唤起消费者的认同。传统花卉纹样同样因吉祥的象征意义而广泛运用在酒类包装中。牡丹在中国素有花王之称,唐开元年间,有咏牡丹名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自此便有了国色天香之称。四川郎酒集团的核心品牌红花郎酒作为重新定位、树立形象的郎酒品牌,选择了唐代的牡丹花纹,枝繁叶茂的牡丹纹样最好地诠释了“神采飞扬中国郎”的品牌文化,象征吉祥、富贵和美好。
三、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的包装设计已成为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包装设计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注重满足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因此现代包装设计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商品的诉求功能上,与此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未来的包装设计要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脱颖而出,其设计应做到:形象创意,彰显个性;绿色环保,力求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掘深厚的本土文化,突出其地域特色;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古今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因此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吸收中国传统图案的表现手法、造型特点的基础上,再结合产品的特点,融入现代气息,使包装设计在具有民族特点和时代感的同时又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时代的需求。首先运用传统图案时要巧用其“意”,借用其“内涵”,再加以引申,使设计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情趣。对传统图案的发掘利用,了解其意蕴是很有必要的。每一种图案都有特定的观念,而且几种图形的组合也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背后蕴涵着一定的传统文化观念。在运用传统图案设计包装时,需要对传统文化观念和现代文化态势有着一定程度的分析、理解与把握,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和复归。所以,设计师首先要加强对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精神特征及象征意义的理解与分析。这样在形式造型层面的运用上才能轻松自如。如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中的鼻烟壶礼品包装,礼品外盒以寓意吉祥的“祥云”作为主要图形,内盒的“如意”图案则有“世界和平,事事如意”之意,并通过以白龙纹绸缎装裱的小册子,把中国申办世博会的决心传达给与会代表。其次要学会创新。要创新,就要认真研究传统,站在实践论的角度去研究,联系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就是说,传统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
李可染先生在论述中国画创作时提出“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入传统,又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现代包装设计,设计就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变化,与时俱进。例如五粮液金玉满堂系列酒类包装的设计以传统的中国红为主色调,再与象征富贵与权利的金色相结合,充分体现出产品的吉祥寓意和尊贵气质。大胆创新,结合传统的荷花、鲤鱼等传统吉祥图案为其造型基本要素,荷花造型清清雅雅,朴素自然,毫不张扬,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高雅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鲤鱼线条流畅,活灵活现,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安逸、清幽之感,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分体现华夏子孙质朴、纯洁、诚实、善良的美好品格和情趣。在以往的设计中,有人认为只要把外国的东西搬过来,就是好设计,或者将一些传统图案生拉硬扯过来,就认为是民族的、传统的。这样很难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其精髓的东西,当然,在实际产品包装设计中更应该立足在传统吉祥图案图形与寓意的基础上,对原形不断分解、转变和重构,将其精髓有机地糅合到包装设计中,这样既能够保留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能充分表达企业文化理念和营销个性。
结 语
古老的艺术是民族的财富,中国传统图案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我们只有在深入地领悟中国传统图案的文化内涵、精神追求、象征意义、艺术特色及表现形式、充分结合外来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点,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表达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的现代包装设计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包装设计。
参考文献
[1]班昆,中国传统图案大观[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66.
[2]杭间斯埭强: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41
[3]过山,谭曼玲包装设计[M].合肥:舍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曾景祥,肖 禾。包装设计研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李雅敏中国传统文化图案在现代包装中的应用卟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2)
[6]万桂香解析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8.(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
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背景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多视角、多方位让幼儿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幼儿尊重民族文化的意识、激发了幼儿对传统文化兴趣。它包括: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美食、茶文化、酒文化、古典文学、书法家字画、以及我们的民间传统游戏(斗鸡、推铁环)等等。
对孩子而言,爱国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具体化就是爱家乡、爱父母,爱老师,爱身边的人,因此,我们在主题教学大的框架设计上着重渲染本地区传统的文化特色。开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享有钟灵毓秀北方水城的美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它可以和汉唐文化、明清文化相媲美,因此,我们利用这些神奇的本土特色资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选择,智慧设计,引用到了幼儿教学活动、大型活动、环境创设之中。在主题的引领下,各领域知识相互渗透、有效迁移、相得溢彰,交相辉映。
一、家园合作,利用有效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一直是古人津津乐道的善行。因为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如果这种情感被唤醒,那么以后它就会被迁移放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直至整个社会。因此,让孩子感父母之恩、报父母之德,绝不仅仅是培养一种家庭的美德,更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人格意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太阳”,父母宠,外公外婆爱,爷爷奶奶亲, 所有人只为他一人而动,单方面由家庭实施这种感恩教育,可行性不大。需要家园合作,幼儿园主要负责教,家庭主要负责实施,这样才能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幼儿园开设了“感恩经验你我共享”专栏,老师和家长经常互相交流、探讨。在家园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或利用三八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节日,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母亲节活动日,我们把孩子的妈妈请到幼儿园,让孩子为妈妈送上节日的祝福,给自己的妈妈唱首歌,献上自己用小手做成的稚嫩的礼物,一句感恩的话语,让妈妈们流下了幸福的泪花。
人常说,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将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让孩子们从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做起,对他们善加引导,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责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3
关键词: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精神
课 题:本文系河南中医学院苗圃工程项目(项目编号:MP2014-62)研究成果。
一、中国精神的内涵
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指引时代精神发展方向,时代精神赋予民族精神发展活力,二者相辅相成,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培育中国精神必须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源泉,需要被发扬光大。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居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它指导着中华文化的前进与发展方向。因此,培育中国精神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以培育中国精神为首要任务。
三、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1.培育中国精神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高昂的中国精神,对于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精神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革命传统,能使大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崇高的理想展望未来、用坚定的信念参与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为实现个人梦、民族梦而不懈奋斗。可见,培育中国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
2.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是民族复兴的需求
民族复兴是我们立足世界的前提。说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当今是价值多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民族的复兴绝不仅是GDP的增长,从根本上说是文化的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国精神的力量。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是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需求。
四、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途径
1.以“知”为前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精神
(1)设置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对文化的理解与把握,文化多元化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对中外文化差异认识的不到位,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确立,削弱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因此,应以“知”为前提,设置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自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并使之融入各类课程中。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的熏陶、引导和锻造,使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以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认同,培育中国精神。
(2)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张力。结合时代特征及大学生身心特点,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诸如思想素材、价值理念等灵活运用,使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并以校园文化为基石,创建大学生精神家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空语境下的魅力。让校园文化成为现代文明精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在认知基础上,用文化智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高校软实力、弘扬中国精神。
(3)树立文化创新意识。指出,不忘本心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其积极因素创新发展,使之与时展相协调、与大学生科学价值体系建立相统一。所以,应通过现实及虚拟环境,积极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接受过中西文化教育的大学生会博采众长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树立了文化创新意识,培育了中国精神。
2.以“行”为抓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精神
(1)搭建文化传播平台,传承中国精神。高校应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发线上、线下资源,发挥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功效。开展相关的赏析、论坛、征文、故事演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使在“知”的基础上把中华文化精髓内化为自己行动指南的大学生们能有展示自我并引领朋辈的舞台,使他们身体力行,投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通过开展班风及校风建设、社团活动等,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素质与中国精神培养双提升。
(2)发挥家教作用,培育中国精神。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与凝练,以孝为先、由孝而敬的家庭伦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担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魅力的体现。可见,家庭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精神的基础和支撑。家庭教育是方式、更是艺术,通过开设家长课题,创新家校沟通方式,培养新时代家教理念,来提高家庭教育实效。把“孝亲”作为“行”的起点,培养“崇德”的思想,激发“报效祖国”的志向,培养孩子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提升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
(3)整合一切教育资源,培育中国精神。精神的力量源于实践的砥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精神,就要投身于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为大学生搭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平台,使他们步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社会调查,让他们认识到民族复兴进程中文化的价值、精神的力量,从而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精神的行列中去。通过志愿服务,接触社会正能量、进一步净化灵魂,为传承中国精神增添信心与动力。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会把自身汲取的文化精髓弘扬到社会中,把中国精神的力量传递到实现民族复兴的队伍中。平台的搭建使社会正能量走进校园,社会的需求也会使大学生进一步完善自我;同样,高校思想传播、精神引领的作用会辐射到社会。平台的搭建使大学生真正实现了由“知”到“行”的转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地弘扬,中国精神得到进一步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思宇。中国精神[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
[3]李大建。以文化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路向[J].教育研究,2011(3).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4
中华民族是由多个分散的部族经过斗争和融合而形成的新民族。同时由于各地区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区域文化在迈向大同的趋势下,各地区依然保存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概括的说来就是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大同性的辩证统一。文化的区域多样性是指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各地区的文化个性,这种个性则表现为本地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大同性是指各地区传统文化的共性,即对外统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各地区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发展出来的,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统一体。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大同性造成各地区文化认同的双重性――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不否定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也不代替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认同,这两者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各地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显得尤其重要,而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渐成熟期的高中生,是各地区先进文化知识的学习者,加强高中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稳定良好的精神动力。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必定是建立在文化的区域多样性基础之上,只有在了解本地区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加强高中生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承载着上述的辨证关系,即民间美术的区域多样性与中国民间美术大同性的辩证统一。中国民间美术是各地区传统民间美术的融合统一体,民间美术的发展是建立在各地区传统民间美术基础之上的,各地区传统民间美术的持续发展是我国民间美术的原动力。千百年来民间美术代代相传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无形价值,但如今的发展现状却令人担忧。一方面,各地区传统民间美术在没有系统化保护的前提下一些传统技艺逐渐失传;另一方面,大批民间传统美术为了生存,挤向现代市场,一味迎合市场,遭遇机械化、批量化。各地区传统民间美术正在散失自己原本的位置和影响。此外当今“西化”媒介宣传的影响,使得作为各地区先进文化知识的学习者的高中生对于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还知之甚少,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也较为模糊肤浅。因此,加强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的学习与研究对于高中生提高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1.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 有利于确立本地区美术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独特性
我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博大深厚,各地区传统民间美术更是百花齐放,每个地区都有能代表自己地方特色的传统美术。以八闽文化中的漆文化为例,从脱胎漆器到漆画作品,从供人使用的精美器具到供人欣赏的艺术作品,漆文化从此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将这样有地域性的民间美术引入高中美术课堂,能很好的扩大漆文化发展的基础面,同时也能创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课程。我国各地区传统民间美术有着巨大的潜力,如果将它引入高中美术教育进行学习,有利于各地区美术文化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其独特性,带来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
2.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 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研究中的创新意识
在将各地区传统民间美术引入高中美术教育的同时必定伴随着许多需要解决磨合的问题。例如,福建传统的傀儡戏、布袋戏中蕴涵大量的民族传统服装元素,如果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设计模块或是绘画模块的教学上,就是一个需要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的问题。一个具有丰富价值的审美客体自身所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是激发审美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主要力量。地区传统民间美术作为这样的审美客体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将其引入高中美术教育必定有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研究中的创新意识。
3.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 有利于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长期持续的发展帮助高中生树立民族意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媒体对本国文化宣传不到位不全面。一方面,受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我国的工作重心偏向经济发展,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宣传力度不够,没有真正普及大众;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媒体片面的宣传,对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缺少准确和到位的介绍和报导,过分的倡导西方文化。“西化”宣传使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特色淡化,或是被变相包装。正处于塑造阶段的高中生从日常生活到个人价值观都显现出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不但可以为古老的传统民间美术注入来自高中生的年轻生命力,促进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长期持续的发展,而且有助于高中生在学校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树立民族意识,提高民族自信心。
鉴于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引入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所带来的众多帮助,我们应该尽快将地区传统民间美术系统化的引入高中美术教育。就此我们应该尽力完成以下几点
1.改革课程设置,建立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资料库
首先,改革课程设置,对传统文化教学中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敢于创新,重新整合、专设有关传统民间美术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适时加入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累计传统民间美术的知识,为创新做好准备;其次,收集素材,建立本地区传统民间美术资料库,做到学生问什么教师都可以有据回答,同时丰富的材料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提高学习兴趣。
2.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政策和物质扶植
经典的传统文化5
关键词 高职学生 传统文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促进高职院校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能够真正融入学生血液,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社会心态,全面推进智慧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
1建设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培养高职学生的谨言慎行、讲求信用的良好品格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着力打造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谨信文化的建设,一是需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可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来命名学校的建筑、道路、长廊;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饰品来装饰图书馆、宿舍、食堂;校园广播、宣传大屏时常播放一些古琴、古筝、戏曲等古典音乐作品,使学生们时常处于传统文化环境的包围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需要加强训练与引导。大量设定情景环节来练习高职学生谨言慎行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着重对高职学生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社会关爱的教育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充分利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经典故事的朗读、说讲、模拟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普及教育活动,以培育培养并激发起高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期间开展“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敬老孝老我能行”等感恩、敬老孝老活动,帮助高职学生学会感恩、心存感恩;以元旦、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且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经典教育生活化、实践化、落地化,从而在训练与引导中帮助高职学生认知谨信文化并弘扬谨信文化,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是着重培养学生讲求信用的诚信品质。诚信就是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说出去的话,就必须做到,承诺了必须去做,培养诚信厚重的精神。四是全面开展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高职学生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爱护公物、谦虚礼貌的礼仪规范。以敬人、自律、真诚、宽容、平等为原则,以“礼貌、礼节、礼仪”为主要内容,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校园礼仪方面的系列讲座与活动,各二级学院组织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由团委来主持评选出校园年度文明礼仪之星。
2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和开展二课堂活动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选修课程体系,以选修课的形式传播并弘扬传统文化。
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生晨读的必备内容,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体系。需要制定详实的诵读计划,本着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以点带面、从少到多的原则,在各二级学院开展不同的诵读内容,可以将《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唐诗宋词》、《二十四孝顺故事》等国学精粹引导学生诵读;可以将《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组织教师们诵读,师生共同参与诵读,构建起国学经典诵读体系。
三是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诗词鉴赏与朗读、古典音乐欣赏、书画欣赏等二课堂活动。可以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二课堂活动,可以每月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一刻钟”和“书写国学经典一刻钟”活动,确保各二级学院各班级诵读内容的落实;可以把国学经典故事改编成情景剧,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说唱、朗读国学经典故事、国学情景剧展演活动等;要求各班级每月的黑板报、橱窗、班级微信圈、博客、微视频等都要有一定的国学经典内容,定期安排校园广播播放国学经典音乐等,把国学经典教育贯穿于日常的点点滴滴活动之中。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
成立陶艺社团、空竹社团、风筝社团、古筝社团、茶艺社团、书画社等带有传统文化性质的社团组织,开展识字猜谜、唐诗宋词鉴赏、端午划龙舟、重阳走访敬老院、中秋赏月等具有传统特色的活动;以大学生科技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为展现载体,围绕孝敬父母、心怀感恩、诚实守信、善待他人、日行一善等话题,借鉴朗读者、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节目,邀请名师名人、校友、老教授等用文朗诵、课本剧、说唱、快板等新颖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以把《论语》、《弟子规》、《孝经》、《礼记》等国学经典介绍出来并欣赏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帮助学生们深层次思考并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4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如今,移动学习、微课、MOOC、电子书包和翻转课堂等新技术和新理念被广为实践,虚拟现实、大数据技术、云计算、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现代的学生每天抱着手机不松手,都号称是“网络原住民”。因此,在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就需要“投其所好”,可以深入挖掘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仁爱、诚信、民本、正义、和合、大同等时代价值的经典故事,用微信、微视频推送带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小故事、小文章、小视频,在网络课堂、翻转课堂里面增加一些例如史记、百家讲坛、名人传、中国史、春秋战国之类的历史纪录片,使学生在网络上也能够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
华夏文明五千载,各宗各派、诸子百家的不同学说各领,经过千年的融合,道、儒、佛三位一体,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为指导,取其蕴含的思想精华,建立起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