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具体实施方案范例【精彩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16156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具体实施方案范例【精彩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第一篇】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区教育局、中心校关于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新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我校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取得成效,特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拓进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增强两个意识,即增强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六个管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加强设备资金管管理、加强档案管理;实现四个提升:即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教育队伍素质、提升毕业班成绩、提升学校形象。

三、奋斗目标

强化学生智力开发和养成教育,提高课改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毕业考试优秀率20%以上,及格率95%以上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第二篇】

近年来,股份公司高度重视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审计监督、服务、增值作用较好发挥,有力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但同时要看到,全系统审计工作质量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审计职能发挥不到位、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严重影响了审计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以创新规范立业”,国资委、审计署要求实现审计全覆盖,国有企业改革和供给侧改革进入集中发力阶段,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审计工作质量上实现根本性的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提升不仅是顺应国家对审计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品质**”建设的现实要求,更是筑牢审计事业发展根基的内在要求。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更好推动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2019年度审计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股份公司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年”活动,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遵循《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暨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规定》等各项规定,积极落实股份公司打造品质**的有关要求,按照领导重视、统筹推进、全员参与、全面提升的总体工作思路,把审计质量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围绕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模式、创新审计内容、创新审计体制机制、创新审计方法手段、创新信息化审计、创新审计成果运用、创新审计队伍建设,激发审计热情与潜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推动品质**建设。

二、主要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审计质量工作提升年”活动,在企业层面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完善审计制度办法,配齐配强审计机构和人员,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实现年度“613”审计目标,营造各级领导和单位关心审计、支持审计和重视审计的良好氛围;

在审计机构层面,形成全员抓质量的新理念,健全审计质量督导、复核、考核和评价机制,完善审计工作指南,细化审计业务操作规范,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建立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在审计项目层面,实现对审计计划、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结果运用、后续审计、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机制,规范审计行为,提升审计质量;

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质量提升之路,创建中国**审计品牌。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第三篇】

前出炉的《云南省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是云南质量提升行动系列方案的一个重要领域。该方案为云南省更好支持质量兴农、质量强省建设明晰了未来路径和方向。

方案提出,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突出农产品绿色有机化发展定位,聚焦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8个重点产业,通过开展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到2020年,我省质量管控体系更加健全,重点特色产业、特色农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改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具体任务目标为:主要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到5000个;建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化学农药使用量与传统防控相比减少20%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5%以上。

打造特色农产品自主品牌

方案明确了包括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加强农业全产业链监管、打造特色农产品自主品牌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其中,在打造特色农产品自主品牌方面,方案提出,由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牵头,省市场监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加强品牌培育,强化品牌保护,注重品牌推介。

具体举措包括:突出“高原特色、生态精品”主题,依托资源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持续开展云南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评选工作。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对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优先给予资金补助和奖励支持。

加大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力度,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依法保护自主品牌企业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

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等平台,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营销宣传活动。组织企业和产品参加全国有关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推介展,重点做好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昆明农交会等的参展工作,不断提升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加强农业全产业链监管

根据方案要求,我省将加强农业全产业链监管。

具体措施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在规划制定、力量配备、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村级监管员制度,加强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构建党政同责、部门管理、社会监督、生产自律的长效机制。提升全程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监管名录。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施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能力建设等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实施系统内农产品质检机构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鼓励各类主体开展自检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检验,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范围。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以及社会第三方机构、企业内部质量追溯信息平台等信息化方式开展追溯管理,推进“物联网+农产品追溯”管理模式,延伸追溯链条,推动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管理。以县域为单位,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以上示范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上线应用追溯信息平台,提升农产品可追溯率。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组织开展例行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三品一标”产品质量监测,对问题突出的区域或产品适时开展监督抽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强检打联动、行刑衔接,严厉打击农兽药残留超标等违法行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大力发展“一县一业”特色产业

方案要求,各州、市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细化具体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大县和跨县、市、区区域产业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落实到位。有关部门要紧密协作配合,发挥职能优势,共同推动特色农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提升。

在完善政策支撑方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支持当地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绿色有机生产,建立基地。引进有实力的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云南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并广泛开展产地初加工。在重点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生产加工集聚发展。推动有关农林院所与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紧密合作,组建一批产研销联合体,推进生产精准化、智慧化。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根据方案要求,云南省将优化调整农业标准化委员会,成立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8个重点产业标准化技术分委员会。

此外,围绕打造“绿色食品牌”8个重点产业,云南省还将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以上示范社等主体,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力、主动上门的方式,对符合认证条件的产品集中检查、集中指导、集中审核、集中申报,进一步优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一企多品”,不断提高“三品一标”的总量规模和质量水平。

与此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公益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诚信、责任意识,让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成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

方案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实施举措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第四篇】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农业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但农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农产品供给还不完全适应消费升级需求,需要加强引导、加大投入,提高农业供给的适应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2021年开始,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重要途径,也是重要任务。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总体看,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强度依然较高,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偏低,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可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向全要素保护、全区域修复、全链条供给、全方位支撑转变,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质量效益仍然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可以加快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创建农业品牌,全产业链拓展增值空间,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适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需要。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农产品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特点。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强化标准引领,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品牌打造,选育一批突破性农作物品种和畜禽水产良种,建设一批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农业企业集团,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知名品牌,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落实“产出来”与“管出来”要求,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投入品减量增效,净化农业产地环境,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

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进育种创新,加强投入品使用、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等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和标准制修订。

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主体,引导资源要素向品种选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集聚。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育种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农产品品质明显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高。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源和节水高抗新品种,建设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8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00个,打造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00个、企业品牌500个、农产品品牌1000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6万个以上,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取得积极成效。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方案,加快选育一批新品种。重点是“四个一批”:发掘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现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开展鉴定评价,遴选优异育种材料。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提纯复壮一批地方特色品种,针对当前地方正在推广应用的大豆、小麦、生猪等农作物与畜禽良种,采取品种选择、比较试验、原种繁殖等技术措施,加快提纯复壮一批品种。选育一批高产优质突破性品种,启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计划,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种。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推进西北国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西南国家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在适宜地区建设一批区域性果菜茶等园艺作物良种苗木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二)加快推进品质提升。推广优良品种,推广一批强筋弱筋优质小麦、高蛋白高油玉米、优质粳稻籼稻、高油高蛋白大豆等品种,推广一批优质晚熟柑橘、特色茶叶、优质蔬菜、道地药材等品种,推广一批禽类、生猪、奶牛、水产等良种。集成推广技术模式,研发创制高端农机装备和适宜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的农机装备,集成创新一批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用药、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净化农业产地环境,针对不同区域土壤退化或污染现状,制定完善南方土壤酸化、北方土壤盐渍化、东北黑土退化、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加快治理修复,提高土壤地力,以清洁的产地环境生产优质的农产品。推广绿色投入品,加快推广生物有机肥、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高效叶面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推广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推广安全绿色兽药,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构建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体系,分行业、分品种筛选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建立品质评价方法标准,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

(三)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加快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农兽药残留、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品牌打造、分等分级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推动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开展30个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建设300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企业标准“领跑者”。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扩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培育一批多元化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生资配送、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生产托管服务,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拉动,拓展农产品初加工,建设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延长供应时间,保证产品质量。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重点区域先行示范促动,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全域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打造一批示范典型。

(四)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品牌,建立农业品牌标准,鼓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加强品牌管理,制定农业品牌工作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发布品牌目录与消费索引。建立农业品牌评价体系,发布公益性农业品牌评价与发展指数,完善评价和退出机制。强化农业品牌监管,实行农业品牌动态管理,加大对冒牌、套牌和滥用品牌的惩处力度。促进品牌营销,挖掘和丰富品牌内涵,培育品牌文化,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等平台促进品牌营销,引导1000个国内优秀农业品牌参加国际知名展会,支持建立境外展示展销中心,提升品牌影响力。

(五)持续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依法实施农业投入品登记许可,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和使用指导,建立农药、兽用处方药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购销台账。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严格执行兽用处方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管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建设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探索“阳光农安”智慧监管模式,推进生产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特征标识化、产品身份化。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开展“治违禁促提升”行动,严厉查处禁限用农药、食品动物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他化合物使用及超标问题。完善生产主体名录,强化日常巡查检查,增加重点监管对象检查频次,严格落实“双随机”要求,扎实开展监督抽查、飞行检查。

(六)深入推进安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强化农产品认证和监管,完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审核流程和技术规范,规范标志使用,加强相关风险监测和证后监管,稳步扩大认证规模,严格淘汰退出机制。打造一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深入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建设一批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和核心生产基地,挖掘保护传统农耕文化,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发展。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信息化管理。指导生产者在自控自检的基础上规范开具合格证,提升合格证含金量,提高带证农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实现合格证制度与已有监管措施的融合推进,探索开证主体信用评价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格局。农业农村部成立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指导组,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指导服务,推动措施落实。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应成立相应的协调指导组,细化实施方案,统筹项目资金,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推进工作。重点区域先行示范的所在县(市)应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小组,加强协调,聚合力量,推进落实。

(二)创新推进机制。制定任务清单,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和重点任务,细化到相关司局,落实到重点区域,逐项逐区落实。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完善考核制度,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三)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农业绿色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种养业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可结合实际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实施区域倾斜。强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扩大信贷规模。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强化担保融资功能。

(四)强化科技支撑。支持科研单位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突破性品种,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支持种业龙头企业进入商业化育种体系。指导县(市)成立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专家顾问团,加强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

(五)强化法治保障。在标准化生产、产地环境保护、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依法打击使用禁用投入品、生产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破坏农业资源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强化宣传引导。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各类媒体媒介,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平台,扩大展示推介,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各地及时总结、发现典型,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第五篇】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提升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扩大就业创业渠道,增强我县特色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行政司关于开展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16〕82号)和《河南省商务厅、财政厅、河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有关工作的函》(豫商建函〔2016〕37号)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规划

以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总体要求,根据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结合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际,以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拓宽特色农副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为目标,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精心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搭建农村流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以农村待业青年、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创业青年为重点,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宣传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体系,不断提升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努力开创范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二年内,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目标。到 2017年,建成电子商务县级服务中心1个、仓储中心2个、乡镇服务站12个,全县培育10-15家以上省级示范企业,5家市级电子示范企业,30家县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电子商务基础普及性培训和增值培训累计10000人次以上,基本实现电子商务应用更广泛、保障体系更健全、配套服务更完善、产业发展更集聚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格局。

具体目标:

(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政策机制完善。制定有利于我县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标准和规范,出台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金融、土地、收费等政策;落实示范项目建设、运营状况等调查统计工作,定期上报动态信息。

(二)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健全。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并建立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运营服务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商品中转集散中心)、乡镇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形成以县域服务中心为主体、乡镇服务站为骨干、村级服务点为基础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为农村消费者提供信息发布、网络购销、线下体验、质量追溯、售后服务等功能。具体而言:利用云联乡村网、一公里电子商务、一扇门电商集团、邮乐网等平台,建成县级运营中心,仓储中心,支持建立电子商务进农村创业见习基地,重点培育5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组建范县电子商务协会,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支持建立乡镇服务站12个,支持建设村级服务点358个,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全覆盖。全面建成并完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积极与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京东、一号店对接开展合作。

(三)乡村服务点实现与多种网络联接。建立村级体验店,全县村级网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突破农村信息瓶颈,为农村群众提供在线购物、销售、缴费、出行、娱乐、资讯、创业等服务,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促进农村消费,带动农村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搞活农村经济。全县行政村宽带、移动、无线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基本覆盖。

(四)有网络购物行为的农村地区居民占农村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同比提升60%以上。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率在35%以上。

(五)主要农副产品、民俗产品、农村旅游服务网络销售额(含电商平台采购额)同比增长50%以上。

(六)培育出一批电商人才、企业和平台。成立范县电商协会,培训政府工作人员、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11000人以上。

1、2016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普及培训2000人,重点培育1家在全市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2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个市级著名电商品牌,建成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基地。

2、2017年,继续开展基础普及性培训和增值培训,重点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员及应用技术人才累计不低于9000人,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重点培育5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家在全市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60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店、打造市级著名电商品牌。建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成立电商物流融资平台,重点培育省级电商示范企业1家。

(七)通过服务平台搭建、增设电子商务服务功能等方式,相关企业等新增就业人员3500人以上。

三、实施内容

(一)探索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以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为契机,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会引领、市场推进、金融支撑、媒体助力”六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明确实施电子商务发展“十百千万”目标,鼓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商品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服务中心、村级服务店信息互通;为网创群体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其他增值业务”的全方位服务,实现网上信息服务、购销对接、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统计分析、预警预测等功能。

(二)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

整合利用区域内闲置的厂房、办公楼宇、大型超市等,拟建立具备运营服务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商品中转集散中心)功能的县域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承办企业解决办公、仓储等用房问题。运营服务中心一方面引入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合作,为农产品网上销售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开发、服务、管理乡镇服务站和村服务点。仓储配送中心一方面用于网购商品的集中和对乡镇服务站的配送,另一方面用于分拣、包装、保鲜等农产品初加工。

充分发挥现有乡镇服务中心的销售、配送、金融、邮政、电信、家电维修等服务功能,拟建设O2O体验店,设立乡镇区域物流周转仓,负责对村服务站的配送,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在行政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拓展针对农村市场的电商服务功能。

(三)扩大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范围

支持县域内的电商企业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网络中的应用,实现线上和线下交易的融合;重点依托已有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与原料供应商和产品经销商、各驻外营销机构建立起网上供应链关系,运用网络开展信息传递、业务洽谈和购销交易活动等,降低营销成本;鼓励并引导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及农家店积极参与“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建设,村级服务点向实体店与虚拟店融合发展,成为网购网销服务点,成为农民居家消费的贴心店。

(四)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县商务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面向政府工作人员、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的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中,带动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退伍军人、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为其提供网络店铺销售跟踪服务,专业辅导、孵化等定向服务,并定期统计从业及创业人员运营情况,鼓励支持培育一批电商人才。

(五)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加快农村商业网点信息化改造,完善网购、缴费、电子结算、物流跟踪、商品质量监管、售后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完善有利电子商务发展的财政、金融、土地、费税等政策体系;制定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标准、统计、信用制度等。

(六)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1、积极盘活闲置的厂房、楼宇、学校、其他村集体所属资产用于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为电子商务企业解决办公、仓储等用房问题。

2、支持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妇女、退伍军人、残疾人等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自主创业,并根据完整、真实的交易订单进行一定比例的奖励。

3、重点扶持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对网商创业大楼、电子商务服务站发展等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的项目,根据其年度电子商务销售总额、年度电子商务销售总额增幅、集聚区使用面积、入驻率以及初创型网商数等指标进行一定数额的资金补助。

4、将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园和精准扶贫就业点纳入到整体规划,整合物流基地建设,建立起集物流集散信息、电子商务应用和网商创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和电子商务(网商)创业园,形成商贸型电子商务企业的集聚,带动我县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对带动作用明显、特别优秀的网商龙头企业,优先考虑安排建设用地。

(七)建立网创见习基地

建立一批青年网上创业见习基地,加强对见习基地的指导和管理,提升见习对接率,使网创青年通过见习了解网上创业的相关流程,掌握网上创业相关技能,提升网创成功率。经认定的网创见习基地,每年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四、示范项目具体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

(一)具体内容

1、县、乡、村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方案

新建一个县级电商仓储分拨配送中心,其主体工程包括冷藏、批发交易、配送、加工、信息系统、办公等用房。辅助配套设施用房主要为冷冻机房、变电室、泵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等用房,室外工程包括多功能广场、室外停车场等及给排水、强弱电、暖通、消防等配套公用工程,购置物流配送中心、批发展示中心所需的物流设备、信息系统及办公用具等。配送运输车辆主要有厢式货车、电瓶搬运车、升降车等。电瓶搬运车主要用于货物在配送中心内部的运输,厢式货车主要用于货物的外运,升降车主要用于高架库货架与库房地面之间的货物搬运。一期工程建设仓储配送中心,依托范县金阳光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中国邮政范县分公司、一公里、供销聚超网等电商企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协调谈判,确定承建企业;建设面向农村的综合物流电子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利用范县现有运力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网点配送覆盖率达到100%;电子商务仓储功能完善,能进行网销商品的分拣、打包配送,并逐步实现集采统储、互采分销、统配统送及售后服务等功能。支持物流、快递企业网点设立到乡镇,延伸服务到乡村;加强对物流配送企业运营管理,建立奖惩机制,督促其高效、快捷的完成物流配送任务。

建设时限:计划于2016年9月份完成选址和规划;到2017年年底建成县、乡两级电子商务仓储配送中心,逐步建成与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到乡到村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实施计划:县、乡、村级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承办企业采取公开招标形式确定。

资金投入:县、乡、村三级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计划支持460万元。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分拣设备,电脑、桌椅、通讯设备、网络建设、快递打单机,快递费用,配送运输车辆等(厢式货车10-12辆,电动三轮车110-130辆)。

2、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优选主体运营企业和运营服务商,建设县级电子商务进农村公共服务中心。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做好电商培训、创业孵化、产品开发、平台推广、品牌打造、信息宣传、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等服务工作,整合全县电商资源,进一步提升全县电子商务层次,提高知名度,扩大电商规模。

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通过网上培训孵化、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拓展、整合范县工业品、农特产品、旅游等资源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对接,打造范县网络地标产品和品牌,设立范县线上产品线下体验店、专柜体验店,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升范县物流发展水平和配送效率。

建设范县大数据中心。有面向农村的电商服务网上平台,包括电子政务、电商资讯、服务内容展示、电商学院、本地电商展示、平台入驻等功能模块,且能围绕农村消费需要提供代销代购、在线支付、金融服务、公共服务等功能;能提供本区域真实有效交易数据。

范县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方案由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承办企业进行实施,具体安排如下:

(1)服务中心架构

范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初期共计配置人员为10人,其中服务中心负责人1名、运营部9名(含运营、美工、摄影、推广、文案、设计等相关岗位)。

(2)场地设置

按功能设置场地,对现有公共服务中心主体大楼外立面和内部进行综合提升。办公场地功能区域包括办公区、运营部、培训室、孵化中心、摄影室、产品展示区等。培训设施齐全: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电脑(80—100台)、投影仪、翻页笔、录音笔、音响设备、无线话筒、白板、桌椅、无线路由器、空调等。

(3)运营主体

依托县邮政、供销、一公里、一扇门等电商企业,组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成立专业运营团队,根据运营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及部门设置组建形成服务团队架构,经过服务规范培训后上岗运营。

(4)商业模式

鉴于范县电子商务目前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中心在前期主要完成市场培育服务,后期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长期发展,主要是电商综合服务业务:

①代运营服务;

②公共资源运营;

③培训服务收入;

④公共服务收入;

⑤整合范县的地理标志性产品,进行统一品牌策划、包装运营收入;

⑥县域电商网络服务平台运营所带来的增值服务收益;

⑦互联网数据增值收益。

建设时间:2016年底建设完成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实施计划: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商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或公开竞争性谈判确定。

资金投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计划投入450万元。

3、乡、村级服务站点建设方案

村级服务站点采取“企业投资、政策主导、资源整合、市场调节、多方受益”的原则,以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为突破口,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作为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的主要载体,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使农民能够享受城市居民同等的网上购物环境,搞活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双向流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具体可以通过范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范县邮政村邮站、有条件的个体超市等已有的村级服务站点改造升级和筹建新的村级服务站点等方式完成。

(1)村级服务站点功能

①商品的代买:村民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商品的信息并把购买的需求告知站点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帮助其选择合适的卖家,达成协议,帮助其完成订货、验货、收货、并通知其取货的工作或上门送货。

②商品的代卖:收集村民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和旅游信息的供给信息,集中发布到各大平台。工作人员作为买卖双方的桥梁,帮助村民完成产品的销售。

(2)便民服务:

①技术咨询:村民有关农业种养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或请求工作人员帮助查询需要的信息。

②网络服务站:辅导村民学习基本的电脑知识和网络知识。

③信息交流:上网了解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农业最新资讯和最新农业政策。

④农资、农机、农技等信息发布和代售,包括资源共享。

⑤各种生活用品。

⑥娱乐:网上看电影、看视频,购买彩票。

⑦火车票及飞机票预订。

⑧网络求职:提供网络求职信息,进城务工推荐和咨询,让村民通过网络求职,扩展村民的就业渠道。

⑨各地农产品价格信息咨询。

⑩新兴农业技术、农业技术书籍推荐。

⑪水电费缴纳。

⑫宾馆房间预订。

⑬餐饮预订。

⑭出行旅游查询和订票,包括旅游线路规划。

⑮金融机构提供创业贷款。为有理想而没资金的村民和有志青年提供创业贷款。

(3)单个站点建设程序

①设计乡点镇点整体布局风格,(门头,logo,广告牌,网点工作人员介绍牌,代买代卖示意图)。

②门面装修,设备安装(电视、电脑、电脑桌椅等)。

③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④建立农村站点电商管理制度。

(4)服务站点配置

使用面积40-60㎡(普通型40㎡以上、标准型50㎡以上、旗舰店60㎡以上),具备购物、生活服务等基本功能。

室内:电视、电脑、电脑桌椅等。

室外:门头、广告牌。

建设时间:第一步: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完成3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工作,1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第二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370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全部完成,其中12个乡镇服务站点,358个村级服务站点全部完成。

实施计划:乡村服务点建设采取公开招投标形式或公开竞争性谈判确定承办企业。

资金投入:乡村站点建设预计投资380万元,乡镇服务站计划支持万元,村级站点计划支持1万元。

4、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及溯源体系建设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行特色产品统计。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提升地方特色品牌知名度,支持电商企业对县域内特色产品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分析,列出有潜力的农特产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为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夯实基础。

(2)培育创建地方特色品牌。鼓励相关企业把重点扶持的农特产品进行分类整理,申请注册地方特色品牌,促进农特产品网上销售。对成功注册地方特色品牌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3)积极帮扶企业打造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积极帮扶电商企业打造网络自有品牌,申请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办理相关申请手续。对申报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成功的企业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4)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或社会团体进行质量检测设施建设。随着电子商务工作广泛开展,对网上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电子商务发展步伐,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或社会团体在提升农产品质量方面进行设备购置、技术提升、营销推广等。对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网络销售的企业,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5)加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质量、品牌、包装、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优化管理,满足用户需求。特色农产品具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包装、统一的品牌、统一的质量,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建设时间:2016年底确定培育特色品牌3个,2017年重点培育公共特色品牌;2017年底培育农村电商龙头企业3家。

实施计划:县电商办和招标确定的运营商共同组织实施。

资金投入:品牌培训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00万元。

5、搞好农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初加工配送等设施建设

(1)加大对农产品提升质量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符合入网标准,进行网上销售,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或电商企业参加国家或省、市农产品标准化质量培训活动,对培训费用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2)鼓励企业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企业按照国家、省、市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符合自有品牌的企业质量标准,对其在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中购进的设备费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3)支持企业进行农产品分级包装和初加工配送设施建设。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农产品已逐步成为电子商务交易中不可缺少的网货产品,网货产品大都靠物流配送中心完成交易,为了使农产品更大限度的适应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和初加工配送,在这方面企业投入的设施建设,按其投资金额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建设时间:2016年底初步筛选确定承办企业,2017年3月份扶持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初加工分级包装设施。

实施计划:2016年完成摸底调查,形成基本情况档案或报告。由县电商办和运营商共同确定实施企业。

资金投入: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分级包装,初加工等计划投入资金100万元。

6、电子商务进农村人才培训、网商孵化方案

(1)建立电子商务培训、网商孵化机制。范县电商办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商培训计划,并与阿里研究院、一扇门等网商培训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定期邀请这些机构的高级培训人员到范县来进行授课。邀请知名网店店主、淘宝小二、第三方平台人员进行授课。

(2)建立培训档案机制。培训名单、培训内容、培训讲师、联系方式、培训照片等资料进行登记备案制度,并对每位培训人员进行回访,从中遴选优质的网商、网创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使其从不懂网络到网商最终成为优质网商。

(3)设置培训课程。设置电商基础、法规、发展现状趋势等基础知识和网店美工、产品摄影、在线客服、营销推广等专业课程。可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企业培训班、政府干部班等不同等级不同层面的培训内容。同时在网上开展电商基础普及性免费培训。

(4)培训孵化目标。到2016年12月,培训总人数不低于2000人次。2017年底培训及孵化人数不低于1万人,电商办制定电子商务进农村培训计划,全力保障培训经费,利用专业培训机构以及聘请电子商务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等师资,针对五类人群,开展三级培训,培育消费习惯、提升电商技能、打造电商经济。五类人群即政府部门人员、企业负责人、农业合作社、农村创业青年及电子商务进农村三级服务体系工作人员,三级培训即普及班、实操班和精英班。

实施步骤:2016年完成各类培训总人数不低于2000人;2017年完成各类培训总人数不低于9000人。

实施计划:培训机构通过公开招标形式确定。

资金投入:电商各类人才培训计划投入资金400万元。

7、电子商务进农村宣传方案

(1)宣传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宣传活动,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互联网+”意识,全面提升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创业就业氛围,扩大我县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网上销售量,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网络的构建,推动范县农村电子商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宣传内容

电子商务政策宣传。对各级电子商务政策文件精神,特别是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进行宣传,鼓励、引导全县居民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工具创业创新。

电商知识普及宣传。对电商基础知识、电商发展趋势和应用等进行宣传,提高居民和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电子商务活动宣传。对县域内电子商务会议、讲座以及大型电商活动等进行宣传,推动活动的开展,提高居民群众和电商企业的参与率。

电商企业发展典型宣传。包括典型电商企业、电商平台、电商模式等方面宣传,培育发展电商典型。

县域特色农产品推介。包括向新闻媒体推介,利用短信、微信、微博推介范县特色产品、工农产品或电商活动。

(3)宣传方式

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微博、QQ、邮件、宣传片、广告牌、墙体广告、宣传车、纸质传单、会议文件、领导讲话等形式进行广泛全面的宣传。

(4)工作内容及责任分工

向相关部门、单位、乡镇转发实施方案和有关文件,使有关部门、单位和各乡镇了解全县电子商务文件和会议精神。(责任单位:电子商务办公室)

各项电商活动新闻通稿,在电商、报纸、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电子商务办公室)

电子商务活动及典型企业、典型人物、典型事例采访宣传,宣传片拍摄。(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电子商务办公室)

收集县域外范县籍人士信息,发送家乡特色产品信息给老乡,动员范县人宣传家乡,关注家乡,购买家乡优质农产品,扩大范县工业、农业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责任单位:县电子商务办公室、邮政局及相关部门、单位,各乡镇)

户外广告包括墙体广告、纸质广告、宣传车、环保垃圾箱、车站广告等。(责任单位:县电子商务办公室、邮政局及相关单位)

(5)工作要求

电子商务宣传工作由县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县商务局、电商办和项目承办单位组织实施,县宣传、财政等单位要加强配合,加强联系,明确责任人员,发挥宣传的最大效果。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宣传工作,将宣传工作上升到关系范县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大事来认识,从正面积极宣传和引导本单位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与。

通过大规模持续性的宣传,让全县群众了解、运营互联网,实现再就业和创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宣传车、宣传单、墙体标语、文艺表演等多种立体化的传播手段,在微视范县、范县电视台、范县信息网开设专栏,定期发布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政策、工作进度、典型示范、培训活动、创业模范,引导广大网创青年、农民、残疾人致富,在乡镇村的公共墙体、户外屏幕、物流车辆上设置显眼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宣传标语。充分发挥县内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开辟专题专栏,推介电子商务优秀网站和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和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力度,让群众知道电商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让各部门知道发展电子商务是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的迫切需要,让企业知道发展电子商务是企业壮大的必由之路,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触网的社会氛围。

实施步骤:2016年年底前完成电商的户外媒体广告宣传,2017年4月份前利用各类宣传媒体进行广面宣传,达到家喻户晓。

实施计划:由电商办组织各类媒体,按计划分步实施。

资金投入:电商的宣传推广计划投资110万元。

8、其他方面

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并运营后,依托服务站点收集的数据,为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数据分析支撑。激活农村金融,通过互联网+农村金融,给农村注入新的血液,助推美好乡村的发展。农行、信用社、村镇银行、供销社、保险公司、金融平台、社会资本都会在新的业态下发力,在政府监管下,依托县电商服务运营中心以及乡村电子商务网点的数据收集,为各种金融机构的进入提供基础服务。

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资金分配计划表

单位:万元

(二)时间进度安排

1、启动阶段(2016年10月1日到2016年11月30日)

(1)摸底调查。2016年8月开始,组织开展全县基本情况摸底调查。调查主要内容:

①全县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包括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基本情况。

②全县产业基础情况,包括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工业品、旅游等产业发展规模及特色产业市场覆盖面、市场占有率等情况。

③全县电商基础情况,即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包括从事电商的企业、人员、重点网销产品、交易额以及网购金额等。

④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物流快递情况,调研第三方物流快递公司在我县的网点铺设情况等。

⑤全县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情况。包括羽绒制品、服装、农副产品等产销区分布、年产规模、销售额、从业人员数量等具体情况。

(2)制定方案。制定《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成立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责任单位,总体把握项目实施进度。

(3)会议发动。召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动员大会,安排建设单位和责任单位尽快完成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全力做好项目实施配合工作。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也要召开动员会。

(4)宣传带动。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台、手机报等媒体大力宣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具体政策、业务流程以及推进情况等,使承办企业务求做到早准备、早宣传、早落实,也使基层更深了解项目情况,打牢群众基础。

2、实施阶段(2016年11月30日到2017年11月30日)

(1)组织与分工

为确保“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顺利实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依托符合条件的承办企业,统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指导各乡镇、行政村项目推广宣传、招商、培训以及运营服务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和村服务站点的建设,分组到各执行团队,各司其职,分工落实。项目执行团队具体分为:

①设施筹建组:组织开展县域网络综合服务平台、运营服务中心、仓储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站点的建设工作,拓展服务站点功能,使其具备网购网销、代收代发、代换代退、生活缴费、便民充值、快捷订票、引导宣传等服务;组织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包装、初加工配送等设施建设。

②物流协调组: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利用我县邮政物流等现有资源,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

③调研组:负责该区域内项目实施的调查研究,负责相关数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④培训组:负责与电商培训机构对接,协助课程的开发、师资安排;培训对象的组织、宣传、需求沟通,以及项目对象后续的培训服务。

⑤实施组:负责供应链系统对接、产品陈列、现场实施协调等工作。

⑥综合服务组:负责区域内项目总体宣传方案的制定以及相关活动的宣传推进工作;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指导工作。

(2)标准与规范

①县级运营服务中心及县、乡级仓储配送中心建设:一是在县内挑选具备承办资格的企业建立运营服务中心和仓储配送中心,统一核算,统筹管理。二是承办企业总部注册地在我县境内。三是承办企业必须有电子商务实际运营经验,对全国电子商务现状、发展趋势和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充分了解,并具有商品组织、仓储管理和网络销售等相应供应链业务经验。四是承办企业有能力整合利用区域内闲置的厂房、办公楼宇、大型超市等,确保运营服务中心、仓储配送中心、村级服务站点顺利建设。五是有良好的商业诚信,近三年没有发生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

②村级服务站点的选择:一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及村级连锁便利店。二是村邮站和供销合作社。三是个体超市、村民活动中心等。

(3)资格审核

①申请:由申请人或企业单位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进行登记。

②评审: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后,在五个工作日组织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告知申请人或申请企业单位。

③签约:经审核确定合格后,由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承办企业负责人签订“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项目协议书。

(4)组织培训

由县电商办负责联系电商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工作,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帮助落实培训所需的场地、设备、仪器以及培训人员召集等,为培训工作创造便利条件。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发放结业证书。

(5)日常管理

以乡镇为区域单位,定期开展终端服务网点运营情况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规范服务网点的运营体系,切实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6)开展项目实施中期评估

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及时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调整建设项目,完善推进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7)加强项目实施情况督促检查

加强调研,督促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适时开展参观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平衡有序推进。

3、总结阶段(2017年12月)

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全部实施完成后,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全面检查和验收,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申报省财政厅、商务厅、扶贫办检查验收。

五、投资规模

(一)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管理

1、投资总规模

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累计中央财政支持资金1500万元,设立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分别报县电子商务进农村领导小组审批。

2、支持范围和标准

(1)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仓储配送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到乡到村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同时,对承办企业仓储设备、软件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补贴。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400万元。

(2)乡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对企业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施的信息化改造和建设基层服务站点,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400万元。

(3)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企业建设公共服务中心购置设备和硬件建设等固定资产新增投入部分。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第三方产业园运营商购买服务计划投资100万元,实行全额补贴。

(4)电商培训。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及创业孵化等电子商务培训。同时通过宣传车、宣传单、电视、广播、网络、墙体标语等形式开展农村电商宣传普及教育,中央财政资金补贴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5)支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宣传推广、学习考察等活动,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

(6)支持农产品品牌培育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央财政资金补贴50万元。

(7)支持农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产品初加工等,中央财政资金补贴50万元。

(二)县级财政配套财政资金安排和扶持政策

1、投资总规模

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县级财政需配套资金600万元,纳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分别报县电子商务进农村领导小组审批。

2、支持范围和标准

(1)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仓储配送服务网络,逐步建成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到乡到村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同时,对承办企业仓储设备、软件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补贴。县财政资金补贴140万元。

(2)支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县级财政配套支持资金100万元。

(3)支持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支持组织开展面向基层政府、农业企业、名优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村微电商、农村消费者和创业青年开展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店开店及技巧、网购操作等技能培训。县级财政配套100万元。

(4)支持农产品品牌培育及质量安全建设。鼓励网商企业创建网络自有品牌,积极打造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鼓励大型生产企业或社会团体进行质量检测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为产品成功上线打下基础;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标志。县级财政配套50万元。

(5)支持农产品标准化、分级包装、初加工配送等设施建设。县级财政配套50万元。

(6)支持有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宣传推广、学习考察等活动。县级财政配套60万元。

(7)支持乡村级服务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配套资金100万元。

六、示范效果

全县农村“全企入网”“全民触网”,商贸流通、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组织、农资配送等企业和市场主体普遍应用电子商务,普遍开设网上商城(店铺)、多种网络渠道实现销售;农村居民普遍触网,普遍实现首次网络购销;鼓励中小型网店创业创新,活跃店铺数量提升一倍,支持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乡村干部和回乡创业青年开办网店销售农副产品,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

七、组织机制

成立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协主席、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团县委、县妇联、县人社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工信委、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统计局、县工商局质监局、县食药局、县教育局、县文广新局、县电视台、县农业局、县畜牧局、县供销社、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邮政局、县人行、县新华书店、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职业高中、城关镇、濮城镇、王楼镇、辛庄镇、陈庄镇、龙王庄镇、高码头镇、杨集乡、白衣阁乡、颜村铺乡、陆集乡、张庄乡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电商办),负责全面落实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政策制定、规划建设、综合协调及日常管理。

八、扶持政策

(一)培育农村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制订范县农村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评选办法,年度末从全县优秀的电子商务企业中,通过申报、考核、择优认定一批规模较大、成长性较好、创新能力强的农村电子商务重点示范企业。

(二)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青年、退伍军人创业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通过绩效考核,对产业带动强、成长性好的网店,年度末对前十名的予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

(三)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在电商进农村引导扶持资金中安排培训经费,用于组织电子商务论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同时,鼓励培训机构选派人员参加县域外电子商务培训,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并能够在我县开展工作的,给予培训费用补贴。

(四)支持邮政、合作社、农产品现代流通企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专业物流配送企业等实体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

(五)加大农村电子商务信贷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发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信贷产品,并在利率、办理手续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方便。

(六)鼓励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或网店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申请,各相关部门要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实行一站式服务。

(七)支持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要根据农村电子商务建设的需要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网络村村通。同时各运营商要积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在基本网络建设、资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网络运营单位对在今年年内新上网企业要给予优惠。

(八)支持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服务电商进农村的物流配送企业、配送农产品网销的相应设施等,增强通讯网络覆盖等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公益性项目。

(九)支持电商专业人才引进。引进电子商务领域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专家人才,把农村电子商务创业者纳入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给予扶持。对于为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予以奖励。

(十)支持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供货中心、行业网站和专业网站等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中心建设,为网创群体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营销推广+管理咨询+其他增值业务”的全方位服务。上述平台经认定后,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十一)支持建立村级服务点,结合新农村改造工程建设,充分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民活动中心等现有资源,在每个行政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点内配电脑、电视机、电脑桌椅等),为村民提供网购网销(代购代销)、缴费、充值、订票、代收代发、代换代退等服务。便民服务点作用发挥好,经考核验收合格后,给予实施企业一定的资金补贴。

(十二)支持我县职业高中开设电子商务类课程。鼓励县职业高中开设电子商务类专业,加强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

九、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一)示范项目申报材料

1、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申报材料

①企业申请报告;

②基本情况:地址、面积、人员就业、功能、配送辐射半径等情况;

③配送中心内、外和设备图片;

④合法有效投资证明:对投资情况进行确认,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和相关软件购建其清单、发票、资金支付凭证、审计评估报告等复印件。

2、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申报材料

①企业申请报告;

②承办企业基本情况:一是地址、域名、负责人、联系电话、网上运行时间;二是企业证照和相关荣誉证明材料复印件;三是公共服务中心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证明材料;

③电子商务交易额证明材料;

④合法有效投资证明:对投资情况进行确认,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和相关软件购建清单、发票、资金支付凭证、审计评估报告等复印件;

⑤示范县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截图及公示的文字材料。

3、村级服务站(点)建设申报材料

①企业申请报告;

②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工作总体规划;

③村级服务网点建设的地址、网址、联系电话、负责人、建设及网上运行时间、网商店面(内、外)图片;

④与承办企业签署的协议书;

⑤村级服务网点电子商务交易额有效证明材料;

⑥合法有效投资证明:对投资情况进行列表确认,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和相关软件购建清单、发票、资金支付凭证、审计评估报告等复印件。

4、培训工作申报材料

①培训单位申请报告;

②培训总体方案;

③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对培训机构考核,确定合作对象;

④培训授课人的基本资料和课程大纲;

⑤培训人员花名册、现场照片等资料。

5、策划销售品牌建设申报材料

①企业申请报告;

②开展特色产品品牌策划营销活动的方案;

③与相关单位签署有效的合同(含电子合同截图);

④与相关单位活动的清单、发票、资金支付凭证等复印件。

(二)项目评审监管、评估验收及资金拨付

1、项目的组织与监管。县政府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示范项目的总体规划、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负责具体落实。

2、项目的申报。工作方案中的承办企业,将已经建成并符合支持条件的项目向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提出支持申请,并附相关材料。

3、项目审核验收与公示。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收到企业申请后 ,应及时共同对项目进行审核验收。项目验收应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对每个项目应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验收结论。对验收合格项目和拟补贴资金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

4、补贴资金的拨付。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县财政局会同县商务局、电商办、审计局按支付标准拨付补贴资金。

5、支持项目与补贴资金备案。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每年12月底前联合行文将已支持项目及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报市商务局和市财政局备案,并附相关材料。

6、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县商务局、电商办、财政局、审计局负责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对项目评审、建设、验收、补贴等各环节的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做到资料详实、手续齐备、程序合规。

(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1、专项资金来源: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来源于上级和县本级专项资金,其中省财政支持的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项资金1500万元;县财政预算安排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专项资金600万元。专项资金由县商务局、财政局共同管理,县商务局负责确定年度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县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年度预算安排。

2、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原则:

(1)强化引导,优化环境。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引导、示范和培育等方式,调动企业和社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在农村加快发展的环境。

(2)突出重点,扶优扶强。通过机制创新,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其他专项资金衔接起来,选择优势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培育具有竞争力和知名品牌的电子商务企业、产品,示范带动电子商务在农村整体发展。

(3)规范管理,注重实效。规范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管理,在科学、公开、公正的条件下择优选择,提高专项资金安排使用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4)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间接和事后补助的方式,具体支持方式根据项目特点,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确定。专项资金支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后预拨20%作为建设启动资金;第二阶段,60%的建设进度资金采取先申请,后批补的方式确定;第三阶段,剩余的20%在整体项目稳定运行5个月并通过验收后,再支持到位。

3、支持范围和内容:

(1)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

主要用于全面建成县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服务站点和物流配套等服务体系;支持阿里巴巴、京东、邮政等知名电商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上线”的双向流通。

(2)电子商务宣传营销。

主要用于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的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支持利用知名电商平台开展范县特色产品专场网络促销推广活动。

(3)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和培育。

主要用于建立范县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实施电子商务万人培训计划,培养电子商务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引进的高层次电商人才提供相应的补贴等。

(4)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商扶持。

主要用于引进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商,解决农产品包装设计、冷链仓储配送、品牌运营的问题。建立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特色产品展销馆。

(5)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

主要用于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引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孵化器建设;县内传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转型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和示范创建;专业市场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等。

(6)电子商务全民创新创业。

主要用于本县农(居)民电子商务产业创业,农业大户应用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特色农产品。本县在外从事电商人才回乡创业补贴等。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第六篇】

根据2月23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委组织部《关于集中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问题整改 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的通知》(邵组〔2018〕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办事处的实际,中心校党总支决定今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集中二个月时间,对当前基层支部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薄弱环节以及支部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反馈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确保各各支部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聚焦主要问题,全面摸底排查

1.贯彻落实党章和十九大精神情况。各支部是否对党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等党内重要法规和《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的通知》,《党委(党组)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规则(试行)》(邵市发〔2015〕14号)、《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履行基层党建工作“一岗双责”工作办法》(邵市办发〔2017〕14号)等文件进行分类指导集中学习,是否组织集中宣讲,是否交流讨论,是否资料整理规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否实现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三个全面覆盖,《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批示的通知》是否纳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是否按要求开展支部班子成员履行基层党建“一岗双责”情况述职评议考核,考核结果是否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依据。各支部是否将党建工作纳入党员个人绩效考核的内容。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情况。各支部要对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情况进行回头看,重点清理排查“会前准备、召开会议、会后整改”等各环节资料和会议记录是否完整、规范。民主生活会:是否有请示和方案,领导班子及成员征求意见清单、对照检查材料和整改清单,会议记录,情况报告和情况通报;组织生活会:是否抓好集中学习、开展谈心谈话、深入查摆问题、认真整改落实,是否按“一会五评”要求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对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是否按照规定程序作出相应组织处置,相关资料是否整理规范。党员领导干部是否按规定过双重组织生活。“三会一课”纪实管理:是否制定纪实管理实施方案,是否按要求制定“三会一课”年度计划并按时开展,会议记录是否规范、完整、清晰。支部主题党日:是否制定支部主题党日实施方案,明确主题党日具体日期,是否全面推行到每一个党支部,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并有完整的活动记录、影像资料等,是否建立专门台账。党总支结对联系的支委是否到点指导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

3.发展党员情况。各支部要对2014年以来发展党员工作开展一次自查,重点检查是否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要求,完成规定的4个阶段、25个具体程序以及执行发展党员计划、坚持发展党员标准、履行发展党员程序等方面的情况。是否落实好了年度党员发展计划。是否落实发展党员“八项制度”(即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制、指导制、推优制、纪实制、预审制)。是否存在程序和资料不规范。是否存在发展党员“近亲繁殖”“人情党员”“关系党员”“带病入党”等违规违纪问题和不正之风。党员“进出口”渠道是否畅通。

4.党费收缴管理情况。是否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邵组〔2016〕7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党费工作的通知》(组电明字〔2017〕5号)文件,并据此核实党费缴纳基数、比例、金额。对2008年以来的补交党费是否按要求落实到位。是否按党费缴纳标准按月缴纳党费,是否规范填写党费账本、党费证,是否及时上解党费。

5.党组织设置与换届。各支部的设立和撤销,是否履行相关请示批复、大会选举等程序要求。是否严格执行按期换届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提醒督促机制,对各支部的设置和按期换届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6.基层党务工作队伍情况。党建工作站是否按照“六有”标准规范建设。学校党支部班子是否配齐配强,是否在学校起到了领导核心作用,支部班子成员是否履行基层党建“一岗双责”。

7.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各支部要以党支部“五化”建设为统揽,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党员积分管理情况:是否制定党员积分管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积分内容、扣分内容,设计好积分管理卡。是否安排专人负责积分日常管理,建立积分管理台账。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情况:各党支部是否制定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工作方案。2017年度党支部书记“双述双评”是否按程序规范开展,并对相关会议记录、资料整理归档。基层党组织履行党建主体责任情况:年初是否专题研究并制定党建工作计划(有会议记录、在党务公开栏内公示)。党组织书记是否开展岗位承诺,支部班子成员是否开展公开承诺,公开承诺书是否上墙。对上年度查摆的党建工作突出问题和省市县乡党建督导及“双述双评”会议中发现的党建工作问题,是否及时研究并整改到位。是否及时专题传达、学习、研究落实上级党建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基层党建活动开展情况:是否按要求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

8.党员档案和党员电子身份信息情况。各支部是否建立标准化的党员档案室,并逐一清查完善党员档案资料。对党员档案遗失的,是否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确认党员身份的,是否按规定予以补办《党员登记表》。党员档案日常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安排专人按时、准确、完整录入党员电子身份信息。党员电子身份信息管理是否合规。

二、实行销号管理,全面彻底整改

1.召开支委会议专题研究。各支部要在3月12日前召开支委会议,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八项基础工作的排查整改工作,制定好方案,要责任到人、时间到天。要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干负责制,集中力量打好歼灭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实行台账管理,逐一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人。

2.深入开展清理排查。要聚焦文件明确的八大基础工作,全面开展清理排查。3月15日前,各支部要将问题排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和问题排查整改台账(模板见附件)报中心校党总支。

3.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对清理排查出的问题,各支部要实行销号管理,整改到位一个,销号一个。3月21号前,各支部要将整改落实情况报中心校党总支。中心校党总支将对各支部基层党建工作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4.切实抓好办点示范。4月10日前,各单位要做好办点示范,中心校党总支将确定做得好的党建示范点,4月10日前后,中心校党总支牵头,组织相关支部负责人到党建示范点观摩学习,进一步提高我办事处各支部基层党组织的硬件、软件水平。

三、强化工作调度,落实主体责任

各支部要认真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切实加强问题整改和定期研究解决问题,确保通过清理排查和集中整改,统筹推进各支部党建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持续强弱项补短板,促进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大提升。各支部书记要亲自抓,落实工作力量,适时调度推进。中心校党总支将对此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严督实导、强化问责,对工作不落实的将严肃追责。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第七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晋发〔2018〕20号)、《晋中市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晋中市质量大会精神,全面提高质量,推动我县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经研究,决定在我县范围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晋发〔2018〕20号)精神和《晋中市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晋中市质量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我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重要路径,紧紧围绕我市“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将质量强县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加快培育贴合太谷实际、彰显太谷特色、凝聚太谷精神的国际国内竞争新优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质量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注重以质量提升减轻经济下行和安全监管压力,真正形成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目的。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持续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的质量水平、质量层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我县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不断融入全国供给体系。

——坚持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水平。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质量意识和质量素养,打造质量标杆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

——坚持质量强县和品牌创新战略定位。将质量强县战略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质量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积极引导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向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端集聚,提升质量和品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质量发展和品牌建设水平。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供给质量明显改善,供给体系更有效率,建设质量强县取得明显成效,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质量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中高端产品供给不断增加,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供给比重不断提升,太谷制造、太谷建造、太谷服务、太谷品牌的国内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产品方面,主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规模以下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工程方面,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交通建设工程交工验收率达到100%,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服务业方面,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价值链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质量效益特征更加明显,服务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快,以技术、技能、知识等为要素的质量竞争型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一批质量效益俱佳的产业集群。

——质量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夯实。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并有效运行,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省内、国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质量提升的支撑更加有力。

二、全面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等各领域质量

(四)提升农产品优质供给

调优农业种植结构,抓好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加大力度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逐步建立土壤质量评价标准和土壤质量维护责任制度,建立耕作和栽培技术规范,控制、减少农用化学制品使用,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干鲜果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着力推进红枣、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全县农产品优质供应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0%,有机肥资源利用率达到60%,机械施肥占比达到40%,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化肥施用实现零增长,总量控制在万吨以下,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重大农作物有害生物一般发生区为害损失率稳定控制在3%以内,重发生区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5%。鼓励试点残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可降解农膜研发和应用。推进农业生产技术改革创新和农产品销售模式创新。推进农业科技水平创新。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引进推广物联网和智能化控制、熊蜂授粉、天敌杀虫、果树防冻防裂等100项国内外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以及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的“三品提升”行动。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农业标准化进程,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率达到20%以上。创建“智能控制、质量追溯、远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智慧农业系统。推进农产品产地与市场的质量安全对接,规范、推广使用产地质量证明,建立产地准出机制,逐步实现农业从传统种植模式到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从分散种植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从低端产品到高端品牌的转变。着力开展农谷建设,各项工作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效益辐射周边。(责任单位:县农委、县畜牧局等)

(五)推进制造业质量提升

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进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环节的集成应用,加快生产管理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积极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培育一批先进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质量水平。到2020年,累计推动10家以上规模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基本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

贯彻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鼓励食品制造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推进太谷饼等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杂粮方便食品和速冻肉食等现代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强乳制品、肉制品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食品质量监管,提高企业标准化生产能力。鼓励药品制造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的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贸局、县市监局等)

(六)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水平

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责任,“两书一牌”( 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覆盖率达到100%。严格执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图审、检测等各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制。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活动,实施样板引路制度,组织开展工程结构质量评价。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提高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效能。重点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中小学教学楼工程的监管力度。推进建筑工程“双优”( 主体结构优良和省级优良工程)评定工作,打造太谷精品工程。健全工程质量检测体系,推进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建设。开展工程质量监理报告制度试点工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督”两个重点,健全工程质量预控、过程监控和事后验控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理体系。继续开展重点工程跟踪服务的新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水平,确保全县农村公路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严格安全施工强制性要求,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确保质量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实行差别化监督,把对大型桥梁、隧道、重点工程、重要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督作为监督重点,加大过程监督频率和力度,严格主要原材料抽检把关,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实体工程质量。(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等)

(七)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和服务质量测评体系,推动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银行保险、商贸流通、旅游住宿、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企业和组织全面实施国家服务质量标准。依托第三方社会机构,研究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模型与方法,建立统一测评标准。开展大规模用户调查与现场测评,定期向社会发布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水平提升。培育10家服务标杆企业,总结推广标杆企业在创新发展、集成分工、技术研究、质量提升、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着力改善旅游市场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进道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大力发展旅游客运、包车客运,进一步拓展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直通车客运服务。推行车牌分离改革,提高农村客运企业经营自主权,全县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全覆盖;提高货运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全县50辆以上规模的货运企业稳定在10户以上,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加快实现传统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推动现有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邮政快递、供销等网络设施融合发展,加快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建成10个农村物流功能突出、服务“三农”效益显著的网络节点。提高生活性服务品质,完善社区、养老、家政、大众餐饮等服务体系。提升银行服务、保险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和服务质量。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文旅委、县交交通局、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供销社、县银监办等)

(八)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

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启动外贸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完善外贸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制定我县鼓励进口产品目录,支持开展先进设备进口融资租赁。加快建设外向型综合信息平台,汇集和发布商品贸易、投资、劳务、国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诸多信息。扩大特色服务贸易,提升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能力,引进国内外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落户我县。培育扶持一批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打造优势出口基地。深化建设玛钢、医药、特色农产品等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引导产业集群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加快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拓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外贸”、 市场采购贸易等新型外贸方式。(责任单位:县经贸、县市监局、县农委等)

(九)促进各领域全面质量提升

认真落实《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市政办发〔2017〕76号),加快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加快钢铁、水泥、焦炭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石墨等特色资源高质化利用。提升油品供给质量,全面做好国Ⅵ标准车用汽、柴油升级工作。

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城市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和优质职业教育供给,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水平。提升医疗、文化、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教科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文旅委、县政务大厅、县规划局等)

三、推进质量提升八项工程

(十)推进质量攻关工程

组建由企业为主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学会)为协同的质量攻关小组,分别针对产品制造、工程建造、服务领域的我县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开展质量攻关活动。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减少产品缺陷,增加生产效率开展活动,重点是改进生产工艺、解决技术难点;围绕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开展活动,重点是改进节能技术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清洁生产;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帮扶各类型企业申报质量攻关项目,特别是科技型企业、新兴行业企业破解难题,增强企业竞争力。到2020年,全县实施质量攻关项目3个,质量攻关成果应用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等)

(十一)推进质量标准工程

扶持和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建立标准体系规划和路线图,提升标准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合度。加快推动专利与标准相融合,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布团体标准,进一步增强团体标准对产业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全面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到2020年,全县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80 %以上。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积极参与晋中市企业标准“领跑者”试点工作,推动我县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提档升级。积极开展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新型能源、智能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文化旅游等标准化试点和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服务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到2020年,完成国家、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个。(责任单位:县市监局等)

(十二)推进质量创新工程

全面落实《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品牌创新战略的意见》(市政发〔2017〕45号),围绕质量(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自主品牌创新,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品牌创新成果落地。

按照市局“百企百人”提档升级计划,推进质量管理创新,积极扶持10家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小组活动和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的第三方质量评价活动,组织10名企业家、企业高管参加国内知名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学会)开办的质量管理高级培训班。

围绕支柱产业和主打产品,加大政府质量科技投入,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改进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质量创新基地。适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开展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生产,全力提升消费品质量。

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建立高端、专业、特有的重点检验检测实验室,参与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国家、省级科技计划、质检行业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和示范应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促进机制,加强专利许可、转让、质押、保险、投融资等服务,推动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教科局等)

(十三)推进质量管理工程

推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善计量检测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等综合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采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按照《晋中市精益管理和标准创新分级评定管理办法》推进实施精益管理和标准创新分级评定工作,带动全县企业(组织)实行精益生产、清洁生产、精细化管理等先进、高效的生产及管理方法,加强质量投入,夯实质量基础,向管理要质量。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进货验收、生产控制、出厂检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整合生产组织全过程要素资源,纳入共同质量管理、标准管理、供应链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体系,促进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实现质量水平链式提升。在企业广泛开展QC小组等多种形式的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群众性活动,推动质量技术万众创新。借助国家认监委“百万家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平台”,组织开展GB/T19000(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先进质量管理工具方法的学习宣贯活动,大力提升全市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全县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方面均实现显著突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责任单位:县经贸局、县市监局、县中小企业局等)

(十四)推进质量监管工程

加强全面质量监管,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严肃查办制假售假大案要案。深化“双随机”抽查制度,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制定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充分发挥新业态下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产品伤害监测和服务质量监测制度,加强信息共享、风险监测、舆情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实行行政约谈、区域整治、集中整治、挂牌督办等措施,监督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抓住质量诚信这个“牛鼻子”,针对群众反映强烈、关系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食品、药品、农产品、电子信息产品、汽车配件等突出问题,推进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市监、公安、住建、环保、经贸等部门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整治,以及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重点监管,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加大媒体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坚决曝光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决不让个别企业的违法行为,破坏太谷企业的整体形象。大力宣传重视质量、守法经营的优秀企业和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质量、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质量强县工作向纵深发展。(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经贸局、县环保局、县市监局、县住建局等)

(十五)推进质量品牌工程

要大力实施品牌创新战略,构建“政府倡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服务平台,开展产品品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品牌试点,推动知名品牌创建。紧紧围绕玛钢铸件、医药材料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产品升级、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质,打造一批在省内国内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以特色工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园区,培育更多的本土区域名牌产品。同时,加快建立太谷品牌评价机制,兑现品牌奖励制度,积极引导、鼓励“太谷制造”、“太谷建造”、“太谷服务”争创省级、国家级品牌称号。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推动建立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品牌保护体系。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建设质量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构建质量品牌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中国品牌日”活动,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品牌企业讲好太谷品牌故事,形成“品牌太谷”协同效应。(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贸局、县市监局等)

(十六)推进质量共治工程

构建质量共治共享新格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运用市场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发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的作用,鼓励企业树立以质取胜的理念,把对法律负责、实现企业盈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第三方机构等的沟通交流、互动合作机制,构建联合监管共治体系;强化信用管理,加强信用结果运用,加快融入社会信用体系;注重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调动社会各方参与质量治理的积极性;突出质量提升成果的新闻宣传,引导人民群众更大范围地共享质量提升的成果,营造质量安全共治共享氛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市监局、县中小企业局、太谷报社、太谷电视台等)

(十七)推进质量基础工程

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推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四大基础”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保持“四大基础”的系统完整,推动质量提升工作稳步加强。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让“标准化+”效应在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充分彰显。要围绕太谷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位一体”检验检测体系,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完善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和应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太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质量基础支撑。

开展“计量精准服务企业行”活动,建设“中小企业计量服务平台”,开通“计量服务网上绿色通道”,实施“中小企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为全县中小企业的质量提升、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紧扣地方经济发展和重点领域建设需求,改造提升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完善量值传递和计量溯源体系,科学规划并建设计量科技基础服务体系、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开展产业园区“计量检测一站式服务”。加强产(商)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完善检验检测发展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验、产品合格率抽查等投入力度。大力宣传推动节能、低碳产品、有机绿色产品等认证,落实好国家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和标识体系。(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农委等)

四、完善质量提升的政策制度保障

(十八)加强质量制度建设

研究探索质量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县质量法规政策制度体系,从政策法规层面创新质量发展的制度设计,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央、省、市要求、又切合太谷实际的质量发展路径,为国家和我省的质量立法提供更多的经验。坚持促发展和保底线并重,围绕产品、工程、服务等领域,建立并完善质量促进和质量提升的制度体系,强化对质量创新的鼓励、引导、保护。落实“放管服效”政策,完善市、县两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立多部门质量执法联动机制,健全处置重大质量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建立质量品牌监督员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健全各种质量品牌纠纷调解机制。(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市监局等)

(十九)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

完善质量发展经费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工作领域。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县财政统筹安排资金用于质量提升行动,主要包括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质量工作领域。持续支持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科研立项。将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品牌价值等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贷款发放参考因素。推广产品质量保险,支持企业运用保险手段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新产品推广应用。

建立优质优价的政府采购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向社会力量购买优质服务。加强政府采购需求确定和采购活动组织管理,将质量、服务、安全等要求贯彻到采购文件制定、评审活动、采购合同签订全过程,形成保障质量和安全的政府采购机制。严格采购项目履约验收,切实把好产品和服务质量关。加强联合惩戒,依法限制严重质量违法失信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各地要为质量提升行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推动形成支持质量提升的多元投入机制,在技术标准研究应用、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平台服务、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质量奖励与品牌培育、质量监督抽查与执法打假、质量检测与风险预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质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质量提升行动顺利开展。(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等)

(二十)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将质量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开展质量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中小学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办“太谷品质大讲堂”,推动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质量教育网络。加强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行企业质量与品牌官制度,实施企业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参加“晋中工匠”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发挥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作用,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青年质量提升示范岗创建、青年质量控制小组实践等活动。(责任单位:县教科局、县总工会、团委、县市监局)

(二十一)健全质量激励制度

完善我县质量激励政策,树立质量标杆,弘扬质量先进。加大对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在金融、信贷、项目投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建立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和个人先进质量管理经验的长效宣传推广机制。(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金融办、县市监局等)

五、加强质量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二)加强党对质量工作领导

县委县政府要加强对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统筹质量发展规划制定、质量强市建设、质量品牌发展、质量基础建设,建立各部门面向党委的质量工作报告制度。要加强质量管理和队伍能力建设,认真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

(二十三)实施质量强县战略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建设质量强县。研究编制质量强县战略纲要,明确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统筹各方资源,持续开展质量强县示范活动,争创全国质量强县示范城市。

(二十四)狠抓督察考核

建立质量督察工作机制,强化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市政府已将质量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质量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二十五)加强宣传动员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质量工作方针政策以及省、市质量工作精神要求,深入报道我县质量提升的实践成就、先进典型,讲好太谷质量故事,推介太谷质量品牌,塑造太谷质量形象。加强质量公益宣传,提高全社会质量、诚信、责任意识,丰富质量文化内涵,促进质量文化传承发展。把质量发展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教学计划,让质量第一成为党委和政府的根本理念,成为领导干部工作责任,成为全县各界的价值追求和时代精神。

各部门要认真落实本方案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和年度行动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要求,组织相关行业和领域,持续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确保各项工作举措和要求落实到位。

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第八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推进“四抓两整治”向全领域延伸拓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学校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全面提升学校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根据《**县推进“四抓两整治”向全领域延伸扩展推进计划》及宕教工委(2020)6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党支部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及教育工委加强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按照抓主抓重、强弱补短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以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基层党建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攻坚行动为抓手,以推进“四抓两整治”为主要措施,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四抓两整治”工作,更好地解决当前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创新思路、改进方法,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努力建设高素质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严肃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夯实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为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重点任务

(一)抓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1.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及成员。深入推进学校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坚持“政治合格、素质过硬、群众认可”原则,通过党员推选、上级党组织选派等途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配齐配强支部组织成员。

2.加强党组织后备力量建设。对学校党组织后备人员进行一次分析研判,坚持标准。要落实“双带头人待遇保障,根据其承担的工作情况,将党务工作纳入绩效管理(工作量)。

3.积极参加全县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培训,提高组织书记党性修养及能力。

4.强化党组织管理。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组织建设标准”要求,严格落实党支部设置规范和党支部换届选举程序,按期开展换届选举或改选工作,选出的党支部书记要及时上报县教育党工委批准。

(二)抓党组织阵地建设。

5.加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攻坚行动,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基础保障标准”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党员活动室,统筹设置并做到办公设备齐全、基础设施完备、功能布局合理、标牌悬挂规范。

6.切实发挥党组织活动场所功能。要充分发挥阵地功能,严格按程序规范开展“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扎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期组织开好组织生活会并民主评议党员。

7.充分发挥“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合作用。利用 “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不断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六大功能,引导党员在线学习教育、在线开展服务,各学校党支部要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运用信息化平台规范开展各项活动,在线反映工作情况。

(三)抓党内政治生活 8.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充分利用“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和主题党日、主体班次培训等途径,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9.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党务信息发布等制度,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建立健全党内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

10.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做好整改落实、专项整治后续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统计功能,建立并落实“月通报、季调度”制度,规范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重点在丰富内容、拓展形式、创新载体、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加强党员党性锻炼,切实规避少数人做、多数人没有参与的现象,确保党内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实效化。

11.不断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学校支部要持续加强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学校改革发展、引领教育教学、宣传教育群众的能力,更好地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在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四)抓基础保障工作 12.加强党建工作和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持续稳定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学校党建工作经费般按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的比例安排。结合党建工作要求和实际,按年度编制党建活动经费使用计划,并纳入年度预算,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

13构建网格化党建体系。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探索推行网格化学校党建工作体系。

(五)精准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14.抓好整治工作的开展。严格对标《甘肃省事业单位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手册》,量身定制整治任务。

15.严格进行评估,重点看突出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整治是否取得成效、党员群众是否满意等。

16.强化结果运用,学校党支部将把党员教育管理宽松软、基层党建主体责任缺失等工作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整治。

(六)大力整治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问题 17.治信教参教问题。在平时加强对党员不得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的纪律要求的基础上,理直气壮严明党员不得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的纪律要求,全面开展排查工作,对提排出的信教参教党员,建立“一对一”帮教关系,帮教责任人每周至少联系1次,每月开展1次走访谈话,每季度与帮教对象共同参加1次党内生活,切实靠实帮教责任,做到不转化不脱钩;对拒不改正和经党组织教育仍不转化的,按照党内有关规定坚决进行组织处置。6月底前完成第一轮排摸,12月底全面完成已排摸出党员的转化和处置,持续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

18.整治涉黑涉恐问题,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存在涉黑涉恶问题的党员坚决予以处理。认真分析涉黑涉恶问题的新形势、新动向,对涉校黑恶线索深挖细查,跟踪到底,切实维护学校的稳定。

19.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认真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集中培训和党员自学相结合,强化政治训练,增强党员意识。认真执行发展党员《细则》,严格政治标准,从严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实行“双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党员进一步规范党籍管理、组织关系管理。

三、推进步骤

(一)调研摸底,安排部署(4月下句),要按照“四抓两整治”的目标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摸底,结合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强弱项补短板提质量攻坚行动,认真分析研究,对照19项重点任务分类别制定具体的推进计划,建立工作台账,扎实推进,制定的推进计划和摸底台账4月30日前报县教育党工委备案。

(二)推进落实,建章立制(5月-10月),要按照推进计划和工作台账,认真落实“四抓两整治”各项措施,在10月底前基本完成各项任务,并认真总结经验,对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及时建立,对需要修订完善的制度及时完善,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

(三)自查自验,查缺补漏(11月-12月),学校支部要对照任务台账对落实“四抓两整治”情况认真进行自查自验,逐项查缺补漏,整改提升。接受县教育党工委对学校推进“四抓两整治”情况进行综合验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支部要把从严落实“四抓两整治”作为全面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细化到党建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党组织书记要直接抓谋划抓部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问题,全力以赴盯住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抓落实,切实推动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提升,成立由党支部书记冉俊伟为组长,组织委员曹小兰、宣传委员牛文选为成员的**小学党支部深入推进“四抓两整治”领导小组,有力推进“四抓两整治”稳步推进。

(二)加强调度指导。特别对学校在实践中探索的新经验新做法进行总结并推广,形成学校党组织建设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三)加强督促检查,支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注意用科学统筹的方法抓落实,紧盯推进工作的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一项一项抓推动,件一件促落实,确保“四抓两整治”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推动我校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2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