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来源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56374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来源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师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来源篇1

语文教师应具备“三练”基本功

语文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而且要给学生架设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使之思想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大力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三练”基本功。

教态要“老练”

教师的仪表要端正,态度自然亲切,姿势活而有度。毛主席说过:“以身姿助说话”。我在教授初中语文《金岳霖先生》一课时,学生坐定后,身体稍稍前倾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世界上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喜爱什么?”然后用会说话的眼睛扫视一下全体学生,试图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接着两手比划一物状,自问自答道:“我想是花朵”,随之急转身,快捷写上“花”,这样便有这良好的开局。

语言要“精练”

教师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口齿伶俐,速度适宜。语调根据表达内容之需要宜抑扬顿挫且如涓涓小溪,流畅清晰。语言不仅要准确,而且要凝练,有条理,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当我把“花”放大写于黑板上紧接着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花有色、香、味,那么人应有哪些素质才能受到世人的喜爱呢?今天我们学习《金岳霖先生》便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样引情激趣,唤起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然后师生双边活动,结合课文内容,用清晰精练的语言活话出金岳霖的才、情、趣。师生自然联想到金岳霖像一朵牡丹花——才情富贵,情趣富有,并把美丽带给人间;金岳霖像一朵菊花——不争春光,恬淡闲适,且超凡脱俗;金岳霖像一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纯洁质朴,正直清高又声名远播。金岳霖又像……教师要惜话如金,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形象性、感染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板书要“洗练”

教师板书要暗合三维目标,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一脉,与教学思路相承,板书要力求科学性、艺术性。在讲授《金岳霖先生》一课时,主要板书为:

金 岳 霖 先 生

汪曾祺

味趣

花像人

香色情才

本文地址:http:///zuowen/

教师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来源篇2

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除具备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外(如师德修养、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等),还需要与其它学科教师的素质有所不同。对中学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史德。我们知道,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客观存在,是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的。历史与文学不同,文学可以发挥丰富的想象,塑造人物,构思情节。而历史则以想象和主观构思为大忌。秉笔直书,是我国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因此,作为历史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说真话,讲真史,做到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根据,不随便下结论,要做到论从史出。在史实之外凭空捏造不存在的“史实”,或随心所欲想当然,用虚假不实,模糊不清的东西教学生,那无异于欺骗。良好的史德不仅表现在讲述真实的历史,而且讲课中投入的感情也必须是真情实感。老师的喜怒爱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述而真实的流露,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样容易使学生随着老师对历史的评述与老师产生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以老师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二、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要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这看起来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值得花费太多的笔墨,实际上,在高考大棒重压之下的历史教学,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却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因此,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形成一种职业习惯,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历史教科书本身在德育功能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重视,就会很好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当前情况下,特别要正确理解“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人们往往把“考试”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它们之间实际上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高考试题本身也体现着德育的功能,体现着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试能力实际上是道德思想,知识能力,思维能力,身心素质在一种特殊氛围中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应该能较好的检验教育效果。历史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着能力培养和“德”的教育,这是相辅相承的。人为地轻视德育功能,也势必影响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三、历史教师要具有扎实、系统、广博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系统的渊博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因此,历史教师要有一种危机感,首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最后学历取得时的知识水平,即使是本科毕业或是研究生,也要经常钻研教学大纲,学习最新的大学教材,还要经常研究史学动态和史学专著。要站在历史学科和历史研究的高度来研究教材,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另外,不能让自己的认识水平停留在与教科书相同的浅层次上,要深化教学内容,深化对高考目标的研究,努力达到或接近高考命题人员认识中学教材的水平,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和考试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但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学校对历史教学的不重视,一些历史教师未受过正规、严格的历史专业训练,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教学中拘泥于历史课本和参考书涉及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很难讲清历史的来龙去脉,原因及影响。也就很难揭示出历史现象掩盖的历史发展规律,因而难免照本宣科,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了。我们常讲欲教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是有深刻哲理和事实依据的。

四、历史教师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的修养。历史学科的功能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会初步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作为历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把握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认识和实践等矛盾的对立和辩证统一关系,以及国家与政党,阶级和阶级斗争,民族与宗教,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的能力。实际上,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这一思想,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加大了对学生基础理论的考查。而这部分试题常常是学生感觉最难解答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理论的修养。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史学理论不甚了解的历史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学生的。如果历史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能够自觉运用正确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来分析教材,指导学生,那么,学生就能较好地解答理论问题。

五、历史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程度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日常教学中,有的历史教师,学识渊博,满腹经论,但拙于言辞,缺乏娴熟的教学技能,“壶里有倒不出”,使课堂无生气,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就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历史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规范专业语言,做到:叙事说理要条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逻辑性;描人状物要有声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谈话范读要情真意切,平易流畅,具有感染性;借助手势,穿插事例,比喻新颖,生动有趣具有趣味性;举一反三,弦外有音,留有余地富有启发性。切忌拖泥带水,拉里拉杂与题无关的废话;颠三倒四疙里疙瘩、滥用词藻、花里胡哨,华而不实的巧话;不懂装懂,“或许”“大概”模棱两可的混话;干巴枯燥、平淡乏味,催人欲睡的淡话;挖苦讥笑、低级趣味、不干不净的粗话;粗词滥调、生搬口号,八股味很浓的套话。只要我们努力实践锤炼,就一定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历史教师除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能说会写。文字表达能力,实际上就是写作能力,也就是教学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好课的同时,对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感受,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和研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既有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同行之间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六、历史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迅速加快,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internet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我们利用互联网可以迅速地查找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术,能够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一切媒体资料(如电影、电视、图片等)制成生动、形象的丰富多彩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当把一些科技发明,著名战例制成软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演示。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更能由此提高他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此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利用,可以组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对培养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许多先进地区的学校已走在了前边,如东北师大附中,上海市七宝中学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上几项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 的,也是我们历史教师所应具备的。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的历史教师,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浅探提升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

摘要

一般认为,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牢固的唯物史观,深刻的历史学的基本知识、会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坚实的语言修养,还有关于学生的知识等。本文拟就提升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专业素养 提升 阅读 终身学习

在社会数字化、生活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勇敢的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努力的通过实践、学习、阅读、思考等方式,不遗余力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纵观诸多历史教育界的名师,他们成长成名的过程无外乎是在读书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因此,学习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不二法门,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学习政治理论,树立牢固的唯物史观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深刻了解历史教育的价值所在。历史课程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1]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为此,作为合格的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机会阅读相关著作,以便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寓思想教育历史教学中。

二、阅读、思考、写作,铸就深刻的历史学基本知识

历史学科一大特点就是广博,这一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做到这些则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形成。

(1)学会“温故知新”。即使是大学本科毕业,接受过系统的历史专业教育,也要经常去钻研相关教材。历史教师必须通读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古汉语以及史学理论等庞大的史学专业课程。同时,通过订阅各种历史教育教学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中学历史教学》等,来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了解史学研究信息,汲取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而不思则罔”,大量的阅读一定是要伴随着思考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中外古今历史的框架体系,才能梳理出逻辑清楚的知识系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广谈博伦、旁证侧引。

(2)要有“源头活水”。现在已经不是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时代了,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水”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历史学科有一定的滞后性,历史教师需要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下面谈一点收集历史教学资料的方法。

比如,初中历史教材主要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那么将其建立为三个文件夹,然后在每个文件夹中分为三个子文件夹——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再把自己平时收集到的资料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上面。用的时候就能够信手拈来,不费力气。再例如在储备世界史资料方面,我们可以在各国官方网站下载所需国家的国情介绍,包括某个国家的面积、人口、种族分布、宗教信仰、国家简况(包括国家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国家形成过程、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政治制度、外交、教育文化事业)等等。甚至各国国旗、地图等系列图片。当然,还可以收集有关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各种重要集会和专题报告会等。如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纪念,也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周年纪念,相关媒体报道及图片资料都是丰富的,这样收集起来就方便多了。有人会觉得历史资料收集,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其实“功夫在诗外”,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也不会牵制自己太多时间和精力。资料可来源于自己平时教学中积累的背景及文献资料、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图书馆查阅的资料等。当然,“时时处处有学问”,我们还可以利用外出机会,收集一些实物资料,比如到西安去,可收集兵马俑仿制品、拍一些历史遗址图片等。还可以收集一些杂志、报刊、邮票、古钱、连环画甚至是自制模型教具等。需要时,直接结合教学展示,定能收到特殊效果。(3)要成为一座“好风景”。博学的教师是一座风景,好的风景就能吸引学生驻足流连。历史教师要建构以教材为中心学科知识库,以拓展历史课堂的广度和深度,博览群书才能厚积薄发。除了专业书籍以外,要广泛涉猎文学、哲学、地理、艺术、宗教、军事学、医学、数学等。“书山有路勤为径”,既然选择了博大精深的史学专业,既然成为了历史教师,读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是我们提升历史教师学科素养的唯一途径。要想成长的优秀,不仅要读书更要学会写作。例如:写读后感、教育随笔、教育教学论文、课堂设计方案及课题研究报告等。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相得益彰。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2]

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与时俱进的历史教学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武装。传统的课程资源局限于教材、教参、教学挂图之类,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历史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媒体素材而言,历史教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丰富素材,无论历史图片、影视作品、考古成果,还是史料、遗迹,都是用来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好素材,尤其是利用了上述第二点中的方法分享的“实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来源4篇”,历史教师要主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勤于实践总结,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和语言修养

实践证明,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历史教学的艺术在于生动地再现历史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悟历史,把握历史的脉搏,领略历史的风采,并引发对现实的思考。要做到这些,第一,要苦练教学基本功。板书、绘画要规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庄重大方的说话仪态和发音准确、表达清楚的语言习惯;通过写教学反思,教育心得,来系统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第二,掌握相关课堂教学艺术,包括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导入新课,如何运用教育语言,怎样提问等等。第三,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了解学生;三考虑教法;四准备教具。第四,要把握各种上课技能。包括如何驾奴教学信息、运用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反馈信息、处理偶发事件、控制情绪与教态、板书和运用教具等诸多技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教师,必须过好语言文字关。包括标准普通话、较强感染力的表达能力、较有条理的分析能力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3]那么如何提高历史教师语言修养呢?一要多方汲取,广泛学习,酿就深厚文化底蕴。历史教师不但要成为专家,也要成为“杂家”,知识越多,语言越丰富;储存越多,才会底蕴越足,教学时才能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情境和学情需要,信手拈来。二要不懈努力,苦练深究,铸成扎实的语言技能。口语表达能力完全是可以通过下功夫练出来的。广大历史教师要舍得花力气、下真功夫,刻苦钻研、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不断的锤炼自己的语言技能。良好的语言素质将能使学生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情实感,甚至可以说,教学之成败,以语言为先。

五、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了解学生

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没有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特征的了解,教学是没有效果的。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儿童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以及怎样把观察的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4]了解儿童心理学知识,途径很多。首先,经常翻阅心理学书籍,如教育心理学方面专著及相关报刊杂志等,阅读、思考和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其次,善于观察儿童,了解他的智力水平、身体发展、健康状况等。最后,学会写心理学和教育学笔记,并能和同行去讨论用什么方法去解决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要善于更新历史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走向成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历史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会更高。我想,我们要不懈读书、思考和实践,既要埋头苦干,又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培养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

教师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来源篇3

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时间:2009-09-25 10:06来源:中考学科网 作者:马老师 点击:

1441次

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主动精神”。“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任何人都需要“执行力”:在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立即动身去做。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习惯。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主动精神

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主动精神”。“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任何人都需要“执行力”:在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立即动身去做。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习惯。

这里面隐藏了一个问题:当一个人惯于雷厉风行地执行之后,他可能“只能执行,不能创造”。我提出一个说法,叫“创作性地执行”。这是我对教师“主动精神”的第一个解释。

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生涯设计”。不仅执行,而且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要有基本规划。中小学老师经常让学生写一种作文:《我长大以后干什么》。或者让学生写:《我最喜欢什么样的职业》。对于教师来说,类似的提问也是需要的。但是,一般的老师,不可能转换职业,大概你就只能做老师,或者,你不太愿意离开这个职业。我所谈的生涯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什么时候让自己有提高、有变化、有自我更新。做教师的人,有一种比较可怕的状态:就是一直重复,看不到变化。没有变化,就意味着没有希望。他的日子过得没有希望,因此而痛苦、不安。他会忽然感觉失去意义。

教师的生涯设计实际上是让自己活在希望中:知道自己明年要干什么,知道自己大概两年以后要做什么。有一个词语,可以为教师的主动精神提供解释,叫“自强不息”。教师必定会遇到困难、障碍,遇到障碍之后,要能够越过。

我在前面讲过《承受苦难》的故事,就是那个“天鹅茧的故事”。我还讲过《受伤的蜜蜂》。其实,除了天鹅茧和蜜蜂之外,还有一种动物也很可爱,就是蚂蚁。你知道什么是“蚂蚁精神”吗?它总在走路,他在不断地行走。你把前面的路挡住了,你挡住之后蚂蚁怎么办?蚂蚁很少在那里停止在那里思考。蚂蚁很少干这事。蚂蚁会立刻掉头。它掉头后,你又把它的去路挡住了,怎么办?它才不管你呢:开辟另外一个方向。它不断地左冲右突。我们喜欢使用一个比喻:“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很奇怪,人们“着急”的时候,为什么把蚂蚁拿出来说事?并且说成“热锅上的蚂蚁”?热锅上要是放其它的动物,它当然也会爬的,它也会蹦蹦跳跳,或者要冲出去。但是,蚂蚁还是和其他动物不同,它最着急。它是个“急性子”。它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拯救自己的命运。它自强不息。这是蚂蚁第一个特点。还有另外一个特点人们也经常谈论,叫做“团队精神”。

蚂蚁很有“团队精神”。据说,火山爆发之后,蚂蚁总是都抱成一团。蚂蚁知道:最外面的一层蚂蚁都会被烧死掉。但是,它们有一个信念:我们不断地抱团,不断地抱团,外面的被烧死掉了,里面的会被保存下来。就这样,它们抱成一个蚂蚁球,滚到山坡下面去。当然,这是传说还是事实?我不知道。人们都在议论“蚂蚁抱团”的故事。

这就是蚂蚁精神。这种精神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人格”,应该叫“蚂蚁格”。可以把以前我讲的蜜蜂精神叫“蜜蜂格”。它的基本精神是“自强不息”。

关于“自强不息”,我举几个案例。第一个是《同学的差别》。我是在北京的郭振有老师那里第一次听到这个案例。当时听到这个故事之后,我就到网上寻找,结果找不到。现在,老师们可以在网上找到,因为我把这个案例放上去了。我找到了一本书,里面有“同学的差别”这个故事,我就把它放入我的博客里面了。我希望我的博客能够为老师们寻找教育资源提供方便。现在,你要是输入“同学的差别”,你就可以在我的博客上面搜索到这个案例。我对这个故事之所以感兴趣,是因为它就是在讲我身边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的“差别”。比方说,北京师范大学的两个毕业生一同来到一个学校。那时他们都差不多。人家都认为你们是“北京师大”的毕业生,都是“新来的教师”。人们见到你们之后,都说这是“新老师”,是北京师大来的“新老师”。你们两个人的身份就是没有差别的“新老师”。但是,不到两个月、三个月,或者,不到半年,“差别”就出来了:人们不再叫你“新老师”了,你们的差别太大了。其中一个新老师可能已经开始被周围的同事讨厌,被学生拒绝,被校长“小看”。这个时候,他会有点后悔:我怎么了?我惹谁了?

另外一个新老师就不同:周围的同事都觉得这个人不错,堪称北京师大的毕业生。原来北师大出来的毕业生,还有这样优秀的人。人们会有感叹。学生会喜欢这个老师。校长会赏识、器重他。

在我看来,“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中最重要的品格。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品格。我把主动精神称为“工作精神”。什么叫有“工作精神”?有工作精神的人往往将“工作条列”扩展成“工作范围”。“条例”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词:“条”是什么意思?就是一条一条。它是一个线条式的指令。“范围”意味着什么?范围是把这个“线条的指令”当作一个半径,围绕一个圆点,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是工作范围。校长说:“你当班主任吧。”他说:“好,我当班主任。”大家都在当班主任,但是,他做这个班主任可能和别人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别的班主任只是维持纪律,像“别里科夫”那样:“千万别出什么乱子”。但是,他做这个班主任就不一样:他为每一个学生都建立了档案。给每一个学生建立档案有什么用呢?当然是有用的。这个老师把“班主任条例”做成了一个“班主任圆圈”。这就是我神往、渴望的一种“工作精神”。

我推荐这个故事:“同学的差别”。这个故事可以视为一则“教育寓言”。我不认为这个故事就一定是真实的。但是,我们可以把那些不真实的教育故事当作“教育寓言”来看待。这个故事显示人的差别,它显示人的“工作精神”(“主动精神”)将在多大的程度上决定人的命运。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德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老板把阿诺德叫来,老板说:“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这个故事我本人很感兴趣。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总会有人给我们发出指令。生活在指令之中,这是很可怕的生活。但是,没有哪一个人,他能够完全避免不生活在指令中。每一个人,他需要在某个时候服从别人,他也需要在某个时候让别人服从他。所有的生活,都是这个状态。我们得到别人的指令之后,如何去把这些事情处理好,如何去执行。这里面会显示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这是我们提交有关“主动精神”的第一案例。

我推荐第二个案例。这个案例叫《赐予我控制感吧》。这是华南师范大学迟毓凯博士推荐的一个案例。它是一个心理学实验:

有人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将两只老鼠绑在一起,给它们过电。老鼠当然不愿意,不停挣扎。不过其中一只老鼠无论怎么做也不能逃避电击的痛苦,遭受打击成了它的宿命;而另一只则比较幸运,如果它在挣扎中碰巧用爪子按到了一个开关,电击就会停止。由于两只老鼠是绑在一起的,另外一只老鼠也可以因此借光缓口气。但是,很快电击又会开始,除非再次按下开关,否则折磨将无休无止。但老鼠也是聪明的动物,要不也不会和人类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而没有被消灭掉。比较幸运的老鼠很快学会用按动开关来避免电击,而另外那只老鼠,虽然遭受电击的水平相同,但他的幸运只能源于伙伴的行动,自己对电击的痛苦却是无可奈何的。换言之,在两只老鼠中,一只老鼠知道,只要按动按钮,就可以逃避电击;另一只老鼠,对所有的电击没有控制能力,只能听天由命。

最后的结果是:幸运的可以按动开关的那只老鼠在实验之后皮毛依然光滑,胃口也不错,很快从过去的折磨中完全恢复过来了;但另一只,则在放出来之后食欲不振,情绪低落,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死去了。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受到折磨的动物死亡原因不是生理上的痛楚,而是无助的情绪和控制感缺乏的原因。

那么如果没有了控制感,人会是怎样?心理学家当然不能通过把人绑上后通过电击来观察,小动物可以借研究之名虐待,但把人绑起来却是犯法的。然而这个问题也难不倒聪明的心理学家: 研究者来到一所疗养院,将新来养老院的老人们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控制感,另外一组不给予控制感。对于前一组,养老院的院长对老人们说,养老院的各项条件虽然不错,但他们个人的生活还要自己来负责,有些生活上的决定还要他们自己做出。比如,房间如何来布置,电影什么时候放映,等等。最后院长给每位老人一个小礼物,一株小植物或者一个小宠物,要求老人们要负责照顾好它们。在另外一组中,院长也向老人们介绍了院里的情况,但只要求他们安心养老即可,其它的事情都不用操心,包括房间如何布置,电影何时放映等等,都由院里来安排。最后也给了他们同样的小礼物,但是,院长强调说,这些植物或者宠物虽然给他们了,但其实根本不用他们自己来喂养,自然有热心的护士来照看。

结果呢?比起无控制感的那些老人,有控制感的老人生活会更快乐更积极,而且,尤为惊人的是,在院长讲话之后的18个月中,有控制感的老人有15%故去了,但相比之下无控制感组老人的死亡率则达到了30%。

有些人做实验比较夸张,实验报告说:有控制感的老人一个都没死,没控制感的老人都死掉了。那人家就不相信了,这个结果太过分了。心理学实验只给你提供数据,用概率来说话。你看,有控制感的老人,15%的死去了;没有控制感的,30%的死去了。前面是小规模死亡,后面是大规模死亡。通过这么一种概率,就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相信:“控制感”对于我们是重要的。但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控制感在哪里呢?

对所有人来说,控制感都是重要的。有些乡村的老人到城市探亲,因为他的孩子在城市里面工作。可是,乡村的老人进城之后,他希望尽快回乡村。为什么呢?因为老人在城市里不能做主。他不能主宰他的生活。他在这个地方不能动弹。他没有控制感。回到乡村,那是我的故乡,那是我的精神家园。在那个地方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我可以自由地决策。那个地方是我的地盘,我可以做主。

一个人做主或者不做主,对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人做事的时候如果完全不能做主,这个人就会“死掉”。你说,奴隶做事的时候,怎么还活着呢?其实,奴隶也可以做主的。奴隶怎么做主呢?奴隶在他的工作范围里面,他怎么做这件事情,他可以做主的。那些无聊的,比较愚昧的主人,就会把奴隶做的所有事情都规定地死死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几分钟之后做什么,再过几分钟做什么。如果这样,奴隶就受不了。一般而言,奴隶在他的工作范围里面是可以做主的。人一旦失去了做主的权力,人完全失去了控制感,这个人将慢慢地萎缩、变形,慢慢地死掉。这是我们提交的第二个案例。

接下来我推荐第三个案例。这是《水木清华》的一个片段,是有关清华大学的几个片段。让我们来看看清华大学的校训怎么来的?清华大学的校训意味着什么?(播放《水木清华》的录像)

我很看重清华大学的校训。第一条,自强不息;第二条,厚德载物。它是引用《周易》里面的一句话。第一个自强不息,它暗示男人的性格,第二个厚德载物,它暗示女人的性格。也没那么绝对:男人的身上有时候需要有女人的性格,女人的身上有时候也需要有男人的性格。每个人都需要这两种性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有的人在“自强不息”上做的比较好。这个人遇到什么事,他都能够越过。超越它、摆平它、扫除它,这是自强不息的品格。但是,这种人可能缺乏另外一种性格: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意味着能够宽容,承载重量,忍受委屈。凡是能够成就事业的人,无一例外地显示为这个人既自强不息又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显示的是主动精神,厚德载物显示的是宽容精神。

“主动精神”除了显示为“创造性地执行”和“控制感”之外,还意味着“生涯设计”。

“生涯设计”实际上是说,我们要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考虑。有人一直在为他的未来设计,在生涯设计中更新他的生活。他一直处于“进修”状态:专科变成本科,本科变成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变成博士研究生。有的人不设计,他永远只在原地踏步。

我看过一个案例,是在魏智渊老师的博客里面看到的。我第一次接触魏智渊老师,就是因为在他的博客里面看到了这篇文章。那篇文章是他转载的:

一个乡村的女老师,她一直生活在这个学校。忽然有一天,她发现她的生活看不到改变的希望。她现在的日子基本上就是她将来的日子。她知道不可能有太多的改变。她觉得这样不行。她要走出去。她至少要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这个老师开始打听。然后去买书,然后开始阅读,准备自学考试。后来,自学考试成功了。被录取之后,她告诉校长。结果,校长说:你不能去,学校没有先例。我们不需要你去读自学考试,你就现在做好这样的工作就够了。

这个老师没有想到校长会这样回应她的要求。这个老师想办法,不断地跟校长、跟相关的人恳求,希望他们放她去进修。这个学校就是不答应。这个女老师后来想了一招,这一招很绝。老师们,你们知道她想了哪一招吗?这一招让校长赶紧放她进修去。

这个女老师是有办法的。第二天,她起来。不洗脸,不梳头,披头散发,来到学校。见到校长时,这个女老师看着校长,一动不动,直愣愣地盯着他。这个校长非常害怕,赶快逃到了办公室。然后,这个老师回到办公室,对任何老师不看则已,一看就不动了。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些老师。然后,校长就赶快打电话说:“好吧,你去进修去吧。进修是好事。”这个老师就去进修去了。

我当时看了,我想,要是这个女老师是我的姐姐,我一定支持她这样做。有些事情,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要考虑一些技术。只是这种技术不要太过。我相信总会有办法。只要我们老师们愿意学习,总会有办法的。学习是我们的权利。

对于做老师的人来说,我一直认为: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的,只有我们自己。而我们自己能够改变我们命运的途径,往往是学习。这就是我说的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不断地走到另外一个新的平台,不让自己在一个圈子里面转来转去。

我曾经跟我的学生说,你们到一个学校之后,第一你们要安心工作,从现在开始,最好拟定一个职业的志向。你们知道可能这一生,就只能做老师了。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坚定,赶紧改行。第二,到了学校之后,安心地工作,但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永远守在那个地方。三到五年之后,最好离开。有人说,按照你这样的建议,那学校不乱了套了吗?校长最害怕你这种建议。不是这样的。我说你要离开,不是说你的身体要离开,而是说你在精神上你要离开。三到五年之后,你对这个学校基本上熟悉了。熟悉之后,不要让自己陷入进去。你一定要补充、自我更新,你的精神要出差。精神怎么出差呢?精神出差不一定是要坐飞机、轮船、火车。精神出差最好的方式是读书:去阅读,去观看,你的视野就能够变得开阔。不要在一个圈子里面长久的、默默无闻地、重复性地、机械地呆下去。你必须改变、转换。你可能一辈子都在这么一个学校,但是,你的精神不断在更新、在生长。这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你要有自我设计。我觉得做老师的人,最可怕的,不是工作量太大,也不是跟家长闹得不愉快。最可怕的是:重复,看不到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控制感。

所以,我把生涯设计看得很重要,很重要。它是“自强不息”的一个要素。我写过很多“教育自传”式的文章。我为什么写那些文章?比较多的文章都隐含了“自强不息”这个问题。

我曾经写过1篇文章,叫《狮子的性格》。老师们看过这篇文章,就知道我最崇拜的动物是狮子。我比较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就是《狂野周末》。你看,狮子在捕获猎物的时候,老虎在追赶猎物的时候,那种状态很美。可能有人会对我这种选择很反感,有人会说:你只想到老虎追赶兔子是美丽的,你想过兔子的命运了没有?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我只能提供简单的解释:这个世界基本上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基本上是这样。人到了一定强大的程度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扩张。如果你认为老虎不应该吃兔子,那么,我们人现在在吃什么?你可能认为人应该吃素,可是,植物也是生命,你想过没有?你吃一根黄瓜,黄瓜也是一条生命。你想过没有?这样追问的结果是,人没法活了,干脆绝食去吧。

我看狮子、老虎追赶猎物的时候,我看到的是:第一,狮子、老虎追赶的姿态很美丽;第二,还有一种美丽,兔子的美丽。兔子为了不被老虎吃掉,它也在不断地奔跑。有一次我看到《狂野周末》里面有一个镜头:狮子选好了猎物,追上去。它的猎物就是一只梅花鹿。按说,梅花鹿是跑不快的。它一旦被狮子盯上了,就很难逃脱。但是,那只梅花鹿逃过了。后来,狮子很绝望地站在那个地方。我当时就想,狮子啊狮子,你也有今天的时候。

你看,这个自然界就是这样的:不断地追赶他者,他者也在不断在拒绝。无论是追赶者还是拒绝者,都显示出它的生命的力量感。我把它叫做自强不息。

没有人能帮助你,你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奔跑。我写《狮子的性格》时,我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话,德国人尼采的那句话。尼采说:“一口好牙,和一个强健的胃,这就是我对你全部的期待。”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有力量感、有超越感的人?尼采说,很简单,第一,要有一口好牙,最好把玻璃都能够咬碎;第二,一个健康的胃,把玻璃咬碎之后,吞下去,把它消化掉。我不希望老师们听了我的讲座之后,回去就吃玻璃。我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你遇到困难,要用你的意志力把它咬碎。要用你的能够承载重量的品格把它消化掉。不要遇到一点点障碍,就不断地抱怨。

这是我所理解的主动精神。所有的人,他要生存,他就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地生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们,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解释了“主动精神”之后,我进入另外一个主题,叫乐观心态。

乐观心态

乐观心态与主动精神是两个相发相成的品格。主动的人往往比较乐观。如果不乐观,就很难主动。

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宽容精神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这样的人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赏识意识是对他人表达真诚的认可和尊重。激情并非简单的生理现象,它主要显示为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先讨论“乐观”的第一个品格:“宽容”。

我推荐的第一个有关“宽容”的案例是“曹操和袁绍的差别”。

三国时期,袁绍(字本初)决定出兵攻击曹操时,谋士田丰认为时机不成熟,劝他不要出兵。但是,袁绍刚愎自用,不听良言,一怒之下把田丰下狱。

当袁绍失败的消息传到后方时,狱吏高兴地告诉田丰,说:“主公由于不听先生之劝,结果打了败仗,证明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下您可以出狱了。” 田丰听了这个消息后却说:“我的死期到了。”

狱吏不明就里,田丰向他解释道:“主公如果打了胜仗,还可能借机赦免我;如果打了败仗,他会觉的无脸见我,羞愧之下,肯定会拿我出气。”

果不田丰所料,袁绍一回到老巢邺城,在别人的挑拨下,就气急败坏地下令把田丰杀了。

曹操获胜之后,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军士在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都是曹操部下的人与袁绍暗通之书。曹操左右的人提议:“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你看,曹操的这个做法,足以让那些写了信的人向曹操效忠:今生今世,我永远是你曹公的人。曹操就是会收买人心。曹操收买人心是有绝招的。

除了曹操之外,刘备也会收买人心,刘备收买人心也有绝招。你知道刘备的绝招是什么吗?就是摔孩子,而且哭着摔孩子。他把阿斗接过来,然后突然摔在地上,说:“小子,好险,折损我的一员大将!”赵云赶紧拜在地上,说:“主公不要这样,肝脑涂地,为主公效命”。刘备这一摔呀,赵云就跟着他,一生一世,永不变心。诸葛亮用兵的时候,对谁都不大相信,唯独最相信一个人,就是赵云。诸葛亮知道,刘备曾经为赵云摔过孩子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有关宽容的案例:《楚王断缨》:

有一日,楚庄王兴致大发,要大宴群臣。自中午一直喝到日落西山。楚庄王又命点上蜡烛继续喝。群臣们越喝兴致越浓。忽然间,起了一阵大风,将屋内蜡烛全部吹灭。此时,一位喝得半醉的武将乘灯灭之际,搂抱了楚庄王的妃子。妃子慌忙反抗之际,折断了那位武将的帽缨,然后大声喊到:“大王,有人借灭灯之机,调戏侮辱我,我已将那人的帽缨折断,快快将蜡烛点上,看谁的帽缨折断了,便知是谁。”

正当众人忙与准备点灯时,楚庄王高声喊到:“今日欢聚,不折断帽缨就不算尽兴。现在大家都把帽缨折断,谁不折断就是对我的不忠,然后我们大家痛饮一番。”

等大家都把帽缨折断以后,才重新将蜡烛点上,大家尽兴痛饮,愉快而散。此后,那位失礼的武将对楚庄王感恩不尽,暗下决心,自己的人头就是楚庄王的,为楚庄王而活着,对楚庄王忠心耿耿,万死不辞。后来,在一次生命危机关头,就是那位失礼的武将,拼着性命救出了楚庄王。楚庄王以一时的忍让原谅,换取了自己的一条性命。这两个案例大体上能够让我们明白:曹操与袁绍,何以一个失败,一个成功?袁绍多疑,并且不宽容。曹操也多疑,但是他宽容。宽容决定一个人能够干什么,也决定了一个人不能够干什么。有些做老师的人,他做老师做得不错,但他的问题就是不宽容,很不宽容。我最近专门写过1篇文章,就是《挤牙膏的故事》。在这篇文章里面,我讲了一些丈夫和太太为“挤牙膏”而吵架的故事:

有一位女人,她要求他丈夫:挤牙膏的时候,必须从下面往上面挤。他丈夫挤牙膏时,总是习惯捏住中间,牙膏往两头跑。她就不干,她说:要从下面往上面挤牙膏,那样,这个牙膏可以保持一个很好的体型。

我曾经发誓,我要是结婚了,我一定要买两支牙膏,那就不会吵架了嘛。可是,结婚以后,我家里也总是只买了一支牙膏。我们的问题是:我太太挤牙膏总是在中间一捏,牙膏往两头跑。我是从下面往上面捏。我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出差。回家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把牙膏捏还原。我总觉得那样会看起来更顺眼一点。后来,我才知道:简直是毛病!别人就喜欢那样,你怎么就一定要改正别人的生活习惯呢?

有些班主任,他的管理手段不错,但是,就是不宽容。所以,我一直建议那些校长们:不要让那一些不宽容的老师当班主任,否则,他会把这个班的学生折磨为程度不同的神经病患者。

接下来,我们讨论有关宽容的第二个品格:“赏识”。

我推荐的有关“赏识”的案例是《人性的弱点》。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写过一本书:《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这个人值得关注。他写了那么多的书,遗憾的是,在中国的教育界,他好像没有什么地位。中国研究教育理论的人,好像对这本书不太看得上。我本人在1992年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当时我非常受震动。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美国人怎么也跟中国人一样,那么容易受委屈?他们也有那么多的虚荣心?他们也那么渴望得到别人赏识?我以为只有中国人才这样呢。

卡耐基是怎么说的?比如,他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在人群中听到有人很愉快的喊出自己的姓名。”是不是这样的?老师们,如果在人群中忽然有个人很愉快地喊你的姓名,你一定会感觉:啊,那是最好的声音。

比如,卡耐基说:你要学会赏识别人,要真诚地赏识别人。因为人在内心深处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你对一个女人说:“你今天看上去真漂亮!”她即使说,“神经病啊!”她也会在心里面感觉很开心。这是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

卡耐基的这本书,我觉得写得好。我希望老师们把这本书买来看看。我个人认为,在中国,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成人教育。大家都重视中小学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们想过没有,人同样需要教育?他们对教育需要的程度可能更强烈。如果某个成人如果过得不好,他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时候,需要有人能够给他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我个人认为: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是我看到的最优秀的“成人教育读物”之一。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都是优秀的成人读物。我在卡耐基的书里面学到了很多有关“乐观”的技艺。比如,他说:不要忧虑!怎么能够做到不忧虑呢?他说:很简单嘛,把你忧虑的事情全部写下来。然后,你看哪些事情是可以立刻处理掉的。如果有这样的事情,现在,你立刻去把它处理掉,今天就把它们处理掉。当然,你也可以看看有哪些事情是根本没法处理的。既然根本就没法处理,你还担心什么呢?你忧虑也没用。既然没法处理,别去想它了。

我觉得卡耐基的这些策略很管用。我现在学会了一些卡耐基推荐的策略。有时候事情太多,一天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做。我就把这些事情做一个排序:把最简单的事情排在第一位,做完之后,就打一个钩。把它勾销掉。这样下去,事情就会越来越少。《人性的弱点》里面讲了很多类似的技艺。老师们可以自己去看这本书。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你不要指望你的批评就能够让别人发生改变。批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批评只能给别人带来愤怒。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赏识。

请记住: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关于“赏识”,我推荐一个案例: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哈佛大学任教时,班上的女学生在一次聚会上献给他一株杜鹃树。詹姆斯深受感动,写了一封答谢信。他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2]

亲爱的姑娘们:

你们的纪念品使我深受感动。这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有人对我这么好,因此你们完全可以相信:你们给这个孤苦伶仃的人心上留下的印象,要比哲学2a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在你们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现在我认识到我的《心理学》这本书中遗漏了一项重要的内容——即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渴望得到赏识,而我在书中却把这一点完全漏掉了,原因是我的这种欲望直到如今才得以满足。„„我将不分冬夏地照料它,为它浇水——哪怕是用我的眼泪呢。

教育心理学积累了一些经典的案例,“期望效应”算是其中之一。现在几乎所谓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材都不会忘记,一定要在某个章节谈一谈“期望效应”或者“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rosenthal d.)和他的助手在1964—1966年间做过一项实验研究。他们选择一所学校作为实验学校,让几百名学生参加智力测验,然后从中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他们告诉教师说,这些学生是测验成绩最高的,因此是最有培养前途的。一年以后,他们又对这几百名学生进行了测验。统计分析表明,上述20%的学生其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余的学生。

各位老师可能都听过这个案例。可是,各位老师,你在你的课堂里面做到这个“期望效应”了吗?如果你在你的班级里做到了“期望效应”,你在家里,你对你的爱人、孩子做到了吗?有些老师很奇怪,他在学校还愿意赏识他的学生,但是,回到家里之后,怎么看他的爱人、孩子都不顺眼。

这需要改变。怎么改变呢?很简单嘛,赏识能够改变世界。我再推荐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写的一个故事。你去看看这个故事,你会发现:对学生来说,老师的赏识意味着什么?一个老师的批评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王老师教语文,也是班主任。

我的第1篇作文被王老师大加赞赏,她尤其欣赏这一句: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

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个套路而已。

但是如果不是赞扬,而是一顿批评呢?孩子的自信心通常是被夸奖出来的。„„ 王老师教了我一年,移交给下一任老师时,她的评语是,该生至今未发现有任何缺点。这为下一任老师修理我,留下了把柄。

这位年轻力壮的女老师一接手,就咬着牙根对我说,听说你红得发紫,这回我给你正正颜色。

我倒也配合,大概是到了发育的年龄,我整天想入非非,经常盯着黑板发愣。数学老师把教鞭指向右边又指向左边,全班同学的头都左右摇摆,只有我岿然不动。于是他掰了一小段粉笔,准确无误地砸在我脸上。数学老师说,你把全班学生的脸都丢尽了。

嗷,全班一片欢呼,几个后进生张开双臂,欢迎我加入他们的队伍。从此我数学一落千张,患上数学恐怖症。

高考结束,我的第一个念头是,从此再不和数学打交道了。

38岁生日前一天,我从噩梦中醒来,心狂跳不止,刚才又梦见数学考试了。水池有一个进水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 呸,神经吧,你到底想注水还是想放水?

我个人遇到这样的题目就立刻有眩晕感。我头晕的原因不是担心注水还是放水的问题,无论注水还是放水我都同意,我只是不知道老师说“一个水池里的水可以用1来表示”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现在我的同龄人有多少人能够解答这道题。我曾经问一位朋友怎样解这道题。他说:这还不简单?1/5减1/8不就可以了么?我当时很惭愧,那么简单的问题,竟然折磨了我20多年的时间。可是,回家之后,我忽然发现1/5减1/8不对劲,凭直觉就知道那个答案不对。后来再请教某个数学老师,他告诉我,1/5减1/8只对了一半,还差一个步骤。这道题看来并不简单。

有一天我去自由市场买西瓜,人们用手指指点点,这不是《实话实说》吗。我停在一个西瓜摊前,小贩乐得眉开眼笑,崔哥,我给你挑一个大的。一共是7斤6两4,一斤是1块1毛5,崔哥,你说是多少钱? 我忽然失去控制,大吼一声,少废话!

这道题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这个崔哥没有学过“新课程”。传统的数学无一例外地追求严密、精确;“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强调大众数学、生活数学并由此而重视“估算”。你看,把7斤6两4看作8斤,把1块1毛5看作1块1,不就是8块8左右嘛。福建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曾经跟我抱怨说“最烦到菜市场去买菜”。我问为什么,他说“算不清楚。总担心被小商贩骗了”。我说我从来不担心这个问题。他说“我现在也不担心了,我想了一个好办法”。我问题有什么好办法。他竟然说:“每次我冲进菜市场,一边走一边喊:萝卜1斤,白菜1斤,排骨1斤。然后再倒回来给他们钱。”我问:“为什么都买1斤?”这位教授说:“好算帐!”我很惊讶,我知道我是不会用他的这个办法的。我买菜的时候问:“白菜怎么卖?”那人说“1块9。”我就再问:“能不能2块钱1斤?”那些卖白菜的人总是像观看神经病人似的看着我,然后说“可以!”

崔永元总结说:

对我来说,数学是疮疤,数学是泪痕,数学是老寒腿,数学是类风湿,数学是股骨头坏死,数学是心肌缺血,数学是中风„„。当数学是灾难时,它什么都是,就不是数学。

所以我请求各位师长手下留情,您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让他的生命走廊中少开一扇窗户。

崔永元后来有个说法。他说:我后来为什么喜欢语文呢?就是与那个语文老师有关。那为什么害怕数学呢?就是与那个数学老师有关。

这个案例在很多地方都在流传。我也让很多中小学老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我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教育故事。我的老师是怎么折磨我的?我把它写出来。我这样写的目的,不是为了记恨哪一个老师。我是期望现在的老师们要能够真正地赏识他的孩子,赏识他的学生。

各位老师可以到我的博客上下载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叫做《赏识还是训斥》,相关的文章叫做《影响我的重要他人》。我一直建议老师们写自己的“教育自传”。为了提供一个“教育自传”样式,我自己就开始回忆我的老师是怎么教我的,写成系列“教育自传”。在写教育自传的过程中,我产生一个结论:一个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遇到过几个好老师,他这一生就基本上就没有了希望。这个人的一生要是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好老师,他进入社会之后,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危险。一个孩子如果在他的一生中,遇到了一个或几个好老师,这个孩子以后无论怎么坏,他也一定坏不到哪里去。因为,他在做坏事的某一瞬间,他会忽然有一个闪念,他会想起自己的某一老师,他可能会因此把手缩回去。我把这样的老师叫做“影响我的重要他人”。

每个人的成长,总会受他人的影响。有些人的影响不怎么重要,是不怎么重要的他人;有些人的影响很重要,是“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可能是自己的父母、爱人或朋友,也可能是一个或几个老师。就老师来说,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积极的重要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善于鼓励、赏识、宽容学生的老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遇到过不少“重要他人”。尤其在我遭遇“成长危险”的时候,这些“重要他人”把我从艰难中“拯救”出来。小学的胡老师,是第一位帮助我的贵人。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的成绩很糟糕,属于老师心目中的四个笨蛋之一。

我在小学三年级读了两年。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留级,也是最后一次留级。

被通知“留级”的感觉很糟,在周围的同学看来,几乎就是被“判刑”。后来看到报纸上报道某人被“判刑”一年,我立刻就想起“留级”这个词。

好像是在“散学典礼”后,一位姓赵的老师通知我“留级”;也可能是放假一个星期后,接到“成绩单”时,上面显示的结论是“留级”。有些细节我忘记了,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得到通知的那天下很大的雨。那年夏天家乡连续下雨,四处都是雨水。那天我是淋着雨水回家的。别的同学都把凳子搬回家了,我没有拿我的凳子。大概是因为心情不好,没心思去搬那张凳子。(后来一位朋友提醒我说:你怎么也那么俗气,你心情不好,天就开始下雨。我申辩说那天真的下雨了啊。他不信。现在电影、电视里面下雨的场景多了,弄得真下雨也成假的了。)

那张凳子是由一个大树桩做成的,用油漆漆成黄色,很结实。大树桩是父亲在屋后的菜园里挖出来的,然后拿到村里的张师傅(村里最有名的木匠)家请他做成凳子。在一个割麦子的季节,父亲从张师傅家里搬回那张凳子。我走过去,凳子差不多齐我的肩膀。

父亲说:“你下次上学时,就用这张凳子。”

那张凳子显然是全校最漂亮的凳子。我父亲知道我在学校地位不高,属“差生”。家里“成分”不好,整个家庭在村里的地位就很低,父亲由此差不多就可以判断我在学校的日子不会好过。我猜想父亲大概是希望用一张漂亮的凳子来提高他的儿子在学校的地位。

可惜,那张凳子我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那年“留级”时,我把那张凳子也一同留在了那间教室。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那张凳子了。

我回家后,父亲虽然没怎么骂我,但那年我一直有一种很沉重的失败感。直到第二个三年级的某一天,我忽然成了班上的英雄人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那天我们的数学老师去了亲戚家,学校的胡老师临时作为代课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室里。

胡老师是我的邻居。我们两家关系说不上好,但好像也不怎么差。

在那节课上,胡老师猛烈地鼓励我、赞赏我。(这可能是湖北人的毛病:湖北人一旦喜欢某个人,就猛烈地喜欢他。)

我呢?就开始猛烈地喜欢胡老师的样子,喜欢胡老师的数学课。

那天放学后,胡老师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凡是经过我检查合格的,就可以回家。如果不合格,就留下来更正(你知道什么叫做“农奴翻身”吗)。那天晚上我把很多同学留在了教室(这叫“小人得志便猖狂”)。

几个星期后,胡老师推荐我参加全镇小学生数学竞赛。事先我并不知道这事,那天早晨我上学迟到了,没赶上出发的时间。远远地看见胡老师骑车带着两个学生离开了村庄。当时听说胡老师推荐了我,因为等不及了,才临时换了一个人。我心里虽然将信将疑,但莫名其妙地兴奋了整整一天。直到今天我都坚持:所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兴奋整整一天的人;所谓坏老师,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痛苦整整一天的人。

自从遇上了胡老师,我后来的小学生活一路阳光雨露。考上大学后,每年回湖北老家,我都想去拜访胡老师。当然,至今也没怎么去拜访。后来总结出一条教育口号:你要是觉得哪个人对你好,你应该在第一时间勇敢地表达你对他的感激。哪怕是肉麻,也让他去麻吧。

我相信当学生陷入自卑的深渊时,教育要么成为折磨虐待,落井下石的别名,要么成为拯救落难,维护尊严的义举,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胡老师是拯救,维护过我的人。长期以来,我对胡老师一直心怀感激,直到今天,只要遇到姓胡的人,我立刻就有好感。后来喜欢读胡适的书,敬仰胡适的人格魅力,可能潜意识里与胡老师有关。我一直认为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以来,鲁迅和胡适两个可以并列,成为后人尊敬的学者和思想家。我曾经到北大校园,看到那么多的雕像,也找到了鲁迅的雕像,但是就是没有找到胡适的雕像,很失望。后来才知道,北大校长可能有想法,不愿意给胡适树立雕像。我当时在北大我就发誓,我要是做了北大校长,第一件事,给胡适竖个雕像,并且这个雕像就在鲁迅的对面,让他们你看我,我看你。

可惜,看来我这一生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胡老师并没有长时间地教我,但他对我发生了长久的影响。我想说的是: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赏识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推荐一个录像,叫《赏识你的孩子》。这是周弘老师做的一个报告。请老师们你去看看这份录像。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的讲座中,讲述了大量关于“差生”的故事。比如:差生总是和差生在一起玩,很少和学习好的同学玩。差生被人瞧不起,但差生和差生之间相互尊重,大家都有“本是一条根,都是受苦人”的归属感。老师对成绩好的同学另眼相看,于是差生约定暗号:不管老师批评谁,另一个孩子都咳嗽一声,提醒对方不要伤心,还有我呢,我看得起你!

这些故事在书中比比皆是。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参阅《赏识你的孩子》(周弘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版。

关于“赏识”,我的解释就这么多。我对“乐观心态”的解释是:第一,学会宽容。第二,不仅宽容,而且赏识。宽容与赏识一起构成我所理解的“乐观心态”。

教师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来源篇4

英语素质教育要由具有良好素质的英语教师去具体实施。作为“新标准”执行者的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率先注重自我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以顺应新时代教育新形势的要求,下面就新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师具备的素质谈一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敬业爱岗的基本素质

俗话说“身正为范”,忠诚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和基本行为准则,如果教师没有这一基本道德,要想取得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就是绝不可能的。为此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观、教师观和人才观,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教师形象,以宽容催化情感,以耐心期待转化,在爱的环境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教学上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在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慈祥的目光面对每个学生,以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热情的鼓励,把学生带进愉悦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萌发参

与热情,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英语教师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注重自修与进修、培训相结合 边教边学,在职进修,获取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掌握新的教学动态、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求终身、持续发展。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经常订阅各种英语读物.如:《英语世界》、《英语学习》、《初中英语学习园地》等,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知识面;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讲座,观摩英语教学录像、影碟,并利用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训练自己的听说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 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素质

作为现代教师就应该是科研型教师,应及时了解本学科及相关领域最新的发展势态,捕捉教育科研信息,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科研知识、方法、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善于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分析研究自己的工作和各种教育现象;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明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英语教学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结合所在学校实际,勇于探索新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通过学校、自我的评估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要主动承担教改课题,参与课改实践,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新路子,寻找适合时代特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新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优势已得到明显体现,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21 世纪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了直观教学,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更具有运载信息量大,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如亲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景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够很好地帮助激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实施以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它,充分开发和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做到合理运用,实施适度。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上,教师应学会各种电教媒体的使用方法,如各种媒体的使用和计算机各个模块的操作;学会获取信息的能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各种学习资料和信息;学会开发多媒体的技术,在信息分享的“实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来源4篇”,能加工信息、创造新信息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件制作等等。因为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精编内容,编制程序,把教师难以通过描述完成的大量信息,可以用计算机在顷刻之间就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无

疑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五 教学设计能力素质: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开发学生智慧和能力的重要保证。一位优秀的教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实行启发式、探索式和讨论式富有感染力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为实现这一要求,教师应当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正确把握和处理教材的设计和实施,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由“要我学”向 “我要学”发展。

六 教学角色转变具备的能力素质

1.更新思想转变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

初中英语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与发展需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教师 要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单边活动模式转换为“互动”教学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活动模式。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科学定位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的观念。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强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英语,这样学生就易学、乐学。

2.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英语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

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老师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决定学生学与不学、喜欢与讨厌某一学科,这是一种感情迁移现象。因此沟通师生情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师要在课堂上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要有计划地找学生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难和体会以及他们对教学的看法、要求,既要

做他(她)们严父又要做他(她)们的慈母。

4、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

人的心理活动不会静止,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况也在不断变化。教师要善于透过学生的言行表情,分析他们的心理动态,引导他们的情感往有利于认识活动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学法要求上课之初进行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外语上来。有一些教师误认为那会浪费时间,因此一上课就抓紧。实际上这样的抓紧反而浪费了时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言出必行;一方面要耐心和蔼,尤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变化,以求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5、及时反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常对学生讲“good”、“very good”“trust yourself”、“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keep up your courage,please”、“we believe we are the best”等等新形势下初中英语教师具备的素质激励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常让学生登台轮流演讲对话等,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对于差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尽量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提的问题不要超过他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要多表扬多鼓励,使她(他)们尝到丰收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总之,初中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发展自身条件,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改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极为良好的环境,在这种气氛中,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英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英语课堂将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乐趣与活力。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成为学校领导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教师。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5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