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入党 >

精编党员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先进事迹材料【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9361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精编党员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先进事迹材料【范例4篇】”公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子富起来”【第一篇】

2月,沈浩刚到小岗村时,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家底还很薄,发展仍然滞后,他的前几任一直在探索发展的路子,那时小岗村的发展思路还不甚明晰,村民对他的到来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有的人甚至投来怀疑的目光:“一个省城的年轻人,镀金来的吧?”然而这些没有影响他为小岗村谋发展的热情,反倒让他更冷静,他说:“一些群众表现出的冷漠,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他们想要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他坚信,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第一村”,这个品牌全国独有,只要发展的路子对了,只要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完全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于是,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全村100多户跑了两遍,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情况。与村“两委”成员和“大包干”带头人深入交心,谋划小岗村发展路子。

通过深入调研、广泛走访,沈浩认为,小岗村最需要的是发展,但小岗村的发展必须是让群众长远受益的发展,不能盲目的发展,特别是对引进的企业一定要围绕“农”字做文章,让群众能从中受益。为此,他决定从三个方面着手推动小岗村的发展:一是转变党员、群众的思想观念,增强科学发展意识;二是尽快制定发展规划,找准发展路子;三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转变少数村民“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的思想,沈浩及时组织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等到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学习,回村后开展“小岗怎样快发展”讨论,寻找差距,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常说,以前的小岗人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捧着“第一村”的金招牌还富不起来,是沈浩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找准了发展路子。

小岗村群众的发展热情被激活了,沈浩立即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认真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确立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思路,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和目标。20,村里依托已有的80亩葡萄示范园,成立“优质葡萄种植协会”,聘请农技专家传授栽培技术,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壮大了葡萄特色产业,还办起了葡萄文化旅游节,现在,小岗村有90%的农户种植葡萄,面积达600多亩,人均增收元。,村里引进粮油食品发展有限公司,采取“订单”方式,与村民签订小麦种植、收购协议,并积极吸收村民到企业务工,村集体每年也可增收10万元。几年来,凤阳县小岗钢构有限公司、滁州市杨帆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合肥禾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小岗,促进了小岗村快速发展。

作为“全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小岗村,每年到村里参观考察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何做好旅游文章、增加村民收入成了沈浩心里常常考虑的问题。他多次召开村“两委”和群众代表会议研究旅游开发事宜,多方争取建成了“大包干纪念馆”,并依托纪念馆和农家茅草屋、村民文化广场等旅游休闲景点,拓展旅游项目,开发旅游产品,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吴广德在沈浩的帮助下率先卖起了花生、黑豆、麦粒脆饼等旅游小食品,每天净收入100元以上,群众看到了甜头,自发地做起小买卖,还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为游客提供娱乐、食宿服务。

为提高小岗人的生活质量,沈浩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修通了村级水泥路,对村庄进行绿化、亮化;修复了自来水和广播电视等设施;兴建了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和档案室;翻盖了122户房屋,48户村民搬进了住宅新区。物质生活上去了,村民对文化教育提出了新希望。为鼓励村民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在沈浩的提议下,村里专门设立“教育基金”,哪家孩子考上大学,专科奖励3000元,本科奖励5000元。在村里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组建了腰鼓、花鼓表演队,兴建了图书阅览室、文娱活动室,每周还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在村民文化广场放起了露天电影。去年夏天,当村民围坐在广场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盛况时,都说:“还是沈书记想得周全,还是这样聚在一起看热闹!”小岗村得到快速发展,,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是的倍。小岗村党委副书记李梦元说:“他心里装着小岗,一门心思让村子富起来。”

“他是累倒在小岗村的,请让我们给他立座雕像”【第二篇】

沈浩党性观念、组织纪律性强,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甘愿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名利,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小岗。省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朱长才与沈浩是铜陵财专校友,他回忆说,沈浩在校期间,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先后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毕业前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省财政厅工作后,沈浩养成了开拓创新、勤于思考、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并且很快成为机关业务骨干。底,按照省委的部署,财政厅要选派一名优秀干部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厅党组立刻想到了沈浩,找他谈话时,他二话没说就爽快答应了。当时,同事们都担心,他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妻子在银行工作还十分繁忙,长时间到基层去,家里怎么办啊?可沈浩什么也没有说,克服了种种困难,安顿好家里事情后,及时赶到小岗村,在小岗,他是没日没夜地干。由于妻子工作十分繁忙,自己又长期照顾不到家,夫妻俩不得不放弃合肥良好的学习条件,把女儿送到老家萧县读书,这也是他感到对女儿最愧疚的。沈浩还十分孝顺,在他去小岗村之前,每年春节放假总是回老家陪母亲过年,可到小岗村后,他每年年三十都坚持先陪五保户、孤寡老人,然后再赶回去和家人团聚。村民杜永兰说:“他在小岗村6个年头,几乎天天都在为村里忙,哪一年都是大年三十才回家,年初二就赶回来,这样的好干部哪里找!”

初,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就要结束了。用三年时间向党组织,向小岗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与小岗人朝夕相处并为小岗村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沈浩,就要回省城了。此时,如果他回到省城机关,将会把基层锻炼形成的好作风带回机关,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而且从家庭考虑,他也应该尽快返回,年近九旬的老母亲望眼欲穿地盼他归来,辛劳的妻子多么渴望他回家团聚,女儿的学习十分需要父亲的点拨和照料。每想到这些,他恨不得插翅飞回合肥。然而,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在沈书记完成三年选派任务前夕,我们就决定向组织建议把他留下来。”

底,98户农民像当年搞“大包干”那样,按下鲜红的手印,到省委选派办和省财政厅要求沈浩继续留在小岗村工作,带领大家再干三年。面对小岗人庄重而珍贵的红手印,组织上很慎重,充分征求沈浩本人意见,沈浩十分矛盾,毕竟家里有很多困难,再干三年,感到对不住家人,家里也未必同意。但是,面对98颗鲜红的手印,面对组织的殷切期望,特别是小岗村刚刚步入发展的正轨,他实在难以割舍。经过痛苦抉择,沈浩决定为了“小岗”,牺牲“小家”。他说:“在小岗待了三年,习惯了。再留几年,与大伙儿再努力干几年,小岗村未来发展的基础应该更扎实。”

到12月,沈浩在小岗村第二个任期就要结束了。越临近这个时间,小岗村民心情越矛盾,想继续挽留他,但考虑他长期远离家庭又于心不忍,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们还是再次按下186颗红手印……在沈浩去世的三天前,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对他说:“沈书记,现在三年又到期了,我们还想留你再干三年。”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说到这,严金昌老泪纵横:“没想到他真的永远留在了小岗。”沈浩的哥哥沈明儒说:“沈浩中秋节回家时跟我讲,‘小岗的发展已迈上了快车道,如果组织要我再留下,我一定愿意带领小岗人民再大干几年,把农村改革第一村建设成全国的强村、富村!’”

沈浩,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跋涉者,开拓进取的步履一刻也不曾止歇。直到沈浩去世,他的案头还摆放着一张《小岗村近期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及完成时限表》:科学发展观学习及组织建设、小岗村敬老院工程、GLG用地遗留问题的处理、从玉菜业奠基仪式筹备及遗留问题处理、村庄整治等12月30日前完成以及坚持常抓不懈的11项工作……小岗村党委书记金乔说:“前段时间,沈书记和我说他近来胸口闷,等有时间到我爱人所在的医院去查一查,可是一直都没有时间,没想到他就这样离开了,他是累倒在小岗村的,村民们都积极请求给他立座雕像。”

“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就是我们的亲人”【第三篇】

沈浩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沈浩来小岗时,小岗有两个村民组,其中一个是东南面的大严村民组,村民住房条件相对较差一些。20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劳累一天已经休息的沈浩,想起了大严村民组徐庆山家的房子是危房,赶紧撑着雨伞冲进大雨中,由于泥路湿滑,鞋子掉了,他干脆脱掉鞋子,赤脚来到徐庆山家,动员他赶快搬出去,直到把徐庆山安排好住处才安心。此后,抓紧改造危房就成为沈浩给自己定下的一项紧迫任务。当沈浩得知国家对“三农”投入的资金在增加,敏锐反应,立即争取补助资金改建村民住房,年底,在小岗村的东南方,四幢两层小楼房的生活区拔地而起。春节前,包括徐庆山在内的26户农民,都住进了上下两层160平方米的楼房。五保户韩庆江患有严重的哮喘病,沈浩知道后,及时带他住院治疗,并预付了医药费用,韩庆江在医院住了38天,哮喘病得到了有效治疗。老韩现在小岗钢构厂当门卫,一个月能挣500多元钱,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他感叹地说:“我能有今天,多亏了沈书记!”在小岗村,村民们流传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沈浩”。

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刚出世,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沈浩知道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钱送去。关友林全家6口人,4个智障,生活十分困难,沈浩对关友林特别照顾,逢年过节都要给他家送去慰问金和年货,就连他家的被子、衣服都是沈浩送的。村民殷广勇妻子痴呆,一家四口人住着破房子,生活很苦。沈浩第一次到他家就掏出200元钱给殷广勇,并给他们家照了一张全家福。大包干带头人关友章的遗孀毛凤英老大娘病得较重,沈浩知道后,及时把她送到医院,跟院长说:“老人不容易,尽管给她治疗,账我来结。”大包干带头人关廷珠的遗孀、86岁的邱世兰老大娘拄着拐杖说:“这拐杖就是沈浩回省城给我带来的,说碰到我时发现那根坏了,怕我跌倒了。”农历三十的早上,沈浩一开门,发现邱世兰坐在门前,以为她有什么难处,忙问什么事?老大娘说要请他吃年饭,沈浩一颗悬着的心落下了,但又不忍心打扰,连说算了算了,大娘却不依不饶:“二十多年来,我头一回请村干部吃饭,不去那可不行。”面对大娘的一片真情,沈浩很感动地吃了这顿极其难忘的年饭,它饱含着一位年迈的小岗老人对沈浩的真心厚爱和最高褒奖。那天晚上9点多,沈浩才赶到合肥,家里人一直在等着他吃年饭。村干部赵家龙说:“沈书记的房门始终是敞开的,连晚上也不关,群众有事找他,随时都可以直接进到房间。他重情重义,能把一颗心捧给别人,没一点个人计较。”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这样评价他:“沈浩事事想着群众,考虑得周到细致,群众没想到的他都能想到,他就是我们的亲人。”

“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第四篇】

9月30日,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来到小岗村实地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视察小岗村后,对小岗村的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这激发了小岗村更大的发展热情。为认真贯彻落实讲话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县乡经过充分调研,提出把小岗村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四型村”战略目标,沈浩带领全村人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走上了小岗村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在沈浩的带领下,小岗开始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规模经营。但作为农村改革的试验田,过去小岗村以大包干而著名,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否意味着否定了以前的成绩?一些人的质疑和不理解,让沈浩担负着巨大压力。为了小岗的大发展,他必须顶住压力。沈浩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是改革,都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优化资源,他引导农民把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出去,并建立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有3000多亩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流转,土地的收益大幅度提高。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介绍,正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保证了招商引资企业的顺利进驻,让小岗村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

,小岗村的发展又结出了新的硕果,先后引进美国GLG集团到村发展甜菊糖生产加工,建设亩甜叶菊育种基地等十多个项目;引进从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到村建设1万亩现代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深圳普朗特集团到村建设生态农业园;引进“天下一碗”米线食品企业到村投资设厂;引进凤阳瑶海集团与凤阳国家粮食储备库联合投资到村发展物流仓储和粮油加工。目前,这些项目都已经签订了协议,多数已开始建设。

一个个企业的落户,无不凝聚着沈浩的心血和汗水,在GLG和从玉菜业项目建设中,沈浩带领小岗人创造了“小岗速度”:在GLG项目土地征用过程中,小岗人仅用三天时间,迁坟204座,建起公墓一处。在从玉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小岗人半天完成迁坟54座。GLG集团负责人王倩感慨地说:“他带领小岗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我佩服沈书记的闯劲!只有他才能带领小岗人创造出这样的小岗工业速度,只有他才有这样勇闯市场的胆魄!”

在带领村民推进小岗发展的实践中,沈浩深深感到人才匮乏对小岗村发展的制约,他积极创新农村人才制度,以优惠政策创造性地从安徽科技学院引进三名大学生,来到村里种植双孢菇。第一批来到小岗村的大学生苗娟现在已是团县委副书记、村党委副书记,她说:“是沈书记把我们吸引来的。”苗娟等创业大学生带动村民建起了179个蘑菇大棚,今年每棚利润达7000元,创业大学生们还和种植户共同成立了“小岗村利民食用菌合作社”,联合农民共同应对市场,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得到村民的称赞,沈浩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引导村民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养鸡协会、养猪协会等,促进农民们共享资金、技术,共同开拓市场、分担风险,村民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了共同富裕。这些创新举措,使小岗村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现在提起沈浩,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就说:“党的政策好,干部的作风也好了。沈浩来小岗村后,小岗的变化很大,要是基层干部都像沈浩这样,群众就省心了。”曾担任过村支部书记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打心眼赞成这位年轻的村书记:“他有闯劲、有本事,这样的领头人我们打心眼拥护。”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7 149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