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优秀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第一篇】
1.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2.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
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3.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4.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
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5.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6.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先观点后理由;(2)先总后分式;(3)分点作答式。
7.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做诗歌鉴赏题目都是有套路的,一般情况下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都有熟知,这样在做题是才有话可说,直接套用即可。比如常见的有赋、比、兴,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等。
同时还要了解现在诗歌开头结尾的作用,篇章结构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现代诗歌赏析题目要多背一些术语,然后运用这些术语去答题,去组织语言,这样才是最佳的方法。常见答题模板就是本诗用何种手法,有什么意象或特点,表达了哪种情感,有何作用,基本上一道题目就回答完整了。
诗歌鉴赏题目分为很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有分析意境、技巧、语言特色、炼字等题型,每种题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答题窍门,大家要灵活结合诗歌本身去做题,效果会更好。
对于意境类题目,可以诗歌的意思来回答,描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怎样的画面景象,景物描写有哪些突出特点,要通过它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等,这样一道题目就做出来了。
对于分析技巧类题目,主要还是围绕作者要表达的主旨去写,写任何东西都是要抒发情感,或是借景抒情,或者是托物言志,作者会通过各种描写和表现手法去抒发情感所以要结合诗句去回答。
语言特点及炼字都是说语言的,常见的概括诗歌语言风格的词语有委婉含蓄、朴实无华、简练生动等等,大家可以多积累一些相关的词汇,在考试中能更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炼字也一样,都是说这个字好在哪,能传神的说明什么,若换了就达不到效果。还有一类一词统领全篇有异曲同工之妙。
语文阅读分为很多类型的题目,每种题目都有自己的答题方式,所以在找到答案以后,还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去回答,不能直接写几个词语在上面,要回答的言之有理,要严谨。
如果题目问某个字的作用,那么在第一段就要写统领下文,在最后一段就要写总结全文;如果问主旨,就要回答通过一个什么故事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揭示什么道理;如果是点评某句话的手法,就要把这句话的修辞手法说出来,然后仔细分析一下,有什么好处,都要能自圆其说。
做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其实得高分并不难,只要认真去读,仔细去体会作者的态度和立场观点,就能把握好1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答题时尽量以文章中出现的句子作答,不要偏离主题。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第二篇】
一、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
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另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答题技巧就是要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了解语文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
二、以古喻今。
高考时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
(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记诵诗歌鉴赏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三、分析意境型。
一般高考的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语文诗歌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四、分析技巧型。
高考语文常出现的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第三篇】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第四篇】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第五篇】
中考时的诗歌鉴赏题,大多选用课外短小精悍、写景抒情的绝句,而考查的内容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语言的赏析;二是艺术形象的赏析;三是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赏析;四是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的赏析。它一般采用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重在检测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意境被称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欣赏诗歌时,要善于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捕捉到诗的意境(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世界的融合),也就是将诗的语言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进而唤起自己的情感。这样将画与情融为一体,诗的奇妙意境也就捕捉到了。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女弹奏一段,描写细微生动,比喻新颖精妙,使飘忽易逝的声音如在读者耳际萦绕,这一段的末尾用东船西舫俏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更加烘托出琵琶女奏技的妙绝入神。成功的音乐描绘反映出琵琶女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加深了对读者的感染。
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看来明白如话,似乎没有什么难懂之处,但我们若用心体味一下,便觉得这是千古绝调,其中感情浓烈真挚,诗意含蓄深沉。前一句写送别的环境,点明了地点、时间和景色,此中有何寓意我们可以想一想,面对着如此春色,在客舍送别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春雨沾湿了地上的尘土,也沾湿了作者的心。客舍和杨柳都代表离别的意象,何况这柳是如此之青,怎忍心将之折断赠别此中含蓄之处在于不点别而不尽别意在其中。第二句,初看不过是劝友喝酒之辞,其实也寄寓了作者的无限深情。朴素的语言饱含深挚的情意。两人对饮,举杯浇愁。要是你出了阳关,就没有朋友像今天这样与你相伴了,其中的依依不舍,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既是劝慰又是白描。只有体会诗歌字里行间的寓意,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韵味。
古诗鉴赏的首要环节是赏析诗歌语言。我们可先从关键词语入手,体会诗歌语言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的特点。如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数量词的运用等,去品味关键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下片分别以望字和惜字统领七个短句,一笔贯通,气势恢弘。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都极富形象。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其次,是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通过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来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尤其是要学会体味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诗中所谓的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
再则,要注重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衬托、对比等修辞方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写作手法,以及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直抒胸臆等表现技巧,以此采分析含义,探究作用。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就是以夸张的手法来衬托诗人内心的孤寂、高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赏析时,我们可以从主旨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也可以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人生哲理;可以从诗歌的具体内容、诗歌类别入手,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从诗人或豪放或婉约的语言风格入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在赏析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试题的具体要求,把握解答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同时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仔细诵读,品味诗句,寻找到答题的最佳角度,推断出理想的答案。我们在答题时,一般可以从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分析写作手法、剖析作者情感四个方面来进行回答。如鉴赏王维的《鹿柴》,我们可先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摹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然后简洁地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的氛围特点幽静,分析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以声衬静,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再根据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来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第六篇】
第一、如何描绘诗句的情景:用描写的方法去翻译。诗歌鉴赏一般都有“描绘”某句诗的一小题,学生看到这种题目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实际这个题目不是很难,说白了,就是叫你把诗句给翻译一遍,但仅仅翻译还达不到“描绘”的要求,所以,在翻译的基础上,把现代语言用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
第二、如何回答诗句表达的感情:抓住主要,略加阐述。在我们学习过的古代诗歌中,通常有以下几种感情:1、友谊;2、思乡;3、热爱大自然(包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4、爱国(包括边塞和抗击外族);5、田园山水生活;6、其他哲理;7、爱情(此类很少)。古代诗歌中,送别诗其内容多为叮嘱对方、赞颂对方,诉说惜别之情,叙述别后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为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有的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有的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有的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有的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细节要尤为注意,如抓住服饰、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小的环节进行分析,挖掘其蕴含的情感。
这些感情在诗句里一般表达都很明显,很少有交叉现象,也就是说,只要抓住是哪一类,围绕这一类来阐述即可,一般只要把主要意思说出来,再编些句子陪衬即可。
第三、如何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了解表达方式,分析艺术手法。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象征、反衬、用典、赋比兴、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感怀、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掌握了这些术语,有利于我们在回答的时候说点“内行话”。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第七篇】
一、托物言志型,咏史型鉴赏题要答出“表层”及“深层”两方面。
表面上看,是对某物及某个历史人物的感叹,而实际上往往表达自身的某种情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既要答出表层意思,也要答出深层意思。
示例: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于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苔落绛英。
后两句表达怎样的感情?
解析从表层(榴花)及深层(自身)组织答案。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二、炼字型的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见到这样的问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这类题,作答时,不要孤立地只读该字,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具体说,要答三步:(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解析按三个步骤组织答案。
答案: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此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此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此步骤三)。
三、意境类鉴赏题要答三步。
问题:“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有时也这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这类问题时,要从三个部分作答,即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和氛围,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清冷寂。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三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成思想理解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注释等来思考,避免出错。三是硬套某些术语,不结合诗句本身的内容分析。
示例: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解析按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此第一步)。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此第二步)。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理想境界的烘托(此第三步)。
四,语言鉴赏题要答三步。
这类题要分三步来答:(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解析按上述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此第一步)。“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得见丈夫的美梦(此第二步)。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此第三步)。
五.关健字词赏析题要答两步。
有这样的问题:“某词是全诗关键,为什么?”针对这类题,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即: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来命题往往能以小见大,测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步来回答:(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解析从主旨与结构两方面作答。
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此第一步)。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此第二步)。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六、表现手法类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常见到这样的题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或者直接问:“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准确解答这类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睹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指兽毛制成的衣服。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柿按“什么手法”、“如何运用”、“效果如何”三步组织答案。
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此第一步)。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呜”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此第二步)。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此第三步)。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第八篇】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
(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