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声音》热播原因剖析
【导言】此例“《中国好声音》热播原因剖析”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国好声音》热播原因剖析
摘要 2012年,国内多家省级卫视在音乐选秀市场上下足功夫,欲在此领域寻找新的突破,十余档音乐选秀节目的集体开播,宣告着新的音乐选秀时代来临,而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突出重围,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 《中国好声音》;热播;原因
从2004年开始,“音乐选秀”这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便在我国兴起并蔓延,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和巨额的广告收入使得音乐选秀节目成为一道令人瞩目的电视文化奇观。2012年,多家省级卫视继续对音乐选秀市场虎视眈眈,纷纷欲在此领域一显身手:如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东方卫视的《声动亚洲》、辽宁卫视的《激情唱响》、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等等。在上述音乐选秀节目中,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无疑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自节目播出后,各大媒体高度关注,网上纷纷热议,节目收视创下新高。为什么音乐选秀节目能够再次热播,《中国好声音》是如何在选秀节目扎堆的今天突出重围,在节目热播背后又满足了中国观众当下怎样的收视需求,这都是值得关注和探析的。
从当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到现在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我国音乐选秀节目不断的对国外音乐选秀模式进行创造性吸收,经过几个年头的发展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阶段,中国音乐选秀节目在经历了短暂低潮之后今年重整旗鼓,收视率再次达到高潮,其理论研究也随着节目模式的不断变化而拓展延伸。然而当前电视栏目依旧处于泛娱乐化的时代,要将音乐选秀节目维持并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倡导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节目的文化品位,创新其娱乐形态,加强媒介规范等。通过对《中国好声音》的研究,探析当前中国音乐选秀节目热播的原因,解析其中的利弊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引出音乐选秀节目未来的发展走向,探寻其与文化传播的关系,让音乐选秀在多元化的商业竞争中向着更为专业的方向发展。
除了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节目模式,中国的音乐选秀还需在此模式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创新。曾绍武在《创新节目模式 繁荣电视文化――大型音乐选秀节目〈激情唱响〉的传播效果评述》一文中通过对传播过程的分析,把节目成功的因素总结为六点:1、引进世界顶级的节目模式,是成功的关键;2、组建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是成功的保障;3、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是成功的前提;4、组织覆盖全国的海选活动,是成功的基础;5、制作异彩纷呈的电视节目,是成功的标志;6、实行科学高效的节目管理,是成功的手段。可以说,这六点是音乐选秀节目不可或缺的六个因素。
前几年,由于缺乏真正向上发展的音乐市场和环境,音乐选秀节目始终在热闹十足、质量有余中徘徊不前,从某一层面来讲,中国本土的选秀节目,可称之为自娱自乐并伴随着极大商业动机的山寨选秀,因此必须要把选秀模式定位在高端的平台上,新瀚在《〈激情唱响〉立足高端平台欲打造全国第一音乐选秀》一文别提到了这一点。对于高端定位的体现,新瀚归纳为“定位高端,打造国际水准音乐选秀;制作精良,国际化制作团队执行;赛制特别,超级评委助阵。”通过与国际化接轨的运作方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栏目。
如今,互动已经成为了大众传播的必备元素,强调其中的平等性与双向性。当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出现之后,大众传播的互动性变得更为重要,传受双方在其中形成不同的信息源,并相互转换,在互动中又形成新的信息源,在互动中争议则会引发传播的裂变。《中国好声音》开播之后,人们在微博上相互转发关于“好声音”的信息,其中包括了姚晨、张靓颖等众多的明星。当然其中的争议和质疑也不在少数,特别是对于学员的身份,因此浙江卫视也在节目后加播了杨坤主持的《酷我真声音》,进一步让观众了解学员的背景和想法。在舆论如此活跃的今天,节目引发的争议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有效的传播策略。
在《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的“年度盛典”中,节目还采用了传统的短信投票方式,让受众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并结合导师和媒体的选择,决定最后的总冠军归属。在音乐选秀节目中,这种评选方式的多样性同样也体现了传播模式的互动性,这样的互动大大提高了观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观众参与的情绪。在各种网站中,歌迷也为自己喜欢的选手建立了贴吧、论坛作为支持,受众不论在节目中还是节目后都能享受互动娱乐带来的满足,这也是节目持久不衰的传播策略。
《中国好声音》首先在节目的推广上下足功夫,联合新旧媒体大范围的进行宣传,特别是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来进行造势,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百度、新浪、腾讯等知名门户网站上都有《中国好声音》相关的专题版面,并与爱奇艺等优秀视频网站合作,推出节目的后续版本,可以说节目组充分利用了网络快速传播的优势,与各大网站建立有益的合作互补关系。
为了《中国好声音》的推广,节目组还特别利用了微博这种新的媒介进行宣传,在进入“微时代”的今天,微博的传播力度已不可小视。从节目播出第一期之后,不论是普通观众还是娱乐圈的明星,都使用微博对节目进行了关注,据统计共有590多万网民发微博评论《中国好声音》。节目组也利用微博比赛的相关动态和信息,并在宣传中制造悬念,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为了充分扩展受众群体,《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整合了各种优势资源,利用全媒介的传播优势,实现节目线上线下的互动,最大限度的传递节目相关信息,满足了不同用户群的利益,为节目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埋下伏笔。
在“好声音”的评选当中,节目做到了一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但这主要体现在导师本身的权威上,其中选手的唱法、表现形式、评比层面都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好声音”不仅是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更应该是专业学术性的。《中国好声音》为了迎合受众的喜爱选择了戏剧性的表现形式,但却牺牲了很多专业的评审标准,这样节目很容易因娱乐的泛滥而落入平庸,特别是后来媒体评审团的加入,让“好声音”的评判标准更加混乱,导师和评审团的冲突矛盾为节目带来了意外的戏剧效果和超高的收视率,但对于学员的努力和观众的期待来说有些不负责任。艺术的评价是客观的,不论有再多的主观因素,都应该有一个概括性的评审结论,这也是中国音乐选秀需要努力的方向。
《中国好声音》的热播让其成为人们的焦点,因此节目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好声音”不仅仅存在于舞台上,整个中国还有无数的音乐追梦者和好声音等着他们去发现,而不是将价值传播固定在舞台上。
综上所述,《中国好声音》的热播,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节目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社会现象,节目让音乐回归艺术的同时,也让梦想成为现实。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除了欣赏到不同的好声音,我们还看到了无数有音乐梦想的人们,节目中的好声音不仅是唯一选择标准,也是整个节目价值观的传播起点。《中国好声音》消除了音乐选秀节目的庸俗化,回到了传递正确价值观的道路上,在娱乐的同时让受众学会思考。《中国好声音》对于音乐选秀节目发展的最大意义在于价值创新,音乐只是价值传播的载体,只有充分发掘载体内的文化内涵,才能通过优秀的模式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作者简介:
冯志(1990-),男,江苏连云港人,长江大学文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