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学生期末个人总结实用(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21546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学生期末个人总结实用(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生期末个人总结【第一篇】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刚刚接到这个班,发现这个班学生纪律不是很好,这个年级刚分了班,原班有几个学生不守纪律,有两个学生上课特别最爱摆龙门阵,每当老师讲课他们便也讲个不停,搞得一个课堂乱七八糟,课堂效率极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便首先整顿纪律,我耐心的教育他们,给他们讲学习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一定要专心听讲,否则就做不出作业,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要只知道玩耍,或者以奖品,向谁和谁学习的方式激励他们。经过教育和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了,还有个别学生有点反复的现象,管不住自己,我便采取点名提醒的方式。这样,纪律基本上算是整顿好了。

本班学生还有一个缺点是书写错差,做题粗心,错题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字写得慢些,写得工整,格式不对,书写不工整,一律重新做过,经过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题还是错得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语文作业连续五次既工整又正确,老师就奖奖品,这样激发了优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天作业错了的重新改过,改正确了才算过关,前一段时间,学生没有这个习惯,作业错了未改就走了,或干脆不交作业,老师一一清查,清查出来严肃处理,这样一来,作业基本交得齐,且学生也有改正错题的习惯了。

慢慢的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了,教学工作也越来越轻松了。

由于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玩"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我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以上是我的一点收获,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寻求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学生期末个人总结【第二篇】

老师:

你好!我想了很久,最后还是以书信的形式交这次的作业。首先,我想说前两次的作业我是想交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就没交上。不过,现在看来那些所谓的原因也不再是什么原因了,对于您留的这次作业,我深深地做了思考和回忆,回忆了这学期的一切。

学期初期,我满怀信心,努力学会专业知识,将来能成为一代名医。最起码也得能做个会看病的医生,而不是每天混工资的庸医。因为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真的很重要,由于医生的粗心可能会导致病人生命的消失,我个人认为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正如您第一堂课中叙述的那样,学医是件终身学习的事情,这一点我在报考医学院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反复强调过了。父母本不同意我学医,他们想让我当老师。因为他们认为女孩子当老师是件很不错的事,有寒暑假很轻松。但我拒绝了,我选择做一名医生,即使我很担心自己会给人看错病。但我看到我周围的亲人饱受病痛的折磨,去医院的不方便,花了很多钱,却没能治好病,我就决定当一名医生。因为一生当中,对我最好的永远是亲人,看到他们痛苦我真的很难受。开始我只是想当一名西医,最终却来了中医大学。幸运的是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很适合做一名中医。

对您的第一堂课,我印象很深,无论对生活还是学习上都很重要,更决定这样去做。可是事实证明,我并没有做到,而且把生活弄得一团糟糕。对中医知识的不了解,让我恐惧,着急想做好一切让我觉得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本想努力的好好学习,却忽视了人体正常能承受的能力,加之从小体质就弱,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生病了,越难受,越学不进去,越学不进去,就越是难受。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没有学好,身体也是状况百出,得到的只是痛苦和煎熬。就这样,我在大学的生活一直这样度过。可是我觉得很不值得,也很不甘心,我不是不学习的孩子,我也没有把时间浪费在娱乐上,也不是没有学习,而且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现在应该说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恐惧和闹心上,现在想想,除了遗憾,还是遗憾。

回忆了这学期,除了痛苦,我什么也没有得到。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分析了自己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自身性格和能力的缺陷。个人性格内向,尤其不会放松自己,发泄不愉快,什么事都闷在心里,大脑中总有一根筋在绷着,最后终于绷断了。学习上,适应能力不强,固步自封,不可接受改变,甚至有一种对改变的恐惧感,而且自然的总喜欢按照固定模式走,对突发状况难以控制。最令我头疼的是,什么事都着急上火,分不清主次,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自学能力不强,更不会劳逸结合。总之,这学期,所有的缺点都爆发了。

经过了这一学期,我才想明白这些事情。身体好,才能够有精力去安排学习。对于学习要有自学能力,应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当然大学里光学习也是不行的,还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安排好生活,照顾好自己,才有精力去学习。总之,自己欠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这就是我这学期的总结,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悲惨!

学生期末个人总结【第三篇】

光阴荏苒,大二上学期已经结束了。这个学期,在系主任、学生会主席团的带领和各位学长学姐的指导下,我成长为系学生会宣传部的一员,我十分感谢主席团和各位学长学姐的指导和帮助,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也不无时无刻体验到学生会这个大家庭浓浓的温馨,暖暖的关爱。

半年的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穿梭在一张张海报,一处处风景、一份份宣传稿中。这些工作充实了我的生活,更提高了我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很多想法,也在一步一步付诸于实践。宣传部的工作虽然繁忙,但在部长的分配和成员间的协调下,这样的工作也被我们做得井井有条,我更因身为这个服务性的部门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光荣,我从中体验到的快乐是不言而喻的。虽然每次只是一张小小的海报,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描摹,但这每一张海报都值得我去珍惜,每一次的宣传稿我都努力完成、尽善尽美,因为我知道这种汗水的付出是一种光荣的收获。

这一个学期以来,学院举办的大小活动我也都作为工作者参加了。虽然只是一份单薄的力量,但我都发自内心去努力完成。由于宣传部独特的职业性质——它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因此我们还帮助了其他部门开展了一些活动。我也尝试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工作,认识了很多同学。在工作中,我十分注重虚心、诚恳地向他人学习。同时对于各级领导、老师、学长学姐、同学在我学工作、生活上的关怀和指导,我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为一名加入学生会不久的学生,我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做事要认真,态度要端正,待人要真诚等等,这些我都在各位学长学姐和部门成员的身上看到了。我也努力地向他们学习,希望能在为学生会做贡献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匆忙的一个学期已经落幕,在学生会的工作中,虽然有忙得无暇顾及饮食的时候,虽然有工作学习的双重压力,可我仍觉得开心并充实。有时也有小小的松懈,可一旦看到学长学姐和成员们认真忙碌的身影时,一种身为宣传部干事的责任感顿时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关于进学生会的初衷,似乎大家都差不多,至于是不是真的被锻炼到了,我郑重地说:是的。曾经说过,学生会宣传部让我挑战不曾想过的事,让我知道没有什么事不可能的。现在我在说,宣传部给予我一种信任,一种让我不得不把任务完成的信任;学生会给予我一种精神,一种让我们、你们、他们凝聚在一起的精神。

这一年,我在成长,感谢宣传部的同伴们,一起工作一起疲惫在一起奋斗。感谢信任我的部长给我的照顾和帮助,让我有机会有舞台来最大化我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储备。宣传部的工作多是用时间和汗水砌成的,来得迫切,去得轻盈。宣传部的每个细节,我都有涉足,在我看来,宣传部需要我们带着一颗心去努力工作。

我想说,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在学生会,最大的快乐在学生会宣传部。学生会是个忙碌而快乐的舞台,不要只看见它的忙碌,其实每个认真忙碌的人都明白,我们得到的是其他各式各样的舞台无法给予的。不要只看表面,变化时内在的,深刻的。最后,不管能否在这条忙碌的宣胜辉之路上继续走下去,我会记着我来自工学系学生会宣传部,会坚定地告诉更多的人学生会是个锻炼你的舞台,我会带着这里的品质走未来的路。

有效地完成,讲究效率,绝不拖泥带水,用责任心、细心和恒心做好每件工作,将一份完美的答卷。

学生期末个人总结【第四篇】

本次语文考试的作文题目是“那一刻,我们”。这是教研员武老师经过认真揣摩xx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趋势后精心选择安排的一个作文题目。众所周知,xx年天津市中考作文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而武老师选择安排的“那一刻,我们”这个作文题也恰恰突出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

由“我”到“我们”只是多了一个字,看似变化不大,实则难度陡然增加,尤其是因为这是第一次写这样的题目(以前多少年来我们主要写的是“我”)。学生写作的难度增大了,教师阅卷的难度也增大了。我们都知道,只有教师对作文题目的把握和学生对作文题目的把握水平相当,甚至超越学生,教师才有可能相对轻松自如,坦然公正地对学生的作文做出评判。但是就这样一个题目,如果第一次呈现给我们教师,教师如果不好好备备课,恐怕也难以全面、准确、深刻地给进行学生讲解和指导。

但是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一样在考试之前都不知道作文题目,这就出现了一个挑战,十几位老师的智慧能不能覆盖、超越全区两千八百多名初三学生的思维。在一天半的阅卷过程中我们认真聆听武老师的指导意见,反复研讨对作文的把握尺度和评分标准,不断交流各种新出现的问题,本着“既要爱惜人才,又要为学生前途着想”的原则,艰难地完成了这一工作。不尽人意的地方也许是有的,实际上历次作文考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它,今后还应继续想办法把它解决地更好。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写作的动力和导向。

考试虽然结束,但教学仍在继续。“那一刻,我们”这个作文,我们绝对有必要重新指导学生认真审题,修改完善。所以,下面我先讲讲如何理解、把握这个作文题,这也是全体作文阅卷老师经过思考、交流、讨论达成的共识。

“我们”是题目中的第一关键词。这个代词,要求文章表现包括“我”在内的一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群体的生活感受,文章须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群体中所包括的这个“我”严格来说就应该是作者自己,就本次考试来说作文中所包括的这个“我”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与考生现在的身份(天津市红桥区某中学距离xx年中考还有不到六个月时间的一名初三学生)能理解得通,否则就会给人胡编乱造的感觉。像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初三生活,说“课间我们走出教室跑到山上,到操场玩……”。阅卷老师就给写了批语“操场设在山上吗?”这是空间理解不通;像有的学生写“那一刻,我们毕业了”,回顾初中毕业时的情景,一看就是死搬别人的东西,时间理解不通。

这里有三点补充:一、虽说强调作文中包括的这个“我”要与考生现在的身份理解得通,但是要是在中考中也没必要让人把“红桥区”这一身份因素让人理解出来;二、“理解得通”不是说作文中包括的那个“我”一定要完全和现在的自己一样,因为还有“那一刻”这个限定语,既然是“那一刻”,作文中包括的这个“我”可以还没上初中,也可以不在天津市红桥区(要求或倡导初中生写真人真事,但我们都知道,没有哪个老师在阅卷中给派出所打电话查问过有无其人其事,只要符合逻辑规律、人之常情,事之常理,看上去是真的就可以);三、有的作文中包括的这个“我”不是自己也没有绝对地算不扣题,像有的学生把“我”假象成“沙尘暴”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有的学生把“我”写成是“一片树叶”,有的学生把“我”写成是“一滴海水”从文学的角度理解还是可以的,扣不扣题主要是看写的是“我们”还是“我”。当然有的老师会认为作文中包括的这个“我”如果不是自己就有点擦边,所以个别学生喜欢这样写,也能写好,不必反对,但不宜在班内提倡。

下面说说如何理解把握“我们”。我们可以是特指,也可以是泛指。所谓特指就是“我们”等于“我”加“你”或“我”加“他”或“我”加“你”再加“他”,即作文中不仅要记叙描写“我”的言行表现,还要记叙描写别人的言行表现。几个人的言行表现要么形成一种互动,要么具有共同的特征。

先说几个人的言行表现怎么形成一种互动。像有的学生写“那一刻,我们手牵手”,在最后写到,“我走过去,拉住他的手说:‘我们永远都是的朋友’”这样就没有表现出互动,因而“我们”也没得到落实。如果写成“我走过去,拉住他的手说:‘我们永远都是的朋友。’他抬起头用闪着泪花的眼眸看了看我,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这样就好一些了。还有像“那一刻,我们紧紧拥抱”“那一刻,我们彼此理解了”……这样的作文,因为“我们”只包括两个人,所以都格外强调互动。互动的前提一般是在同一时空下才可以进行,但是不完全具备这个条件有时也可以。

如,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网络聊天等手段也能实现不在同一空间下的互动。互动强调的是一种“我有来言,你有去语”“我投之以桃,你报之以李”。即便连这个条件也不具备,依然能写,因为互动除了可以理解为言语、行为上的呼应,还可以理解为心灵和思想的融合、情感体验的分享。像有的学生写“那一刻,我们在一起”,写的是自己和汶川地震中被困在废墟中的一个女孩。他没写好,因为他既没写出言语、行为上的呼应,也没写好心灵思想的融合、情感体验的分享。但是如果他能借助电视直播这个“我”“你”联系点用镜头对照的方式一面描述“你”被困在废墟中的情景,一面描述“我”看到每一情景时的对应反应,再加以想象也能给人互动的感觉。如“你在痛苦地呻吟,我在紧张地喘息;断落的水泥板压断了你的腿,却分明从我的心中流出血;你急切地想求得生存,我焦急地想着怎么才能救你;救援队员到来了,你的脸上绽出了笑容,我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

最后再能从“你的遭遇就是我的遭遇,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希望就是我的希望,我们的心在那一刻紧连在一起,我们永远在一起”来总结一下,也能成为1篇不错的作文。也有写好的例子,像我们印的例文“那一刻,我们沟通于墨香之中”就是借助历史书或文学作品,实现了和不在同一时空下的几位古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就是典型的心灵思想的融合、情感体验的分享。所以,无论如何,要写好我们,“我”和别人之间一定要有个联系点。

再说几个人的言行表现怎么具有共同的特征。这样写相对要好操作一些,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我’怎样,a怎样,b怎样,c怎样”的形式,或者,“有的怎样,有的怎样”这样的表达思路。看似“我们”的言行各不一样,但却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题目后面补充的内容,或者能被题目后边补充的内容统摄起来。比较典型的,像我们在阅卷中读到的1篇《那一刻,我们沸腾了》。

刚才说的是从特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们”,下面说说如何从泛指的角度如何理解、把握“我们”。所谓泛指,就是说“我们”中除了“我”身份特征明确,其他人都不太明确,也不在行文中交代,只是用“我们”来表述,但是读者能知道这个“我们”说的是“中国人”或者“同龄人”,或者“同班学生”等等。从泛指的角度写“我们”,选材上强调选择众所周知,人人都有感触的事例、情节。如“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社会普遍现象”“同龄人都有的遭遇”,“同班人都经历的事情”等等。从泛指的角度写“我们”相对来说好套用原来写“我”的一些素材。

但是要善于变化。比如原来写过的片段是某一群体共有的经历感受,现在把文中的“我”变成“我们”就可以了,如原来是“每天早上,妈妈都会来喊我起床……”,可以变为“每天早上,我们的妈妈都会来喊我们起床……”;如果原来写过的片段是针对我个人的,要改变表述句式、内容,使其能反映某一群体共有的经历感受,如“失落时一句关心的话语,得意时一句善意的提醒,运动会上一条拧干的毛巾,考试场上一块小小的橡皮,甚至有时,只是彼此一抹心有灵犀的眼神……”这样的句式和内容用来写我们就比较妥当。

“那一刻”是题目中的第二个关键词。限定了时间和情境,但可以写多个那一刻,所以“三个片段”“若干个排比镜头”这些方式依然可用。可以以小见大、小题大作,如以“我们”关注四川地震灾区为内容——“那一刻,我们在一起”“那一刻,我们手牵手”;如以“我们”用实际行动关注北京奥运会为内容——“那一刻,我们在欢呼”“那一刻,我们哭了”。这样,写作内容具有时代感,大气不俗。但这两个素材都有点“过时”了,可以引导学生看看《时事政治》,新近有什么发生的事可写。此外,还可写凡人小事,如“我们”共同面对困难、承担任务,“我们”共同探索、分享成功。或者让学生想想有没有1篇课文或文章、一节班会课、一次老师的教诲、一首歌、一幅图片、一个情景……让“我们”产生过表现不同而实质共同的东西?——“那一刻,我们低下了头”“那一刻,我们笑了”“那一刻,我们沉默了”“那一刻,我们长大了”。

当然不把“那一刻”理解为一个限定语也可以,像在我们阅卷中遇到一位学生写的就是“那一刻,我们永远铭记”,宾语前置,倒过来就是“我们永远铭记那一刻”,想一想也是可以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2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