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集聚3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23363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二月二龙抬头习俗集聚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1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习俗

一、剃头

从生理上来说,因为很多人信奉“正月不剃头”的说法,导致到二月的时候头发已经很长了,为了必要的卫生清洁也该去剃头理发。除却客观的因素,主观上自然是为了图个吉利,毕竟这一天是“龙抬头”之日,很多地方将这一天定为剃头日。

通过理发来与“龙抬头”相衬,寓意着也能给自己“抬抬头”,保佑在这一年顺顺利利。那么,为什么与龙相衬就能顺利呢?因为在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龙行“布雨”之责。一年能否风调雨顺、河清海晏和庄稼大丰收,全看龙王爷给不给面子。

因此,对于龙大部分人都是饱含着是崇敬之情,在二月二这一天,通过与龙做相似的动作来博得龙王的好感获得好运。虽然这个说法纯粹是封建迷信,所求也不过心理安慰与寄托但也同样重要。试想若是心灵无处安放,整个人就会显得很空虚,所以也不要小瞧了民间这些传统习俗,它们是在无形之中增加人的精神力量。

二、不做针线活

古人认为,鬼神与凡间的世界相通,故而会在特定的日子降临凡间。因此,若是凡人行事不小心触怒鬼神,便会招来灾祸。二月二这一天是龙神降临凡间的日子,此时若是做针线活便会被龙神视为不敬,在许多农村都说针线会扎瞎龙眼,破坏自己一年的气运。除此之外,也有地方在这一天不洗衣服,因为担心洗衣服时洗坏龙皮。

三、春游踏青

二月二春游踏青相传起于唐代,彼时长安之人为了丰富业余生活会在二月二这一天约好伙伴一同出去踏青。在他们看来,在春天来临之际野外空气清新,多走走看看可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为接下来新一年辛苦劳作做好准备。

这个习俗保留到了现在,在各个学校中也会有春游的这一个项目,无形之中将传统习俗传承至今。“学子春游”更是有一番说法,寓意为来年学业开个好头,轻轻松松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

四、吃龙食

二月二作为龙神降临之日,人们在这一天的饮食上会有很多讲究,最为普遍的便是所有饮食都以龙为名。比如一些地方会在二月二之前蒸好春饼,吃春饼名为“吃龙鳞”,吃面条名为“吃龙须”,吃馄饨名为“吃龙眼”,吃饺子名为“吃龙耳”;若将面条和混沌一块煮,又被称之为“龙拿珠”,吃葱花卷饼又叫“吃龙皮”。

总而言之,要把龙身上的东西都放到自己身上,以此行龙运,都代表着人们祈福的愿望,希望新的一年龙运加身、事业昌隆、顺顺利利。

五、祭祖拜神

“祭祖拜神”在古代的重大节日中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相信只要自己足够真诚,先祖和神明便会在冥冥之中保佑自己。

六、孩童开笔礼

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的诞辰之日,所以在二月初二这一天要进行“开笔礼”,可能这个习俗在现代少有人知晓。在古代社会中,读书人在读书之前需要行四礼,其中“开笔”又称之为四礼之首,表明将要正式开始学习。用习俗的形式将读书赋有一种隆重的仪式感,让自己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件事。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是古代人民对节气的称呼,龙抬头代表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龙抬头又被称作踏青节。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二月二,龙抬头”,恐怕是关于“二月二”的流行最广泛的一句俗语了。“龙抬头”是什么意思?若要追溯这句话最早的来历,应该与古人对星辰运行的认识有关。

在古代,人们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以此判断季节,提醒农时,这在《礼记·月令》中有大量记载。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之双角。农历二月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的起源

最早起源于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到周武王时,每年二月初二还举行盛大仪式,号召文武百官都要亲耕。

明清时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了不吃不喝不动的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后,天气渐暖,一些昆虫动物好似被春天的阳光和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节令名为“惊蛰”。百姓传说中的大龙实际是没有的,那种龙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础上,我们祖先想象加工出来的。二月初二前后,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出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京民间,二月二有很多习俗,比如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这一天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一天妇女忌动针线,为的是免伤龙的眼睛,就连小孩剃头也叫“剃龙头”。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清人《宛署杂民》说:“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这正是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2

第一个习俗是用烧柴草的灰在院子里打灰囤:所谓的打灰囤也就是用烧锅的草木灰,在院子的空地上,画出多个比较形象的粮食囤的形状,其样式就是用灰画上一个个圆圈,大圈套小圈,旁边在画一个梯子形状图形,表示粮食囤很高,需要攀爬梯子才能上去。

粮食屯的图形根据院子的大小,都要画上好多个,然后在各个不同的图形中间最小的圈里边,会放上一把不同的粮食作物,这也就预示着,每一个粮食囤存放着不同的粮食,表示画几个囤家里会有多少粮食。

用草木灰画粮食囤也不难理解,这也是农民对丰收的一种期盼的心理,希望在这一年里能够风调雨顺,获得一个大丰收年,这在过去农村,还没有像现在务工收益的情况下,土地带给他们的希望也是最大的,更是单一的指望。

第二个习俗是制作面灯:做面灯通常是用黍面,也就是一种黏面,用这些黏面做出小刺猬等动物的形状,在其背上做出一个小窝窝,在里面倒上香油,放上棉线,在二月二的这天晚上会放在院子里点着了,然后还要焚香祭拜。在农村有刺猬会驼元宝的说法,以此点燃明灯,照亮道路,让小刺猬给家里面驮来元宝,其寓意着,在这一年里能够兴旺发达过上好日子。

这些黏面所做的小动物,最后会被煎成小饼子,两面都煎得黄黄的,吃起来又粘又甜,很是好吃,这在当年也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食品,但是大人一般不给多吃,说吃多了肚子里会长疙瘩,其实这无非是因为黏面吃多了不好消化,也是大人用来吓唬小孩子的借口。

第三个习俗是炒黄豆:炒黄豆也就是把黄豆放在大铁锅里进行炒黄炒熟,还要放上一些盐巴,增添滋味。这在当年农村物质匮乏的时候,这些香脆的黄豆粒,也就成为了当时最好的零食了,日常小孩子袋子里面会装上半袋子黄豆,时不时地放进嘴里几颗,发出“嘎嘣”的响声,黄豆的清香味溢出,让附近的人都能够闻得到。

炒黄豆的这种习俗,在我山东当地有一种传说,说的是在很久以前,在农历二月二的这一天,因为有一条龙为了给民间解决旱灾,没有遵守指令擅自降雨,因此触犯了天条而被罚罪压在了一座大山下。据说只能够让金豆开花,才能解除罚咒救出龙王,人们为了报答其降雨解旱之恩,于是纷纷炒黄豆解救龙王,此习俗才被一直流传。只不过这个习俗在农村现在也很少有人提起了,估计也是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习俗了。

其次,在二月二这一天有剃头的说法,这种习俗就流传甚广,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说法,俗话称“正月剃头死舅舅”,于是人们把“龙抬头”作为剃头的好日子,预示着在这一天剃头,今后就可以扬眉吐气了,其实这也是大家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这一习俗相信人人都知道的。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3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二月二这天大多数农家都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为什么吃“鼓撅”?有人说,吃了“顶门棍”,把门顶住,邪祟不入,一年太平。有人说,过春节大家都吃闷了、玩昏了,吃一顿“鼓撅”顶灵性,就开始干活过日子了。也有在二月二这天吃搅团的,说是给龙糊鳞整甲,使龙抖擞精神升天降雨。有几句讽刺懒婆娘的民谣说:“过了正月二十三,懒婆娘愁得没处钻。又想上了天,没鞋穿;又想钻了地,没铧尖;又想上了吊,丢不下二月二那顿油搅团。”当地还有在这天炒豆子的习俗,民谣曰:“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有人还在附近的药王庙里烧香叩头,祈保平安。

地方风俗:滕州青岛临沂地区吃棋子和炒豆,象征着“金豆开花”。

炒玉米:传说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干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开笔写字: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满足的二月二

二月初二,亦称龙抬头的日子。在满乡新宾居住的满族人十分重视这个民间节日,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般。妇女们在头节就忙着筹备东西,首要的是“山房草”(亦称苫房草),以及各色布块、五彩绒线等。二月初一动手串龙头、龙身、做龙尾。她们把山房草叶去掉,将秸杆剪成大则二寸有余,小则一扁指宽的节骨,再把各色花布剪成食指指甲大小的圆布。先将二寸来长的山房草杆,串成不超过手掌大的'盖帘,用剪刀剪成椭圆形圆帘子,这就是“龙头”。将红、绿、黄、蓝及各色小圆布串起,每个中间串连山房草骨节,作一大一小两个龙身。再把各色布剪成四寸或二寸长的小布条条,将各色布条串拢在一起,也作成两条龙尾。将这两条龙尾、龙身用五彩线串在帘子式的龙头上,整个龙就做成了。大龙即满族老人讲的山苍龙,小龙标志着蛇。大人把它戴到孩子大襟上,祈祷在夏天老天打雷天龙行雨时吓不着孩子;上山采菜、捡木耳、采榛子、捡蘑菇,有龙岗山大苍龙保佑。据说各色布龙身子和五色线避邪,孩子受不着灾,人人健壮结实,个个平平安安。

“萨满教”认为万物均有神灵,依照“萨满教”的说法,各种神仙从二月二这天起,都活跃起来了。满族人家在二月二头几天就磨黄米面,二月初一烀小豆馅,到二月二,早早起来炸油炸糕,做豆面卷子。头年腊月宰的猪,先留给祖先,在年三十上供,过了初六,就把猪头放到仓房,这个猪头一直等到二月二磕开烀着吃,此举为“龙抬头”。这一天满族人还有“领龙”之俗,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灰道弯曲如龙,称“引龙”。然后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满族人正月不剃头,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其名曰“剃龙头”。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是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为什么呢?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既然关乎娘家人的性命,则兹事体大,也就马虎不得了。因此,在北京,进了正月,理发馆的生意是很清淡的。大家都期待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

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是“思旧”,而不是“死舅”,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

据了解,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到至今。

年年剃龙头,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老满族人崇拜各种龙,认为全家吃猪是为苍龙祈祷,孩子们剃龙头也是为使这条神龙早抬头,特别是孩子们都戴着龙头龙身龙尾嬉乐游戏,把龙的全身都摆动起来,这是祈祷苍龙一跃千里,龙腾高空。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12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