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关于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24732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一篇】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村级有钱办事,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农村党组织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根据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就这项工作展开了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和思路。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全县18乡镇、街道及园区辖有182个村居委会、社区,总人口约34万。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村级组织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和保障。从调查情况看,一是我县所有182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外)差距很大,根据统计有71个村无固定年收入占总村数的%,有固定年收入的情况为(年收入1万元以下15个占%、年收入1-2万元20个占%、年收入2-5万元37个占%、年收入5万元以上39个%。所有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资源管理、征地及青苗补偿、固定资产租赁和其它赞助等。二是村居委会、社区之间差异明,主要表现在区域位置、管理人口多少、村干部人员配置及相应的工资报酬等。区域位置靠近城区及效边和景区景点、集镇所在地的村优势明显;管理人口上大的村管理近4千人、而小的村才不到1千人,麻雀虽小但五脏具全,在村干部配备上5-10人不等。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差距加大,条件好的村干部年工资可达3到4万元以上,而少的村才1万元左右。三是村干部和联防、保洁、管理等人员的工资报酬,都由村里自己解决支付。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村村通的道路硬化、河道道路养护、绿化、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和各类公益性创建等项目,除上级部份配套资金外都是由村里支付。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组织每年为应对上级部门的各类检查和考核也要投入不少费用。

二、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全县“空壳村”与“百万元村”并存,县城周边和旅游经济发展快的乡镇靠土地征收补偿和旅游资源补偿的村委会集体经济积累高的占具前列水平,达百万元以上,如年收入超百万元以上的村有江湾、李坑、王村3个;而位处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的村级集体不断没有经济来源,而且还要为村村通路工程而到处举债修路,从而继续加大这种经济收入差距,负债累累。

2.是村级集体收入总体偏低。从统计数据看,区域位置好的村能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导致集体经济积累在1万元以下的村(居、社区)超过半数以上。相当部份的村还是“吃饭经济”,“有收入零积累”甚至“负积累”的现象十分普遍。

3.是思路不开阔,发展动力不足。部份村“两委”班子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习惯于将集体资产简单化处理,分光、卖光只图一时好过;加之村党支部书记调动频繁,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耐心,也无心思考长远之计,工作只停留在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上,不图发展、但求无过。

4.是发展较短暂,未能保持长久。部份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没有潜心思考如何抢抓机遇实现自身持久发展,等到项目竣工或企业停产后,集体经济经过短暂发展后又归零到“空壳村”行列。

5.是依赖程度大,缺乏制度保障。全县村级经济积累较好的村,以及村级经济经营得好的村,往往都与“能人治村”紧密相连,村级经济发展对个人的综合素质依存度高,缺乏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的补助才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同时也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

6.是产权不明晰,利用效率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得不到体现,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得不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征用费补偿问题上“分光用光”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征用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均一起分到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却分文没有收取。二是农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村得不到享受。

三、主要原因

1.是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查情况来看,凡临近县城近郊、集镇、景区景点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多数位于山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村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2.是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外无其它稳定来源,除个别少数村有土地征用、旅游资源等收入,但随着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3.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我县各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已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是有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建议和意见

1.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针对少数行政村规模与村干部配备拥肿不合理要进行精简缩身减少支出,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双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完善对村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选优配强班子,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班子是基层党组织功能发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选优配强发展型村党支部书记。

2.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切实可行的村级发展项目。采取整合项目、财政预算、贷款融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县、镇(乡)分级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级集体经营项目,以借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二是建立信贷支持和费用减免政策,协调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贷款支持,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在工商、税务、土地等方面的税费实行减免和优惠。三是采取县局部门联动帮扶,结合“城乡结对子、联动共创建”、“联乡、驻村”等活动,按照“部门联动、分工负责、对口帮扶、一定三年”的思路,由县直机关部门结对帮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扶计划,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切实可行的帮扶。3.是要突破政策瓶颈限制。如何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我县村级要全面清理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尽量“松绑”,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和欠发达、近郊和偏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队伍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一是盘活存量资源,“有山用山、有水用水”的发展类型,包括出租水库、山塘、门面、土地、林地等集体资产。二是依托企业发展,“村企共建”。有条件的可以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要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发展加工业拉长产业链而这也正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难点。三是建立服务市场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本着为民服务的方针为本地的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产品推销、供应原辅材料以及信息、运输、餐饮等有偿服务既为农业和农民走上市场架起桥梁又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装壮大增添一条途径。也可依托原有基础产业建立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中收取服务费、管理费以壮大集体经济。四是偏远村要搞好农业资源开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发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通过招标等形式开发经营获取收益。改造管理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茶园、果园、竹林、水域等资产使村级集体资产获得保值增值。五是借用我县丰富旅游资源和打造全国秀美乡村这一契机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发展旅游,鼓励村集体依托山水、古建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到旅游产业中来。做强做大古建民宿产业,妥善解决古建保护资金的压力,通过合法利用政策引导,置换村中闲置古民居产权归集体所有,对外统一招租,通过租赁或者合作经营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这既保住了民居古建,又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二篇】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情况调研的通知》(闽委组明电【XX】24号)要求,XX年10月下旬,龙岩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农业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3个调研组深入全市7个县(市、区)、乡镇、村,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查看台账报表等方法,对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1783个(不含社区居委会),XX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596万元,总支出58111万元,净收益7485万元,拥有固定资产158102万元,村均万元。债务总额86947万元,村均负债万元。XX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有经营收益的村842个,占村总数的%,其中:经营收益在3万元以下333个,3-5万元118个,5-10万元211个,10-20万元99个,20-50万元59个,50-100万元10个,100万元以上12个。无集体经营收益的村941个,占村总数的%。

(二)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①经营收入5526万元,占%;②发包及上交收入4663万元,占%;③投资收益751万元,占%;④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⑤其他收入25050万元,占%。

(三)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①经营支出4248万元,占%;②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其中办公费用4202万元,村组干部报酬7691万元;③其他支出32654万元,占%,其中公益性支出24654万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出台了加快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见措施,鼓励各村立足村情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找准集体经济的项目源和增长点,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着力打造出一批“实力强、特色明、管理好”的经济强村。

(一)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近年来,我市各级通过全面开展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盘活存量资源,开展承包租赁经营,使集体资源发挥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如XX年连城县新泉镇新泉村通过清产核资,将一处被私人长期占用的沿街仓库300㎡重新追回,并通过公开招投标重新发包,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近万元。永定县龙潭镇龙潭村将新村部4-6楼出租,用于经营宾馆住宿,将闲置的旧村部店面出租,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下洋镇思贤村将村集体土地租赁给私人企业主做煤炭运输中转站,每年可获租金收入25万元。

(二)开发集体资源增收。我市一些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一是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求发展。充分利用耕地、山地资源,开发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武平县东留乡黄坊村投资60万元,搭建花卉钢架大棚种植基地15亩,租给花卉种植大户,每年创收9万元。二是开发特色资源求发展。部分村利用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或发展小水电,或建设鱼塘等发包租赁给企业或农户,也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入。如武平县中赤乡、下坝乡等乡镇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在沿河投资建设了30多座小水电站,由所在村里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增加了村财收入。永定县高陂镇西陂村投资小型水电站,每年有9万元分红收入。漳平市南洋镇梧溪村、官田乡下浙村等村通过水资源入股开发水电项目,每年按股份分红均有2-10万元不等的固定村财收入。

(三)搞活资本经营增收。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城镇化的推进,一些村因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征用补偿费骤增,如何用好、用活这些货币资金,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对此,我市部分村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开展资本经营,通过投资购买房产,搞景区开发等,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新罗区西陂镇大洋村科学利用征地补偿费,投资兴建大洋酒家、西湖人家、大洋宾馆等项目,每年增加村财收入200余万元。永定县凤城镇大园社区将移民集体补偿款在县城南门街购置店面3个,每年有租金收入6万多元。武平县平川镇城南村利用集体资金,投资兴办了中强建材有限公司、旭林木业有限公司两家集体企业,租赁经营一家加油站,每年固定收入达90万元

(四)发展休闲旅游增收。近年来,我市部分村紧紧抓住市政府大力推广的以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等为代表的“客家之旅”,冠豸山、龙硿洞、九鹏溪等为代表的“绿色之旅”,古田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之旅”和“游在龙岩”和“吃在闽西”的机遇,通过开发农家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等,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与香港青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对村内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开发,着力打造休闲度假、乡村生活体验、自然景观游览和原始森林探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XX年村集体收入达158万元。永定县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为土楼景区周边村带来不菲的门票分成收入。如XX年永定湖坑镇洪坑村土楼景区门票分成收入68万元,下洋初溪村更达80万元。

(五)发展物业经济增收。近年来,我市一些城郊村利用区位优势,采取物业开发、租赁经营等形式,使村级集体经济整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村利用闲置房产和整理取得的建设用地,通过改造或新建厂房、仓库、民工公寓、停车场、专业市场等出租给企业或村户,收取承租费,也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如武平县平川镇兴南村、岩前镇灵岩村等15个村,在县城或集镇建设办公楼、店面,每年获取几万到二三十万不等的物业经营收入;中山镇三联村投入10万元资金与中山镇政府合作建设岩前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每年增加收益近万元。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在村集体林权改革中,利用拍卖集体林木所得的资金,在沿街(路)兴建村部综合楼,一楼作为店面,二、三楼作为办公,全部出租,每年有5万多元的租金收入。

(六)兴办服务项目增收。一些有企业入驻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作用,在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处理等方面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企业每年给予村一定资金作为村级办公经费。如永定县龙潭镇联中村是福建闽福建材有限公司所在地,该企业每年给联中村10万元办公经费。福建塔牌集团有限公司落户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峰贵村,每年给两个村协管费分别为30万元和20万元。

(七)帮扶带动助增收。从XX年开始,省、市、县三级先后选派了3批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实施帮扶工程。XX年,我市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市开展干部“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各挂钩部门、干部帮助挂钩村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选好领头人,建好新班子,清发展思路,制订发展规划,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村财收入。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多渠道为挂钩村筹措资金,在引进实施生产性项目上下功夫,拓宽增收门路,促进集体经济和农村产业发展。据统计,“联乡挂村帮户”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落实发展帮扶资金2312万元,落实扶持政策789项,落实支持项目183个。实践证明,各级帮扶工程对加快欠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帮扶,开发了一批集体经济项目,既挖掘了资源潜力,又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全市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还比较薄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我市绝大多数村只强调“分”的一面,而忽视了“统”的作用,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甚至把积累的集体资产也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从此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对此意见极大。

(二)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大。从全市各村集体经济现状来看,城镇周边地区比山区地区发展快、实力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村比地理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村收入高,村级班子强的地方比班子弱的地方发展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之间也不平衡,现有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近40%集中在新罗区。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间收入差距大。XX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5596万元,村均万元,67%的村收入在30万元以下,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1%的村收入超过50万元,收入差距大,呈两极分化现象。

(三)增收渠道狭窄,来源单一。多数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一些靠自然资源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XX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收益10940万元,仅占集体总收入的%;财政等有关部门补助收入29607万元,占%;征地补偿费等其他收入25050万元,占%。不少村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维持运转,勉强度日。

(四)刚性支出逐年攀升,负担沉重。调研中,不少村干部反映村级公共事务负担重,村级非生产支出大,特别是报刊杂志订阅费用负担沉重;一些上级支持农村的财政项目,没有足额安排项目资金,村集体为了争取资金,只好举债上项目。XX年全市村级管理费用21209万元,占总支出的%,公益性支出24747万元,占%。负债总额86947万元,村均万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在现有刚性支出基础上,村集体必然还要增加更多保洁、路灯、巡逻等方面开支,收支矛盾将更为明显,一旦入不敷出,必然举债负担,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沉重包袱。

(五)资产经营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级集体资源、固定资产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造成了村集体资产的流失;一些村把城镇建设、过境公路等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全面分发到户,村集体却分文未提取,“分光用光”现象相当普遍。部分村尚未很好地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民主理财意识不强,开支随意性较大,存在“寅吃卯粮”现象。

四、影响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发展环境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原因。从调研情况看,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庄,得益于优越区域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村集体经济较为强壮,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位于山区、稻区的村,地处偏僻,村落分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级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白村。

(二)村级集体积累困难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村级集体积累是农村集体经济生产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和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保证。从调研情况看,受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严格的用地政策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影响,我市各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征用和“三提五统”的局面消失,农民的应交款拖而不决,钢性支出的不断攀升,冲抵了积累,坐吃山空。

(三)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原因。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部分村干部怕麻烦受气,不用心;农民群众对村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不放心,对集体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只要权益、不要义务、不愿出钱出力、不闻不问的现象。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性,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部分村干部群众盲目的攀比心理,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步伐。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要求以及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断对村干部施加压力,使村干部都抱着“别人都在搞,自己若不搞,对不起老百姓”的态度,不顾所在村的经济承载能力,盲目跟风,举债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五、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防止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郊和边远农村,应根据各村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干部农民素质等各方面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优化结构,扬长避短。各地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本地区的优势、劣势,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进行调整,走有特色的资源型路子。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郊区和边远农村,平原地区和山区等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农民素质等各方面都有差别,应根据自身优势、潜力来调整结构,从而扬长避短,实现结构优化。

(二)创新管理模式,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一是盘活资产经营。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通过厂房、机器设备、鱼塘、闲置土地等集体资产出租或入股经营的方式,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以存量换增量。试行对区域位置优越的宅基地实行有偿选位,探索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二是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要积极实行集体资产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办法,把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来运作,促使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管好土地征用补偿费,严禁乱支滥用。三是强化监管管理。加快健全和落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推进民主管理进程。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的监管职能,建立“群众民主监督、会计核算监督、上级审计监督、电子网络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着力构建“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村级集体的正当收入不流失,不断提高村集体资产的利用率。

(三)加大扶持力度,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一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财政和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采取补助或奖励的办法,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以省、市、县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为契机,对贫困村予以重点扶持,村实行“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要加大部门帮扶力度。结合开展“联乡挂村帮户”、“四下基层”活动,采取领导挂钩联系、部门结对帮扶、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等方式,帮助结对帮扶村搞好班子建设、发展规划、技能培训等关键性工作。结合第四批省、市、县下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选派党员干部到部分村任第一书记,为帮联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鼓励企业投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企业自愿结对,合作开发,实现双赢。结对企业可以与村合作盘活存量资产,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依法兴办经营服务设施。

(四)优化发展环境,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多予少取”的方针,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落实村级发展用地机制。土地是现阶段农村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维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必须赋予村级一定数量的土地经营权,确保村级通过土地经营获取稳定的收入。探索建立土地征用留用地政策,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按批准征用土地面积的5%—10%作为村级发展留用地,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要采取积极的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兴办村级企业的债务,可在核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债务剥离给企业的办法。为兴办教育,电力设施形成的债务,可根据产权的变化,用划转的办法去剥离债务;有债权的村,在金融、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大清收债权力度,加快偿还的速度。三是增加对村级组织的支持力度。要在税收、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方面,给村级组织以扶持。要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村级管理、优抚的支出列入转移支付的范围。四是建立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补助制度。按照省里的标准,对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由省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市里也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经济薄弱村也给予一定扶持,作为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于村干部补贴和村组织日常管理开支。

(五)加强班子建设,提高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人员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民服务、清政廉洁的思想,明确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要加强村干部在县域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三是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要给予奖励。四是要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对从事村级组织工作达到一定年数的老村干部,离任后要继续落实养老、医疗保险等关爱政策,使村干部有一个盼头,多一份工作干劲。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三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动“三农”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是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础,对于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调研情况概述

今年8月—9月期间,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协调农业、扶贫、发改、财政、林业、供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县所有乡镇,对村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深入调研。本次调研采取听、看、谈、访的方式开展。听,就是听取乡镇党委、政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介绍。看,就是看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资料和村级集体经济实体及产业。谈,就是到村组采取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与村组干部、党员代表、致富能手、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及要求。访,就是深入农户进行个别访问,与这些农户代表进行直接交流,从中了解他们对发展村

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应该采取的工作举措。在调研工作过程中,共走访了68个村,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访谈党员群众260多人,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助推脱贫攻坚现状。

二、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推进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立足县情实际,紧盯瓶颈短板,积极主动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薄弱”难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一)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及规模

通过调研发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先后投入各类资金亿元,整合可经营性资源万多亩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止目前,323个行政村全部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实现年总收益万元,积累存量万元,探索形成了光伏项目带动、“三变”改革促动、资源利用驱动、产业资金撬动等多种发展模式,分别带动全县45%、38%、18%和87%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制约,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一些发展模式尚处于初级阶段,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还不足,过多的依赖于政府投资和财政扶持,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基础薄弱,持续增收不强,村级集体经济仍然十分薄弱,发展壮大也面临

较多困境。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已实现年收入、积累存量“双破零”,其中年收入1-1000元的村47个、占%,1001-10000元的村190个、占%,10001-20000元的村36个、占%,2万元以上的仅有50个,占总村数的%;积累存量5万元以下的村达278个,占到了总村数的86%。

(二)临洮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是以扶贫帮扶资金为支撑,推行“光伏项目带动型”发展模式。基于光伏发电的业态优势和国家政策的利好导向,抢抓“国扶办光伏扶贫试验点”的有利契机,利用中国银保监会对临洮县精准扶贫帮扶资金和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480万元,在太石镇、龙门镇和连儿湾乡的10个村,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屋顶、院落,于2016年12月试点建成总装机容量600千瓦左右的光伏电站,目前10个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万度,平均每个电站实现集体收益万元。抢抓“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机遇,以1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为重点,计划建成总装机容量65兆瓦的11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估算投资亿元。该项目分两期实施,2018年先期建设总装机容量36兆瓦的6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项目覆盖75个村,辐射带动贫困户5286户,目前6个光伏电站即将并网发电;剩余的5个分布式联村光伏电站项目计划于2019年实施。项

目建成后,可带动每村实现年收益5万元以上。

二是以转变生产方式为抓手,推行“三变改革促动型”发展模式。以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内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水面、房屋、场地、设备等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排摸清理,并在严格遵循和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村级组织把11513亩村集体可经营性耕地、8927亩四荒地等资产资源,统一作价入股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并将万元财政涉农资金和300万元村级集体可经营性资金、万元农民资金量化为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支持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发展,年底分别按照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不低于股金的8%、6%和%进行分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发展,已实现123个村集体收益万元,平均每村万元,带动10427户贫困户户均增收万元以上,15454户群众实现了由农民向股民的转变。如八里铺镇沿川子村组建了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厂,采取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入股模式,估算村集体年收入6万元;新添镇梁家村实行“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混合入股模式,依托临洮平长现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乡村旅游优势,将梁家村1180亩盐碱地和农户耕地以资源入股的方式入股到平长园区发展现代农业,采取保底收益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

三是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推行“资源利用驱动型”发展模式。针对部分村资源挖掘、整合不到位,利用率低的问题,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充分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分类引导有集体资产的村对现有闲置或低效利用的集体土地、办公用房、厂房、校舍等集体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出让等方式取得经营收入,已经盘活的持续扩大规模,形成资源叠加效应,提高资产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新添镇崖湾村,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地理条件,利用50亩蔬菜综合营销市场,村集体每年从市场管理费、仓储费中获得收益15万元;同时,崖湾村利用3355平米村级集体办公用房,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目前该村现有集体经济积累存量17万余元。再比如,洮阳镇南街村,依托区位优势,建成了辐射南部乡镇的南苑蔬菜、水果、鲜肉综合批发市场,通过收取承包费、铺面出租费,年可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8万元;玉井镇白塔村利用220亩集体滩涂和闲置土地,通过出租的形式,每年可获得收益万元。据统计,全县323个有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村中,有61个村主要通过股份合作、使用权有偿转让、租赁等形式获得集体经济收入,占到了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的%。

四是以整合产业资金为渠道,推行“产业资金撬动型”发展模式。充分整合农业、林业、畜牧、水保等领域产业发展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以财政奖补资金的形式投入具有法人资格的龙头企业、合作社,按照一定的股金投入标准和股权收益标准,实施折股量化,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如康家集乡汤家川村有效整合2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入股会成购销专业合作社,探索推出以种植紫斑牡丹为主的花卉产业,每年通过股息分红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同时,全县整合扶贫互助资金4212万元,统筹安排用于产业扶贫,带动年收入不足2万元的28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其中对年收入达不到1000元的31个2018年拟脱贫村,每村安排互助资金25万元,通过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按照8%的比例进行分红,每村实现年收入2万元以上;其余252个村安排的3437万元资金入股到光伏扶贫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还较弱,广大农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还不够,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强,与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总体滞后,对全县脱贫攻坚的贡献力不足。

(一)资金来源单一,难以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全县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力争达到2万元以上。针对这一要求,近年来,省市县财政已通过项目带动和资金扶持等形式,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然而,财政项目、资金的期限性和专项性,决定了财政扶持仅仅是脱贫攻坚时期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的短期措施,并不能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期支撑。比如整合的万元带动型财政资金,在整体脱贫后就要退出集体经济发展,从而使123个村集体经济失去资金支撑。同时,带动型资金缺乏坚实的经营实体支撑,对发展特色产业贡献有限,甚至还存在为完成资金使用计划而选择了没有发展能力的经营实体,既未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产生实际效益,又造成了资金风险。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有意识加以规避。所以,在财政项目扶持集体经济实现“破零”或稳定后,还需依靠村级党组织自身来实现持续发展。

(二)经营主体规模较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效益还不够明显。一是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较弱。据统计,目前全县注册新型经营主体2157家,而评为示范合作社的仅有449家,具有较强发展实力的83家,占新型经营主体的比例不到4%。部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品的加工方面仅仅是初级加工,没有进行深加工,也没有形成高技术、高质量、集约化生产,经销往往依赖于简单的销售,没有形成规模,无固定标准、无特色品牌、无稳定渠道,导致形成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为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组织带来的效益还不够大。二是部分经营实体带动能力不足。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大部分经营实体都是新成立不久的,经营实体自身发展能力弱,部分种养殖基地、苗木基地、蔬菜基地、生产企业市场规模小,收益见效慢,带动农村和群众发展的能力不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小。据金融办统计,全县2015年、2016年共有参与带动型经济组织105家、带动农户6224户。根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从今年到明年,105家经济组织将退出带动分红,这将进一步减弱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匮乏。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经营情况相对较好的示范性经营主体集聚经营管理人才1200人、而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仅为9600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致富能人型人才不足900人,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缺乏懂现代经济管理的人才,又缺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在一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存在着决策不科学、创业观念淡化、无视集体财产流失、忽视市场经济规律、竞争力弱等现象,过多的依赖于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这一现象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村级党组织组织领导不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乏力。受市场经济、村干部待遇等影响,大多懂经济、有闯劲的人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市场头脑和经营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村干部1027人,其中高中、大专以上学历分别有475人、116人,占比分别为46%、11%;致富能人、退伍军人分别有332人、48人,占比分别为32%、%;40岁以下、55岁以上分别有208人、437人,占比分别为20%、42%。从全县党组织定级情况看,目前被定为作用发挥好的村级党组织91个,占比28%。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全县有一半以上的村缺乏坚定有力的干部队伍支撑。受此原因影响,部分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组织领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协会、富民合作社的能力较弱,无法使各类经营实体的效益最大化,依托农村各类组织和群众自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困难大。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在集体资产运营方面,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思考,过分强调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在发展模式上创新能力不足。

(四)由于思想观念等原因,对集体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尽管政府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主要是受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部分有能力但无集体观念和认识落后的农村能人在思想上绝对地、片面地看待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看不到或无视集体经济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实际利益,往往只顾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而对集体经济发展认识不足;甚至有些群众认为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干部腐败和村霸的“温床”,集体经济会被“私有化”,这些落后、片面和不正确的认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弱化的问题。

四、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基本摸清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也清醒地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短板和障碍,我们要根据我县各乡村的资源状况、资源禀赋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精神和相关政策,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定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这就亟需我们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强堡垒的重要抓手,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内外联动、典型示范、政策保障、营造环境”相结合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位一体”新路径,实现集体与群众“双增收”,让村级集体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党建引领,夯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坚持“能人引领、支部领办、村社合一、交叉任职、公司运营”的原则,充分发挥能人村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行政村或产业、地域相连村为单位,以崖湾村、康家崖村、普济寺村、沿川子村、机场村、双联村、王家大庄村、车刘家村等典型村为依托,探索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同步设立产业型党组织及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理事会成员,支部书记兼任理事长,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兼任监事会主任、成员,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市场化运作,实现村级组织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高度融合。同时,成立临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智库,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二)内外联动,多方式多路径,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跳出传统观念和地域的限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向内夯实基础、凝聚力量,向外寻求合作、打造特色。统一经营,整合各方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按照县乡村三个层级,打破地域行政区划和限制,大力推行平长扶贫模式(新添镇梁家村、潘家坡村、驹山村将120万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统一入股到现代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双联旅游模式(由双联村、甘肃太极山旅游发展公司和西安马嵬驿旅游公司联合,整合利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狄道乡韵”建设项目,村集体土地资金入股,实现分红)、车刘家产业基地模式(由优秀人才曹佰平建成兴旺牡丹园基地,以旅游产品、饮食等多种经营获得集体经济收入)、沿川子村办企业模式(村党组织领办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发展集体经济)等发展模式,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资金进行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法人,可以承接省、市、县各级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资金、以奖代补等各类政策性财政资金,可以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可以吸纳社会投资入股,通过多种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一村一品,挖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优势。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条件、区位特点和产业优势,坚持立体帮扶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盘活存量与挖潜增收相结合、一村一品与多元发展相结合、做强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村级自主发展与县乡统筹指导相结合,依托蔬菜、花卉、百合、高原夏菜、中药材、清洁能源、农机、旅游等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链、特色产业村,在产业发展中形成比较优势,着力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请进来走出去,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格局。下功夫开阔广大村民眼界,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更具体更全面更鲜活的认知,从而使广大村民看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希望和前景,点燃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热情。在具体实施中,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其它地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干部和具体负责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者到我县举办村级集体经济构建与运营讲座;另一方面,可分批组织各村村民代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乡村进行参观学习,以开阔眼界、增强信心。

(三)招商进村、实体带动,尽快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实行“招贤进村、招商进村”计划,积极营造投资置业、振兴乡村的良好环境,搭建良好的发展空间,带动形成一大批有实力、有组织、有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体,不断激励和引导村级班子发挥经营实体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业经营和农民合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目前,在全县已经形成一批招商进村、实体带动的先进典型。比如,沿川子村作为贫困村,通过引进环保企业、环保理念,组建了临洮县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房前屋后的生产生活垃圾变废为宝,走出了一条“‘三变’改革+清洁能源利用+营销体系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发展模式的新路子;双联村与甘肃太极山旅游发展公司和西安马嵬驿旅游公司合作,建设“狄道乡韵”,已经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普济寺村引进成立得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临洮县第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将土地的耕种、收获等可以一次性交由服务公司完成,有效解决“没人种、种不完、出不去”的问题,有效助推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就全县整体来说,要把“百企帮百村”模式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载体,积极引导本县有发展实力的企业,采取由帮扶企业和帮扶村共同参与“三变”改革、组建专业合作社、投资发展支柱产业等形式,推广顾地公司开发农村改厕设施、康和公司“六位一体”帮扶贫困村等成功经验,提高本县企业参与度、贡献率和知名度,打造企业和农村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四)完善政策,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一要制定、完善助农产业政策,构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用足用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农民合作社补助资金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具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贴等农业产业财政,着力吸引更多的有实力、有成功模式的涉农、涉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企业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业发展项目,从而较好较快地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要完善“回乡创业”政策,为吸引有意回乡创业的有志之士搭建绿色通道。制定有效措施,对返乡创业者创办的小微企业,严格按照《关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7]43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返乡农民工初创企业免费政策,加大力度在土地流转、融资担保、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给予企业补助,进一步吸引临洮籍乃至整个甘肃籍“在外地创业”人士回乡创业,投身和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同时,要建立返乡创业者跟进服务制度,为他们参与和投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搭建绿色通道。三要多种培训形式并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要着眼提升村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依托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展集体经济典型村等作为培训基地,经常组织镇村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对象覆盖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致富能人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分期分批分项目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论坛等方式,解放思想,转变落后思想观念,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坚持项目带动,构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撬动作用,加快推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光伏扶贫项目资金,加快落地农村“三变”改革、村级供销社综合改革,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贫困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试点项目,并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有效整合村集体现有存量资金和财政扶持资金,通过折股量化的形式,投入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承接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股份合作管理机制。同时,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投资激励和监管机制,确保资金来源渠道通畅、资金运行安全高效、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五要共享发展成果,完善村级集体助推“乡村振兴”的分配体系保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惠及农村发展和群众致富,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得一定盈利后,可提取股份合作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民按股份红;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房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0%可用于扶贫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等,让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五)舆论先行,营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任何一次社会变革,既离不开思想的引领,也离不开舆论宣传和氛围的营造。要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整体趋势、目的、意义、方法、路径以及各种配套政策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为我县村级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寻找和宣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成功模式、创业故事,为我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构建与发展树立标杆,从而有力的引领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要广泛寻找和甄选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人物,挖掘他们的故事,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平台、户外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立体宣传,一方面体现了临洮县委、县政府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我县对各类致富能人的尊重、赞赏与支持,也是积极推动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项重大举措。

总之,针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动、顺势而上,拓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和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找准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以实现多元主体参与、多种形式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进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领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早日建成全面小康!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第四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希望给予同行以帮助。

关键词:经济发展;旅游特色;土地

引言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村级组织有效运转、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支柱。为全面把握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研究提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农经办、审计所、财政所等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小组,对部分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朗霞街道下辖13个行政村,2010年常住人口42409人、外来人口36961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15元。

1、村级集体收入情况。2010年村级集体总收入3606万元,其中土地征用补偿收入495万元、专项应付款794万元、村级集体可用收入2317万元。村级集体可用收入中房屋租赁、农贸市场管理等经营收入495万元,占21%,其中2006年到2010年修建的新新废旧市场、赵家农贸市场、干家路标准厂房等8个项目,年租金达到90万元;农田承包、土地使用费等发包上交收入120万元,占5%;利息收益、土地出让等投资收益94万元,占4%;办公经费、村道建设、环境整治、各类创建、党员培训等补助收入806万元,占35%;企业捐赠、资产处理、费用收取等其他收入801万元,占35%。

2、村级集体支出情况。2010年村级集体支出3494万元,其中租赁成本、服务成本等经营支出66万元,占2%;干部报酬、办公经费、维修折旧等管理费429万元,占12%;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老年补助等社会福利支出1059万元,占30%;农田水利、农业服务等农业发展支出269万元,占8%;购买建设固定资产支出889万元,占25%;土地征用费支出477万元,占14%;交际、招待等其他支出305万元,占9%。

二、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狭窄。2006年到2010年五年村级集体可用收入总计1052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为3290万元,占可用收入的31%;村级投资运行、经营发包等收入占69%。2010年村级集体可用收入2316万元,其中补助收入806万元,占可用收入的35%;村级投资运行、经营发包等收入占65%。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村级集体房屋租赁收入、村级集体土地发包收入、废弃山塘转让收入及村企结对企业捐赠收入。不少村村级集体土地、山塘等资源缺少,村级集体房屋等资产缺乏,企业捐赠不多,收入渠道狭窄,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缓。2006年到2010年,除上级补助收入、征迁补偿和专项应付款外,其中3个村年均收入在40―60万元之间,其中2个村年均收入在40万元以下。

2、村级集体经济支出不断上升。2010年与2006年相比,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支出快速增长。2010年总支出3493万元,比2006年增长54%;经营支出66万元,比2006年增长40%;管理费支出429万元,比2006年增长19%;社会福利支出1059万元,比2006年增长69%;农业支出269万元,比2006年增长46%;固定资产支出889万元,比2006年增长65%。增长比例最大是社会福利支出,其中文化教育费支出82万元,比2006年增长74%;财产、养老保险费支出47万元,比2006年增长96%;老年社员补助费支出81万元,比2006年增长11%;村庄环境保洁等村政建设支出342万元,比2006年增长76%。

3、村级集体经济差距逐步拉大。除上级补助外,2006年到2010年五年内,13个行政村中,年均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4个,年均收入50万元到100万元的村5个,年均收入50万元以下村的4个。村与村之间呈现发展不平衡,2010年杨家村集体经济收入455万元,天中村集体经济收入78万元,占杨家村的17%;赵家村100万元,占杨家村的22%;西墟村109万元,占杨家村的24%。除上级补助外,2010年杨家村集体经济收入423万元,天中村28万元,占杨家村的7%;赵家村55万元,占杨家村的13%;西墟村33万元,占杨家村的8%。

三、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1、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拓宽收入渠道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要着眼当前园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商贸产业蓬勃发展,外来人口迅速增加等发展形势,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要发挥产业优势。充分发挥裘皮产业发展优势,加快裘皮加工、销售租赁等市场建设。要建造村级标准厂房,建设农村小企业孵化基地,增加村级集体资产。相关村要大力创建宁波AAAA级旅游特色村,加快建设步行街商铺,积极发展旅游特色产业。二要利用资产优势。要利用原自然村的老办公室、旧学校等集体资产,进行改造开发,有效盘活。要加大农贸市场修缮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各村农贸市场发展水平。三要依托资源优势。要利用废弃山塘,进行开发建设。要利用矿山、墓园、杂地等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对分散零星的小自然村进行宅基地整理,有效盘活集体土地。利用河塘水面、集体土地等资源进行发包,增加发包收入。面向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等人力资源,建设民工公寓,发展三产服务业。

2、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加大扶持力度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之举。要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有效手段,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工作。一是加强项目扶持。要加大对杨家拼貂市场、西墟标准厂房、天华步行街店铺、干家路裘皮街商务楼等9只项目的扶持力度,提供启动资金,推动总投资1600万元的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待项目投产运行后,预计每年可新增租赁收入200多万元。二是加强政策扶持。要落实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指标要对村级集体进行适当倾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土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城镇土地使用税返还机制,建议城镇土地使用税市得部分中按每平方米1元返还给村,朗霞街道13个村城镇建设用地250多万平方米,每个村每年新增19万元。同时,建议对村级工程建设多征的有关税费以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的方式返还给村。

结论

综上所述,要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同时需要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志平,集体经济抗击全球金融危机的重中之重[J].中国集体经济,2009,4

[2]孔德超,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J].黑龙江史志,2008,6.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62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