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里约大冒险影评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539794

【导言】此例“里约大冒险影评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里约大冒险影评1

主 演:巩俐、加斯帕・于利埃尔

导 演:彼得・韦伯

类 型:惊悚/剧情

上映时间:2月9日

关注程度:

点评:让我们多关注一下巩俐的表演吧,虽然她演的是日本人。

恶魔精神病医生汉尼拔的形象首次出现在迈克尔・曼杰出的惊悚悬疑片《猎人者》(1986)中。而在乔纳森・德姆1991年导演的《沉默的羔羊》中,得到了极致演绎,该片一举赢得了5项奥斯卡大奖,是电影史上最为成功的惊悚恐怖片之一,也为惊悚恐怖片重新赢得了尊敬。本片派生的续集《汉尼拔》和前传《红龙》表现也都不俗。有着如此显赫的“家族史”,《汉尼拔前传》当然不可小觑。只是年轻的加斯帕・于利埃尔不可能有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老练,后者对角色从声音到眼神都散发着一种难以言传的磁力。他还有一种特殊的处理台词方法,尤其把每句话的最后一个音节说得玩味无穷。倒是巩俐扮演的汉尼拔的精神导师紫夫人,最有可能成为影片的亮点。

幽灵骑士Ghost Rider

主 演:尼古拉斯・凯奇、艾娃・曼德丝

导 演:马克・斯蒂文・约翰森

类 型:科幻/动作/犯罪

上映时间:2月1 6日

关注程度:

点评:凯奇老矣,尚能飞否?

这几年,美国的漫画人物一个个都成了银幕英雄,蜘蛛侠、蝙蝠侠、x战警、神奇四侠,还有早已成了传奇的超人。今年又增加了一个“摩托侠”,一个为了拯救挚爱的性命而出卖灵魂,从此背负诅咒在夜晚变身成为邪灵附身的恶魔,骑着一辆闪耀着地狱之火骷髅头的摩托车横行街头。本来这种亦正亦邪的角色对于凯奇是再合适不过了,唯一让人不放心的是他开始发福的身体。已过不惑之年的凯奇还要像那些身手敏捷的超人们一样风里来、云里去,也真难为他了。

厮巴达300勇士300

主 演:杰拉德・巴特勒、莱纳・海德

导 演:贾克・希德

类 型:战争/动作/剧情

上映时间:3月9日

关注程度:

点评:这是一部酷到极点的电影,令人热血沸腾。

公元前480年,波斯十万大军进攻希腊,当整个希腊各城邦还在为是战是逃而犹豫不决时,斯巴达王李昂尼达亲自率领300勇士死守温泉关,打退了波斯大军的数次进攻,最终仍由于被叛徒出卖而导致全军覆没。影片根据弗兰克・米勒的漫画改编,沿袭了《罪恶城市》阴冷黑暗的色调和另类夸张的影像风格。导演说,电影中将斯巴达风情和战士的格斗风格都做了极大改变,完全和历史不符,就是为了看起来更酷。纯粹为了酷而酷,肯定不会创造什么历史,但它在好莱坞形式风格趋于同化的大片中,绝对独树一帜。此片的战争场面比《指环王》更震撼,比《拯救大兵瑞恩》更血腥,对于期待“真”电影的观众,堪称最佳选择。

蜘蛛侠3 Spider Man3

主 演:托比・马奎尔、克里斯汀・邓斯特

詹姆斯・弗兰克

导 演:萨姆・雷米

类 型:动作/幻想/浪漫

上映时间:5月4日

关注程度:

点评:我更好奇,《蜘蛛侠》和《海盗》究竟谁比较强?

一部电影拍到第三集,而且故事相对独立,就有了系列化的苗头,何况前两集近2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绩让制片公司更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哥伦比亚公司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一改以往只做三集的口径,近日公布了第四集的拍摄意向。

把《蜘蛛侠》拍成系列对影迷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电影公司却是把双刃剑。做得好,则多了持续圈钱的资本:做砸了,无异于杀鸡取卵。而且对于第三集来说,往往需要承担起建立系列整体风格的重任,同时要将前两集的优点发扬光大。在这集里,“蜘蛛侠”要面对3个敌人――绿魔二世,毒液、沙人和一个第三者。最要命的是,还有一个力量与本事与其不相上下的“黑蜘蛛”(其实就是他自己的阴暗化身)冒出来和他作对。当然少不了更多的动作场面、更炫的特技,如果在IMAX银幕看,就更酷了!可以预见,有望全球同步上映的《蜘蛛侠3》绝对会是中国观众五一黄金周的首选。

加勒比海盗3:世界尽头

Plrates of the Caribbean:AtWorld's End

主 演:约翰尼・德普、奥兰多・布鲁姆

凯拉・奈特丽、周润发

导 演:戈尔・维宾斯基

类 型:幻想/冒险/动作

上映时间:5月25日

关注程度:

点评:票房大赚是毫无疑问的,继续拍第4,第5集也是毫无疑问的。

《加勒比海盗1》是2003年美国票房季军,《加勒比海盗2》是2006年票房冠军,从第2集秋风扫落叶般席卷票房之势来看,第3集很可能仍然占据票房老大位置。一个迪斯尼默默经营了多年的主题公园,怎么就变成了电影票房炸弹!如果加上影片的附属价值,包括电视播映权,录像带和DVD销售、衍生产品授权收入等,这个创意简直就是一部印钞机!迪斯尼里还有更多主题公园,也许用不了多久,还会冒出“加勒比戒灵”或者“骷髅岛海盗”之类的超级大片。别说这样的电影恶俗,观众爱看才是硬道理。

史瑞克3 Shrek3

配 音:麦克・迈尔斯、卡梅隆-迪亚兹、艾迪・墨菲

导 演:马克・斯蒂文・约翰森

类 型:动画

上映时间:5月18日

关注程度:

点评:将迪斯尼的经典模式颠覆到底。

以往迪斯尼动画片的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王子救公主,两人一见钟情,最后白头偕老”。王子和公主心地善良不用说,更重要的是郎俊女靓。但是世界上大多数人相貌平平,既没有明星脸,也没有模特的身材,难道他们只配当灰姑娘的姐姐或后妈?本片彻底颠覆了迪斯尼的经典模式,主人公非但不是白马王子,连人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圆滚滚的绿怪物。他不但样子丑,而且一点不温柔,还不爱干净,甚至性格有点孤僻。但就是这么个人物,现在却是梦工厂最赚钱的金字招牌。

《史瑞克》系列与梦工场老板杰弗瑞・卡森伯格密不可分,可以说就是在这个瘦小精干的犹太人的天才大脑中诞生的。卡森伯格曾在迪斯尼工作了10年,制作了《美女与野兽》《狮子王》这样的经典动画片,还成功将皮克斯和米拉麦克斯引进了迪斯尼,后来它们都为日渐衰败的迪斯尼挽回了不少观众和口碑。但在1994年,卡森伯格被踢出迪斯尼,从此与迪斯尼结下了梁子。在前两部《史瑞克》中,卡森伯格大肆恶搞迪斯尼的经典动画人物(姜饼人、白马王子和仙女)以泄私愤。在《史瑞克3》中,你还会看到缺心少肺的白雪公主。不过,正是颠覆经典的娱乐精神使这部动画片迥异于传统动画片的古典美而具有了一种现代意识。

变形金刚 Transformers

主 演:Shia LaBeouf、乔希・迪阿梅尔

导 演:迈克尔・贝

类 型:动作/科幻/冒险

上映时间:7月4日

关注程度:

点评:怎么没人把《花仙子》拍成电影7

对于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变形金刚不是可以平心静气、冷眼旁观细细评说的东西:它是你放学回家,不吃饭不写作业也要看完的动画片:是你心甘情愿砸碎了小猪存钱罐、用一堆硬币换来的玩具,是你和小朋友玩打仗游戏时,嘴里“戚戚嘘嘘”发出的声音:是你不乖时,父母手中最灵验的紧箍咒。《变形金刚》之于男孩,和《花仙子》之于女孩一样,都是那个年代的中国少男少女们最美好的童年记忆。随着时光流逝,虽然退居记忆深处,但是永远也不会被忘记。今年,好莱坞花了亿美元把这部经典动画片改编成了真人电影,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监制,导演是曾拍摄了《珍珠港》《勇闯夺命岛》的迈克尔・贝,这样的组合堪称品质的保证。虽然电影还差半年才看得到,我们不妨从那句最熟悉的话开始等待:“汽车人,变形,出发!”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the Phoenix

主 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爱玛・沃特森、鲁伯特・格利特

导 演:大卫・耶茨

类 型:儿童/幻想/冒险

上映时间:7月13日

关注程度:

点评:比起哈利的初吻,他和伏地魔的魔法决斗更令人期待。

如果没有J,K罗琳,全世界的小朋友会失去多少快乐!《哈利・波特》不仅让罗琳这个曾经只能在酒馆写作的单身妈妈一跃成为身价过亿的富婆,还让几个小演员挤进了英国的名人榜。上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因为包含了死亡情节而被喻为最黑暗的一部续集。在这集中,虽然没有死亡,但仍然延续了上一集的黑暗恐怖的基调。由于这集原著小说的故事含量巨大,是前6部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导演表示影片很可能会超过3个小时。哈利・波特不但再次面对死敌伏地魔,更与上集中暗生情愫的秋・张花好月圆。经过了爱情的洗礼,哈利是真的长大了。

谍影重重3 The Boume Llltimatum3

主 演:马特・达蒙、帕蒂・康斯迪恩

导 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类 型:动作/冒险/惊悚

上映时间:8月3日

关注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3篇里约大冒险影评就到这里了,希望在里约大冒险影评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里约大冒险影评范文2

与此论点相关的看法是,道德风险的问题被高估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萨默斯2007在其专栏文章中劝告读者要当心“道德风险原教旨主义”,因为这比“道德风险本身还要危险”。然而与他不同的是,我认为道德风险是被严重低估了,道德风险在危机的诱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更好地设计将来的改革方案,并且避免今后更多的灾难,我们需要认识到道德风险的重要作用。理解道德风险对于理解经济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即便这可能被认为是“道德风险原教旨主义”。

道德风险的性质

道德风险是指一方对于另一方的利益负有责任,但却有动机把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例如:

虽然明知道你不应该买某金融产品(例如按揭),我可能还是会卖给你。

我也许会在为你管理基金时支付给自己很多的奖金;或者我也许会多冒风险,然后由你来承担后果。

类似这样的道德风险是充斥在金融和经济体系中的不可避免的特征。处置这些风险(指使之得到合理的控制)是制度建设中的基本任务之一。事实上毫不夸张地讲,经济中的基本制度结构(如使用什么样的合约,以及企业和市场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方式等)已经发展到完全不能忽略道德风险的地步。

鼓励冒险:正面朝上我赢,反面朝上你输

许多道德风险都涉及到冒更大的风险:如果我冒险的后果由你来承担,那么我就很可能去冒这个险;但如果我要承担自己冒险行为的后果,我就更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对于道德风险控制不足会导致过度冒险行为,而过度冒险行为显然是这次金融危机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次贷丑闻。从前,银行发放按揭贷款时一般会持有到期。如果借款人违约,银行通常会遭到损失。因此,银行就有动力慎重审查贷款对象,借款申请人会被小心挑选,潜在的次贷借款者得到贷款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如果银行放出按揭贷款后期望将其转手(通过证券化),这种审慎贷款的动力就被严重弱化了。实际上,如果该银行将按揭贷款转卖给第三方,它就只关心从贷款发放中能够赚多少钱,而对于该笔贷款是否会违约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贷款发放行愿意借钱给任何人。最终的恶果就是,银行很少甚至毫不考虑风险地发放按揭贷款。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是最懒惰的按揭经纪人都能够给最缺乏信用的借款者弄到次贷按揭。借款人不能偿还按揭的成本在按揭证券化定价的过程中被神奇的体现出来:这样的按揭贷款会与其他同样随意放出的贷款在一起打包,然后被卖给北德意志州立银行这种毫不怀疑地被其最初的高收益率所吸引的银行。所有人都在交易中赚到了费用,所有人都很开心。(哈钦森, 2008)

不幸的是,只要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同时,市场中不断有新的参与者,这个巨大的庞氏骗局才能够延续下去。然而一旦利率上涨伴随着房价下跌,傻瓜参与者的供给必然会枯竭,整个体系的崩溃也就不可避免。

第二个例子就是BBC的罗伯特•佩斯特所命名的“贪婪游戏”,即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的管理人用出资人的钱,把20%的利润(再加上2%的资产年度管理费)支付给自己做奖金,然而一切损失却由出资人独自承担。通过大量借款,这些投资的杠杆率都很高。就罗伯特•像佩斯特介绍的:

如果私募公司或对冲基金赚到了10亿英镑的资本收益,相应基金的管理人就能卷走20%,也就是2亿英镑。但如果是损失了10亿英镑,则出资人将会独自承担这笔损失。

出资人愿意提供这些优厚的条件,因为这些基金在很多年中都获得了良好的收益。这种薪酬计划导致了人才由银行向基金(真实的或人们想像的)流动,为此银行自身也开始在薪酬制度上向基金靠拢。与拿自己的金钱冒险相比,基金经理和银行家愿意用出资人的钱冒更大的风险。“但由于不用投入自己的资金就有赚取巨额奖金的可能”,罗伯特•佩斯特继续解释道,许多人看起来被自己的宣传所诱惑了。很显然,他们相信:

结构化金融是具有革命意义的金融技术,可以把劣质贷款变成优质投资。不论是在华尔街还是伦敦,人们都对这种现象熟视无睹。然而至少有一些银行家、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管理人承认,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人类贪婪的天性被这种不用承担个人风险就能保证发财的火爆薪酬体系激发了。(罗伯特•佩斯特, 2008)

值得注意的是,奖金一旦付出就一般不会被收回。递延奖金制度的缺失诱使基金管理者只关注发放下次奖金前的时间段。如果该基金在此后遭受损失,那就不是他们本人的烦恼和错误了。递延薪酬制度的缺失使短期行为制度化,使管理者没有动力对长期经营采取负责任的态度。

然而,次贷丑闻和贪婪游戏仅仅是其他更广泛、更深入层次问题的缩影――金融部门的道德风险已经失控了。就像马丁•沃尔夫在其2008年文章中所指出的,在所有的行业中,金融业“最有个人从社会损失中获益的天赋”,金融工程的使用(包括结构化融资和另类风险转移)、过度的财务杠杆、激进的会计处理和虚假的信用评级不仅没有“创造价值”,而且帮助金融业从业者大量攫取价值(不客气的说就是携款潜逃)却丝毫没有受到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财务监管方面的约束。为此,我们需要质疑为何各种“控制体系”失败得如此惨痛。

失败的金融风险管理

首要问题是,金融风险管理哪里出了纰漏。答案是复杂而且多层面的。从最表面上看,现代量化风险管理的从业人员做出的假设总是不够充分:他们假设金融风险服从高斯分布(因此忽略掉真正关键的“肥尾”的部分);他们假设相关系数是常量(而忽略在危机中相关性会急剧放大,导致建立在组合分散投资基础上的风险管理策略失效);他们还对市场流动性做不合实际的美好假设,因为其经常在最被需要的时候枯竭。许多风险模型和风险管理策略忽略了策略和系统的互动性:这就像是看电影的人总以为自己可以在着火时轻易抵达出口,却忽略了那时所有人都会朝着那个方向跑。这样或那样的建模错误导致模型过于关注无用的“正常”市场条件,却因此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异常市场条件。结论令人忧心,通过风险管理来进行检验也许实际上弊大于利,因为这会让金融体系更容易受到危机的影响。

接下来就是估值模型及其如何使用的问题。“盯市”在缺乏市场流动性的情况下不可行,在这种情况下,估值会转而采取“盯住模型”的方法。“盯住模型”方法的使用取决于很多假设,这些假设可能会受到质疑和滥用。以模型为基础的估值方法不反映真实市场价格。就像我们近期一次又一次看到的,“盯住模型”头寸的市场价值经常会被发现仅是所估价值的一小部分。

CDO(债务抵押凭证)和CDS(信用违约互换)这两个金融危机中最出名的“恶棍”可以为我们提供非常恰当的例子。CDO是对于债券或抵押贷款所构成的标的物资产池的一种层级债权,而CDS是指偿付取决于违约事件的一种掉期合约。这些工具的市场规模实在是非常巨大:2007年,CDO的市场规模大概有5000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CDS市场的名义本金额约在60万亿美元左右。由于这些衍生工具需要使用复杂的金融模型,尤其是其价值对于决定违约概率参数的估计十分敏感,它们的估值非常值得怀疑。这些衍生工具同样也对涉及到的相关系数的估算非常敏感,然而即使在最理想的时候,相关系数的估计值都是有名的不稳定和不可靠。除了这些衍生工具的市场规模大以外,由于其存在着与隐含期权相关的复杂性,以及评估对手方信用风险暴露的难度(例如在CDO中难以评估层级的影响),观察家们愁眉苦脸地将其称为“经济暗物质”和“大规模金融杀伤武器”也就毫不奇怪了。

在数量风险管理策略的现实应用中,还有其他问题存在。让我以三个非常不一样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一种情况是模型是好的,使用有问题。几年前,在CDO市场中有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例子。在CDO领域中,最大的技术难题就是如何估算在公司债券池中N只违约的概率。一个名叫李祥林的华尔街统计学家在2000年提出了名为“高斯相依”的统计模型。李祥林的模型受到了业内人士的热烈欢迎,CDO市场也开始迅猛发展。这个模型事实上是如此成功,以至于市场把CDO中的债券池替换为掉期池,开发出了新的杠杆率更高的工具(合成CDO)。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直到2005年5月,几家大型汽车企业的评级被调降给一些对冲基金带来了较大损失。交易员们开始将其归罪于李祥林的模型,但人们发现他们使用该模型去决定对冲比率,而该模型的设计用途中没有这一项。

另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定价模型或风险管理策略被建立在动态交易和连续流动性假设的基础之上。由于模型是建立在连续流动性假设的基础之上,在危机中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发现,当流动性突然枯竭的时候,出现的大量损失无法被模型预测到,这时定价或风险管理策略完全不起作用。这样的策略就像是用巧克力做的茶壶一样,你只有在用它装热水的时候才会发现问题。然而这并不能作为从业者此次中招的借口,因为这样的问题已经在1987年10月股市崩盘时组合保险策略中揭示出来过,并应该已经被业界很好地理解了。

交易员和资产管理人总是有动机与风险管理系统进行博弈。他们巧妙地应对这些系统,通过发现和利用系统漏洞来为自己谋利(例如,利用相对定价错误和低估风险的漏洞)。几乎不可避免的结果是,机构真正承担的风险可能会比风险衡量体系所给出的要大。由于没有任何系统是完美的,任何系统能够考虑到的交易员博弈的程度都是有限度的。这些问题揭示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中奇妙的核心矛盾:越精密的系统可能越不可靠。增强的精密性意味着更大的复杂性(也就有更大的犯错空间)、更差的透明度(使错误更难被发现)和对假设更大的依赖性(任何假设都可能出错)。我们可以同时从系统和风险管理策略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包含着日常交易的动态策略在理论上经常优于静态策略,然而动态策略经常会失败,而静态策略却很有效。从理论上讲,理论和实践没有分别;但是从实践上讲,两者是有分别的,“精密的”风险管理被高估了。

也许在金融风险管理中,没有成功抑制所承担风险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基本的经济因素。简单地讲,如果承担风险的动力足够强,我们应该能预料到风险会被过度承担。从这个角度讲,风险管理和“打击”很相似:打击的行为也许能够减少的流入量,但是永远都不能够彻底胜利。金融风险管理的失败还有一个更强有力的原因:不管风险管理者有多么优秀,也不管采取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多么好,他们总要听命于高级管理人员。这些高级管理人员经常要求风险管理者走捷径、睁一眼闭一眼以及编造低风险数字来降低资本要求,也就是禁止制造不和谐因素。因此,风险管理的最终职责必须落在高级管理人员身上。最后需要指出,如果避免承担过度风险不符合高级管理人员的利益,那么不管多么严格的风险管理都没有用。如果高级管理者本身的薪酬体系就鼓励承担过度风险(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薪酬制度都是如此),那么这种现象就无法避免,整个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稳定性因此也就岌岌可危。

可借鉴的教训

如果针对当前危机而言有什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对金融体系监管的国家干预已彻底失败:失败的不是“自由市场”,而是无监管市场。但是,在经济统制体系下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已被迫运营。这不是一个学术问题或者思想积分案例。这很重要,因为要使未来的改革正确无误,就必须了解究竟是什么东西错了。我个人观点是,必须拆除包括金融监管和有限责任在内的现代中央银行业“大厦”,而且必须将150年来一直延续的国家干预行为降至最低标准。不过,我对此并不抱太多幻想。我的主要意思是,要严格控制道德风险。让我们权衡一下,控制道德风险是受欢迎的并且有助于减少额外风险,产生或加剧道德风险(如大规模救助)将导致更多本该回避的额外风险。简言之,权衡变革需运用的关键标准是,究竟是减少还是增加了道德风险?

归根结底,如果有人冒险,他就必须承担这一行为。比方说,如果我冒险,就要确信我必须承受它。但是,如果我拿你的资金冒险,这就是道德风险,而且这样不好。最后,正如伟大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所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冒险。”

里约大冒险影评范文3

关键词:船舶引航;侥幸心理;表现;成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9-0062-03

船舶引航作业是一项较高风险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引航员要有较高的引航技术、丰富的引航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在引航工作中绝大多数人都存在侥幸心理,侥幸心理作为一种负面的心理因素往往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如违章作业、违规冒险引航以及上下船不穿救生衣等,经常走“捷径”和依靠偶然的因素,虽然也可能相安无事,但事故和险情在所难免。事故调查表明,80%以上事故原因都与侥幸心理有关。

1 侥幸心理及特征

心理学研究表明:侥幸心理是人的本能意识,是不正常的心理反映,是指行为人为了使自己的行为达到想要的结果或追求个人的目的过于自信而存在的投机的、放纵的、不负责的一种心理状态。侥幸心理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偶然性。渴望机遇突然降临,或把希望寄托在偶然的因素上,而不是脚踏实地的创造必然的条件。因而是一种投机心理、赌徒心理。二是习惯性。随着偶然因素的积累,人的心理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安全意识会逐渐变得淡薄,问题不大、不碍事、可能、好像等不确定词汇充斥在思维中。当需要做出决定时,侥幸替代判断,判断依靠习惯。三是强化性。侥幸行为要么使自己的期望得到实现,要么使自己的不正当行为侥幸过关,一旦成功后,侥幸心理会进一步强化,同时,还会对他人产生示范、榜样作用,增强他人的侥幸心理。由此可见,侥幸心理是一种负面的心理,会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不利于引航安全。

2 引航中侥幸心理的行为表现

因侥幸心理引发的安全事故和险情数不胜数,侥幸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不同的领域不同层次的人中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在引航中侥幸心理的行为表现大致分为:

性格型的侥幸心理

科学家通过对大量事故案例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有的人出事故次数比其他人多得多。因此,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一种称为事故倾向性(accident proneness)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事故与人的性格有关。某些人由于具有某些性格特征,因而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或者说这些人具有“事故倾向性”。这类人大多具有的性格特征为:自制力差、头脑容易冲动、情绪喜怒无常、处理问题轻率冒失、多变暴躁、遇事慌张不沉着、对工作缺乏耐心。性格型侥幸心理主要有逆反型侥幸和自负型侥幸。

(1)逆反型侥幸。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通常认为情绪对逆反型侥幸心理有较大的影响,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有很多,如船长的不配合,对拖轮、码头带揽人员到位不及时,对船舶引航计划安排的不满,疲劳的工作状态,复杂的通航环境等等。其危险行为有:不听劝阻,意气用事,甚至故意隐瞒险情,明知故犯等等。

(2)自负型侥幸。这种侥幸往往出现在一些过度自信的人身上,其性格特点是:主观上自以为是、盲目自信、脾气暴躁、感情冲动,对自我评价过高,争强好胜心强。这种侥幸心理在引《》航中的行为表现也非常普遍,如安全意识淡薄、独断专行、听不进意见,对船长的提醒和建议不予理睬,总是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不会出现问题。

冒险型侥幸心理

明知冒险引航会带来安全隐患,但为了某种利益,仍然冒着风险去干。虽然并不是每一次冒险都会出现事故,甚至很多次违规违章也都平安无事,从而导致安全意识松懈,风险评估降低。认为这次冒险引航也不会出现事故的侥幸心理。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1∶29∶300法则,意思为在每330次冒险经历中会有一次重伤或死亡以上的重大灾害,有29起轻伤事故,还有300起无伤亡或有惊无险的冒险。我国煤炭行业的统计结果为:死亡:重伤:轻伤:无伤=1:12:200:400。当危险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会本能的采取规避行动。然而,当某种冒险行为被行为者评定为较小的风险率时,侥幸心理随即产生。正是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才导致了众多事故的发生。

从众型侥幸心理

从众是指个体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的自己的知觉、判断和认识上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型侥幸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认为大家能这样做,我也能这样做。缺乏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盲目随大流而心存侥幸的行为。例如:在引航工作中,当能见度不良或在大风天气时,年轻引航员或刚晋级的引航员面对不利的气象条件,对自己能否保证安全心存怀疑,但看到其他人都在引航,迫于压力或碍于面子,自己也盲目的跟着干。侥幸的认为自己也不会出事,但在操纵过程中由于心理和思想上的变化,就会对自己的操纵方法产生怀疑,害怕出现安全事故。越是害怕出事,就越不能专注引航,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也验证了心理学上著名的“瓦伦达心态” 。引航工作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个引航员的技能和经验各不相同。不能看到别人那样干不出事,就侥幸的认为自己也可以那样做。自己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准确的评估自己的能力,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经验型侥幸心理

这种侥幸心理多发生在有一定引航经验的引航员身上,主要表现在引航时安全意识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过分相信自己的“经验”而发生引航事故。它是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凭自己的经验可以掌控船舶的运动趋势,这种类型的船舶已引领过很多次,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危险,以后也不会发生的经验型判断就是侥幸型判断。凭借几次偶尔的侥幸成功所积累的“经验”去干,片面的认为就应该是这样的,而忽视外界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往往给下一次引航带来安全隐患。

3 引航中侥幸心理存在的原因

侥幸心理是发生引航事故的根源,大多事故原因都与此有关。平时一再强调保证安全,杜绝侥幸心理,不要麻痹大意,但在引航工作中往往很难克服这样的问题。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存有侥幸心理的人的显著特点,过度自信使人容易高估自我、低估风险以及盲目相信自我控制事件的能力,无根据地认为事情总是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如果一旦因为小概率事件没有出现事故,就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侥幸心理,从而延续自认为“正确可行”的做法。在引航工作中有些人自认为自己水平高,靠码头时速度快点没关系,航道航行也不注意船位的控制,认为吃水小船位偏一点没关系,能见度不良时违规冒险引航等一系列不安全行为在偶尔或多次引航中也都安全无事,就自信的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就应该是这样的,以后还会延续自己所认为的“正确方法”,长期下去,安全事故必然会发生。

思想麻痹

古人云:“明者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其意思是明智的人在发生事故之前就有了预见,有智慧的人在危险形成之前就避开了,灾祸大多藏在隐蔽不易发现的地方,突发事故总发生在人疏忽的时候。在引航作业中,思想麻痹是重大的安全隐患,特别在气象条件很好或引领小型船舶时,人的心理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自认为很简单轻松的引航任务,思想上很容易放松警惕。稍有疏忽,不应该发生的事故就发生了。安全就像一把利剑悬在头顶,当你思想麻痹时它就会乘虚而入,给你致命一击。无数事实证明,安全事故的原因,多数是由人的侥幸心理和思想麻痹导致的。

利益驱使

乌鸦与蛇的故事警示我们:利益的背后隐藏着风险,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引航中某些人为了一条补贴多的大船明知能见度不达标还会冒险引航或想早点结束引航任务超速行驶、违章作业,为了节省几分钟时间不到安全水域提前下船,认为凭自己的“经验”偶尔为之问题不大。但是,墨菲定律指出任何事情都比表面看起来那样复杂,会出错的事情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事情发生,那么它就更可能发生。这种不愿意接受在物质和精神上微小损失来避免将来可能发生更大损失的侥幸行为,结果很可能造成大的损失和事故,尤其当侥幸心理演变为行为习惯后。

疏于管理

管理存在漏洞,管理人员处于降低成本或完成生产任务考虑在规章制度执行上不够严格,在安全管理上时紧时松,对引航员反应的一些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不能及时解决或没能力解决,认为出现意外的可能性不大,最典型的就是拖轮严重不足和渔船碍航问题。安全监管人员疏于纠正及引导,对侥幸心理引发的违章行为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或者明知个别人员在引航时存在违规、冒险行为碍于情面不予追究,认为也没有发生事故就算了。一次违章没有发生事故,若不加以制止和惩罚就会重复违章,变成一种习惯。习惯性违章的结果必然是导致事故的发生。

4 侥幸心理的预防措施

一个人的心理是一个人行为的指挥棒,要控制引航员的不安全行为就要从消除他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开始,从思想上认识到侥幸心理的危害。

建立健全安全体系和规章制度,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切合实际的、可操纵性强的安全体系和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违规冒险引航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让每位员工都感觉到规章制度的威严。管理者及安全监管人员从源头上严格把关,当能见度差或风浪较大达不到引航规定标准时必须暂停引航,不能为了顾及生产而存有侥幸心理,切断侥幸心理滋生的外界环境。杜绝对安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法纪观念,要以“99加1等于0”的理念做好安全工作,从思想上真正树立侥幸心理要不得,严防侥幸冒险行为的思想堤坝。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关注引航员心理状态

安全文化建设是杜绝侥幸冒险行为最基础最根本的措施,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营造“安全第一”的文化氛围,员工在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影响下,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良好的安全理念,主动摒弃侥幸心理,从心理上做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根本转变。侥幸心理是一种不安全的心理习惯,通过文化宣传,让引航员充分认识到侥幸心理的危害,引航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坦然的面对周围的人和事,避免过激的心理行为,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抢占侥幸冒险行为的心理空间。

提高道德修养,增强自我约束力

提高道德修养,用思想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加强道德修养,认清事物的本质,明白事情的利害关系,发挥道德对侥幸心理的抑制作用。引航工作多数是一个人上船,在没有外力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下,自己的言谈举止很大程度上要靠道德修养来约束。所以,克服侥幸心理,就要提高道德修养,增强自我约束力。一旦思想波动,心理发生变化就要立刻警惕,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规,后果是否可能会产生危害,把侥幸心理扼杀在萌芽状态。

保持高度戒备,在时间和空间上留有安全余地

安全来自戒备,事故出于麻痹。在引航工作中危险无处不在,意外情况随时会发生,稍有不慎,事故就发生了。应对危险和意外情况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采取措施。但从现实情况看,多数引航员心情浮躁,只想着尽快结束引航任务,急、敢、抢现象随处可见,没有留出足够的安全余地,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事故发生。因此在引航中要保持高度戒备,做最坏打算,多想想万一,随时做好应对突况的心理准备,以平稳的心态从容的应对,使侥幸心理没有出现的任何机会。

5 结束语

侥幸心理是引航安全工作的大敌。引航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侥幸的结果必然是不幸。因此,在引航工作中要认清侥幸心理的危害,防范侥幸心理对决策的干扰和影响,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杜绝一切不安全行为,以极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保证船舶的引航安全。

参考文献:

[1]林振海,陈传锋。心理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徐伯民,秦臻。海上船舶碰撞事故原因探讨――侥幸心里的剖析[J].中国航海,2011(4).

[3]周文斌,马学忠。安全管理中的侥幸心理:表现、成因与干预[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7).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3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