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德育课心得体会范文 德育课文心得体会范文精编8篇
德育课心得体会【第一篇】
在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德育课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德育课的效果存在着争议。一些人认为德育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走向,培养他们的品德,但也有人认为德育课对学生的影响较小,无法起到太大的作用。通过我在德育课的实践中的体会与反思,我认为德育课确实能够左右学生的发展,但它需要更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效果。
首先,德育课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左右作用。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德育课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此外,德育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合作、友善、诚实等美德,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这些品质。因此,德育课的确具有左右学生发展的作用。
然而,目前德育课在一些学生中的影响较小,原因是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和有趣。在我的观察中,有些德育课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解道德准则,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这种方式往往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导致他们对德育课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其效果的关键。我认为,应该采用案例分析、互动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道德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发现他们身边的道德问题,并引导他们一起寻找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德育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优化教育效果的目的。
另外,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也会对德育课的效果产生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社会环境,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观念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环境正向,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那么德育课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反之,如果家庭环境不良,家长忽视对孩子的教育,那么德育课即使再好,对孩子的影响也会大打折扣。此外,社会环境也会对德育课的效果产生影响。如果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道德风气良好,他们在德育课中学到的道德观念可以更好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反之,如果社会环境道德风气不佳,德育课的影响力则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总结起来,德育课确实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左右作用,但它需要更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来提高效果。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同时,家庭和社会也应加强对学生德育的重视,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只有这样,德育课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更深远的影响。
德育课心得体会【第二篇】
我们班主任时时刻刻都在跟人--我们的学生打交道;每次做的都是人的“实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句话,它既道出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又反映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中职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转折期,班主任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对其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产生重要影响;德育工作如何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新形势,怎样有效地引导好、教育好这些中专学生,是我们每位班主任迫切思考的课题,如下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班主任首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工作首先要充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家庭状况,通过课任老师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只有解学生才能建立沟通的桥梁,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学生是学校生存的保证,是老师的衣食父母,我们要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像亲人一样关心、爱护学生,多与学生聊天、互动,讲生活道理,探讨现实问题,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既让学生解老师的思想,也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待学生要宽容、多表扬、少批评,经常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建立解学生信息的多种渠道,让学生对你有亲切感、信任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加强服务学生的意识,这样学生就会较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使班主任的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多读书、学会学习,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是永远的财富,求知是人的天性,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的社会竞争和个人发展对知识的依赖更加增强,在市场经济中,知识是提升一个人生存品质的重要手段,知识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在岗位上有所发展和提升,学会学习,自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现在单位招聘新人时要求的不单纯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更重视的是“你能学什么”,具备学习的能力,才能谈得上占有和更新知识,接受和处理信息,才能对知识应用,不断地跟上世界知识革命的步伐,向学生灌输阅读的好处,为学生读书创造条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阅读的过程能也使学生修身养性,塑造良好的品格,确立积极的人生观,通过阅读,把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地探索和提高,学会学习,懂得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逐渐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一个爱读书的学生,纪律是不会差的。
三、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是给予学生无私的爱和奉献,从来不要求回报,还有家长对小孩过分宠爱,这种只强调付出,不求回报的做法,慢慢会使学生滋生一种无论老师或家长服务他都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久而久之,这样的学生就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更加自私。目前的中专生,有些不但对老师没有敬畏之心,还对学校、社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好像别人欠他一样,心态不平衡,行为叛逆、缺乏公德心、肆意破坏公物、不尊重老师、不服从学校管教,其实这些学生小时候很多都是娇生惯养,被家长宠坏,不知道感激,没有回报的意识,因此我认为作为老师在付出爱心的同时,要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学会回报。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起码的品德修养,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学校对我们有培养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对我们有保卫之恩;要让学生理解爱,学会感恩,感恩于父母赐予的生命、感恩于老师赋予的智慧、感恩于朋友给予的友谊,感恩于党和国家创造的社会环境;一个常情感恩之心的人、心理坦荡、胸怀宽阔、以助人为乐。
在学会回报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当一个人有责任感时,做事就有分寸,态度就认真,当学生富有责任心时,就会自觉维护班集体利益、学校秩序。正所谓: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班级纪律不好,我的责任;学校秩序不好,我的责任;使责任感深入到每位同学的心里。懂得感恩,富有责任感,使学生养成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爱社会;共创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
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管理安全是第一位,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责任,现在的中职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良好,缺少艰苦的磨练,心理和身体的承受力差,并且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是心理困惑和烦恼出现的最多时期,早恋、不善于与人相处,家庭原因(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学生的自杀、离家出走不时见之于报章,给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大压力,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格孤僻、家庭环境特殊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经常与其谈话沟通,号召同学们给予帮助和宽容,有行为异常的学生,要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困惑,共同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优化情绪,同时体育运动能增进友谊,培养合作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使人胸怀开阔,积极上进,从而消除不良情绪的产生。
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安全知识的学习是班会课的重要环节,交通、消防、人身安全等教育要常抓不懈,要求学生熟读《安全教育手册》,掌握常见的避险、自救和简单救护的常识,懂得使用110、119、120等求救电话;教会学生认识交通标志、各种禁止、警告、消防标志,以及危险物品的包装标志;提醒同学们外出或回家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严禁无证驾驶机动车,在家或宿舍要消除火灾隐患,参加体育运动做足预防措施,少做激烈运动,不做危险动作,在学校如发现打架现象,马上报告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
五、认真执行学校规章制度,严格班级组织纪律。
管理要靠制度,管人要管心,任何一个单位或学校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守则,只有每个班级都认真执行学校管理的统一规定,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有秩序、协调运作;学校大环境影响班级的小环境,班级的小环境也影响学生个人的操行和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起关键的作用。班级管理效率的提高要依靠学校良好的整体环境,所以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认真执行学校管理的统一规定,共同营造一个整体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其实班主任工作最需要团队精神,因为学生是很容易互相影响的,当某个班级管理松懈,学生表现散慢时,如果学校不及时加强管理,这些消极的现象就会很快漫延开来,其他班的学生就有样学样,纪律性就差,加大班级管理的难度,最终对学校的整体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某个班级管理好、学生各方面表现优异,对其他班是一个标榜,是学习的模范,能带动大家积极上进,这样对学校整体管理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全校共同进步。
我对班级的管理工作,奉行的是“严师出高徒”的原则,要求同学们在班里争先进,班集体在学校创文明班;严格要求学生按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学生守则来规范个人行为,同时建立本班的德育量化管理体系,由班干部认真统计和考评各项数据,通过数据找出问题,总结出各位同学的日常表现,及时给予表扬或批评,再加强管理和引导;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纪律性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前提,班级整体纪律好,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好,任课老师的授课质量就高,真正达到学的专心、教的开心,最终每位同学都受益;班级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大家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获得先进,全班同学都感受到光荣,各位同学也会从中感受前进的动力。
六、构建积极上进、团结和谐的班集体,争创文明班级。
国家在提出创建和谐社会,任何组织的发展也需要团队合作,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团队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能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使学生养成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所必需的团队意识,班级团队意识的培养可以这样做:
最后,要组建一个号召力强的班干伍,班委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挑选有组织能力,学习优良,善于团结他人,有正气的学生来担任,给班干部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同时也要发挥同学们的民主权力,这样才能做到大家齐参与,更好地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就充分发挥起来,班干部工作时,要做到大胆管理,积极管理。为体现班团队作风,班上要经常组织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号召力的活动,特别是校园里的文体比赛要积极参与,它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和熏陶,更好地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体现团队精神的作用。
德育课心得体会【第三篇】
德育课,是我们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在参与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体会颇深。以下将从个人成长、价值观塑造、团队合作、社会责任以及学习方法五个方面展开,分享我的德育课心得体会。
首先,德育课对于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课堂上的学习到校外的实践活动,德育课培养了我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参与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主动解决个人问题。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也使我学会了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其次,德育课在塑造我个人的价值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探讨一些道德问题和伦理的讨论,我对生命的尊重、诚信的重要性、友善待人的原则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德育课也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行对他人的影响是无法忽视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递正能量,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
第三,德育课注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进行小组活动和分组讨论,这样能够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力。通过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各种任务,我不仅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也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取得的成果和快乐。这锻炼了我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我明白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
第四,德育课教会了我担当社会责任。课上我们经常讨论一些社会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健康教育等,这些课题提醒了我作为社会一员应该怎样去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我学会了如何关心弱势群体,如何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去。在一次社区义工活动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去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这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也使我们体验到了帮助他人和社会的成就感,这是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
最后,德育课还教会了我有效的学习方法。德育课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包含了很多实践和行动。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学习,这种亲身体验和实践教学模式让我更容易记忆和理解知识。同时,德育课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德育课对于学生个人成长、价值观塑造、团队合作、社会责任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懂得责任、有追求、乐于助人的人。我相信,通过德育课的学习,我们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有用之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握紧学习的每一天,将德育课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人。
德育课心得体会【第四篇】
在公共课教学部陈志强主任、董世勋、尉萍副主任的部署安排下,我们德育教研室近期要求所有德育教师相互听课,对阴志平、徐惠敏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评课。通过这次的听课、评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还是收获多多。
这是新课标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要求。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因此,在听课中我特别注意各教师不同的调动学生的方式,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只要学生积极回答了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好,很好。.这表扬鼓励的话随处可见。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如何保持下去同样值得借鉴。教师在每个环节发出的指令清楚准确,不仅借助流畅清晰的语音语调,还充分利用优雅适宜的体态语,把教师的意图传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也只有同学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就无从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这就会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
本次相互听课,公开评课大多数老师进行互动式,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听课的老师们觉得很放松。
纵观所听的这几节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围绕目标层层展开,每一个活动都是为下一个步骤作准备。
在这几天的听课中,我发现比较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语言很有亲和力,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以上是我的一点感受,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
德育课心得体会【第五篇】
近年来,我国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深感德育课程对于塑造我个人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这一学期的德育课学习,我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社会和生活有了更全面的思考。以下是我对德育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德育课程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德育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引导我们学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内心世界的问题。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的故事和人生经验,我深刻领悟到做人要有德行,要有道义,要尊重他人。班级里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受益匪浅。有一天上课,我发现我的同桌在抄袭作业。按理说,我应该劝阻他,但为了自己的利益,我选择了默不作声。德育老师通过这件事给了我一次思考的机会,我深刻体会到不正当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也会破坏自己的良心。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时时严守道德底线,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公益活动中,努力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其次,德育课程使我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与尊重。在德育课上,我们学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我明白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在相互交往中更加包容。德育老师给了我们一个任务:访问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压力。我选择了拜访警察叔叔,通过与他深入交流,我了解到警察是保护社会安全和维护公共秩序的人,他们的工作并不容易,需要他们时刻警惕,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职业的多样性和重要性,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梦想和未来发展方向。
再次,德育课程培养了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德育课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了我们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我们曾走进社区,参观老人院,与老人们亲切交流,为他们表演节目,献爱心。这次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老人们的孤独和需求,我决心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此外,我们还参与到了环保志愿活动中,清理垃圾、宣传环保知识,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仅了解到社会的现状和需要,也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最后,德育课程促进了我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德育课注重培养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德育课上,我们学习了各种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通过个案研究和团队活动,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还进行了情景模拟和辩论讨论,培养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这些全面培养的过程,让我成为一个更加自信、思考独立的人。
总结起来,德育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全面的人生提升和思想触动。通过德育课,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学会了尊重与包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德育课程都是一次珍贵的历程,在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在德育课程的引领下,我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德育课心得体会【第六篇】
第一段:引言(200词)。
德育作为教育的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德育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期我在学校的“德育课堂”课程中有了一次深入的体验,并从中受益匪浅。
德育课堂是一节旨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的课程。课堂中重点强调了孝顺、尊重他人、勤劳、诚实、守规矩等道德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是老师们灌输给我们的,更是通过案例、故事和讨论等方式引导我们积极参与。
第二段:课堂实践(250词)。
实际的课堂学习是最有说服力的,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们不仅通过故事讲述来引导我们理解道德价值观,还会邀请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我们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互动,我对于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一次课堂实践中,老师通过组织一次团队合作活动,让我们在合作中学会了尊重他人、互助互爱的道德意识。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成功,光有个人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合作和团结的精神同样重要。
第三段:德育课堂对学生的影响(250词)。
德育课堂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深远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因为德育课堂的影响而发生积极的变化。他们注重父母教育、关心他人、团体合作,养成了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个人的道德水平,也促进了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德育课堂教会了我们要与人为善、体谅他人,这样的道德品质将伴随我们一生。
第四段:德育课堂的改进(250词)。
虽然德育课堂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德育课程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进行讲述和教育,让学生更有共鸣。其次,德育课堂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具体学科学习中体现德育的理念。最后,德育课堂的评价机制需要更加全面和客观,从学生的参与度、改变程度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
第五段:结语(200词)。
德育课堂的开设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课堂的实践和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呵护。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才能成为有担当的公民,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将所学的道德精神融入自己的行为中,并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我相信,在德育的引领下,我会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德育课堂作为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实践和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德育的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然而,德育课堂仍需要不断改进,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建立更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体系。相信在德育课堂的引领下,学生们将成为有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德育课心得体会【第七篇】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200字)。
德育课是我们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品德,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在这门课上,我有幸学到了很多关于道德和人生观念的知识,深受启发。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德育课上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培养团队精神(250字)。
在德育课上,我意识到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团队精神的培养。德育课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如班级合作、团队建设等,帮助我们学会团队合作、互助互爱的重要性。我参与了班级义卖活动,大家无私地为了同学们筹集资金,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购买教材。通过这个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如果每个人都能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那么团队就会变得无比强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将来的生活中,团队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50字)。
德育课还通过让我们了解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培养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念。我们学习了一些道德故事和案例,了解了一些负面行为的后果,明白了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通过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和听取老师的讲解,我重视起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加明白了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我会主动帮助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并自觉遵守学校和家里的规定。在我心目中,良好的品德是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它能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和人生。
第四段:培养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250字)。
德育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在德育课上,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我们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明白了每个人的观点都值得尊重,而且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特长和价值。课堂上,老师还组织我们做了一些个性测试和自我评估,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自己的个性发展。通过这些活动,我更加自信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目标。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250字)。
通过德育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多收获和感悟。我明白了道德行为和人生观念的重要性,学会了团队合作、尊重他人和独立思考。这些都是在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品质。希望将来我能继续保持和发展这些教育中获得的宝贵品质,并将其运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进一步加强德育课的教育力度,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培养品德的机会,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校园环境。
德育课心得体会【第八篇】
通过学习政治新课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新的改变,以下是我我学习政治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一、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背景。
1、从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看:与时俱进。
2、从课程自身存在的问题看:繁、难、偏、旧。
3、从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二、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新理念。
1、课程的性质。
意义与价值。
a.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b.基本内容: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c.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功能定位。
需要在学科课程的系统中把握。
需要在德育工作的系统中把握。
既要避免德育课程'学科化',又要避免德育工作'课程化'。
2、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这是灵魂和本质要求。
讲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强调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强调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强调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理念之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这是实现课程目标针对性有效性的追求。
所谓'引导',是出发点,就是要强调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所谓'特点',是着眼点,就是要强调遵循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成长特点。
所谓'结合',是着力点,就是要专注于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切实回答'五个如何'等重要课题。
理念之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这是课程内容整合科学性的追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
既要保持与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衔接关系,又要区分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递进层次。
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体现高中课程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基于自主选择的拓展性、应用性课程。
理念之四:加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这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施的追求。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引领'动脑'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师生之间,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理念之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
学分认定:学时、过程(态度、表现、变化)、测试等,要拟定可行方案。
3、内容标准的解读方法。
通栏:用具有整合意义的主题表达一级内容目标,呈现课程的组织体系。
左栏:用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表达二级内容目标,通过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出行为要求来呈现具体的内容标准;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来表达操作过程(过程性)和预期表现(结果性)两方面的要求;既反映特定知识的要求,更注重思想政治观点的把握。具有指令性、规范性。行为主体是学生。
右栏:从内容要点的把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两个方面,对相应内容目标的实施,做出'提示与建议'。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和选择性。行为主体是教师。
例如,描述(行为动词)几种消费心理(条件);比较(行为动词)消费行为的差异(条件);辨析(行为动词)消费观念的变化(条件),树立(行为动词)正确的消费观(预期表现)。
在行为目标陈述的句式中,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预期表现。
又如,评述(行为动词)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条件),感受(行为动词)经济全球化进程(行为条件),明确(行为动词)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预期表现)。
表达结果性目标的行为动词,更强调明确的指向;表达过程性目标的行为动词,则往往是体验性的。
三、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目标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能力——认识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
知识——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维目标紧密切联系,要正确处理,融为一体。
基本观点确立的路线:——目标的意义从生活的主题中提炼——生活的主。
四、新教材的特点。
1、基于案例的思路:
知识来自教师,来自教材。强化教材的法规性质。(旧)。
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促使其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体现这一过程的方式,就是案例(新)。
2、基于问题的思路:
编写教材的主要任务是把有关结论加以规范清楚、表达准确(旧)。
编写教材时要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新)。
3、基于情境的思路:
学科概念的表述和呈现,始终是编写教材的中心环节。(旧)。
仿真情境的设计和引入,应成为编写教材至关重要的环节。(新)。
五、新教材的突破。
比较1。
关注点:是否有明确、权威的定义。定义是否全面、严谨,合乎学科规范。
关注点:是否提供了思维路径和空间。是否促使学生自己得出并表达结论。
比较2。
比较3。
适于接受性的教学进程:'目标——策略——评价'。
适于研究性的学习进程:'活动——体验——表现'。
六、学习新课标后的思考: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角色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通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责任,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