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用工合同书【汇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法律文书“中小企业用工合同书【汇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文言文翻译范文【第一篇】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2002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 :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例2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2004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
例3 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2005年高考重庆卷)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例4 大用则王,小用则亡。(2005年高考福建卷)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例5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2005年全国卷Ⅱ)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造成失分。
例6 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2003年高考安徽春招)
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7 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2004年高考浙江卷)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例8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9 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05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例10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05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11 范氏富,盍已乎?(2004年高考福建卷)
分析: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例12 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05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于是全部都遣散了。
例13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2005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关注点四、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14 因乞李氏以归。(2005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此句中省略的成分是宾语“这部书”,翻译时应补出来,即,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例15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2005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例16 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2005年高考湖北卷)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即: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关注点五、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17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穷”不能译成“贫穷”“穷困”,而应该译成“偏僻”。因此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18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2005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此句中的“学者”是古今异义的词语,不能译为“做学问的人”,而应译为“学习写的人”。即该句应译为:学习写的人应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例19 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2005年高考浙江卷)
分析:此句中的“再”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两次”。即该句应译为:(任期)长的三年一轮换,(任期)短的一二年就轮换两次。
例20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
分析:此句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妻子和儿女”。如果不能识别就会失去此点的得分。该句正确的翻译为: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
关注点六、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21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04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22 遂大困,寻死富阳。(2005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关注点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23 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24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2004年高考湖北卷)
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
例25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关注点八、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知识点设题并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略做说明以备后患。
例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91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27 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2002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该句中的“猿挂蛇行”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28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29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中小企业用工合同书【第二篇】
甲方:
姓名:
身份证号码:乙方:
姓名:
身份证号码:
1、根据有关规定,经协商甲、乙双方共同签订本协议,共同执行。
2、本协议期限为: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3、工作任务:
甲方安排乙方在岗位,从事该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乙方的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要求,按照甲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乙方应完成工作任务,执行安全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因甲方生产(工作)情况发生变化或乙方不能胜任岗位时,乙方应服从甲方的工作安排和调配。
4、劳动报酬:
按计件生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无固定工资;其它各种福利、津贴均含在当月的劳动报酬中而不再另行计发。
5劳动纪律:
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规定。遵守甲方的工作规范、操作规程、劳动安全卫生**等各项规章**,包括《员工手册》中写明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同时,爱护甲方财物,保守甲方机密,维护甲方利益,服从甲方的**、管理和教育。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直至按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或解聘。
6、协议的终止、变更、续签和**:
本协议期限届满时即终止,由于生产工作需要,在双方同意条件下,可续签协议,并应提前1个月办理续签协议手续。
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协议有关内容并办理协议变更手续。
甲方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生产经营状况**本协议。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乙方可以**本协议:
*.1**家****确认,生产安全、卫生条件**、严重危害职工身体健康,企业又不加以改善的;
*.2甲方违反劳动协议或法律、行政法规,侵害乙方合法权益的。
任何一方提前**协议,均应提前30天通知对方。
7、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给对方成经济损失,应视其后果和责任大小按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8、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凡属国家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凡属国家没有规定的。,甲、乙双方可协商修订、补充;如不能解决,可以由三都县中和镇**进行仲裁。
9、本协议双方签字即生效。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文言文翻译范文【第三篇】
一、直译
就是对文言文的句子做到逐字逐句的一一对应的翻译。在高考考查题型中绝大部分的画线要求翻译的句子重点考的是直译。直译可以做到字字落实,不遗漏给分点。直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留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词,一般是做主语和宾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书名、官名、年号、季节、事物名称等。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庆历”是年号,“四年”是数量词,“春”是季节名称,“滕子京”是人名,“巴陵”是地名。因为古今同义保留下来就可以。
2.换
有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古代这个词这么解释,到今天是另外的解释,在翻译时应该按照古义来翻译,那么就需要替换成今天的合适的词语。主要体现在古今异义和古代礼俗用词上。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卑鄙”是古今异义词,今天翻译为“地位低,见识浅”文言中还有一些特殊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
3.省
文言文中有的虚词在句子里的意义是只有语法意义,不能翻译出来或者无法将其翻译出来。这时译文中就省去了。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之”字在这里的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翻译时就要省去。
4.补
补主要针对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来说的。文言文的省略情况特别多,翻译时如果不补出来,按照今天的语法来讲就不通顺或者变成了病句。因此补充出必要的省略部分是必须的。
如: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韩愈《师说》)
翻译:(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就说:“那个人与某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
这里“则曰”前面,省略了主语,翻译时需要补充出来。
5.调
文言文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这是个宾语前置的句子,按现代语序应该是“主+谓+宾”的顺序,该句省略了主语,只有谓语和宾语,但是用“之”字将宾语提前了,成了“宾语+谓语”的形式,翻译时调成“谓语+宾语”的形式。翻译为: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除疑惑。
其他的倒装句也是一样,只要确定了倒装句的类型,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规范做出调整就行了。问题是能不能发现考查的句子是倒装句,是哪一种倒装句,这种倒装句在现代汉语中是这样的排列顺序。要发现倒装句在于平时积累,培养对倒装句的迅速反应能力。现代汉语中一个句子一般是“主+谓+宾”的基本形式,定语状语则一般用于修饰,定语常常修饰主语和宾语,状语常常修饰整个句子或谓语。积累了这些知识调整语序就不难了。
二、意译
意译是指对于一些不能直译的句子,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落实,而要做到符合原文意思。意译的句子往往是那些使用了修辞手法(如互文、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的句子,如果直译难以说过去,就得意译。
1.互文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看似说两个人(主人和客人),两件事(下马和在船),其实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来到船上。这样句子通顺了,意思就完整了。直译是不行的,只能意译。
2.比喻
使用了比喻修辞的句子有时候要把比喻义译出,就得注意意译的问题。
如: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埋没在污秽的监狱中却在所不辞。“粪土之中”指肮脏的地方,不能直译,应译为它的比喻义“污秽的监狱中”。
3.借代
用了借代手法的句子翻译时应该译出借代的本体。
如: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为: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句中“布衣”是借代手法,原是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服,代指平民百姓。
又如: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翻译为:整年都听不到弹琴的声音。
句中“丝竹”是借代手法,原指丝线和竹子,是制作弦乐器和管乐器的材料,在这里指代乐器。
4.婉曲
婉曲就是不直截了当的表达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含蓄闪烁的言辞,流露或暗示想要表达的本意的修辞手法。翻译时要译出本意。
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陈情表》)
译:我六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去世了。长到四岁,母亲改嫁了。
“见背”在这里是父亲死了的避讳的说法,“舅夺母志”在这里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翻译时就得翻译成本意。
5.用典
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叙事说理。翻译时直译不过去的就要把典故所表达的意思意译过去。
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元嘉年间,宋文帝草率出兵,想象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结果只落得自己仓皇逃跑,向北回顾追兵。
文言文翻译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标准原则;方法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49-01
中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是测试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有些学生由于积累欠缺、方法欠佳而为之头痛不已。本人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向他人学习,现在浅谈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等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翻译题得分。
一、明确命题意图和测试重点
中考试卷命题人员常选择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的关键词句做试题,同时也是阅卷的采分点所在。因此学生要明确关键词语(重点实词、虚词等)和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以利于准确翻译。
二、明确文言文翻译标准和原则
首先,要明确古文翻译的标准是“信”“雅”“达”。
信”指译文的准确性,须忠于原文、如实反映――这是翻译工作最基本的要求。“达”指直观性,须字通句畅、朗朗上口,切忌虚张声势哗众取宠叽叽歪歪词不达意――这是翻译的中层要求;“雅”者,文学性也,此乃翻译的高层要求,指译文要在“信”、“达”的基础上做到自然优美、形象传神。盖好的饭菜,不仅要使人吃得饱、吃得卫生,更要使人吃了叹声:“味道好极啦!”
其次,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翻译时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结合语境,上下文推敲。第二,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三、科学的掌握文言翻译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想要快速准确地翻译,必须有一个科学而有效的方法。例如文言翻译“六字法”。具体如下:
“留”:保留原句不需要翻译的词语。像古今同义字、专有名词。
“补”:补出原句中被省略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内容。一般补出主谓宾、介词等。
“删”:删除句中没有实在意义的语气词、陪衬词、结构助词和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等。
“换”:翻译时把古代汉语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移”:将 翻译句殊句式调整语序,用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
“猜”:借助字音、字形、语法结构、课内积累、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
下面就2012年陕西省中考文言文翻译题做示例:
① 其 长 可 十 许 步。
方法:(换) (换) (换)(留) (换)(留)
译文:它的 长度 大约 十 来 步。
② 风 摇 其巅, 韵 动 崖谷。
方法:(换) (换) (换) (换) (换) (换)
译文:山风 吹动 树梢,悦耳的声音 响动 山谷。
其次,平时进行翻译技能训练时,规范翻译的四个步骤也是有必要的:
1、“审读”
读懂原文的大意,结合上下文,审翻译句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用笔一一圈注出来。
2、“对译”
将翻译句按照词意切分开来,然后按“六字法”逐一翻译,并连缀成句。
3、“检查”
检查翻译后的句子是否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关键词是否全部落实到位,有无语病。
4、“誊写”
将草稿纸上的译句按照“三清”(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卷面清洁)、“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不规范字,不写错别字)的要求誊写到考卷上。
下面就以2011年陕西省中考一道文言文翻译试题为例,讲解一下翻译的步骤。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先要审句中的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句中“微”“赏”“恶”“纤”(古今异义)是关键词。然后按照“六字法”对译,最后检查,誊写。
译文如下:善的(或: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或: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贬黜。
总之,要想真正提高翻译题得分,必须积累大量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并且掌握方法技巧,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们日积月累,课内技能训练,由易到难,少而精,课外增加文言文阅读量,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夯实文言基础,切实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