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保安(实用5篇)
【导言】此例“形象保安(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形象保安范文1
关键词新形势 电力企业 安全保卫工作 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地保障,国家加大了对于电力企业的投资力度,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但是,随着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它所面临的安全保卫形势也有了新的变化,电力企业规模与范围的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水平,促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电力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安保问题
(一)体制问题
我国由于长期的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使得电力企业在安全保卫工作方面的体制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水平。这种体制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整个的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运作体系,在安全保卫工作的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在这种体制问题的影响下,电力企业在开展安全保卫工作的过程中,就缺乏与相关公检法部门的协调工作,在一些安全问题出现以后,很难及时有效的解决,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电力设施损害与偷窃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的有色金属市场也呈现出一种异常活跃的局面,有色金属的价格也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在废旧物品方面的收购制度不完善,整个的收购环境比较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受到利益驱动的人,就会偷窃一些电力企业的电力设备,从而谋取私利。许多的电力塔材、变压器以及电线等设施都被偷窃,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电力企业资源浪费,对于电力企业整个的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安保工作面临电力设备被偷窃的严峻挑战。
(三)窃电与违法输电现象依旧存在
电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采取一些非法的手段,盗窃国家电力资源,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地阻碍。因此,在开展电力企业安保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窃电现象的管制工作,最大程度上的避免国家的损失。
二、电力企业新形势下的安全保卫工作对策
(一)完善内部安全保卫制度
电力企业想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安保环境,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完善内部的安全保卫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安保制度,最大程度上的提升电力企业的安保工作水平。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在制定安保政策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详细的安保规范,并且对于安保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具体分配,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力企业的安全保卫工作水平。
(二)强化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
针对一些电力设施被盗的情况,电力企业在开展安保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增加巡逻的次数,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盗窃现象的出现。在开展这一方面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与当地的公检法部门积极配合,严厉的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最大程度上的降低对电力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电力设施的保卫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安保人员身上,应该加强一些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增强电力企业内部员工保护公司财产的意识,从而将这种思想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进而减少企业的损失。
(三)杜绝窃电以及违法输电现象
电力企业在开展安全保卫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对内部设施的保护方面,应该对于电力的运输加强管理,加大对于窃电以及违法输电现象的查处力度。在这个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安保部门应该与公安局相配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及时有效的发现,最大程度上的避免电力企业的损失。一旦发现一些窃电以及违法输电的现象以后,要及时的告知执法人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打击窃电等违法犯罪行为。而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供电设置,电力企业应该采用定人定位的方式,强化对于这些地区电力设施以及供电情况的检查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的避免窃电想象的产生,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提升安保人员的业务素质
电力企业开展安保工作的过程中,安保人员发挥着最为显著的作用,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及时的提升安保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高质量的业务工作,为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利用一些闲暇的时间,加强对于安保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他们安全技能以及安全知识的提升,从而提升整个安保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整个的安全保卫工作能否顺利的展开,只有电力企业具备了高水平的安全保卫能力以后,才能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地保障。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十分的重视自身的安全保卫工作,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保卫措施,提升自身的安全保卫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的电力企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运转,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举。对新时期现代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的思考[J].科学之友,20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形象保安,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形象保安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形象保安范文2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基层形象与机关形象的关系,切实做到基层所队与机关部门一样从严规范。
我们在以往的工作中,常常过于强调树立基层的形象和窗口的形象,明查暗访一股脑地糊向基层和窗口,而对一些机关科室管理松懈、办事效率不高和一些机关干部迟到早退、服务态度不端等现象,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熟视无睹,放任不管。这样一来,群众有意见,认为到机关办事很难,还不如基层所队热情和痛快;基层所队民警也有忿忿不平的心理失衡,认为机关干部不仅没有工作硬性指标压力,“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而且尽管纪律松弛、效率不高也没有什么说法,该得的待遇都能得到。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内部形象与社会形象的关系,切实做到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一样从严管理。
多年以来,不论公安部还是全国各级公安机关,都在从严治警工作上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有的民警内部形象与社会形象不尽一致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一些民警工作时间非常遵守纪律,表现得也很出色,可是下了班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完全置一个人的社会公德于不顾,置一名人民警察的社会形象于不顾。有的开特权车,或者随意停放车辆;有的在公共场所趾高气扬,吆五喝六,痞气匪气十足;有的沉迷于“灯红酒绿”,甚至酒后滋事;有的经常夜不归宿,惹得老婆孩子到处哭闹,等等。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给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带来严重的阻碍。
人民警察社会形象的好坏,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其所在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工作水平的高低。对此,应当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要坚持素质教育经常化。讲清讲明公安民警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讲清讲明公安民警违法乱纪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切实做到逢会必讲,从而不断强化每个民警的公德意识和社会形象意识。二是要坚持行为养成规范化。通过建立健全并且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行为规范和社会行为规范,切实做到经常讲评,同时对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细致疏导乃至严厉惩戒,从而不断强化每个民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要坚持监督管理制度化。积极探索民警八小时工作外的管理方法,切实做到既能够依法尊重每个民警的隐私权、人格权,又能够及时掌握每个民警在社会上的所作所为。尤其是要完善民警思想和行为状况定期分析制度,把每个民警身上表现出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要坚持以点带面具体化。凡事从小入手,以点带面抓推进。我们分局经过一段时间的具体实践,使各个办公场所的车辆摆放、物品摆放、内务卫生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派出所等基层一线单位都统一悬挂了单位牌匾、宣传标语、条幅,基本统一了床单、被褥、窗帘,基本做到了办公用具的干净整洁。就连派出所建立的治安岗亭也都实现了外观统一,里面规范地悬挂着“三声四有五个一样”等为民服务宣传标语,微机等物品摆放整齐。工作中,无论机关民警还是基层民警,没有特殊情况都着警服,而且做到警容严整。派出所民警值班时必须着装整齐,佩戴胸卡,扎好武装带,值正班的所长和民警佩带白色袖标。特别是过去作为一个“顽症”,被人大代表、
形象保安范文3
关键词:延安时期;气象人;作风纯洁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118—02
延安时期指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13年,即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吴起镇,1948年3月23日,、、任弼时在陕北吴堡县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延安时期,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开创了我国人民气象事业的先河。1945年3月,中央军委三局在延安清凉山下举办了第一期气象人员训练队,学员毕业后建立了6个气象观测站。9月,延安气象台在凤凰山下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气象台,人民气象事业由此起步。在气象事业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气象人形成了优良的工作作风。回顾历史,它将带给我们重要启示。
一、延安时期气象人保持工作作风纯洁的生动实践
工作作风是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点,是贯穿于工作过程中的一贯风格。延安时期,气象人形成了勤学善学、艰苦奋斗、忘我奉献、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一)勤学善学,成效显著
延安时期的气象事业创建初衷首先是为满足军事活动的需要。当时,专业的气象人才极其缺乏。1945年3月,中央军委三局在延安清凉山下举办了第一期气象人员训练队,21名学员来自军队和地方,均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一定通讯基础知识的青年。学习内容包括地面观测、美军通报规则、报话机的使用等等。学员基础薄弱,但学习热情高涨,成效显著。学员毕业后,在敌后根据地建立和开展气象工作,出色完成任务。其中,6名学员在陕甘宁、晋冀鲁豫等解放区建立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批气象站。
延安气象台正式成立后,根据当时形势需要,更加重视气象知识、业务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其勤学善学的工作作风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集中培训,掌握操作技能。9月气象台成立,10月开始集中培训。培训目标非常明确,即保障等中央领导的飞行安全,尽早掌握气象知识和观测技术,担任气象观测的值班工作。美军气象人员担任教员,耐心讲解理论,手把手教练操作,教授重点是操作。学员年轻,课内认真听讲,课外巩固提高。第二,学习工作相结合,培养多种技能。学习培训结束后,学员承担业务值班工作,担任气象观测和编发天气报告的工作。工作中,气象台人员有计划地继续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例如,报务技能纯熟的同志教其他气象人员学习报务;一些同志讲授天气理论知识;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还向美国人学习开汽车、放电影。通过学习培训,气象台人员一专多能。第三,互帮互学,转战学习。延安气象台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工作时间也先后不一。由此,以老带新、互帮互学的学习方法坚持到转战山西、河北。转战途中,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坚持业务学习。学习的内容逐渐加深,范围更广,学习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第四,抓紧政治学习,进行形势教育。延安时期,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例如,转战山西期间,每天坚持学习,主要学习“七大”新、《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土地法大纲等。
(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延安时期,气象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学习方面:教室是清凉山的土窑洞,特别简陋,没有桌椅板凳,学员双膝当桌,石头为凳。缺乏基本的学习用品,废旧纸作为笔记本,锅灰水代替墨水。生活方面:吃小米、瓜菜、油极少,穿灰土布军装,七八个人合睡一个土炕,铺茅草。转战山西期间,气象台工作人员主要吃小米、黑豆、萝卜、土豆,基本上吃不到油和其他蔬菜。工作方面:延安的冬天零下20多度,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衣服单薄,冻得打哆嗦,但还是坚持一丝不■地观测气象。进行探空观测时,需要把小油机用人力拉到山上发电。撤离延安,转战山西、河北期间,工作更是困难重重。1946年冬,气象台奉命转移重要物资器材,为了保住珍贵的器材和学习资料,气象台人员用背背、肩挑,山路崎岖不平,气象台工作人员走得脚起血泡,但工作热情不减。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气象台工作人员做出了准确的天气报告,为抗日战争、为重庆谈判、为中央领导人等的专机飞行的气象保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撤离延安,转战山西、河北期间,气象人怀着创建新中国气象事业的雄心壮志,克服重重险阻,完好保存了气象仪器和学习资料,也为新中国气象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气象工作者。
(三)忘我奉献,团结协作
延安时期,气象人形成了为国家、民族和气象事业忘我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革命利益为重,服从组织安排。延安气象台的工作人员基本以中央军委选调为主,大多具有较好的政治条件和相对较高的文化基础。有的在自然科学院读完大学一年级,憧憬革命成功后成为一名科学家或工程师,但组织要求他们改学气象时,他们毫不犹豫放弃自己的专业和爱好,服从组织需要和工作安排。第二,严守纪律,团结协作。气象事业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直接承担为中央领导及其他政治活动飞行的气象保障任务,其人员需要政治上十分可靠。气象人员不仅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还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和经济纪律。同时,气象台的同志来自不同省份、单位、从创建新中国气象事业的战略出发,党按照“五湖四海”的方针调配工作人员。气象工作人员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二、延安时期气象人保持工作作风纯洁的历史启示
中纪委十七届七中全会提出保持党的纯洁性。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保持气象人工作作风的纯洁?延安时期,气象人的生动实践带给我们很多历史的启示。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一切工作都需要人去推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和平建设时期,更不能忽视做人的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气象工作者的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程度较高、思想活跃等新特点。这更加需要针对气象人才队伍的特点和气象工作实际,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意识、创新工作载体、探索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优良工作作风的形成提供思想政治保证。
(二)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的战略地位
延安时期,在《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文中强调:“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1]气象事业的发展,需要把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摆在重要战略地位,培训坚持“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针,明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目标、培训内容、探索现代培训方法,注重培养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气象干部。一方面,从战略层面为气象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从具体的工作作风维度训练干部形成勤学善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三)大力弘扬老一辈气象工作者树立的延安精神
我国的气象事业经历了60多个春秋的发展,正在气象现代化的道路上迅速迈进。新形势下,气象人更加需要学习、继承和弘扬气象人的延安精神。第一,学习老一辈气象工作者不为名、不图利,全心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的崇高思想;第二,坚持“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继承老一辈气象工作者从实际出发,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工作精神。第三,弘扬老一辈气象工作者严守纪律、服从分配、紧密团结、协作共事的优良作风。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7.
[2]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3]延安时代的气象事业编篡委员会。延安时代的气象事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4]新中国气象事业回忆录编委会。新中国气象事业回忆录[M].内部发行。
[5]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现代化60年[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形象保安范文4
[关键词]安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情境;教学资源
2016年8月,山东临沂贫困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郁结心胸,骤然离世。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舆论较多地聚焦在信息泄露与政府部门的监管层面。然而社会是大染缸,犯罪分子无处不在,杜绝类似事件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思想品德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渗透,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地认识社会、做好自我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
教育最忌强加和灌输,应通过必要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有效、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教育目标,这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过多的说教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不到应有的警醒教育效果。我们应注重通过阅读、思考、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感受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累必要的安全技巧。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苏人版,下同)“青少年遭受不法侵害时,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自我保护”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教者再补充适当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感受到各种侵害无处不有,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由此生成一定程度的安全意识。同时在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中,总结出及时观察周围环境、机智地求助他人、避免激怒对方、暂时进行必要的妥协以保证生命安全等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为保护自身安全积累了必要的安全预案。这种通过自主学习生成的安全意识和积累的安全A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深刻的。
二、创设形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增强安全意识
思想品德学科具有不可避免的严肃性、抽象性,如果教者在教学中一味地通过口头进行知识性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渐感学科枯燥乏味,兴趣全无,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开展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者有必要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丰富多彩、趣味洋溢的教学形式,使知识呈现尽量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接受过程尽量简单化、愉快化。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如何拒绝不良诱惑”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双簧戏”的表演,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知晓不良诱惑就在身边,要想拒绝不良诱惑,确保自身安全,就必须学会避开诱因,婉言谢绝朋友,改正不良习惯。又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内容时,可以组织一个模拟法庭,将有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脱离教材乏味空洞、抽象严肃的叙述,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总之,通过类似的情境呈现方式,将教材抽象知识变为形象知识,学生接受过程会变得更轻松,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三、充分呈现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了解社会中增强安全意识
形象保安范文5
人民警察形象代表着国家、政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对维护党的领导,维护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警察形象建设,就必须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可亲、可爱、可敬的警察形象,沟通警民感情,改善警民关系,最终形成警民共治的良好局面。一、警察形象的含义及影响警察形象的原因
何为警察形象?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而警察形象则是指人民警察给予人的直观的、具体的、形象化的总看法、印象或感受,即社会公众对警察的总体评价。它是民警价值观念、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廉政意识、服务作风、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的综合反映。警察形象体现了公安机关的精神风貌,是民警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包括仪表形象、纪律形象、业务形象、服务形象和知识形象等。
近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转变管理理念,强调树立新型的、更富人情味、值得信赖的警察公众形象,在加强队伍建设、改变警察形象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如执行“五条禁令”、开展“三项教育”、推出警察卡通形象、警察形象大使等一系列活动,使警察的总体形象有了明显地变化,服务热情、工作规范、执法文明等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得到树立。但是,公众眼中的警察形象还是不尽人意,有的甚至不堪入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1、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第一,由于人事管理上进口不严,出口不畅,导致少数素质低下的民警进入公安队伍,影响了队伍整体形象;第二,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反映到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等方面,出现了许多社会群众不满意的行业不正之风,问题虽然发生在极个别民警身上,但性质恶劣,后果严重,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警察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
2、日常执法工作不尽人意。一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大众的需求产生较大的距离,机械呆板的工作方法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二是部分民警执法不够规范,以罚代刑、以罚代教、以罚代拘等“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三是公安宣传工作不力,未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治警不严,惩处不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一方面队伍中少数害群之马未能得到及时处置,不能使得后来者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无法约束民警的思想、行为,导致民警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
(二)来自群众方面的因素。
1、期望过高,失望越大。相当一部分群众把民警当作“神”而不是当作“人”来看,他们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然而,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进而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2、认识偏颇,混淆视听。在频繁的警民接触过程中,一些群众由对少数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甚至鄙夷而形成对民警群体的错误认识;由对一些民警工作绩效的不满意导致对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怀疑;由极少数民警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对整个公安队伍的不信任。这些有失偏颇的认识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警民隔阂。
3、认知有限,造成误解。由于部分群众法律知识有限,对刑法等实体法有所了解,而对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刑罚的执行等有关规定不够了解,以致对正常的警务活动产生误解。例如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假释、监外执行等正常法律措施,常因人犯“复出”而被群众误解为的司法腐败行为,由此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
(三)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原因。
1、行政干预,滥用警力。一是由于公安机关执法权限较大,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往往将公安机关当成万能钥匙,其他部门一遇上难办的事就让警察去管,无形中扩大了公安机关的对立面,从而损害警察形象;二是非警务活动过多,损害警民关系,影响民警的执法形象。
2、鱼目混珠,损害形象。六、七十年代,穿制服、戴大盖帽的行政执法者唯有公安一家,在老百姓眼里公安机关就是“大盖帽”,代表的是政府形象,有着绝对权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类行政执法人员不断增多,工商、交通、财税、城管、 卫生及联防保安等各式“大盖帽”满天飞,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假冒警察招摇撞骗,严重影响了“大盖帽”在群众心目中的整体形象和威望,也使公安机关的形象受到损害。
3、保障不力,经费不足。首先,因公安经费保障不足,使正常工作无法开展,“以罚代刑”、“以罚代拘”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察的文明执法形象。其次,警力不足,任务繁重,战役过多,超负荷工作,而经济利益却得不到保障,挫伤了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了民警的执法服务形象。
二、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必要性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公安机关是党委政府与群众间最主要的沟通桥梁。民警是公安机关联系和伸向社会公众的触角,扮演着党委政府的公共关系人员的角色。公安民警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的形象。因此,建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意义重大。
(一)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需要。“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在新时期肩负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没有良好的警察形象,公安工作就不可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不可能完成任务。只有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才能造就出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合格人才,才能从容应对并正确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更好地完成公安机关的光荣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公安机关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深入贯彻和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人民警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与其一脉相承。通过形象建设,人民警察可以更好地为民、爱民,让人民满意。
(三)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对人民警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警察的言行不当也越来越容易引起广大群众的误解或纠纷。因此,只有良好的警察形象,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四)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树立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的需要。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有利于不断促进警察与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沟通,实现警察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在与群众密切接触中树立和改善人民警察形象,在经常沟通与交流中达到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从而树立警察公共关系新理念,使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方针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三、人民警察形象建设的目标
警察形象应是人民公仆形象,让人民满意的形象。因此,人民警察形象建设的目标就是提高全体民警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树立起诚心为民的公仆形象、严格执法的文明形象、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和安于淡泊的廉洁形象。加强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改善警民关系,就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方针,多策并举,多管齐下,使人民警察高大形象在群众中不断得到升华。
(一)内强素质。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斜”。说到底,一个部门的形象是自己树立的,警察形象的好坏不是由别人吹捧或批评所决定的,是警察自己掌握着形象毁誉的“切换键”。因为,警察形象中的仪表形象、社会形象是外在的,而服务形象、执法形象是内在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在形象决定和制约外在形象,而内在形象又是由素质决定的。因此,要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在提高素质上花气力,着重提高警察自身素质和管好警察自己。
1、提高民警思想认识,不断增强五个意识。一是服务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入世之后,政府的职能已由“管理”向“服务”转化。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服务”决不是警务工作份外的负担,而是一种法定的、必须履行的职责,是应该提倡的职业精神和美德。因此,新时期的公安机关是集、打击、管理、服务于一身的多元职能的公安机关。民警只有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中,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让群众满意。二是宗旨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更高,只有增强宗旨意识,认真思考和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才能树立起人民警察诚心为民的公仆形象。三是“诚信”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诚信”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诚心为善并付诸实践,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这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一贯要求,也是我国加入WTO后的公安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公安机关作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公安机关的信用是政府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公安机关既要做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维护者,更要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示范者、实践者。四是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追求平等、尊重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对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公安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尊重法律、保障人权”是现代警察所必须树立的执法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执法为民,实现司法公正,在群众心中树立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执法的文明形象。五是形象意识。形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象反映素质,折射作风,表现文明,影响声誉,影响环境,所以有人说:“形象重于生命”。“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社会形象”,这既是总书记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公安大讨论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警务活动和民警管理。良好的形象,要靠制度规范和制约。只有通过对公安机关的工作、行为、装备进行规范,有效提高队伍的工作效能,重塑“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才能有效改善警民关系,实现警民共治。一要继续贯彻落实“五条禁令”、《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加强警容风纪形象建设。警容风纪是警察形象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展示警察风貌的窗口。人民警察讲究礼仪,保持严整的警容,目的在于展示公安机关的优良作风,做到举止文明,令行禁止,朝气蓬勃,雷厉风行,在行为举止方面显示出人民警察的威严,把他们铸造成新时代人民卫士。二要健全业务培训机制,落实业务知识培训制度。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严格培训,有效提高民警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实战技能,才能保证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改善执法形象。为此,要努力提高队伍的科技水平、执法水平、 行政管理水平和口才交际能力。三要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使民警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保持队伍纯洁。要大力推行岗位目标责任、末位淘汰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制度,增强广大民警竞争和危机意识,充分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民警的岗位责任感和荣辱感,以良好的工作姿态树立人民警察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要以“治长”为重点,以“从严”为核心,建立健全从严管理队伍的制度,坚持教育与处理并举,对民警实行“严治、严管、严教、严查”,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用人制度,严把“进口”,畅通“出口”,严格执行“凡进必考”制,从源头上把住进人关,大力清理不合格人员,下大力气治理和解决刑讯逼供、等问题,并将其与“治警打假”有机结合起来,确保队伍纯洁。
3、解决经费保障,改善警察形象。解决经费保障,让警察不再有后顾之忧,势必极大的调动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积极性,确保社会安定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促进治安环境的进一步好转,有利于改善警察形象,密切警民关系,意义重大。
4、提高公安工作绩效,努力创造安定的社会治安环境。社会稳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必须牢固树立稳定第一的思想,把维护稳定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依法严格治安管理,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这是树立人民警察社会形象的基本要求。
5、落实警务公开制度,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促进形象转变。警务公开是把为人民服务承诺落在实处,使为人民服务具体化和规范化。实施警务公开,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减少公众和警察合作的盲目性,增加了公众对警察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警察加强服务意识和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形象建设。
(二)外树形象。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要树立起良好的警察形象,除了警察自身表现要好外,更要借助外力,提高警察的影响力。外树形象,简单地说,就是运用警察公共关系新理念,展示现代人民警察新形象,即提高警察组织自身的影响力,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争取更大更多的公众支持,获得最佳的组织效益和社会效益。
1、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种组织、团体和社会公众的支持与协助。一是要与人大、政协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安机关聘请的党风警风监督员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听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意见;二是要经常与纪委、监察、等部门保持联系,与基层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征询意见;三是要加强与民间社团的联系,邀请他们前来参观、座谈,获取他们的支持;四是要深入社区、农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请人民监督员、设立民警违纪举报投诉电话,邀请舆论监督等形式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改进警察队伍中的不良作风,促进人民警察形象建设。
2、利用新闻媒介,增强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新闻媒介主要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大众传播工具。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等传播工具,宣传公安工作。一是要向社会宣传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警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能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既要宣传民警的工作,也要反映民警的疾苦,以唤起群众对民警的理解,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三是要大力宣传公安队伍的模范典型,挖掘题材,创作精品,教育感染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公安民警、信赖公安民警。四是要向群众公开和宣传公安机关的办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构筑一个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的社会环境。五是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减少公开曝光,防止产生负面效应。六要要开设与民沟通的渠道。如设立警民论坛,征集交流话题,搭建警民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组织开展亲民活动,实现警察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加强沟通,促进理解,树立形象。
3、要建立形象危机处理机制。公安机关应建立起形象危机处理机制,指定专人,保持与各种宣传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跟踪和分析新闻媒体和网站关于公安机关的舆情动态,发现危机苗头立即采取措施。对于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公安负面报道,要及时沟通情况,尽快调查处理,并主动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协调,表明公安机关对问题的态度和处理的决心;对于经调查属实的报道,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处理结果,消除负面影响;对于经调查不属实的报道,迅速通过新闻媒体澄清事实真相,以正视听,防止负面炒作。
总之,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抓好人民警察形象建设,才能永葆警察形象的正义性、纯洁性、公正性。公安机关必须高度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转变警察形象的长效机制,适时进行警察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把警察队伍真正建设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