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文化相关论文【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9826

【导言】此例“文化相关论文【优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文化建设论文【第一篇】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近年来,企业文化受到普遍关注和广泛研究,很多学者对企业文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企业所特有的,为企业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引导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和辐射功能。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

1.物质层。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第一层次,它以物质的形式出现。企业文化在物质层的直接表现就是企业商品、办公建筑的设计、对客户的服务、工作制服、企业标志、企业称号以及其它所有象征企业的符号类元素。2.制度层。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第二层次,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或规范的文化,它以规章制度或规约、合同等形式表现出来,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大方面的约定以及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具体方面的制度。3.精神层。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第三层次,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主体。主要包括组织最高目标、组织核心价值观、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道德、组织风气、组织宗旨等内容。

二、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阿里巴巴简介

阿里巴巴是以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20xx年马云投资一亿元建立个人网上贸易市场平台——淘宝网,20xx年阿里巴巴投资成立支付宝公司,面向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推出基于中介的安全交易服务。20xx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阿里巴巴的业务板块主要有阿里系的电子商务服务、蚂蚁金融服务、菜鸟物流服务、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广告服务、跨境贸易服务、前六个电子商务服务以外的互联网服务。20xx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阿里巴巴集团排名300位。

(二)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

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过“西湖论剑”、“独孤九剑”、“六脉神剑”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西湖论剑”。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湖畔花园,企业文化为3个词:可信、亲切、简单。第二阶段:“独孤九剑”。20xx年4月至20xx年7月华星时代,总结出九条价值观:“创新、激情、开放、教学相长、群策群力、质量、专注、服务与尊重、简易”,这就是“独孤九剑”。第三阶段:“六脉神剑”。20xx年8月至今,在创业大厦时代,企业文化转变为“六脉神剑”。六脉神剑主要指的是六个方面: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激情、诚信、敬业,其中“客户第一”为企业文化的最高原则。

(三)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1.品牌标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认为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阿里巴巴"的故事,而且大部份语言也存在类似的读音,因而将公司命名为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意谓“芝麻开门",喻意为小企业开启财富之门。2.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说过:“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3.愿景。一是分享数据的第一平台。阿里巴巴集团拥有大量市场资料及统计数据,要努力成为第一家为全部用户免费提供市场数据的企业。二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在“20xx年CCTV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的评比中,阿里巴巴的员工“快乐指数”为最高。三是“活102年”。阿里巴巴要成为中国最伟大的跨越三个世纪的企业。4.价值观。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不管是面对客户的投诉还是质疑,在坚持原则地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始终都会从客户的角度极力为他们解决问题,达到客户与公司双赢。团队合作:共享共担,平凡人做平凡事。在阿里巴巴公司内,员工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承担,共同分享,完美地完成团队任务。拥抱变化:迎接变化,勇于创新。公司的发展始终会面临变化与挑战,阿里巴巴一直都在迎接挑战和不断创新。诚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阿里巴巴直言不讳,通过正确的渠道来表达自己最真诚的观点,从来不播报虚假消息,以正面的形象来引导客户与消费者。激情:乐观向上,永不言弃。在阿里巴巴工作的员工都很喜欢自己的那份工作,对于自己的岗位拥有着一份激情与热爱。敬业:专业执着,精益求精。阿里巴巴的员工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把今天的工作留到明天。在上班时用专业的态度完成工作,精益求精,从不因自己的失误造成工作的重复。

三、阿里巴巴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灵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简单复制,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了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企业根深蒂固的核心竞争力,是别的企业学不去偷不走的无形资源。企业文化的形成与领导者的个人风格息息相关。阿里巴巴建立了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其一,激情管理。马云是天生的领袖,是充满激情的管理者。通过激情管理刺激、启发员工的积极情感,使其在工作中保持认同情绪回报企业,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其二,武侠文化。独特的“武侠文化”使阿里巴巴的工作氛围比较轻松愉快,而这样的“侠气”在公司随处可见。在阿里巴巴每位职工都有“花名”,如“郭靖”、“乔峰”、“令狐冲”、“风清扬”等,阿里巴巴开会、会客的地方也取名“光明顶”、“桃花岛”等。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首先必须深刻认识企业精髓,然后对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以及价值观建立起一种高度默契的行为。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要高度重视对人的本性进行导善、向真、求美、唯实的一系列工作,发挥文化建设对人本性正确引导的积极作用。在这方面,阿里巴巴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基于员工的事业成长路线,量身定制职业生涯规划,调试到个人最佳状态。比如,每年的5月10日是阿里巴巴的阿里精神纪念日,这是为了纪念阿里员工在抗击非典中所体现出的积极向上、友爱的精神。在这一天,阿里为员工举办集体婚礼,还有亲友见面会,把阿里巴巴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传递给阿里员工的家属,让员工与家属拥有共同的理想。

(三)强化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阿里巴巴十分强调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卢洋曾说,如果工作者与公司文化不符合的话,那么他的能力越大,破坏力也就越大。在阿里巴巴的招聘过程中,曾多次出现由于价值观不符而被拒绝录用的“高精尖”人才。在互联网的发展处于低谷期时,阿里巴巴的员工工资只有500元,而这500元的工资不仅留住了阿里巴巴的创业团队,更是吸引了本已拥有百万年薪的蔡崇信加盟。而这一切都源于阿里人对企业文化深深的认同感。也正因有了这种认同,马云创业时提出“阿里巴巴要做中国、世界最好的电子商务网站”的豪言才会落地生根,阿里巴巴的各种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以及具体切实可行的战术方案才会贯彻落实。

(四)注重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在缺少激励的情况下,员工的潜能只有正常激励下的20%--30%,甚至有时会有懈怠及相反作用。而在适当的环境下,激励相同的员工能够发挥出他们潜能的80%--90%。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前提下,崇高的企业文化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使员工精神需要获得满足,从而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激励作用。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能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能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阿里巴巴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员工以身为阿里人而荣耀和自豪,企业文化成为了阿里人努力工作、不断创造的内动力。

文化建设论文【第二篇】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提倡在城市文化发展中重视历史文化传统,并不是要去恢复与照搬历史文化传统l式,而是要从历史文化传统中寻找一种有利于促进当代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与文化认同。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积淀,包孕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

《城市建筑》杂志创刊于20xx年,是由中国建筑学会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建筑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23-1528/TU,国际刊号ISSN:1673-0232,邮发代号:14-23。该杂志为半月刊,秉持创新求索、兼容并举的办刊精神,关注当今建筑界的新理论、新作品、新资讯,倡导学术领域主流思想;立足国内外建筑理论研究与创作前沿,兼顾北方地域特色,促进不同地域建筑文化交流;重视扶植青年建筑师及建筑院校师生,为其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推介国内外建筑院校及知名设计机构,促进国际合作交流。

现代城市是人类社会进入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先进、文明特点的社会形态。建立在现代城市基础上的现代城市文化,代表了人类日趋走向科学文明的创造精神,体现了与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化进程同步发展的方向O但是,现代城市文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具有丰厚积累的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之上,必须以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依托才能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如果失去了长期积累的传统文化根基,现代城市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规划教授那尼斯弗伦赫在谈到有关城市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时指出。当你看到周围传统的街道和建筑的时候,不要将它们想象成土砖灰刻应当将它们视为塑造了城市特性和传奇的故事。在信息经济时代,悠久的传奇故事是具有很大的价但因此,在你试图破坏这一传奇口碑之前,应当三思而后行。而在你修建新的建筑时,也应仔细思量这一,怎样才能为自己城市的故事增色。"

它深刻反映了一个民族所共有的文化观念与文化心理,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一个民族对于客观世界的整体认丁价值判断。因此,一个城市要想得到较为理想的发展,就必须获得这种具有一定历史厚度的文化认同居必须在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找到能够有利于促进当代城市发展的民族文化与共同价值观,加强城市的内在凝聚力,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社会文化的发展。

在深厚的历史与广泛的族群基础上形成的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这种历史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xx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所谓非物质文化道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下不断使这种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二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首先在于使一定的文化君自己具有认同感和历史感,这是产生文化凝聚力的重要社会心理根据。民俗文化是-种人们在一定的过程中创造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具有历史传承和族群认同特点的文化形态,它产生于内在的、隐性的文化传统之中,反映了一定社会中人们的共同情趣与文化心理。因此,当一个城市迈出现代化步伐的时候,必主为尊重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精心地呵护、保养自己的民俗文化遗产,这样才能使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真正体现出一个"人性城市"的鲜明特点。

文化相关论文【第三篇】

[摘 要]

基层图书馆是我国基层人员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和场所,加强基层图书馆文化的研究,构建基层图书馆文化研究体系,对于提高基层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来讲都具有重大意义。现本文就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图书馆文化研究的现状,来探讨存在于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目前在我国城市中的图书馆文化建设发展水平较快,但是基层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发展却相对较为落后,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与关注。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主要是因为基层图书馆所处的位置、所服务的对象、所建立的制度以及所做出的服务都与城市图书馆有着很大不同,基层图书馆在实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以下笔者就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图书馆文化研究现状,来分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基层图书馆文化研究现状

基层图书馆文化是从组织文化的视角出发来对基层图书馆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基层图书馆文化的研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才刚刚开始的。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基层图书馆文化的界定、范畴、内容体系、功能和构建等几大方面。但是由于文化具有很大的多样性,也是一个复合体,因此不同的学者对图书馆文化所持有的态度也存在差异,因此直到现在,关于图书馆文化的界定依然没有统一的定论。而对图书馆文化的范畴,很多学者普遍认为有四种,即认为图书馆文化分别属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哲学文化以及图书馆管理学与文化学交叉等四种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图书馆文化的内容体系,一般认为其主要包括图书馆的价值观、精神、哲学、目标、道德规范、形象、心理、传统习惯、、环境以及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图书馆文化研究课题。

在对图书馆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图书馆文化是具有很大功能作用的,因为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图书馆文化研究能够起到凝聚、导向、振兴、激励、规范、效益、辐射、竞争以及发展等多个功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应该重视起图书馆文化研究的重要原因。但是就目前来讲,我国在基层图书馆文化研究方面还相对较为薄弱,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尽快采取措施来改进完善。

二、基层图书馆文化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不足。由于基层图书馆一般都设置在农村地区以及一些偏远地区,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较少,因而当前基层图书馆普遍存在资源储存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施。这里所指的资源包括图书馆馆藏、设备、信息化建设资源等。

(二)领导对图书馆文化建设不够重视。一些基层图书馆的领导不能正确处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发展。基层图书馆文化事业历史悠久,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舍弃的东西也不少。因此,我们的工作任务就必须随之转变,有取、有舍、有创新,光凭老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制约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相关机制不够健全。机制虚置化也是制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基层图书馆根本没有建立开展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际操作机制,即使建立了,也形同虚设,并没有开展具体工作,导致了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

三、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水平提升的途径措施

(一)丰富基层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藏资源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图书馆物质文化包括:馆舍、阅览室、书库、服务器、终端、电子阅览室、图书传输设备等,这些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石,是构建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和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文献资源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有效展开,影响着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态势和水平。图书馆要以读者需求和自身的任务为依据,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开发文献资源,并让新开发的资源信息尽快传到网上,尽力创造条件,以高质量的资源信息为读者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二)加强基层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最高级现象。而这一高级现象是由图书馆的主体――人(馆员和读者)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饱满的精神状态、忘我的进取精神和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来引导读者汲取知识、净化心灵。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是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和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的领导者。

(三)建立并完善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机制。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保障作用。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主导着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影响着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保障。图书馆要根据各自图书馆馆藏文献、馆藏规模、技术条件、设施设备以及岗位的服务目标、性质和服务环境的不同特点等,制订相应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从而保障图书馆文献的收集、保存和使用,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好地为所有的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以完成承担传播知识的社会责任。

四、结语

总之,加大基层图书馆的文化研究不但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图书馆文化研究体系,还能够为提高图书馆文化建设水平,促使基层图书馆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职能提供重要理论基础。目前我国的基层图书馆文化建设水平还相对较低,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其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利用成熟的图书馆文化研究成果来完善图书馆文化建设体系,促进基层图书馆文化服务职能的快速提升。

文化建设论文【第四篇】

一、传统历史对会计文化中约束、监督建设的贡献

《周礼天官冢宰》载:“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日成”为反映旬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旬报。所谓“参互”,即随时检査问题,由司会决断、确定赏罚;“月要”为反映月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月报;“岁会”为反映年度经济收支情况的文书,相当于现代的年报。财物保管部门和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报告的参交互考,进行互相核对、检查其是否一致,从而达到相互约束和监督的作用,体现了最初的“审计”思想;《管子?立政》中提到“三月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中所指的三个月一计、六个月一汇、一年一总结,也体现了“时时监督”的理念。

二、对会记人员专业素养建设的贡献

会计文化是会计工作的灵魂,而人是会记文化的灵魂。鉴于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如果想组织开展好会计文化建设,需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记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夏朝早期,会计还只是指一种计算或统计方法,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载:“孟尝君要到封地去收债,便贴出告示:‘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可见到战国时期,会计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能,需要专门学习了。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也出现了专门的“会计”。

此外,提高专业素养需要重视四项建设:一是职业技能建设。作为会计人员,基本功必须过硬,即要有较强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务操作经验。孔子提出了“会计当而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具体说是要会计的收付存平衡,正确无误。《管子》也提出“明法审数”,要对各个收支方面数据要做到心中有数。宋朝《会计录》中记载的“四柱结算法”中的”四柱式会计报告”,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一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录的正确性,又可分类汇总日常会计记录,起到了全面、系统、综合反映问题。这些都给了我们的会计专业素养建设很大的启示。另外,专业素养建设尤其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从理论上入手,进行会计文化理论的研究,以此引导会计人员的理想、思维、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应围绕会计文化的主题,对新时期的会计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公共关系学等的关系问题开展理论论证,宣传和树立新的会计文化观念,激发人们对会计文化的兴趣,加快会计文化建设的步伐。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在岗培训,扩大培训面,增加培训机会。重点加强与相适应的会计准则、会计理论、财务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等理论与实务的培训,提供学习平台,使会计人员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形象建设。会计人员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要塑造会计人员良好的形象,从品德、语言和仪表等方面提升会计人员的品味。三是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如果缺乏职业道德,缺乏政策观念和纪律性、原则性,在复杂的环境中就会为所欲为,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服务社会。四是诚信建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对会计而言,诚之者,会计之道也。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品质,表达了会计人员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要加强诚信建设,需做好以下七点:一是要加强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二是组织开展好诚信教育;三是制定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四是加强考核的适时指导和监督;五是宣传会计良好的职业品质,塑造会计人员的良好形象;六是宣传先进典型事例,提高会计人员美誉度。七是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客观性,可对会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对其工作范围、诚信度进行跟踪记录并进行量化考评。

三、对会计文化环境建设的贡献

会计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形成与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会计环境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或制约会计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最终影响会计活动。加强会计文化的环境建设要做好三点:一是加强会计文化的经济环境建设。会计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之下的经济主体,为经济主体实现其目标服务。因此,会计也只有适应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并为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服务,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载有“吾治产业,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这些对我们今天的经济管理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应加紧建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配套的各种机制和体系,使之适应会计的本质要求。二是加强会计文化的人文环境建设。会计人文环境建设是影响和制约会计管理活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会计人文环境建设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凝聚性。

企业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会计人文环境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三是加强会计文化的信息环境建设。会计信息环境建设包括会计软件研发、咨询与实施、应用、日常维护等方面。科技的进步、会计管理思想的创新与会计相关法规的更新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化工作。因此,会计信息化已经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会计法规和制度建设的贡献

要组织开展好会计文化建设,会计的法规和制度建设不可或缺。会计的法规和制度是组织和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是经济法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执行会计法规和制度,可以保证会计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财政方针、政策,保证会计工作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正确进行;可以使其提供的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真实、及时,更好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更圆满地完成会计的任务。中国最早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是战国时期的《法经》,他对会计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秦时的《云梦秦简》中《效律》规定了官府物资财产及度量衡的管理的法律。其中对会计人员规定很多,如“尉计及尉官吏节有劾,其令、丞坐之,如他然。”。当时,已经出现定式简明会计记账方式,“出”和“入”作为记账符号已在秦代一致通用。唐朝是我国古代会计法规和制度建设的最高峰。李吉甫所著《元和国计薄》是我国第一部官厅财计著作。将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收人和支出等进行比较,开创了我国财计分析先河。另有《唐律》中上计律:“若朝集使及计帐使之类依令各有期会,而不违不到者,一日答三十,三日加一等……。”

综上所述,建设会计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会计行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可以提练出更多的精髓加以借鉴。会计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持续过程,必须不断克服会计文化自身的不足,实现其向更高形态的飞跃。这需要作为会计文化创造者的会计人员借鉴传统历史文化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做到融合创新,去推动当代会计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文化相关论文【第五篇】

摘要: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属于政治范畴,而文化自信则属于精神范畴。

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附体的灵魂,既是它的精神显示,又是它的价值表现。

文化不仅凝结着过往历史的思想结晶,而且透现着预期未来的取向范本。

文化自信与道路、理论、制度自信不属于同一个范畴,文化具有的精神统领地位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最根本"意义。

关键词;

文化论文

一、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状态和凝聚力。

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

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

中华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制定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这些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文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坚定了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虽然与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与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曾经达到的高度、产生的影响相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还有所不足,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能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一) 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支撑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辉煌,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勤于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着和谐宽厚、追求进步的高贵品质和人格。

当前,我国社会格局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群众思想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会比以往更加复杂。

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找到最大 “公约数”,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形成最大限度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

在一个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寻找到它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它就是文化自信。

”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严峻考验和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础

文化是影响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它广泛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

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谈不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此外,文化自信也更深厚,一旦树立起来,其影响将是深厚且长远的。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们能够快速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当前,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四)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们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吸收和借鉴,同时又展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与精髓。

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也会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宣扬与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中,文化交流,也是文化的交锋与激烈碰撞。

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坚持坚守的从容,借助文化的翅膀,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展示中国人的精气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与方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

加快培育和铸就真正的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一) 坚守自身文化认同,阐释传统文化内涵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有自己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宝藏。

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坚守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我们要珍视中华优秀文化,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致以礼敬,并以之为自豪,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鲜明特色,

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价值理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

(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做好创造性转化,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符合改革开放的社会特征,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新媒体环境下的现代表达形式。

做好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完善和拓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确保文化传承的时代性、发展性和前瞻性。

总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中找到那些能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主张,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摒弃弱势自卑心理,树立正确文化心态

当今,全球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世界性的视野,树立正确文化心态,应大力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

首先必须抛弃文化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强盛的民族是靠否定自身而崛起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靠虚无主义托起的。

其次还必须摒弃文化弱势心理。

有的人不能正确领会中国文化的价值,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如别人,固守着文化弱势和文化防御的心态,同样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这些思想和文化心理极其有害,因此,我们既不能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奉行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和文化。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合作交流

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

培育与坚定文化自信,不能自我封闭,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的交流合作。

一方面,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能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只有走出去,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互鉴、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五)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生命力。

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既要认同我们深厚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要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思维。

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优越环境。

着力推进文化发展目标、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内容的构成、文化传播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尤其要注重文化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的创新。

只要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取得真正有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成果,就能增强文化自信。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