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2024年学前教育学读书心得样例最新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90994

学前教育学读书心得【第一篇】

《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从社会矛盾双方(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入手分析了当时教育出现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变革教育这一社会矛盾双方同一展开的活动,从而实现双方的共同解放,《被压迫者教育学》得到了众多褒奖,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aronowitz)曾评论它“超越了它自己的时代和作者的时代”,“符合‘经典之作’的单一标准”。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被压迫者教育学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受压迫者教育学》这本书,我才刚刚开始看。多纳度.马赛多的这篇序言,让我对参与式、对话、体验、知识、理解、好奇心等有了不同层次的反思。特别是当回顾过去几年应用戏剧教学法开展发展工作时,重新觉察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本着何样的心态与精神对待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对话的对象。我很庆幸在这个节点时刻开始读这样一本书,让我可以带着觉察继续前行。

回想刚毕业那个时候的我,每次工作坊开始的前一天都无比兴奋和紧张,生怕忘记明天要进行的内容。两位香港的导师告诉我,头天把第二天的流程在脑子里过一遍,去想每个可能发生的细节,如此这般,就不会太紧张了。由于太焦灼于“流程”的完整,我往往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活动程序上,有时完全不知道参加者说了什么,无法给予回应。

那是很糟糕的,没有一个协作者是不会倾听的。而我那时,却走过了这样的路,从对他人感觉的迟钝,逐渐变得敏锐和好奇起来;从专注流程的进行,到真正地去听和理解参加者。虽然有时,某些参加者的观点也会给我的价值观带来猛烈的冲击,但我提醒自己,我们不只是在了解对方的观点是什么,而是他/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就更能理解对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也从对方身上获取了弗雷勒所说的“知识”。

弗莱雷生长在一个丧失了经济基础的中产阶级家庭。童年时代忍饥挨饿的经历,一方面使他“与来自贫困城郊的孩子们达成一片”。遭遇使我们联合起来寻找求生的出路,在他生活中总是受到阶级的限制,处在压迫的地位。反阶级的心理从小就在弗莱雷的心理生根发芽。

在教育中,弗莱雷反对灌输式教育。在灌输式的教育中,人被看为仅仅存在于世界中,而不是与世界或者其他人一起发展,更不是创造者。在灌输式的教育中教师教,而学生被教;教师思考,学生被考虑;教师制定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作出行动,而学生则幻想着通过教师的行动而行动。对话教学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对话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谈话没有从平等基础上出发,就会影响到谈话的真实性;关心是对话的基础,没有关心何来有针对性的师生对话;对话的双方要有交往的需求,如果没有一个谦恭的态度,那么对话也是低效的;对话的双方要绝对的信任,不然对话只是一种谈判,而且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同时弗莱雷也主张,没有希望就不可能存在对话,对话决不能在绝望的气氛中进行。总之,在对话中,平等、谦恭、信任、希望绝对不能少。

我自己从小学到现在基本上接受的教育是灌输式的,而我对学生的方式也是命令加棍棒式的,更多的是管束。有时发现自己在课堂上面滔滔不绝的讲,而学生有的在下面玩手机,自己感觉如今的孩子生活安逸了,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回想自己读书岁月,从来没有缺过老师一节课,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老师或者学科。但是不能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呀,毕竟生活的背景和时代是不同了,而读过《被压迫者教育学》才明白自己是压迫者的地位来教导这些孩子的,自己心里上面也认同了这样的教育方式,所以才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真的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改变真的要误人子弟,不改变真的被社会淘汰了。

这本书可读性比较强,我比较喜欢作者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更加欣赏作者的尖酸言辞,这个社会真的需要具有批判思想的人站出来,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有些事情是越辩越明的,如果我们对待生活态度是一种随遇而安,人云亦云,遇到问题遮遮掩掩,那么我们就是压迫者,或者被压迫者同化了的被压迫者。同时可以看到作者多么的希望民主平等的社会制度,实现和平来去除压迫。

《被压迫者教育学》的作者是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深刻地影响了弗莱类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影响他关于教育、学生和教师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对我们每个教育者来说,都应该好好品读此书,在讲台上站了20xx年后的我才有幸阅读此书,真是感到遗憾和愧疚,长期以来以自己会讲课而津津乐道,用灌输式教学方式长达如此之久。在天问学校工作后,在校本培训中才逐步改变思想,克服以往的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两自课堂模式。

就教育观而言,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两大特性————实践性和政治性。

在实践方面,弗莱雷认为,将知识付诸行动至关重要,惟其如此,人们才能够积极改变岁赖以生存的社会。在教育过程中,人们应该采取积极主动地方式对待知识,应该实行“提问式”教育,积极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他提出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教育即解放。一方面,教育与解放具有共性。弗莱雷指出,教育是一个互动过程,解放既不是恩赐,也不是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过程。另一方面,教育是以解放为目的的。弗莱雷提出,应该摒弃“灌输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即“提问式”教育,一环星星人们对变化世界的批判意识,鼓励人们不断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进而把教师和学生从“驯化教育”中解放出来。在政治行方面,他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观点。他认为,政治具有教育性,教育也有政治性,教育是政治行为,教育是政治的灵魂。

就学生观而言,弗莱雷的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育的起点是生命,其一大功能实施社会内部的人成为“自为的人”。弗莱雷认为,人生而平等,教育的起点是全体生命。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完整生命,还要关注社会的全体生命。教育应该平等的看待每一个生命的个体,社会也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并公平地为其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不应该把学生看作储存知识的容器,而应是为平等交流的个体,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弗莱雷批判了“灌输式”教育的弊病。他指出,“教育正承受着讲解之一弊病的损害”,“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客观有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往容器里装的越彻底,就越是好老师;学生越温顺的接受灌输,就越是好学生。这种教育脱离探究,无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是缺乏创造力和改革精神的表现。教师和学生相互承认各自主体的平等与独立,在能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擦出知识的火花。而在灌输式教育中,只有自以为知识渊博的人在上次只是给在他们看来一无所知的人。必须摒弃这种教者与被教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也必须建立起两者平等交流的合作关系。

第三,认识文化和历史的创造者,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学习等而对象。弗莱雷认为,人类是不完美的,又称为完美人的“本体轮使命”。学习既是人类完成使命的途径,也是追求文化的自由的行动。他指出,“教育必须从解决教师与学生这多矛盾入手,通过调节矛盾双方,让他们同时互为师生”。他还指出,社会越发展,教师越应审慎地反思社会和教育问题,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从思想和行动上将学生视为相互学习的对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满怀自尊,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与教师一道创造文化、书写历史。

就教师观而言,弗莱雷的思想也可该苦熬为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尊重学生。弗莱雷认为,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正确认识自己,一要认识到“人非完人,孰能无错。”教师跟常人一样都是不完美和容易犯错误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工作。二是不要妄自尊大,自尊心过强。教师自尊心过强不仅妨碍其保持谦逊的品质,还容易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习者质疑时受到伤害。三是要向学生证实自己实事求是的态度。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利对教学质疑,而作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有义务证实自己所言为实。在此前提下,教师要了解学生。弗莱雷认为,不同的人身份不同,文化特点各异,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去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上,教师还要尊重学生,要认同学生的文化差异,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向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同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选择过程和依据。

其次,教师不是家长,而应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他指出,养育子女不是一种职业,而教学却是一种职业;教学包含明确的任务,在实施上也有具体要求,就鼓舞学生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战斗性。教师应该通过游戏、故事等激励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一致性。教师要履行之一职责,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实施“问题式”教育与学生共同成长。弗莱雷认为,师生之间不是“权威——-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学”的关系。他在阐述“问题式”教育思想时指出,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而且是一个他本人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的被教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人。在此认识基础上,长的伙《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从社会矛盾双方(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入手分析了当时教育出现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变革教育这一社会矛盾双方同一展开的活动,从而实现双方的共同解放。伴,还须言行一致。弗莱雷指出,儿童对于教师言行不一非常敏感;教师一边抗议行政管理者对他们教学自由的限制,一边拙劣地限制学习者的自由,其教育成效可想而知。

再次,作为文化工作者,教师应该担负起改造社会的责任。开发个体和社会的潜能,是教师作为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所在。弗莱雷曾明确指出,改造社会既是教育内在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他强调,用于从教者必须有能力为公平而战,必须创造学校教育的有利条件。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尽管我认真做好了备、教、批、辅、考、评各个环节,尽管我在练题时做到了精讲精练,尽管我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学结果竟然远远出乎我的意料。以902班为例,尽管优生人数在平行班位居前列,可两级异常严重,低分与高分人数接近,中间层学生太少。因此均分与年纪均分相差甚远。到底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读完《被压迫者教育学》之后,在反思我的课堂,反思我喜欢的“听话”的学生,反思我的课程内容的设计,确实存在很多问题。902班优生人数接近实验班,成功的理由有两个,第一,我始终坚持给学生自主预习时间,确保让学生先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第二,我摒弃了过去“灌输式”教育,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开展教学活动。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会听课,他们可以按照老师要求去自主完成每个学习任务,他们的交流展示都很有创意,他们的写作也很有思想,批改他们的作业是一种享受,可谓是与学生的愉快交流过程。但是,因为优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抢占了教育时机和资源,部分学困生却很难跟上,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观众和听众,为了完成预设好的教学任务,我对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不够,没有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没有充分了解他们的学情,更没有关注的他们在课堂的幸福指数,对于学困生每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没有很好的进行分层落实,导致差生越来越多,致使均分远远落后于其他班级。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克服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困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我还应该多学习,多阅读,不断更新知识,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学前教育学读书心得【第二篇】

近期我阅读著名著《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作为一名教师我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一、爱是施教的前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一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活是施教的基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实践创新教育是关键。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是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和发展的永恒的课题,是创造型教师及专业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前教育学读书心得【第三篇】

我最近仔细阅读了鲁洁、王逢贤教授主编的《德育新论》。

在书中鲁洁教授提到,道德教育是最具吸引力的力量,因为它面对的是人而不是事物。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它面对的是人心,而不单是冷冰冰的理性。

师生关系是发挥教育者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没有师生之间的交往、接触,就谈不上师生个性的相互碰撞,也就不存在教育者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渗透过程。

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平等性。首先表人现在人格尊严方面,教师与学生在意义上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人,不是支配与被支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二、目的性,师生关系是必然的,不容师生选择的佟关系,它毕竟是在教育的原则指导下组织建立和发展的。

三、示范性。师生关系又具有示范性特点。单一师生关系和谐、融洽、道德关系对其他同学具有示范作用,影响其他同学。

教育上人人平等在评价学生时不再是谁最聪明,而是谁在哪一方面更聪明。

人人都是聪明的人,只不过角度不同。大家想象一下,那些平日里在我们眼中的所谓“差生”,也许在身体运动方面是个高手,也许在视觉空间方面是个天才,也许在音乐智能方面富有很大的没潜力,也许在人际关系方面是个行家。

他们将与其他语言智能优秀的孩子一样自信,一样能够高高的挺胸抬头,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同样的成功机会,避免歧视。

一个人的素质像冰山一样,浮在水面上的是学历、文凭、专业知识、真正决定成功的是在水面下的责任感、价值观念、毅力和协作精神。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师的使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在素质教育中依然是灵魂和核心。

“育人为先,德育为先”,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为我们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要求,因此我们责任重大。

学前教育学读书心得【第四篇】

近期我拜读了由彭绍东教授撰写的《信息技术教育学》,该书共十三章六十多万字,从一个全新视角建立了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该书知识体系全面,逻辑体系严密,读后让我了解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论、发展论、课程与目标论、过程与原则论、方法与模式论、人本论、技能论、资源论、病理论、实践论、未来论等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帮助很大,让我受益匪浅。

其一,体系较完整。该书的概念体系明确,技能体系有序,教学体系灵活。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与课程体系。

其二,原创性比较好。该书的许多章节都有其独到见解。其中,关于信息素质的界定与信息技术教育本质的探讨,有一定深度;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思考,有一定前瞻性;关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论、人本论、资源论、病理论、未来论的研究,为我们开辟了新领域。其第十三章第三节内容,属我国教育界在机器人教育领域的首次理论探讨。

其三,理论价值较大。该书提出的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的理念、方法、模式都较科学、先进。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的科学。它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进一步深化的产物,是现代教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属学科教育学性质。书中关于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智能学件、教育技术命题、广义蒙太奇、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有关杂志上发表、交流,产生了良好影响。

其四,实用性较强。该书作者在湖南师大率先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学》本科必修课和校选修课。教学中他特别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深受学生欢迎。书中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技能论、实践论的阐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书的实用性还表现在,不仅适合用作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教材,也可用作其他专业及在职教师培训教材。

其五,拓展面较宽。该书的研究,为我国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之路。

读完本书,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才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让我付诸于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游刃有余。

学前教育学读书心得【第五篇】

童心、似一片圣洁的天地。20__年8月,我于宁波邵逸夫幼儿师范学校余姚教学点毕业。带着满身的稚气和天真,怀着对童心的向往和希望,对教师职业的渴望,迫不及待地投身于这个多彩的世界。来到_幼儿园,从此走进了这片圣洁的土地,经历了一年的工作、学习生活,这里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我觉得自己进步很大,感想很深,体会很多。下面我认真地做了以下总结:

做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为新世纪一代的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认真做好学习记录,利用各种渠道如电视、网络等,了解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平时团结同时,遵守园内各项规章制度。

一直以来,都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孩子王”,每天带领着孩子们做做游戏就可以了,直到跨入幼儿园的大门才知道,其实不然,幼儿教师不但是“孩子王”,还是一名以身示法的教育者,更是一位不在家的妈妈,刚踏上这条幼教道路,园部就让我去大班带班。大班幼儿已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对于一名新老师来说,是很难有效地带领这批调皮而又聪明的孩子的。但很有幸仍跟着优秀的_老师学习,虽然,平时很难从忙碌的_老师那细学每一件事,但她一句简单的指导,一个示范足以让我学到很多。经过一个月,我基本掌握了大班的一日生活常规,也能较顺利地带领孩子们进行活动,在了解了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上,使我能较好地开展各项活动,并能牢牢地控制幼儿良好的常规意识。蒙园部器重,很快我就被任命为大班的临时班主任,但毫无一点班主任经验的`我,真不知道从何入手,而同时,我班两位老师都是新教师,副班也不是幼教专业毕业,一大堆的事似乎都落到了我一个人身上。正当我手足无措的时候,各位同事都向我伸来了援助之手,老教师向我传授经验,新老师为我打气,副班也尽量帮助配合我做好每一件事,一下子许多困难都迎刃而解。一个月的班主任适用期马上就过了,也得到了园部的认同,正式成为了大班的班主任。之后,我更努力地去做每一件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班各项工作都较顺利地开展了起来,逐渐成熟,逐渐完美。下学期是幼儿的关键期,面临毕业,重点就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之后的大班毕业典礼,我也精心编排节目,与园领导共同商讨,圆满地开展了本次典礼。除了班级的工作,家长工作也是推进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平时我热情对待每一位幼儿家长,及时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与此同时,我担任了舞蹈兴趣小组的负责老师,一年来,我本着一颗敬业的精神,给孩子门练基本功,编排成品舞蹈,带领他们外出表演,使每一个孩子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飞翔,逐渐飞高飞远,其中编排的《蛙趣》在幼儿舞蹈比赛中,荣获三等奖的好成绩。另外,我也参与教师舞蹈赛,也荣获三等奖。一年的辛苦,觉得自己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虽然期间我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我不愉快过,我也曾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以前是一名成功的学习者,而现在是一名失败的教育者,我觉的自己压力好大,毕竟这里的教师都是大专生,而我只是一个中专生,但渐渐地,这种观念在我脑中逝去了,其实文凭并不重要,只要自己有信心,有能力,能吃苦,没有做不好的事,因此,我一直努力着。看着孩子们在大班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学习生活,我从心里感到欣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才有了孩子们长足的进步。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工作的需要,孩子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工作的同时,我继续进行大专的学习,并在20__年通过了三门文化课,再是两年就可拿到大专的毕业文凭了。另外在幼儿园中,我是小朋友的老师,而又是幼儿园各位老师的学生,平时有空我就向一些教师讨教一些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幼教事业每一天都在进步,我也不失良机地从书中掏宝,首先就是对新《纲要》的学习,从中学到幼教工作者所必须的教育理念等等,使自己更好地开展活动。另外也常翻阅一些相关图书,来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记得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琐碎的、细小的。她没有高科技的累累硕果,也没有建筑事业的立竿见影,更没有诗人的浪漫和洒脱,她像绿叶一样平凡,默默地垂着绿荫,为大地带来生机,添上一片温馨。也许在阳光的照耀下,她将褪尽生命的绿色,但却孕育出新的花蕾,在枝头绽开迷人的笑靥。

今天所拥有的,所经历的一切,都将是未来工作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的我就像刚离岸的船,在浩瀚的海洋里迎风斗浪,迎接新的胜利。我会更努力。

学前教育学读书心得【第六篇】

《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这一部教育理论著作被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几乎没有一个教育家能像赫尔巴特那样对学校教育实践有如此直接、如此广泛、如此巨大、如此久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誉为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提出了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性格的力量,体现在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等五个道德观念。还把实现这种教育的目的的手段分为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种。

通过对《普通教育学》深入研读,加之张教授的精准导读,以及班级和班际间学员们的精彩分享,让我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有了更准确的理解,这个思想也影响到了我们当下了的教育。我国也把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我们还提出加强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作到全员思政、全程思政、全方位思政,把广大学生的思想统一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统一到为人民服务中来,力争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把他们培养具有家国天下的情怀、舍我其谁的担当,能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关于管理。赫尔巴特认为:管理的五个主要措施是威胁、监督、命令、禁止、惩罚、权威和爱。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使用过这五个措施,但在使用时并不是刻板的、不加思索的对每个个体采取同样的方法,而是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出现问题的严重程度,分析利害得失后,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做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使学生慢慢改变。进而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受到学生的拥护和爱戴,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关于教育性教学。教育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平衡的、多方面的兴趣。使知识影响道德品格的培养,学生必须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产生坚强的行为意志。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四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也有部分用了这几个环节,比如,设计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要干什么,复习巩固使学生回顾旧知为学新知铺路,接下来老师指导学生寻找结论和规则,然后通过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场合中。

关于训育。是一种持续的诱导工作,通过交际、榜样、启发使学生直接得到积极的发展。可以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对其行为进行抑制、惩罚、赞许和奖励。为了保护教师,我国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适当的惩戒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学前教育学读书心得【第七篇】

《被压迫者教育学》的作者是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深刻地影响了弗莱类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影响他关于教育、学生和教师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对我们每个教育者来说,都应该好好品读此书,在讲台上站了26年后的我才有幸阅读此书,真是感到遗憾和愧疚,长期以来以自己会讲课而津津乐道,用灌输式教学方式长达如此之久。在天问学校工作后,在校本培训中才逐步改变思想,克服以往的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两自课堂模式。

就教育观而言,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两大特性————实践性和政治性。

在实践方面,弗莱雷认为,将知识付诸行动至关重要,惟其如此,人们才能够积极改变岁赖以生存的社会。在教育过程中,人们应该采取积极主动地方式对待知识,应该实行“提问式”教育,积极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他提出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教育即解放。一方面,教育与解放具有共性。弗莱雷指出,教育是一个互动过程,解放既不是恩赐,也不是自我实现,而是一个互动过程。另一方面,教育是以解放为目的的。弗莱雷提出,应该摒弃“灌输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即“提问式”教育,一环星星人们对变化世界的批判意识,鼓励人们不断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进而把教师和学生从“驯化教育”中解放出来。在政治行方面,他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观点。他认为,政治具有教育性,教育也有政治性,教育是政治行为,教育是政治的灵魂。

就学生观而言,弗莱雷的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教育的起点是生命,其一大功能实施社会内部的人成为“自为的人”。弗莱雷认为,人生而平等,教育的起点是全体生命。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的完整生命,还要关注社会的全体生命。教育应该平等的看待每一个生命的个体,社会也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价值,并公平地为其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不应该把学生看作储存知识的容器,而应是为平等交流的个体,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弗莱雷批判了“灌输式”教育的弊病。他指出,“教育正承受着讲解之一弊病的损害”,“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客观有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往容器里装的越彻底,就越是好老师;学生越温顺的接受灌输,就越是好学生。这种教育脱离探究,无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是缺乏创造力和改革精神的表现。教师和学生相互承认各自主体的平等与独立,在能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擦出知识的火花。而在灌输式教育中,只有自以为知识渊博的人在上次只是给在他们看来一无所知的人。必须摒弃这种教者与被教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也必须建立起两者平等交流的合作关系。

第三,认识文化和历史的创造者,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学习等而对象。弗莱雷认为,人类是不完美的,又称为完美人的“本体轮使命”。学习既是人类完成使命的途径,也是追求文化的自由的行动。他指出,“教育必须从解决教师与学生这多矛盾入手,通过调节矛盾双方,让他们同时互为师生”。他还指出,社会越发展,教师越应审慎地反思社会和教育问题,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从思想和行动上将学生视为相互学习的对象;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满怀自尊,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与教师一道创造文化、书写历史。

就教师观而言,弗莱雷的思想也可该苦熬为三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尊重学生。弗莱雷认为,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正确认识自己,一要认识到“人非完人,孰能无错。”教师跟常人一样都是不完美和容易犯错误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并采取积极的态度工作。二是不要妄自尊大,自尊心过强。教师自尊心过强不仅妨碍其保持谦逊的品质,还容易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习者质疑时受到伤害。三是要向学生证实自己实事求是的态度。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利对教学质疑,而作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有义务证实自己所言为实。在此前提下,教师要了解学生。弗莱雷认为,不同的人身份不同,文化特点各异,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就必须去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上,教师还要尊重学生,要认同学生的文化差异,尊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向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同时,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选择过程和依据。

其次,教师不是家长,而应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他指出,养育子女不是一种职业,而教学却是一种职业;教学包含明确的任务,在实施上也有具体要求,就鼓舞学生而言,还具有一定的战斗性。教师应该通过游戏、故事等激励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一致性。教师要履行之一职责,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实施“问题式”教育与学生共同成长。弗莱雷认为,师生之间不是“权威——-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学”的关系。他在阐述“问题式”教育思想时指出,教师不仅仅是教学者,而且是一个他本人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的被教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人。在此认识基础上,长的伙《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从社会矛盾双方(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入手分析了当时教育出现的问题,并希望通过变革教育这一社会矛盾双方同一展开的活动,从而实现双方的共同解放。伴,还须言行一致。弗莱雷指出,儿童对于教师言行不一非常敏感;教师一边抗议行政管理者对他们教学自由的限制,一边拙劣地限制学习者的自由,其教育成效可想而知。

再次,作为文化工作者,教师应该担负起改造社会的责任。开发个体和社会的潜能,是教师作为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所在。弗莱雷曾明确指出,改造社会既是教育内在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他强调,用于从教者必须有能力为公平而战,必须创造学校教育的有利条件。

回顾刚刚过去的一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尽管我认真做好了备、教、批、辅、考、评各个环节,尽管我在练题时做到了精讲精练,尽管我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学结果竟然远远出乎我的意料。以902班为例,尽管优生人数在平行班位居前列,可两级异常严重,低分与高分人数接近,中间层学生太少。因此均分与年纪均分相差甚远。到底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读完《被压迫者教育学》之后,在反思我的课堂,反思我喜欢的“听话”的学生,反思我的课程内容的设计,确实存在很多问题。902班优生人数接近实验班,成功的理由有两个,第一,我始终坚持给学生自主预习时间,确保让学生先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第二,我摒弃了过去“灌输式”教育,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开展教学活动。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会听课,他们可以按照老师要求去自主完成每个学习任务,他们的交流展示都很有创意,他们的写作也很有思想,批改他们的作业是一种享受,可谓是与学生的愉快交流过程。但是,因为优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抢占了教育时机和资源,部分学困生却很难跟上,在课堂上只是一个观众和听众,为了完成预设好的教学任务,我对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不够,没有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没有充分了解他们的学情,更没有关注的他们在课堂的幸福指数,对于学困生每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没有很好的进行分层落实,导致差生越来越多,致使均分远远落后于其他班级。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克服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关爱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困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我还应该多学习,多阅读,不断更新知识,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学前教育学读书心得【第八篇】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是由曹理老师主编及全国许多音乐工作者合作完成的一本填补音乐教学这一领域空白的书。尽管它在1993年就已经出版,刚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在想这本书已经出版这么久,当中的内容会不会已经过时,但是读完后我发现书中的内容到现在为止都是非常值得我们音乐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值得学习和研究的。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全面,书中除了讲述“音乐教育的研究”、“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等这些与学校教学直接相关的内容外,还有从音乐教育的对象、实践、教改等有关方面讲述了“儿童音乐教育心理学”、“儿童音乐才能”、“家庭与社会教育”、“比较音乐学”、“国外音乐教学法”等许多内容。

读完以后我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音乐学科并非唱歌、跳舞、弹琴那么简单,特别是我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除了要关注学生技能技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因为不管学习音乐或者欣赏音乐都是一个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而由于个体差异,这种心理活动过程又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关注这些差异,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另外书中有花不少篇幅介绍了几种音乐教学法,有奥尔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美国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其中我准备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奥尔夫的“乐器”、柯达伊的“柯尔文手势”结合运用到我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89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