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文资料 > 其它公文 >

工程管理的意见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63608

【导言】此例“工程管理的意见精编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工程管理的方法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建筑行业也在一直在不断的提升。自从与世界建筑行业接轨以来,我们的施工现场管理也有了完善的制度。在整体上,一个工程的全部施工控制主要为质量控制、资金控制和进度控制。对与整体的一个工程来说这三个工程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对于工程的实际施工,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了调整,那么对应其他的两个方面也要同时进行变化。我国目前的施工环境中,由于工程建设的多边形,所以其管理办法就要随时按照要求进行调整,而在调整的同时,现场施工管理必须与之一起进行优化,则其利,避其害。现场施工管理的条款与工程的要求、工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相互关联。在很多的控制点都可以按照优化施工的原则进行控制。

1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公司来说,其最为重要的几点就是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成本、工期要求。所以对于其中的各项关键点,都需要科学合理的现场施工管理作为基石,通过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从而达到对于公司管理指标的全面提升。比如在露天高空工作中,工作强度大、施工难度多、工种配合难、人员的不稳定这些都是事故的易发点。所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排查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系数,并且强化对施工人员安全性的教育,可以有效的降级安全问题,从而达到安全施工的各项要求。而且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还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对于材料浪费和资源重复有着重大的作用,还可以使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促进企业发展。从而达到一个优秀的企业应有的状态。

2施工现场的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现场规程

要有效的将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进行展开,首先必须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并且对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如在现场的施工环境中,要对于工程施工人员按工程要求佩戴安全劳保装置,在进出场地时使用专用的工人通道,对于进出货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参加安全教育考试,在现场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制定工作制度,和现场负责人制度。对于部分特殊的工作必须要求持有专业的从业资格证。在管理中明确现场的工作安排及介入情况,在工作中专人专岗,并通过现场督察员的监督作用,有效的提升工作现场施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期的顺利进行,保证现场安全的全面贯彻,保证工程成本。

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可能引起施工安全,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并对其进行预置工作。在工程中各项施工的技术参数是企业对于施工现场进行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对于施工现场管理的重点。在施工现场中,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达到对现场的全面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对影响施工现场的各项参数系数进行合理的对应安排,进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全面保证工程质量的优质进行。并且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来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材料进行检验和系统的管理。在施工前,保证材料的材质,参数,并确认其质量情况,材料堆放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存放,使对于材料的使用符合现场的施工要求,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对于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以及设备的学习熟悉,并且对现场的施工操作规范进行管理等,从而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生产建设任务。从以往的工程建设中,现场负责人,技术员和个工程管理往往对于安全施工的工作准备的不够充分,如对于安全帽佩戴,安全绳使用,安全网的使用,设备操作问题等不够重视。认为这些是施工安全员的职责而不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使现场的安全完全由现场安全员一个人负责,继而是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从而提高了发生安全风险的几率,危害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并且对企业的管理埋下了隐患。恰恰现代施工现场管理则对此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转变。管理不仅仅是施工安全员的职责,也是现场所有施工人员以及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的职责。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于现场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必须一经发现,必须立即进行制止,并且由施工安全员对其进行排查后再进行施工,以此来降低生产事故发生几率。提高全员安全系数。通过这种集体参加安全管理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排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使工人的安全得以保证,降低企业事故的发生率进而在企业管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保证现场施工质量,创造优秀工程

施工项目部在工程的最开始招投标阶段就应该参与到整个工程的相关工组中去,并且在中标后要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和查验。详细检查图纸设计与现场情况是否符合,是否是最科学优化的进行施工。如图纸出具存在问题,无论是不符合设计规范还是不利于现场施工,都要及时与图纸的设计部门进行告知与沟通,以求各个部门共同协调解决问题。对于施工中的原料,加工半制品和加工制品的水平要严格进行把关。保证其设计型号与图纸一致与现场施工设计相符。在对于易碎品和不易存放的物品在进货入库以及存放和使用等环节中,必须做到实时监控,并且对于工程所需材料必须提供合格证和性能测试报告。在管理中还要严格控制工程的质量,合理运用图纸中所出具的各种材料,出现施工质量问题是及时纠正,并引以为戒,对于重点部门和薄弱部分也要特殊的加以勘察,确保工程质量的优质进行。

综上所述,只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优化管理,才能更加符合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既能使企业的利润效益得到保证,工程达到优质高效,也能保障施工工人的安全,还能控制工期,保证工程资金的高效利用。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要参考各种因素,科学合理的制订施工计划。所以科学严谨的施工现场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极为重要的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佳春,周雨哲。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工程项目管理,2011,6.

工程管理的意见2

关键词给排水;施工技术;质量问题

与其它工程相比,给排水工程在总工程量和建设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其与生活息息相关,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引起给排水方面的投诉非常多。因此,给排水施工质量是总体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一环,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严把给排水工程质量,以避免因其质量问题影响分部工程乃至整个建筑主体的质量。

一、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1)施工工艺粗糙会造成如管路漏水、设备安装匹配性差等问题;施工原材料质量差会造成如管路开裂、阀门漏水等问题;施工设计缺陷会造成如安装材料数量不足、泵房中未考虑排水等现象。(2)未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设计安装管路过于随意。在进行工程施工时,抱着图省事图方便的心态完全不按照要求来设计管线。(3)施工作业人员技术水平不达标。据统计,因作业人员技术水平问题引起的给(山草香☆)排水工程质量问题占很大比重。其中很多作业技术人员水平非常低,混杂在作业施工队伍中给工程的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

二、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管理的建议

三、结语

给排水工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仅从几个方面对其施工管理提出了建议,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慧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2007(11):103~104

工程管理要点范文3

工程项目管理必须善于抓住对项目起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工期、质量、安全和收益的重点问题,正如木桶效应中决定木桶盛水量大小的那块最短的木板,要注意发现和补齐项目漏水的最短的那块木板,使项目的整体均衡前进,同步完成。

工程项目管理首先是项目进度及资源的管理,即合理安排项目的进度,有效使用项目资源,确保项目能够按期完成,以达到降低项目成本之目的。在项目管理中,工作分解结构(WBS)总是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也是制定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计划和采购计划等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控制项目变更的重要基础。网络图及其关键路径的显示,可以帮助我们将重要资源首先分配到关键路径的活动中,以达到资源平衡、资源优化,为我们尽早地制定出项目的任务组成,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的先后顺序,有效安排资源的使用,特别是项目中的关键资源和重点资源,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有效降低项目成本。否则可能会有很多的人员、任务的瓶颈,同时也会造成很多的资源闲置,这样势必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

工程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最大化也是企业生存的初始动力,企业必须以获取最大化利润为根本目标。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依靠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来盈利,并以正确的意识、积极的行动、规范的管理来实现盈利目标。其中,成本优势为重中之重,如果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控制不住,成本管理就是一纸空文,低成本盈利就是一句空话,成本优势也就荡然无存。当然,降低成本绝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如人工成本的降低,是依靠先进的工艺、技术来提高工效,从而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而不能一味靠较低的工资单价来降低人工成本;又如材料成本的控制,材料采购应发挥集团采购的优势,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对材料供应企业进行比选后,与其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使材料供应价格低于市场价或指导价,从而确立材料成本优势。

工程项目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项目团队的管理。加强项目的团队合作,提高项目团队的战斗力,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团队运作中要强调整体作战能力,强调互补能力,强调沟通和协调功能。工程项目管理需要运用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的方法,如人力资源的管理理论、激励理论、团队合作方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项目组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如何运用好团队成员的长处是一个永远新鲜但又非常经典的管理话题。但我想“知人善任”始终是实用见效的管理手段。项目管理者担负着引导下属齐心协力,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完成团体的目标,为项目带来最大的成果。在一个组织中,每个人的个性不可能是一样的。项目管理者应该通过掌握项目团队中各个成员的特点,做出与其特点相应的决策,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潜能,要善于分析项目团队成员的心理变动,及时调整管理策略,适时改变不适应发展的管理方法,在他们遇到问题时,在一定限度之内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和权衡,使他们更好地为团队服务,更好地完成任务。如发现项目成员对工作有抱怨消极或者经常不明白下一步该怎么办,或者业绩总是上不去,那我们就该注意判别究竟是出现“能力错位”现象还是“能力提升遇到障碍”,进而进行深入沟通,确认帮他解决问题的方向,或根据流程的要求调整岗位的设置,然后再将合适的人员放到岗位上。在考核绩效方面,力求简洁可行。具体来说,一是方案不必过分追求先进性、科学性,二是方案不能太烦琐复杂。建立绩效和薪酬的关联,一方面,要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于绩效工资的确定,另一方面,要将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于员工薪酬的年度调整,以产生推动员工积极进取的源动力。要想使项目团队更富有战斗力,项目管理者就要具备高超的协调和沟通能力,集思广益,善于发现团队发展的最佳途径,发挥每一个成员的最大潜能,以带动团队整体的、长远的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需要研究如何降低项目风险,其目的是保证项目总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结果的影响。

我们知道风险的三要素包括:风险因素的存在性、风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后果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就是识别和度量项目风险,制定、选择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项目风险管理需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来认识项目风险,并确定各种风险的应对措施,进而使工程项目的造价、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得到控制。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风险识别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是“检查表”法。检查表法就是项目人员用自身丰富的项目管理知识和经验设计的检查表,按照系统化、规范化的要求去识别风险。针对项目风险分析的结果,可编制风险应对计划,以提高实现项目目标的机会,减低风险的负面影响。风险应对计划的编制应考虑如何回避风险、转移风险,以及损失控制和自留风险。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配备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等硬件环境,是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建立信息沟通系统可以采用先进的Intranet模式,为相关的部门和人员配备电子邮箱,利用电子公告板、会议管理系统等共享信息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沟通。制定标准的文件交换格式和数据交换系统,方便地进行数据和文件的交换。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进行有序地组织,实现充分的共享和重复使用。

工程管理专业基础知识4

关键词:管工融合 工科院校 工商管理

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并对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了部署。与此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党的十明确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也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大举措。“先进制造业”的“先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产业的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和管理的先进性。对于制造企业来讲,要实现管理的先进性,急需一批既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流程,又具备一定工科背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一、管工融合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先进制造企业更需要能够将管、工等学科知识交叉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管工融合,指的是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交叉渗透、相互迁移与互补共进,培养并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重组、创新和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管理要求。

1.培养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工科院校可通过创新教学氛围及管理制度支持,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通过创新实践环境的不断创造和优化,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工科院校可实施以下各种层次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举措: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建设及课外实践活动的培训;开展专业基础素质的训练和竞赛活动;组织参与国家及省内高层次专业竞赛;开展校内外实践创新活动。这些举措将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

2.培养扎实的综合理论应用能力。管工融合导向下的教学体系,既使得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获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交叉学科知识的广泛学习,又使得学生提升了知识重组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从知识结构上看,管工融合教学体系在工科院校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综合理论运用能力的提升,使得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既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和坚实的管理基础,又具有一定的工科知识;既具备生产运营、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突出的综合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不仅体现为专业表现,还表现为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借助管工融合的教育理念,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为企业培养各级管理人才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但行业较强的实践性以及此前单纯的管理类知识的学习,使得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毕业生往往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管工融合的教育理念以及多层次的实践环节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不仅要完成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任务,还要经历从学校到企业就业所需的行业实践。在校期间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有效实施,使得学生的职业道德得到了培育,职业技能得到了提升,职业行为得到了规范化与标准化,职业意识得到了强化,实现了就业的“高位对接”。 二、管工融合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工科院校可以依托学校工科背景优势,按照“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融合、区域特色鲜明”的原则,吸收世界先进管理教育理念,扎根地方本土经济,服务先进制造业,经过基础理论、管理方法和工科技术教育及企业实践等环节,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用意识。人才培养框架如图1。

1.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目标是办学的方向和目的,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不同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管工融合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包括三块:理论知识、通用知识和职业知识。理论知识包含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学科知识包含与工商管理类专业有关的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知识,以及一定的产品设计、材料加工、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工科知识;专业知识是指专业核心课程,因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通用知识是普通高等学校所有专业学生都应掌握的基础性知识,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职业需要的非专业工作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科知识、法律知识和工具技能知识。职业知识是围绕理论知识在具体职业岗位运用而形成的实践知识,针对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以职业分析乃至工作过程分析为依据,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与职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能力结构划分为专业技术能力、通用技术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三块。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紧密相关,总体反映学生在特定职业岗位上具有的专业业务能力,它强调应用性和针对性。通用技术能力主要反映学生在工作活动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它强调适应性和规范性。社会发展能力主要反映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容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强调迁移性。素质结构包含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三块。专业素质指在所从事的职业或承担的专业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本质属性是职业性。人文素质指在人文方面所具备的综合品质,即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人的气质和修养。身心素质指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它是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得以建立和提高的基础。

2.打造四大理论教学平台。课程设置要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统一,注意知识的交叉融合。为此,理论教学体系可以按照四大平台来设计: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工科技术课程模块和应用性专业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模块含科学人文与基本技能工具性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相邻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含专业核心主干理论课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所应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工科技术课程模块围绕先进制造业相关工程技术知识设置;应用性专业课程模块含实务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以管理体验和实践为基本特色,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减少必修课程,加大选修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增设一些拓宽基础和专业口径、有明显时代特征、体现学科交叉等的课程,专业教学总学时控制在一定的幅度。

3.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打破原有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在课程设置和训练方法上融合系统工程的原理,通过与工科知识相结合,构建知识、实训与实践“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课程体系设计如图2。公共基础课是专业的基础科学,围绕专业课程展开教学。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群的纽带,专业基础课要注重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内容,为课程设计做前期预备知识。鼓励学生运用课程设计中所学到的知识来参加各类创新大赛,以此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课程群的教学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真正让“做中学”贯穿整个专业课程群的教学之中,将多门课程关联起来做课程设计。工科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先进制造业工程技术知识,结合工科技术实训,分组做综合设计项目,培养专业知识运用和团队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校企合一实践则为最终的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4.建立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方法,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管理知识与工科知识融合,由简到繁,逐步形成一套“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实训-实验-实习-创新四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图3),从而达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实训教学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实验教学主要是在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探索性实验。近年来,开设了企业运营电子对抗赛、ERP沙盘演练活动、人力资源模拟实验、综合物流实验等;实习教学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综上所述,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由于先进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问题比较复杂,不仅包括一般管理问题,还常常存在着一些具有工科背景的特殊管理问题。因此,在知识结构方面,先进制造业的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而且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材料加工、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工科知识。管工融合工商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是适应现代化制造企业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及素质塑造有机结合,通过各个环节去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重点5

关键词:工程项目 档案管理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是重点建设项目的历史记录、项目运行、养护、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日后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及改造的依据和凭证。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是建设工程内在质量的见证材料和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也是我们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就如何加强和完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 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一个重点建设工程从立项到竣工要涉及工程决策、指挥、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后勤等许多单位和部门,重视和加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资源建设,保证建设项目档案的安全管理,是我们各级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管理等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由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工程规模大、参建单位多、涉及专业广等特点,其形成的工程档案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只有规范档案管理,明确归档范围,保证工程项目建设档案的齐全、完整,才能为主体工程档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完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机制

提高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地抓好档案管理,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机制是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保证。档案管理机制必须与现代管理体制相适应,确保档案工作有领导班子,有工作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总结。完善各流程、各操作环节的管理,从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建设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要对档案工作开展加强管理和监督。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让档案在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档案是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是指在工程准备阶段文件,工程开工以前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是督查、审计、监督、管理、验收、以及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档案是工程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的凭证性和基础性文件材料,是一个主体单位永久保存的法律原始性凭证。

2 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

落实考核奖惩制度

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建设,首先应以《档案法》等档案法律法规为指导,通过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决策层和广大员工的档案管理意识和法制意识。建立竞争机制,鼓励档案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服务质量。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一项重要业务工作内容。贯彻执行档案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各类档案管理要求,同时要把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学习、考核内容,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实行责任追究,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使档案资源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市重点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对这些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特别是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合同(协议)、立项文件等资料,开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组织机构完善,管理职责明确,设立档案室,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项目档案收集齐全完整,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项目竣工后,完成文件材料的全部归档。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按照规范整理和及时移交档案给建设单位;档案资料要两套制保存,注意档案资料的完整和安全;项目竣工后应及时申请档案部门进行项目档案登记与验收,项目档案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得进行竣工验收。工程项目档案具有成套性、专业性的特点,要求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包括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应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勘测、设计、施工及安装调试单位都要落实人员管理项目档案,工程竣工后各有关单位都要将所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交建设单位归档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由建设单位集中后向当地城建档案馆移交。

做好竣工图的积累和编制工作

3 如何做好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收集归档是档案工作的最基础、也是最薄弱环节,必须把工作做实,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后续工作有序跟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具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广泛性等特点。由于经济利益或赶工期等原因,人们只重视工程质量,轻视工程档案的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滞后,反而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因此,应切实加强对重点工程档案、材料的收集,确保档案完整、齐全。项目竣工后,必须全面完成文件材料的清理、归档工作;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按照规范进行整理,及时移交档案给建设单位;项目竣工后应及时申请档案部门进行项目档案登记与验收,项目档案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得进行竣工验收。特别建议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合同(协议)、立项文件等文件材料加强收集和保存。要结合实际情况,列出工作重点,提出落实意见。拓展档案管理,拓宽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档案资源建设方式方法,用全局的眼光促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为档案资源建设创造新的动力、注入新的活力。

增强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建设

认真学习有关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落实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档案的工作制度,完善档案资源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由于规模大、工期长、形成材料多,特别是由于其所涉及的单位和环节众多,所以必须在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中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因此,加强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建设,是做好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

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主管领导就要指定专人负责文件、图纸、计算数据、声像记录等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单位领导在认真抓好工程投资、质量、进度和安全的同时,要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把档案工作列入工程建设的议事日程,配备好业务素质较强的专(兼)职档案员,解决必需的库房和设备保证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要积极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充分认识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档案意识,树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管理,争创一流”的理念。为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把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城市发展和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燕。浅谈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1(0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0 1263608