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3年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91546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一篇】

1、学习生字词,认识“戳”,理解“夸口”、“哑口无言”并造句。

2、读懂课文,感悟寓意。

3、通过说、问、演、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一、导入

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许多成语。今天,我来考一考大家,看谁的成语积累最丰富。

2、成语积累练习,男女分组抢答:含有数字“一、二、三……十、百、千、万”的成语。

3、在你所学过的成语中,你觉得哪一个成语最好玩,最有意思?说一说。

4、看来大家掌握的成语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来自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故事,叫《自相矛盾》。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有一个生字比较难写,请大家看老师板书:戳chuo。指导读准音,认清形。(第一声,左上羽的变形,左下住多一横,右边是它的部首戈。)谁来用它组词?戳穿,戳破。动作演示“戳穿”。

2、那么,《自相矛盾》中,是什么戳什么呢?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放动画。

3、打开书,自由朗读,然后检查,正音。

4、我发现有一个词,在那个楚国人说话前两次出现,那就是“夸口”。板书。指导读楚国人的话,理解并造句。他两次分别夸什么的.呢?指名答。(板书矛:天下第一。盾:举世无双。)

5、这个楚国人这样叫卖他的矛和盾,你听出了什么?听出矛盾来啦。指名说。

6、是啊,旁观的人也听出来了,有个人听不下去了,问了楚国人一个问题: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句子: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指导读出感情。

7、“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用换词法理解并造句。那个楚国人____,回答不出来了。(哑口无言,目瞪口呆,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8、出示思考题:

a、这位楚国人这时候会怎样想、又怎样做呢?

b、你还想对这位楚国人说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揭示寓意,幻灯出示,齐读。(比喻言语、行动前后互相对立,不能自圆其说,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诚信,因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三、拓展练笔

1、小练笔:在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故事其实太多、太多。你遇到过这样的事例吗?结合自己的体验,写1篇小练笔:读《自相矛盾》有感写完后,老师进行评点。

2、作业:

自学另外两则寓言。

生字词各写两遍。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篇】

1、图片导入:

ppt出示意矛和盾的图片,提问学生根据图片辨别长矛与盾牌

了解长矛矛尖锐利盾牌盾身坚固的基本特征

2、问题导入:

如果拿锐利的矛去刺坚固的盾会发生什么呢?

可这个问题却让楚人“弗能应也”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入文本一探究竟。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鬻字的读音,吾的读音,弗的读音和夫的读音

2、联系读音,导入方法

(1)提问,夫为什么要读第二声?引导学生关注注释,夫的含义

总结,了解文言的意思,有助于我们读准字音,从而为读出节奏奠定基础,

(2)联系已经学习过的文言文中零散的方法和五下第二单元中阅读古典名著中的.系统性方法,归纳总结了解文言文意思的相关方法。

联系注释

联系插图

组词比较

联系上下文

查阅工具书

适当调换句子中的顺序

3、运用方法,自主理解,尝试断句

(1)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时间预留要充沛)

(2)理解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3)理解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4)理解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5)理解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根据意思,自主断句,非固定停顿,言之有理即可。

理解完意思,尝试根据意思,自主朗读,提示朗读中读好停顿,声断气连的读

1、带着理解,其读文言文,强化成果,尝试读出韵律

2、去掉标点,再读文言文,自主断句,深化文言理解

3、挖掉句子,再度文言文,尝试记忆,打下背诵基础

4、角色扮演,分读文言文,读出语气,感受文言趣味。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三篇】

《自相矛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里面的一则成语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自相矛盾,言过其实。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含义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1、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调朗读和复述训练。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一、故设矛盾,导入新课

1.用“自相矛盾”的导入语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

师:同学们,今天我校的语文老师全部大部分来听课了。生:“全部”和“大部分”两个词矛盾。

师:噢!说错了。我重新说一句,今天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

师:又出问题了?

生指出错误

师:“矛”是什么东西?“盾”是什么呢?

生:古代的兵器,防身用的盾牌。

2、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师:把“矛”和“盾”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件东西了,它产生了新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老师刚才说的那种句子。

3、让学生交流课前准备“自相矛盾”的例子。

师:其实,自相矛盾的事例还有很多,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这方面的例子,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有个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就是前后矛盾。

生:有个人看到墙上有人乱涂乱画,他就在墙上写了一行字——————“不准乱涂乱画”。

4、自相矛盾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谁呢?“自

相矛盾”出自《韩非子》,今天我们就来“寻根”——————学习《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

设计意图对于“自相矛盾”是怎么回事,学生其实并不陌生,以前做过“前后矛盾”的改病句练习,生活中也常能听到、看到“自相矛盾”的情况。教学中,把交流“自相矛盾”的事例放在课伊始,把课文的学习当作“寻根”来处理,符合“教学基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教师以“自相矛盾”的导入语引出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教学因此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①读词:矛、盾、卖、夸、怎、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

②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③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并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张口结舌”的含义。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月亮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三、扣住“夸口”,理解内容

1、拆分“夸”字,引出楚国人说的“大话”。

师:“夸口”是什么意思?

生:夸奖自己。

师:“夸”字上面是什么字?

生:是“大”字。

师:“夸口”就是说大话。楚国人到底说了什么大话呢?

生:他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还说来一句:“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2、理解楚国人说的第一句大话。

师:现在我们来把句子变一变,加上一组关联词说一说。

生: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现在我们再来变句子,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来说句子。

生:他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能不能再变一下,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出句子的意思。

生:我的盾非常坚固,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生:我的盾太坚固了,对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3、理解楚国人说的第二句大话。

师:模仿第一句,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楚国人说的两句话是构建“自相矛盾”意义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句子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学的重点因此放在对句义的强化上面。为达到这个目的,先让学生“读”句子,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熟句子,读出“夸大”的语气,初步感知句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变”句子,通过“三变”句子,进一步强化对两个句子的理解。这个过程采用了“拆字法”,从“夸”中拆出“大”字,帮助学生理解“夸口”的意思,并按照“大”的要求,读出“夸大”的语气,由此切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再次拆字,思考楚国人吃的“亏”。

师:说大话好不好?

生:不好。

师:“夸”的下面是什么字?

生:“亏”字。

师:“亏”字可组什么词?

生:吃亏亏损

师:说大话要吃亏,现在楚国人说了两句大话,就要吃大亏了。细读课文,想想楚国人吃了什么亏?

生:当人们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时,他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2、深入理解课文,思考:楚国人为什么会吃“亏”。

师:那个楚国人刚才会说得不得了,现在一下子没话说了。我们把周围的人的问题画出来,并试着回答他的问题。

生:因为用他的矛来戳他的盾,可能矛还是好好的,盾却坏了。生:可能盾好好的,可矛戳坏了。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部分的教学,这里再次利用“夸”字,从“夸”字中拆分出“亏”字,利用“亏”字引出“吃亏”的意思,进而提出“楚国人吃了什么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本文的学习重点——————楚国人为什么会“吃亏”?学生回答了这个问题,就基本弄懂了“自相矛盾”的意思。

五、替写反思,提升认识

1、替写反思:那楚国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决定写1篇反思日记。他会怎样写呢?我们来帮他写一写。

生:看来我不应该说大话,让人笑话了,一样东西都没有卖掉。如果今天只说了一句大话,还可以,说了两句大话,就出问题了。

生:我应该谦虚一点才对呀,世界上怎么可能有“最”的事呢?

生:今天我真是太丢脸了,我怎么可以这样说大话呢?说了一句还好,第二句再说,就自相矛盾了。

生:我以后说话可得小心点,先想好了再说,不能说满口话,要注意前后语句不能矛盾,不然会闹出笑话的。

生:早知如此,我就不该这样说话了,本想夸耀一下,让自己的生意做得好一点,没想到反而露馅了,没人来买了。这都是“自相矛盾”惹的祸啊!

2、我们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出示:读了这个故事,我妈知道了,说话和做事不能前后抵制,要前后一致。

设计意图学习这个故事,必须让学生明白点什么,这是本堂课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这里借用“写反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写作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点拨引导,把学生引导到思想的深处。楚国人的根本性错误是前后两句话自相矛盾,前一句是对后一句的否定,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否定,不可能同时成立。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

2、认真完成《习字册》。

3、完成课后作业——见作业与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四篇】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故事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学习。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成语。提起成语,我想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吧?能说几个吗?

我们来个成语填字大比拼,看看谁掌握的成语最多?(师出示)自( )( )( )

小组处代表展示后,大屏幕投影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不量力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

师: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中,成语又是其中璀璨瑰宝,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并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增加语言的艺术性。今天我们就再学一个成语:自相矛盾。 (课件演示)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师: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师: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师:同学们,这是1篇寓言,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寓言?是怎样学习的?(使学生知道学习语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师:这篇寓言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

(课件演示)这是1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课件演示)《自相矛盾》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隔词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

2、学生练习把语气度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猜想寓言大意。

(三)读懂,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2、小组交流不好理解的语句和说不通顺的语句。

3、全班交流,师重点检查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课件演示)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写]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指名朗读,学生评议。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

5、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品味语气、语调。)

6、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他为什么张口结舌?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flash动画,通过看flash动画,进一步理解原文。

7、学生分小组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现在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演一演。)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师:那个人买东西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你悟出什么道理

师指导点拨:(课件演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的人。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五)总结学习方法,表演加深理解

1、师:同学们,上面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大家说文言文好不好学?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怎样学习文言文:(课件演示)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2、学生到讲台上表演本课,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体会卖矛盾先炫耀夸口,后张口结舌的语气、神态。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五篇】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依次演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

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板书:故事、道理

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

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板书:学、明)

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师: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要仔细哦。

师: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

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

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

(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生读字词:戳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2)生读字词:矛 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大家看:(链接)谁来读读介绍。

(3)让我们继续读。生读字词:锐利 、坚固。 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

生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可以。)

生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也行。)

生3: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书里就是这样用的。)

(4)接着读。读词:拿、卖。 师:你能用上这些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

(5)读读这两个词:夸口、张口结舌。

师:“张口结舌”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显示: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读一读。

哦,是他没话可说了。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张口结舌”的含义了。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注意:当他在读的时候啊,我们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在读这两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读的?(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那好,大家都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有一些表情和动作呢?你们也来做一次卖东西的人,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读。生加动作练习读书。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一会儿说说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楚国人是个怎样的人啊?(播放flash动画)

(自夸、耍小聪明、不动脑筋、愚蠢可笑、爱说大话)

4、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划下来。

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男女生分读)有问题吗?

(2)那你能质问他,当场拆穿他吗?

还可以怎么问他?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你能用“如果……,就说明……。”的语句来说说吗?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啊?

(如果戳得穿说明了什么?戳不穿呢?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断了呢?)

(4)同学们,看来这楚国人说的两句话,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样的啊?(相互抵触、不一致。)像他这样自己说话前后抵触、撞车,这叫什么啊?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板书:张口结舌

可是光这样批评他可不行啊,我们还得告诉他错在哪里?得帮他总结一下教训。不然,他下次还会犯的。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那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以后做事、说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啊?请你在旁边写写你从中明白的道理。谁来说说!

(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1、生活中有哪些例子是自相矛盾的?

2、看看下列句子有无自相矛盾的地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9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