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清明节插柳习俗的由来实用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9694

【导言】此例“清明节插柳习俗的由来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清明节插柳习俗的由来1

清明时节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插柳枝。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游玩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春天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古人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柳枝了。

民间对插柳还有很多解释。比如,在辽宁西丰、海城等地,人们认为妇女儿童折取柳枝插于头翼或房搪上,是一种招魂之举。在河南阳武,说是为介子推招魂。在河北张北。各家将柳条折下,悬于门前,认为可以驱除不祥;在广平插柳枝于门,是要顺应节气;在南宫,则取柳插门或戴在头上,俗信可令目清不盲。在上海,用柳条将清明祭祀剩余的蒸糕饼穿起来,存放到立夏日,用油煎后给小孩吃,据说可以不座夏(中医指夏季长期发热的病,小儿多发,多因排汗功能发生障碍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口渴,多尿。皮肤干热,天气越热体温越高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3篇清明节插柳习俗的由来,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清插是啥意思啊的相关认知。

清明节插柳习俗的由来2

插柳。民间在清明节有插戴柳枝的习俗。在祭墓踏青时,人们往往还折几枝柳枝带回家,插在门楣上,或用柳枝编成柳帽戴在头上。俗谚说:“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似乎说明了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

关于插柳的由来,还有许多不同的传说,有的说是纪念介之推。介之推被烧死和埋在柳树旁,第二年寒食节,晋文公率领臣子来祭拜介之推的时候,只见那棵被烧毁的柳树竟然死而复活,晋文公情不自禁地折了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以后群臣纷纷仿效,相沿成习;一说是唐高宗在渭水举行祭祀仪式时,曾把柳枝编成圆环送给群臣,说是可以辟邪,于是相沿成习;亦有认为是宋朝著名词人柳永生前留恋于秦楼楚馆,与不少歌妓结下不解之缘,深受歌妓爱戴。柳永死后,每年清明节都有不少歌妓来到坟前祭扫,祭拜完后在路边折柳插簪发,以为悼念。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 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 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 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诗经·小雅·采薇》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句。用临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也就蕴涵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寓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总之,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使清明折柳插柳之俗承载了许多美丽的文化意蕴。

清明节插柳习俗的由来3

一种说法认为插柳树与柏树枝是为了纪念介之推,因为介之推与他的母亲正是被烧死在柳树与柏树之间的,所以人们要在清明这天插柳、柏枝纪念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代表取得新火之意。因寒食断火,第二天要钻木取新火。古时候有皇帝在清明后赐大臣带火柳棍的仪式,老百姓也用柳条互相取新火,然后把柳条插在门前,表示新火已赐,人们可以重新燃火做饭了。在山东东明,则流传着一个故事。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在清明这天微服出游郊外时,人们不知道她就是当今皇后,便对着她的大脚板嘲笑了一番,弄得马娘娘又羞又愧,非常下不来台。她不好当场发作,便让随从暗暗记下村名,发誓非报此仇不可。正巧这件事让刘伯温知道了,觉得事情很严重,于是扮成一个老太婆,在回南京的路上迎见马娘娘,说自己因为一双大脚,不断受到这村里人的嘲笑,要马娘娘为她报仇,并不要错杀了自己。马娘娘答应了她的请求,并让她在门前插柳为号。刘伯温赶忙跑到村中,让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插上柳枝,最终免除了全村人的一场灾难。

插柳必须要在清明这天的早晨进行。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晚上,人们就折些柳、柏等枝条回家,清明一大早,便把柳枝与柏枝相搭配,插在院落的各门户屋檐上,另外,鸡舍、猪圈、磨眼等地也都需要插以柳柏,尤其是磨眼上,更是要插上大的柳柏枝。据民间说法,这样可以堵住天眼与屋眼起到防止毒虫进入的作用。

山东临沂一带有“清明不插柳,死了变个狗;清明不插松,死了变只鹰”的俗谚。

这其实是督促大家好好纪念先贤的意思,凡是死后不愿变成癞狗或饿鹰的人家,就都应该在清明这天插柳柏枝。这其实是要人们认真纪念历史上具有伟大情操的先贤君子,以让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品行和未来。

还有的地方用柳枝在墙壁等处轻轻抽打,据说可以防毒、驱邪。如在山东安丘,天未明,男孩就到野外折些柳树和柏树枝条来,大人先拿它们到屋里抽打一会儿,用来警告蝎子,边抽打边说:“今天是清明节,只许把墙爬,不许把人蛰。”抽打完后再把树枝插到各个门框上,据说可以去瘟、防毒、驱邪。女孩子们在辫子上结一段柳条或松枝,一为纪念古人,二为辟除毒邪。男孩们则用柳条做项圈,并套在狗的脖子上,说这样可以使狗不招狗蝇。有时孩子们会把戴着项圈的狗集合在一起,看谁的项圈做的'好做的大,表现出孩童们争强好胜的天性,也不失为一种充满童稚的欢乐。有的地方还有戴柏枝帽的传统,说是戴上会长生不老。

如今,随着许多地方,尤其是平原地区柳树、柏树等树种的日益减少,清明插柏戴柳之俗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有的地方已很少在清明这天插这些枝条,有的则用其他枝条比如杨树条等来代替。

柳条还是孩子们的一种好玩具。柳条皮拧下来,可以做成很短的柳笛。吹时鼓起腮帮,其音尖烈,别有风味;如果在上面挖几个小孔,吹起来更是抑扬悠长。这天若走在村中的大街小巷上,可以到处听到孩童们呜呜吹柳笛的声音,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79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