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读傅雷家书有感(汇总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11326

读傅雷家书有感【第一篇】

读书,这个是我们都习以为常的一个事情,但是它实际上是人类智慧和心灵上的相互结合。最近,我被《傅雷家书》所深深吸引,我都沉浸在这本书中,感受着那深沉的父爱,那一封封的书信,都暗暗地流露出傅雷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期盼。

大多数人都知道傅雷名字,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他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是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傅雷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有巴尔扎克,伏尔泰,罗曼·罗兰等名家著作,而这本书是傅雷对其长子傅聪的敦敦教导。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修养读物,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怎样教育子女?子女怎样成才?一直以来是困惑着父母的最大问题,而《傅雷家书》给了父母一个很好的解释。

通过这本书,我对傅雷先生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并被他的独特人格魅力所吸引,他是一个睿智,博学,极有原则性,但年轻时有些暴躁,不懂变通的人。他的妻子是一个名门闺秀,是位温柔而又善良的女士,他们呕心沥血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大儿子是个钢琴家,二儿子是个英语特级教师。“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音乐家。”是傅雷先生教育儿子理念的基础,在信中他曾多次的告诫儿子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这些就培养了傅聪正直刚毅爱国等优秀品质,作为父亲,傅雷十分的严厉,甚至对待傅聪有些“残忍”.但他完完全全的做到了作为父亲的职责。对待幼小的傅聪正如同他对待自己,对别人,对工作,对生活那样一丝不苟,亲自教导儿子,他教傅聪到别人家做客时的礼节,对长辈的敬重,还有吃饭时是否发出咀嚼的声音等,这些“残忍”造就了傅聪不平凡的一生。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首先为了孩子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在傅聪的事业方面遇到挫折时,他鼓励傅聪“得失成败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他为了教导儿子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要坚持不懈地对待学习。最重要的是在感情上找到一个宽容对待自己,包容自己的妻子,傅雷的一句句叮咛,一声声安慰,教会了傅聪正确地对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他也教会了我,读书并不是提高修养的唯一途径,即使读书,也不能偏重某一科,要劳逸结合,要适当的精神放松,要时时刻刻心系自己的国家,不要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祖国,要为祖国报效作为责任,傅雷先生那苦口婆心的话语,让我收益匪浅,让我开始认真的约束自己,认真的对待生活,不再放纵自己一味地玩乐。虽说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最好的途径。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来讲,学习是要学一辈子的,要学习处事圆滑,懂得规矩,知道约束自己,有空余的时间也要多读课外书,丰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也要珍惜当下,把握自己人生的每分每秒。

读傅雷家书有感【第二篇】

书是人汲取知识的源泉,一本好书可能就因此改变你的一生!从书中我们会发现那作者浓浓的情感!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感受到他对儿子的那分关心与关爱。

《傅雷家书》共记载傅雷写给在国外学习的傅聪十一通信。

对于儿子的发展甚为关心,想方设法的指导着他。

因此,关于儿子的音乐专业也是尤为关注。

哪一乐曲,哪一乐章,哪一字节都谈谈自己的体会,心得。

怪不得有人说;这样的教育,不成材都难。

让我们认真的想一想,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身影:因为我们生病,而彻夜未眠的身影;因为学习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发怒火的人……对就是他们,这些为了我们而呕心沥血的父母。

傅聪傅敏理解了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个成为国内国外知名的钢琴家,一个也成为我国杰出的英语导师。

而我们又做了什么?不,我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因为年龄的差异发生的磨擦,而大发脾气。

为了追求所谓的时尚,不顾父母的辛劳,大手大脚花着他们的血汗钱,而不感到愧疚……不,我们应懂得理解父母,做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一个人,如果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长大后又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那么他会把这种爱延续下去,继续传给其他人,那么世界上将会处处有爱。

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应该关心别人,体谅别人吗?好好想想你伤害了多少人去对他们说一声“对不起”。

看完了傅雷家书之后,总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这就是傅雷对他的儿子的爱吧。

事无巨细,心中傅雷首先强调的是傅聪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以自身的经历来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见困境不气馁,得到成功不骄傲,要有国家和名族的荣辱感,要热爱祖国。

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同时他还对傅聪的生活进行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如何处理婚姻恋爱等问题他都给傅聪提出了建议。

傅雷作为一名文化底蕴深厚,在艺术方面有很高造诣的人的人,也给傅聪在音乐方面指了明路,还鼓励他多从诗歌、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汲取营养,给他寄去书籍。

在我看来,傅雷是傅聪人生中的一盏指明灯,他既是一位慈父,又是给傅聪提出建议,给予关怀的良师益友。

书信中无不透露出他那浓浓的父爱,洋溢着父子之间的深情。

傅雷家书中的`种种人生道理也使我受益匪浅,家属传递的不仅是父子之间的爱,也是人生哲理的传承。

傅雷老年常常回忆小时候教子的情形:他在书房工作,儿子在外练琴,小孩子的天性总是喜欢一群人在外面疯跑,但是傅雷剥夺了儿子的这种天性,而且练琴的过程中,用了很多暴力的手段,曾经一巴掌把儿子的耳朵打坏!

好在儿子傅聪成功了,成为音乐家。

但是父亲的负罪感并没有因为儿子的成功而有所减轻,相反因为年龄的增

长而有所加重。

终于在一次通信中,他和儿子提起这个问题,使他稍微感到轻松的是,儿子原谅了父亲。

这大概是最好的结局了。

或许他可以这样安慰自己:儿子在被迫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

真的吗?我不敢学习他,再说咱跟人家的也不是一个级别的,现在的孩子脾气都大,万一小子哪天火气上来,拿把刀跟我比划一下,我可就亏大了。

如今这样的事情可不少,估计那些家长只看了傅雷家书的前半部,看到了儿子被教育的过程,但是没看到父亲的内疚!

-->

-->

-->

读傅雷家书有感【第三篇】

寒假时,我随手翻了一下《傅雷家书》,感觉应该是本比较纯朴、体贴、有家常味的书。

确实,傅雷在整本书和儿子的对话中,有时表达一下目送儿子远走他乡的不舍;有时给陷入爱河的儿子提一点建议和提醒;有时和儿子谈谈艺术及中国音乐的发展;有时期望儿子的凯旋归来……傅雷的信中无不体现着“对儿子的关心”和“教子有方”。他不光是父亲,他还是儿子亲密的朋友,严格的导师。

但在班级研讨大会之后,我又读了一遍这本书,却明显感到了这本书的细思极恐之处。全是相同的“作案方式”啊!

想想傅雷希望的是什么?是他的.儿子成为顶级的钢琴家?恐怕不止,他希望的是让他的儿子开辟中国音乐的新纪元。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对于儿子来说,这不就相当于强迫吗?傅雷眼中的音乐家仿佛有两个极端:要么是大师,要么就是放弃去教书吧。他的两个儿子就说明了这个观点,傅聪从小就被当成音乐家调养,傅敏想学小提琴都不行,两人的结果显而易见:傅聪成了大师,傅敏成了英语老师……(傅雷还批讨一个苏联钢琴家说不如去教书)还有傅雷爱的方式,他家暴过儿时的傅聪,却给长大后的傅聪无微不至的关爱,这可能是他弥补的方式,但为时已晚。他经常隔了七八天,又开始思念儿子,又开始灵魂拷问儿子为什么不写信——我已经想得头皮发麻了,有这样的父母我可会原地爆炸——这世界上有那么放不开子女的人吗?这怕不是溺爱吧,反正,我只能说这爱,令人窒息。

读傅雷家书有感【第四篇】

傅雷,脾气暴躁,常常因为两个兄弟的顽皮而动手。但在第一封信中,他强烈反思并批判了自己青壮年时代的教育方法。最终迎来了,父子俩之间的谅解。傅聪,因为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不但努力改掉了演奏时身体抖动的坏毛病,而且迎来了父亲的赞赏。

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便是曾子的自我批判。大家都在各自的路上行走,这一条路是不是弯的?是不是通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在忙碌当中,没办法知道。只有停下来,对自己进行自我审查,批判,才可以及时调整,纠正自己以往的错误。反之,如果一个人不具有这种精神,那么,他将会一错再错,而这种人,恰恰也正是自满骄傲的人。

自我批判不但要在个人上有所体现,而且要在一个集体,国家当中有所体现。在面对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中央进行了强烈的自我批判。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从此以后,把军队的掌管权,死死的握在了自己手上。文革以后,中共中央承认了文革的失败,不在于阶级为纲,将重心转移到抓生产,促改革身上,大胆的平反冤假错案,使人民团结一心,才有了今天中国繁荣昌盛的模样。

批判与自我批判,所以能成为有力的武器,也就在于它能培养冷静的科学头脑,对己,对人,对事都一视同仁,做不偏不倚的检讨。而在当今社会,这种批判的精神,似乎也普遍缺乏。人们在被责怪的时候,第一时间并没有想到自己错了,而是大声喊着某某人怎么样?承认自己错了,就这么难吗?我们应该勇于自我批判,善于自我批判,让自我批判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读傅雷家书有感【第五篇】

今年的假期,通过好友介绍,我开始读书架里的一本名著《傅雷家书》。经过二十几年小学教育实践,感觉到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到了一个极限,该思考的,该做的,心中想的,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所以很想改一改,这是其一。其二,这些年我也在反复着思考着教育教学,感觉到我们国家在家庭教育上的问题太多了,虽然有这么多的家教书刊,事实上真正改变了大多数的东西太少了。经过我的思考,我找到了关键所在,那就是我们把家庭教育理解偏了,把家庭教育的成员定义的太狭隘了,把家庭教育的关键确定错了,把父母教育的时间搞错了,甚至说搞没了。认识到这一切,我一直坚持阅读这方面的书。最近,我在《傅雷家书》这本书的思考中,感觉到自己的思路还有着一点创造,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一个母亲,有许多东西自己能做的更好。

我对傅雷已经不陌生了,过去虽然早已经知道傅雷,看了一些介绍,但那只是表面,非常的浅。我不是先读《傅雷家书》来学习傅雷的,网络是我阅读傅雷的引路人,看完一些教育网站对他的介绍,我开始非常想读这本书,因为他的教育,他对身边人的影响,他本人的成就,他孩子的发展,让我感觉到家庭教育的个体成功魅力所在。所以,我想把这本书读完。

在第三号信中有这样几句话“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母亲的泪,这也许是中国母亲所特有的。中国的母亲的泪水往往内涵着极其丰富的情感,但许多孩子未必理解这泪水的存在。我的儿子已经18岁了,在外地上学。平时想他时,常常流着泪翻着相册回忆孩子长大的点滴。这个对于母亲泪水的思考的目的是为了儿子,是为了我的孩子能理解,人节间没有无源无顾的泪水。世界上亲人的泪水是最圣洁的,是有着慈爱的魅力存在。世界上只有亲人才会互相流下那丰富情感的泪水。

儿子读大学以后,我和他建立了一种朋友的关系。读完《傅雷家书》,我会开始鼓励他给家里写信。为什么要写信?我在傅雷家书中读到的家信的作用,让我感觉到信有种特殊的美。从傅雷的思考中,看得一封信内涵着一个神奇的世界。傅雷在1955年4月20日的信中写道:“长管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有人说,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与傅雷时期不一样了,我们不用这样写信,我们通过打电话就行了,其实打电话中的学问也是非常多的。如果一个细心的孩子或者父母愿意将与自己的子女电话录下来,整理一下,看看会有多少思想内涵在其中?父母的电话指导艺术性有多少?我想也值得研究。当然也有人会说,我们会用e—mail,其实e—mail同样是信,如果e—mail用好了,家书的作用应该能够找到。不管人类文明发展到何时,人类之间的交流是少不了的,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同样少不了,交流有什么用?我想这是父母在与子女交流中要思考的。这就是我读傅雷家书信的思考。我十分清楚,父母如果不经常与子女通信交流,不研究总结其用途,其实是一种模糊式交流。有了这些清晰的思考,孩子在父母的指导下才能发展的更快。

读傅雷家书有感【第六篇】

《傅雷家书》出版以来,深受大小读者喜爱,它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傅雷及家人写给儿子傅聪的一百三十八封饱含拳拳爱子之心的书信。

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深夜,傅雷夫妇坦荡地选择了死亡,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离开了他们曾认真生活过的世界。但是,傅雷并没有消失,他的爱子之心与独特的人格魅力都蕴含在了名著《傅雷家书》里,借助一封封信,一个个反正有形的汉字流传了下来,他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他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也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这些读者心里,成为了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块厚重的基石。

阅读《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作者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真知灼见。在给儿子的信件中,他用自己高瞻远瞩的眼光对傅聪音乐艺术和做人方面给予完善的指导,时时阐发着自己对艺术、文学、音乐、生活的评论。也让我们感受到他真诚、高尚的爱国精神和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

《傅雷家书》不仅可让我们看到作者对儿子的教诲,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也让我们惊叹。“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信中,傅雷多次让傅聪写信来梳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演奏心得,并且他也是如此。不管看了一本书,翻译了1篇文章等。一旦有所感悟,便会和妻子聊上一会,或把这些写在家信里和孩子分享。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莫过于欣赏艺术”,就让我们走进《傅雷家书》,将傅雷的人格品质精神教育融入我们心灵和行动中吧。

读傅雷家书有感【第七篇】

最近在备课的时候翻到《傅雷家书两则》,距离我第一次读这本书,已经很久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比较能够感受家长的角色了,每每读到父亲挂念亲儿却得不到回应的段落,心里只觉得难受。然而年少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在忙碌工作或学业的同时兼顾父母的爱?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希望和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

课文只摘录了来往家书中的两则,第一则写傅雷在儿子傅聪遭遇生活挫折时,对他的谆谆鼓励;第二则写傅雷在得知傅聪演出成功之后,对他表达的兴奋与赞美。文中父亲与儿子同喜同悲,傅雷以过来人的身份,理解傅聪的心情,鼓励他面对,支持他发展,更肯定他的成就。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理想家庭的模样。

我很好奇。

可见,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天下之大,却是那样类似。

孩子长大了,父母的牵挂不会断,无论多远都想遥遥牵着风筝的那一头,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只传回一点点消息,父母为之喜,为之悲。

而作为孩子呢,渴望自立、独当一面,加之生活忙碌,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把父母越推越远。殊不知,父母的心却因为这种渐行渐远无力着,落寞着,放不下,握不住,处处不知如何是好。

说了这么多话的我,大概是希望孩子们未来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对于父母的唠叨和说教,多一些耐心,甚或是忍耐,不要把他们生生地拒之门外。要知道,天下父母能像傅雷那样把话说清楚的并不多,更多的时候,他们满载着爱却不知如何表达。他们说的话也许不如人意,却很真,很真。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是不断看着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它还告诉你,不必追。

只消数一数,你就会知道相处的时间那么那么少。

我的准则是,凡事不留遗憾。而父母,则是我一生最不愿意对其有遗憾的人。

——。

另附阅读时做的摘抄二则: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你波兰第四信和许多照片,邮程只有九日,比以前更快了一天。”

“耳朵里听的是你弹的音乐,可是心里已经没有把握孩子对我们的感情怎样——否则怎么会没有信呢?——真的,孩子,你万万想不到我跟你妈妈这一个月来的精神上的波动,除非你将来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第八篇】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这是一本感恩的书吗?是的,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感恩,这是一个长辈对孩子的无限思念与关怀。多好的例子啊!如果有人问起,我会毫不犹豫的说,这是一本关于感恩的书。它带着和谐,带着欢笑,停伫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健康、平安的长大。没有太大的希望,只希望他平平安安就好。没有很严的管束,只是希望他做好自己,无论何时,不管何处,都能够安心而无忧虑的成长。多好的父亲啊,不希望儿子受太多苦,不想让儿子担负太多,他想要的:只是儿子的开心快乐罢了。

感恩的心,是的,傅雷做到了。把它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在儿子身上的感恩,你看到了吗?秋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个人,能对儿子如此,对其他家人,怕也不遑多让吧。只知道他对儿子很好,却不知傅雷那颗真正的“感恩的心”。点点关心,体现在生活的小事,在风雨的泡沫中。他有一颗“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心,你有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你不懂得发觉罢了。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儿子,你在外面多小心啊,遇到什么问题就和我们说,我们会帮助你的。想着傅雷,就难免想起他那些话语,令人发自心底的思考。太平常而显得不平常了。想为孩子撑起一个世界,想为自己架起一片天空,庇护了他,也庇护着众人。

《傅雷家书》写的不止是对儿子的爱,还有很多很多,有人性,还有人心。明着是在教儿子好好生活,学会面对生活,懂得多些道理,好更加容易的去处理面对生活中的琐事,实则更多的是表现出“傅雷的智慧”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及状况。

傅雷的智慧:傅雷不止是当时的一代文豪,更是社会父慈子孝的代表无异于曾子杀彘一样,教会了儿子很多道理。但展现的更多说他的智慧。都知道曾子,都知道傅雷,却很少有人知道傅聪。傅雷即是当时的代表了,有智慧,懂哲学,学会了好多,懂得了好多,也知道很多的“大家”。远不是一般人可比对的。他的智慧,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也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并实际付诸行动,是当时真正的“社会优人”。父慈子孝,他教得很好,也实践得很好,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人。有对儿子家人那么好的人会对别人不好吗?由小及大,我们的傅大家真的很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当时的社会现状:借给儿子的家书,从侧面展现出了真正的现实。有什么坏事,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意外等都为儿子想好了。这就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做出的假设结论,为儿子的前程铺好了路,想好了面对的措施与方法。当时是怎样的,家书就是怎样去解决问题的。甚至还要更加的全面和不同,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应该会发生的事,为孩子,他做了好多。应该说:他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吧!社会的意外,什么大事都应该在他的预算之中吧!因为要为儿子考虑,所以他懂得的知道的更多。社会是怎么样的,《傅雷家书》就是怎么样的。《傅雷家书》就是为社会预将发生的事及怎么面对而作的。

《傅雷家书》描写的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为远在他乡的儿子殚精竭虑的付出的过程。描绘的不止是现实,还有我们应该存在的爱。有处事哲学,教一个人真正做到大写的“人”,好好的生活和面对世界还有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人与事应该保持的态度和做法。《傅雷家书》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就是一部现实的“史诗”。为现实而作,因现实而生的哲学故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1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